郑秋枫的风格特征

郑秋枫的风格特征,第1张

郑秋枫的器乐作品,就像他的那些声乐作品一样,反映着作曲家鲜明的个性:关于用民间曲调,即使按作曲家讲是纯粹的创作曲调,仍流露出民间意韵的音调;长于抒情的旋律风格,长音与宽广的气息律动;作为军旅作曲家,长期的军队生活,为军队创作的实践,使作品有着浓郁的军人气息,尤表现在鲜明的节奏,强烈的低音动力感方面。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对那个时代有所反映,作者在大环境下的创作氛围中产生的主观愿望,在那个时代大环境背景下所催生出来的创作群体的愿望,在郑秋枫的器乐作品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来。

舞剧《五朵红云》的创作最能反映这一点。当人们经过1958年大跃进时代的'洗礼',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是当时年轻人所共有的。郑秋枫当时并未系统进行过作曲方面的学习,他那时的学习充其量是在演奏和指挥实践中对作曲知识的积累,之所以敢于写作这样的大型作品,除年轻人的热情外,与当时全国范围的敢想敢干的创作精神和愿望有关。

在我国建国初期的一批中小型管弦乐作品中,如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1953),王义午《貔貅舞曲》(1954),葛炎《马车》(1954),李伟才《中国民歌组画》(1955),施咏康《黄鹤的故事》(1955),李焕之《春节序曲》(1956),陆华柏《康藏组曲》(1956),辛沪光《嘎达梅林》(1956),刘守义、杨继武《欢庆胜利》(1956),这些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作品,其作曲者除个别是当时音乐学院的学生外,其余大部分作曲者从严格意义上讲并非都科班出身的专业作曲,但从他们这些现在看来略显稚气的作品中,透露着一股创作的朝气。他们共同的创作特点是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及其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在音乐的结构、和声、织体、配器等各方面具有典型的欧洲古典主义的特征,均衡对称,单纯严格,清晰和谐,不尚修饰。在管弦乐领域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特征与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民歌合唱的发展,也就是具有民歌风格或采用民歌旋律加以改编的合唱是同步的。

在这一全国范围的创作背景中产生的舞剧《五朵红云》的创作,其技术特点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郑秋枫写的这场音乐共分2部分。第一部分热烈欢快,有着强烈的民族舞蹈律动和节日喜庆特征,主题采用五声音阶,实际上是一个四音音列:1 2 3 5,强烈的节奏动力,将少数民族节日夜晚篝火欢聚的情景展现出来,这一特点也是当时国内管弦乐作品创作中最为提倡和最有广泛影响力的特点之一。第二部分是完全抒情的格调,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也符合一般人们的审美取向,对比中所取得的均衡对称的态势,也是当时创作中所常用的。这部分中有一段极为抒情的段落,采用长笛与大提琴的二重奏,表现男女恋人间、兄弟姐妹间的一种意亲密。这段抒情二重奏使人很容易想到与《五朵红云》创作于同一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小提琴与在提琴对答的二重奏,这种巧合正说明了当时国内创作中的一种共性手法。

这种鲜明的民族风格,即当时国内创作中所倡导的时代风格,一直在郑秋枫的作品中延续着,这从作曲家的《嬉戏》、《鹭岛之春》、《瑶山吟》、《石鼓与叮咚》,起到八十年代的《珠海渔女》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曲家在管弦乐创作初期所形成的民族风格这一个性,正是我国大多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作曲家所一直保持的,也是郑秋枫器乐创作中突出的一点。 郑秋枫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声乐、器乐作品,其突出特点就是旋律气息的宽广悠长,这一旋律特征可以说贯穿了郑秋枫创作的一生。人们从他的代表作《颂歌献给毛主席》中那气贯长虹的单音长音,可以看到作曲家对长音的极端运用,使人们想起刘炽于1943年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歌曲《翻身道情》,歌曲中那单音长音的宽广展示,增添了作品的多少动人魅力和地方特色。这种手法在郑秋枫的作品中,已成为其旋律风格的形成主体。

《鹭岛之春》的音乐除了采用了闽台的芗剧音乐素材,增添了地方特色外,其长于抒情的长线条旋律是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东西。这个旋律宽广舒展,极具北方民族的豪爽之气,听不到矫揉造作之音,然而这个旋律又与整个作品的南方气息如此地协调,融合得如此完美。尽管我们在作品的中部听出了作曲家为表现南方民族的细腻小巧,而采用了一些特定的滑音奏法,但整个作品的张力,仍然是由长音的旋律线与低音主、属音交替所带来的亢奋情绪的对比所形成。

《嬉戏》中,首、尾两部分欢快的曲调,并没有淹没乐曲中段以长音为特性音的3/4拍的节奏律动:561︱353-︱,每一乐节最后的长音,特别是八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在节奏律动上的落差,不仅形成了音乐的推动力,同时也展示了作曲家的个性旋律风格。尽管作曲家称这仅是一首习作,但作品的完美性,已超越了习作的特定含义。另一首小提琴作品《思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珠海渔女》在作曲家的舞蹈音乐作品中,是一部具有较完整构思的、接近纯音乐的作品,作品写于80年代,保留了郑秋枫作品的一般旋律个性。从作品中的那些不协和音的大胆运用,那些具有欧洲调式音乐风格的旋律片断的出现,人们已强烈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同时,在管弦乐不协和的和声语言背景下,高胡领奏的出现,又平添了几分中、西交融的特点。不夸张地讲,对于高胡与西洋管弦乐队的结合(尽管在此曲中仅为一小段),这部作品可能是这一结合的较早探索之一,人们从高胡悠闲的领奏中,体味到了南国的特色。然而全曲中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作曲家那一贯的旋律特点,无论是从朦胧的引子中,第一部分、第三部分高胡的旋律中,还是从第二部分中段的四拍子抒情旋律中,长气息的抒情气质构成了旋律的主体。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品第二部分的谐谑曲性质的活跃曲调,旋律作了某些器乐化的处理,由此更映衬出了作曲家那抒展性旋律的特色。

在贯穿郑秋枫个性旋律之中的,是那些极富色彩和魅力的以五声音阶为主构成的曲调框架,即使按照作曲家讲的'纯创作性的旋律',也没有脱离中国民族的音阶调式特点,更不用讲那些原来就取自民歌素材的旋律。《瑶山吟》所采用的瑶族民歌,其短音后面必定出现长音的旋律内核,可能是吸引作曲家的重要一点,果然,郑秋枫选用的这首民歌主题在进行变化处理时,作曲家特别注意发挥了在三拍子中的一短一长的变化。世界上有许多作曲家在选用民间音乐时,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注意到去选取那些符合自己旋律个性的音乐素材,即符合自己审美取向的音乐素材,和自己的审美取向得一致。如美国作曲家科普兰,他在选取民间音乐时,就注意到了对民间音乐的取舍和改编,是基于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的创新思想和动因。显然,郑秋枫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有时作曲家创作时不自觉地流露,潜意识的表现可能正是他们最真实地反映。

《团聚》是写的最晚的一部作品,全曲在三段式的结构框架内,清晰地表现着调式的对置。A段、再现A段,采用大调,五声音阶;B段,采用小调,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上,然而郑秋枫仍注意突出中国五声音阶的特点,五声之外的偏音具有一种特定的色彩提示。 郑秋枫的大部分管弦乐作品都是为舞蹈写的音乐,而这些舞蹈也多是描写军队生活的,这使人们想到了苏联红旗歌舞团,罗马尼亚'多依娜'军队歌舞团那些反映军队生活的雄壮悍健的舞蹈。郑秋枫的这些舞蹈音乐所描绘的舞蹈场景也多如此,因此当人们脱离开舞台视觉之后,静心听音乐,便感到作品的结构感过于强烈,包括《五朵红云》,《珠海渔女》这样有着自己完整音乐结构的作品也不例外。难怪世界上很多作曲家在为舞蹈写音乐时,总怀有一种顾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就曾对自己写作舞剧《阿巴拉契亚之春》有过一番感慨:'多么莽撞,花费时间为一个现代舞去写35分钟的伴奏音乐,要知道,大多数的芭蕾和它们的音乐是怎样短的寿命'。

正是在这一创作背景下,郑秋枫的这类作品由于舞蹈的制约,其结构感略显单调,对于这种缺憾,作曲家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加以调整。《女兵》中,在三部分的结构中,增加了突破结构的公式化而作的弱化结构的一些处理,如削弱结构上的节奏方面的强烈对比,使抒情的中部仍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全曲统一在热烈的情绪中,等等。

在这类舞蹈音乐作品中,强烈的节奏感已成为必然。《篝火与鼻箫》、《女兵》、《珠海渔女》、《回旋曲--行》(甚至包括《鹭岛之春》),强烈的节奏赋予作品部队般的战斗气势,部队式的火热生活场景,而利用低音区的主、属音交替进行,是造成这一高潮的常用手法。在此同时,加强打击乐,特别是小军鼓的使用频率。《回旋曲--行》似乎将此种手法用到了极端,不管主题也好,插部也罢,一概辅之军乐般的打击乐节奏,直至出现少先队的军鼓号声,军旅特色跃然眼前,当然,这与作品是为一个队列进行而作有直接关系。

《石鼓与叮咚》是全部10首作品中唯一一部**音乐选段,受**内容的制约,整首作品充满了原始的野性,有着缥缈的神秘感,使人很容易联想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作品中,作曲家通过不协和音与打击乐的运用,十分完好地表达了主题思想,这里打击乐的运用已没有了强化节奏的意义,而是作为音乐旋律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雕塑人物性格的内涵。作品虽短小,但已有了某种现代音乐的味道。这不由让人想起同一时期施万春为**《雾界》所写的那充满神秘感的音乐。

郑秋枫

郑秋枫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在音乐结构上主要采用传统曲式结构,其中对比结构的作品居多。在和声上遵循传统的古典功能和声,不协和和弦一定要有解决,调性不可跑得太远,一般在一级关系调之内。但在《珠海渔女》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协和的半音和弦的上行进行,这种不协和性与广东民歌式的主题旋律有很大关系。类似的情况,可以在冼星海的根据广东民歌改编的合唱《渔民歌》中看到:采用平行三度半音下行的背景式的伴唱与五声音阶旋律的男声领唱的交融。节奏感强烈,是郑秋枫器乐作品的一大特点,而其突出的旋律个性:以长音为主,以短音为辅,以宽节奏为主导,以紧节奏为调整,是作曲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郑秋枫是一位伴随着新中国诞生而行进的作曲家,收录在一起的这10首器乐作品,覆盖了作曲家几乎一生的创作,这些作品虽说不上经典,但从中可以窥见作曲家每个时期一定的作曲风貌,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器乐创作的历史特征。

舞剧《五朵红云》作为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批重要作品,与当时同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舞剧《小刀会》(上海实验歌剧院,商易作曲)、《鱼美人》(北京舞蹈学校,吴祖强、杜鸣心作曲),《石义砍柴》(天津歌舞剧院,曹火星作曲),是最为引人注意的四部舞剧。《五朵红云》的音乐,是以黎族民歌《五指山歌》为素材创作的'红云主题'为主线,采用黎族的调式写成的'柯英主题'是贯穿其中的副主题,舞剧中有很多富于海南民族特色的音乐,如《织裙舞》、《舂米舞》,郑秋枫创作的刻画黎族人民强悍个性的《篝火舞》是舞剧中最富个性和戏剧性的音乐之一。整部舞剧的重要特色,就是从民间音乐中提炼舞剧音乐素材,这也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创作特色。 的作品《团聚》中,作品的A部用大调,表现悲痛,B部用小调,表现痛苦的回忆,大小调的旋律风格完全不同。如果说A部大调的音乐,通过五声音阶构成的主题更多带有中国特色的话,那么B部小调的音乐则更多带有欧洲巴洛克时期的教学音乐风格,尽管作曲家一再声称毫无此意,只是想通过表现男、女主人公团聚的场面折射澳门回归的大历史背景,但人们从音乐中听出的中、西音乐文化的对撞,直到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汇,或许正是作曲家潜意识中要表达的意思。

不可否认,郑秋枫能随时调动中国打击乐,熟练运用中国民间音乐特别是广东地方音乐,并使之融于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中的能力,也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擅长声乐创作,并以旋律风格独特为优势的军旅作曲家,郑秋枫在他不多的器乐创作中,仍显示了旋律写作的功力。同时,郑秋枫作为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批从业余走进专业行列的作曲家,他的成长,也是我国大多数这样的作曲家的一个缩影。毋庸置疑,郑秋枫的器乐作品与他的声乐作品一样,为繁荣我国的音乐创作,为探索我国器乐创作的新路,做出了贡献。

教你如何选一只健康的绣眼鸟

教你如何选一只健康的绣眼鸟,绣眼鸟,听到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想到绣眼鸟的外形十分秀气,没错,绣眼鸟的体积不大,可以养在家中当做宠物,下面我们去看看教你如何选一只健康的绣眼鸟。

教你如何选一只健康的绣眼鸟1

教你如何选一只健康的绣眼鸟

一、雌雄的鉴别

1、羽色:

绣眼鸟雌雄羽色相近,但雄鸟的黄斑色泽较深,形状也较长,雌鸟的偏淡黄而不艳。观察的仔细,会发现雄鸟腹部至尾根有一根很细的纵向黄羽线,而雌鸟则没有。

2、头型和眼圈:

雄鸟额头稍宽,头顶羽毛薄;白色眼圈宽而隆起。

3、体型:

雄鸟羽毛紧贴时有欣长感,雌鸟静止时体型较浑圆。

4、叫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方法。说它简单,是指只要长叫声中有尾音(比如雌雄鸟都会发“唧,唧”声,但雄鸟的“唧-”声中带一点尾音听起来就是“唧切-唧切”、还有就是会开口唱的肯定是雄鸟。说它难,是指一般在马路市场买的鸟都是生鸟,不太愿意唱的。

这时候只有靠经验和灵感了。不过有时运气好的话把鸟单独拿开,会听到它的小叫的。只要它开口叫了,就有6,7成的把握了。

二、个体的选养

1、年龄

绣眼鸟的年龄可以从羽毛色泽,腿趾部位的皮肤颜色等加以判断。一般幼鸟的羽色光亮,色彩鲜艳;腿趾部位的皮肤比较油嫩,呈暗铅色。随着鸟龄的增长,羽毛逐渐失去鲜亮的光泽;腿趾上鱼鳞状的皮越来越明显,皮质越来越厚,而且色泽会之间变浅。

初养绣眼的朋友最好选择当年生的幼鸟。因为此时绣眼的生长发育以基本健全,易成活。且适应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2、季节

一般来说,绣眼一年四季都可以选养。在江浙地区,素有根据鸟儿出生的时间把鸟分成几种。如桃花开时出生的鸟叫“桃花”,还有比如叫“荷花”,“秋枫”的。我个人认为秋季是最好的养鸟时间。此时繁殖期已经结束,这时候养鸟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最小。

3、选购的注意 事项

有生理缺陷(如瞎眼的,断腿的、的或不良习惯(如扬头看天、的都应该舍弃。

a、精神状态的观察:

健康的鸟儿羽毛紧贴,有光泽;活泼好动,双翅收拢,腿爪有力,不间断的`啄食和饮水。病态的鸟儿精神委靡不振,活动很少,羽毛松乱,双翅下垂,嗜睡,身体消瘦。

b、眼的观察:

健康的鸟眼结膜呈粉红色,眼球有神而明亮,眼角无泪水或分泌物。两眼大小一致无伤痕。病态的鸟儿眼结膜充血,眼角附近有较多的眼屎,两眼无光。营养不良或贫血的鸟眼黏膜苍白,视力差。

c、喙与口腔的观察:

健康的鸟上下喙光滑无缺,嘴角无渗出物,口腔清洁湿润,黏膜粉红色,舌鲜红。病态的鸟嘴角有粘性渗出物,口腔后部常出现炎症,创伤,溃疡。

d、鼻孔的观察:

健康的鸟鼻孔整齐干燥,无渗出物。

e、泄殖腔的观察:

健康鸟的泄殖腔周围羽毛干燥,清洁,泄殖腔黏膜呈粉红色,无异常。病鸟泄殖腔周围羽毛污脏,粘有粪便。

教你如何选一只健康的绣眼鸟2

身材 要个头相对大的,身材,苗条的。俗称“条子好”。

头形 头要大,头门要宽,头顶平滑,顶毛要薄,两眼生得略上为好,脖子伸出来长,后颈部站立时不凹陷。

眼睛 眼堂和粉堂要相对大的,眼睛要精神的。

嘴壳 嘴壳要薄、细长的。如果有向下弯曲的桥拱嘴那就是精品了。

肩膀 要塌肩的,如果有明显的宽肩肿那就不好看了。

腿脚 要颜色较淡的,脚较小的。如能找到发肉红色或玉白色的脚爪那就是上上箱品了。

羽毛 羽毛首先要完整。毛片要紧身的,翅羽要贴身不能下垂,尾羽要与身子平直或下垂不能上翘。颜色要偏黄的,脯毛要发白的,发灰色的不好肴,下巴要黄,哎毛中间有黄线的。或者青毛的也是很少的,可以选中。柠檬黄的那就是极品了。

尾巴 尾巴要长而足,分叉尾的,宽度要够。与身体能形成适当的比例,细短的一字尾不好看。站立时尾巴不能上翘,要与身体平直一线或略带下垂。

站姿 站立时不前倾似重心在前,两小腿略呈外八字形直挺支撑身体,挺胸精神。

眼水 眼水要清透明亮,白眼底为上品,其次为红眼底,黄眼底最多。黑眼底不透彻的不好。有人认为黄眼水比红眼水性格温顺,容易开口。但是红眼水的鸟虽然性子相对较烈,只要你有耐心能守得住,它以后的唱口往往比黄眼水的口要辣。

跳相 要没有仰头毛病,不翻跟斗,跳跃落杠稳当的。

清口 挂在略高处稍离人群,听其叫声辨别雄雌,如果不开口可用一熟鸟靠近它一下引诱它开口,也有口紧的那就要继续观察了。叫声要清脆响亮,堂音要高,音质要好。雌鸟发音略带“哗―”、“哗―”的音后面有拖音,雄鸟叫声似“嗲”、“嗲”。

绣眼鸟的疾病需要防治的方法

绣眼鸟疾病,绣眼鸟的常见病有感冒、肠炎、内寄生虫、外寄生虫、眼病、翼病、骨折、脚趾疖肿等疾病。这些病的防治方法可参见前面基础篇章节的叙述。

笼养绣眼鸟一般较野鸟抵抗力弱,因而要加强防病。

绣眼鸟受凉时有感冒,流鼻液,呼吸急,羽毛松,呆立等,应让其避风,在饮食中加些抗生素或感冒药。

绣眼鸟如吃了被污染的食水,很易引起肠炎,表现为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缩成一团,稀便色白绿,黏挂在肛门周围,可用氟哌酸等药治疗。平时要注意食水清洁,蔬果要洗净。

绣眼鸟受惊时,会在笼中乱碰乱撞,致使乌翼受伤,两翼或单翼下垂。如果肌肉损伤,将会逐渐恢复;万一骨折,由于部位的关系,不易治疗。

如果鸟翅受伤,应及时转移到小笼中饲养,并把翅束缚,减少活动,加强营养,适当喂一些钙粉或骨粉,并喂一点消炎止痛片,让其自动恢复。

绣眼在活动或被捕捉时造成腿骨折,可用火柴盒的木片做夹板,夹在患部的两侧,用线绑好;并放在狭小的笼中饲养,减少运动,保持安静;必要时喂点消炎止痛片,并适当加点骨粉的饲料,大约1个星期即可康复。

绣眼鸟如果因笼底不洁或被蚊虫叮咬、外伤感染引起趾肿,可外涂消炎药膏或口服头孢胶囊等消炎抗菌药。

饲养绣眼鸟特别要注意:不能断水,如果缺水2-3小时,它就会喝很多的水,致使大便水分过多。这时需要供给正常的水,过几天它的大便就自然会正常。

绣眼鸟饲料配置的注意事项

绣眼鸟饲料配方,笼养绣眼乌的主食是用绿豆粉或黄豆粉与鸡蛋黄拌成的粉料。各地的饲料配方略有不同,南方的养乌人多喜用黄豆粉喂食,这是因为黄豆粉有丰富的营养且又便于加工。也有的人在夏季时节都换成绿豆粉,或者全年均喂食绿豆粉。

北方有的地方认为暗绿绣眼鸟喜欢吃甜地瓜(又名番薯、白薯等),以称它为地瓜鸟,并以地瓜为主食喂养。由于地瓜营养较差,乌儿吃得多,拉屎也多,生长发育较差,所以饲养绣眼乌最好不以地瓜为主食。

绣眼鸟的饲料多以黄豆粉为主,外加蛋黄等。夏天饲料中还应加些熟绿豆粉。豆粉与蛋黄的比例一般以70%的豆粉拌以30%的蛋黄为适中,当然根据鸟的生长需要,特别是在换羽接近尾声的时刻,适当地提高蛋黄的比例是可以的。

比例一般为:500克黄豆粉中加20个鸡蛋黄和少量的河虾、肉、盐,再加一个蛋壳,炒熟或蒸熟。冬季可加喂些含脂肪高的饲料,为了增加热能,可喂点花生米、核桃仁、桃酥、饼干以及北方的窝头等。还要避免风吹受冷。

除了主食以豆粉拌蛋黄做成的粉料外,还要辅之以一定数量的副食,这就是活的小昆虫等富含动物蛋白的饲料。

绣眼乌野外会捕食大量昆虫,因此笼养每天应喂3-5条大黑皮虫,或小黄面包虫。大黑皮虫应放在开水里泡熟剪开肚子,挂在虫插上让鸟啄食。也可喂食其他昆虫,像面包虫、蝗虫、蝉、草蜢等。喂大的蝗虫与大蚱蜢,应把翅膀与脚剪去,防止刺伤鸟的嘴与食管。

这样的方法喂养一冬,来年开春时节,绣眼鸟不仅毛色秀美,且性腺的发育也特别充分,这可为第二年的“上大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绣眼鸟因吃炒过的粉食,内火较大,因此水果一定要喂,主要是苹果、荸荠等。青料对于绣眼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绣眼极喜爱食带甜味的瓜果,如苹果、香蕉、黄瓜、西瓜、荸荠,均可作为青饲料喂鸟。

可喂给煮熟的甘薯和南瓜以调剂口味。而且常喂食烤山芋的鸟,羽毛丰润,色彩鲜亮。水果是绣眼鸟的一种保健饲料,不可缺少,但每天喂量不宜多,以免乌拉稀影响鸟体健康。

苹果可以用小刀切成小方块状,插在食插上或卡在笼丝之间,让鸟自由啄食。必要时也可以喂食罐头水果。喂水果时,要注意清洁卫生,保证质量,不能喂烂的水果。

绣眼鸟极爱吸食蜂蜜,在炎热的夏季,每日喂少许蜂蜜可以提高乌的食欲,也可以驱暑清热解毒,并可从其中吸取必要的营养。然而,要喂得适量,不可以蜜代食。

武汉赏枫胜地:东湖秋色醉游人

●交通指数:9

●观赏指数:7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星罗,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东湖一年四季风情万种。但秋天的东湖,绝对可以称的上是武汉最美的地方。漫步东湖,这里有武汉最烂漫的秋色。登上东湖之南的枫多山。这里有武汉秋季旅游最美丽的红枫景观,山上种有枫香、乌柏等红叶树种。半山建“霜叶亭”,秋天泛舟湖上,一眼望去,可欣赏满山一片红叶的秋景,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

赏枫最佳时间: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

武汉赏枫胜地:木兰天池红叶飞

●交通指数:8

●观赏指数:9

木兰天池的怪石、溪流、红枫,素有“天池三绝”之美誉。到了秋高气爽的日子,赴木兰天池造访秋枫美景,把秋天的浪漫和美丽收藏,真的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木兰天池有三个看红枫的好地方——“枫叶谷”、“大峡谷”和“高山草原”。尤其是地处海拔400米的“高山草原”,枫叶红得最早,红得耀眼,红得迷人。这一带地势比较空旷,枫树更容易接受阳光照射,所以此处枫叶比其他地方的红得更早,更娇艳,是秋季武汉旅游好去处。

赏枫最佳时间: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

武汉赏枫胜地:藏龙岛湿地公园

藏龙岛湿地公园位于武汉江夏区一块十分幽静的地方,也是一处十分低调的生态风景区。这个公园在武汉算是比较小众少有人知的地方,所以很多时候,公园里都表现得十分的清净,成片的绿植在进入秋天以后便开始显现出各种各样十分炫丽的颜色,其中一条被红色枫叶铺满走道的小路上,最是让人赏心悦目。武汉很多公园在进入十一月后枫叶才慢慢红透,而藏龙岛湿地公园的枫叶算得上是最早红的一批,才进入金秋十月就开始偷偷变红,将秋天最美的姿态展露无余。当整个公园里的银杏和水杉都的色彩逐渐鲜艳时,便能看到这片静谧的湿地公园就像一幅油彩画一样,美得让人记忆深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99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