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其中,我最喜爱林黛玉。下面是作文栏目我为您精心我的作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示,写出好的作文。
篇一:和林黛玉聊聊天在梦里,我看到了林黛玉。
一看,果真是个大美人,不过眼中居然带着眼泪。我主动过去跟她打招呼:“hallo!God——晚上好!”
“嗯”她满脸疑惑的看着我,“请问,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对呀!”我高兴地拍了一下手,没想到把她给吓着了。
“你……你刚才叫我神马”她试探性的问。
“我刚才没有叫你呀,我是在给你打招呼。”我看着她的脸,认真地回答。
“哦,我还以为你在诅咒我呢,吓4我了。”她撅了撅嘴。
“对了,黛玉姐姐。为神马你老是哭呢”我问。
只见她皱了一下眉,回答我:“女孩不都哭吗我比她们哭的厉害,是因为我比她们年轻漂亮,更有女孩儿的气质。”
我被黛玉姐姐自信满满地回答吓到了,哑口无言。这时,她又问我:“你不哭吗”
“不,”我潇洒的一挥手,“我是我们班的纯爷们儿。”
“可你不是女的吗”她张大了樱桃小嘴。
“嘿嘿,这只是一种比喻,我确实是个女的,只不过汉子一点儿。”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对了,”我说道,“那你能让我看一下你写的诗吗”
“可以呀,不过——”
“不过什么”我期待着。
“我没有拿平板,东西都在里面。手机也没电了,无法通知家里人坐磁悬浮列车过来送给我。——_——。Sorry啦!”她调皮的一笑。
“你怎么知道现在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此时的我真想晕倒。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看孙悟空和唐僧给苏宁易购做广告,拿到了好多钱,买了别墅,还有兰博基尼。”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莫非你也买了房,有了电视”我惊奇的问。
“哈,那倒不是,我和他们建了一个QQ群,聊的可嗨了,一天到晚刷了几亿页的屏。”黛玉姐姐笑道。
我突然从梦中惊醒,呼——幸好是场梦,梦都是反的,继续睡吧。
梦中,我又梦到了孙悟空……
篇二:我眼中的林黛玉暑假,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其中,我最喜爱林黛玉。
林黛玉是个会舞诗弄文的才女。黛玉受过良好的封建教育,文章韬略皆显奇才,她好胜性又强,每次作诗应对必是全力以赴。
有一次贾贵妃回来探亲,要去大观园游玩一番。贾贵妃让众姐妹个人题一匾一诗。黛玉题的匾额是“世外桃源”,写的诗是: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贾贵妃直夸黛玉写的诗好。
黛玉对待女子学文的态度与作风也是非常积极的。
有一次,薛蟠的小妾香菱求黛玉教她做诗,黛玉高兴地答应了香菱,她对香菱不厌其烦的教导,带领香菱去结识王摩诘、李青莲等一代名家,更反映在她后来的重建桃花社,可以说在学问上林黛玉是花费了毕生的心血。
生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林黛玉却能写会作,填词吟诗样样能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何等的奇思妙想;以“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又是何等的清新自然。在那场菊花诗会上,林黛玉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如“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绝妙之句层出不穷,我这爱诗的人读后觉得满口生香。也许李清照的词也不及林黛玉的风流别致。
可惜,红颜薄命,黛玉含恨而死,到死他也想不通宝玉为什么不来娶她,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像她这样具有很强的叛逆行为而又有如此才学的女子是不受人们喜欢的,再加上她那忧郁的性格,她这个势单力薄的弱女子必将会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
篇三:林黛玉――一点星光――读《红楼梦》有感在寒假里,我读了十几回《红楼梦》。里面的人物让我深深的震撼了。不说别的,就说那才华横溢、见之忘俗的林黛玉吧。
这林黛玉,生得可谓是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恍若神妃仙女子。她“丹唇未启笑先闻。”她刚进宁国府,就让那贾宝玉的眼睛一亮。
我对她,可是有特别的情感呢。
我喜欢她文采出众。
一首古今堪绝的《葬花辞》,就能让人惊叹不已。“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句,说出的愁苦绵绵之情意,使性格开朗的我也伤心起来。诗里面包含的一字一词,都讲述着悲衰,流淌着泪水,让人忧愁,让人沉思,让人回味,这真是华彩与至情完美结合的佳作。
林黛玉的文才不只这点,就连随口而出的哼唱之调,也别有情意。不管是即兴,还是思酿,林黛玉的文才总是处处显见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是个唱歌能手。自她歌喉唱出的歌儿,总是优美婉转,就连黄莺亮嗓的宝钗也自叹不如。
我还喜欢林黛玉那慈悲的心怀。就连那落花,她也要为它安葬,为之怜惜。她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不肯伤害园内的一丝一毫,一个微小的生命,她绝没有探、惜、怜三春去换水鸟那样的行为。
我更喜欢林黛玉的叛逆精神。
她常常抱怨没有知音。但当她表哥拿出本小说――《西厢记》,她那份热情就全表现出来了。说起这点,林黛玉还真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她的丫环就常说,林姑娘所想的,咱们可都不敢想。这些话语,正反映了林黛玉那种不屈的判逆精神。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可算是个奇迹。她的思想,她的才华,她的行为,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虽说如此,林黛玉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她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常让人心中有所不适。
林黛玉,是文学巨著《红楼梦》的耀眼的一点星光。
好一部《红楼梦》,把万家灯火集于一身,彰显了人间的奇迹。
好一部《红楼梦》,说出了世间冷暖,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好一部《红楼梦》,把人物林黛玉,打造成与日月争辉与时空并肩的永远鲜活的美人儿!
篇四:走 进 林 黛 玉“两弯似蹙笼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此倾城倾貌的病态美,只有“小气”的林黛玉。当今的人们读《红楼梦》时只觉得她那么狭隘、小气、爱哭,但她却是一个不朽的反封建形象的代表。
林黛玉原始衰落的“清贵之家”的女儿,很早就死了母亲,到贾府后又死了父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先天有病弱症的她,整天与药罐儿为友。封建的大家庭中,她在叛逆的道上用生来就伶牙俐齿嘴诅咒着,使大家对她“敬而远之”。在那不平坦的路上,热爱自由的她遇见了知音贾宝玉,开始追求幸福纯洁的爱情,但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大家庭中,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只是无声的渴望、敏感的猜测和浪费的争吵。她“自私”的爱着贾宝玉,但是却有“金玉良缘”之说。她悲痛欲绝,以落花自比,写下千古绝唱《葬花词》,她的环境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但她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执着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的自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可想而知,在林黛玉奋斗的最后一刻,当她烧毁那片手帕时,她是多么的痛恨所有的人。“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瑶!”可惜了,红颜薄命!
“粉坠百花洲,相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黛玉叹了,叹今生自己力量太小,推翻不了封建社会;黛玉归了,前生的一株痴情仙草枯了。宝玉舍,宝玉收:舍不得她的美丽,舍不得她的伟大,舍不得她的精神;收了她的思想,收了她的叛逆,同时也收了她的爱情。
“嫁东风”的自由只等下辈子了,一生的悲是多么凄美!
篇五:跟林黛玉学写作文黛玉这个人,有的人非常喜欢她,以至于无端地讨厌起宝钗起来,也有的人非常烦她,总以为她惺惺作态,小鸡肚肠。在这一点上,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经历和眼界,固然会有不同的观点,爱也好,恨也好,大部分人只是从里面照到了自己的影子。
抛开一切的情感因素,黛玉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老师,从她教香菱作诗可见一斑。
从一开始教香菱,她就给了香菱极大的信心,她告诉香菱说“作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若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段开场白不仅消除了香菱对学作诗的敬畏,而且点明了写诗最要紧的是立意,立意好了,有了奇句,连词句都不用修饰。立意是灵魂,是身体,而修饰,格式只是衣服,是装饰,破衣烂衫掩饰不住内在的修养和美妙的身姿。
接着黛玉又告诉香菱如果真心要学,要先把王维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度一百二十首杜甫的七言律,然后是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诗,厚积而薄发,黛玉一下子就给香菱指明了学诗的方法,勿急勿躁,多读多看,功到自然成。而且当香菱说自己最喜欢陆游的诗时,黛玉马上就否决了,说因为香菱不懂诗,见了浅近的就爱,可要是入了这个格局,就再学不会诗了。吃什么吐什么,江南的湖桑才能喂出能吐七里长丝的蚕宝宝。从一开始,黛玉就要香菱有高品质的阅读,在她看来没有高品质的阅读就连写都成问题。
当香菱做完第一首诗时,向来刻薄的黛玉并没有讥笑挖苦。而是告诉她不足之处,并指明原因是看的诗太少,被束缚了,鼓励她丢开这首,再作。
在黛玉的谆谆诱导之下,香菱终于在梦中得佳诗,而黛玉的一步步指导,充满了智慧和哲理。黛玉的方法难道不是我们可以借鉴来指导孩子作文的妙法吗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是谁双颊晕染醉在这“溪亭日暮”?
是谁楫一只小舟“误入藕花深处”?
是谁在夕阳倾颓的溪边,散落一捧惊呼?
在女子花样年华的天空下,是李清照舞着涓涓水袖,唱出一季繁华,一生凄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打梧桐叶,你弹着那轻浅的调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你将相思化作汩汩水流,漫上世人的脑海。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你任那曲绵长的歌缭绕心绪,叩响心处最柔软的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澄澈的水溢出清照的双眸,清照你哭了吗?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你对着镜前看昔日的芳华不在,将玉镯推上消瘦的手,泪水溅落,熄灭在一声轻微的叹息中。
百年后,我想,依旧有人持着“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宋词,忆起一位曾在水中亭轻歌曼舞的女子。
李清照的一生坎坷,早早去世。林黛玉早早病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就看看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的爷爷起草废武则天,武则天念其无辜,留下其母郑氏。然后上官婉儿后被武则天赏识,竟然成了唐太宗的才人妃子。武则天很信任上官婉儿。在上官婉儿面前直接和男宠张昌宗厮混,丝毫没有避讳之嫌。后上官婉儿爱慕张昌宗,与其勾搭成奸。被武则天发现,刺向上官婉儿额头,并不至死。因武则天爱惜上官婉儿的才华。。。。。其后上官婉儿在武则天病重时找太子李显作为靠山。没多久,上官婉儿向中宗和韦皇后引荐了武三思。武三思是上官婉儿的情妇。后武三思勾搭上韦皇后,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太子李重俊杀了武三思及其十余人,上官婉儿跑到中宗和韦皇后面前污蔑太子,并一举杀了他。太宗和韦皇后认上官婉儿为恩人,对其恩爱有加。中宗为上官婉儿建立一座宅子,上官婉儿觉得在中宗眼下厮混不太好,于是在外面又建立一座宅子,供其寻欢作乐and勾搭权势。她最喜欢崔湜,并帮助崔湜当上丞相。崔湜屡次犯错,上官婉儿为其经常求情。崔湜看着上官婉儿不遗余力的帮助自己,很是感恩涕零,为此,拿出了他自己最大的“诚意”来报答,那就是:把自己的亲兄弟崔莅、崔液、崔涤全部引荐给了上官婉儿,供其*乐。而且,这四个兄弟都长得仪表堂堂,同样,也很风流好色,十分符合上官婉儿的胃口。这就是上官婉儿唯一被人诟病的地方,风流史太多了,当然,这也是后来李隆基要杀她的理由之一。理由是,此女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绝不能留她一命,要立刻清除掉。就这样,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终成了刀下亡魂。年仅46岁。。。也是一代才女,唯一被人诟病的就是风流。至于其求而不得的是什么,我想不到有哪个男人会让上官婉儿。。。我觉得是王位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三作文读红楼梦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作文读红楼梦有感1浓浓的书香味,深深的宝黛情,无论是这封建制度下缠绵千古的爱恋,还是在开放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皆是情深缘浅,岁月截止了它们的发展,却吹不走它们曾存在的事实。
起初认为这只是部写封建社会家族兴亡的书,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免关注到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王熙凤可算是贾府里最懂贾老太太心思的人,甚是讨贾老太太的欢喜,与宝玉及其他姐姐妹妹比起来她算是孝敬长辈的了。能够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出出入入管理的井井有条让人佩服。虽然贾琏不大成才,但她依旧恪守妇道,对于姐妹们开诗社什么的也极热心。她,就是这样一位疾恶如仇,干练的当家人。
待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读懂了深深的宝黛情。脑海里回响着林黛玉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种悲到心底,挣脱不了的伤感,就像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的痛,诗,是她精神的寄托,是她情绪的表现。她那柔弱的背影令人疼惜,她的一颦一笑又是那么的迷人。她心比天高却做不到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依旧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宝玉,她似乎不应是这个世界的人,最后香消玉陨。若说那贾老太太是很疼惜黛玉的,却也不然。她铁石心肠地将他俩分割开来,这大概都归功于封建社会的传统理念吧!导致宝玉最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一部《红楼梦》,一个大观园的故事,惹的多少人为它泪流。
初三作文读红楼梦有感2《红楼梦》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花了大半辈子写了这本名著,里面个个人物都
描写得十分细致,栩栩如生,泼辣张狂的王熙凤、大气温柔的薛宝钗、愚顽痴情的贾宝玉等等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丽脱俗的林黛玉。
就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有这一段描写林黛玉的话: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一看这话,就体现出林黛玉虽久病缠身,但也长得十分动人秀丽。
林黛玉虽然长得楚楚可人,但她的性格里有着些许叛逆,和一些孤傲,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样子。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现象,都体现出林黛玉就像一朵悠然怒放的荷花,始终执着自己的那份清纯。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她,最欣赏的还是林黛玉的诗情画意。林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虽然,林黛玉的才艺让我们没话说,但是,只要你仔细品读,你总感觉林黛玉的话语中,总是会听出酸酸的语气,这个,就对应了她孤傲的性格。就因为她的孤傲、叛逆的性格,也使她和贾宝玉两个有情人并未终成眷属。
相对而来,薛宝钗的大气温柔,给贾母留了个好印象,认准了她是自己的孙媳妇,也正因为如此,就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的时候,林黛玉发病,贾母对她身边来报的丫鬟只是敷衍了事。
在红楼梦中,爱情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但在其中,就属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最为纯洁。两人从素不相识,到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雪芹就是顺水推舟,让这则爱情故事很自然的出现了。可是,就在我看到了贾宝玉娶薛宝钗的那一段时,我不禁有点埋怨曹雪芹:为什么不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终成眷属呢?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最后的结局尽是这样的凄凉,原本,他们俩的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可是,就是林黛玉的性格害了她和贾宝玉,贾母也渐渐和她疏远了,最后,王熙凤的偷梁换柱之计,使两人都痛失所爱,林黛玉含恨而终,从此,她和贾宝玉,就阴阳相隔了。
她本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数千万人为其痴迷。但细细品来,感伤的字句后,又隐藏了多少眼泪,多少心酸?
我曾感叹结局的悲惨,心生疑惑:难道,人世间只有伤心和忧愁的泪雨吗?原本,林黛玉的身世和她的性格,她注定要孤独终老一生,可是,谁知道,就进入贾府之后,林黛玉竟对疯疯傻傻的贾宝玉产生了感情,就是她的这段感情,才使林黛玉含恨而终。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想抄一类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最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悲惨结局。
初三作文读红楼梦有感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作品《匆匆》当中的片段。
《红楼梦》——一部小说,后来改编为电视剧,若不在乎当时作者的社会背景,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
我将《红楼梦》与《匆匆》联系到一起,得到了一个启示——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红楼梦》当中人物思想各有千秋。
林黛玉:忧郁,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薛宝钗:老于世故,任事八面玲珑待人一团和气,善于适应环境……晴雯:被称为林黛玉的影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刀子嘴,豆腐心,争强好胜……王熙凤:狠毒泼辣,贪财好胜……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根,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经历了家境的盛衰,看破红尘,遁世而去。
古有忧国忧民的岳飞。文天祥,女子李清照。花木兰……今有救国救民的雷锋。刘胡兰……《红楼梦》中的大部分人沉浸于吟诗作对,吃喝玩乐,只是享受。和他们比较,其生活真是毫无意义。
生与死,冷与热,哭与笑,这些都不是简简单单形成的。与其探讨它,还不如修身养性,融于社会做贡献,所以,我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境界并服务于社会。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只有用有限的生命做无限的事,人生才有意义,才能绽放出美丽的生命之果。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读李清照的词,就读出一个字“愁”使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杞人忧天,连花开花落这样的自然变换都悲伤至极,不惜怀愁葬花试想,花开不尽,何时葬完啊
人需要豁达开朗,乐观面对人生
更香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
的长短计算时间。
通行的《红楼梦》(即“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脂本系统中,
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
如把这些诗句理解成日后宝钗寡居的苦况,也无不可;但从“焦首”、“
煎心”等句看,似乎更像黛玉的口吻。“琴边衾里两无缘”,也不像说宝
钗,因为她就竟还是同宝玉结了婚,不能说一点夫妻的缘分没有。在无更
确凿的根据证明定属宝钗的情况下,暂认定属黛玉。
两首《十独吟》(写生离死别)
其一 李清照(死别)
赌书空忆泼茶时,铁马敲风乱入诗
青女不谙霜雪苦,忍将剩冷锁残枝
其二 冯小青(生离)
烛花剪梦恨难双,雨暗罗衾泪暗江
一自孤山春尽后,荷花柳浪枕幽窗
右录潇湘妃子药余偶得十独吟十首之李清照冯小青二首
这两首诗是原书(程伟元、高鄂本)里没有的,黛玉曾作《五美吟》,脂批曰:此与后《十独吟》对应。但是续书里却没有《十独吟》,因此这两首诗是后人代颦儿写的。据说这两首十独吟是87版红楼梦的编剧周岭代拟的。87版的剧本是三位编剧分集分工创作的,最后由编剧周岭全部修改统稿。
释义:
其一李清照(死别)此时黛玉已经病重,自知泪尽之期不远。
赌书空忆泼茶时: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
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清,纳兰容若悼亡妻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曾用此典。
此句是黛玉、宝玉在一起时的快乐生活的生动描写。
铁马敲风乱入诗:黛玉写此诗时宝玉正值随北靖王远赴边境,由于当时边境叛乱不断,探春被迫远嫁和亲宝玉随行。自然铁马冰河皆如梦,连烟烽火乱入诗。这一句反映了黛玉担心宝玉安危的复杂心境。
青女不谙霜雪苦:“青女”本是神话中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李商隐有《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忍将剩冷锁残枝: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连理枝比喻夫妻恩爱。“残枝”似指李清照寡居时的生活处境。
两句合解:司霜雪的青女,你体会不到寒冷的凄苦吗?如何忍心不遗余力的,为本就独处悲伤的人再添凄凉。
其二冯小青(生离)
烛花剪梦恨难双:剪梦成蝶比喻双双对对,只是“冷雨幽窗不可听”,只得“挑灯闲看牡丹亭”;虽然“人间亦有痴于我”,奈何“岂独伤心是小青?”
冯小青原本是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父亲冯紫澜,字凌波,广陵名儒。万历年中,以讽时之诗见怒于宰辅申时行,流岭南。其家被抄,女小青发为官奴。小青,小字玄玄,貌绝伦,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方破瓜之年而沦于勾栏。不数日,获救于武林名士冯千秋,遂为妾,与归钱塘。
至其家,大妇悍妒,不容。千秋无奈,于孤山下为小青购置旧屋一所,使其独居。其时孤山四面环水,陆路难通。大妇严令小青不可出屋,又禁其夫千秋前往探视。小青独居孤山,青灯照壁,冷雨敲窗,形影相吊,遂读《牡丹亭》以度漫漫长夜。自是“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千秋有亲名杨德修,为萧山令,常使其妻应氏泛舟至孤山探望小青。应氏劝小青另择佳偶,莫负锦样年华,则答曰:“宁作霜中兰,不作风中絮。”
历年余,小青终不堪大妇之虐,以诗诀于应氏,含恨而终,年方一十八岁。待应氏闻讯而至,其遗作已为佣妇付之一炬,仅余残稿若干。后人辑为《焚余集》行世。葬小青于孤山玛瑙坡。
民国间,柳亚子辑《小青遗事》,由杭州名伶冯子和出演,以所得之金将小青之墓修葺一新,柳亚子书其碑曰:明诗人小青女史之墓。不数年,情僧苏曼殊故世,择葬于小青墓侧。文革间,此二墓同苏小小墓俱被毁。惜哉,痛哉!!!
雨暗罗衾泪暗江:这一句实在值得揣摩,如前面所提这两首十独吟是87版红楼梦的编剧周岭代拟的。甚至在电视剧制作期间,为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诗稿也几经推敲更改。在电视剧33、34集中该诗稿共出现3次,前后竟然出现3种书写版本。而诗的内容基本一致,其中“雨暗罗衾泪暗江”一句原诗稿中为“泪满罗衾雨满江”;“荷花柳浪枕幽窗”一句原诗稿中题为“荷花柳浪叹幽窗”。可见编剧反复推敲、数易其稿,才吟成此句。借此足可见编剧及制作人员的认真态度和良苦用心。
从艺术角度来讲,“泪满罗衾雨满江”似乎合理,苦喻悲之切,痛之深。然而经修改后,一个“暗”更有诗意,也暗合了冯小青幽怨惆怅的心境。 “泪暗江”,那是多么惆怅的一个情景阿,一个弱女子站立江边,独自沐风雨中不禁泪洒江天。
一自孤山春尽后:孤山:位于西子湖畔,为躲避催氏*威,小青移居此处。此处亦是宋代名人林和静隐居之处。小青尝喜收取梅花瓣上的积雪,用以烧制梅雪茶。红楼梦中妙玉也曾烧制梅雪茶,此处隐喻小青为清冷孤寒的梅花。
荷花柳浪枕幽窗:西湖,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另有苏堤、白堤,曲院风荷等;除孤山梅花外,荷花、柳浪是西湖景致的另一特色。
两句合解似是:梅花落去,荷花、柳浪代枕幽窗竞逐芳华。
提起林黛玉,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多愁善感的模样。林黛玉是一个绝对经典的古代女子的形象,但是她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古代女子,我国古代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并不少。
首先是李清照,对于她我们并不陌生,她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有很多都被录到了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中。通过她的一部分诗也许会有人认为她是和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的女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她在国家动荡的时候和丈夫一起逃难,途中丈夫去世,她独自守着无数书画财宝。第二次结婚遇人不淑,她果断提出休夫,即使在当时女子提出离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穆桂英也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是我国出名的巾帼英雄,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广为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的影视剧作品。而历史上的穆桂英也是一个武艺超群的女将军,她和杨宗保的爱情故事也让人津津乐道。
穆桂英生擒杨宗保将他降服,后来嫁入杨家成为杨门女将保家卫国屡立战功,十分的令人敬佩。五十三岁的时候她还在战场上厮杀,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巾帼不让须眉,非常的让人敬佩。
我国从古至今都敬有着高尚品格的人不论男女,也不缺敢爱敢恨的女子,如薛涛、苏小小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奇女子。
薛蟠娶妻金桂,香菱倍受折磨,终于不堪践踏,“致使香返故乡”。迎春出嫁后,受尽夫婿“中山狼”欺凌,一年后死去。探春远嫁海外,“清明涕送江边望”,一派凄凉幽怨。大观园内日渐冷清。黛玉做《十独吟》,整日忧郁感叹。贾府内流言四起,盛传黛玉品行不端与宝玉有“不才之事”。黛玉身处“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中,“惜其人而不知自惜”,病情加剧。贾母病逝,林黛玉赖以遮荫的大树倾倒。王夫人传元春旨意,为宝玉择媳宝钗。黛玉“泪尽而逝”,终“证前缘”。宝玉“对景悼颦儿”,痛不欲生。宝玉婚后,对“宝钗借词含讽谏”听而不闻,只是思念黛玉。
十独吟,有些人认为是写古代十个孤独的女子(孙逊),有些人认为是写的书中的十个孤独的女子(蔡义江)。孙逊还猜测:既然批语没有提《十独吟》的作者,那么它的作者可能就是《五美吟》的作者黛玉。只知道这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