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为何要修柏林墙?

东德为何要修柏林墙?,第1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分裂成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不过比较尴尬的是在民主德国的首都柏林有一块属于联邦德国的飞地,而这块飞地在历史上被称之为西柏林。虽然东柏林和西柏林在东西德国建立之初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两者一开始相处还算凑合,不过在1961年的时候苏联方面突然宣布要建立一个柏林墙,完全分割了东柏林和西柏林。

早在1945年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尾声,4月30号希特勒自杀,希特勒自杀不到10天德国也就正式宣布向盟军投降,之后盟军也就按照投降书对德国实现军事占领,美英法占领了德国的西部地区,苏联占据了东部地区。

其中德国首都柏林一共分成了两块,一块是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三国控制的西柏林,一块是苏联所控制的东柏林。由于两大集团在德国投降之后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因此在1949年的时候两大集团分别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由于德国的首都柏林有着政治和军事特殊意义,所以资本主义阵营并没有在“柏林分割”一事做出让步,这也就造就了联邦德国在柏林这块有一个飞地西柏林。

当时苏联的***自然不允许自己的眼皮底下有一块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因此在民主德国建立之前和建立之后,斯大林曾多次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想要逼迫资本主义撤出西柏林。

而美国和英国法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不是软骨头,一直与苏联硬刚到底。所以斯大林想尽了各种方法也没有能够成功地将西柏林划归到自己的手下,而这些种种都为后来修建柏林墙打下了一个基础。

看到这里修建柏林墙的原因就很明显了,那就是为了让民主德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彻底划清界限——毕竟两大阵营在经济还有政治体制上一直各种较劲,西柏林属于典型的安插在社会主义内部的一个“资本主义集中心”,柏林也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

当时苏联为了向资本主义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倾尽全力去建设民主德国,为了避免好不容易建立了起来的东柏林被“资本主义污染”,必须要和资本主义划清界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斯大林才会想尽办法的想要将英法美三国赶出西柏林。

再者,就是为了防止人才的逃跑。德国在战败之前属于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体制,资本主义观念在德国上层社会已经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改变这种认知并不容易。

尽管在民主德国建立之后苏联方面给了民主德国公民很多来自于“社会主义”的关怀,但仍然有大量的民主德国公民根本无法接受社会主义体制,尤其是曾经德国上层社会人士已经习惯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福利。

西伯林作为民主德国境内的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集中区,两德建立之初并没有封锁西柏林的边境,因此那些排斥社会体制的东德人便会通过西柏林逃入西德继续过资本主义的生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948年到1960年12年时间内通过西柏林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德国的公民达260万人。

如果逃亡西德地区的只是一些普通的难民和基础的工人也就算了,但逃往的大多都是高端知识分子或者在海外拥有大量财富的高端管理人员。在东德境内接受社会主义体制的大多都是之前被剥削的工人阶级,这类人拥有的知识和资金储备相对薄弱。

甚至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一些高端知识或储备型人才也会通过这样的一个通道融入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资本主义阵营通过西柏林一个传输纽带无情的吸纳社会主义中的高端人才,如此的一个情况自然就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长久发展。

因此从1960年开始,苏联方面就开始让东德对于西柏林实现军事分割管控,并且在1961年帮助东柏林修建了柏林墙,彻底的阻断东德公民从东柏林进入西柏林的通道。

——当时柏林墙完全是按照战时状态修建,有大量的武装人员巡逻,柏林墙内侧还有多层雷区电网等阻隔方式。如果发现有人翻越柏林墙,巡逻队伍完全有权利开枪击毙出逃者。这样一个方式虽然残暴,不过也有效的控制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才向资本主义阵营的流失的现象。

不过即便苏联在建立民主德国这件事情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柏林墙终究没有挡住资本主义对于德国的侵蚀。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苏联经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负增长,国家内部的矛盾也变得越发尖锐。

——在如此的一个情况下苏联根本没有能力在筹集足够的金钱来支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很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开始加剧。这些国家在资本主义的影响之下于1989年的时候发生了东欧剧变,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敞开大门,全面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在东欧剧变之后柏林墙也完全失去了其原本存在的意义。

在东欧剧变之后,苏联本身也变得是内外交困,自然也就无暇顾问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民主德国,随着东德国内矛盾的不断加剧,大量的东德公民通过第三国家逃到西德或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是要求东德政府开放柏林墙。

在1989年11月初的时候苏联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于东德政府的控制,东德政府也开始正式全面开放柏林墙。并且在1990年的时候拆除了部分柏林墙,在拆除之后没多久,东德和西德也就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

1,《双旗镇刀客》所获奖项:第三届日本夕张国际探险与幻想**节“最佳影片大奖”。

《双旗镇刀客》是由何平执导,高伟、孙海英、王刚等主演的武侠片。影片讲述了男孩“孩哥”按照父亲遗嘱去双旗镇娶与自己定过娃娃亲的“好妹”时遭遇土匪,最终杀死土匪为民除害的故事。该片于199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2,《火焰山来的鼓手》所获奖项:第四十二届柏林国际**节“最佳儿童影片奖”。

《火焰山来的鼓手》是由中国儿童**制片厂出品,广春兰执导,库尔班江、阿依努拉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在火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艺术天赋很高的农家孩子被艺术团发现,并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鼓手的故事。

3,《大红灯笼高高挂》所获奖项:第48届威尼斯国际**节-银狮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4,《秋菊打官司》所获奖项: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节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执导的农村题材剧情片,由刘恒编剧,巩俐、雷恪生、刘佩琦等主演,于1992年8月31日上映。该片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讲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四处上访,最终诉诸法律的故事。

5,《留守女士》所获奖项:第十六届开罗国际**节(1992年)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

《留守女士》是上海**制片厂摄制于1991年,主要剧情为:出国热潮带来了一大批“留守者“,女主人公乃青是一位丈夫在国外的“留守女士”。一次,她邂逅了一位妻子在国外的出租汽车司机嘉东,他们从相识到相互吸引,直至坠入爱河。

一度乃青从丈夫背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使她从情感封闭中解脱出来。然而,乃青和嘉东间的情爱和海誓山盟,并没有彻底解决自身的孤独、困惑、失落和危机。乃青在丧失依附之后,决定去寻找自我的价值。

-双旗镇刀客

-火焰山来的鼓手

-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

-留守女士

邂逅

凤凰的重生是经历了熊熊烈火的燃烧,蝴蝶的出现是经过了破茧而出的过程。而我们呢?

——题记

曾经,我们一味的去求佛拜教,感谢他们给了自己现在这样的美好,让我们可以在其他面前有炫耀的资本。

现在,我们却发生改变,不再迷信所谓的上帝,而是感谢父母,朋友的出现。

记得在小时候,曾经有一颗“忘忧草”落在我的手心,那简单的样子却那么可人,一阵风吹过,把她从我手中带走,向蒲公英一般飘在天上,纵然会有反方向的微风向她吹来,可却也不以为然,飞的那么平淡,无悔。

但是,风纵然会停下来,那棵草落在了地上,我再次将她拾起,这灵异般的生物也再一次恢复了平静,就像钓鱼人收起了鱼竿,提着水桶走了,水面像往常一样默默的沉浸在夜中,纵然会有鱼儿跳过荡起层层的涟漪,但那终归是要停下来的。

我将“忘忧草”放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为她浇水,享受阳光。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野外的东西就是野外的,你休想将其占为己有,也不要幻想能够得到什么”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我突然认为自己很残忍,认为自己真的理解所谓的“花落知多少”吗?

我转身走向那棵草,感觉似乎有些凋谢,是心理作用吗?不知道也许吧!

最终,我也没舍得将其放走,他依旧是那么可爱,那么无懈可击。

后记

这是在小时候的经历,我认为这便叫“邂逅”,她或许会感谢我把她保护,但我确定要感谢她,感谢她出现在我的天地,一次儿时的邂逅,一次心中的浮萍 邂逅风景

在人生的道路上,偶尔走走停停,偶尔驻足遥望,偶尔蓦然回首,总会邂逅奇迹,邂逅道道砰燃心动的风景

——题记

回忆风景

时间总是不肯迁就我们,偶尔停下来聊聊天也是枉然知识悄悄地找一个寂静午后,独自泡一杯浓浓的不加糖的咖啡,倚靠在窗边,欣赏这午后醉人的风景,让它带我重拾往事

或是涕泪横流的场面,或是哭笑不得的捉弄,或是欢天喜地的一页……这些都流淌在我记忆的长河翻一翻,这些东西永恒的风景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这样一句歌词:"走吧,走吧,人生总要学会自己长大……"是呀,走了,回忆了,才发现自己长大了

憧憬风景

冰心,老舍,鲁迅,泰戈尔偶尔也会想象像他们一样名垂青史,冰心有如丝的心,如月光的情,在她的笔下风景无数却永恒不变;老舍的《秋……》实是妙绝,多彩而不乏简单;鲁迅的尖锐笔锋,总让人看到事实背后真正的风景;泰戈尔的"不要因为你胃口不好饿责骂你的食物"实是贴切简要……他们所思所写的都和我们如此的贴切,知识多了一份韧心,多了一份留心哪一天,我也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打开他们的往事,细细品味他们独一无二的风景

思考风景

"请问,××怎么走 ""老虎"问了问那位保安员也就是这一问,才让我发觉,才让我注意到他们——保安员或许只是迷路的时候才问他们,或许只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才留意他们,却没有注意到他们是一道道的风景

路边的人见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身边的树看多了,也就司空见惯了;心里的花开满了,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不多个心眼,或是稍纵即逝的风景,或是永久的风景,都让他们在你的心里成为你的"风景"呢

感悟风景

一阵风吹起,吹掉了我手中那张张白纸,弯下腰去捡时,遗憾 残忍 惊奇 不舍 树上的叶儿落满了一地以前总是幻想,我如果可以赋予两个生命给叶儿,那么我将一个给冬天,一个给小鸟,其实我不傻,这样的风景难觅风又起,我赶紧把白纸都捡了回来——有些叶儿居然残缺不全,这是必然——一片苍黄叶儿落下总意味着一片嫩绿叶儿的诞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得多好啊!果真如此大义凛然这样的风景值得细细品味,让人铭记于心,感悟良多

邂逅风景,偶尔走走停停,偶尔驻足遥望,偶尔蓦然回首,睁开双眼,风景无处不在;放眼遥望,风景奇幻美妙如同鱼离不开水,离开了风景,人生就像一杯白开水,无色无香无味

美丽的邂逅 那个春天,对于玲儿来说,是生命中最美丽的春天,因为她遇到了风。

  他们是儿时的同学,时隔二十多年,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两人相遇了。也许,岁月还算有情,虽然间隔那么久,但从彼此的脸庞上还能找到儿时的痕迹。原来,人生的相遇就是那么偶然。

  风从事个体,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没有周末,没有假日。玲儿总是默默地关心着他。每天都要通过短信问候他。每逢刮风下雨总要提醒他骑摩托车注意安全。玲儿的温柔,玲儿的善良,时时感动着风。他突然觉得生活里充满了阳光。

  风也时时惦记着玲儿。那天下雨了,雨下得很大,风知道玲儿还在电脑前工作着,于是他带着雨伞来了,远远地站在她的单位门外,默默地等着,终于看见玲儿娇小的身影出现了,他走过去把雨伞递给玲儿,对她说:“玲儿,小心着凉。”那一刻,玲儿被感动了,看着雨水打湿了风的头发,水珠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淌,她真想过去帮他擦擦额头上的水珠,但她没有勇气那么做,直到看着风在雨中渐渐走远了,她还站在那儿出神。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玲儿和风的友情也越来越深。虽然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都小心地呵护着这份美丽的友情,深怕有一天它从自己的身边溜走。风的工作每天都是那么忙碌,工作室的噪音又大,玲儿怕他寂寞,总是通过邮箱给他发过来很多好听的歌,风想起玲儿的时候就听那些歌。有一天,玲儿来到他的工作室看他,发现烟灰缸里有那么多烟头,玲儿知道风寂寞,于是她买了许多大白兔奶糖悄悄放到风的抽屉里,并写下一张留言条:“风,少抽烟,让大白兔帮你解闷吧!”后来的日子,风很少抽烟,但他也舍不得吃那些“大白兔”,每天都要打开抽屉看一看,仿佛看到了玲儿的影子。

  秋天到了,玲儿独自出差去远方,在陌生的街头,玲儿突然头晕,差点晕倒,她知道自己的血压又低了,好无助好痛苦,她突然想起了风,就象黑暗的大海上看到了一叶小舟。于是她给风打电话,告诉他自己的病犯了,又迷路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风对她说:不要怕,玲儿,此刻你心里想着,我就在你身边,你先找个地方歇一歇……然后玲儿按他的指点在附近买了药和矿泉水,又找人问路。慢慢的,玲儿的情绪稳定下来,精神也好多了。就在那一刻,玲儿的眼泪掉了下来。在陌生的城市里,有一份友情陪伴着她,好温暖。后来玲儿给风发了一首光良的《风雨同路》,并留言:风雨同路,远我的友情陪伴着你,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美丽的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到了,就应该好好地珍惜,友情也如此。

  玲儿和风都明白,拥有一份真挚的友情就是当你寂寞的时候,有个人愿意走过来抚慰你的心;当你疲惫的时候,有个人总在心里惦记着;当你快乐的时候,有个人比你还要快乐;当你痛苦烦恼的时候,有个人比你还心痛,甚至愿意帮你分担一部分。

  是啊,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但能有人牵挂着也是一种幸福。也许,玲儿和风今生都是两颗相互遥望的星星,但他们是幸福的,那一次美丽的邂逅,让他们拥有了一份人世间最纯、最真、最美的友情。

邂逅黄昏 我喜欢黄昏。

  每当这时,就觉得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了,觉得世界不再那么躁动。

  太阳不声不响的缓缓的往大山背后躲去,生怕响动太大而影响了这个世界的宁静,但她那浓重红色的长长的裙裾却因为太飘逸而妙曼的在西边的天际收拢。那慢慢消失的感觉给黄昏增加了神秘,似乎人们一天的疲惫随她而去,似乎人们心里无数的遐想随她而来。

  我喜欢黄昏给我带来的感觉,喜欢在那种感觉里散步,尤其喜欢在春天的黄昏遛达,到田间小路遛达,追逐黄昏仅存的太阳的一摸余晖,就好像可以沿着那一抹余晖去旅游天堂;到树林遛达,余晖遗落在才冒嘴的嫩芽上,给树林捈出了深深浅浅的亮色,小鸟在斑驳的亮光中飞飞落落,说说唱唱,使得宁静的黄昏的树林平添了几许神秘。一次一次的黄昏遛达总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留下不同的印象,一人一事一物总可以那么鲜活的留在记忆深处,甚至终生不忘。我想问:我记忆中的你现在可好

  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记忆。

  去年清明节的黄昏,我信步到了郊外的一座小山脚下,满山坡都是松柏树,新绿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我看看黄昏的西天,又看了看小山坡,眼前是那么的寂静,只有春风吹着松枝唰唰的响,于是我开始往高处而去。

  在松枝的摇曳声中我隐隐感到了有一种什么声音时时夹在风声中。我停下来想分辨清楚。终于听出那是一首曲子。我开始好奇起来,寻声而去。我爬了一会山坡,看到了一个女子的身影,为了不惊扰她,我蹑手蹑脚的绕到了她的后边,在不易被她发现处站住了。她站的对面树上挂着一件很大的风衣,面对风衣她一遍又一遍的用小提琴拉着《圣咏》。我心里暗想,连哀悼亲人的方式都好浪漫啊!我驻足远处不禁想,她为什么反复这支曲子?是已经天堂的人生前喜欢?是请求天父庇护亲人?是她在其中寄托哀思?遐想中不知道曲子什么时候停止了,却发现拉琴的她倒在了地上,倒在了冷风中。我急忙过去,扶起泪流满面的她,只觉得她疲惫的绵绵软,悲痛的沉重重。

  她略有平静的时候摘下了风衣,叠好抱在背包中。我执意帮她拿了小提琴,陪她一起下山了。天已暗,下山的林间小道上已经是人迹稀少了。一路上我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临别点头道别。

  我不知道那男士风衣的主人是她什么人,父亲恋人或是好朋友都不必询问,就那份悲痛欲绝就足以见证那份情深深意切切了。我担心她会因经不起太大的打击而患病,更担心她会从此一蹶不振而颓丧。

  这以后我黄昏遛达的时候不免偶尔想起她,想她今日可好。人总是这样,一旦有什么好奇心还没有得到满足,便会想方设法。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几次去那片山坡松柏林,希望再度邂逅她,但都没有如愿。我的好奇心是那么的执著,希望终会有一天在这片留下记忆的小山林再度听到了那首旋律。

  转眼两年就过去了。一次我去一个画廊,看到了一幅油画《黄昏天国乐》。在树林里,一女子拉着小提琴,还有一象母亲的女士伴着琴声在歌唱。太阳的余辉抹在了她们的身上和她们面前的墓碑上。整个画面没有任何萎靡。我忽然觉得这场景好眼熟。蓦然间我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我曾经在松柏林遇到的那个场景!莫非作者是她!我下意识的往四下寻找。一细高个女子走过来问:“你看中了哪幅?”我眼前一亮--就是她!我在松柏林邂逅的她!她看我的眼神有些不解。我指着《黄昏天国乐》问:“这幅是谁画的?”“都是我画的。”我知道因为她当时太悲痛了,所有对我没有印象。此时我在她的表情里再也找不到悲伤,却看到她满怀信心,满脸快乐的状态。我曾经的担忧释然了。原来这是位坚强的女子。

  我看了她全部的作品,每一幅画面都传递着积极的健康的思想,表达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我坚信她是珍爱生命珍惜生活的人。她以这样的生活态度给世人创造了美丽。她是美丽的人。

  尽管生活并不尽如人意,尽管现实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打击,但如果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就会变得美好,世界也会因为一张张笑脸的灿烂而充满阳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814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