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的《资治通鉴》记载

208年的《资治通鉴》记载,第1张

孝献皇帝[刘协]庚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二零八年)

春,正月,司徒赵温辟曹操子丕。操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策免之。  曹操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初,巴郡甘宁将僮客八百人归刘表,表儒人,不习军事,宁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恐一朝众散,并受其祸,欲东入吴。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祖以凡人畜之。孙权击祖,祖军败走,权校尉凌操将兵急追之。宁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操,祖由是得免。军罢,还营,待宁如初。祖都督苏飞数荐宁,祖不用。宁欲去,恐不免;飞乃白祖,以宁为邾长。宁遂亡奔孙权。周瑜、吕蒙共荐达之,权礼异,同于旧臣。宁献策于权曰:“今汉祚日微,曹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川形便,诚国之西势也。宁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图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贪纵,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矣。”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今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  权遂西击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拼闾大绁系石为矴,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偏将军董袭与别部司马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逆战。平北都尉吕蒙勒前锋,亲枭就首。于是将士乘胜,水陆并进,傅其城,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走,追斩之,虏其男女数万口。  权先作两函,欲以盛祖及苏飞首。权为诸将置酒,甘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为权言飞畴昔旧恩,“宁不值飞,固已损骸于沟壑,不得致命于麾下。今飞罪当夷戮,特从将军乞其首领。”权感其言,谓曰:“今为君置之。若走去何?”宁曰:“飞免分裂之祸,受更生之恩,逐之尚必不走,岂当图亡哉!若尔,宁头当代入函。”权乃赦之。凌统怨宁杀其父操,常欲杀宁,权命统不得仇之,令宁将兵屯于它所。  夏,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以曹操为丞相。操以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西曹掾,司空东曹掾陈留毛玠为丞相东曹掾,元城令河内司马朗为主簿,弟懿为文学掾,冀州主簿卢毓为法曹议令史。毓,植之子也。琰、玠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至乃长吏还者,垢面羸衣,独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吏洁于上,俗移于下。操闻之,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司马懿,少聪达,多大略。崔琰谓其兄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操闻而辟之,懿辞以风痹。操怒,欲收之,懿惧,就职。  操使张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惊动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皆定,即得首谋者,杀之。辽在长社,于禁顿颍阴,乐进屯阳翟,三将任气,多共不协。操使司空主簿赵俨并参三军,每事训谕,遂相亲睦。  初,前将军马腾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后以部曲相侵,更为仇敌。朝廷使司隶校尉钟繇、凉州刺史韦端和解之,征腾入屯槐里。曹操将征荆州,使张既说腾,令释部曲还朝,腾许之。已而更犹豫,既恐其为变,乃移诸县促储亻待,二千石郊迎,腾不得已,发东。操表腾为卫尉,以其子超为偏将军,统其众,悉徙其家属诣邺。  秋,七月,曹操南击刘表。  八月,丁未,以光禄勋山阳郗虑为御史大夫。  壬子,太中大夫孔融弃市。融恃其才望,数戏侮曹操,发辞偏宕,多致乖忤。操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内甚嫌之。融又上书言:“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融所论建渐广,益惮之。融与郗虑有隙,虑承操风旨,构成其罪,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奏:“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操遂收融,并其妻子皆杀之。初,京兆脂习与融善,每戒融刚直太过,必罹世患。及融死,许下莫敢收者。习往抚尸曰:“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操收习,欲杀之,既而赦之。  初,刘表二子琦、琮,表为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表妻弟蔡瑁、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日相与毁琦而誉琮。琦不自宁,与诸葛亮谋自安之术,亮不对。后乃共升高楼,因令去梯,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为江夏太守。表病甚,琦归省疾。瑁、允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乃谓琦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会曹操军至,琦奔江南。  章陵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降操,曰:“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且将军自料何如刘备?若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琮从之。九月,操至新野,琮遂举州降,以节迎操。诸将皆疑其诈,娄圭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操遂进兵。时刘备屯樊,琮不敢告备。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其官属宋忠诣备宣旨。时曹操已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共议。或劝备攻琮,荆州可得。备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备将其众去,过襄阳,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备过辞表墓,涕泣而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人,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习凿齿论曰: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刘琮将王威说琮曰:“曹操闻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懈弛无备,轻先单进。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操可获也。获操,即威震四海,非徒保守今日而已。”琮不纳。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徐庶母为操所获,庶辞备,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张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操兵无敢近者。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曹操进军江陵,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蒯越等,侯者凡十五人。释韩嵩之囚,待以交友之礼,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以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荆州大将南阳文聘别屯在外,琮之降也,呼聘,欲与俱。聘曰:“聘不能全州,当待罪而已!”操济汉,聘乃诣操。操曰:“来何迟邪?”聘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愿据守汉川,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地下。而计不在己,以至于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歔欷流涕。操为之怆然,字谓之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使统本兵,为江夏太守。  初,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西平和洽,以为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不如荆州土险民弱,易依倚也,遂从刘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表辟南阳刘望之为从事,而其友二人皆以谗毁为表所诛,望之又以正谏不合,投传告归。望之弟廙谓望之曰:“赵杀鸣犊,仲尼回轮。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于内,则宜模范蠡迁化于外,坐而自绝于时,殆不可也。”望之不从,寻复见害,廙奔扬州。南阳韩暨避袁术之命,徙居山都山。刘表又辟之,遂遁居孱陵。表深恨之,暨惧,应命,除宜城长。河东裴潜亦为表所礼重,潜私谓王畅之子粲及河内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于是操以暨为丞相士曹属,潜参丞相军事,洽、廙、粲皆为掾属,芝为管令,从人望也。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抗此难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周瑜、程普将数万众,与曹仁隔江未战。甘宁请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将袭肃举军降,周瑜表以肃兵益横野中郎将吕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曹仁遣兵围甘宁,宁困急,求救于周瑜,诸将以为兵少不足分,吕蒙谓周瑜、程普曰:“留凌公绩于江陵,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瑜从之,大破仁兵于夷陵,获马三百匹而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瑜乃渡江,顿北岸,与仁相距。十二月,孙权自将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不克。  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引兵南徇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营帅雷绪率部曲数万口归备。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以偏将军赵去领桂阳太守。  益州牧刘璋闻曹操克荆州,遣别驾张松致敬于操。松为人短小放荡,然识达精果。操时已定荆州,走刘备,不复存录松。主簿杨修白操辟松,操不纳;松以此怨,归,劝刘璋绝操,与刘备相结,璋从之。  习凿齿论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  曹操追念田畴功,恨前听其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操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操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丕以“畴同于子文辞禄,由胥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亦以为可听。操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操使惇自以其情喻之。惇就畴宿而劝之,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临去,固邀畴,畴曰:“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纵国私畴,畴独不愧于心乎!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于前。”言未卒,涕泣横流。惇具以答操,操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  操幼子仓舒卒,操伤惜之甚。司空掾邴原女早亡,操欲求与仓舒合葬,原辞曰:“嫁殇,非礼也。原之所以自容于明公,公之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若听明公之命,则是凡庸也,明公焉以为哉!”操乃止。  孙权使威武中郎将贺齐讨丹杨黟、歙贼。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四面壁立,不可得攻,军住经月。齐阴募轻捷士,于隐险处,夜以铁戈拓山潜上,县布以援下人。得上者百馀人,令分布四面,鸣鼓角。贼大惊,守路者皆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之。权乃分其地为新都郡,以齐为太守。

1 关于山上风大的诗句

关于山上风大的诗句 1描写夏天山里的风的诗句

南陌东阡自在身,一年节物几番新。

鲥鱼出后莺花闹,梅子熟时风雨频。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

五月十六夜,病中无聊,起来步月五首

皇太后阁六首

宋 苏轼

秘殿扶疏夏木深,雨余初有一蝉吟。

应将嬴女乘鸾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宋 杨万里

夏日虽炎夜却清,四更还更胜三更。

露从玉兔须根落,风在银河浪底生。

微凉

宋 寇准

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

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南歌子

宋 贺铸

疏雨池塘见,

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

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题无热轩

宋 史尧弼

饮水不救渴,利害成火攻。

那知在人世,长夏有清风。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苔径

宋 梅尧臣

林间夏雨滋,复有斜阳照。

绿净不摇风,从教春草笑。

寄山中叟

唐 齐己

青泉碧树夏风凉,紫蕨红粳午爨香。

应笑晨持一盂苦,腥膻市里叫家常。

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

宋 张耒

落月娟娟堕半环,呕哑鸣橹转荒湾。

东南地缺天连水,春夏风高浪卷山。

旅食每愁村市散,近秋已觉暑衣单。

自惭老病心儿女,三日离家已念还。

忆乡歌四首

宋 冯梦得

炎夏天颇热,侬门对溪住。

摇荡采莲舟,深处疑风露。

惜竹

宋 陈亚

出槛亦不翦,从教长旧丛。

年年到朱夏,叶叶是清风。

晚步溪上

宋 吕祖谦

疎疎屐齿印平堤,露着乌纱客未知。

别浦归舟争占岸,横林宿鸟自分枝。

开张渔父胸中趣,漏泄骚人句外悲。

会与清溪约长夏,风帘水簟答涟漪。

寄林宽

唐 黄滔

相知四十年,故国与长安。

俱喜今辰在,休论往岁难。

海鸣秋日黑,山直夏风寒。

2描写山,描写风的诗句

描写风的诗句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____李白《清平调·其一》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1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2、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____崔道融《梅花》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朱熹《春日》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1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17、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____高骈《山亭夏日》18、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20、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21、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22、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____杜牧《赠别》2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24、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____佚名《西洲曲》25、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____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2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2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王安石《元日》3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____杜甫《绝句二首》31、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____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3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____李白《金陵酒肆留别》3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林升《题临安邸》3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____刘彻《秋风辞》36、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37、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38、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____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3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40、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41、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____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42、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____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4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____杜甫《水槛遣心二首》44、风雨替花愁。

风雨罢,花也应休。____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4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____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46、春日游,杏花吹满头。____韦庄《思帝乡·春日游》4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4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____杜牧《赤壁》49、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____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5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5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52、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____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5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____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5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____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5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57、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____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58、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____查慎行《舟夜书所见》59、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____李白《山人劝酒》60、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____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6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____曹雪芹《临江仙·柳絮》62、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____杜甫《曲江二首》63、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____王令《送春》64、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6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

3形容风大的诗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州南楼书》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清平乐》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村居苦寒》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其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4描写山气势磅礴、高大的诗句,还有描写山静谧优美的诗句,这两种

描写山气势磅礴、高大的诗句有:

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描写山静谧优美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实只要平时多留意的话,我国古典诗词中关于这两方面的语句还是很多的。

5描写风大寒冷的诗句

1: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送孙徵赴云中》唐韦应物

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

5: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的《望蓟门》

6: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7: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8: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1: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12: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

1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杜甫的《小至》

14:幕府尽平蛮,客留戎阃间。急流霜夹水,轻霭日连山。

15: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望蓟门》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18: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唐·崔涂《除夜有怀》

19:黑夜天寒愁散玉,东皇海上张仙烛。侯家歌舞按梨园,

20: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形容冬天寒冷的诗句 60句形容冬天寒冷的诗句 60句。

2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

22: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2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南宋·吕本中《踏莎行》

24: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25:《冬夕》作者:岑参

2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

27:秋月杨明恽,冬岭秀寒松。

28: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29: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3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玉:喻白雪。元·黄庚《雪》

3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

32: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李商隐的《忆梅》

33: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34: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35:描写冬天的诗句现代诗句精选十句:

3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37: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38: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刘基的《古戍》

39: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40:一切,因为是冬季,昨天的浓雾,成就了今天的迷茫。

4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4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43: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44:《冬日早起闲咏》作者:白居易

45:灵岩闻晓籁,洞浦涨秋潮。三江归望断,千里故乡遥。

46: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47:家住天涯归未得,岭梅江蓼自辛酸。

4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李白的《北风行》

49: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形容冬天寒冷的诗句 60句好词好句。——齐己的《早梅》

50: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5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冬日归旧山》

52:其他描写冬天的诗句精选五十句:

5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54:描写冬天的诗句古诗句精选五十五句:

55: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56: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

6关于风的赞美诗句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梅花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游 辛弃疾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初入武夷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君山 程贺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1山雨雨来风满楼2秋风秋雨愁杀人3长风连日做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10众人齐唱>,不日四方来贺11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2大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13堪恨又堪悲,风波狱14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1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6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17清风明月无人管,并做南来一味凉18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19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20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21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2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矛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6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2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28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30惊风乱展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3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3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3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35清风识我面,扑面复绕身3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9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40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4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42古观重游秋色里,冷怯西风吹帽4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44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45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46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47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48我本楚狂人 风歌笑孔丘49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5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太姒,或杞太姒。有莘氏(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部落人,另一说出生自杞国(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缯国(今山东省苍山县向城西北鄫国故城遗址)。周文王姬昌的正妃,周朝建立者周武王姬发的母亲。

  姬昌在郃阳地区渭水(一称渭河,黄河最大支流)之滨遇到太姒,惊为天人。后又得知太姒不但长得端庄秀丽,而且仁爱明理,生活俭朴。于是,姬昌决定迎娶太姒。但因渭水无桥,姬昌决定于渭水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场面盛大。

  《诗经》中,首篇《国风·周南·关雎》,一说是描述太姒和姬昌的爱情故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有描述太姒的记戴:“思齐大任,武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入门之后的太姒,仰慕长辈之德,效法太姜(周太王的正妃)、太任(周王季的正妃),旦夕勤劳,以尽妇道。太姒尊号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内。太姒与姬昌生下十名男丁,自少就严谨教诲,使他们未做过坏事。

  太姜、太任、太姒合称“三太”,后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称,代表贤德直追三太。

  她与周文王生下十子的次序为:长子伯邑考(姬考),次子武王发(姬发),三子管叔鲜(姬鲜),四子周公旦(姬旦),五子蔡叔度(姬度),六子曹叔振铎(姬振铎),七子成叔武(姬武),八子霍叔处(姬处),九子康叔封(姬封),十子季载(姬载)。她的这些儿子中,长子伯邑考比文王先死(也就是《封神榜演义》里所说的得罪妲己而遭到商纣王杀害的儿子),其余九子中唯有姬发、姬旦贤能,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姬发为太子,后文王驾崩而立姬发,是为武王~

 《 短歌行·周西伯昌

  作者 :曹操

  原文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

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

是其名纷葩。

  注释

 1、斧钺(yuè):古代兵器。

2、谲(jué):诡诈。

3、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4、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5、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6、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7、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武王。

8、葩(pā):花。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扞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赏析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东方人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mtaikscom)《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1、大风起兮云飞扬。——汉 刘邦《大风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 志南《绝句》

4、风急天高猿啸哀——唐 杜甫《登高》

5、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蝶恋花》

1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1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 陆游《钗头凤》

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无题》

1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1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18、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唐 严武《军城早秋》

19、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 令狐楚《少年行》

20、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近代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2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22、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明 陆娟《代父写诗送行》

2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唐 杜甫《赠花卿》

2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

2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

唐孔颖达正义曰:禹贡(尚书篇名)雍州云:荆岐既旅。是岐属雍州也。緜之篇说:大王迁於周原;閟宫言:大王居岐之阳。是周地在岐山之阳也。孟子云:文王以百里而王。则周召之地。共方百里。而皆名曰周。其召(音邵)是周内之别名也。大王始居其地,至文王,乃徙於丰。周书称:王季宅程。皇矣说:文王既伐密须,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不出百里。则王季居程,亦在岐南。程是周地之小别也。

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

唐孔颖达正义曰:汉书地理志:右扶风郡,有美阳县。禹贡岐山,在西北,周文王所居也(清阮元挍勘云:闽本、明监本、毛本同。案:浦镗云:大误文。以汉书考之,浦挍是也)。皇甫谧云:今美阳西北,有岐城旧趾是也。本或作杜阳。案志,扶风自别有杜阳县,而岐山在美阳,不在杜阳。郑於禹贡注云:岐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则作杜者误也。皇矣称:居岐之阳,在渭之将。是其处险阻也。緜云:周原膴膴(音无肥沃),堇荼如饴。是地肥美也。

周之先公,曰大王者,避狄难,自豳始迁焉,而脩德建王业。商王帝乙之初,命其子王季为西伯,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旁之诸侯。

唐孔颖达正义曰:以帝乙,纣之父,准其年世,与王季同时。旱麓说大王王季之事云: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言王季受玉瓒之赐也。尚书谓文王为西伯,当是继父之业,故知王季亦为西伯。殷之州长曰伯,谓为雍州伯也。周礼:八命作牧。殷之州伯,盖亦八命也。如旱麓传云:九命,然後锡以秬、鬯、圭、瓒。孔丛云:羊容问於子思曰:古之帝王,中分天下,而二公治之,谓之二伯。周自后稷封,为王者之後,大王、王季,皆为诸侯,奚得为西伯乎?子思曰:吾闻诸子夏云:殷王帝乙之时,王季以九命作伯於西,受圭瓒秬鬯之赐,故文王因之,得专征伐。此诸侯为伯,犹周召分陜。皇甫谧亦云:王季於帝乙殷王之时,赐九命为西长,始受圭瓒秬鬯,皆以为王季受九命,作东西大伯。郑不见孔丛之书,旱麓之笺,不言九命,则以王季为州伯也。文王亦为州伯,故西伯戡黎注云:文王为雍州之伯,南兼梁荆,在西,故曰西伯。文王之德,优於王季。文王尚为州伯,明王季亦为州伯也。楚辞天问曰:伯昌号衰,秉鞭作牧。王逸注云:伯,谓文王也。鞭以喻政,言纣号令既衰,文王执鞭持政,为雍州牧。天问,屈原所作,去圣未远。谓文王为牧,明非大伯也。所以不从毛说。言至纣又命文王者,既已继父为州伯,又命之,使兼治南国江汉汝旁之诸侯也。知者以汉广序云: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汝坟序云: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此诗犹美江汉,汝坟明是江汉之滨,先被文王之教,若非受纣之命,其化无由及之,明纣命之矣。江汉之域,即梁荆二州,故尚书注云:南兼梁荆,其後化广民附,三分有二,不必皆纣命也。

於时,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故雍梁荆豫徐扬之人,咸被其德而从之。

唐孔颖达正义曰:既引论语三分有二,故据禹贡州名,指而言之,雍、梁、荆、豫、徐、扬,归文王,其馀冀、青、兖,属纣。九州而有其六,是为三分有其二也。禹贡九州,夏时之制,於周则夏官职方氏:辨九州之域,有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校之於禹贡,无徐梁,有幽并,故地理志云:周监二代,而损益之,改禹贡徐梁二州,合之於雍青,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是其事也。尔雅释地,九州之名,有冀豫雍荆扬兖徐幽营,孙炎曰:此盖殷制,禹贡有梁青,无幽营。周礼有幽并,无徐营。然则此说不同,不言殷周,九州而远,指禹世者,孙炎以尔雅之文,与禹贡不同,於周礼又异,故疑为殷制耳,亦无明文,言殷改夏也。地理志云:殷因於夏,无所变改。班固不以尔雅为世法。又周礼:冀、幽、并,於禹贡,唯一州耳。相率三分无一,故从岐而横分之。据禹贡正经之文,取六州,以为三分之二,准禹贡之境,论施化之处,不言当时有此州名也。序言:化自北而南,则於岐东西之南,得有三分二者,岐於土中,近北故也。

文王受命,作邑於丰,乃分岐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於己所职之国。

正义曰:文王受命,作邑於丰,文王有声之文也。地理志云:京兆鄠县(鄠音户),丰水出其东南。皇甫谧云:丰在京兆鄠县东,丰水之西,文王自程徙此。案:皇矣篇云:文王既伐密须,徙於鲜原,从鲜原徙丰。而谧云自程,非也。丰在岐山东南三百馀里,文王既迁於丰,而岐邦地空,故分赐二公,以为采邑也。言分采地,当是中半,不知孰为东西,或以为东谓之周,西谓之召。事无所出,未可明也。知在居丰之後,赐二公地者,以泰誓之篇,伐纣时事,已言周公曰。乐记说大武之乐,象伐纣之事,云:五成而分陜,周公左而召公右。明知周召二公,并在文王时,已受采邑。文王若未居丰,则岐邦自为都邑,不得分以赐人。明知分赐二公,在作丰之后。且二南,文王之诗,而分系二公,若文王不赐采邑,不使行化,安得以诗系之?故知此时赐之采邑也。既以此诗系二公,明感二公之化,故知使施先公之教於己所职之国也。言先公者,大王、王季,贤人。文王承其业。文王自有圣化,不必要用先公,但子当述父之事,取其宜者行之,以先公为辞耳。犹自兼行圣化,故有圣人之风,此独言施先公之教,明化己之可知。以召南有先公之教,故特言之耳。文王使二公施化早矣,非受采之後,於此言之者,明诗系二公之意也。言己所职者,指谓六州之人,服从於己者。

武王伐纣,定天下,巡守述职,陈诵诸国之诗,以观民风俗。六州者,得二公之德教尢纯,故独录之,属之大师,分而国之。

正义曰:宣十二年左传,引时迈之诗云:昔武王克商,而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櫜音高,盔甲弓矢衣也)。时迈序云:巡守,则武王巡守矣。王制说巡守之礼曰: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故知武王巡守,得二南之诗也。谱云:天子纳变雅,诸侯纳变风,其礼同。则文王亦采诗,而必知武王始得之者,诸侯之纳变风,直欲观民之情,以知已政得失耳,非能别贤圣之异,风立一代之大典也。文王犹为诸侯,王业未定,必不得分定二南,故据武王言之耳。武王徧陈诸国之诗,非特六州而已,而此二南之风,独有二公之化,故知六州者,得二公之德教,风化尢最纯絜,故独取其诗,付属之於大师之官,使分而国之,为二国之风,以大师掌六诗之歌,达声乐之本,故知属之,使分系也。

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言二公之德教,自岐而行於南国也。

正义曰:文王将建王业,以诸侯而行王道。大王、王季,是其祖、父,皆有仁贤之行。己之圣化,未可尽行,乃取先公之教宜於今者,与己圣化,使二公杂而施之。又六州之民,志性不等,或得圣人之化,或得贤人之化,由受教有精麤,故歌咏有等级。大师晓达声乐,妙识本源,分别所感,以为二国。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解大师分作二南之意也。知有此理者,序云: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故系之召公。以圣人宜为天子,贤人宜作诸侯。言王者之风,是得圣人之化也。言诸侯之风,是得贤人之化也。以周公圣人,故以圣人之风系之。以召公贤人,故以贤人之风系之。以六州本得二公之教,因有天子之风义。一圣一贤,事尢相类,故系之二公。既分系二公,以优劣为次,先圣後贤,故先周後召也。不直称周召,而连言南者,欲见行化之地。且作诗之处,若不言南,无以见斯义也。且直言周召,嫌主美二公,此实文王之诗,而系之二公。故周召二国,并皆云南,见所化之处,明其与诸国有异故也。此诗既继二公(阮元挍勘云:明监本、毛本同。案:浦镗云:继当系字误是也),即二公为其诗。王若有美,二公则各从其国。甘棠之在召南,是其事也。周南无美周公,或时不作,或录不得也。

乃弃其馀,谓此为风之正经。

正义曰:武王徧陈诸国之诗,今唯二南在矣,明是弃其馀也。

初,古公亶父,聿来胥宇,爰及姜女,其後大任思媚周姜,大似嗣徽音,历世有贤妃之助,以致其治。

正义曰:此事皆在大雅也。郑言此者。以二国之诗。以后妃夫人之德为首。召南。夫人虽斥文王夫人。而先王夫人。亦有是德。故引诗文以历言。

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正义曰:此思齐文也。言文王先化於妻,卒治家国。此明二国之诗,先以后妃夫人为首之意。

是故二国之诗,以后妃夫人之德为首,终以麟趾、驺虞。言后妃夫人有斯德,兴助其君子,皆可以成功,至于获嘉瑞。

正义曰:此论二国之诗,次比之意。是故者,缘上事生下势之称。此后妃夫人,皆大姒也。一人而二名,各随其事立称。礼:天子之妃曰后,诸侯之妃曰夫人。以周南,王者之化,故称后妃。召南,诸侯之化,故云夫人。直以化感为名,非为先後之别。有陈圣化,虽受命前事,犹称后妃,有说贤化,虽受命後事,尚称夫人,二国别称,而文王不异文者,召南夫人为首,后妃变称夫人,足知贤圣异化於文王,不假复异其辞,故鹊巢之序言:国君以著义於後,皆以常称言之。圣王之驭世,符瑞必臻,故次麟趾驺虞於末,欲见致嘉瑞也。时实不致,设以为法,故言耳。以诗人之作,各言其志,麟趾、关雎、驺虞之与鹊巢,未必一人作也。麟趾言公子之信厚,驺虞叹国君之仁心。自取兽名,别为兴喻,非叹瑞应,与前篇共相终始。但君子之道,作事可法,垂宪後昆。大师比之於末序者,申明其意,因言关雎之应,鹊巢之应耳。其实作者本意,不在於应,而使诗有龙凤之文,亦将以之为应,非独麒麟白虎也。郑答张逸云:文王承先公之业,积脩其德,以致风化,述其美,以为之法,能行其本,则致末应,既致其应,设以为法,是其不实致也。此谱於此篇之大略耳(闽本、明监本、毛本同。案:下此字当作比,形近之譌)。而二风大意,皆自近及远,周南关雎至螽斯,皆后妃身事。桃夭、兔罝、芣苢,后妃化之所及。汉广、汝坟,变言文王之化,见其化之又远也。召南鹊巢、采蘩,夫人身事。草虫、采苹,朝廷之妻。甘棠、行露,朝廷之臣、大夫之妻,与夫人同为阴类,故先於召伯,皆是夫人化之所及也。羔羊以下,言召南之国、江沱之闲,亦言文王之政,是又化之差远也。篇之大率,自以远近为差,周南上八篇言后妃。汉广汝坟言文王。召南上二篇言夫人。羔羊摽有梅江有氾驺虞四篇言文王。所以论后妃夫人详於周南而略於召南者,以召南夫人,则周南后妃,既於后妃事详,所以召南於夫人遂略。其文王之德化多少不同者,自由作不有别,又采得多少不同。周南桃夭,言后妃之所致。召南羔羊云鹊巢之功所致者,周南桃夭以上,皆后妃身事。文与后妃接连,故言后妃所致。召南羔羊以前,非独夫人身事,文与夫人不相连接,故变言鹊巢之功所致也。又桃夭致後三篇,有后妃之化。羔羊致後无夫人之化者,亦是周南后妃既详,於召南夫人遂略。致者行化於己,自已致人。草虫以下,非复夫人身事,亦是夫人之致也。羔羊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为鹊巢之功所致。则汉广文王之道,被于南国,亦是关雎之功所致。序者以此二风,皆是文王之化,太姒所赞,周南以桃夫至芣苢三篇,为后妃所致。汉广以下,其事差远,为文王之致。召南以草虫至行露四篇,为夫人所致。羔羊以下差远,为文王之致。各举其事,互相发明。此二南之诗,文王时作。文王即位,至受命之时,已四十馀年,诸侯从之,盖亦早矣。郑答张逸云:文王以诸侯,而有王者之化,卒以受命,是受命之前,已行王德。当此之时,诗已作也。何则化被於下,则民述其志,何须待布王号,然後作歌?武王采得之时,二公已有爵土,命其行化,遂分系之。非由二公有土,此诗始作也。周召二十五篇,唯甘棠与何彼襛矣二篇(襛音农衣厚),乃是武王时作。武王伐纣,乃封太公为齐侯,令周召为二伯。而何彼襛矣经云:齐侯之子。太公已封於齐。甘棠经云:召伯,召公为伯之後。故知二篇,皆武王时作,非徒作在武王之时,其所美之事,亦武王时也。行露虽述召伯事,与甘棠异时。赵商谓其同时,疑而发问,故志赵商问甘棠行露之诗,美召伯之功,笺以为当文王与纣之时,不审召公何得为伯。荅曰:甘棠之诗,召伯自明,谁云文王与纣之时乎?至行露篇,笺义云: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若当武王时,被召南之化久矣。衰乱之俗已销,安得云微?云此文王时也,序义云:召伯听讼者,从後录其意,是以云。然而郑此荷明甘棠笺之所云美其为伯之功,谓武王时也。此二篇武王时事,得入召南风者,以诗系於召。召为诗主,以其主美召伯,因即录於召南。王姬以天子之女,降尊适卑,不失妇道,召南多陈人伦,事与相类,又王姬贤女,召南贤化,又作在武王之世,不可入文王圣化之风,故录之於召南也。(以下略)

关于“周南”、“召南”二部分诗产生的地区及“二南”的具体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至今仍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我们从“二南”本身找内证,分析前人的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二南”绝大部分诗是来自江汉之间的一些小国,有少量诗篇也远及原来周公旦和召公奭分治的地区——今河南洛阳一带。因此“二南”诗的产地大致说来,包括今河南洛阳、南阳和湖北的郧阳,襄阳等地区。

至于“南”的含义,根据甲骨文,证之以古代典籍,“南”原来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名称,后来才演变为一种地方曲调的专名,古书称作“南音”。“南”这种曲调最初盛行于江汉流域,以后才逐步影响到附近北方的地区。“二南”中的诗就是用“南音”演唱的歌词,自汉以来,虽然“声”渐渐失传了,但是“南”这个名称仍然保留了下来。

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召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左传·隐公三年》记君子的话说:“‘风’有《采蘩》、《采苹》”,此二诗均属“召南”。可见“二南”属于风诗,与其他国风一样是地方曲调。

“二南”绝大部分诗是西周末东周初的作品,旧说以为是文王时期的诗,那是没有根据的。

1赞美风的诗句

太多了~~~1山雨雨来风满楼2秋风秋雨愁杀人3长风连日做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10众人齐唱>,不日四方来贺11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2大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13堪恨又堪悲,风波狱14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1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6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17清风明月无人管,并做南来一味凉18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19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20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21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2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矛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6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2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28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30惊风乱展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3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3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3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35清风识我面,扑面复绕身3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9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40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4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42古观重游秋色里,冷怯西风吹帽4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44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45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46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47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48我本楚狂人 风歌笑孔丘49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5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关于风的赞美诗句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梅花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游 辛弃疾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初入武夷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君山 程贺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1山雨雨来风满楼2秋风秋雨愁杀人3长风连日做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10众人齐唱>,不日四方来贺11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2大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13堪恨又堪悲,风波狱14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1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6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17清风明月无人管,并做南来一味凉18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19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20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21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2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矛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6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2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28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30惊风乱展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3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3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3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35清风识我面,扑面复绕身3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3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9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40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4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42古观重游秋色里,冷怯西风吹帽4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44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45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46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47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48我本楚狂人 风歌笑孔丘49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5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赞美风的诗句或古诗词有哪些

1、《风》唐代 徐夤

城上寒来思莫穷,土囊萍末两难同。飘成远浪江湖际,

吹起暮尘京洛中。飞雪萧条残腊节,落花狼藉古行宫。

春能和煦秋摇落,生杀还同造化功。

2、《风》唐代 薛涛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3、《风》唐代 李商隐

迥拂来鸿急,斜催别燕高。

已寒休惨淡,更远尚呼号。

楚色分西塞,夷音接下牢。

归舟天外有,一为戒波涛。

4、《风》唐 李商隐

迥拂来鸿急,斜催别燕高。

已寒休惨淡,更远尚呼号。

楚色分西塞,夷音接下牢。

归舟天外有,一为戒波涛。

5、《咏风》唐代 张祜

摇摇歌扇举,悄悄舞衣轻。

引笛秋临塞,吹沙夜绕城。

向峰回雁影,出峡送猿声。

何似琴中奏,依依别带情。

4赞美风儿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1、大风起兮云飞扬——汉 刘邦《大风歌》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 志南《绝句》4、风急天高猿啸哀——唐 杜甫《登高》5、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蝶恋花》1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1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1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 陆游《钗头凤》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无题》1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1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18、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唐 严武《军城早秋》19、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 令狐楚《少年行》20、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近代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2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22、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明 陆娟《代父写诗送行》2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唐 杜甫《赠花卿》2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2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5求赞颂风的古诗

一 无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二 微风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三 劲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四 大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大风歌》)

五 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六 秋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七 北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1427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