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与线作文500字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第1张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风筝与线作文5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1

 风筝,是我小时候最喜欢放的,它代表着我们的梦想,放飞风筝就等于放飞梦想。可是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呢?没有线风筝是飞不起来的,这正如儿女和父母一样,没有父母儿女是不可能成功的,都是父母在背后的支持。

 我就是这样的例子,刚起飞的风筝就如我的童年,一点也不稳定,生怕什么时候遇到某种情况下,我紧紧的抓住那根线。

 我是风筝,母亲是线。母亲是我的指路人,虽然她的文化不高,但是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她教会我做人做事,为人为事,教会我生活,让我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我依靠母亲这根线渐渐长大。

 风筝必须越飞越高,我有了想束缚母亲的想法,在初中阶段,母亲天天对我唠唠叨叨,一天不知得嘱咐我多少件事情,我觉得很烦,有时还会对母亲发生矛盾,甚至发生口角。我和母亲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母亲回答说:”在我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

 风筝脱了线,那又怎样?一只脱线的风筝变得孤独,整天处于恐惧的状态,天气万变,承受着雨打风吹的痛苦,你能不着地吗?

 在去年寒假里,我得了一场大病,总是咳嗽不好,最后成了肺炎,母亲急得哭了,母亲赶紧带我去市里的医院看病,那一天正好赶上下大雪,我又发烧不停,母亲看到我发烧的样子心里很难过,这个情景我永远忘不了,现在我渐渐长大了,母亲的唠叨少了,但少不了要我努力学习,也许我原来的心理是不对的,现在我懂了,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母亲为我指明前进方向。

 老舍先生说:"失去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风筝也是一样,失去了线,虽然表面还是完整无缺但却失去了方向无法再放飞。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2

 余江县锦江小学501班 徐菀

 从前,有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风筝和线。

 有一天,风很大,线对风筝说:“我们出去玩吧!”

 “好呀!”风筝爽快地答应了。

 他们来到旷野,只见风筝一跃,大声叫道:飞啦!飞啦!迎着风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他左飞飞右飞飞,

 看见铁塔比他高,便不服气地说:“我要飞得比你高!”于是,风筝飞得比铁塔还高。他兴奋极了,大声喊道:“我飞得最高!”。

 这时,远处飞来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得比风筝不视。风筝骄傲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飞得比你更高!”说着他张开双翅,冲上了蓝天,风筝对线大喊:“放线!放线!线只好不停地放线,风筝飞得更高了。“我说小鸟呀,你也太笨了吧!……”话没说完,一只庞然大物蹿了出来,原来是飞机,风筝想比飞机飞得还高,可线已经到了极限,风筝生气地对线说:“你这没用的家伙!”说着,他用剪刀把线剪断,风筝又飞了起来。可是,风筝飞到一半,就从空中摔了下来。

 风筝拐着脚(下翼)来到了万能医院。医院的骨科医生——木头先生说:“你这样多危险!更何况飞机也不是飞得最高的呀!比飞机高的还有太阳、月亮、卫星……你难道要去太空?!”。风筝后悔地说:“对不起,我错了!”“不要向我道歉,去向线道歉吧!”

 第二天,风筝去鲜花店买来了几束花,上面放了一个牌:“对不起!”风筝来到线之孤儿院。一进门迎面走来一位线服务员,她问:“先生,你要领收孤线吗?”“是的!”“好的,跟我来!”风筝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了好朋友线。他轻轻地说:“对不起!我错了!这束花送给你!”“谢谢!”他俩又手牵着手回家了。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3

 小男孩拿着他的风筝到处炫耀:“快看啊,我的风筝多漂亮啊!”人们也纷纷点头赞赏:“嗯,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漂亮的风筝呢!”风筝听了这些话后,有些飘飘然。

 风筝飞了起来,飞得又快又高,不一会儿,便高高地挂在天上。它是那么引人注目,在底下玩耍的人看见持都不住惊叹:“哇,那个风筝飞得好高啊!”风筝听了,更加洋洋得意了。自命不凡地对线说:“看啊,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飞得最高的风筝,不会再有任何一个风筝比我更厉害了。而你呢?你看看你自己,飞又飞不高,还那么丑。皮肤那么粗糙,颜色也不好看。难怪人们只表扬我,从来不夸赞你,你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我的美,如果我是你啊,肯定没脸和这世界上最漂亮的风筝站在一起!”

 我听了之后,沉默不语,它想道:如果没有我,你又怎么能高飞啊?线和风筝已经生活了这么久,早就了解风筝的性格,便不与风筝计较。

 风筝看见远处有一片十分美丽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实是欲界之仙都!它想要挣脱线的束缚,去往远方。可是线却一直拉着它,它不高兴地说:“你不如我,就来阻止我去更远的地方吗?你快松手。”

 线一听,心想:我这么努力地为你牵引,不让你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迷失方向,可你却认为这是一种束缚。你想追求你的自由,或许当你失败后过会会吸取教训。便松开了手,风筝一下子飞得更远了,它以为自己永远的自由了,殊不知,在下一秒,它就坠到了地上。

 小男孩匆匆忙忙地跑过来,惋惜地说:“哎,再漂亮的风筝,离开了线,就不能高飞了。风筝后悔不已。”

 所以,请珍惜那些让你高高地飞翔,自己却一直默默无闻地牵引着你的“线”吧!如果没有“线”的牵引,风筝根本不可能高飞。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4

 风筝总是由线系着而不会乱飞乱跑,就像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大人们束缚着!

 我和他就像风筝与线,风筝虽然不喜欢被束缚,但是当它挣脱之后又被拴上时,风筝才知道飞不出去的安全。

 他在家时,我回家晚了,他会问我去哪里,为什么这么晚回来,面带严肃又有几分焦急。我去同学家玩电脑,在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整天不回家,他会去找我,把我带回家,就像线把风筝牵回来一样。

 那几天,他出门了,我没心没肺的喊道:我自由了!于是我开始疯玩,去网吧玩游戏,不回家。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我有点厌倦这样的生活,想被线束缚,从而得到安全,得到温暖。

 风筝很需要线,我也真的需要他,如果没有他的操心,我又怎么会平安的长到这么大,如果没了他的严厉,我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坏孩子?因为有了他,所以才有了我;因为有了他,所以我才有了一切,是他,给了我全部。我不能没有他,就像风筝不能没有线。

 他批评教育我,就像给小树修枝剪叶,无论他怎么修剪,我永远是他园子里最让他满意的一棵,因为,他是我的爸爸。

 如今,他老了,岁月的磨砺使他的眼角堆起许多褶皱,皮肤失去了光泽,两鬓间多出了几缕白发,唯有他那颗心,对我仍旧爱意浓浓。

 他用他的那根线牢牢的牵住我,无论我飞多高,飞多远,都逃不出他的视线,飞不出他的心。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5

 风筝多么美丽的一个词,人们总夸赞它那鲜艳的花纹,可以在空中点缀上一朵五彩的花朵儿。可是谁又曾注意到哪纤弱的白线呢?谁又曾知道那曾不起眼的线条,却又是风筝唯一的支柱呢?

 风筝它翱翔天空,每当它听到人们对它的夸赞,便又想飞到更高,可总是有那么一条线牵扯住了它,怎么也飞不高。这使风筝的骄傲心大大得不到满足,一次又一次拉扯,风筝不免恼怒了,终于,在那么一天,它爆发了,它对着那根拉扯它的线怒吼道:“你烦不烦啊!总是扯着我,快放开我!”线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支支吾吾道:“我不能放开你,要不然你会摔下去的。”“不要你管,这根本是胡扯,我只会飞得更高,怎么会摔下去呢?”风筝不满的说道,线没有办法最终只得放开了风筝,直接风筝从天空中摔了下来,形成一道优美的划线,在半空中往下落的风筝顿时醒悟了,可是已经晚了,再想又有什么用呢?

 风筝离不开线,没有线的支撑,风筝哪里会翱翔呢?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是风筝,那么我们的家人便是线,没有了家人的指引,我们怎么踏上成长之路呢?没有妈妈的监督,我们也许感觉什么也不会做。正因为有了妈妈的指导,才有了会学习的我们,快乐的我们。

 风筝与线是互相牵引的,风筝没有线便会摔下来,飞不上蓝蓝的天空。反之,没有风筝的线也毫无用处,只能是团麻线。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6

 我想挣脱束缚,我想飞得更高,我想看得更远。可总有一根恼人的线拽着我不放。我想离开这,去到一片蔚蓝的天空,底下是青绿柔软的草地,云儿以我为伴,鸟儿以我为朋。这还不够——一片海,清澈如眼眸的海;一群鱼,活泼通人性的鱼。

 我没能挣脱,我在幻想——没有风筝,我一定会更好!风筝天天针对我——风筝被风卷走时,我拼了命救了风筝,自己却已命悬一线。或许,没有风筝,我会过得更好——微风吹过我就打几个滚儿,细雨飘过我就冲个澡,花儿飘落沾点脂粉,满身香气的我可以向那些无名的小野花炫耀一番。

 有一天,风筝和线真的分开了。

 一片片乌云伴着一阵阵“轰隆隆”的声音靠近……风筝想离开却无力动弹,线想躲避却软软地趴在了地上——现在,才意识到彼此的重要。此时,它们紧紧相拥,风筝挡住了风,线支撑起了风筝的骨架。

 雨后,彩虹出来了。邻家的男孩总是那么贪玩,不顾地面的湿滑往外跑。他惊奇地发现,在后院的角落里有一只破旧却花纹清晰、做工精美的风筝和一根结实纯白的线。

 男孩的爸爸是有名的修理工。

 傍晚,一只有着斑斓燕尾的风筝出现在了天边,萦绕着男孩悦耳动听的笑声。

 线牵着风筝踏过美丽的河畔,风筝领着线观看多彩的夕阳;线牵着风筝走过挫折和坎坷,风筝领着线走向成功和幸福。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7

 “哇!”是一只用棕色与白色相互勾勒拥有犀利眼神的“鹰”。

 它许许的飞上了蓝天,它是那么的得意洋洋、高傲,仿佛把地面上的一切生物都看作一粒灰尘一样,十分令人可憎。不过,在它盛气凌人的庞下却是一根线,一根看上去微乎其微的线,但就是因为这根线改变了“鹰”的命运,如果失去了它,鹰将变得不堪一击,最后落在地上,变成别人的脚下之物。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只风筝,只有把握好“线”才能翱翔蓝天。

 在一个车水马龙的大都市里,有位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他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周工作7个工作日,遇到紧急情况还要加班加点。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这位老总带领全体职工苦干实干,不仅使产品在国内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开了国际销路,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销售业绩甚至超过了本土名牌。许多国外记者采访时问他:“你的企业所有权在国家,你为何如此拼命工作,从不停息,而且工作得到的报酬也不增加。”老总坦言道:“我想飞的更高。”

 人生来就有一条“线”,当你抓住另一条“线”时,说明你离蓝天又近了一步,有意义的一步。

 当一些人达到某个高度时便会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最终就会变得像“鹰”一样碌碌无为。

 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朋友,他们奋斗了三年后,一个朋友靠学知识和努力找到了一个好工作并娶了些公司老总的女儿,步步青云,最后当上了董事长,而另一个朋友虽无多少学识,不过通过努力也谋取了一个较好的工作。当另一个朋友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当董事长的朋友便开始享乐。最后,先者因吸毒而被送进了戒毒所,而后者当上老板后依旧不懈努力,成为了商业巨头。

 由此可见“线”是“风筝”的源头呀,我们要把握相遇,努力向前!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8

 人们都知道花儿很美丽,但它们只在乎花瓣,却不在乎根茎;人们都知道果实很甜美,但只在乎甜不甜大不大,却不在乎果树的衬托与付出;人们都知道荷花很美丽,象征着纯洁,但她们只在乎它的纯洁,却不知道正是淤泥这种不起眼的东西,反而养育了它的美丽和纯洁。

 一天,风筝与它的好朋友——线,发生了一点争吵,具体是这样的:风筝说:“线,你看我多么漂亮,多么受人们的喜爱呀!你瞧瞧你,一点都不好看,也不受人们的欢迎,连我都瞧不起你。”

 线说:“风筝,请不要这样说,如果不是我,你觉得你飞得起来吗?就算飞起来了,你也不知道会飞向何方,四处飘落,随风而去。正是因为我,你得到了牵制,不会乱飞,所以你应该感谢我。”

 风筝听到了之后感到了惭愧。就对线说:“对不起,我不应该这样说你,我知道了我的错误,谢谢你!”

 “没有关系的,再说,如果只有我一个,也没有什么用,只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线罢了,根本没有用。我还得谢谢你呢!”

 读了这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我想你和我想的是一样的吧。不错,确实是这样的,风筝再做的漂亮,精致,可如果没线支撑着风筝,那么又有什么用呢?联想到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而我们往往却忽略了她们。一个人成功时,我们只知道他很伟大,却不知道他是经历了多少磨难,吃了多少苦。就有多少人为他付出!

 所以,让我们以后细心地去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吧,再看看它身边的其它事物,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一切,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和生活!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9

 风筝打一睁眼起,就与线紧紧相连。

 风筝已在沉闷的箱柜中待的久了,第一次试飞时,风筝兴奋地不能自控。而线却只是淡淡的微笑,在风筝即将挂上树的时候在后面拉一把,使他偏离危险,;在风筝跌落到地上时,轻轻将它扶起来。

 日复一日,风筝逐渐厌倦了线。线似乎无处不在,束缚着它一切的行动与想法。

 终于有一天,风筝爆发了沉积的怨气,它对线说:“我渴望拥抱更高的天空,渴望呼吸更清新的空气。”

 线说:“没有我的控制,你只会跌落的更快,只能如同没头苍蝇一半原地打转。”

 风筝开始暗暗计划逃脱线的制约。

 那天阴云密布,风吹弯了树的梢头。风筝终于要离开了。它顺着风,越飞越高。

 线说:“快停下来,你看远方的阴云,暴风雨就要来了。没有我,你只能被无情的狂风暴雨侵袭。

 那一刻,风筝动摇了。

 可是,风筝看到它梦寐已久的天空,在那里,它将获得新生,看到更美好的景色,邂逅更崭新的事物,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于是,它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载着风,风筝越飞越远,线也扯得越来越吃力。终于,线“啪”的一声断了。

 线望着远去的风筝,低低地叹了声气。

 风筝看着远去的地面,开始庆幸自己的决定。风筝自由地旋转,飞翔,那一刻,他觉得整个天空仿佛都属于它了。

 很快,暴风雨来了。

 风筝想逃回家,但狂风却不受控制得将它越吹越远。

 雨水打湿了它的翅膀,大风吹断了它的支架。伤痕累累的风筝重重地跌落。再也无法飞起来。

 没有规则的牵扯束缚,再自由的人生也只能成为空影,想要回头时也已经后悔莫及。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10

 生活其实就是放风筝,你在这头,爱你的人在那头。题记

 春天,是风筝飞翔的季节。奔跑在松软的草地上,风筝飞在很高的天上,阳光刺眼,仰头,直射我的眼睛,我急急忙忙用手遮住双眼,周围几个孩子扯着风筝在乱跑,听着他们银铃般清脆的笑声,看着他们那不愿飞翔的风筝,我笑了。

 记得在书中无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其实就是放风筝,你在这头,爱你的人在那头。

 小时候,我们是父母手中的风筝,那时候的我们,刚学会蹒跚走路,就想挣脱母亲的怀抱,妈妈就用那根看不见的风筝线,远远地栓着我们,看着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嘱咐我们,天黑了要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叮嘱我们,天凉了,要多加衣服,不要冻着。可那时的我们总嫌妈妈絮叨,好想长大,展开翅膀在蓝天下自由飞翔。

 上学了,我们是老师手中的风筝线,我们总以为自己很成熟,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还经常出言大声顶撞老师,想尽办法摆脱老师,可是老师的风筝线若近若远,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梦想。

 “啪”一声,线断了,风偷走了我的风筝线,视线的黑点越来越小,模糊不见。

 是啊,风筝线终有线断、飘走的一天,就如人终会长大,远离父母的呵护,远离师长的关爱,远离去更广阔的天地实现续写的梦。但,他们手中的线会时刻牵挂着你,因为这是由爱铸成无形的线,它会伴你一生,直到老去。

 生活就是放风筝,你在这头,爱你的人在那头。后记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11

 风筝,孩提时的玩具,想必是人尽皆知的。但,可有人曾深思过,是什么将风筝放飞,使它翱翔天际?

 是线,一根细细的线,将风筝紧紧牵住,让它飞翔。我们又何尝不像一个飞翔的风筝呢?无论走得有多远,飞得有多高,总有一根细细的线,将我们拉住,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飞向理想中的自由——它就是亲情!

 亲情是一根细细的线,隐藏在空中,就像阳光一样无私地滋养着我们。可我们却对此毫无察觉,直到有一天,我们真的失去了这一切,我们身上彻骨的寒冷才会提醒我们这温暖的舒适与重要,可是那时已经晚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试着放下背上远行的背包,停下自己忙碌的脚步,来好好感受一下,这被无言地埋藏在空气中,牵引着我们的细线吧!

 亲情是一根细细的线,它固然细,却能紧紧拉住我们的心,不论风雨,紧紧跟在我们身后。或许,你现在远在异乡,与父母相隔千里,繁重的工作也令你无暇顾及亲人。但不要怀疑,永远有一股暖流,会悄然流进你的内心,让你感到温暖。

 不管现在身在什么地方,都让我们停下来,用心感受一下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吧。总会有一根细细的线连着你的心——我们就像是一个风筝,在风中起舞,渐飞渐高,但连接着我们的线是永恒的,为我们掌握方向,输送温暖。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12

 说起风筝,大家一定想到去放风筝,但是又有谁关注过牵引着它方向的线呢?

 风筝,是翱翔在天空中的小鸟,是太阳挂在天空中的饰品,是变化莫测的云彩的玩伴。但是,你想过没有,风筝一旦没有了线还会骄傲地飞翔吗?不,不能飞翔,因为它迷失了方向。

 在生活中,我们与母亲也是这样的,母亲就相当于引导风筝方向的线,而我,就是那个摇摆不定的风筝。

 记得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母亲带着我从姥姥家回来。但那天的雪下得特别的大,没走一会儿,雪就淹没到我的脚脖上。这时的我也觉得路越来越难走了,渐渐地就落在后面,脚下也不大听使唤了,就在这时妈妈回头问道:“欣悦是不是不想走了,”“嗯”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爬满了我的脸颊,模糊了我的双眼。这时,只见妈妈走到的我身边,把手中的物品全放在一个手中,然后,牵着我的手说:“孩子,妈妈牵着你的手慢慢走,如果不走的话,你会冻坏的,”就这样,在妈妈的带领下,我们回到了家。到家后,只见妈妈提东西的手已经被袋子勒出了深深的印痕。

 “欣悦,作业完成了吗?又在看电视。”“没有,我还有一道题不会做,”“你不会做就放弃不做了吗,书里的例题你认真理解不就懂了”“噢”,于是我便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结合书里的例题认真看了几遍,我终于会做了。做完之后,妈妈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以后还会遇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果你不思考就放弃的话,那你就会离成功愈来愈远,相反,你就会离成功愈来愈近,明白了吗?”我似懂非懂得点了点头。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在我心中,妈妈,你就是那根线,时刻地为我指引着方向,教导着我识别人生的黑与白,让我一直朝着成功的方向,勇往直前,永不停歇。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13

 星期五放学时间终于进入倒计时,此时,我的心漂浮在路上。

 公交车在路上行驶,车窗外的人群来来往往,商店里琳琅满目,但我无心欣赏,我只想马上到家,所谓归心似箭不过如此吧?

 回到家的那种喜悦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不是因为家里有多少美味,多少享受,纯粹是因为回到家而欣喜异常,我想这就是家的魅力所在吧?在家多好,吃饭,不用刷卡也不用付钱,虽然不时山珍海味,但每一扣饭,每一口汤都能让我吃得舒心。我想,在我口中咀嚼的爱的养分将会让我充满力量与信心。

 回想这两年来,我在学校的情况都不愿跟父母提起,而他们每一星期都要询问我的情况。每一次我不是扯开话题就是含糊回答几句,有时我还会对他们大吼大叫,把学校压抑着的愁困对他们发泄。我老是觉得他们不够理解我,不懂得如何帮助我,其实,我才是最不懂得为他们分担的人。几乎每个星期五时,我都告诉自己回家后要帮父母做饭洗地板,可是每次一回到家就把自己的话忘得一干二净。我还为自己找理由说:我渴望一片自由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中,我是一只没有被线牵着的风筝。

 一个学生的行踪就是在家庭、学校这两点一线来回奔波。今日当我要来学校,车将要开时,我猛然发现母亲正在窗台目送我。难道她一直以来都在一个我没注意的角落里默默地关注我吗?

 望着渐渐模糊的面庞,我才了解,虽然他们给我的爱没能惊天动地,但却让我直接感受到被爱的温暖。我也明白,当大风一起,没有线的风筝就会被风吹落树梢,所以放风筝的人紧紧握住线的一头,并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线传递着牵挂、关怀。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14

 风筝与线密不可分,风筝是线的寄托,线则是风筝飞翔的道路。

 题记。

 生活路上的风筝与线。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的生活就有如风筝与线一般,我们就是风筝,而父母则是牵引我们的线。

 生活中的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父母的牵引下成长,父母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他们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让我们得以翱翔在蓝天之中,可有时,我们却不满于这种束缚,想要努力挣脱,可一旦挣脱,便会摔个粉身碎骨。但我们也不能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总有一天,父母也会离我们而去,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为雄鹰,不用父母的引导,也可以在碧海蓝天中任意翱翔。

 学习路上的风筝与线。

 学习的路途上,我们的学习就有如风筝与线一般,我们是风筝,而老师则是指导我们的线。

 在学习的道路上,老师总是一点一滴地耐心的教我们,他教会了我们如何起飞,教会了我们如何在高高的天空中比其他风筝更胜一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厌烦了老师的管教,总想脱离这种束缚,但此时的我们更应努力。有句话说的好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只有现在努力,将来才可以搏击天空。

 未来路上的风筝与线。

 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一个未知数,未来的我们,或许飞的高,让人遥不可及,也或许飞的低,令人无暇顾忌,但有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就是成功永远都离不开从小就伴随着我们的线,这条线便是我们的理想,没有了理想,我们便有如没头的苍蝇,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永远都无法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风筝与线密不可分,断了线的风筝有如迷了路,无处可达,而失去风筝的线,就有如失去了希望,孤独乏味。

风筝与线作文500字15

 风筝与线;鱼与水;星星与月亮;我与你;谁也离不开谁。

 我与家人

 家人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最真挚。他们不求回报。在青春期时,我这个小风筝总想挣开线的束缚。有一次,我和我的同学去玩,而那一天正是我爸爸的生日,想想和同学玩一定很快乐。于是我抛弃了爸爸,我和同学去爬山,风和日丽,满山的迎春花,大自然就像一个没有修饰的大花园。

 “啊”不小心的我,在下山的时候跌了一跤,心想:“这下可完了。没有和爸爸一起过生日,还受了伤,老爸老妈一定不会放过我。”

 回到家,心海没有落下来,妈妈发现我脚受了伤,马上给我包扎。妈妈轻轻的揉着我的脚。药物一点点的给我擦,嘟起小嘴轻轻的吹,妈妈好像天使一样。

 风筝你可以任意的飞,但回首望一眼,我永远停在原地等你回来。

 我与朋友

 朋友如一片海洋。许许多多,可是真挚只有那几滴,就像风筝与线。

 有一次,与同学一起迎来期末考试,同学争分夺秒的住进复习。你追我赶,竞争之火,正在燃烧。

 我和小雪这几次都不怎么在一起复习了。临终,有一个月考我们都退步了,我踮起脚尖手指在不停的打转,轻轻的对她说:“下一星期,我们能在一起复习吗?”“当然。”之后我们一起携手走向期末。

 风筝与线,只有在一起合作,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风筝与线,好比那鱼缸中的小金鱼与海藻;钢笔中的笔头与墨水;桌子中的木板与钉子。好好体会这一些吧。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

��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

��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评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无题两首

唐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无题两首

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无题

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

��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无题四首

李商隐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简析: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 史记·封禅书 》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 。望帝的传说见《 寰宇记》说 :“ 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 ”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 ”总揽所抒之情,“ 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 ,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秦观

纤云弄巧

无题

无题 (其一)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无题(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序

花去余香渺,

人归细雨蒙。

画楼春色重,

谁笑作倾城。

无题《一》

死生寂寞旧思缘, 春梦缠绵花落寒。

能舞清风挥碧影, 难留旧月照栏杆。

伤心本为痴痴怨, 愁怅何须窃窃瞒?

海誓山盟空相许, 真情尽处亦云烟!

《无题》二

执手还须道珍重, 此情尽处也温柔。

你心你情终易换, 我爱我恨本难求。

昨日尚是无猜引, 今朝已成陌路由。

梦魂如化相思鸟, 日夜悲啼死不休!

《无题》三

谁道相思苦滋味, 谁言恨事本天成!

心坚何惧无情雨, 魂断岂堪憔悴风。

梦里月圆香雾绕, 云端花好紫烟轻。

无缘今世成相许, 或待重逢任死生!

《无题》四

余香往事梦中休, 玉影芳踪难去留。

自古相思一样苦, 从来离散两般愁。

情能深处忧还喜, 恨至多时淡且稠。

独对月明应寂寞, 问卿何处过中秋。

《无题》五

写赋空多子建才, 应知神洛是天仙。

无情花落人争爱, 有意草幽谁弃怜。

书简情深羞不语, 荔枝香尽恨难言。

温柔若假还真日, 莫在别时也问缘!

《无题》六

记否桂花香脉时, 当年笑我是情痴。

诗如笔底相思泪, 泪若心头无语诗。

错把绝情归信误, 漫将失意做新知。

嫦娥未必曾秋水, 柳月何须似画眉。

无题《七》

爱恨朦胧花季间,含情为你似婵娟。

无心妙语偏多解,有意痴言正少缘。

往日闲愁强潇洒,近来新病弱衣冠。

锦书不敢繁青鸟,梦里相期渐渺然。

无题后记重逢

惜别再见怎无言。云鬓红唇泪眼含。

闲问新情皆婉转,偶提旧事共流连。

桥头问卜谁沾喜?星尽求神自惹怜!

我未成名卿已嫁,今生又是来生缘。

无题

李商隐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题解]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相思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三

含情春畹晚, 暂见夜阑干。

去见意中人时, 已春深日暮。

楼响将登怯, 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 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晚, 华星送宝鞍。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宾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哪首?自己挑。

回答者:759414342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 21:13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回答者:ljh19970727 - 秀才 二级 1-13 13:02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共收入了十六首。

《无题》选文:

1、无题

晚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白话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2、无题

晚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白话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3、无题

晚唐·李商隐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钗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碁局,中心最不平。

白话译文:

你像初照屋梁的朝日那样光耀,刚出绿水的红莲也比不上你的美艳,早就引起了多少人的注目和爱慕;那芙蓉一样的裙衩多么纤小,轻柔的翡翠钗,插在如乌云一般的美发上。

4、无题

晚唐·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白话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5、无题

晚唐·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白话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这些诗出自唐代·李商隐所作的《无题》系列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七言诗。无题,是诗歌的一个类别。在中国诗歌中,传统诗词是汉语文学文化的精华,诗人常常以“无题”为题作诗篇。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以“无题”为题的诗文,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古人张采田曾说“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张采田准确地概括了无题诗的形式与表达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176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