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全文赏析

诗经:《卫风·氓》全文赏析,第1张

#能力训练# 导语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诗经:《卫风·氓》全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春秋《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氓,民,指弃妇的丈夫。此处系追述婚前的情况。蚩蚩,《毛传》:“蚩蚩者,敦厚之貌。”《韩诗》蚩亦作嗤。嗤嗤,犹言笑嘻嘻。

 布,布泉,货币。贸,买。此句犹言持钱买丝。

 匪,通作“非”。

 即,就。这句说,来就我商量婚事。

 淇,淇水,卫国的河流。

 顿丘,本为高堆的通称,后转为地名。在淇水南。淇水又曲折流经其西方。

 愆(qian,阴平)期,过期。愆,过。

 将(qiang,阴平),愿、请。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期,谓约定的婚期。

 乘,登上。垝(gui,上声)垣,已坏的墙。

 复关,为此男子所居之地。一说,关,车厢。复关,指返回的车子。

 涟涟,泪流貌。

 载,犹言则。

 尔,你。卜,用龟甲卜卦。筮,用蓍草占卦。

 体,卦体、卦象。咎言,犹凶辞。犹言卜筮结果,幸无凶辞。

 车,指迎妇的车。

 贿,财物。指陪嫁。

 沃若,沃然,肥泽貌。这句以桑叶肥泽,喻女子正在年轻美貌之时。一说,喻男子情意浓厚的时候。

 于嗟两句:于嗟,即吁嗟,叹词。鸠,鸟名。《毛传》:“鸠,鹘鸠也。食桑葚过,则醉而伤其性。”此以鸠鸟卜可贪食桑葚,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

 耽,乐,欢爱。

 黄,谓叶黄。陨,堕,落下。这句以桑叶黄落喻女子颜色已衰。一说,喻男子情意已衰。

 徂尔,嫁往你家。徂,往。

 三岁,泛指多年,不是实数。食贫,犹言过着贫苦的日子。

 汤汤(读若shang,阴平),水盛貌。

 渐,渍,浸湿。帏裳,女子车上的布幔。

 爽,过失,差错。

 贰,即“忒”的假借字。忒,差失,过错。行,行为。这句连上句说,女子并无过失,是男子自己的行为有差忒。

 罔极,犹今言没准儿,反复无常。罔,无。极,中。

 二三其德,言其行为再三反复。

 靡室劳矣,言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靡,无,不。室,指室家之事,犹今所谓家务。

 夙兴夜寐,起早睡晚。夙,早。兴,起,指起身。

 靡有朝矣,言不止一日,日日如此。

 言,句首语词。遂,犹久。这两句说,我在你家既已久了,你就对我粗暴,虐待我了。

 咥(xi,去声)然,大笑貌。

 静言思之,静而思之。言,句中语词。

 躬,身。悼,伤。此句犹言独自悲伤。

 隰(xi,阳平),低湿之地。泮,同“畔”,边沿。这句连上句说,淇尚有岸,隰尚有泮,而其夫却行为放荡,没有拘束。

 总角,结发,谓男女未成年时。宴,安乐,欢乐。此女子当在未成年时即与男子相识。

 晏晏,和柔貌。

 旦旦,即怛怛,诚恳貌。旦为“怛”的假借字。

 不思其反,不要设想这些誓言会被违反。此为当时男子表示自己始终不渝之词。反,指违反誓言的事。是,则。已,止,指爱情终止,婚姻生活结束。这两句大意说,我是没有想悼你会违反誓言,但我们的爱情却就这样地完了呀!

  译文1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登上高高的墙台遥望,我的爱人在哪个复关?高台远眺仍然不见复关,止不住思念泪下涟涟。转尔复关便在眼前,难禁欢喜言笑晏晏。你龟卜蓍筮请示上天,卦示兆象全无凶言,请带着你的车马前来,把我和嫁妆带到你那边。当满枝桑叶未曾飘落,叶片青翠润泽。嗟叹无知的雀鸟呵,怎能为桑椹的香美迷惑。嗟叹善良的女子呵,怎能被男子的甜言蜜语中迷惑。男子也会在爱情中迷惑,可他们仍然可以解脱,设若女子被爱情困住,怎能再全身而退从中解脱?当满枝桑叶片片飘落,叶片枯黄萎顿没入尘土。自从我嫁为你家之妇,多年来不曾抱怨含辛茹苦。(某年)淇水浩浩汤汤,浸湿我车上的幔帷服裳。我未有分毫违背人妇之德,你却何时尽到了人夫之责。你言行多变没有定则,你三心二意翻覆无德。来到你家为妇多年,为家务劳苦何曾有变,每日晏卧早起不知疲倦,这样的日子非止一天。(娶我前你温言好语如何动人,)娶到我好话俱都变成废言,笑颜也渐渐转为怒面。可叹兄弟不知个中细节,见我回家还拊掌发笑。(我心中酸苦无处倾诉,)静静思想所有一切,叹所托非人何其悲戚。你说过我们要白头偕老,今日老尚未至已使我生怨。淇水波涛滚滚却也有岸,隰河壮阔也看得到边。当年我们梳着总角会宴,彼此言笑晏晏两小无猜,当时你信誓旦旦何其真诚,当时我岂能料到你今日食言。当时的不料今日既已出现,你我恩情岂不须至此了断!

 译文2

 当初,那人和颜悦色地抱着布匹来和我们换丝,原来他并不是真的来换丝,目的是想要我嫁给他。那天我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不是我要拖延时间,你没有请媒人来说成此事。请你别动怒生气,我们就把好事定在秋天。

 约定的时间总算到了,我登上破损了的城墙遥望复关。等啊等啊总见不着你的身影,急得我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最后终于等到你的出现,眼泪还没干我就喜笑颜开。你既占卜又问卦,卦辞没有一个不吉利。你驾着车来,我带上嫁妆就跟你走了。

 桑叶挂在树枝上时多么柔嫩润泽。斑鸠鸟啊,可别嘴馋贪吃太多的桑椹。年轻的姑娘们呐,见着男人千万别迷恋太深。男人纠缠女人,想甩的时候可以就毫无顾忌地甩开;女人迷恋男人,想摆脱就好难。

 桑树落叶的时候,叶子变得枯黄飘零在地。自从我进了你家门,多年来苦守贫寒。怎料到你却绝情地遣我回家,又渡过滔滔的淇水,河水泼溅着车帘。我自问并没有做错什么,是你喜新厌旧变了心。你的行为没有准则,前后不一缺德行。

 做你媳妇的这么多年来,家务琐事我一力承担,起早睡晚,天天如此。不想好容易熬拼到了家业有成生活安定下来,你竟对我恶言相向。兄弟不知这实情,见我回家却嘲笑有加。我默默地思前想后,只有独自伤悼。

 当年你那“与你偕老”的誓言犹在耳边,却令我想起就更恼怒怨恨。淇水虽宽也有岸,洼地虽大也有边,我的怨恨则没有尽头。回忆起当年年少时的欢乐,你的甜言蜜语山盟海誓,谁料你今日会翻脸违背誓言。你不念不顾地违背当初的誓言,那我们的情谊就到此了断吧!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诗歌讲述的是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妻,尽管她甘贫操劳,多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最后仍被丈夫休弃归家的故事。

 整首诗按故事情节发展可分为“恋爱”(第一、二章)、“婚变”(第三、四、五章)、“决绝”(第六章)三个阶段。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时的生活。当年他来求婚的时候,面带敦厚,还玩了一个可爱的小小的花招,表面上是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是找“我”商量婚事来的,可是来得匆忙,连媒人都没找好,“我”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约好秋天再结良缘。此时的“我”是多么缠绵而痴情啊!自此以后,“我”就深深地陷入了相思之中、“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充分表现出“我”的纯真和热情,而“以我贿迁”则表现出“我”的善良和朴实。这时,爱情达到高潮,欢乐达到顶峰,但是,综观全诗,这也是女子不幸遭遇的起点。热恋时的“我”有过太多的美好憧憬,有过太多的甜蜜苦乐。热恋中男子的“怒”我“愆期”及玩弄的一个小小花招,也为后面男子的变心设了一个小小的伏笔。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的生活。婚后的“我”,忍受多年贫苦的生活,辛勤地操持家务,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今日和明朝,自问“女行无偏斜”,只因容貌日渐衰老,便“仍谴归家去”。氓,婚前婚后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氓之蚩蚩”到私欲得到满足的“至于暴矣”,乃至朝三暮四后的“士贰其行”,有力地表现了男子的暴戾不仁、忘恩负义的性格。“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种长歌当哭般的呼号,既是“我”从多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惨痛教训,也是全诗主旨之所在,充分显示出“我”对一去不复返的以往情爱的深重痛惜与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

 第五章中的“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是“我”被遣归家时想象到回到家时的情景,期间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

 本部分主要采用比兴的手法。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既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更是两人的爱情由盛而衰的象征,同是又隐喻“士”从“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

 本部分的“兴”兼有“比”的特点,这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

 第六章延续上文“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哀叹,再次忆起年少时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情景,往昔的海誓山盟还历历在目,谁料想竟已形同陌路,既然如此,又何必苦苦追思。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充分表现出“我”的清醒和刚烈,自悔而不自伤,决绝而不留恋,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被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赏析二

 作品以《氓》为题,诗中的氓是古代文学最早的经商者的形象。他在婚前的虔诚和婚后的负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觉得他有行骗的嫌疑。他只重视女方对自己的经济价值而没有真情实意的投入。女方觉得自己像一件商品被出卖,被榨取了价值即被抛弃。中国古代以农立国,重农抑商。诗中的氓作为以成品换原料的小商贩,带有狡诈的品性,他的这种角色对后代刻画商人形象有深远的影响。古代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弃妇追述她与氓由订婚、结婚到被休弃的全过程,结尾又回忆他们从小青梅竹马的经历。这首诗虽然以抒情诗的形式出现,但其中叙事占很大的比重,跨越的时间段较长,具有完整的情节。

 弃妇在倾诉过程中,有几种事物反复出现,强化了叙事和抒情的效果。

 一是洪水。先是“送子涉淇”,中间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最后感慨“淇则有岸”,自己的幽怨却永远不能休止。三次出现淇水,所涉及的事象,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

 二是桑。用桑树来比喻弃妇本身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三是车。先是登上高墙,盼望恋人驱车而来,接着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自己的嫁妆奉献给对方,最后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期盼、付出、受伤,弃妇的命运通过车辆的三次出现清楚地展示出来,其中的苦辣酸甜都装到了车里。

 《氓》能够翘居弃妇诗的榜首,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尤其是对比的手法运用的极为突出。有女子与“氓”个性的对比,“氓”前后言行的对比,女子前后思想感情变化的对比。《氓》不但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而且还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勾勒出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尤为可贵的是能在展示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同时,把握住深挚而复杂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女子形象。有人认为它已具有戏剧因素,不为无见。戏剧的主要因素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婚变,自古有之,难得《氓》撷民风,写民事,客观写实。

1、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逝。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的抛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2、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勤劳能干,淳朴善良,任劳任怨,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在彻底无望的处境中,她变得清醒,刚烈,坚强。她的性格是发展的,先是一位纯洁多情的少女,再到吃苦耐劳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她的性格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

《诗经·氓》弃妇形象分析

作者:普朝洪 2003-8-22 9:45:31 已读:2574次

[摘 要]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的女主人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的经过和婚后被遗弃的遭遇。但她并不徘徊留恋,而是抱着“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表现她性格的刚强和反抗的精神。全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造成的妇女的不幸命运。

[关键词] 《诗经·氓》;弃妇;形象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诗中自叙了“我”(即弃妇)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

诗中的主人公“我”在婚约过程中是一个对爱情、婚姻很痴情的女子,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贸丝”的伪君子小商人的追逐下,接受并轻信了对方的爱情,而且冲破了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在伪君子小商人“匪来贸丝,来即我媒”的追求中,主动“送子涉淇”,虽“子无良媒”,但还是同意了“秋以为期”,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了恋爱关系并订下了终身,表现出了“我”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这在那样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也由于“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痴情到了忘情的地步,未对伪君子小商人作过细的了解和考验,从而埋下最终悲剧的根源——婚约。

“我”是一个对爱情十分投入而且情感十分丰富的女子。约会结束,伪君子小商人离去时“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高而日送。约会时早早等待,而且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久等看不到男方返回的车子时“泣涕涟涟”泪如雨下,一旦看到男方的车子返回来时又破涕为笑,而且边说边笑,痴情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我”追求的是——种自由纯真的爱情,表现在“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的是不嫌贫爱富,不追求彩礼,虽然男方迎娶未带上任何聘礼,但自己带上自己的嫁妆就乘上迎娶的车子。到了伪君子小商人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创建家业、创造幸福而天天早起晚睡、早出晚归操持家务,从无怨言,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贤妻型的女性的典型。但由于伪君子小商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郎,所以“我”长得“桑之未落、其叶活若”似的年轻漂亮的时候,很是对“我”痴情迷恋。当“我”为操持家务多年劳苦而劳累成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样的时候,伪君子小商人则“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一改初衷,反复无常,甚至“言既遂矣,唾于暴矣”,对“我”无端粗暴直至遗弃。

这一结局在当时社会不但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中,“我”落到的是“兄弟不知,哩其笑矣”的境地,真是雪上加霜。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脆弱一点可能就只有走向死亡之路,但“我”仍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冷静地对待这一切沉重的打击和不幸。对悲剧结局的态度是“反足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一个女子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的坦荡自信的坚强和反抗精神。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弃妇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典型意义是伟大的。

http://6116633174/nyxx/xk_news/ReadNewsaspNewsID=24

《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其弃妇形象浅析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安命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知礼守礼的。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是温顺多情的。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路上女子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自信自强也知天安命。“女也不爽”乃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极,“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但她对于被丈夫抛弃,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女主人公自知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和可能,只能独自伤心悔恨当初嫁错郎(“躬自悼矣”),既然如此就只能认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于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从之。

http://www1openeducn/yth/hyy/readphpFileID=29756

怨泪痛洒夫权制

——谈《卫风·氓》的人物形象塑造

四川 唐仕伦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哀怨的民歌。诗歌以自述的口吻,回忆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不幸遭遇和无限哀怨的情绪。鲜明地塑造了一个既温柔、刚烈,又勤劳、穷苦的妇女形象和一个既暴躁、冷酷,又伪善、负情的男子形象。反映了古代男女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夫权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诗歌运用行动、语言和心理描写,对比和比兴,侧面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很有特色。

行动、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如诗歌第一章开头四句写氓以“贸丝”为借口,向女主人公求婚,氓的忠厚老实跃然纸上。五、六句写女主人公沉醉爱河,情意绵绵,送氓渡过淇水,直到顿丘。虽寥寥数笔,却凸现了她的热情、温柔和纯朴。末四句写女主人公婉拒氓的求婚,一句“子无良媒”,点明原因,表现女主公的痴情。在那样的时代,谁敢越婚约媒证的雷池?也揭示了她性格懦弱的一面。而一个“怒”字,则形象地表现了氓脾气暴躁易怒的性格特征。“秋以为期”,是女主人公心愿的含蓄表达,也足见其温柔、纯情、善良、忠贞。正是她的这一性格弱点,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第二章开头两句写女主人公在婚期迫近之时,“垝垣”遥望氓的到来,生动地表现了她一往情深,期盼甜蜜幸福的婚姻早日来临的迫切心情。第三章末四句写女主人公的悲叹,既点出教训的悲惨,又说明了夫权制度是造成当时众多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第五章前四句写女主人公的辛劳,其婚后生活的悲惨之状可见,其婚姻的不幸遭遇可感。读后,不能不让人顿生怜悯之心。第六章头两句写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原想婚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可现在只要一提“偕老”就心生怨恨。这是多么痛苦无奈啊!末二句写女主公的抉择。表现了她性格刚强的一面,也表现了她对不平等的夫权制度的坚决反抗。巧妙机智地把氓推向了道德法庭的被告席,让他接受女主人公沉痛地揭露和痛斥,接受道德的审判和良心的谴责。诗歌正是通过这一系列行动、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对比和比兴手法使诗歌更具感人的艺术效果 如第二章三至六句,描写女主人公婚期迫近时的具体表现。一悲一喜,对比鲜明,其痴情的炽烈,令人动容。而第三章头两句以“桑”设喻,用桑树未落叶的润泽鲜嫩,比喻女子的青春貌美。含蓄地表现出婚后夫妻关系曾有过短暂的美好时光。三至六句以“鸠”“无食桑葚”起兴,暗示女主人公不幸,以此来告诫世上女子不要对男子太痴情,否则会苦不堪言,追悔莫及。这当然不是说爱情不必专一,只是女主人公在遭受男子变心的打击后,内心痛苦的一种曲折的表达而已。第四章头两句再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人老珠黄,暗示了女主人公被遗弃的缘由。五至八句,以“淇水汤汤”起兴,更是巧妙地暗示女主人公婚姻的不幸。而第六章的三、四句,诗人再以“淇”、“隰”起兴,状写女主人公的痛苦思索。淇水再宽也有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有边,可我的苦难何时才是尽头呢?使诗歌更具悲剧性。

侧面描写为凸现人物性格增添光彩 如第二章末四句,写女主人公下嫁氓的情景,做新娘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诗歌写得含蓄而别致,诗人没有去正面描写婚嫁的热闹场面,而是从侧面入手,以氓占卦得到吉兆,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婚姻幸福期盼,对爱情美满的渴望。与后文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反差,使诗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第四章三、四句写女主人公婚后的悲惨生活,暗示了她过早憔悴衰老的原因。她婚后的任劳任怨,甘居贫困,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从侧面突出了男子的变心真是天理不容!诗歌正是这样多处运用侧面描写,为凸现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

诗歌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描写刻画人物,使一个温柔勤劳、忠于爱情、吃苦耐劳的古代妇女形象光彩照人,一个暴躁冷酷,伪善负情的男子形象令人憎恶。这是一曲反封建夫权制度的悲歌,这是一曲弃妇哀愁的怨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39058&pgid=3119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63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