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找一找有关物理知识的谚语、俗语、诗句?(越多越好,最好50条以上)

谁能帮忙找一找有关物理知识的谚语、俗语、诗句?(越多越好,最好50条以上),第1张

.燕子低飞有雨

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

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丰年

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0.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 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吸热

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纸里包不住火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3.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4.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15、钻木取火:内能的改变方式

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17.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18.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9、十雾九晴

时至初冬,我们经常会发现早上有雾当天多半是晴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雾九晴”。

“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雾与晴天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先得从雾的成因上说起。

雾是指在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据资料表明,根据成因,雾一般分为四种:①辐射舞。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日出前雾最浓,日出后随地面气温升高而逐渐消散或上升为层云,其厚度一般为100—200米,最薄者只有2—3米。②平流雾。暖空气移行到较冷下垫面上,其下部分水汽冷凝结成雾。平流雾的生、消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暖湿平流的特性,一般说它比辐射雾范围广,厚度大,时间长,日变化也不很明显。平流雾形成于冬季热带暖湿气团移行在高纬寒冷地区时;春夏大陆暖气团移行到较冷海面上时;冬秋季海洋暖湿气团移行到较冷陆地时;海洋上暖湿空气移行到冷海面和冷暖洋流交汇时。③蒸发雾。冷空气移到较暖水面上,水面蒸发加快,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④锋面雾。是暖锋锋前降雨蒸发后使低层空气达到饱和形成的雾

很显然,这里所指的“雾”应该是“辐射雾”。它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无云或者是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同时因为无云、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特别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弱,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当天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20、大树底下好乘凉

阻挡辐射,通风对流,水分蒸发吸热

21.扬汤止沸,釜底抽薪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扬汤”是为了使汤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以下,但这只是暂时的“止沸”。如果“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22、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比热容的性质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23、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光的反射和扩散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沸腾。

声学

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2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3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4 闻其声如见其人

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5 余音绕梁

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6、 弦外之音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7、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8、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音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了主要依据是音色 。

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原来诗句可以这样理解的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声源振动产生的(钟敲产生钟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到客船)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二、古诗中的物质变化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此题将物质的变化与古诗词的含意结合起来,考查同学们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判断的前提是理解古诗词的含意。从每句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发生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蜡烛成灰”“爆竹”“爆炸”“浑不怕”“留清白”“烧不尽”等,而“梨花开”“铁杵成针”只是形状、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这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帮我们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在辨别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赏析古诗词,是否别有风味

小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很多,其中 歇后语 也是小学生必备的一个知识点,那么适合小学生必备的歇后语都有哪些你知道吗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歇后语,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歇后语篇1

1、老太太上鸡窝——笨蛋

2、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3、大粪勺子卡次土豆——臭匙(词)乱用

4、窝窝头踹一脚——不是个好饼

5、狗长犄角——整羊事儿

6、厕所里放电——过粪(分)

7、秃老亮打伞——无法无天

8、眼睛夹仗子——隔眼

9、厕所里扔石头——激起民粪

10、杀猪切后邱——定(腚)下来了

11、水曲柳的性格——身正不怕名歪

12、上厕所大便不带手纸——想不开(揩)

13、癞蛤蟆掀门帘儿——露一小手

14、掌鞋不不用锥子——真行(针)

15、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吓人

16、裤裆里耍大刀——鸡飞蛋打

17、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

18、红松出山——到哪都是栋梁

19、黄菠萝板打的箱子——越使心越黑

20、炕洞子发大水——黑龙江

21、脱裤子放屁——费两遍事

22、夜明珠喘气——活宝

23、大皮不叫大皮——真刁(貂)

24、蚊子放屁——小气

25、裤裆里放屁——-臭雀(碰巧)

26、傻子喝酒——锦州(紧酎)

27、黄鼠狼摸电门——抖起来了

28、黑瞎子掉山涧——一熊到底

29、大鼻子他爹——老鼻子了

30、汽车压罗锅——死也值(直)

31、水里冒泡——多于(鱼)

32、小猫到上树——虎逼朝天

33、黑瞎子吃山梨——满不在乎(摘胡)

34、外甥打灯笼——照舅

35、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

歇后语篇2

1、搭起戏台卖酸枣——架子不小

2、秃子演戏——大家观光

3、正在看戏——看定地

4、背着老婆去看戏——拿着气力逗人嫌

5、搭起戏台卖豆腐——买卖不大架子大

6、盲人看戏——瞎笑;瞎想瞎猜;跟着人笑

7、看戏看买芝麻糖——心不在焉

8、_子看戏——斜眼瞧人

9、坐滑竿看戏本——走着瞧

10、戏园里的枣木梆子——天生挨揍

11、望乡台上戏牡丹——死风流;做鬼也风流

12、戏老爷的靴子——底子厚

13、臁疮腿看戏——站不长

14、演双簧戏的表演——装腔作势

15、戏园里的挂钟——群众观点

16、隔着门缝看戏——见的没有听的多;看的没有听的多

17、背着老婆看戏——丢人又受累

18、拿着车票进戏馆子——不对号;对不上号

19、戏园里挑媳妇——气厢情愿

20、傻大姐看戏——瞎起哄

歇后语篇3

1、小鸡崽见老鹰——嘴硬腿软

2、啄木鸟下油锅——嘴硬骨头酥

3、鸭子煮了七十二滚——光是嘴硬

4、酱油鸭——嘴硬身软;身瘦嘴硬;嘴硬身瘦

5、蟋蟀打架——看谁嘴硬

6、啄木鸟叨石磙——全仗嘴硬

7、清蒸马鲛鱼——嘴硬骨头酥

8、死了的啄木鸟——好硬的嘴;嘴硬

9、白蚂蚁——嘴硬__松;好厉害的嘴;嘴硬__软

10、老鸭子——嘴硬

11、半斤鸭子四两嘴——就是嘴硬;好硬的嘴

12、没戴过笼头的驴——嘴硬

13、属打木虫儿的——嘴硬身子软

14、毛驴啃磨盘——嘴硬

15、刚出窝的小鸡儿——腿软嘴硬

16、鸭子肉好吃——就是嘴硬

17、刚孵出的小鸡——嘴硬腿软;嘴硬脚软

18、老炆文鸭——得把嘴硬

19、建昌鸭子——好硬的嘴;嘴硬

20、啄木鸟治树——人木三分;嘴巴子硬;全仗着嘴硬;全凭嘴

21、啄木鸟发疟疾——嘴硬身子虚

22、啄木鸟啄树——入木三分;全凭嘴硬

23、建昌的鸭子——好硬的嘴;嘴硬

24、嘴硬骨头酥——外强中干

25、耗子咬木箱——嘴硬

26、刀子嘴豆腐心——假厉害;嘴硬心软

27、煮烂的鸭子——嘴巴硬;嘴硬

28、开水煮鸭子——死了嘴硬

29、蚊子咬秤锤——好硬的嘴;嘴硬

30、卤水煮寒鸭子——肉烂嘴不烂;好硬的嘴;嘴硬

31、刚出壳的鸡仔——太嫩;翅膀不硬;腿软嘴硬

32、马鲛鱼——嘴硬骨头酥

33、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放空炮

34、串亲遇上下雨天——人不留客天留客;人不留天留

35、光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小升初经常考的歇后语汇总100句相关 文章 :

★ 小升初语文必考歇后语

★ 2020小升初英语谚语100句

★ 精选小学生必备歇后语100句合集

★ 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附答案

★ 小升初常考的名人名言

★ 学生实用歇后语汇编100句

★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精选100句大全

★ 初中常考的歇后语有哪些

★ 歇后语小学一年级精选100句

★ 学生实用歇后语精选经典100句

上学----再向虎山行。

星期一-----走向深渊。

星期二-----路漫漫。

星期三-----夜茫茫。

星期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星期五-----归心似箭。

星期六-----胜利大逃亡。

做作业-----真是烦死人。

考试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老师来了-----这里黎明静悄悄。

老师提问-----哑女。

老师批评-----被告席上。

被老师赶出教室-----快乐的单身汉。

回到家-----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家长会后-----今夜有暴风雪。

语文-----老北京的传说。

几何-----黑三角。

代数-----R4之谜。

地理-----九州方圆。

历史-----华夏掠影。

化学-----精变。

生物-----血疑。

物理-----神奇电波。

英语-----鹦鹉学舌。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火烧旗杆——长叹的意思就是有大把时间享受生活。

何解?

解 :❶旗杆的材质一般是木杆或是竹竿,都很长,当被火燃烧之后就会形成长条形的木炭(竹炭),简称“长炭”。

❷粤语当中,“炭”跟“叹”的读音相同。

❸“长炭”换作“长叹”之后,前者的“长”表示的是物理长度;而后者的“长”表示的是时间的长短,也就是“有很长的时间”。

❹粤语当中的“叹”,有“享受”的意思,比如“叹茶”——品茶,悠然地喝茶;“叹世界”——享受生活,享受世界的美好。

综上 ,火烧旗杆——长叹=有大把时间享受生活。

小剧场

阿辉:唉,你听说没有,阿忠的叔公死了!

阿明:啊……是那个在南洋(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发了财,有很多钱的那个叔公?

阿辉:是啊…听说仁义的叔公一辈子都是个光棍,没有留后,所以那些财产都留给阿忠了。

阿明:哇……那阿忠不就发达了?估计这辈子 “火烧旗杆” 了!

阿辉:哼,何止这辈子,据说阿忠叔公留的财富是个天文数字,下辈子都花不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03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