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的角度上面讲的话,音乐和美术确实是相通的,因为这是一种艺术造诣,但是实际上并不能说有音乐天赋的人,美术天赋就很高,这个是没有共同性的,确实就有了那个音乐方面非常有天赋,倒是画画画的不好,或者有的人画画画的很好,但是歌唱的不好,这个是很正常的,只是说他们在艺术上面是有一定的相通性,就有的人听到一定的音乐,他就能有这种意境的感。瘦,有的人痛,看着一幅画就能够写出一首新歌来,他们这点是相通的。
《追光者》通过杂技与戏剧、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的结合的节目,创作出具有当代审美意蕴的“新杂技”表演形式。《追光者》由杰出新锐导演伍一担任总导演,与林怡、杨明圆、庄雪雯三位拥有国际化视野及丰富创作经验的杂技编导组成导演团队。
音乐跟美术结合的必要性
摘要:美术与音乐作为不同的学科各具特点,但是,这两个同属艺术门类的姐妹花,使人们产生的审美感受,及内心产生的的共鸣是相同的。笔者认为将音乐引入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感悟力、培养学生的探知欲及提高绘画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
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
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线条,画出一幅用心灵去感受的心灵之画。俄国着名的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经说,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的钢琴,画家是弹钢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因此,音乐和美术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将是一个多美妙的感受。笔者将从提高学生艺术感悟力、培养学生理解艺术的共通性及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三个方面简单的进行分析。
试析音乐课中“音画合璧”的作用
无论是美术活动还是音乐活动都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前面已谈到,音美的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这恰恰可以使孩子们更容易展开丰富的想象,而不局限于单一的想象中。只有在丰富的想象中才能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创造力也更强。下面一起谈谈音乐课中“音画合璧”的作用。
论文摘要: 在幼儿园教学中,美术欣赏主要是一种幼儿的审美活动。针对长期以来许多幼儿园对美术欣赏的不正确认识,笔者从音画合壁的理论价值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和经验的累积,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即将音乐与美术融合在欣赏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论文关键词: 美术欣赏 音画合壁
美术欣赏是一种接受美学,是指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及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在幼儿园中主要是指幼儿的审美活动,即个体充分调动其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的活动。包括一般性的美术作品欣赏(古今中外各类题材的美术名作、工艺美术等)、以幼儿为对象创作的美术作品欣赏、幼儿绘画的欣赏等等。美术欣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纲要》中指出"初步培养幼儿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美术教育并不仅仅在于简单的传授绘画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能引导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并从中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愉悦幼儿身心。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幼儿园由于对美术欣赏缺乏全面的认识,在课程设置中,单独的欣赏课程很少,即使有那么一两节欣赏课,大多也是为了欣赏而欣赏。另外,还有些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美术欣赏的重要性,却又不知从何下手。随着我园十五课题的逐步开展,以及对艺术教学活动研究的逐步深入,大家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重视,尤其在欣赏活动中如何把音乐融合进去,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获得审美愉悦有着自己的一些做法。那么,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把音乐融会进去有何依据和价值如何把音画进行合壁呢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看法与做法。
一、美术欣赏活动中音画合壁的依据与价值
(一)音和画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绘画和音乐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着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而康定斯基也曾说过:"绘画是一种视觉的音乐。"
这充分说明了美术与音乐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是相通的。异质同构理论早已证实,美术与音乐在个体感知中具有相通性。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如果选择适宜的音乐能帮助幼儿打开心灵的窗户走进作品。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正是这种天然联系,使得大家有可能穿过某种形式而走进另一片艺术天地。英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对此证实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菲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美术音乐的融合是可能的。
(二)美术与音乐融合,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
美术和音乐都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美术是美的,能让我们用眼睛去欣赏,但是她是静态的,无法让我们听到。音乐是美的,流动的,但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我们去听,去唱,去用心感受。美术和音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但当两者相融合时就可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给一幅幅画配上一曲曲美妙的音乐,会使孩子们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在视与听的结合下,孩子们对作品有更立体、更丰富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提高艺术感受能力。
(三)美术与音乐的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无论是美术活动还是音乐活动都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前面已谈到,音美的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这恰恰可以使孩子们更容易展开丰富的想象,而不局限于单一的想象中。只有在丰富的想象中才能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创造力也更强。
二、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把音画进行合壁,提高欣赏能力
(一)音乐作为背景,挖掘和激发幼儿的"通感",提高对作品的审美感知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欣赏者和艺术品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审美体验和领悟而进行的非语言的信息沟通,沟通是多通道的,可在瞬间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是一种心领神会。此时,如果为作品选择一段适宜的音乐作为背景烘托,能恰到好处的帮助幼儿走进作品,在音画共赏,视听互动的环境里,"通感"会发生奇妙的作用,使孩子们的心灵引起共鸣,从而更好的感知、体验作品的意境。如在欣赏修拉的《紫花》时,为了使孩子们充分领略作品中洋溢的春的气息,我们特地选择了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在出示画面引导幼儿初步欣赏之后,为画面配上乐曲,并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的倾听。在这首具有流动徜徉的乐曲声中,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走进"画中的田野,闻着紫花散放出来清新的花香。又如在欣赏米莱的作品《盲女》时,为了使孩子们能充分感受作品中盲女用心感受自然之美的静谧与安逸,我们选择了《月光曲》作为背景。当孩子们模仿盲女,相互依偎着静静的聆听乐曲时,原来的 躁 动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宁静的音乐仿佛使孩子们也变成了一个个"盲女",进入画面,在静静聆听身边小女孩讲述着身后恢复生机的自然美景。
(二)线条、色块与节奏、力度等的连接,丰富对作品的审美想象
每一幅作品几乎都是有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时而以水平线存在,意味着放松与平静;时而以垂直线站立表示抵抗与支撑;还有红色块的热闹与喜庆;黑色块的悲哀与沉默……等等,而音乐中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跟线条、色块具有异曲同工的象征意义,弱的音量可表现宁静、神秘;中强的力度传达着坚定的信念、斗争的勇气。同时在美术、音乐作品中都有节奏和旋律。美术作品的节奏是视觉在画面上所作的有秩序、连续的运动,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同样是音的长短按一定的衡速组合,两者是互通的,都能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因此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我们尝试引导幼儿将作品中线条、色块等与音乐中的节奏、力度等进行连接,从而更好的引发幼儿对作品的审美想象。如在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抒情诗》时,我们先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画面中的不同线条,然后请孩子们想象短横线象怎样的音乐还有哪些地方也象重重的音乐曲线又象什么音乐画面上还有哪种音乐呢箭头可用什么声音表示呢孩子们在初步欣赏获得视觉资料后,大胆的调动以往的经验进行想象:短横线象在一下一下敲鼓,曲线象"羞答答的玫瑰"(这是琵琶曲,晨间韵律操用的音乐)……在孩子们进行想象,初步具有线条与节奏旋律的连接经验之后,我们又提供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进一步想象这段音乐可以用什么颜色,什么线条来表现……在线条与节奏的互接之中,在画与音的互通之中,孩子们的审美想象越来越丰富,而且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想象孩子们不只是停留在对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更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品蕴含的更为丰富的内在意义。
(三)画与音乐选择性的匹配,提升对作品的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是在审美感知之后对欣赏对象所作的进一步的审视与欣赏,最高级的理解是对融合在作品形式中的意味的领悟,但是这种领悟不可能用推理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只能是一种意会。尤其是作为欣赏者的幼儿,受其心理发展、生活经验等限制,更难用恰当的语言来表现,而音乐是绘画的能力,他们之间是相通的,恰恰能弥补这种表现的不足。还是以康定斯基的作品《抒情诗》欣赏为例,这幅画由于线条很多,如果让孩子们较贴切的说出对整幅画的感觉,孩子们很难把握,也不易表述,而我们的做法是为孩子们提供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和《抒情曲》,在引导分别欣赏之后,请大家为画面进行选择性的匹配,选选哪首乐曲最象这幅画,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抒情曲》,就在匹配成功的刹那,孩子们对作品的审美理解也随之提升。
以上是我们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音画合壁"的几点尝试,在实施的过程中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整个欣赏活动,不一定强求教师有高超的技能或完美的艺术修养,但对老师的综合艺术修养要求很高,特别要求教师应该具有鉴赏美术、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既要老师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结构(如:线条、形状、色彩、光线、构图等)和作品内容因素(象征意义、题材、主题、典故等),还要了解音乐作品的乐句、乐段、情绪、主题思想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为美术作品选择能加强其感染力的曲子,从而提高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
2、在欣赏活动中,必须遵循高度艺术性与幼儿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美术作品。美术欣赏涉及到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受,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三至六岁的幼儿,喜欢画面上所描绘的物象完整,环境单纯而不杂乱。在表现技法上,他们喜欢用笔简练、形象突出的作品。对于造型奇特、形象美观的图案、色彩鲜明的动物、人物尤其感兴趣。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抽象性作品,如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康定斯基的《蔷薇色的重音》等,还可以选择一些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作品,如修拉的《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毕加索的《梦》等。而在音乐作品方面则要选择一些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的乐曲,在创作上风格上与美术作品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乐曲的情节也不宜太复杂,以便于孩子作出选择性的匹配,以及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对作品的理解。
3、在欣赏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用启发性问题辅助幼儿将视听结合起来,对音乐与美术进行连接与匹配,鼓励幼儿积极思维想象,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或暗示给孩子,造成假象,要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试一试,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点拨,扶助成功,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观察、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欣赏,在艺术的海洋里接受美、体味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略)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通常都会在自己的父母的培养下,让自己在某一个艺术领域有着充分的追求,有一些父母,他们都觉得音乐和美术是孩子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送孩子去学习音乐和美术,培养他们这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够让他们养成这一方面的天赋。那么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通常在这方面的确是有着或多或少的天赋的。
而且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的一些动感音律和节奏都是非常的让一些成年人感觉到叹服的。面对着有一些孩子,他们学习美术的时候也会非常的能够让大家感觉到他们在美术这样一个领域的时候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有一些父母,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是非常重视的,就个人而言,如果让孩子在这两个领域选择发展的话,还是要在音乐这个领域发展的更加完善一些。
因为我们都知道音乐对于现在的一些情绪和一些东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通常都擅长于用情绪来表达自己。那么有一些孩子,他们的音乐里面都充斥着自己的学习,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抒发自己情绪的方面,更是有一些孩子,他们因为自己的内心有一些抑郁的表现,所以他们通过音乐能够把这些情绪给带出来,让他们产生一个比较安全和健康的心理环境。那么面临着这样一些选择的时候,音乐的确是能够让孩子产生一个比较好的追求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些情况,也是可以通过让孩子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让他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状态的。
他心里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当中,那么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有一个孩子,他们在学习了音乐之后,对于自身的一些要求还是比较高。而且能够让自己产生非常有气质的这样一种类型,让孩子闷受到更多的魅力需求,让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孩子,并且乐于与他相处。所以对于这样一些情况来看,让孩子去学习音乐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打算,能够让孩子培养高尚的情操的同时,还能让他收获到更多的人气与他的朋友。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 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嘲笑和议论,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德加、C毕沙罗、A西斯莱、PA雷诺阿称为“印象派”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热爱大自然,面向现代生活,采取在户外的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方法,在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与周围的气氛,对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 2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其《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加以赞扬;1905年以后,此词常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不再带有贬意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 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 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印象派的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因此,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由于钢琴兼有和声以及音色精致变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组合之中产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达云雾水性音响的灵动之感,因而十分适宜表现印象主义的风格不仅如此,印象主义音乐在听觉感受、观念意识和心灵体验上都超越传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法国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
在艺术发展史上,各艺术门类之间也既有其独立性与区别,有其相互联系和融洽。
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显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它很难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是却极善于抒发感情和情绪;而美术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和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人类直观地反映现实和掌握世界的唯一艺术手段,具有造型性与静止性。表面看来,音乐与美术好象并无多大关系,而实际上,由于音乐很难对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极善于抒发感情和情绪,而美术又恰好充当了音乐从单纯的音响到情感抒发这一飞跃的纽带和桥梁。我们通过对音乐、音响的听觉、想象而获得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进而引发出相应的情感与情绪,这时候,几乎人的所有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使音乐真正成为“音乐”,而不再是仅仅由旋律、节奏等机械组合出来的音响。所以,我们也把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亦即听众由音响想象和联想出来的内容称为音乐中的非音乐性内容。那么为什么人能从音响的听觉联想到各种视觉形象与画面呢?
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说,各艺术门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的关系,有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艺术原本就是结合在一块的。例如,在原始艺术中,音乐、舞蹈、诗歌就是三者同源的。在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门类之间都在互相融合、互相吸收,甚至重新结合,比如说**这一艺术形式就综合了摄影、戏剧、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而它们之所以能够分分合合,是由于它们都有共同的“基因”。随着历史与艺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更加多元化了。郭声健先生在他的《艺术教育论》一书中也谈到:“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用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如果我们从某一艺术形式的角度去审视其他各种艺术形式,我们将不难发现,其他艺术形式都或多或少具有该艺术形式的表现特征。这就意味着,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就为音乐与美术的融通提供了前提。
现代心理学也为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艺术之间的综合成为必要和可能。朱智贤在他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通感的:“通感,亦称联觉。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是指彼此联系、相互感应的心理现象……各个感官之所以不是孤立的,因为它们都受大脑的统一控制。而且在各个感官中,视、听起着主导作用,并与其他感官相沟通,引起了共鸣。总之,通感是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多层次的,有的偏重感官直观,以景取胜;有的偏重情感态度,以情取胜;有的情景交融,或情趣隽永,或哲理深邃。因人而异。”于是,当我们听到穆奈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时,我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位趾高气扬的富人和一位胆小心虚的穷人的形象。这便是通感带来的效应,它使听觉艺术音乐与视觉艺术美术如此紧密与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把握音乐与美术的关系对我们学习音乐,表演音乐与教学都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音乐最根本的价值是审美价值,没有审美的音乐就不是有价值的音乐,在声乐或器乐作品的表演中,如果只是注意技法的娴熟和旋律的流畅,而没有注意情感的表达的话,这便只是“炫技”,音乐也不能称为音乐,只是一副空壳的音响罢了。所以,在音乐表演中,我们需要的是有内涵、有审美表现力的音乐。于是,把握音乐与美术的关系,根据音乐来想象和联想,置身于音乐所描绘的画面中来抒发情感不失为一个好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欣赏绘画作品来教授一些与绘画作品直接相关的音乐,如《朴茨茅斯的一角》等,这样不仅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学习积极性。而如果遇到一些并非与绘画作品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联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他们新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把音乐和美术融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众所周知,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整体性的艺术教育,其直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那么学科综合便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了。而音乐与美术这两种中小学生最容易接受,最为熟悉的两种艺术形式的融通教学便可以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音乐课上运用美术来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要走入两门学科生硬拼凑的误区,不要用一种艺术形式来翻译另一种艺术形式,这些误区都会使我们音乐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
总之,音乐与美术是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的,他们有着相同的基因,我们要正确把握它们的关系,这对我们学习、表演、教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Ⅰ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这本书里所有的好词好句。
好词:
无家可归、久别重逢、左顾右盼、兴致勃勃、自言自语、风和日丽、熟能生巧、半途而废、画龙点睛、摇头摆尾、不堪入耳、闭目养神、莫名其妙、不以为然、大义凛然、异口同声、秋高气爽、爽心悦目
好句:
1、还是那些大家的作品更有味道,读来令人心神宁静,比如本书,比如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读了还想再读——文字在有趣的人笔下也是有趣的,这种境界只有大家才能达到,所以多读大家的作品可以跟很多有趣的人交流。
2、把钱花在喜欢的地方,这是很大的快乐!爸爸在书籍和艺术用品上毫不吝啬,这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怎样不一样的人生?
3、扫墓祭祖,本是哀事,却哀中有乐,想必祖先也会在地下同乐吧?
4、不论什么年龄,保持一颗好奇心,就会永远有趣。
5、这样的玩儿法——翡翠笛,有趣人做有趣事。
Ⅱ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读后感1000字
这个1000字的感受就很难在这帮你了,但是是可行给你提供一些方向希望能帮内到你,音乐方面去消息这容贝多芬或莫扎特的事迹,很简单就是将他们的故事抄一遍要有意义的,结合自己谈一下,或喜或悲或励志,美术方面可以参考一下毕加索或梵高,这两个人的艺术生涯很具有对比性。其实自己的感受并不多,主要是从中得到了什么。祝你顺利完成
Ⅲ 少年音乐与美术故事的好句
刚好有,点我的头像
Ⅳ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写一写…
不会不会
作业帮搜一搜
答案就出来
哦,我可真是一个机灵鬼
Ⅳ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读后感
丰子恺先生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最早了解丰子恺,是从他的漫画开始的。《瞻瞻的脚踏车》等幽默风趣的漫画风格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年暑假,我读了《少年音乐与美术故事》这本书,丰子恺先生在书中记述了自己小时候学习音乐与美术的故事。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事。
寒假里,爸爸的朋友陆先生到家里做客。陆先生带来了两把口琴和自己的著作《口琴演奏法》,教丰子恺吹口琴。陆先生认为,学习吹口琴首先要学习如何使用,而且要懂理法,还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丰子恺和姐姐认真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也能吹奏出美妙的曲子了。
一个日长人静的下午,丰子恺被巷中的美音吸引住了。他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卖笛子的老人在吹笛子,声音婉转悠扬,非常好听。一根普通的竹管,吹出的音竟然那样地动人,真是出乎意外。好奇的丰子恺抵挡不住内心的诱惑,于是买了一支笛子。看门的王伯伯竟也能用竹笛吹奏出上腔调的曲子。正在丰子恺感到诧异的时候,爸爸给他讲述了魔笛的故事。音乐的感召力竟是这样伟大!
儿童节的前夜,丰子恺和弟弟做“山芋版画”。起初,弟弟只是不经意之间的一个动作,激发了丰子恺用山芋做版画的灵感。后来,他俩和华明一起,把山芋用小刀刻上花纹和文字,蘸上颜料,再拓印到纸上,就成了山芋版画。于是他们就以“山芋版画”作为儿童节的礼物。可见灵感对于绘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特别是在《芒种的歌》这篇短文里,丰子恺记述了爸爸对他的教导:“音乐并不完全是享乐的东西,并非时时伴着兴味的,在未学成以前的练习时期,比练习英文数学更加艰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而且成比例。吃苦越多,享乐越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乐。”以我学习钢琴的经历来看,这段话尤其意味深长。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或艺术,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钢琴练习更多的是枯燥、单调、乏味。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Ⅵ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这本书里所有的好词好句。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好词:无家可归、久别重逢、左顾右盼、兴致勃勃、自内言自语、风和容日丽、熟能生巧、半途而废、画龙点睛、摇头摆尾、不堪入耳、闭目养神、莫名其妙、不以为然、大义凛然、异口同声、秋高气爽、爽心悦目,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Ⅶ 从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这本书可以知道哪些画画的技巧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这本书可以知道哪些画画的技巧?嗯,这个应该从书中走吧,不如正常书目,书中自有黄金屋
Ⅷ 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属于哪一类别的书。
属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回别要求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3至17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