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中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再别康桥》中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第1张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

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1)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扩展资料

1、《再别康桥》的意向及作用:

(1)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作用: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2、创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徐志摩1897115出生19311119挂了 ,语文书上写是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他代表作因该是再别康桥, “什么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这句话就很经典, 作者曾留学过剑桥大学没事国家保送 所以因该很幸运 这两年的剑桥学习对他很重要, 影响到了他的婚姻观 他一回国就给了其夫人一封“休书”。 至于林薇因是徐志摩喜欢的人之一啦 但是还是给梁启超的儿子抢走了。 哎!可怜的志摩。 陆小曼那时又漂亮又有才, 但是和徐志摩结婚后更喜欢花钱了, 一个人在上海发展一个人去了当时的北平, 当然没Feel啦 本人说话有点那啥,上面写的不对的地方请见谅。 其实你如果是想详细了解徐志摩的话可以去百度的 百科找的 ↓下面网址就是啊 http://baikebaiducom/view/14176htmlwtp=tt 席慕蓉,(19431015—)女,蒙古族,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参考资料:

李敖生于哈尔滨,后迁居北京,考入北京四中,1949年前往台湾,后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一年后主动退学。又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考入台大中文研究所。因创办文星杂志入狱十年。出狱后继续为自由民主奋斗。02年成为立法委员。 作品有《李敖文存》《传统下的独白》《北京法源寺》结集《李敖大全集》。

清光绪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婚姻制度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扩展资料:

徐志摩时期的事件:

1、徐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2、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3、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4、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的爱国活动,1921年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5、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6、1926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创办《新月》杂志。

7、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8、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方玮德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出了四期 。

9、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徐志摩逝世。

参考资料:

-徐志摩

浅析徐志摩的散文成就

  [内容提要]

 徐志摩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长期以来,徐志摩因其诗名太盛,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文学成就。本文认为,徐志摩不仅是诗人,同时也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甚至可以说是散文大家。文中就徐志摩的散文(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予以表述与分析,讲述了徐志摩散文的特色与风格,以及徐志摩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散文的独特的贡献。

 客观地说,本文的观点与结论在独创性方面比较欠缺,难入方家法眼,但本文意在表明自己的看法,旨在“普及”——即试图让一般读者减少对徐志摩文学成就认知上的偏差,以期更理性、全面、客观地认识徐志摩的文学成就以及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徐志摩 散文 成就 风格 特色

 徐志摩是杰出的诗人,这是大家公认的,但要说他是个有成就的散文家,那就知者甚少甚至不以为然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一直以其飘逸柔情的诗篇饮誉文坛,也正因为其诗名太盛,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如《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谓徐志摩为“‘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主要就其诗作的成就、思想意义及主要艺术特色予以归纳和总结(虽也曾涉及徐志摩的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形式的论述,但不难看出,徐志摩在编者的心目中只是诗人而已),或者也可以说这是编者对徐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一种认定,这类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代表性。

 其实,徐志摩不但是新诗领袖,同时也是小品散文名手,其散文成就可以与其诗歌成就相提并论,甚至散文成就还在他的诗歌成就之上。当然,由于置身于鲁迅、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等诸多散文大家中,徐志摩算不上杰出者,但他的散文无论是在创作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足以让他在中国散文园地里自成一家,并以其独特的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种流派的代表人物。

 简言之,徐志摩作为散文家,其散文方面的成就决不亚于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即使与同时代的其他散文大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首先,徐志摩在散文创作方面著述颇丰,成绩斐然。徐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三个散文集(共计三十余篇,未收入集中者还有不

 少;大部分作品完成于1925-1926年间)。如此短的时间内(即便从1921年创作新诗开始至1931年不幸身亡也不过十年时间)散文创作丰产若此,不仅在徐志摩的文学生涯中占有相当比重,相较于其他“长寿”作家也堪称不俗。

 徐于散文,创作颇丰,且涉猎极广。其第一个散文集《落叶》中的八篇文章,有谈人生的,有谈社会的,有谈政治的,也有谈艺术的……内容各异。继《落叶》之后出版的《巴黎的鳞爪》和《自剖》两个散文集在内容选择上也是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约束——有出国欧游的所见所感,也有对自己思想灵魂的解剖与省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散文集《巴黎的鳞爪》中诸多写景抒情散文集中体现了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水准,如《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莫不如是。

 简而言之,徐志摩散文按内容可分为这样的五类:一是写景抒情;二是描述所崇拜的英雄,介绍他们的创作;三是自我剖析;四是议论时政;五是怀悼亲友。这其中又以写景抒情的散文最能体现徐文特色。

 由此观之,仅从散文创作数量之丰而言,称徐志摩为散文家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徐志摩对中国散文有着独特的贡献。

 赏读徐志摩的散文,常常有一种错觉:读到的明明是一篇散文,实际上得到的是一首好诗——不仅散文的语言诗化了,意境也诗化了——这可能与徐志摩从事诗歌创作有关。徐志摩的散文显示出诗歌、小说与散文的相渗相融,因而闪耀着潇洒、自由的个性风采。一般说来,散文的风格以简约质朴为好,但是像徐志摩散文的自由华丽也不失为一种美。虽然他文中诗化的语言(绮丽、绚烂、甜腻、雕琢、铺张)常遭非议,但他也正是以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文字在散文界独树一帜,让散文界看到了散文的又一种笔法,从而证实了散文的笔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同时,这也是徐志摩对中国散文的一种贡献罢。

 徐志摩对中国散文的贡献还表现在他注重多种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运用上,如同诗歌一般讲究音乐美、形式美(如同闻一多在新诗歌方面的追求和成就一样)。徐志摩尤其强调散文的音乐性,使散文的语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诗意盎然,并且他还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欧化句、英语等多种成分,形成了散文语言的一种奇特景观,读后使人经久难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徐志摩对中国散文文体上的一种贡献。

 以此看来,徐志摩的散文是对中国散文的一种丰富,甚至是一种创造,因此说,徐志摩不仅是散文家,而且是有着独特的贡献、颇具特色的散文家,相信这种认定是可信而公允的。

 再次,徐志摩散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在短短的十年间所创作的散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总体而言,徐志摩的散文“华丽端庄,飘逸流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渲泄感情、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正如前文所言,最能体现徐志摩散文特色的,当属他的写景抒情类散文。本文仅例举大家比较熟知且具有代表性的几篇(之片段),藉此佐证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我亦可以暂时忘却我自身的种种;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我渐次的生命的觉悟;忘却我热烈的理想的寻求;忘却我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我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忘却刹那的启示与彻悟之神奇;忘却我生命潮流之骤转;忘却我陷落在危险的漩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我追忆不完全的梦境;忘却我大海底里埋首的秘密;忘却曾经刳割我灵魂的利刃,炮烙我灵魂的烈焰,摧毁我灵魂的狂飚与暴雨;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忘却我的冀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以优美的文学作品和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徐志摩1922年归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热潮尚在,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追求“为人生的文学”的文学研究会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创造社。已经确定文学为立身之本的徐志摩,积极参与其中。1923年成立新月社。

扩展资料

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参考资料:

-徐志摩

参考资料:

人民网-徐志摩与创造社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个人感情生活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

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因此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1922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在与陆小曼热恋之时,写下了《爱眉小札》,浓烈炽热的文字,吐露着爱人的缠绵深情。

扩展资料: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

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参考资料:

徐志摩(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_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713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