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底,我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接到通知,到出行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收拾心绪,准备简单的行囊,一路向东海之滨的福州而来。
下了飞机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湿润炎热,反而因是深夜,有一丝雨后的凉意。到达住宿地点时已是凌晨一点,一路奔波的疲劳终于释放了。
一、热与柔
第二天一早,在院里漫步,许多从未见过的树高高低低的,大树高大挺直,叶子圆而又从中裂开,与同伴笑曰像“屁股”。小树低矮,开着小花,叶子新绿新绿的,很有生机。雨后的空气潮潮的,润润的,不一会儿身上就开始出汗。初步领教了福州的天气,不是火炉胜似火炉。
第一次来到一座城市,我总是喜欢边走边看,街边小巷熙攘的人们各自忙碌着,生活的状态都写在脸上,写在或急迫或悠闲的动作中。市井生活充满了烟火气息,最抚凡人心。住处周边就是一条小街,路两边的房子年代很久远了,看上去老旧。清晨,小菜铺子里最忙碌,几样海鲜摆在店门口,常见的是蛤蜊和﨡子,还有新鲜的带鱼和虾。看着主妇们熟练地挑选着蛤蜊和﨡子,我可真是看不出怎样区分好坏的。偶尔看到挑着担卖螃蟹的,那螃蟹被粗略地捆扎着,青玉色,蟹肉鼓涨得仿佛要裂出来似的。
傍晚时分,各家饭馆就热闹起来,大排档名副其实,简单的陈设,客人们来了点几道菜,就在喝酒划拳的喧闹声中开始了夜晚的生活。这里许多店铺都通宵营业,哪里都有勤劳的人。深夜了,那么小的店铺还在营业,很佩服这些努力生活的人。随着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加深,越来越发现,“爱拼才会赢”已是闽南人的精神内核。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城市文化的星点汇集,一群拼搏的人兴旺了一座海滨城市,变成了今日富庶之城。
深夜的福州是一座热闹的城市。而白天的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古老的城市。
这里是榕树的天下。到处都有榕树,满眼绿色,遮蔽阴凉。福州靠海临江,亚热带气候的温润环境,造就出一座榕树古城。街边的榕树没有一颗是年轻的,常见的有两人环抱的大树,弯曲的树干顺势生长,垂下长长的树须,看上去像沧桑老人。有的榕树斜着身子,把枝条伸向马路,默契地组成了林荫道。一颗一颗,独立而并不远离,静静地看着马路上行人车辆穿流而过,守护着这座城市。
榕树的根系发达,随处都能攀延伸展,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而城市里多了很多束缚,很多榕树的根部是方形的,看得出被框束过的痕迹。空气太潮湿,树干上苔藓多,层层的绿色,仿佛穿上了绿绒装。
福州的雨是湿润柔软的。这里的雨随时随地会落下,没有任何征兆。早上还是雨停晨光,下午就猛然下起来了,就像雷公睡醒了午觉,拿起盆子随手泼洒一样,只听得“哗”的一声雨就大了起来。雨打在身上也是柔软的,不凉,也不急。雨中漫步很舒服。
二、鼓山灵秀
下着小雨的周末,闲来无事登上鼓岭,当地人特别推荐来看看这里的风景。下雨天,上山的路弯弯曲曲,从市区出发走了近一个小时。站在柳杉王公园门口,周围再不见行人,一条小路两旁有几家民宿,公园大门口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走进公园,拾阶而上,远远看到一颗巨大的柳杉树,在我们的意识里应该还有更大的树王,于是没有过多停留就继续前行。再往上走,又是一条公路,两旁的民宿建筑风格大体相同,都是吃饭娱乐住宿。雨变大了,我们稍作修整,一路探寻,再也没有看到更大的柳杉树,却看到了更多的风景。柱里露营地,听风谷,鼓岭胜景,站在高山之上看风景,一览无余。北方的绿是苍翠的,南方的绿是葱绿而富有活力的。这样的绿山秀水怎么也看不够。
走着走着,雨停了,渐渐开始有游人结伴上山了。我们沿着公路开始寻找更多的古迹,想象中的教堂已是翻修过的新式建筑,古砖古瓦里处处都是苔藓,一百年前的古老建筑而今已成为休闲娱乐区,房子不会说话,因为这里的主人早已不再是赏景人。
沿山路而下,看到了无数不认得名称的花草,长在一片绿山中,为鼓岭增添美韵。大雨过后,大树是新绿的,花朵是鲜嫩的,一切都像是重新舒展了。
大雨后的鼓岭,站在高处往下看,雾气渐渐升腾起来,一片朦胧。浓绿与浓雾相依相伴,浓雾飘来时天地一色,过一会了,绿树又显露出本色。
一路探寻,想象中最大的柳杉树其实已经近在我们眼前。返回的路上,我们又一次回到柳杉王公园,走到柳杉王树的背后,才终于近距离受到震撼!一千三百年前的一颗小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根深叶茂,苍老而富有生命力。绕到侧面,大概是正面,看到了一座专为神树立的牌位,香火很旺。站在大树的枝叶覆盖下,渺小的人类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都不足为道。此时,神圣的柳杉王树俯视众生,用千年的经历抚平世间万物,一切都是静止的,时间停止,心灵也是平静的。三毛说,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棵树。许下愿,世俗的人不敢奢求,但愿来世静心伫立,今生也能如树般宽和容量。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是福州市较出名的风景区。据说因峰顶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鼓山一直都很受当地人的喜爱,是个爬山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山上的千年古刹涌泉寺也常年香火旺盛。
周末,我们相约爬鼓山,距离住处几站地,坐地铁二号线很快就到了。来爬山的多是本地人,有老人,有孩子,我们也加入其中。走进鼓山的青砖道上,满眼都是绿色,树是绿的,草是绿的,砖地和砖缝里都是绿的。我们沿着绿地一路向山上缓缓而行。每走一段,都有小的凉亭,有些是古老的建筑,有些是新建的。
石道旁的溪流在山脚下是干涸的,越往上就看到像蚯蚓似的一股细流缓缓流淌着。半山腰上一大片高低错落的石头上有水流的痕迹,每到下大雨时,这里就会出现瀑布。石头平滑的像被刀切过一样,经年累月的冲刷把石头磨刻成了石床。失去了棱角的石头饱添了柔和。
到达鼓山顶,听说继续向上有座寺庙,我们又继续向前,一路上,山岩上的书法篆刻吸引了我们,边看边走,赞叹不已。进入涌泉寺,我们才真是发现了一片世外桃源,这里叫做喊水泉,一眼泉水从泉眼里不断涌出。一座古代修筑的龙嘴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清澈的泉水,古老又神奇。
涌泉寺里,石道两边的书法石刻多极了,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早的有宋代理学家朱熹题刻的字,近的有民国和现代人题刻的类似到此一游的文字,读起来非常有趣。石壁上的题刻字体不一,大小各异,内容有专门记事,有刻名留念,更多的是畅游山水有感而发。这里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天堂,让我们一群热爱书法的人留恋不舍,整整看了一个下午。
涌泉寺是一座非常出名的寺院。院墙上贴着一张佛事安排,非常细致。旁边的斋堂里,桌椅整齐,每个人的碗洗净后就摆放在原处。斋堂里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在这里用饭心是净的。寺中烟火缭绕,走进来清心净气,拜佛烧香是世人的心愿。
路上偶遇一个和尚,戴着眼镜,拿着新款手机,说话很温和。站在旁边观察,书生气十足,我们很想知道他是不是佛学院的学生,他笑了笑,没有否认,热心给我们指路后,转身甩着长袖走了,青衫长袖飘飘洒洒,带着点仙气。
鼓山最高处海拔也只有几百米,向下眺望,闽江与另一条叫不上名字的江汇合在一起,蜿蜒曲折,远看江水跟黄河一样混浊。城市的高楼依水而建,平添了几分灵动。
三、平潭游海
周末,我们租了两辆车去平潭岛游玩。一路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跨海大桥特别长,海面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船,与远处隐现的海平面组成了一副特别美的海景图。
跟着航标下到一个叫做大澳村的小岛,这里的石头房屋靠海修建,海风很强,吹来的海风咸咸的,很有力量。我们走到一户人家前,院门口堆满了网。这渔网很有特色,长长的尼龙线上穿着无数根黑色的橡胶条。一对父女正在把排列整齐的渔网平整地堆起来。看着堆好的渔网,再看看旁边散乱的渔网,足有上百米长,真不知这样复杂的整理工作是怎么细致完成的。这样的渔网是用来捕海蛎的,从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得知,这样的渔网下到海里后,海蛎就会依附在橡胶条上生活,等到成熟了就打捞上来。每年九十月下网,来年四五月收网。
平潭是中国第五大岛,与台湾隔海相望。进入平潭,道路全是新的,街道绿化整齐干净,车辆和行人稀少,看上去很幽静,不像旅游城市那般热闹。我们先来到一处石头厝,一眼看去全是石头房屋,各家都装饰成不同风格,到处都是民宿,游人非常多。看蓝眼泪的季节过去了,我们下到一处沙滩看海,细软的沙子被小小的海浪一卷一卷的荡漾着,掬起的海水清澈微凉。踩水的乐趣不分年龄,大家都慢慢走着,感受海浪拍到腿上的凉爽和惬意。
海水初体验之后,我们游览的兴致更浓了。接下来走到的海滩更大,一处海滩上全是沙蟹洞,小螃蟹们身形小,却非常机灵,听到一丁点动静就火速爬回洞里。有人试着挖开洞,钻了很深都没看到诶,看来,小沙蟹是个挖洞能手。沙蟹洞密密麻麻,它们勤劳地把潮湿的沙粒裹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扔在洞口附近,看上去像无数颗沙珍珠散落。
这里的海滩上时不时就能捡到贝壳,我们越找越深,赶着海水涨潮退潮的功夫捡,偶尔找到一个完整独特的贝壳都大声招呼伙伴们共同欣赏,仿佛找到的是个宝藏。
来到第三片沙滩时,这里海边戏水的人又多又密,我们也踩着海水踏浪。天色渐沉,海浪不断向前延伸,每一浪海水都比前一浪更高,裤子已经绾到最高处,还是被打湿了。海浪看似温柔,实则狂野,涨潮开始了,傍晚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一层一层的海浪像头发卷一样,浪涌起时气势十足,待到消散时就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水泡。
平生第一次近距离看海,忍不住在海边来回地走,只为感受在大海辽阔无边的胸怀里,与海的亲密接触。在大海温柔有力的浪花里,洗涤内心的尘埃,换得片刻的宁静。
四、武夷风光
周末,坐动车到武夷山风景区。这里的风景区游客常年不断,跟我们一路同行的还有四个在福州工作的台胞。起初有些担心,得知他们在福州工作,顿时放心了。
武夷山最早有朱熹在此居住,从景区入口进去,一路的碧树茂盛如茵,抬头看山岭俊秀高耸,低下头溪流曲折,青绿润泽,溪流上的竹筏缓缓随水势流动,看上去真像一副带有色彩的水墨画。山坡之上有天然形成的石洞,里面阴暗潮凉,还放有石桌石凳。这样幽静之处,想象一下,若有人来拜访,还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啊。
走到真正的山脚下,这里非常平坦开阔,后人将四面的巨石赋予传说故事,让看的人忍不住遐想。顺着石阶开始爬山的过程,依着陡峭的山势,一些台阶接近80度的直立,让爬山的人手脚并用才不会担心重心不稳掉下去。山其实并不高,但一山总有一山高。酷热的天气里没有一丝风,汗出了一层又一层,能够爬上山顶全靠意志力。欣慰的是半山腰看下去,山水画卷色彩更浓了,山水之美在于景,爬山之乐在于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里盛产岩茶,几百年前的大红袍母树跟想象中威武雄壮的样子一点也不一样,半山岩上,几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树,就是稀世之珍,难以想象。
晚上,我们去看了《印象大红袍》,说是舞台剧更准确些,把武夷山大红袍的前世今生诗意地表现出来。第一次在露天场地观看演出,声,光,电,影和真实的山水相连,场景转换巧妙而自然。雄秀高耸的武夷山大王峰和潺潺流动的九曲溪在灯光映衬之下无比瑰丽。足有上百人的观看席随着剧目的转场而移动,仿佛置身在一个幻象的空间里,人在景外,人又在景中。
第二天一早,九曲溪漂流已排了长长的队伍。我们匆匆上竹筏,坐在厚实的竹椅之上开始了一段漂流之旅。溪水清绿,山色也是青绿的,静立的风景里欢快流动的是一艘艘竹筏。两位撑杆人一前一后,前面的竹筏翘起来半弯曲着,后面的竹筏平直,我们分两排坐在竹筏中间。竹筏全部用小腿粗的竹子制成,结实的材料看着很心安。溪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湍急处水流激荡起来,引起一片惊呼声,平缓时伸手划划水,再看着两岸青山胡乱想象,一群人自在其乐。
下午来到一线天。国内很多景区都有这样由特殊地貌形成的景致,原本也没发挥太多想象。武夷山中的这一处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天,两山之间只留有能容一人通过的缝隙,内室里气味难闻,抬头还可见蝙蝠飞行,让人心有余悸。拾阶而上,边走边感受着石缝之上聚集的雨水滴滴答答,掉落在身上,脸上。台阶很陡,越往上就成了手脚并用,墙壁摸起来湿滑油腻,行走时随着缝隙的狭窄变得呼吸有些急迫。水滴不断嘀嗒下来,越往上越密集,脚下却不敢快,倒不是怕摔倒,而是要侧着身子才能走过缝隙。等到终于能走出来了,才发现原来是下雨了,这一场难忘的一线天行走太难忘了。
紧接着,武夷山给我们展示了一场瓢泼大雨,站在山洞下避雨,眼见着面前干涸的沟渠变成了一条水流丰满的小溪,一路向山下跑去。
武夷山是一副天然的风景图,闯入其中的人只有片刻的停留,留下的只有陶醉和赞叹了。
五、鼓浪屿一瞥
鼓浪屿是一座海上的小岛屿,游客密集,是一处热闹的网红景点。只有188平方米的海中小屿离2平米的小岛最低标准还差一点点,差之毫厘,却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屿上常住居民不多,外来打工的人口超出了常住人口,日常出行都靠轮渡,很不方便,目前只有老人还留在这里生活,年轻人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鼓浪屿的街巷宽窄不一,据说有三百多条巷子,我们沿着历史遗迹一路边走边看,能看到的都是外观,内部是无法进入的。这里的房子都是石头砌成的,最高不过三层。旅游几百米长的防空洞把居住区和旅游区分割开来。旅游胜地早已商业化了,热闹的中心街是各种店铺,售卖食品的居多。行人匆匆,来此看景,看到的是城市化的商业店铺。
中午时分天气炎热,沿屿长长的步道没有多少人,不是凭栏看海的时候。鼓浪屿十分注重环保,屿上只有三辆烧油车,我们碰到了一辆,是垃圾车。商家拉货全部是手拉平板车,还标记号码,管理很严格。
我们中午到达,热的只想躲在阴凉下,鼓浪屿的景致看的匆匆,一拨一拨海水似的涌向鼓浪屿的游人,看到的景应该也是各不相同吧。看景不如听景,虽说请了导游讲解,最终还是一知半解。有时,看景看的是境,带着最美好的心态看眼前的山水草木,收获的是内心的悠闲自得。
匆匆一别,不知何年再来,热情的鼓浪屿!
六、清源寻仙
泉州的石雕很有名,这里是石刻之乡,路两边的雕刻作品琳琅满目,有十多米高的观音像,还有小件的各种石狮子。
崇武古城里,雕刻作品随处可见,园中有金陵十二钗,历代名家等,海滩边还有眺望大海的唐僧师徒。展厅里的大师雕刻作品更是精细,引得我们一群人站在雕刻作品前思索如何雕出里外四层的效果来。
崇武古城已有千年历史,海门胜景和气势恢宏的古城相融相伴,想象千百年来将士们守边戍疆,浴血奋战,今人凭吊,感慨良多。这里还是东海南海交界线,中央电视台的海洋天气就是据此检测数据,是很重要的地理标记。
古城居民的生活如常,从门外看去,家家都有供奉。雨天石条路踩上去并不滑,窄窄的通道里,行人与电动车只能交错通行。看得出生活条件已改善了很多,门口的水磨石和瓷砖地面干净美观,只是还有一部分人家保留着木制的窗棂,狭窄幽暗,不敢随意窥探。
小雨淅淅沥沥,我们一路奔向清源山。在山顶天湖景区下车,一路向山下行。独特的天湖形状像半月,石桥的一侧是深林,靠近高山的一侧就是天湖。湖水干净澄澈,湖中的锦鲤清晰可见,游到岸边才发现足有六七斤大。一湖一鱼守着天然的宁静。
向山下走时,雨渐渐大起来了,为了尽快目睹老君山,我们选择了一条小路,谁知这一路遇到了很多没有路标的岔路口,时而上山,时而下山,行走的艰难和疲惫再加上艰难的选择,迷茫极了。边走心里边想,难道是今天心意不诚吗,怎么下山的路如此艰难。
好在胜利终须磨难,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下山了。老君像高大祥和,背靠青山,眺望远方。远远看去,他的智慧无穷,笑意深邃。雕像时并无眼珠,然而老子目光炯炯,俯瞰世间万物,了然于胸。在思想家面前,普通人只有顶礼膜拜,愿无边智慧开散普惠,让更多人得智慧,明白人生奥义,过好平凡岁月。
站在老君面前,《道德经》一句也想不起来,真是汗颜。广场前方有赵孟頫书写的《道德经》全文,镌刻在方方正正的石碑上。书法大家赵孟頫的字体苍劲豪迈,端正有力。来到福州,感慨读书太少,对书法篆刻研究太少,每到一处,只看到了景,背后的历史和文学渊源大多并不知晓。这样的游览观赏也算是打开一扇门,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弘一法师在清源山圆寂,此地建有舍利塔,读他的生平,对大师这一生的经历,后辈无法评说,只愿修行圆满的大师在这仙山中静眠。
一日寻仙,清源山高林茂,环境清幽,山水俱为一色。一直在思索,古人修行,在如此山幽水静之地,人与山水同在,应该是易得开悟。然而,有此修炼之心,终年远离人间烟火,已是仙人之修为了。平凡人偶尔寻仙,有志人终生修炼。
七、闽南美食
游在闽南,必然吃在闽南。街边小店林立,这里是市井小吃的世界。闽南人常吃的捞化,锅边,海蛎饼等等,第一周就迫不及待的尝试了。海鲜是真的鲜,滋味还不适应。胃是有记忆的,西北人的胃对海鲜虽没有抵抗力,不过无辣不欢确是很难看到了。这里的饭食很清淡,口味偏甜些,名菜荔枝肉就是一道典型的甜食。
原本我是对猪肉不太感冒的,来到这里,变成主食以后,笋肉包,烧麦,肉燕,排骨汤,怎么做都口感好吃。尤其是排骨汤,加些玉米,汤口清香甘甜,汤色也是清淡的,再配上几颗干贝,很美味。
肉燕和鱼丸是闽南小吃最常见的,这里海产丰富,鱼丸鲜柔,肉燕鲜香脆爽,怎么吃都不会腻。本地人平常会用一碗肉燕或者鱼丸汤,配一份拌面,边喝汤边吃面。没有搭配尝试的原因是,没有任何佐料的面跟北方的面食差异太大,所以,走进店里,每次都安心地喝汤。
海边城市最丰富的就是海鲜。原本计划买海鲜自己做,没有达成计划,最终在一次聚会中实现了,在本地一家有名的海鲜店。餐前先来一碗粉丝老鸭汤。海鲜品种很多,涮海鲜还是第一次尝试,底料就是一锅清水,涮各种海鲜,味道鲜美极了。在家乡那座内陆城市吃海鲜吃的是一顿较有档次的饭,在海滨城市吃海鲜吃的是新鲜美味,滋味久久不能忘怀。
写在最后:
一次远行是难忘的记忆,写下来留在文字中,每次翻开总会回忆起一起游历的景与人。酷暑和暴雨都不曾善待想要看景的人,当时的懊恼和种种狼狈,经历时间的沉淀会变成情景交融的体验。亲身经历过,留下的只有当时当刻的感受。看遍山水,终会回到熟悉的地方。此心安处是吾乡。
每年春天几乎都要去一趟杭州,在我心里,春雨朦胧中的杭州,几乎就是江南的代名词,彰显出温润气韵。
当成千上万的游人都涌向西湖、龙井踏青时,我开始致力于寻找杭州非热门旅行地。这些地方有的沾染了西湖的灵气,有的比灵隐寺更具有禅意,就算节假日也依然静谧。
趁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推荐3个我曾去过的宝藏景点。也许你去过,也许你路过很多次却不曾深入了解,那么就跟我一起去发现它们的细微之美吧。
乌龟潭
初听乌龟潭的名字,并不觉得很有美感,甚至问杭州本地人,他们都会想想到底在哪里。这处隐秘的角落匿藏在西湖景区深处,位于花港西门与于谦祠之间,顺着杨公堤走走即可到达,据说因潭边的山形状像乌龟而得名。
要说乌龟潭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静谧和湿地,当一堤之隔的花港游人如织时,来乌龟潭却能静静赏花游湖。湿地风光,为乌龟潭所独有,它又将西湖的山清水秀巧妙融合进来,辅以亭台楼榭和木曲桥,俨然一个微缩版的“小西湖”。
于谦祠前种满了白色晚樱,4月初开得刚刚好。沿着乌龟潭走一圈,红色杜鹃、紫藤、雪柳、海棠等各种春花交相辉映,衬着绿幽幽的潭水,想怎么拍怎么拍。偶尔遇见湖中摇船的工作人员,不经意入镜却成了画中的一部分。
乌龟潭的一角,有一个小瀑布,另一角则有一座石桥,这座古桥是从桐庐按原貌拆迁过来,尽管都是小小景致却颇具灵气。在潭边随意找张长椅,倚着感受徐徐春光,或者打开一本书默读,一天的时光就慢慢过去了。
法镜寺
杭州寺庙文化源远流长,最盛名在外的要数灵隐寺。若要追求更为宁静的礼佛之地,西湖古刹天竺三寺值得参拜。漫走在天竺路上,犹如踏上一条朝圣之路,浓密的参天古木,鹅**寺庙若隐若现,蜿蜒台阶拾级而上,清幽至极。
清高宗乾隆为这里的上、中、下三竺分别命名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并亲题寺额。三寺相距不过近千米,其中又以法镜寺最为小众,它在三竺寺中 历史 最悠久,也是杭州唯一的女众寺庙。
快要到下三竺时,偶尔邂逅一两个僧人,这也意味着法镜寺到了。它地处著名的飞来峰和月桂峰之间,又与灵隐寺遥遥相望,地理位置可以说非常有灵气了。院落虽不大,亭台楼阁却建造得颇为用心,看起来小巧秀气,很适合女僧人在此修行。于其中走走,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院内的药师殿以及莲花峰东麓的三生石。药师殿里供奉的药师如来坛是按《药师经》仪规设计而成,乃国内仅有。三生石则在林俊杰《江南》里被提到,“缘分就在三生石上面”,最初却是友谊的象征。
小牙坞
来过杭州西湖的人大都知道梅家坞,“十里梅坞,风景如画”,来600多年 历史 的梅家坞喝正宗龙井茶,吃顿农家饭,看看西湖风景,三种美事兼得。
不过由于来的游人太多,总会把梅岭南路堵得水泄不通。我更偏爱离梅家坞约两三公里路程的小牙坞,这里几乎看不到游客,可以肆意在茶田穿梭,静心体验杭州独有的茶文化。
说小牙坞是西湖边最小的村子,它的确很小,全村总共十多户人家,全部沿山而建。跟梅家坞一样,小牙坞的村民也大都经营农家乐,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他们都做熟客的生意,我可能是一个例外。杭帮菜和正宗龙井在这里都能找到,河虾、白鲢、腌笃鲜等,老板总会质朴地按照人数推荐,基本不会浪费。
吃完饭后顺着小径去爬山,两旁都是茶园,而且地势平缓。极目远眺,所及之处全是绿意,也没有蜂拥的游客来破坏意境,颇有些独享醉人春色的意味。继续往山上走,左边为十里琅珰和云栖竹径,右边为龙井村,向左走非常适合徒步,路两边山泉水潺潺流过,竹子新抽嫩芽,徜徉其中,总忍住到处拍拍。
部分来源于图虫,已授权
藏寨,是每个厌倦了大城市生活的人都非常向往的地方,神秘又美丽。我虽然曾经两次去过藏寨,一次是在香格里拉,一次是在九寨沟,但是跟团游就像是在走程序,没法细细体验。去年的国庆节,我们从泸定一路向北,沿着211省道,来到了神秘的丹巴,邂逅美景、牦牛与藏寨,来到了中路藏寨的一家藏式民宿。不过由于地图定位不太准(这里的民宿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在山上绕了很大一圈才来到了预订的民宿,错过了日落美景,有些小小的遗憾,但是晚上的 美食 立马提升了这次藏寨之行的幸福感。
一提起丹巴藏寨,很多人都会想起甲居藏寨,因为它的名气更大,打造地也更加完善,到甲居藏寨游玩需要购买门票,大约60元一张。其实,中路藏寨的景色并不亚于甲居藏寨,而且没有门票,游客也相对比较少,不会很拥挤。从山脚到山顶有好几个藏族村落,不均匀地分布着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民宿,吃住在这里就相当于生活在美丽的画卷之中,体验感非常好。我们开始也打算去甲居藏寨,无奈发现根本订不到民宿,而中路藏寨虽然住宿也很紧张,但却还可以订到,于是来到了中路藏寨,也发现了意外的惊喜。
这家民宿是藏民自己家经营的,虽然没用空调,但是有电热毯,也有独立卫生间,太阳能热水用起来感觉非常不错。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晚餐非常棒。晚上,藏族同胞喊我们吃饭,他们很实在,为我们两大两小准备了三荤四素一大盆骨头汤,收了我们三个人的钱,一共才90元,非常实惠,关键手艺还非常棒,每道菜都很鲜香,我们都狼吐虎咽地吃,绝不能浪费这么好吃的饭菜。吃完晚饭在周围溜达,还看到了很多明亮的星星 ,污染指数只有12,感觉真好。
据说藏寨的日出和日落都是非常美的,前一天没能看到藏寨的日落美景,所以第二天清晨6点多,我便起床赶去看日出美景,丹巴日出的时间大概在7点07分,我出门的时候,发现很多游客,也已经在前往观景台的路上。清晨7点日出前的中路藏寨非常寂静,看起来就如世外桃源一般。这时的天空,云层很厚。我们民宿附近就有一个白塔观景台,还发现了很多露营的游客。因为这里专门有一个露营地,有公共厕所,还可以补充用水。
中路藏寨有两个观景台,一个是我们所在的白塔观景台,就在半山腰,车可以开上来,这里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而另一个观景台则是看日落的观景台,在山顶, 汽车 不能直达,停车后需要爬一小段山路,大约10分钟左右,那里是中路藏寨的制高点,视角应该算是最好的。国庆时的丹巴县白天温度将近30度,但是清晨还是非常冷的,只有十六七度,大家都穿上了比较防寒的衣服。
渐渐地,远处出现了越来越强的光,透过云层和大山射向了中路藏寨。其实,此时的太阳已经升起,但是因为中路藏寨四面环山,太阳必须升到一定高度,越过这些山头,它的光线才能照射进来,说实话,虽然日出时间是7点07分,但是等待太阳出现在中路藏寨的时间还是有点长。在等待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观景台,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摆pose照相了。其实当时大家并不知道,太阳将会从哪个山头出现,因为来到这里,大家的方向感已经不是特别强了,只能根据光线的强度和云层的颜色来猜测。
到将近8点的时候,光照越来越强,天空也逐渐变成了天蓝色。在远处的山头上,已经出现了金色的光照,看起来非常壮观。站在观景台上,看着周围的群山,看着蓝天白云,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让人的心灵更加清净。就这样我们慢慢等待着,太阳从山头升起的那一刻。8点40分,太阳从我们右侧山头升起,瞬间就给中路藏寨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整个中路藏寨顿时沐浴在阳光之中,我们身上的寒气也一下子被阳光驱散,感觉非常温暖。而在阳光沐浴下的中路藏寨,可以说是如梦境一般非常美丽。
我从凌晨6点多拍到了早上9点多,然后回民宿把两个小家伙叫醒,带出来继续拍中路藏寨360 全阳光下的美景。
中路藏寨家家户户都种了很多梨树,由于光照充足,梨子非常好吃,我们买了几个,两个小家伙坐在旁边吃梨子,很多游客见了说:“两个娃儿都吃那么香,应该味道不错。”二话不说就跑去藏民婆婆那里买梨子,两个小家伙可以做广告了。
中路藏寨绝对属于那种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可以进行长时间地、多次地沉浸式生活体验, 美食 多空气好景色美,唯一需要提醒的是,中路藏寨依山而建,道路较窄弯道很多坡度也大,而且越往上开路况越不好,有很多路段没有护栏,旁边就是山坡或悬崖,错车掉头等都很考手艺,所以尽量选择天气晴朗的白天上山下山,否则对于长期开城市道路的司机或者新手司机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希望大家都有机会前来体验中路藏寨的神秘与美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