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关于义乌古代教育方面的资料啊?哪里可以查呢?

谁能提供关于义乌古代教育方面的资料啊?哪里可以查呢?,第1张

  义乌书院

  书院又称精舍、书舍等,对古代教育、人才培养及学术思想的形成和传播产生过重大影响。书院原为藏书和修书之地。唐末五代后,始成为名师宿儒学术研究、讲经论道、开门授徒、创立学派之所。马端临《文献通考•学校考》云:“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后来所至,书院尤多。而田土之赐,教养之规,往往过于州县学,盖皆仿四书院云”。四书院即宋代“岳麓、白鹿、嵩阳、应天”四大书院。书院对选址比较讲究,大多选择在远离城镇、环境幽静之处。明代时,书院设置的目的发生变化,少部分为学者讲学场所、属于“研究型”,学者在则书院兴、学者去则书院废;大部分则为地方官绅为举业而设、属于“教学型”,甚至难以区分是书院或是社学、义学。

  义乌古代之书院,在宋代,有东岩书舍、滴珠书院、讲岩、石门书院等。元代书院发展缓慢,宋时林立的书院多数泯灭,新建的书院不多,仅有五云书院、华川书舍、景德书院等。明代书院又极盛一时,有杜门书院、釜山书院、齐山精舍、钟山书院、纯吾书院、绣湖书院、葛仙书院、石楼书院等。清代书院主要为举业而设,常沿用官学方式管理生员及教学、考试成例。有紫阳书院、淑芳书院、延陵书院、伯寅书院等。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书院随之名废。

  书院多为自主办学,没有一定的修业年限,入学生童无定额,一般只招收上过经馆或科举落第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其主持者多为地方名师宿儒或当因故辞官回乡的官吏,称“山长”、“堂长”。如徐侨罢官回乡后辟东岩书舍而讲学。宋代书院多为民间私人办学,办学经费主要来自院田,多半由私人捐赠,元代开始逐步官化,官办与私办并存。清雍正年间,郡庠生陈荃创办淑芳书院,捐田20亩。嗣后庠生陈恪等也辅捐田亩,共额粮一两八钱银。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修绣湖书院,杨州彦捐二都花园后田五亩零。书院经费主要用于生童之“膏火”,支付山长、教授等薪给及日常修葺等。

  书院讲学内容以儒家经学为主,学生学习“四书”、“五经”,亦旁及史书诗文。元代,书院渐趋官学化,至明清,教学内容须经官府批准,根据科举考试要求,教授学生熟读“四书”、“五经”,学八股文,同时学习制艺贴经及诗赋,以备应举。但学术空气仍然较浓。书院主要是自学,采用个别钻研,互相问答与集体讲解相结合。书院一般授课每月二、三次,以“山长”、师席讲学为主,有的地方官员亦到书院授课。生童的作业称“课艺”,定时考试称文会。明清时,书院考试有旬考、月考、季考。旬考由山长主持,月考、季考由学官主持,并有奖惩。

  据明清《义乌县志》及其它史料记载,义乌历代至少曾举办过以下书院:

  龙华书院 南宋鲍公琰所建。南宋淳熙五年(1178)戊戌科姚颖榜,鲍公琰(字茂勋,号阡益,义亭人)举进士第。由兵部主事晋兵部尚书。与韩 胄不合,遂乞骸骨,以吏部尚书太子师致仕。建龙华书院于铜溪之东西二处,优游自适、泉壑终老。卒谥“文襄”。著有《龙华文集》十卷,《家训》二卷。宋末,元兵入婺,并尚书宅悉毁于火。

  龟山书院 位于湖门,叶蓁墓旁。叶蓁,字实之。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太常寺主簿,因直言改军器监承,知荆门军。与朝论不合,归里。墓在湖门龟山,旧有龟山书院。

  东岩书舍 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徐侨所建。徐侨“除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事。上书极言时政,请诏大臣以正己之道正人,忧家之虑忧国,庶几致安于已危,迓治于将乱。丞相史弥远怒,令言者劾罢之。”徐侨遂返故里,于县南40里清德里(今赤岸镇)冯孝祠东辟东岩书舍讲学。门徒有朱应龙、康植、王世杰、龚应之、叶由庚、朱中等。

  滴珠书院 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虞复所建。宝庆年间,虞复因上表进“爱养根本之说”,忤“史嵩之开督府,以御批尽收列郡利权”之意,“有旨降都郎官。御史金渊承风旨奏寝新命,奉祠归退,居东岩(县东35里华溪滴水岩下)十又五年”期间建滴珠书院,又名东岩书舍,东崖书院。

  讲岩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石一鳌所建。石一鳌字晋卿,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乡举进士。咸淳年间,石一鳌于县西北30里苏溪辟书院,名曰“讲岩”。负笈执弟子礼者数百人,甥黄溍亦游其门,咸淳十年(1274)弟子王龙泽举进士第一。

  石门书院 南宋景炎年间(1276~1277)刘应龟所建。位于县南青岩刘村。刘应龟(1244~1307),字元益。潜心义理之学,每以古人自明。人称“山南先生”,黄溍曾从其学。(此史料尚未考证其出处,存疑)

  五云书院 元大德(1297~1307)年间,楼如浚于县西二十五里之五云山下,创建书院,名曰“五云书院”。宋濂尝游学其间。

  华川书舍 元至正年间(1341~1367)王 所建。乃“王子充学文之所”。王 字子充,号华川,以号命书舍。因宋濂与王 同受经于侍讲黄溍先生之门,宋濂应邀作《华川书舍记》,其中有“子充之居,直湖之阴,犹系之以旧名,志乎古也”云云 。

  景德书院 元南川子所建,确切创建年份不详。位于县南王蒲潭村,宋濂曾游学于此。

  蜀山书舍 明洪武中(1368~1398)楼宗远重建。县南(原误为“东”)四十五里,久废。据金涓于洪武四年(1371)《题蜀山樵唱后序》记载,杨君仲齐“徘徊于蜀山之间,择林谷之幽,竹石之美,僦法兴精舍小楼,为修读之计,感激奋励,该苦自持,不与事接”。

  杜门书院 明洪武五年(1372),傅藻由本县儒学应召,授翰林编修,寻改应奉翰林文学。未几,转东宫文学,出知武昌府。后以荐,擢升河南廉使。旋致仕。即所居义门地,号杜门,建杜门书院。

  釜山书院 明洪武十年(1377)宋濂所建。五代后周(951~953)年间,宋濂始祖宋荣自吴兴迁县西覆釜山下。明洪武十年(1377),宋濂“以翰林学士承旨归于岩下,建书院诲宗族,额曰‘釜山书院’”。

  齐山精舍 明朝成化末年王汶所建。王汶,字允达,自幼读书极辛苦、安贫执礼。成化戊戌年(1478)登进士第。授中书舍人,守正不阿,不以道者耻与同列。甫三载,遂谢病归,筑精舍于齐山下,取累世积书,潜心诵读,若将终身焉。从游者日众,皆称曰“齐山先生”。弘治元年(1488)王与翰林简讨陈献章同被征召犹力辞不赴,逾年始就,书舍遂废。所著有《齐山文稿》若干卷。

  钟山书院 明虞守随所建,确切创建年份不详。位于县东三十里华溪鲍寺。守随字惟贞,别号芝丛,明正德九年(1514)登进士第,位三甲第十七名,授四川道御史。因丁父忧,而庐于墓,弟子远至,环墓而处,诲训谆切,不异诸生。其父墓处之庐即为钟山书院。

  纯吾书院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虞怀忠乡试及弟后所建,位于县东郑山头村。明嘉靖三十七年虞怀忠乡试及弟,无意仕途,而于华溪郑山头创办纯吾书院,讲经授徒。

  葛仙书院 万历及崇祯《义乌县志》“八乡图”中标有该书院。位于县南五十里倍磊葛仙与倍磊塘之间、葛仙屏以北,创办年份及何人所建无考。

  石楼书院 万历及崇祯《义乌县志》“八乡图”中标有该书院。位于县东二十五里缙云乡六都石楼山(亦称白岩山)南偏西,创办年份及何人所建无考。

  紫阳书院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氏裔孙等建。书院位于九都清溪,名曰“紫阳”。书院后立寝庙三间,供朱文公像,前筑门楼三间,东西两庑十间,共房十六间,前有供祭祀塘,曲水环绕,后亦有水,映带回护。

  漱芳书院 清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郡庠生陈云荃所建,位于县北四十里大陈村。雍正四年(1726)《韩慧基记》云:“郡庠生陈云荃于大陈村创建书院,名曰漱芳,捐田二十余亩。嗣后邑庠生陈恪等亦辅捐田亩,共额粮一两八钱零,粮户即编名‘陈义学’,以示无改易也。”“税收其入为延师之费,余以给膏火,俾贫苦者入而习业,每朔望宣讲圣谕,即童蒙咸令聚而敬听之。”

  绣湖书院 始建何年无考。明崇祯《义乌县志》记载,“绣湖书院共楼堂、厢房12间,俱废”。康熙五十四年(1715),修建绣湖书院,杨州彦捐二都花园后田五亩零。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县黄元炜捐建绣湖书院。位于治西绣湖滨俞公堤上。背山而水,凡四进,门栏九楹,左右书斋各十楹,讲堂五楹,后为川堂,旁为蔬圃,后负序五楹,中为路,旁为书斋,两偏为庖 ;再后架阁为五楹,中置山长几席,旁为内房。其右市基址建宾馆二进各三楹,中为门出入,左启户以达书院;后厨 圊所五楹。乾隆四十九年(1784),左书斋十楹圮于水,余多坍塌。嘉庆六年(1801),改山长几席为文昌宫。七年(1802),知县诸自谷捐七十金,筑左右书斋屏墙。

  延陵书院 创办于清朝年间、确切年份无考,位于县东平畴隆平寺。

  伯寅书院 创办年份无考,位于县西黄山村。

1赞美义乌的诗歌

义乌,义乌

来义乌之前

我总喜欢将义乌写成义务

这回我走进了义乌

看见奔跑的义乌人民

他们的义务是

把小商品城推向国际

走进义乌

我在国际物流中心旁

这个名叫下里角塘的地方住下来

开始将义乌细细打量

何麻车不是一辆车

那里的工厂和石桥头的工厂一样

整齐地排着对

等着世界检阅

我知道宗泽路的长

丹溪北路的宽

还有义乌大酒店的辉煌

那次我在福田市场

差点迷了路

369路车将我从迷惘中带出来

在下里角塘村口

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正和村民亲切交谈

推土机

一辆推土机推过来了

它推动着秋风

推动着夜色

年轻的司机推着推土机

走过景一路

走过春晗路

然后拐弯走进了丹溪北路

它在丹溪一小区停了一下

这里曾是一座

长满绿的小山丘

被它推平后

建成了座座高楼

推土机继续往前推

它要推平

所有不平的地方

2赞美义乌的诗

义乌诗词选辑 义乌历来文人辈出,诗作甚多。

今就其中抒情咏怀、状景写物较有新意者,选辑若干首。前一部分作者系义乌人,收建国前作品;后一部分是外县人歌咏义乌人文风物的作品,古今兼收。

从 军 行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

早发诸暨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薄烟横绝山献,轻冻涩回湍。

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帝城临灞氵矣,禹穴枕江干。

桔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咏 怀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

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

槐疏非尽意,松晚故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雨晴度关 宋·宗泽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

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 道逢乡人笑仆驺马之瘦 生笑长裾曳,仍羞下泽奔,据鞍非马援,叱驭岂王尊?汗血能观国,的卢终感恩,莫欺驺马瘦,挥策诣金门。

早 发 伞幅垂垂马路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题石壁精舍 宋·刘祖尹 结庐投老目间群峰,隐隐松杉曲径通。

剩种地边千纛竹,近营林下一巢风。欲眠静绝春来梦,趺坐闲看月坠空。

检点吾生诸事了,子孙更与?其终。 知廉州条上边事,落职 主管台州崇道观,赋感 宋·刘仕龙 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

憔悴种瓜翁,乃是封候客。丈夫苟得时,粪土成珙璧。

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古今谅皆然,我今何叹息。

丹 溪 宋·徐侨 丹溪群山俱有情,禺页昂环列如逢迎。东出双秀高冲天。

惟见两峰当我前。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

成此溪山一段青,中有一园十亩平。著我?然数间屋,绕屋俱栽竹与菊。

扶杖行舒景物妍,开卷坐对圣贤读。嗟予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

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钓 矾 宋·喻良能 不为贪赤页鲤,还应爱碧流。

风来花落饵,云破月沉钩。 悲 夏 畦 悲夏畦,南亩苗未长,东皋草已齐。

旋今抠妇办饷饣盍,独引丁男耘稗秭。悲夏畦,炎天炙背如?鸡,渴来不得饮清溪。

宁知水榭冰山里,犹自频嫌日未西。 为宋亡有感而作 宋·冯友仁 猎猎征尘迷地轴,眼前谁是汉山河。

孤臣耿耿吞胡志,空向新亭洒泪多。 山 庄 元·金涓 青村溪尽处,林密隐孤庄。

石老莓苔路,门荒薜荔墙。人行秋叶滑,鹤立晚松凉。

治亩农归后,蓑衣挂夕阳。 春日田园杂兴 元·刘应龟 独犬寥寥昼护门,是间也自有桃源。

梅藏竹掩无多路,人语蛙声又一村。屋角枯藤粘树活,田头野水入溪浑。

我来拾得春风句,分付沙鸥莫浪言。 绣 湖 元·黄氵晋 垂云昼朦朦,湖面惟一色。

薄晚风更生,际夜雪初积。凝阴势方盛,尘土喧暂息。

坐久闻孥音,忽然破寥闻。 抗州寄里中一二同志 故山有路去无从,灯火关心梦不通。

浪走红尘真自笑,旧游白社竞谁同。胸中好贮千岩秀,眼底徐观万马空。

风雨未休鸿雁断,此怀渺渺故难穷。 过 稽 亭 元·丁存 春风引杖过稽亭,初日融融水荇青。

百顷澄波涵碧落,一行归雁渡青溟。檐楹鸟集知人好,山水龙蟠觉地灵。

堪叹旧交单落尽,临风涕泗有余零。 春日田园杂兴 元·吴王禺 野水浑边戏乳鹅,疏篱缺处晒耕蓑。

草青随意牛羊卧,门静无人燕雀多。夫倦倚犁需妇饣盍,翁欢击壤和孙歌。

新来别有营生计,又喜巡檐住蜜窠。 春日田园杂兴(回文) 元·陈希声 犁锄遍野沸耕农,血吐鹃声一树红。

畦矗秧针青剡剡,陇翻麦浪翠芃芃。鸡鸣昼寂花村雨,蛤吠朝寒草岸风。

溪外云过横笛乱,微烟野色树笼葱。 绣 湖 明·王祎 十里华川上,年来足胜游。

雨花林下寺,风柳驿边楼。漠漠芜蓉浦,依依杜若洲。

平生身外事,未许付浮鸥。 青 岩 山 幽僻青岩中,结屋开荒畦。

群山列左右,双涧鸣东西。萧然守岑寂,环堵蓬篙齐。

林泉幸清胜,吾将暂冥栖。 筑 城 讴 朝筑城,暮筑城,筑城欲高高辄崩。

江南五月盛霖雨,随崩随筑人人苦。大家筑城多卖田,小家卖产来助钱。

朝筑一寸暮一尺,尽是齐民膏血积。争道城高可防贼,民力已穷何所益。

君不见陛下盛德犹如天,四海一家千万年,金汤之固非所恃,何乃坐令民力敝。 水竹洞天 明·王初 亭外清流自激湍,绕亭都种碧琅王干。

玻璃光浸轩窗冷,裴翠阴涵枕簟寒。稚子得鱼时下钓,道人剪箨巧为冠。

敲金戛玉风来际,仿佛飞仙响佩环。 征途漫咏 明·傅藻 朝发毗陵浦,夕宿扬子湄。

度江风气殊,遥戍望中陂。男儿重勋业,宁恋松菊期。

吾羡谢安石,徐下东山陲。功高世不忌,谈笑方围棋。

石 碧 明·李鹤鸣 碧石日初上,春山风乍晴。偶随黄犊出,闲傍绿溪行。

幽鸟淡无语,落花如有声。回看飞瀑下,树杪白云生。

龙湫和韵 明·朱廉 竹外烟浮僧煮茶,草边风暖鹿鸣沙。青溪何处看山客,瀑布岩前数落花。

元旦次日发平原见霁雪 明·朱湘 春郊一夜飞琼屑,树树枝技尽晓妆。白到远。

3赞美义乌的古诗句

义乌历来文人辈出,诗作甚多。今就其中抒情咏怀、状景写物较有新意者,选辑若干首。前一部分作者系义乌人,收建国前作品;后一部分是外县人歌咏义乌人文风物的作品,古今兼收。

丹 溪 宋·徐侨

丹溪群山俱有情,禺页昂环列如逢迎。东出双秀高冲天。惟见两峰当我前。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成此溪山一段青,中有一园十亩平。著我?然数间屋,绕屋俱栽竹与菊。扶杖行舒景物妍,开卷坐对圣贤读。嗟予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春日田园杂兴 元·刘应龟

独犬寥寥昼护门,是间也自有桃源。梅藏竹掩无多路,人语蛙声又一村。屋角枯藤粘树活,田头野水入溪浑。我来拾得春风句,分付沙鸥莫浪言。

青 岩 山

幽僻青岩中,结屋开荒畦。群山列左右,双涧鸣东西。萧然守岑寂,环堵蓬篙齐。林泉幸清胜,吾将暂冥栖。

4内容关于歌颂义乌悠久的历史的诗歌50字

“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不种田地食白米,不种棉花穿绸衣”。“旧社会苦如盐卤,新社会甜如甘露。”……想必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义乌人都还没有忘记这些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古老谚语吧。 义乌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历

诗歌\歌颂,义乌,历史

“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不种田地食白米,不种棉花穿绸衣”。“旧社会苦如盐卤,新社会甜如甘露。”……想必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义乌人都还没有忘记这些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古老谚语吧。 义乌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历

5内容关于歌颂义乌悠久的历史的诗歌50字

“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不种田地食白米,不种棉花穿绸衣”。“旧社会苦如盐卤,新社会甜如甘露。”……想必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义乌人都还没有忘记这些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古老谚语吧。 义乌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历

诗歌\歌颂,义乌,历史

“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不种田地食白米,不种棉花穿绸衣”。“旧社会苦如盐卤,新社会甜如甘露。”……想必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义乌人都还没有忘记这些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古老谚语吧。 义乌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历

1描写义乌的古诗诗句

义乌诗词选辑 义乌历来文人辈出,诗作甚多。

今就其中抒情咏怀、状景写物较有新意者,选辑若干首。前一部分作者系义乌人,收建国前作品;后一部分是外县人歌咏义乌人文风物的作品,古今兼收。

从 军 行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

早发诸暨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薄烟横绝山献,轻冻涩回湍。

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帝城临灞氵矣,禹穴枕江干。

桔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咏 怀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

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

槐疏非尽意,松晚故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雨晴度关 宋·宗泽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

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 道逢乡人笑仆驺马之瘦 生笑长裾曳,仍羞下泽奔,据鞍非马援,叱驭岂王尊?汗血能观国,的卢终感恩,莫欺驺马瘦,挥策诣金门。

早 发 伞幅垂垂马路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题石壁精舍 宋·刘祖尹 结庐投老目间群峰,隐隐松杉曲径通。

剩种地边千纛竹,近营林下一巢风。欲眠静绝春来梦,趺坐闲看月坠空。

检点吾生诸事了,子孙更与?其终。 知廉州条上边事,落职 主管台州崇道观,赋感 宋·刘仕龙 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

憔悴种瓜翁,乃是封候客。丈夫苟得时,粪土成珙璧。

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古今谅皆然,我今何叹息。

丹 溪 宋·徐侨 丹溪群山俱有情,禺页昂环列如逢迎。东出双秀高冲天。

惟见两峰当我前。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

成此溪山一段青,中有一园十亩平。著我?然数间屋,绕屋俱栽竹与菊。

扶杖行舒景物妍,开卷坐对圣贤读。嗟予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

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钓 矾 宋·喻良能 不为贪赤页鲤,还应爱碧流。

风来花落饵,云破月沉钩。 悲 夏 畦 悲夏畦,南亩苗未长,东皋草已齐。

旋今抠妇办饷饣盍,独引丁男耘稗秭。悲夏畦,炎天炙背如?鸡,渴来不得饮清溪。

宁知水榭冰山里,犹自频嫌日未西。

2有关于义乌的诗句(3句以上)

骆宾王是义乌人,后人有称骆义乌的。除了小时候写的“鹅”外,我所知还有两首,附后。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周密曾为义乌令,有词两首,但似乎与义乌无关。

另记有一首《绣川湖》诗云:“东南山岗水闻之久,未省人曾说义乌。万顷波涛惊客眼,始知中有绣川湖。”可能对兄台有启发。

3赞美义乌的古诗句

义乌历来文人辈出,诗作甚多。今就其中抒情咏怀、状景写物较有新意者,选辑若干首。前一部分作者系义乌人,收建国前作品;后一部分是外县人歌咏义乌人文风物的作品,古今兼收。

丹 溪 宋·徐侨

丹溪群山俱有情,禺页昂环列如逢迎。东出双秀高冲天。惟见两峰当我前。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成此溪山一段青,中有一园十亩平。著我?然数间屋,绕屋俱栽竹与菊。扶杖行舒景物妍,开卷坐对圣贤读。嗟予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春日田园杂兴 元·刘应龟

独犬寥寥昼护门,是间也自有桃源。梅藏竹掩无多路,人语蛙声又一村。屋角枯藤粘树活,田头野水入溪浑。我来拾得春风句,分付沙鸥莫浪言。

青 岩 山

幽僻青岩中,结屋开荒畦。群山列左右,双涧鸣东西。萧然守岑寂,环堵蓬篙齐。林泉幸清胜,吾将暂冥栖。

4赞美义乌的诗

义乌诗词选辑 义乌历来文人辈出,诗作甚多。

今就其中抒情咏怀、状景写物较有新意者,选辑若干首。前一部分作者系义乌人,收建国前作品;后一部分是外县人歌咏义乌人文风物的作品,古今兼收。

从 军 行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

早发诸暨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薄烟横绝山献,轻冻涩回湍。

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帝城临灞氵矣,禹穴枕江干。

桔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咏 怀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

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

槐疏非尽意,松晚故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雨晴度关 宋·宗泽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

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 道逢乡人笑仆驺马之瘦 生笑长裾曳,仍羞下泽奔,据鞍非马援,叱驭岂王尊?汗血能观国,的卢终感恩,莫欺驺马瘦,挥策诣金门。

早 发 伞幅垂垂马路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题石壁精舍 宋·刘祖尹 结庐投老目间群峰,隐隐松杉曲径通。

剩种地边千纛竹,近营林下一巢风。欲眠静绝春来梦,趺坐闲看月坠空。

检点吾生诸事了,子孙更与?其终。 知廉州条上边事,落职 主管台州崇道观,赋感 宋·刘仕龙 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

憔悴种瓜翁,乃是封候客。丈夫苟得时,粪土成珙璧。

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古今谅皆然,我今何叹息。

丹 溪 宋·徐侨 丹溪群山俱有情,禺页昂环列如逢迎。东出双秀高冲天。

惟见两峰当我前。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

成此溪山一段青,中有一园十亩平。著我?然数间屋,绕屋俱栽竹与菊。

扶杖行舒景物妍,开卷坐对圣贤读。嗟予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

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钓 矾 宋·喻良能 不为贪赤页鲤,还应爱碧流。

风来花落饵,云破月沉钩。 悲 夏 畦 悲夏畦,南亩苗未长,东皋草已齐。

旋今抠妇办饷饣盍,独引丁男耘稗秭。悲夏畦,炎天炙背如?鸡,渴来不得饮清溪。

宁知水榭冰山里,犹自频嫌日未西。 为宋亡有感而作 宋·冯友仁 猎猎征尘迷地轴,眼前谁是汉山河。

孤臣耿耿吞胡志,空向新亭洒泪多。 山 庄 元·金涓 青村溪尽处,林密隐孤庄。

石老莓苔路,门荒薜荔墙。人行秋叶滑,鹤立晚松凉。

治亩农归后,蓑衣挂夕阳。 春日田园杂兴 元·刘应龟 独犬寥寥昼护门,是间也自有桃源。

梅藏竹掩无多路,人语蛙声又一村。屋角枯藤粘树活,田头野水入溪浑。

我来拾得春风句,分付沙鸥莫浪言。 绣 湖 元·黄氵晋 垂云昼朦朦,湖面惟一色。

薄晚风更生,际夜雪初积。凝阴势方盛,尘土喧暂息。

坐久闻孥音,忽然破寥闻。 抗州寄里中一二同志 故山有路去无从,灯火关心梦不通。

浪走红尘真自笑,旧游白社竞谁同。胸中好贮千岩秀,眼底徐观万马空。

风雨未休鸿雁断,此怀渺渺故难穷。 过 稽 亭 元·丁存 春风引杖过稽亭,初日融融水荇青。

百顷澄波涵碧落,一行归雁渡青溟。檐楹鸟集知人好,山水龙蟠觉地灵。

堪叹旧交单落尽,临风涕泗有余零。 春日田园杂兴 元·吴王禺 野水浑边戏乳鹅,疏篱缺处晒耕蓑。

草青随意牛羊卧,门静无人燕雀多。夫倦倚犁需妇饣盍,翁欢击壤和孙歌。

新来别有营生计,又喜巡檐住蜜窠。 春日田园杂兴(回文) 元·陈希声 犁锄遍野沸耕农,血吐鹃声一树红。

畦矗秧针青剡剡,陇翻麦浪翠芃芃。鸡鸣昼寂花村雨,蛤吠朝寒草岸风。

溪外云过横笛乱,微烟野色树笼葱。 绣 湖 明·王祎 十里华川上,年来足胜游。

雨花林下寺,风柳驿边楼。漠漠芜蓉浦,依依杜若洲。

平生身外事,未许付浮鸥。 青 岩 山 幽僻青岩中,结屋开荒畦。

群山列左右,双涧鸣东西。萧然守岑寂,环堵蓬篙齐。

林泉幸清胜,吾将暂冥栖。 筑 城 讴 朝筑城,暮筑城,筑城欲高高辄崩。

江南五月盛霖雨,随崩随筑人人苦。大家筑城多卖田,小家卖产来助钱。

朝筑一寸暮一尺,尽是齐民膏血积。争道城高可防贼,民力已穷何所益。

君不见陛下盛德犹如天,四海一家千万年,金汤之固非所恃,何乃坐令民力敝。 水竹洞天 明·王初 亭外清流自激湍,绕亭都种碧琅王干。

玻璃光浸轩窗冷,裴翠阴涵枕簟寒。稚子得鱼时下钓,道人剪箨巧为冠。

敲金戛玉风来际,仿佛飞仙响佩环。 征途漫咏 明·傅藻 朝发毗陵浦,夕宿扬子湄。

度江风气殊,遥戍望中陂。男儿重勋业,宁恋松菊期。

吾羡谢安石,徐下东山陲。功高世不忌,谈笑方围棋。

石 碧 明·李鹤鸣 碧石日初上,春山风乍晴。偶随黄犊出,闲傍绿溪行。

幽鸟淡无语,落花如有声。回看飞瀑下,树杪白云生。

龙湫和韵 明·朱廉 竹外烟浮僧煮茶,草边风暖鹿鸣沙。青溪何处看山客,瀑布岩前数落花。

元旦次日发平原见霁雪 明·朱湘 春郊一夜飞琼屑,树树枝技尽晓妆。白到远。

5义乌当地的诗歌

义乌欢迎你——写在外来建设者节后返义的日子里

夏冰南子

光阴飞逝时空里,与家团圆争朝夕。转眼已过年假期,

亲情友义酒杯里。相聚离别都不易,各自又要奔东西,

只等来年再一起。

义乌虎年的晨曦,带来全新的空气。气息改变情不移,

茶香飘满着情谊。生活过就有默契,相约好了来一起,

你我携手齐努力!

在这百姓城市里,到处充满着活力。小商品造就奇迹,

闻名全球成第一。无论陌生或熟悉,都能在这刷成绩。

人生都会有意义。

也许你是做会计;也许你是当翻译;也许昼夜车间里;

也许背包爬楼梯;也许砌墙又挑泥;也许擦鞋或扫地;

也许你曾不如意。

无论工作在哪里?甭怨出身高或低,只要合法又合理,

只要勤劳肯努力。建设发展需要你,同时磨练咱自己。

不断铸就新业绩!

义乌今朝有名气,确实也是不容易。外地人口多本地,

大家齐心又协力,才显今天的伟绩。谁对谁都别嫌欺,

百姓功劳要铭记。

虎年绽放新笑意,虎虎生威好时期,大显身手虎添翼。

迎接各位来这里,真情厚意感动你,希望你爱上这里。

义乌永远欢迎你!

6赞美义乌的诗歌

义乌,义乌

来义乌之前

我总喜欢将义乌写成义务

这回我走进了义乌

看见奔跑的义乌人民

他们的义务是

把小商品城推向国际

走进义乌

我在国际物流中心旁

这个名叫下里角塘的地方住下来

开始将义乌细细打量

何麻车不是一辆车

那里的工厂和石桥头的工厂一样

整齐地排着对

等着世界检阅

我知道宗泽路的长

丹溪北路的宽

还有义乌大酒店的辉煌

那次我在福田市场

差点迷了路

369路车将我从迷惘中带出来

在下里角塘村口

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正和村民亲切交谈

推土机

一辆推土机推过来了

它推动着秋风

推动着夜色

年轻的司机推着推土机

走过景一路

走过春晗路

然后拐弯走进了丹溪北路

它在丹溪一小区停了一下

这里曾是一座

长满绿的小山丘

被它推平后

建成了座座高楼

推土机继续往前推

它要推平

所有不平的地方

义乌好玩景点排名:

1、义乌国际商贸城

2、义乌双林寺 

3、朱丹溪陵园 

4、吴晗故居 

5、义乌蒋氏宗祠 

6、佛堂古镇

7、义乌市长城公园 

8、义乌博物馆 

9、冯雪峰故居

10、义乌绣湖公园

比较推荐的有:

1、义乌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佛台镇罗汉堂,因经历15个朝代,15个世纪,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传大士(520年)开创而闻名。更因有陈、隋两代帝王大臣数百人为0檀越,文、炀二帝作书宣敕慰劳大士弟子惠则等,而使其声名更震,昭彰宁宇。双林寺历史上规模之大、历代帝王贵赐供养之盛,非一般寺院可与之比。

2、吴晗故居 

吴晗故居位于义乌市上溪镇苦竹塘村,为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家宅,由吴晗父亲吴瑸珏于1924年所建,系前廊式天井院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为463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面阔2072米,通进深114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整个建筑大体上呈“凹”字形,呈轴对称分布,上下两层,由正堂、边房、两厢及花园组成。

3、义乌博物馆 

义乌博物馆1998年投入使用。占地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1280平方米。陈列分义乌史迹陈列、临时陈列。史迹陈列按历史发展顺序,展出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和本地主要历代名人的史迹等。目前,馆藏文物已达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35件、三级文物350件。

2003年开始筹建博物馆新馆。2014年明确义乌市博物馆新馆、义乌市美术馆项目位于商博路西侧、清波路北侧区块。项目规划总用地5572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58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310平方米。绿化面积19720平方米,绿化率3458%。义乌市博物馆新馆与义乌美术馆通过下沉通道连接,总体设计为统一的整体,并保持运营的可分可合。

义乌阿根廷杜高犬舍。

犬舍就是专业繁殖狗狗的基地。很多繁殖者将自己繁殖的基地也叫做狗场。

正规的犬舍真的很重要,正规的犬舍繁殖人会有更专业的知识和繁殖经验,有自主繁殖能力,一般只繁殖1至3个犬种,因为再多就很难保证狗狗的品质。正规的犬舍会有犬舍注册资质,证书等,犬舍铭牌、血统证书、幼犬出生纸等。如果有国外引进犬还应该有国外协会的证书或相关手续。比赛获奖会有奖花、奖杯、赏励照等等。

根据华人的计时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点钟开始,因此传统的迎春时间多 在晚上11时正。不过,现代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正迎春。

一般华人仍有迎接财神爷的习俗,人们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

饮食是人类本能的需求,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中国饮食,独树一帜,举世公认。对于中国这个最讲究吃的国度来说,饮食的重要性远在男女之上。春秋时有人因为吃不到异味而杀了自己的国君,历史上那么多的人一顿饭花费万钱,在历史上的一些时代,饮食简直就是中国人全部的生活。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一、面点的始源

面点,即正餐以外的小份量食品,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面点,包括主食、小吃、点心和糕点;狭义的面点,则将比较粗放的主食、部分小吃排除在外。从面点演变规律看,是先有主食、小吃、后有点心、糕点;从主食进化到面点,需要一段发展过程。

我国主食出现很早。“古人”或“新人”学会用火,在薄石板上烤食野生植物籽实的时候,就可视作主食的开端。虽然这种食品的十分简陋,但它已具有面食的某些属性。经过几十万年摸索,到了新石器时期,先民能够将舂去(麦夫)皮的整粒谷物烤、爆、煮、蒸、制成比较香美的饭、粥、羹、糗(谷物熬熟后晾干捣粉),这又是主食的完善和发展了。屈家岭文化遗址,发现一口口径876厘米,高344厘米,容量6250立方厘米的陶锅,经考证,这是5000——4600年前煮米饭的器具,一锅可供50人吃。由此可见,那时的主食制作已是相当技术的。不过,在商代和商代以前,主食品种仍较单调,在公元前21世纪问世的甲骨文中,目前尚未发现有关精细面食——面点的文字,所以如此,是当时物质技术条件还不能满足面点生产的基本要求。

进入西周,由于农来生产的发展,则提供了较前充裕的原料(如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味之类);由于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则提供了制作工具(如杵臼、石磨、石碓、蒸锅、陶饼铛、青铀刀具等);再加上早期祭祀和筵宴的需要,有了一批专门从事厨务劳动的奴隶,早期面点始在宫廷中诞生。

根据目前的史料,西周到战国早期的面点约近20种。它们的用料主要是用稻米和黍米。可整粒煮,可破碎蒸,还可制成糊状烙;馅料有肉、蜜、酒和花卉,造型多系圆型,其属性介于糕与饼之间;还有的则是将饭、粥、羹、糗等主食加以精制。它的品种有“面”(爆熟磨碎的大麦)、“糜”(米粉与肉酱煮糊)、“饵”(蒸糕或蒸饼)、“(饣侯)粮”(行军的干粮)、“蜜饵”(加蜜的粉饼)、“酏食”(酒发酵饼)、“糁食”(米粉加肉丁制饼油煎)、“(米巨)(米女)”(蜜与米粉和成环状煎熟)、“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以及“芳糗”、“糗饵”、“粉粥”、“糕糜”等。

二、面点工艺的锐变

进入秦汉魏晋南北朝,由于植物油问世,出现了精巧石磨、“火盛汤涌”大蒸笼、方便铛烤炉、一次成型禽兽模具和凿孔竹勺,普遍使用酸浆发酵法和酒粥发酵法,再中上“胡饼”工艺的引进,面点工艺发展发生锐变,形成中国面点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标志主要有四:一是原料多系粉状,米麦皆用,糕与饼的区别明显。二是广泛使用发酵工艺和模具成型,品种多达数十,风味各不相同。三是面条已系列,多为片状、条状或环状,有蒸、煮、烤多吃法。四是创新品种特多,相继推出包子、开花馒头、发酵品、乳制品、蛋制品、果制品和莲蓉点心,造型也较前讲究。

汉魏六朝面点的兴盛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记述面点的古书较多。择其要者便有史游的《急就篇》、杨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崔宴的《四民月令》、高承的《事物纪原》以及《后汉书》、《晋书》、《齐书》、《荆楚岁时记》等。其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介绍了白饼、粉饼等20余种面点的制作方法,首开食经详载面点谱的先例;束皙的《饼赋》是我国第一篇讴歌面点的文学作品,里面描绘了豚耳、狗舌、薄壮、牢丸等10余个品种,将它们的色、香、味、形、介绍得淋漓尽致。

第二、花色品种丰富,有“胡饼(近似烧饼)”、“蒸饼”(最早的馒头)、“汤饼(水煮揪面片)”、“截饼”(牛羊奶调和面团炸成)、“春饼(现代春卷的前身)”、“索饼”(较粗的湿面条)、“髓饼(用骨髓、油脂、面粉制的炉饼)”、“环饼”(类似麻花)、“面起饼(酸浆发酵)”、“酒溲饼(酒粥发酵)”、“鸡子饼(添鸡蛋调制)”、“豚皮饼(先烙后煮)”、“蓬饵(早期莲子糕)”、“枣(米备)(早期果馅蒸糕)”、“切面粥(面团制成棋子状蒸熟,浇肉汤食)”、“粽子(用浓草木灰汁煮)”、“(米壹)(糯米和蜂蜜、枣子、粟子混匀,外包芦叶蒸食)”以及“糕”、“金饼”、“剑带”、“案成”、“粲”、“馄”、“水引”等。

三、面点制作的精细化

隋唐五代宋金元时期,是中国面点全大发展的新阶段,有五个鲜明的特色。

第一,面点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面团,馅心、浇头、成型和熟制方法都多样化了。在面团方面,发酵面团有酵汁发酵、酒酵发酵、酵面发酵、对碱酵子发酵四种;水调面团有冷水和面、沸水烫两种;油酥面协和日趋成熟,还有绿豆粉皮、鸡蛋面团等。在馅心方面,配制出了各种肉馅、菜馅、杂馅以及豆沙馅、水晶馅、蜜脯馅与果仁馅。在浇头方面,荤素并用,有浇在面上的,有和于面团和中的。出现甘菊冷淘等珍品。在成型方面,可擀、可漏、可压、可剪、可雕,注重模拟飞潜动植的图形。在熟制方面,蒸、煮、煎、炸、烙、炒、烩诸法并用,还有石子馍、竹筒板等古法。

第二,出现规模较大的面点作坊和面食店。象隋唐的长安,长兴坊卖(饣毕)(饣罗),辅兴坊卖胡饼,颁政坊卖馄饨,胜业坊卖蒸糕,专业化倾向明显,出现面点名师“花糕员外”和“张手美”。五代的南京,推出“健康七妙”,春饼能照见字影,馄饨汤可以磨黑。发展到宋代,汴京和临安都有专业饼店数十家,有的一家便有20多个炉子,甚至50多个炉子。

第三,花色品种空前丰富。改进的品种有100多余种,象蜜糕、粟糕、糍糕、社糕、新样、满麻、宽焦之类;创新的品种有面(饣追)、薄脆、饺子、角子、河漏、水团、麻团、月饼、元宵、拨鱼、烧麦、五福饼、卷煎饼、油炸果子、秃秃麻失等,其中,百味饼、古楼子、鹘突、雕酥、八方寒食饼和单笼金乳酥等都相当精致。

第四、节日点心、筵席点心和食疗点心受到重视。节日点心方面,除了汉魏六朝已有的春饼、粽子、重阳糕外,又增添二月十五的涅盘兜、重五的如意圆、伏日的绿荷包子、中元的孟兰饼、腊日的萱草面。筵席的点心方面,一是多,二是小巧,象宋皇寿筵中便有双下驼峰峰角子、蜜浮酥捺花、白肉胡饼、太平(饣毕)(饣罗)等10余款;而《韦巨源食单》则有贵妃红、汉宫棋、玉露圆、金铃炙20等多品。食疗点心多载入医籍,知名度高的是神仙粥、牛髓膏、五味子汤和生姜末馄饨等50余种。

第五,少数民族面点传播快,中外面点进行交流。这时,契丹的年糕、金的软脂、西夏的花饼、蒙古的溯罗脱因、维吾尔的天花包子,回回的哈儿尾、女真的高丽粟糕等都在中原流传;同时中国面点东传日本、西传意大利,东南亚的婆罗门轻高面和西域的搭纳等也传入中国,饮市场相当活跃。

四、面点体系的形成。

中国面点发展到明清,出现了第三个高潮。其表现一是制作工艺的深化。不仅出现质地优异的“飞面”和澄粉,发酵方法与油酥面团完善,发明肉冻等特殊馅料,而且成型方法多达30余种,并采用混合加热法成熟。二是花式繁多,新品迭出。一方面旧有品种不断扩充花色(象面条就推出抻面、刀削面、五香面、八珍面、伊府面、担担面、油泼面、鹅面、鱼面等40多个花色),相继载入各种笔记或食谱;另一方面,地方小吃脱颖而出,以特色风味独领风骚(如金陵薄皮包、淮扬三丁包、苏杭汤团、闽粤土笋等冻、湘鄂豆腐干、马蜀红油水饺、云贵饵丝、松沪南翔馒头、徽赣鸟饭团、冀豫四批油条、甘宁泡儿油糕、京津狗不现包子、秦晋羊肉泡馍、冀豫四批油条、甘宁泡儿油糕、内蒙哈达饼、西藏的推、新疆的抓饭等。三是节令点心定型和筵席的点心的规范化。在节令点心中,几乎二十四节,节节有食,月饼有几十种,腊八粥各地不同;在筵席点心中,祭筵有供点,婚筵有喜点,寿筵有寿点,茶果席有茶占,满汉全席有套点,东南西北,各成章法;特别是在民族酒筵中,民族点心五光十色,风情浓郁。

在这种情势下,中国面点体系初步形成。面点有京式、苏式、广式三大流派;小吃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广东众多分支;点心有北京宫廷御点、山西民间礼馍、苏州市肆粉点、无锡太湖船点、扬州富春茶点、上海南翔花点、广州早茶细点、杭州灵隐斋点、回民开斋节点、满族敬神供点、蒙古毡房奶点、藏胞标花酥点等著名的系列,百花齐放,五彩纷呈。

五、面点生产的革新

辛亥革命之后,由于世界食品科技迅猛发展,饮潮流不断变化,以手工方式生产的中国传统面点面临着挑战。为了在竞争中图强,面点生产工艺努力革新。首先是注意选用新型原料,如咖啡、蛋片、干酪、炼乳、奶油、糖浆以及各处润色剂、加香剂、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和强化剂,提高面团和馅料的质量,其次是近照营养卫生要求调整配方,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多维生素与矿物质;大力开发健美面点、滋补面点、食疗面点和特殊工种的营养面点。第三是积极使用现代机具(如原料处理机具、成型机具、熟成机具、包装机具等),改善成品的外观与内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第四是开展科学研究,培训技术人材,出版面点书刊,活跃做到配方科学化、营养合理化、生产机械化、风味民族化、储存包装化和食用方便化。这样,面点在饮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愈来愈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

酒与民俗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情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之无酒,后人忠孝之心无以表述;生宴之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苦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早在夏、商、周三代,酒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就已紧密相连,并且公式化、系统化。当时,曲蘖的使用,使酿酒业空前发展,社会重酒现象日甚。反映在风俗民情、农事生产中的用酒活动非常广泛。

夏代,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豳风)》)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先秦时期农村中乡饮的风俗画。在开镰收割、清理禾场、农事既毕以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屠宰羔羊,来到乡间学堂,每人设酒两樽,请朋友共饮,并把牛角杯高高举起,相互祝愿大寿无穷,当然也预祝来年丰收大吉,生活富裕。

周代风俗礼仪中,就有冠、昏(婚)、丧、祭、乡、射、聘、朝八种,大多又酒冠其中,有声有色。例如:男子年满二十要行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在冠礼活动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中国文化史》),庆贺自己走向成熟。此间无论是味菁的醴,还是味浓的酒,都成为祝福生命的圣水。

周代的婚姻习俗,已经走向规范化、程式化,由提亲到完婚,已形成系统,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讲究,男子若相中某一女子,必请媒提亲,女应允后,仍有纳采、问名、纳吉等过程。婚期至,“父醮而命之迎,子承命以往,执雁而入,奠雁稽首,出门乘车,以俟妇于门外,导妇而归,与妇同牢而食,合卺而饮。”新婚夫妇共同食用祭祀后的肉食,共饮新婚水酒,以酒寄托白发到老的愿望。周代时兴射礼,虽等级有三,但“凡射,皆三次,初射三耦射;再射三耦与众耦皆射;三射,则以乐节射,不胜者饮。”酒在射礼中成为败者的惩罚之物,情趣无穷。

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活动过程中,“凡宾,六十者坐,五十者立”。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

三代风俗礼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它“集前古之大成,开后来之改政”(《中国文化史》,传承沿袭,不少风俗现象仍保留至今,近现代民间习尚的婚礼酒、丧葬酒、月米酒、生期酒、节日酒、祭祀酒等等,都在周代风俗文化的“八礼”中寻到源。

时推风移,民谷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则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

生期酒:老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届时,大摆酒宴,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携赠礼品以贺等。酒席间,要请民间艺人(花灯手)说唱表演。在贵州黔北地区,花灯手要分别装扮成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等八个仙人,依次演唱,边唱边向寿星老献上自制的长生拐、长生扇、长生经、长生酒、长生草等物,献物既毕,要恭敬献酒一杯,“仙人”与寿星同饮。

婚礼酒:提亲至定亲间的每一个环节中,酒是常备之物。打到话(提媒)、取同意、索取生辰八字,媒人每去姑娘家议事,都必须捎带礼品,其中,酒又必不可少。婚期定下,男家又酒肉面蛋糖果点心一应俱全,躬请姑娘的舅、姑、婆、姨,三亲四戚。成亲时,当花轿抬进男家大院,第一件事就要祭拜男家列祖列宗,烧酒、猪头、香烛摆上几案,新人双脆于下,主持先生口中念念有辞,最后把猪头砍翻而将酒缓缓洒于新郎新娘面前。之后,过堂屋拜天地,拜毕,新人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寄托白头相守、忠贞不二的爱情。洞房仪式完毕,新人要双双向参加婚礼酒宴者敬酒表示致谢,此时,小伙们少不了向新婚夫妇劝酒,高兴起来,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间,婚礼酒宴充满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

月米酒:妇女分娩前几天,要煮米酒1坛,一是为分娩女子催奶,一是款待客人。孩子满月,要办月米酒,少则3、5桌,多则2、30,酒宴上烧酒管够,每人另有礼包1个,内装红蛋、泡粑等物。

祭拜酒:涉及范围较宽,一般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拜酒。凡破土动工,有犯山神地神,就要置办酒菜,在即将动工的地方祭拜山神和地神。鲁班是工匠的先师,为确保工程顺利,要祭拜鲁班。仪式要请有声望的工匠主持,备上酒菜纸钱,祭拜以求保佑。工程中,凡上梁、立门均有隆重仪式,其中酒为主体。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拜酒。除夕夜,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酒菜,燃香点烛化纸钱,请祖宗亡灵回来饮酒过除夕,此间,家有以长幼次序磕头,随及肃穆立候于桌边,三五分仲后,家长将所敬之酒并于一杯,洒于餐申述四周,祭拜才算结束,全家方得起勺用餐。在民间,心有灾难病痛,认为是得罪了神灵祖先,于是,就要举行一系列的娱神活动,乞求宽免。其形式仍是置办水酒菜肴,请先生(也有请花灯头目)到家里唱念一番,以酒菜敬献。祭拜酒因袭于远古对祖先诸神的崇拜祭奠。在传统意识中,认为万物皆有神,若有扰神之事不祭拜,就不会清静。(祭拜酒中的一些现象,因属糟粕一类,在民众中已逐渐消失。)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公元964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 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 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公交线路:义乌808路,全程约103公里

1、从义乌陌上花开青年旅舍步行约520米,到达国际商贸城一区西大门站

2、乘坐义乌808路,经过5站, 到达火车站

3、步行约50米,到达义乌火车站

义乌诗词选辑

义乌历来文人辈出,诗作甚多。今就其中抒情咏怀、状景写物较有新意者,选辑若干首。前一部分作者系义乌人,收建国前作品;后一部分是外县人歌咏义乌人文风物的作品,古今兼收。

从 军 行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

早发诸暨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薄烟横绝山献,轻冻涩回湍。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帝城临灞氵矣,禹穴枕江干。桔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咏 怀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槐疏非尽意,松晚故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雨晴度关 宋·宗泽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

道逢乡人笑仆驺马之瘦

生笑长裾曳,仍羞下泽奔,据鞍非马援,叱驭岂王尊汗血能观国,的卢终感恩,莫欺驺马瘦,挥策诣金门。

早 发

伞幅垂垂马路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题石壁精舍 宋·刘祖尹

结庐投老目间群峰,隐隐松杉曲径通。剩种地边千纛竹,近营林下一巢风。欲眠静绝春来梦,趺坐闲看月坠空。检点吾生诸事了,子孙更与?其终。

知廉州条上边事,落职

主管台州崇道观,赋感 宋·刘仕龙

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憔悴种瓜翁,乃是封候客。丈夫苟得时,粪土成珙璧。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古今谅皆然,我今何叹息。

丹 溪 宋·徐侨

丹溪群山俱有情,禺页昂环列如逢迎。东出双秀高冲天。惟见两峰当我前。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成此溪山一段青,中有一园十亩平。著我?然数间屋,绕屋俱栽竹与菊。扶杖行舒景物妍,开卷坐对圣贤读。嗟予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钓 矾 宋·喻良能

不为贪赤页鲤,还应爱碧流。风来花落饵,云破月沉钩。

悲 夏 畦

悲夏畦,南亩苗未长,东皋草已齐。旋今抠妇办饷饣盍,独引丁男耘稗秭。悲夏畦,炎天炙背如?鸡,渴来不得饮清溪。宁知水榭冰山里,犹自频嫌日未西。

为宋亡有感而作 宋·冯友仁

猎猎征尘迷地轴,眼前谁是汉山河。孤臣耿耿吞胡志,空向新亭洒泪多。

山 庄 元·金涓

青村溪尽处,林密隐孤庄。石老莓苔路,门荒薜荔墙。人行秋叶滑,鹤立晚松凉。治亩农归后,蓑衣挂夕阳。

春日田园杂兴 元·刘应龟

独犬寥寥昼护门,是间也自有桃源。梅藏竹掩无多路,人语蛙声又一村。屋角枯藤粘树活,田头野水入溪浑。我来拾得春风句,分付沙鸥莫浪言。

绣 湖 元·黄氵晋

垂云昼朦朦,湖面惟一色。薄晚风更生,际夜雪初积。凝阴势方盛,尘土喧暂息。坐久闻孥音,忽然破寥闻。

抗州寄里中一二同志

故山有路去无从,灯火关心梦不通。浪走红尘真自笑,旧游白社竞谁同。胸中好贮千岩秀,眼底徐观万马空。风雨未休鸿雁断,此怀渺渺故难穷。

过 稽 亭 元·丁存

春风引杖过稽亭,初日融融水荇青。百顷澄波涵碧落,一行归雁渡青溟。檐楹鸟集知人好,山水龙蟠觉地灵。堪叹旧交单落尽,临风涕泗有余零。

春日田园杂兴 元·吴王禺

野水浑边戏乳鹅,疏篱缺处晒耕蓑。草青随意牛羊卧,门静无人燕雀多。夫倦倚犁需妇饣盍,翁欢击壤和孙歌。新来别有营生计,又喜巡檐住蜜窠。

春日田园杂兴(回文) 元·陈希声

犁锄遍野沸耕农,血吐鹃声一树红。畦矗秧针青剡剡,陇翻麦浪翠芃芃。鸡鸣昼寂花村雨,蛤吠朝寒草岸风。溪外云过横笛乱,微烟野色树笼葱。

绣 湖 明·王祎

十里华川上,年来足胜游。雨花林下寺,风柳驿边楼。漠漠芜蓉浦,依依杜若洲。平生身外事,未许付浮鸥。

青 岩 山

幽僻青岩中,结屋开荒畦。群山列左右,双涧鸣东西。萧然守岑寂,环堵蓬篙齐。林泉幸清胜,吾将暂冥栖。

筑 城 讴

朝筑城,暮筑城,筑城欲高高辄崩。江南五月盛霖雨,随崩随筑人人苦。大家筑城多卖田,小家卖产来助钱。朝筑一寸暮一尺,尽是齐民膏血积。争道城高可防贼,民力已穷何所益。君不见陛下盛德犹如天,四海一家千万年,金汤之固非所恃,何乃坐令民力敝。

水竹洞天 明·王初

亭外清流自激湍,绕亭都种碧琅王干。玻璃光浸轩窗冷,裴翠阴涵枕簟寒。稚子得鱼时下钓,道人剪箨巧为冠。敲金戛玉风来际,仿佛飞仙响佩环。

征途漫咏 明·傅藻

朝发毗陵浦,夕宿扬子湄。度江风气殊,遥戍望中陂。男儿重勋业,宁恋松菊期。吾羡谢安石,徐下东山陲。功高世不忌,谈笑方围棋。

石 碧 明·李鹤鸣

碧石日初上,春山风乍晴。偶随黄犊出,闲傍绿溪行。幽鸟淡无语,落花如有声。回看飞瀑下,树杪白云生。

龙湫和韵 明·朱廉

竹外烟浮僧煮茶,草边风暖鹿鸣沙。青溪何处看山客,瀑布岩前数落花。

元旦次日发平原见霁雪 明·朱湘

春郊一夜飞琼屑,树树枝技尽晓妆。白到远山翻作黯,寒欺午日亦无光。未论竹径千竿卧,却益梅花一味香。最是太平人物瑞,无边清意入遐荒。

题薛孟式沧湾渔舍 明·王绅

丛桂在庭前,与子昔同植。风霜昨夜紧,晨起视颜色。庭树已凋落,桂枝一何直。亮节在中坚,贞性非外饰。对之思所亲,俯案不能食。

题 雁 明·王禾余

关塞风高木叶黄,双双秋影度潇湘。云衡健翮投何处,雨足江南晚稻香。

移镇信丰生擒(倭寇)诸渠捷至 明·吴百朋

山城曾弭文成节,我亦双甄指谷川。日月新开豺虎道,风霆直扫棘菁烟。峤阴死战轻三伏,闾左生全可百年。白发渐生金革里,归田无计负先贤。

惜 取 明·龚士骧

惜取檐前叶,休教落地轻。夜窗留听雨,叶叶是秋声。

秋日集抱瓮园 明·吴之文

西风飒飒暗侵衣,词客凭凉晚叩扉。三径丹枫含宿雨,一庭枯柳对斜晖。辋川图借青山展,子夜歌兼白雪飞。把臂林端知不厌,直教月白共相依。

弹 琴 明·倪仁吉(女)

梨花小院午风轻,漫理朱丝入太清。一片梧桐心未死,至今犹发断肠声。

悼 亡

晓悲鸡咽暮悲钟,虚却深情我辈锺。孤馆无声犹似梦,空帷有案为谁供。残编点点皆余血,弃履尘尘尚剩踪。君是仙才宜应召,遥天何处更相从。

宗忠简公祠 请·金汉蕙

孤忠遗迹遂难寻,剩有荒祠桧柏森。长对几筵怀劲节,空留山水挹清音。连声唤渡千秋恨,叠疏回銮一寸心。自古英雄总如此,令人俯首欲沾襟。

塘 山 清·金?

登高力极碧峰头,东望天台西婺州。孤曜空悬天咫尺,诸山环抱地沉浮。民居绣错双林迥,女宿华开一带流。干顷墅塘存水阔,涵虚缥渺白云秋。

都门冬日 清·冯拭褒

滚滚黄尘合,蒙蒙欲雪天。小桥流水断,古木旧巢悬。囊涩怜儿瘦,家贫仗妇贤。何时办蓑签,共上钓鱼船。

憔 夫 吟 清·俞元之

五十年来一酒徒,山林浪迹号憔夫。?鱼适我天机趣,牛马饶他世俗呼。闭户著书完晚节,哦诗规友拟狂奴。秋深时切哀鸿感,抱璞何劳待价沽。

华溪看涨 清·虞方谟

幽溪窈窕淡娱人,闲泛轻鸥点绿萍。濯锦彩痕初映日,浣花香气自生春。曾闻流水传觞咏,还见微风卷钓纶。岂是桃源忘汉姓,渔郎重到欲迷津。

龙 祈 山 清·金以琳

龙剑新开岳底函,桃花照锦落清潭。海天烟月凭谁得,会有云衢驾紫骖。

光 明 洞 清·金孔贤

久知岩谷可投荣,日陟山岭兴更浓。石径雨余青藓滑,洞门昼静白云封。春深野鸟偏多语,地僻山花自作丛。无限幽坏何处着,浪随鸣鹿过林东。

归 舟 清·方起英

久客成归计,乡关望尚赊。秋高江水阔,帆转柁楼斜。红树新鱼市,青帘旧酒家。孤舟何处泊,明月照芦花。

清平乐—行宫观织之六·轧花弹花 清·楼俨

脂车腻滑,金木交相轧。喂饲渐看花吐核,手挽还须足压。一弦一柱张弓,恍如柳絮因风。何处声声断续,惯听晓月朦胧。

之七·纺纱

一轮低转,高下随轻腕。镇日分条纤指拈,不管天寒地暖。花村人静三更,曾催隔巷书声。恰似咿唔情绪,消磨月白灯青。

之九·织布

分门综绾,摇曳流苏颤。踏处忍教莲步缓,促织不劳低唤。纵逢暑雨寒冰,也须解轴鸡鸣。只恐涩梭手腻,凝眸无限关情。

青溪映步 清·陈德调

宿雨收残暑,微风送晚凉。出门无伴侣,信步自徜徉。滩急水声健,日斜人影长。渐看冬岭月,流素人银塘。

山 行 清·张经铭

行尽天涯路,无如此景幽。野花双蝶抱,山径一人游。古墓碑犹在,寒松露末收。潺潺何处涧,志欲学长流。

咏 钓 清·张经锄

把钓春潭静,垂杨一乌鸣。人蹲芳草坐,鱼吹落花行。箬笠含风细,丝竿照水明。谁云幽绝处,不足傲公卿。

东 归 清·陈元颖

今朝理归楫,昨岁别家时。冉冉一年度,劳劳万里驰。斗升今贷润,妇稚久啼饥。预怯临门日,难分笑与悲。

马 岭

出门嗟赤手,绝壁上青山。瑟缩衣裳薄,严威雨雪艰。肠真冰比洁,骨与铁同顽。处处惊风鹤,愁人鬓欲斑。

各处钟馗过多无处可悬戏题

疠至何曾能捍御,时清又复耀冠裳。已无门户堪容汝,犹索钱财到远乡。潦草形骸输木偶,迷离眼目怒金刚。无功有过徒尸位,逐尔真为祓不祥。

秋 夜 清·朱一新

不知秋气爽,夜坐觉微凉。深巷吠声碎,空阶虫语忙。楼高先得月,树秃早经霜。何处寒砧起,因风到隔墙。

予以言事改宫,冶秋前辈赋诗见赠,次其韵

平生苦读刘?传,灾险虚陈中垒书。郎署一官容堰蹇,罪言三策共欷歔。乡心顿觉萦归棹,旧梦长应恋属车。闻道上林游猎美,肯将词赋薄相如。

镇平杂诗之三 清·朱怀新

晚稻初收蘸事忙,家家茹素礼空王。鬼犹求食今无馁,坐耗田家一日粮。

之六

烧松作炭赴潮州,木尽山童沙石浮。河底渐高堤屡决,十年空作补苴谋。

之八

两岩相合宛成桥,桥下溪声破寂寥,试凭危栏吹铁笛,飞来一鹤碧天遥。

口 清·黄尧钦

世间浓味忌多尝,肉食无谋洒腐肠。我说与君君不信,文章半带菜根香。

丙戌除夕

三十六年驹过隙,年年此夕总伤神。送穷不去还依旧,少个牛衣对泣人。

忆 江 南 清·楼杏春

山居好,不减小斜川。晓雨一犁秧水活,午风十里菜花颠,飞絮一溪姻。

念奴娇——闱中题壁

三上春闱,蓦抬头,又见一轮明月。攀挂年华才廿八,十七年来虚掷。北去南来,东涂西抹,老却风狂客。黑貂裘敝,万千心事难说。

屈指同榜诸公,晨星三两,多半云泥隔。八股文章诗八韵,把我生生磨灭。的的奇才,嗤嗤嚣梦,怎免书空咄。矮檐风过,烛花一点飞裂。

祝长沙大捷 余逊斋

新墙河是旧墙河,寸土都经血染过。一仗输赢关大局,赏钱十万末为多。

感 怀 何 菁

大国张威自汉唐,千年历史久辉煌。通商五口声名落,忍辱百年痛恨长。华族竟沦人类狗,强邻无异虎和狼。国徽暗淡无光彩,东海何时波不扬。

壬戌水灾

义乌地处浙江之上游,农民自古只是多旱忧。不料壬戌秋夏交,倏忽天变风满楼。大雨突然倾盆倒,三天不停没田畴。怀山襄陵势浩荡,水夹沙泥多滞留。下流西风又作梗,力猛激水水逆流。山洪再冲江身曲,更形高涨前寡俦。平野稻禾尽淹没,近水房屋多漂浮。县城佛堂遭水灌,布帛菽栗作浮鸥。嗣停五天水未退,风伯雨师再回头。滔天洪水益为虐,昊天不吊可谁尤寒者无衣饥无食,愁思乙乙其若抽。无可奈何呼将伯,杯水车薪费营求。嗟嗟!入井营救心侧隐,何若末雨绸缪作预筹。天工人代古有训,人定胜天理有由。前车之覆后车鉴,此后当何善惟谋。

方帽易戴,饭碗难求 吴 晗

碗铸黄金何处求,似从海市望蜃搂。书生只道谋生易,毕业方知失业愁。抢饭偏偏逢捷足,求人处处触霉头。四年吃罢平安饭,怕听双亲问报酬。

探 日 冯雪峰

夸父欲探日出处,即行与日竞奔波。直朝旸谷飞长腿,不惜身驱掷火涡。饮尽渭黄不止渴,再趋北泽死其阿。英雄建业多如此,血汗曾流海不过。

黄 檗 山 梁·江淹

长望竞何极,闽云连越边。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金峰各亏日,铜日共临天。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杌残千代木,墙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皆负豪雄威,弃剑为名山。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过 苏 溪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倍东风十二栏。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风雨杏花寒。

送义乌龚叔安给事归省(其二) 明·方孝孺

绣湖烟雨正宜秋,之子还家喜得游。忠孝堂前旧明月,相随重到凤池头。

步 虚 岭 明·熊人霖

翠壁丹梯绝境悬,孤亭面面合苍烟。辜帖却忆无怀氏,策杖虚疑小有天。侯吏燎吹岩下月,山家饭供涧中泉。到来两地弦歌满,犹有储科愧俸钱。

水竹洞天 清·唐肃

人间洞天三十六,谁到苏溪溪上头。湘水有人裁玉笛,武陵无地入渔舟。半泓龙起或成雨、六月夜来疑是秋。更有高楼名积翠,重重帘箔不须钩。

水竹洞天 请·范干

苏溪溪上亭还好,水竹清幽胜倍加。万个修篁领风月,一泓寒玉浸烟霞。讵知洞府神仙窟,便在山林处士家。安得携朋并载酒,烂题诗句发英华。

过 义 乌 郁达夫

骆丞草檄气堂堂,杀敌宗爷更激昂。别有风怀忘不得,夕阳红树照乌伤。

挽雷峰 聂绀弩

天色有阴必有晴,物如无死定无生。天晴其奈君行早,人死何殊睡不醒。风雨频仍家国事,人琴一恸辈行情。枕箱关死千支笔,忆鲁全书未著成。

雪峰赞 汪静之

草地雪山锻忠骨,集中营窟炼真金。珠穆朗玛峰头雪,至纯至洁是贞心。

痛悼吴陪同志 廖沫沙

罢官容易折腰难,忆昔投枪梦一殷。灯下集中勤考据,三家衬里错帮闲。低头四改元璋传,举眼千回末过关。夫妇双双飞去也,只留鸿爪在人间。

为吴晗遗照题字

鬼蜮为灾祸已萌,天真犹自笑吟吟。可怜一觉开封梦,留得身前身后名。

重返义乌抗日根据地 江征帆

宾王草檄气冲天,宗泽兴师靖寇烟。乌伤子女多奇志,杀敌前哨贼胆寒。

呵呵 很多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814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