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遇见你想要遇见的人,便是极难得的事。哪怕仅仅是路过时悄悄闪了的一抹微光,彼此欣赏,便足矣。
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总会渴望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契合的另一个它。踏遍万水千山,走过沧海桑田,心若有了栖息的地方,时光温柔,便不再流浪。
爱情有时就像是一张宣纸,洁白无瑕,落笔轻轻一点,便晕染了一季的风华。
爱情有时又像是一堵冰墙,晶莹剔透,墙内外被冰墙阻隔,只能模糊地望向彼此的身影,却只能做生命擦肩的过客,就像王洛宾擦肩的两个女人。
三毛,流浪在大漠书写故事的女作家,王洛宾,草原戈壁唱着情歌的西部歌王。两个相差30岁鸿沟的人,在人生的旅途邂逅又擦肩,最终成为了彼此生命的过客。
而三毛一直钟爱的这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的背后,也有着一位曾在王洛宾心里鞭下深深印记的藏族姑娘萨耶卓玛。如今,这首歌仍在金银滩的大草原传唱着,那是格桑花盛开的地方,牧羊女的故事还一直在人们心里流淌。
01 橄榄树下的等待 草原上的徘徊
“ 你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切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 ”
这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得知三毛去世的消息后,为三毛写下的一首诗《等待》。我们无法切身体会,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面对如此炙热追求爱的三毛时,内心是否掀起过波澜。
他为何不接受她的爱?是因为年岁已暮无法给予回应,还是不再年少心不再有波澜?如果王洛宾接纳这份爱,三毛是否不会走向自杀的道路,是否会演绎一段传奇佳话?
谈到三毛,会想到撒哈拉的大漠风情,想到那个陪她在远离尘嚣的沙漠尽情洒脱的西班牙大胡子男孩荷西。在那里,三毛流淌着创作灵感,汇集成一本极具风土人情的《撒哈拉的故事》,一书成名。
三毛对爱情是奋不顾身的,他与荷西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荷西只陪伴了她6年。1979年9月30日,荷西潜水意外溺亡,此时荷西30,三毛36。三毛生命中的光熄灭了,留在人间的她只剩下孤独的灵魂和一颗疲惫的心。
不曾想,十年后,还会有一个年长她30岁的老人,重新点燃了她爱的火焰。
这一年,三毛47岁,王洛宾77岁。这份年龄鸿沟下的爱情怎可堪执手?
1990年春天,三毛在《台湾日报》上读到一篇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一位用歌声抵御苦难的歌王王洛宾,他的故事打开了三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唤醒了三毛沉睡的心,爱情的火焰悄悄燃起。
三毛放下报纸,收拾行囊,历经波折,在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干休所找到了年逾七旬的王洛宾。 两人一见如故,从音乐聊到文学,再聊到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几天下来,王洛宾这个快八十岁的老人开启了三毛尘封多年的感情世界。
热情豪爽的王洛宾把自己新疆的好友介绍给三毛,并带着她走马天山,领略大漠南北的异域风情。回到台湾后,三毛给王洛宾写了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一段:
“ 我亲爱的朋友 洛宾
万里迢迢 为了去认识你
这份情 不是偶然
是天命 没法抗拒的
闭上眼睛 全是你的影子
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
在这一点上 我是自由的”
面对这份感情,王洛宾犹豫了,他在回信里用萧伯纳的伞委婉拒绝:
“ 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
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 ”
三毛再也按捺不住匆匆回信,责怪道:“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之后,三毛整理行囊再次来到新疆,听说王洛宾年轻的时候深爱过一个叫卓玛的藏族姑娘,这一次三毛还特意穿了一套漂亮的藏族衣裙。三毛这一次没有住宾馆,直接住进了王洛宾家里。
这一次没呆几天就匆匆离去,此后再也没有和王洛宾联系。三毛这份炽热直白的爱意没有得到回应,不久,三毛抑郁症复发,自缢身亡。
几个月后,一九九一年一月五日凌晨,当王洛宾从收音机听到三毛自杀身亡的消息时,悲痛不已,他整瓶整瓶地喝酒麻醉自己,还因为酒精中毒住进了医院。深情若不言,爱便空流付。只是再也等不到她的回音,他终究是辜负了她的爱。
在王洛宾家的门厅上,还安静地躺着一张三毛的大像。在乐谱本内,还有一缕用白绢包起来的三毛的秀发,那是三毛到王洛宾家,临走前剪下来的。斯人若彩虹,也许,孤独的三毛,难以忍受孤独的灵魂没有停栖,许是累了倦了,想要去往更遥远的地方继续流浪。
02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最美的格桑花
人们说“草原上最美的花儿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萨耶卓玛。”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纵马,谁家的马儿被轻鞭挥打出爱的火花?
1940年夏天,著名导演郑君里来到青海,拍摄中国第一部纪录**《民族万岁》,王洛宾随剧组一道,顺便采风。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当地少数民族最高首领千户长的女儿,16岁的萨耶卓玛出演**里的牧羊女。27岁的王洛宾,穿上藏袍饰演赶羊的帮工。
他们在**里过了两天牧羊人的生活。在赶羊的时候,王洛宾不经心的在卓玛后面用马鞭子抽了一下,马跳起来了,当时卓玛姑娘回头看了看,继续赶羊。后来没多久,卓玛走在他的后面趁王洛宾不留神,很用力地在他脊背上抽了一鞭。
卓玛走后,王洛宾呆呆地站在原地,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玛。这个美丽俏皮的藏族姑娘,一鞭钟情,在王洛宾的背上留下永生难忘的一鞭。这一鞭,也打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民歌。
**队完成拍摄后,王洛宾也被迫离开。坐在返程的骆驼背上时,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族民歌 《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融合了藏族民歌《亚拉苏》的部分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这首跨越地域语言和种族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很快这首民歌,传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
桑杰吉说:“我阿妈常说,萨耶卓玛的命不好,她喜欢王先生,但与王先生无缘。后来算是嫁了一个汉人,可她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在那黄昏牧归大草原上,那位美丽动人的好姑娘,迎着晚霞的余辉,永远消失在草原……金银滩上,那一鞭留下的美好传说已成为草原的神话。
03 生命之歌 最美的乐章
“人们都说,丝绸道路是骆驼队踩出来的,如果你爱音乐,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王洛宾如是说。
这个向往巴黎的梦幻者,在西部、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现了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王洛宾不仅参与了抗日宣传,还踏上了搜集和传播民歌的艰难的艺术道路。
两度入狱,饱经苦难十八年,这位即将古稀的老人,刑满出狱后,拿出了在狱中整理的三大本民歌纪录。
跳动的音符是歌者的歌,是生命的歌。《达坂城的姑娘》传到大街小巷,《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唱了半个世纪。直到生命的尽头,为歌而生的王洛宾,还依然躺在病床上架着小木板写着歌。
夜幕染了微霜,草原的故事静了一纸墨香,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安静响起。闭上眼,微眸处是一片片绿绿的草原。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安静在时光里,如此、美好。
站在时光里,看星子流浪山间云海,看飞鸟掠过碧草蓝天,看晚风吹便香山红叶,看细雨洒落伊人眉间,爱情的陌上花开了,晕染了旧时光的云痕,一如你我。
晚风 从山的那边 吹来
吹动 迷倦的灵魂
带来无尽的思念
草原的风 粗旷的呼啸
穿透灵魂的悲鸣
那是灵音的呢喃
你可曾听过 它在向你诉说
诉说这草原的飒音
诉说这绝美的爱情
只是 总会有时光缓缓沁入的
惆怅
作品:音乐是宗教,爱情是信仰---王洛宾的传奇人生
作者:Annie夏威夷
朗诵:明明如月
王洛宾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西部歌王。他的作品一首首都是经典,或许现在人已经很少听见过他的名字,但一定多少都听过他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大坂城的姑娘》等等,即便是自己不喜欢,也一定听父母们哼唱过。王洛宾的歌曲和他的爱情一样经典流传,尤其是他和三毛的一段万年恋情。
王洛宾一生中有四个女人,第一位是王洛宾的初恋杜明远化名罗珊,这时期,王洛宾创作出了歌曲《曼丽》,且携手走过了第一段婚姻,直到1941年登报离婚。第二位就是卓玛,王洛宾创作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卓玛是一个牧主的女儿,是王洛宾在当地拍摄**时相识动心的女孩儿。第三位就是黄玉兰,这是王洛宾的妻子,陪伴了王洛宾很多年,她是一位护工,贤良淑惠,将王洛宾照顾的妥帖至极,两人生养四个儿女,黄玉兰因病去世。第四位就是三毛,这是一段最传奇,最神秘,也最浪漫的感情故事,更是最让人唏嘘感叹。
三毛与王洛宾的扎心忘年恋虐恋 ,被王拒绝后121天,三毛用丝袜自尽。
歌声飘过70年,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依然回荡在我们耳边:《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都达尔和玛利亚》《青春舞曲》《玛依拉》《在银色的月光下》《康定情歌》《花儿与少年》
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
那些年,我们唱过的歌里,有着他的传奇人生
他曾经三次坐牢,入狱十几年,创作了近千首歌曲。47岁的三毛爱上了68岁的他。这就是富有传奇人生的歌王王洛宾。
1996年3月,83的王洛宾在新疆辞世。曾经的磨难,曾经的孤独,曾经的爱恋,都幻化成一段段优美的旋律。
《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和《大坂城的姑娘》等被经久传唱。
他一生的坎坷,命运多舛。他祖父用画笔在悲戚中描摹从容,王洛宾用音符,凭歌声在苦难里锤炼永恒。他的音乐却充满快乐。他从没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他始终认为音乐是宗教,爱情是信仰。
01)真正懂得哀伤的人,才懂得真正的快乐
1913年王洛宾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手艺人家。祖父画北京城楼上的花卉,也为逝世者画像。
祖父是遗像画师,目睹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这个老画家总是在人们的悲伤的哭声中一笔一划为死者画像。
他在画像时体味了太多如何与伤心之处,为自己定格快乐的经验。祖父常说:“一个真正懂得哀伤的人,才能懂得真正的快乐。”这份珍贵的精神密码,宿命般地成为了王洛宾人生的写照。
王洛宾60多岁时曾说:“我的很多成功的作品往往不是在幸福中创作的,而是在痛苦中完成的”
王洛宾在北京的潞河中学上了中学,学校里唱诗班美妙的和声和对体育的重视影响了他一生。
这所学校让他爱上了自行车。即使晚年80岁了,他出行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王洛宾留在乌鲁木齐人的印象里,是他骑在自行车上的模样。
1934年,21岁的王洛宾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他接受了四年的欧美音乐的教育。
毕业后,他在中学教音乐,但他心目中的圣地是巴黎音乐学院。因为他喜欢西洋音乐,那时甚至没有现代音乐,他渴望去巴黎留学。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会在贫瘠荒凉的大西北扎下根。此时他的母亲去世,战争爆发,让王洛宾与理想失之失之交臂。
接着他参加了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跟随着他们去了中国的西北。
02)民歌的朝圣之旅
人生任何一条朝圣之路必将是荆棘丛生,坎坷不平。而他的道路更是千奇百转,崎岖蜿蜒。
1938年4月,在西安到兰州的路上,五个年轻人坐在卡车上。卡车到达六盘山下时,突然天降暴雨,车子无法前进。
他们不得不在一个小旅馆投宿。旅馆老板娘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五朵梅。
她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近闻名的花儿能手。这个女人彻底地改变了王洛宾的一生的轨迹。
“走哩,走哩,走远哩,越走哩,越远了。”五朵梅为王洛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年轻人,唱起了这首花儿调。
当年的她唱着这首歌,送走了她的情人,如今又在歌声里,将这几个年轻人送往了大西北。
王洛宾被这首民谣震撼。他突然明白:“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就在西部,就在自己的国土上。他就此放弃了去巴黎学习音乐的想法。
王洛宾卓越的音乐才华很快就在服务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血花曲》、《洗衣歌》、《抗战进行曲》和《黑龙江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五个年轻人听完五朵梅的歌,对王洛宾说:“你去外国学什么?我们的中国民歌是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文学,歌词就在我们的西北高原上。”
王洛宾在六盘山脚下,通过五朵梅的歌,品味到了最美的歌就在我们脚底下。这个西洋音乐的圣徒就这样虔诚地拜倒在中国民歌的面前。
03)最艳的格桑花,最美的萨耶卓玛
《大坂城的姑娘》是王洛宾整理和编译的第一首民歌,也是第一首流传广泛的用汉语配译的名歌。这首歌诞生在最艰苦的岁月。
王洛宾在西北期间创作了许多作品,看似简单,每一首都能触动心灵。
1939年7月,他在西宁做音乐老师。他接受了著名导演郑君里的邀请去青海,当年郑君里要拍一部《民族万岁》。
当时的千户长为他们举办了宴会。有一个姑娘载歌载舞,王洛宾被她欢快的歌声和美丽吸引。她就是千户长的小女儿萨耶卓玛。
草原上最美的花是格桑花,青海湖最美的姑娘是卓玛。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创作一首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
他们两个在拍摄过程里建立了感情。摄影组要返回西宁。相见时难别亦难,王洛宾始终没有对卓玛透露自己心中的爱意。他本人已有妻子,不敢有非分之想。
卓玛是他心中圣洁的女神,何时能回青海与她纵横草原,是王洛宾埋在心中的一个愿望,对卓玛的爱意始终在歌曲里,在他的灵魂里。
04)监狱中飞出的歌
王洛宾前后三次入狱。第一次入狱3年写下了很多狱中之歌。他与牢狱结下了不解之源。
1950年,他的命运再次急转直下,又进去牢狱。他在狱中拼命干活,却心系音乐。此期间他写了《高高的白杨》。
这是一首唯一透着悲伤的歌。也许这时候的他心中有些绝望。借这首歌表达的他的向往,他对自由的愿望。
渺茫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在他自杀前的那一瞬间,牢房外的喇叭里正在播放着他的歌《亚克西》。他觉得他还不能死,他必须为音乐活下去。
直到1975年,他带着他的三本笔记本出狱。这些本子记录了许多民歌。他一生创作了上千首歌,大部分都是在监狱中完成的。
他说:我心中有一架钢琴,在日日夜夜弹奏着乐曲。他在狱中完成了数十首歌曲,他甚至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去发表,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音乐的热爱。
曾有记者采访他:“王先生,你前后坐牢十几年,有什么感想?”
王洛宾的回答让所有人惊叹。“我很幸福。我出来时,我带着我写的的三个歌曲的笔记本。我一生追求音乐,如果我在监狱外面,也许要几十年才能收集这些作品。与我坐牢的人,他们都会唱歌,我记录了他们的歌。”
他用他的生命串起了那些散落在西北音乐的珍珠玛瑙。他的音乐灵感来自各个民族,也折射出他坎坷的一生。
他的音乐,他的磨难,都化作了一曲曲耳熟能详,经久流传的歌曲。他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凝结着生命的晶莹。
一歌一往事,一曲一传奇。
05)音乐是宗教,爱情是信仰
1981年王洛宾恢复了军籍。他常常骑着自行车,成为了乌鲁木齐街上的一道风景。多年的坎坷,让他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
此时一个重要的人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她会激起他深埋心底的情感吗?
1990年4月,作家三毛披着长发,闪动着亮晶晶的大眼,她去了乌鲁木齐拜访王洛宾。
她从小就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大坂城的姑娘》和《半个月亮爬上来》。她将这些歌曲带去西班牙和撒哈拉。
三毛在台湾读到了一篇介绍王洛宾的文章,她感动的落泪了。她被这个传奇的艺术家深深打动。但是他们见面相处一段日子之后,她却选择了悄悄离开。
缘分如此神奇,让相隔万里的人相遇,又让相遇的人分离。
也许他顾虑太多,也许他不知道如何面对三毛。三毛将自己的一个粉红色发卡留在王洛宾的吉他上。
发卡卡在吉他的第二根弦,这个是D弦。王洛宾写了一首《幸福的D弦》。
三毛最后的一封信是写给王洛宾的。“洛宾,谢谢你记得我,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平静和快乐。”
1991年5月,三毛自杀。王洛宾喝了几瓶伊力特,为逝去的三毛,也为自己的遗憾。
06)橄榄树下的等待,遥远的徘徊
三毛离去了,不知道王洛宾心中是如何想的呢?
王洛宾曾写了一首《等待》。“你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我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又徘徊,人生是一场迷藏的梦,切莫对我责怪。每当月圆时,对着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
有人问他:“你为何不接受三毛?”
他说“三毛会唱我的歌,我会读她的书,这种感情的结合,不同于一般的男人与女人的你们认为的那种感情结合。
1996年,王洛宾走了。他后来的生活都是在大西北和新疆。北京是他一生的梦想,也是他遥远的地方。
他去世后,骨灰送回了他的故乡—-北京。他去了新疆这个遥远的地方,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千余首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巴黎在他心中是音乐圣地,他这辈子都没有去过,而他创作的歌曲却成为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材。
王洛宾说:“生命是一曲美丽的悲剧,尽管我一生坎坷,我的爱情也没有好的结果,但我仍然相信爱情是信仰,音乐是宗教。”
“一个真正懂得悲伤的人,才懂得真正的快乐。”就像他的音乐,传遍了大江南北。
他的歌将牢牢地印在大家心中,一代又一代传唱,一首又一首经典。
民族的就是经典的,经典的就是世界的。王洛宾富有传奇的一生,经典的音乐,将永远唱响在世界各地。
王洛宾也成为无数个后辈音乐人无法翻越的一个高峰。
歌词我愿做然后天天是
在那遥远的地方
歌手: 王洛宾
专辑: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在那遥远的地方
歌手: 王洛宾
专辑: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发行时间: 1993-10-01
在那遥远的地方 - 王洛宾
词:王洛宾
曲: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流浪在草原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歌名:蔓莉,歌手:韩宝仪
所属专辑:柔情极品5
作曲 : 王洛宾,作词 : 黄霜仁 王洛宾
我们的过去, 我们的情谊
怎么能忘记, 蔓莉
你怎么这样任性, 静静的就离去
我很伤心, 从今以后
不能够见到你, 只有留下你往日情景是我常回忆
蔓莉, 美丽的青山
美丽的绿水, 只有我和你
蔓莉, 可记得我们时常
快乐的在一起, 我很伤心
今天离别, 永远就离开你
只有希望在梦中能够时常看到你, 蔓莉
一样的青山, 一样的平原
只是少了你, 蔓莉你怎么这样年轻
轻轻的就离去, 我很伤心
不能和你永远的在一起, 只有等待我们死后
埋葬在一起, 蔓莉
扩展资料:
《蔓莉》原唱者林仲康 词作者是黄霜仁,作曲是王洛宾。
歌曲背景
1938年—1939年又有一大批哈萨克族群众来到青海。王洛宾怀着年轻人的浪漫,于1939年春天来到青海西宁,再次与哈萨克族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他都沉浸在弘扬中华民歌的激情之中。
此时,一个真实的故事刚好传到王洛宾耳中:有一对蒙古族情侣,男的叫山道儿,女的叫曼莉,二人情深意长,志同道合,不遗余力地为抗日宣传而奔波。后来,一人不幸牺牲,临死前唯一的希望就是要爱人继续投身于抗日救国事业,永不停步。这个给王洛宾很大震撼,一直念念不忘,不久后就改编创作了这首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
填词:王洛宾
谱曲: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坐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扩展资料: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宾创作的民歌,是**《小城之春》的插曲。
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歌曲鉴赏
《在那遥远的地方》采用了汉族民歌中鲜见的欧洲七声音阶调式,既有哈萨克民歌的音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优美抒情的上下两个乐句,朴素简洁的比兴歌词,自然和谐,生动流畅的旋律,倍受歌唱者的喜爱。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青春舞曲》
歌曲作者:王洛宾
歌曲类别:新疆民歌
太阳下去明早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小鸟一去无踪影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别的那呀呦 别的那呀呦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别的那呀呦 别的那呀呦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扩展资料:
《青春舞曲》本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1939年,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对西部音乐的整理时,搜集到这首新疆民歌,后将它改编成汉语歌曲,收录在《掀起你的盖头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和他的歌》《百歌颂中华2》之中。
1939年,王洛宾搜集到这首新疆民歌时,在歌词上进行了很大改动。原词中“别的那呦呦,别的那呦呦”是十个音节,“别的那”就是维吾尔语“小鸟”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小鸟呦,小鸟呦”,但却只有六个音节,如果按照翻译过来的汉语直接填到曲谱中,既不符合格调的要求,也失去了民歌的味道。
王洛宾灵机一动,把“别的那呦呦”变成这首歌曲的助词衬语,十个音节全都保住了,而且还平添了一种异域风格,整体风格并不显得割裂。
这首歌原来是舞曲,每个乐句都做反复,上下乐句的尾音总是“3”和“6”。王洛宾把曲调连续重复的尾音及不上口的颤音去掉,突破了曲谱中的惯性重复,使音调变得甜美,既符合民族格调,又不歪曲汉语形象,使这首歌变得焕然一新。
《青春舞曲》
演唱:王洛宾
作曲:王洛宾
作词:王洛宾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别的那呀呦
别的那呀呦,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别的那呀呦,别的那呀呦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扩展资料:
《青春舞曲》本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1939年,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对西部音乐的整理时,搜集到这首新疆民歌,后将它改编成汉语歌曲,收录在《掀起你的盖头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和他的歌》《百歌颂中华2》之中。
2004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古巴信息科学大学时,古巴军乐队奏起了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改编的名曲《青春舞曲》,古巴非常喜欢王洛宾先生改编的西部民歌和他的传奇故事,而用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改编的民歌形式欢迎胡锦涛对古巴的访问,为中古友谊谱写了新的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