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干旱水底古桥介绍鄱阳湖秋季旅游攻略

鄱阳湖干旱水底古桥介绍鄱阳湖秋季旅游攻略,第1张

相信大家最近有看新闻了,鄱阳湖又上了热搜了,这次是因为这里的干旱,古桥显真容了,大家有了解这座古桥吗?其实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鄱阳湖的干旱季节,那么这个季节这里都有什么好玩的呢?快来看看!

鄱阳湖干旱水底古桥介绍

10月20日,江西九江,随着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丰水期浸泡在湖底的一座总长2930米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湖中古木石桥”露出水面。

桥身全部由花岗石制成,旧时为鄱阳湖秋冬湖水干涸之际方便都昌县与星子县(今庐山市两地民众往来的便捷桥梁。

该石桥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明清时期连接鄱阳湖两岸的交通要道,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湖中古木石桥”,桥身有泄洪孔983个,也被称为“千眼桥”。

鄱阳湖秋季

9月下旬首批越冬候鸟抵达鄱阳湖,第一站都是到都昌县的马影,今年首批越冬候鸟抵达时间比去年提前了5天,大雁的到来拉开了鄱阳湖候鸟越冬序,标志着鄱阳湖开始进入候鸟越冬季节。

将陆续迎来各类越冬候鸟,11月初是候鸟到达的峰值,大约有60万只左右。

蓼子花开

每年的11月左右,由于鄱阳湖进入枯水期,再加上持续充足的光照,蓼子花会迅速进入盛花期。

你或许在河畔江,见过三三两两或一小片的蓼子花,但当望不见尽头的野生小花聚集在一起,那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

在鄱阳湖部分水域,成片的蓼子花竞相绽放,将广袤的湿地草洲分割成两半,形成了绵延数公里的花带,如同粉红的腰带缠绕着鄱阳湖,河流又从蓼子花丛中静谧流淌而过,绿色、红色、水色天然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一条条弯曲的小河沟,一个个游人点缀其间,或拍照或露营,欢声笑语,暖阳下尽享花之芬芳,当夕阳西下,落幕的彩霞与滩涂上蓼子花融合,简直美成了一首诗“落霞与鹤群齐飞,秋水共花海一色”。

草原再现

从现在开始,鄱阳湖慢慢迎来了它的“变装期”,曾经的水天一色的湖面,逐渐变成茫茫的大草原,在这里城市的喧嚣忙碌统统都没有。

你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由于低枯水位,丰水期水天一色的湖面变成了一条,“河沟”和茫茫“草原”。

每年秋意正浓时,每一棵草都在释放着勃勃生机,想把自己最美的一刻为世人展现,或拍照或露营留下欢声笑语。

落星墩浮出

鄱阳湖中的千年石岛——落星墩再次完全浮现出来,在鄱阳湖丰水期,落星墩淹入湖水之中,只剩部分亭院建筑露出水面。

到了枯水期,落星墩就会完全浮现出来,落星墩形如星斗,乍一看像是浮在水面上,这一屹立湖中的千年的石岛,成为鄱阳湖一大景观。

好了,这些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了,综合来说,虽然迎来了鄱阳湖的干旱期,但是这里的景色却依旧是美丽的,依旧是值得大家来这里旅游的!

文德桥自古以来就是夫子庙地区秦淮南北两岸的咽喉要道,它与夫子庙相连,历史悠久。桥西毗邻来燕桥,桥东面有文源等五座桥。

“五桥绵亘如游龙”,展现了秦淮历史悠久的古桥文化。

六朝时期,文德桥所处的河面宽阔,建有浮桥,唐代开始建造木桥,随着朝代更迭,至1585年建成了石墩木架桥。

文德桥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紧相连,如飞虹跨在水池之上,桥体在照壁和奎星阁以及得月楼的辉映下,古朴壮观,光彩照人。

文德桥一名的来历,有人认为是为纪念孔子而命名的,实际上文德桥一名来自《诗经·大雅·江汉》中的一句诗:“矢其文德,恰此四国。”

主要是文以载德,取“文章道德圣人地”、“文德以昭天下”之意,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文德桥畔两岸人家,悬桩拓架建成河房水阁,雕梁画栋,南北掩映。桥的四周春灯画舫集结在一起,箫鼓十里可闻。夜晚人们在这里乘凉,看明月,观桥赏月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夜晚,文德桥处有一奇景:天上满圆月,在桥头俯视,只见水中左右各映有半边月亮,这就是“文德桥上半边月”的奇观。

这时,人站在桥正中月光下看不见身影时,但见月亮一边一半,因月很快横过文德桥,所以可以观看的时间很短。看时一定要平看,以桥影为准,不能太伸头。由于文德桥桥身略偏,所以,所见半边月一半稍大,一半稍小。

这个奇观曾吸引无数游人来此观赏。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客居南京时,曾漫步来到文德桥,见到了文德桥半边月奇景,赋诗道:

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

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

九龙桥始建于明代初期,因原与通济门毗连,又称“通济桥”,长98米,宽13米。九龙桥有5拱,5拱分别坐落在4个棱形分水桥墩上,很是壮观。

在晴日下,五拱大石桥如长虹卧波,曾有人赋诗写道:

玉石烁熠驾九龙,长虹如带偃晴波。

明太祖朱元璋在修建南京城时,即着手建造此桥。由于这个地方位于内外秦淮交界处,水流湍急,桥一直没有建造成功,特别是在建造中间大拱时,常从桥下水中喷出一股毒气,使人无法靠近。

朱元璋知道情况后,在一天下午来到这里查看。查看之中,突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在闪电霹雳中,河中突然窜出一条青龙在追逐一股黑烟,接着从半空中落下一物掉入河中。

片刻后,雨过天晴,朱元璋命令人打捞落水之物,结果捞出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辟邪石”。

朱元璋手下谋臣刘伯温建议将此石压载在桥身大拱内,这样可保这座桥及水关万世无恙。

朱元璋命令照这个建议处理。

桥很快修完了,由于有了这段插曲,就将这座桥取名为“九龙桥”。另外,在附近盖了一座“怀龙庙”,以作为对这件奇事的纪念。

武定桥原名“嘉瑞浮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这座桥恰好在王府后,因此命名“武宁桥”,后改名“武定桥”。著名的舟子洲位于武定桥的东侧。

史书记载,自513年以来,朱雀门东北面的淮水常涨水,舟行当时建康宫的太庙湾,于是称为“舟子洲”。武定桥东面,还有六朝时秦淮闻名的“二十四航”中的骠骑航。

武定桥畔也是显贵府邸集中的地方,也是繁华的名胜和商业之区,景色如画,夜晚月色尤为诱人。很多文人骚客来此赏月观景,思古幽情,留下了不少诗篇。

明代诗人写道:

秋风又到秣陵关,独客穷途尚未还。

武定桥上新月上,朦胧遥望紫金山。

明代末期诗人顾梦游在《秦淮夕泛》中写道:

落日淡生烟,明影碧天。

人来花槛里,出板桥边。

杨柳风千树,歌月一船。

新桥与武定桥对称,是分别坐落在城东和城西内秦淮河上的千年古桥,新桥四周街巷如蜘蛛网密布,四通八达,是城西南隅交通的要冲。

这里人烟稠密,集庆路、钓鱼台、船板巷、中山南路皆与之相连,一向为繁华之地。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在沐春拂垂柳过新桥时作《过秦淮》写道:

晓过新桥启轿窗,要看春雨弄春光。

东风作急惊时眼,搅乱垂杨两岸黄。

新桥本名“万岁桥”,因明代桥西有浙江按察使李熙居住,李熙人称“饮虹先生”,因此,这座桥又名“饮虹桥”。

《金陵古今图考》记载,这座桥出现于隋代,宋代屡次修建,故名“新桥”。新桥净长22米,宽20米,三石拱。南宋时期,留守史正志重修此桥时,还在桥上盖了几十间高大的房屋,即是秦淮有名的桥棚,新桥显得十分壮观。

新桥自古就是南京有名的鱼市,《建康志》记载:

鱼市当东市、西市、凤台、鹭洲四方之会,今新桥十字街口即其地。

由于新桥附件商铺林立,而且又是数万工匠、居民、渔民居住之地,故市场繁荣。这里还是名胜官署集中之地,桥西南面有凤凰台、保宁寺、杏花村、瓦官寺等建筑。

新桥还是送亲友的地方,唐代岑嘉州写的万岁桥送别诗写道:

南行直入鹧鸪群

中国的古桥都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呢?为什么同样是桥,由全石材建造的石桥在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更久的灾难和考验之后却依然屹立不倒,而无锡高架桥短短十几年就塌了呢?

细数我国古桥,就会发现很多古桥真的经历的灾难真的不少。比如沱江一桥,他是8级地震震不塌,380公斤炸药炸不倒。很难想象一个服役了四十年的石桥在被宣布为危桥之后,使用380公斤炸药却失败了。这座桥的结构主要是主体砖石结构,主桥为9孔40米悬链线双曲拱桥,也被誉“桥刚强”。

比如赵州桥,它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却依然巍然屹立。赵州桥也叫“安济桥”,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全石材结构,主要位于河北省赵县城洨河上,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又比如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的安平桥,这八百多年里依然屹立在海湾上。他位于泉州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桥长约5华里。

那为什么无锡高架桥的寿命这么短呢?根据新闻,主要是出现桥面侧翻,这起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据新闻报道,这个高架桥,扩建工程于2003,9月开工建设,2005年6月建成通车,2005年11月工程交工验收。在追问事故的成因时,桥的设计及质量、超载的货车等都被反复提及。

确实如此,桥塌不外乎两个原因:要么豆腐渣工程导致,要么使用过程维护管理没做好。肯定是设计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被人疏忽掉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3000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