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的散文

梅雨的散文,第1张

  凌师母又跳井了!那天之所以令我至今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在那条青石板小巷里,大人们急慌慌拿着竹杆捞人,以及乱哄哄的人群所营造的混乱氛围。更是因为那场叫人心烦意乱的梅雨,从早至午,唏哩哗啦地下个不停,而毁了我本来约好和人踢足球的打算。

 而凌师母,作为解放前为数不多的女警察,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始终是个靶子。好象一旦有需要,就会如一个演员一样,戴着高帽或被剃个阴阳头,被人押着在小巷里出演自己的角色,记忆中她跳井已不是第一回了。

 乱哄哄的人群,在凌师母被抬走的过程中,慢慢地散去了。我却于百般无聊中,独自来到了古井旁。古井石阶上,布满了杂乱且赃兮兮的脚印。以此佐证了刚才那场悲剧性的事件。这个时候,我的目光掠过地上湿淋林的一汪汪水迹,在井沿上累累刻划出的井绳印痕上,胡思乱想着这条百年古巷以及这口古井,所有流传下来的,近乎于陈旧斑驳的故事碎片。

 梅雨继续淅沥地落在井亭上,于飞檐斗角间垂沿而下形成了雨帘。而透过雨帘,我眼光延伸进那条小巷,却多了几分恍恍惚惚的惆怅。而就在这个午后,注定了在那口古井旁所引起我的第一次心慌意乱。注定了我淡薄的回忆中,始终会夹杂些梅雨中那种湿润的味道。

 情节的开端,始于一把花伞在小巷中的出现。小巷的霏霏雨雾中,香椿树和泡桐及青石板路旁杂乱开着的月季花,在摇曳着不合时宜的风情。而隐约出现了,那个时代不常见的花伞,却于人陷入了一种不真切感。小花伞继续在巷中行进,而至古井旁的骤停。这景象与刚刚发生的一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我顿时忽略了梅雨和凌师母的背景,而有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惊艳发现。在雨伞收拢的一瞬间,一张俏丽的脸庞在我面前出现,那是一个清丽的女孩。

 女孩是来古井洗衣服的。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围在古井边洗衣服, 是这个小巷里司空见惯的风景。令人疑惑是在雨天, 还有人来洗衣服。但我已不可能去探究其引起诧异的原委。只可能用眼角的余光,打量这个令我十分惊愕且陌生的女孩。女孩应该和我年龄差不多,一头乌发用花手绢扎就了马尾辫,白皙的瓜子脸上一双大眼,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从深井中提水,很明显不是这个女孩力所能及的。见她有些吃力地打水,我有了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动。走上前去,近乎有几分唐突地抓过井绳,两三把就提上来一桶水。白花花的井水,在女孩感激的眼神中倾入了她的搪磁脸盆。洗衣的过程很快,一会儿就在我俩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中结束了。待她收拾了洗好的衣服,转身打开花伞离去时,却回头给了我一个让我在今后的许多回忆里,常常浮现的盈在一对酒窝里的莞然一笑。

 想要叙述我的故事,必定要把我曾经生活过的,留于人记忆深刻的小巷,仔细地描摹一番。小巷不长,在江南这个小城,遍布着许多大同小异的巷子。小巷中少不了青石板铺就的石径和两旁香椿树夹杂着泡桐树,以及在每个石砌弄堂门前,自由生长的月季茉莉花所弥漫的风韵。而我那所在的小巷,之所以有名,不仅仅是巷口那存在了不知几百年的古井,更因为是小巷出了一位民国开国的名人。从巷口走二百步,就是那位民国英杰的故居。再从他的故居走一百步,就来到了我的家和隔壁就读的学校。

 那年我是个初中生,对于在古井旁邂逅美丽女孩一事,于我这个年龄,只是留于心中短暂的心里涌动。更多感兴趣的事充实了寻常的生活。画漫画了,写批判稿了。轧闹猛地参加各种评《水浒》的会议了。何况仅仅是一面之缘,对于女孩的印象,似乎已经淡忘了。而她重新出现在我面前,也是这个季节中梅雨交织的早晨。这个巧合,让人不得不时常怀疑这事的真实性。我无法确定自己的记忆是否出现了偏差。但那个早晨,上学来到学校,从教室门角那堆淌着水的雨伞中,又十分肯定了这事真实的存在。纵多的雨伞中,我发现了那把不寻常的花伞。

 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张老师用一种快乐的神情,从教室门口拉过了一个女孩到讲台上,介绍说:“我们班级来了一位新同学,她是从另外城市转学过来的'。”但我突然发现她就是那个古井旁与我相遇的女孩。接下来的时间里,在她似乎有意无意瞄向我的微笑中,和她银铃般好听的带着苏浓软腔自我介绍中,我终于知道了她那个诗意般的名字:婉丽

 我的初中生活,基本上是在没有正儿八经上课中度过的。学校里政治课多于文化课。记得还曾经专门开过大字报课。整天介地颠东颠西,穿行于各种集会。虽然,对于我的文化学习,并没有实质性帮助,但也悠闲不少我的少年时光。

 而自从婉丽来到了我们班级,生活中就多了一项内容。那天,老师交待要我和婉丽和其它几个同学,组成一个课外学习小组,重点是写批判稿。对于这件差事,我不说欣喜若狂,但也有几分得之欣然。一来我本喜欢写写弄弄,二来和婉丽能时常在一起,到也内心不由自主地有几分欢喜。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小组,放在婉丽家是个好主意。于是课后我们一行人,就齐聚在她家中,开始了貌似认真的学习生活。

 婉丽的家就在小巷另一头,本地京剧团排练厅和演员宿舍大院里。那是一个算不上排场的庙覌,原先是小城府庙里道士们的居所。道士们早没了,演员们的多姿多彩代替了道行修炼的袅袅青烟。而和这个小巷一惯的风情,形成突兀的是,从那个院落会时常传出些,让小巷的人们形成中心话题的风流逸事。从那天起我们知道了,婉丽的父母都是新近加盟本地的演员。父亲行当是小生,母亲是青衣。

 学习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写批判稿,但我们更多谈论的是小说《水浒传》中许多血脉偾张的情节,而女同学则躲在婉丽父母房中,惊叹于他们一屋花花绿绿的戏装和上妆的油彩。正当我们在婉丽家乐不开支时,一阵锣鼓的喧响从隔壁传来。婉丽告诉我们,团里在排练样版戏《红灯记》。于是,我们忘记了学习小组本来的初衷,一呼拥地来到了排练厅。戏台上排着人们早已熟知的情节,今天正排着李玉和赴宴鸠山告别家中那一场。台上正依依呀呀一扳一眼地唱着,一招一式地亮着相。正在我好奇地打量着台上的情形时,腰间被人捅了一下,那是婉丽。她告诉我,演李玉和的是他父亲,而铁梅是她母亲。顺着她的手指,我的眼光越过了台下就坐的象是导演或是领导的秃顶脑门,于台上看到了她威武的父亲,与及以她有几分酷似形貌的漂亮女人。

 我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婉丽和她家人的细节,其实是想渲染一种和婉丽以后命运相关连的氛围。江南的梅雨在这个季节,不紧不慢地下着,雨多晴少的日子,除了招至大人们的几声抱怨外,淅淅沥沥的雨已完全展示不了它予人浪漫婉约的想象。而我们一帮年少男女,照例除了上些无关紧要的课外,还是时不时在课后聚在婉丽家,写着些批判稿及其它不痛不痒的文章。没过了多少天,不知道老师觉得我们写文章也弄不出什么明堂,还是真的有需要。又给了我们一个新任务。排演伟人的诗词表演唱。现在想来,一大半是因为婉丽有艺术细胞和家境的缘故。角色的分配是这样的,男同学做夸张雄伟的造势,女同学载歌载舞地表演。而我和婉丽负责朗诵与旁白。

 排练就在婉丽家隔壁京剧团的排练厅进行,指导老师除了音乐文艺老师外,婉丽是当然的小老师。在老师们不在时,她就是我们的最高领导。

 “弓剪步,弓剪步。右手叉腰,左手在胸前握拳作怀抱状,眼睛仰视45度角。”婉丽一本正经地板着那张俏脸,在排练过程中,颇有些老师的架式,不时地纠正我们的动作。但不得不让我们彻底服气的是,她一个亮相一个腾跃。足以看出她的功底,以及近似于专业的水平。十天后结束了排练,我们这支演出队汇入了小城中小学生下乡,为贫下中农演出的队伍。演出是在小城南郊的山里,舞台就在背倚青山的山坡上。第一天演出就出了乱子,而引起这个乱子的根源正是我。演出是在一个有些雾朦迷离中早上进行的。轮到我们表演了,一上台先有朗诵,在婉丽清脆的朗诵“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本该接下一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然后我俩合上最后一段。那天我不知怎么了,在台上我透过朦胧雾霭及台下黑压压的脑袋,竟然一下子忘了词,直到婉丽那娇小的拳头一把捶过来,并娇斥“傻呆了”才回过神来。但一瞬间造成台下农民伯伯哄堂大笑的效果,自然是免不了的。以至于在以后很多的日子里,我常常带着愧疚而面对婉丽的笑脸。

 那年的梅雨季在江南这个小城显得特别漫长,烦躁的湿阴天气,使人对阳光的重新出现,已然失去了信心。而那场运动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显出了偃旗息鼓的征兆。批判稿我们不写了,演出也停止了。每天课后,我都无所事事地从小巷这一头溜达到那一头。

 “猪猡”!那个下午我正无聊地从巷口开始细数泡桐和香椿树的数目。听见了从我们大院临街窗户里,阿中扔出了一句骂声。阿中是已故凌师母的儿子。自从凌师母意外地走了,他一直表现得有些神经质。常常挥舞着五颜六色的油画笔,对着小巷无缘无故地咒骂。以至于小巷的人们,一至认为这个少年已无可救药了。但作为发小,我不得不佩服他来自于教美术父亲遗传的绘画天分。其实他不傻,而是出自于某种情绪的发泄。但另一个令我疑惑不解的是,他经常会不知从什么地方,掏来一些小巷人家的隐私,而作为秘密与我分享。对于婉丽家出现的变故,我首先就是从阿中口中得知的。

 我循声来到了阿中家那个土坯房,一推开门,他便停止了咒骂。转身对着我用近乎得意的神态说“晓得伐,晓得伐,婉丽她妈妈跟人跑了” 。我突然想起,婉丽已好几天没上学了。阿中还在滔滔不绝:“她妈妈跟人跑了,是跟海边城市的南方人她的老相好跑了。”对于这种所有能引起我脸红的风流逸事,我一向的态度是置之不理。但那天我有些急迫地问阿中:“现在她家怎么样?婉丽怎么样?”而阿中颇有些刻薄地回答我:“能怎么样,找后妈了,她肯定会有个后妈了。”

 第二天上学,我看见好些天没见的婉丽来上学了。她教室的座位是第二排,我在第四排。一整天我都盯着她马尾辫上忽闪闪的花手绢发呆。对于老师讲述的,平日里十分感兴趣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故事,而浑然不觉。放学后,我和阿中叫上她,来到了阿中家。一时间我还不知道如何开口,到是她首先说:“别问了,我不想说,烦死了。”说着话,我透过阿中家简陋窗户漏过的光线,见她俏丽的眼框里泪水一直打着转。并明显地发现她脸上的五个红肿印。她发觉了我一直看着她的脸,就进而解释,她去问妈妈的去向,而挨了爸爸一记大耳光。从那天起,我发觉自己对婉丽更加关注了。上学课间,我和同学们都围着她逗开心。课后要么我从家里拿出不少书与她分享。要么她陪着我,在操场上看我们踢球,兼做我们的衣服保管员。但在不少时日中,我都明显地感到她的笑容少了。

 事情的进展并没有象阿中预料的那样,婉丽她爸并没有给她找后妈。到是另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自然首先从阿中那里传给了我。大约在梅雨时节行将结束,秋风渐起的时候。课后我踢了一场雨球,浑身湿透地路过阿中家。他一把拉着我说:“晓得伐,晓得伐,婉丽要走了,她爸爸被一个大剧团招去了,要带她上另外一个城市了。”我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忙问道:“真的吗?而阿中狡黠的眼色,又十分肯定了这事的不容置疑。

 而真正确定了这事的真实性,还是在隔天的放学路上。记得很清楚,在小巷顺数的第五棵泡桐树下,婉丽叫着了我。用一种近乎忧怨的语调对我说:“我要走了,要去北方大城市了。”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一支钢笔递给我说:“你喜欢写文章就送给你吧。”我一时无语,搜巡了书包,拿出了一本花了自己几个晚上,当时还是私下流传的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给了她。在她伸手接书的那一刻,我发觉了她的眼圈红了。挥了挥手转身她走了,只到她的背影拐过巷口,我始终处于一种五味杂陈的茫然失措中。

 婉丽走的第二年,我家也从小巷搬到了城西。以后的岁月中,我经历了人生第一场初恋,也经历情感和生活中的无数变故。对于杳无音讯的婉丽,仅仅是作为一个旧梦,而存在于记忆里。只到好多年以后新世纪来临时,又重新得到了她的音讯。

 这天我是被阿中一个电话,叫到他的画廊去的。如今阿中今非昔比了,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了,一幅画一出手,就可卖到几万元。那天照例有梅雨光顾小城,我坐在他的画廊里,在一种雨打窗棂的韵律中,面对他众多的美女肖像画,而展开充分想象时。阿中这位消息灵通人,用一惯的腔调对我说:“晓得伐,晓得伐,婉丽有消息了,她在深圳。做生意的朋友讲,她离了婚又结了婚,办了公司,钞票到是多的。听人讲她还记得小巷里的事,还和朋友打听了你。”听完他的话,我一愣转而叹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真快,她到还记得那些事,真难为了。”

 晚上阿中做东宴请朋友,席罢又去K歌。在本城算得上豪华的大厦里,我于闹哄哄的歌声中,独自伫立在窗前。透过雨雾,透过一闪一闪的霓虹灯,目光始终投向南方。心中有一种声音对自己说:纯真的岁月真好,纯真的友情真好!

在这个与霉菌“邂逅”的季节,墙面时时刻刻面临着霉变、脱落、起皮、粉化开裂的风险,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防潮。

建议在有太阳或者正午时开窗通风,加速室内水分的蒸发和风干,下雨的话就不要开窗了。如果窗外一直下雨,可以打开风扇、排气扇等电器,加速室内空气流通,或者借助除湿机或空调抽湿功能等电器达到除湿的效果。

衣柜这些不能受潮的地方 ,可以利用干燥剂、除湿袋等物品帮助吸收湿气,避免发霉。

如果需要拖地,建议取几勺盐溶解在温水中,然后再将拖把浸入其中,拧干后进行拖地;在家门口这些空间,我们可以将旧报纸铺在地面,吸收水汽,防止潮气蔓延。

墙面防潮,最重要的还是选对漆。

我推荐使用三棵树净味防霉防潮墙面漆,它采用了三棵树最新的“健康+”标准,高效净味,可以令家居环境清新自然,另外还具备防潮功能,漆膜更为透气,同时达到0级防霉标准,大大降低霉菌的繁殖和滋生的概率,有助于持久保持墙面整洁靓丽。同时该产品还具有抗碱、高遮盖、易施工等功能,带来多方位的呵护。

如果只是做好防潮,没有做好防霉作业,也很容易滋生霉菌,我们要注意日常居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尤其要注意空调、饮水机、净水器、热水器这些“内脏”脏了看不见的电器,要定期拆洗换。

如果墙面出现霉点,可以先用干牙刷将霉渍刷走,再用75°的酒精洗刷墙壁;针对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墙面,如何抗菌?我要推荐的是三棵树净味360抗菌墙面漆。

这是一款具有广谱抗菌能力的多功能内墙墙面漆,漆膜可有效抵御常见的19种细菌、霉菌。并且拥有防霉标准最高等级的0级防霉,还通过多重国内外权威环保认证与三棵树最新的“健康+”标准,守护家居健康∞

东京都地区图

正月的红蛱蝶

起居室里的螳螂

草原上的瓢虫

住宅区的凤蝶

“三只小猪”与黄纹粉蝶

天牛与无花果树

侧廊的白刃蜻蜓

蟪蛄初唱

飞成一团的绿胸晏蜓

神社的桃金吉丁

薄翅蜻蜓渡海

大的孤居相飞蝗

巷子里的大透翅蛾

灶马出现在厕所

梦幻的日本虎甲虫

过路的青斑蝶

铁塔下的红小灰蝶

吐“文化”的家蚕

善福寺川的乌鸦凤蝶

叩头虫与电风扇

怪怪的毒隐翅虫

狭山的独角仙

迷路的夕蜩

黑翅珈蟌的传说

露天仓库的黄蛱蝶

洋房的萤蛾

炎夏邂逅无霸勾蜓

和田堀池的细蟌

山下公园的红蜻蜓

夏末的马蜩

怪蛾大水青蛾

东方白点花金龟的悲剧

食蜗步行虫的臭味

飞舞在高楼大厦间的银斑小灰蝶

蚁狮与优昙华之花

西麻布的骚蝉

青山的青带凤蝶

秋山溪谷,山溪珈蟌的桃花源

善福寺川的长须蝶

梅雨季的幻影─金绿宽盾蝽

美国白灯蛾的白色夏季

恋恋原宿的绿树蟋

“气化人”与萤火虫

“少年杰特”的纹白蝶

西武池袋线与小三线蝶之舞

猫地藏的守墓者—食蚜虻

后记

浙江梅雨季节一般是在6月份到7月份,维持时间大概为30天。浙江省入梅后局地伴有短时暴雨、强雷电、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梅雨季节过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一场大雨,铺天盖地。

昨日的闷热,火辣辣地艳阳,一夜之间驱散的无影无踪。

行走在雨滴落下的路上,一阵阵冷风吹来,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哆嗦,这样的天气,哪里有芒种时节农家的热火朝天?哪里有芒种节气该有的样子。

有点姹然……

每年公历六月五日或六日,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五度时为芒种节气,“芒”,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晚谷、泰、稷等作物的播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收获、播种,再加上管理春天播种下的作物,人们进人了大忙的季节。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九个节气,夏天的第三个,仲夏时节来临了。

春争日,夏争时,此时,既要对成熟的麦类进行收割,也要进行谷黍类的播种,劳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认识过一些朋友,每每农忙时节,都要回老家,参加农忙,虽然他们之间现在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精英,然而每到农忙时节,都会回家帮父母分担农忙时节的辛苦。

他们真的体恤父母,颇有孝心。

还记得一个朋友曾经谈起过他读书时候,农忙季节的插曲,那时如果他学习不认真,考试考的不好,父母就会责骂他,让他去田里干活,用农忙时节的辛苦来教育他,究竟是读书好还是干农活好。

农村长大的孩子,不容易。

“麦黄农忙,绣女出房。”农忙时,有时连妇女也要下地干活。夏天多雨,收割后的麦子如果遇到雨,就会发霉、发芽而无法食用。农民收割完大麦、小麦,又要忙着种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了。

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人们认为,夏日来临,花神退位,因此人们会在芒种日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送行,也表达对花神曾给人间帯来缤纷的感激,盼望着来年再与花神相会。

芒种有三候:

一候,螳螂生

螳螂在前一年的深秋,把卵产在林间。一売百子,此时小螳螂破壳而出。螳螂是斗士,从不惧怕对手,每当遇到对手时,螳螂常常会展开宽大的翅膀,把两脚高高举在胸前,并将腹部的翅膀互相摩擦,用这种姿势来震慑对方。

二候,鵙始鸣

雕(j),伯劳鸟。感受到阴气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

伯劳鸟的鸣声尖锐,仿佛在倾诉离别春天的愁与苦。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即百舌鸟,能够学习其他鸟的鸣叫。反舌鸟因为感受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江南梅雨季,这个时节,下雨的日子多,雨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持续的阴雨天正赶上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称为“梅雨”。梅雨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衣物容易发霉,因此“梅雨”又作“霉雨”。

每年的这个时候,几乎每天都会下雨,我却喜欢在雨中漫步,撑一把伞,走进小巷,雨丝飞溅,滴答滴答地滴在青石板上,静谧宁静的时光,在雨中绵延,再绵延。

每年的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传说从夏朝起就有煮青梅的习俗。我们这里会泡青梅酒,把梅子采摘了放一些冰糖,泡一个月后就可以食用了。

年年这个季节,我都会喝上一杯青梅酒,酸甜中带醇,很是可口。

芒种时节,通常会与端午节邂逅,关于端午,有许多传说,一种说法是,端午是古代有龙图腾崇拜的民族的祭祖活动日,他们生活在水乡,自称是龙的子孙,渴望像龙一样在水中畅游翻滚,悠游自在。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的用于祭祀祖先的节日。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对于端午,是我喜欢的一个节日,可以大快朵颐的吃粽子。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虽是湿衣愁雨,却是门掩草,径封苔,绿肥红瘦,正好孤眠清熟。

这样的意境,似乎看到澄明如镜的水田上,赤着脚的农人携着鲜翠欲滴的稻秧在清浅的水中弯腰劳作。水明如镜,天光云影。戴着斗笠的农人依旧流连于阡陌之间。

好一派芒种时节的田园风情。

下了一整天的雨后,才知,已经入梅,今年入梅日实在偏早,梅期却是偏长,大概

这也是2000年来江苏最早入梅日了。

202065

20:20

梅雨季节是东亚地区的一种气候现象,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7月之间出现。在这个时期,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会加强,导致天气多雨、潮湿和闷热。因此,梅雨季节结束后,气温开始上升是符合气候规律的。

这是因为梅雨季节期间,水汽大量蒸发并凝结成云,其间不断释放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而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这些暖湿气流开始减弱,失去了大量水汽的供应,太阳的辐射增强,气温自然会开始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气温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气候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洋流等。因此,气温的上升并不一定是在每个地区都会立即出现的。如果您有具体的问题或需求,可以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我更好地帮助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316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