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水,最美的相遇

茶与水,最美的相遇,第1张

         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就期待着与水相逢;水唤醒茶,茶成就水;水包容茶,茶激荡水;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

        泡茶如人生,需恰到好处;时间短了,茶没有入味,淡了;时间长了,入味太浓,苦了 ……

        茶与水的缘,许是因万年前溪边婆娑的小树,此时才牵手相随;水与茶的份,许是千年前嫩叶上留连的珠露,今朝才倾身相许……

        味因水觉甘美,心因茶而和宁;茶终于寂静,水终于无音。茶凉时,水静了,水静时,茶清了;时光悠远,世事淡然 ; 有一种情怀,淡香如茶,有一种人生,清澈如水……

        水甘味真,茶清梦好!

        一杯干净的水,在放入几片干枯的叶子之后,渐渐散发出清淡的香味。水使叶子舒展变的丰腴,叶子让水散发出清淡迷人的香味,也许这就是茶与水之间的缘分吧。想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我们祖国上下五千年孕育出的“随君沉浮”一词,是多么的富有含义。

        茶汤入口、齿颊余香、潺潺过喉、馨香沁入心扉,令人回味无穷。茶的氛围适合一个人的安静,两个人的知己,一群人的喧嚣。由茶我联想到了朋友之间的友情,它就像茶叶与水一样,之间的微妙感觉只能意会。 友情就好像泡茶,不一定要有百年普洱、上等龙井,但是只要坐在一起品茶,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善意。好的朋友犹如上等好茶,一句简单的问候表达无尽的牵挂。对于我来说,朋友如茶,君子之交应该就如茶与水。有茶相伴的朋友,有朋友相伴的茶,偶然间不经意想起,送上几句问候,也会如一壶、一杯香茗,满屋馨香。品茶不像喝酒那般,一杯入口,兴致顿起,越喝越热闹。喝茶,是越喝越安静,让人心灵沉淀。生活像水,友情如茶,没有茶的水依然是水,没有水的茶就不知是何物了。友情,喝的是功夫茶,品的是茶道茶艺!朋友像香茗,让人沉淀,使人坚强;朋友是生命中永久的财富,真诚不可亵渎。适量的茶碰到适合自己的水,茶水又碰到适合自己的人,这茶、水、人因缘而得以相逢,才使人生没有缺憾。喝茶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悟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回味,犹如岁月在脑海里慢慢的浮现,又轻轻的消逝,留给自己的只是一种感悟。

        珍惜现在的一切,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朋友不仅只是相逢于路中的匆匆过客,他是人生旅途中的知己。挚友如茶,我喜欢茶的随和与平淡,可登大雅之堂而不矫揉造作,可入茅棚草舍而无卑贱之分。我想这就是茶文化能流传至今的原因吧,使人生旅途不再孤寂。

A 以茶道如人道为题目写作文

记得爸爸曾有过那么一间小小的“茶屋”,里面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茶,还有一张小方桌,几把椅子,看着就会觉得舒服,自在。还记得爸爸在墙上的题字:茶道即人道!

于是,这个夜晚,为自己泡一杯清茶,淡淡的茶香弥漫周身,任古乐在空中舒展,舒展年轻的容颜,舒缓疲惫的心灵。

生活是酒,酒香四溢,会令人沉醉;心当如茶,醇厚绵长,能沁人心脾。

“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杯也醉人”。愿心灵是茶,有优雅的外形,清幽的芬芳,身居云雾之顶,禀天地之灵气,历风霜雨露,洗却浮世铅华,品味人生真谛。

茶,需要茶道,泡茶的过程就如同我们心灵成长的过程。在适当的时间、地点采摘下来,用最严格的方式进行烘烤,方可得一枚好茶叶。而只是有好的茶叶,那是完全不行的。它还需要有好的水质,适宜的温度,如同我们生命中至爱的亲人,不离不弃的朋友。水质好,水温宜,则能更好地表达出茶的本意。

有了上等的茶叶,适宜的温度,好的水质就一定会有好茶吗?当然不,泡茶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酿造自己的人生的过程,泡茶的人比茶技更重要,品茶的人比茶叶更重要。用细腻体贴的心认真对待生活的人,泡出来的茶永远那么回味悠长,而他身边的亲友,也定是最能体会其个中滋味的!

不愿做纯净水,淡而无味;不愿做咖啡,只能提神醒脑;不愿做饮料,只能闲时相伴;要做就做一盏茶,清香淡雅,深藏不露。

做一盏绿茶,,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送上一份热腾腾的慰藉;或者,做一盏花茶,人生苦短,岁月无常,酿成一缕动容的芬芳;唯愿用高尚的人格与尊严做叶,用细腻,恬静的心做水,用我一生的时间去酿造一盏茶,一盏好茶,一盏至纯,至净,回味无穷,绵延悠长的清茶,或苦涩,却足以令人铭记终身!

茶道即人道!

B 茶文化作文怎么写

我大学时学过《茶文化》这个课程,它包括范围很广,从茶的历史发展,民族版茶俗,茶歌,茶文权学,茶制作,饮茶习俗,到茶道,茶艺等等十六个方面的内容

如果只是写400字作文,我建议你写一篇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与茶有关的事情,如:采茶,制茶,泡茶,品茶,观看茶艺表演,民族茶艺展示。通过描述这件具体的事情,再叙述与之有关的茶文化,如:某少数民族有这样的习俗,在某个时期,在我国的某某区域出现过这种习惯,然后感慨,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OK啦。

请注意:你描叙的你与茶有关的事情是点,与之对应的茶文化是面,点面结合,才能在短短400字中把茶文化写出血肉,不然写出的文章就是口号了。

C 跪求作文《我看茶文化》800字以上

《我看茶文化》

我国的茶文化已有上千年历史。唐代的陆羽算是中国深究茶文化的第一人,《新唐书》中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可以说陆羽在当时让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义。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对上千年茶文化积淀的传承。

不止文人墨客,民间对茶文化也有一番极为精辟的见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将天下之事融于一杯茶中,千古风韵便凭一饮而尽晓。中国自古以来似乎都不乏有茶馆存在,茶馆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静”与“心静”的绝佳场所。“茶馆”看似专为饮茶所设,其实不然。逗鸟,下棋,言天下事,研习六艺经传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话剧《茶馆》,更是将茶馆文化推向了高处。《茶馆》中,人情,世故,最终都随着为自己,为历史送葬的百二十钱,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闲茶中,写入了历史的书简。

人们喜爱饮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馆里。人们把昔时的茶馆设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则处处为馆”。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人们并不在意自己是在何处饮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杂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围一切事物的饮茶者。读报,养神,或下棋——这便是他们凭借一杯茶远离尘嚣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艺术之茶”颇有一番韵味。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时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别,可谓品类之极盛。而茶“泡”与“品”的艺术,更是有诸多的方式与考究,这便是今天所说的茶道。我国民间的泡茶艺术在选茶,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极为讲究,但在饮茶方面却多为清饮,即“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固有之味。”这似乎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们喜“清净”的传统思想,人们骨子里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这样一杯清茶中得以体现。

当一盏青烟徐起色正醇香的茶摆在自己面前时,任何人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人们似乎并不愿意将茶提升到品味的高度,而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民族文化的沿袭,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清净与淡然的象征。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茶才有了最原始最平实的品茗艺术。

茶所代表的人生态度以及个人的精神寄托却浩浩荡荡地延续了千余年。昔日茶馆中文人雅仕托盏吟月的场景,以及茶所代表的优雅与自然,都衬出了茶作为思想与精神寄托的人生艺术。茶之文化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便是在此了。

D 万里茶道的作文500字

大千世界各有品性,因此,生活就丰富多彩起来。对于外面精彩世界有点熟视无睹的,只知品茗和读书者恐怕不多,而我集茶痴书痴于一身,也可谓集之小成。

小城人的喝茶品性不一,属于此道中人,或三五人一群到茶庄一坐,拿出各自珍养价值不菲的紫沙壶,不言语只管品味茶性,继续养壶。偶尔一高兴就泡出了灵感,茶自然色香味齐全。但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往往取决于泡茶人的心境。时下,专卖茶叶茶具的小店,摆一张根桌,桌上设一副茶道,再放几张精致的椅子,专等这批茶客。一般的茶友,大抵都上西洋式的咖啡店,泡一壶陈茶,打发无聊的时光。

饮茶,讲究的是情趣,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钱塘茶人据说是品牌连锁加盟店,是国内具有品牌规模的中国式茶楼代表作。小城的钱塘茶人店的规模不大,但格调不低。我闻讯而去,饮出了茶的滋味,久久难忘。

走入钱塘茶人,映入眼帘是一楼的茶叶、茶具展览区,一入此境就涌上要尝尝茶味的冲动。而过道上端请的三世佛笑迎茶友,使人不由得体味禅之三境,忘却了尘世的繁琐。养民也惠的匾额引我走到一个卡座,静心而坐。人说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也许会在此地品味。卡座不大只可四五人相聚,但房内的摆设别致,悬挂的灯外围有三层,最外的象鸟笼,中间似灯笼,内层是半球的和光灯,唉……万变不离三,一生二、二生三,谓之道。此灯有一种古典雅致之美,细问服务生,答是鸟笼灯。茶桌、茶椅也非平常,巧匠用山藤在木桌外包裹了一层,打蜡后透出原色的光泽,名之藤木桌、藤木椅。泛着暖红色的灯照着桌、椅,营造了茶艺的氛围。

服务生热情地推荐了一道花香元宝,我欣然同意。心想,茶房外的三世佛、观音、皮影画、莲花缸、八卦炉、八仙过海的排窗以及名人的字画,有一些雅趣;房内的江西小窗、鸟笼灯、藤椅桌也有情调;背景音乐回响着古筝抚出的高山流水,不知茶具、茶叶如何?正想着,服务生挑起暗红色的绒帘进来,端上了九品香莲壶和几只透明的双层情趣杯。点上红蜡烛,在壶中注入开水,片刻,花香元宝悄然开放。严冬夜见其在沸水中漾开一瓣瓣茶叶,中间的白菊有如春色托护,懒洋洋地展开。“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表露出宾主的和谐欢愉,这时不觉有点遗憾,没有邀上几位茶友,却独自在此享用。茶熟香溢,那淡淡的清香随着瓣瓣茶叶张开而飘出,不由得使我心醉。——怪不得,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期间,专爱此物。

奉茶、闻香、品茗,一口得香、二口得味、三口回味,茶水从舌尖缓缓地流到舌面到了舌根,细细体味,不觉得傻住了;品茗的天时、地利,我不是有缘巧遇到了,还有一条件人和,而我此时如此专注茶道,也算人和了吧。

E 一节课(茶文化)500字 作文

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陶花节——茶文化专场”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有关茶的歌、有关茶的传说、怎样泡茶才好喝……

在活动的几天内,我们跟着陆华老师学了有关茶的歌。

在班队课上,陆老师在广播里将我们唱歌。赵老师在班里说着这件事,同学们听了哇哇大笑,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陆老师先把歌词跟老师们说,让老师把歌词写在黑板上,然后陆老师唱一句,同学们跟一句,唱得像只老虎,不过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在唱了。“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也跟着广播唱了起来。

有关茶的传说很多,有龙井茶的传说、黄山毛峰的传说、铁观音的传说、君上银针的传说……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铁观音的传说。故事是这样的:二百多年前,当地有一位老茶农姓魏名荫,精于茶事,又笃信佛教,每日早晚必在佛前敬献清茶。一夜,在梦中荷锄出门,至溪涧石旁,见石缝中有一茶树,枝繁叶茂,芳香似兰,深感诧异,正欲探身摘叶,忽被犬吠声惊醒。翌晨,他循梦中途径,行至观音岩打石坑石壁处,果然看到梦中所见茶树,汁淳厚细润,边缘作锯齿状,红芽绿叶,异于它种。遂将茶树移植家中一破铁鼎中,悉心培育繁殖,精工炒出从未有过的好茶,亲朋好友品尝之后,无不称道。由于此树是梦赐之物,又栽在铁鼎中,而且茶色重如铁,故取名铁观音。

我还知道了怎样泡茶才好喝。在活动的那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叫我给客人们泡茶,我根本就不会泡茶:一会儿茶叶放得太多,一会儿茶叶放得太少,一会儿水太热,一会儿水太冷……我不情愿地倒起了茶,爸爸看见我烦躁的样子,走过来对我说:“女儿,你这就不懂了,泡铁观音可不是这样泡的,应该这样泡:首先也是要把握好水温,泡乌龙茶的水温要在100度左右,水温太凉,铁观音就会泡不开,香气也不能发挥。其次在冲泡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冲泡的时间。时间和水温都把握的好,那冲泡出来的茶就应该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我听了爸爸的话,茅塞顿开,马就去泡茶了。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好多的知识。

F 关于“茶文化”的作文

中国人喜爱饮茶,而中国的茶文化更是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唐代的陆羽算是中国深究茶文化的第一人,并且著有世界上第一部与茶有关的著作——《茶经》。《新唐书》中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可以说陆羽在当时让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义。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对上千年茶文化积淀的传承。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位作家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察其色而闻其香,则千载文化便消融于此,实为斯之往也。”

不止文人墨客,民间对茶文化也有一番极为精辟的见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将天下之事融于一杯茶中,千古风韵便凭一饮而尽晓。中国自古以来似乎都不乏有茶馆存在,茶馆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静”与“心静”的绝佳场所。“茶馆”看似专为饮茶所设,其实不然。逗鸟,下棋,言天下事,研习六艺经传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话剧《茶馆》,更是将茶馆文化推向了高处。《茶馆》中,人情,世故,最终都随着为自己,为历史送葬的百二十钱,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闲茶中,写入了历史的书简。

直到今天,中国人依旧喜爱饮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馆里。中国人把昔时的茶馆设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则处处为馆”。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中国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在何处饮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杂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围一切事物的饮茶者。读报,养神,或下棋——这便是他们凭借一杯茶远离尘嚣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而“艺术之茶”也颇有一番韵味。中国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时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别,可谓品类之极盛。而茶“泡”与“品”的艺术,更是有诸多的方式与考究,这便是今天所说的茶道。中国民间的泡茶艺术在选茶,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极为讲究,但在饮茶方面却多为清饮,即“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固有之味。”这似乎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中国人喜“清净”的传统思想,中国人骨子里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这样一杯清茶中得以体现。

至于中国的茶叶,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信口拈来。碧螺春,铁观音,毛尖,龙井……这些东西早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心底,中国人认为这便是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的积淀,于是当一盏青烟徐起色正醇香的茶摆在自己面前时,任何人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但中国人似乎并不愿意将茶提升到品味的高度,而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民族文化的沿袭,更愿意将茶看做是清净与淡然的象征。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茶才有了最原始最平实的品茗艺术。

茶自唐时兴起,制作工艺,流程,以及泡茶的艺术,品茗的技巧都不断进行着改进和完善,但茶所代表的人生态度以及个人的精神寄托却浩浩荡荡地延续了千余年。昔日茶馆中文人雅仕托盏吟月的场景,以及茶所代表的优雅与自然,都衬出了茶作为思想与精神寄托的人生艺术。而茶之文化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便是在此了——

为茶之品,为身止行,思有惴,为盏余香。

G 我是茶艺师,600作文

转眼间,我和班里的其他三位报了茶艺校本课程的同学在上第四节课,茶艺课就要结课了。这一节课上,我们学会了泡绿茶中的西湖龙井,还品尝了自己亲手冲泡的茶水。

看着杯中的茶叶一点一点、渐渐环旋翻滚起来,旋转着上升,浮到了水面上,再缓缓地下沉至杯底。茶水也由透明慢慢变为了淡淡的青绿色。龙井茶泡好了,我端起茶杯,轻饮了一口。西湖的龙井茶是一种带着玉米粒香的味道,让我想起在这四节茶艺课上,我学会很多……

第一节课上,满怀好奇心的我和同学们走进了茶艺教室。老师让每个人都品饮了熟普洱茶,让我们懂得了茶艺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懂得了倒茶、品茶的礼仪。而金雨同学那精彩的茶艺表演让我们大开眼界。在第二节茶艺课中,我们在弥漫着淡淡茶香的教室里学会了茶的各种分类:青茶、黑茶、红茶、黄茶、绿茶、白茶。用绿茶中最细嫩的茶叶,碧螺春亲手制作、品尝了茶寿司。最有趣的是第三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泡茶必备的各种茶具,尤其是“茶道六君子”,还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了泡茶时经常用到的“回旋斟水法”、“定点冲水法”以及“凤凰三点头”,并把这三种斟水手法融为了一体,让我们亲自实践、操作。第四节课,我们就用那些曾经学过的知识,拨茶、斟水、泡茶,品饮了自己冲泡的茶水——西湖龙井茶。

不知不觉中,一杯茶喝了一半,茶艺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却接受了茶文化的熏陶。希望在新一期的校本课上,我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H 写同学表演茶道与书法的作文

“同学们,你们认识荈、莈、槚、茗、荼这五个字吗?”讲解员阿姨问道。同学们一看,都傻眼了。我除了“茗”认识外,其他四个字看也没看到过。阿姨告诉我们这五个字分别读chuǎn、mò、jiǎ、míng、tú,它们都是古人对茶的称呼。没想到茶还有这么多有趣的称呼呀,真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看来这次我们假日小队的活动一定收获多多!

在茶叶博物馆的展厅里,我们看到了制作精巧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叶、还有古人喝茶时写的诗句;了解了茶叶的种类、加工方法;品味了茶叶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特有的茶文化……没想到茶文化是这样的源远流长。

最精彩的是茶艺表演。只见讲解员阿姨拿出一只透明的玻璃杯, 她将茶叶轻轻放入杯中,再加入1/4杯水,阿姨拿起一杯茶让我们闻闻茶香。“啊,真香!真想喝!”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道。这时,只见她高高地提起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上下提拉加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就是有名的凤凰三点头。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透过玻璃杯,我觉得娇嫩的茶叶就像一位位漂亮的仙女在水中翩翩起舞。阿姨把茶递给我们,大家细细地品味着茶的香味与滋味,是那么美妙!

快离开了,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希望下次快乐的小队活动能早日到来!

I ""谈茶艺"的收获300字作文 - 百度

大千世界各有品性,因此,生活就丰富多彩起来。对于外面精彩世界有点熟视无睹的,只知品茗和读书者恐怕不多,而我集茶痴书痴于一身,也可谓集之小成。

小城人的喝茶品性不一,属于此道中人,或三五人一群到茶庄一坐,拿出各自珍养价值不菲的紫沙壶,不言语只管品味茶性,继续养壶。偶尔一高兴就泡出了灵感,茶自然色香味齐全。但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往往取决于泡茶人的心境。时下,专卖茶叶茶具的小店,摆一张根桌,桌上设一副茶道,再放几张精致的椅子,专等这批茶客。一般的茶友,大抵都上西洋式的咖啡店,泡一壶陈茶,打发无聊的时光。

饮茶,讲究的是情趣,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钱塘茶人据说是品牌连锁加盟店,是国内具有品牌规模的中国式茶楼代表作。小城的钱塘茶人店的规模不大,但格调不低。我闻讯而去,饮出了茶的滋味,久久难忘。

走入钱塘茶人,映入眼帘是一楼的茶叶、茶具展览区,一入此境就涌上要尝尝茶味的冲动。而过道上端请的三世佛笑迎茶友,使人不由得体味禅之三境,忘却了尘世的繁琐。养民也惠的匾额引我走到一个卡座,静心而坐。人说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也许会在此地品味。卡座不大只可四五人相聚,但房内的摆设别致,悬挂的灯外围有三层,最外的象鸟笼,中间似灯笼,内层是半球的和光灯,唉……万变不离三,一生二、二生三,谓之道。此灯有一种古典雅致之美,细问服务生,答是鸟笼灯。茶桌、茶椅也非平常,巧匠用山藤在木桌外包裹了一层,打蜡后透出原色的光泽,名之藤木桌、藤木椅。泛着暖红色的灯照着桌、椅,营造了茶艺的氛围。

服务生热情地推荐了一道花香元宝,我欣然同意。心想,茶房外的三世佛、观音、皮影画、莲花缸、八卦炉、八仙过海的排窗以及名人的字画,有一些雅趣;房内的江西小窗、鸟笼灯、藤椅桌也有情调;背景音乐回响着古筝抚出的高山流水,不知茶具、茶叶如何?正想着,服务生挑起暗红色的绒帘进来,端上了九品香莲壶和几只透明的双层情趣杯。点上红蜡烛,在壶中注入开水,片刻,花香元宝悄然开放。严冬夜见其在沸水中漾开一瓣瓣茶叶,中间的白菊有如春色托护,懒洋洋地展开。“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表露出宾主的和谐欢愉,这时不觉有点遗憾,没有邀上几位茶友,却独自在此享用。茶熟香溢,那淡淡的清香随着瓣瓣茶叶张开而飘出,不由得使我心醉。——怪不得,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期间,专爱此物。

奉茶、闻香、品茗,一口得香、二口得味、三口回味,茶水从舌尖缓缓地流到舌面到了舌根,细细体味,不觉得傻住了;品茗的天时、地利,我不是有缘巧遇到了,还有一条件人和,而我此时如此专注茶道,也算人和了吧。

J 茶文化 作文80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朋友相逢、人来客往,总会沏茶而待之。茶不仅仅只是一种解渴饮料,它也有着深深的文化底蕴,已经形成了一种茶文化。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斗茶开始的。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教、道教和儒家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胸怀,感悟人生。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句。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

喝茶的雅名叫品茗。文人好茶,以为喝茶是淡雅而幽怨的。品茗斗茶又是文人生活中一大雅事。古代文人多情而善感,喝茶喝到得意处,难免诗兴大发,留下许多佳句。宋代范仲淹《和章珉从事斗茶歌》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诗人对武夷茶推崇备至,把武夷茶比作仙茶,评为天下第一。“斗茶味兮轻醍,斗茶香兮薄兰芷。”他夸赞武夷茶的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清幽高雅的兰芷。寓意深长,倍增茶韵。

文人学者中多品茗行家。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一段谈到武夷岩茶的韵味:“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拭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拭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袁枚在浅酌慢饮中,把武夷岩茶比作美玉,把龙井和阳羡茶比作水晶,说明它们的韵味各有独到之处。

茶被文人这么一咏一颂一讲究,身价自然就高起来。久而久之,喝茶便成为了一件很高雅的事情,还衍生出了专门的“茶道”,用好多人为的规矩跟普通大众拉开了距离。于是,茶不能“喝”了,得“品”,在烦琐的细节里品茶的人便有了资格自鸣得意地嘲笑起别人来,认为大众皆“牛饮”,不解茶中滋味。杜牧的“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

  给自己沏一杯淡淡的茶,静品清茗,把所有的心事,委屈,思念全都稳妥地安放。七月的情在心里,无言也温暖。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七月等待的唯美 文章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你在七月的茶香里唯美文章

 不懂茶道,偶尔也会喝茶,喜欢铁观音的醇厚内敛,喜欢普洱的温和稳健,也喜欢龙井的香郁清爽。你来,为你沏盏茶,不须言语寒喧:好久不见。然后,一席茶事,一段时光,裁一寸光阴,画一地月光,再让那炉火光,燃于心底。我会记着那些茶语,那颗茶心,那缕袅袅茶烟。有些茶,相遇不早却一见倾心。相遇时间不算长,却总占据心底。仿如生根落地,固执的葱葱郁郁。

 清水煎茶,新绿初开,是水给了茶叶第二次生命,从茶树梢上的一抹嫩绿,缱倦成茶叶罐中的一生苍老,然后在滚水中重生,片片新绿,在水中舞蹈,尽情绽放。

 晚风清爽,一缕花瓣雨,摇曳出淡淡的清香,执一杯清茶,隔窗遥望,几盏灯火,落满了相思的轩窗。七月的花事未央,谁又在夜色里凝神,任一怀柔情在茶香里起舞一朵嫣红的美丽,沁醉了谁的一纸阑珊将所有的祈愿,绽放成清新含香的花露,风月情长,衣我华裳。

 日子,一直清浅着,没有波澜,亦无太多的感念。回眸处,一片片的翠绿,一朵朵的花红,仿佛在说,无论是相思还是重逢,都是美好的温暖所在。我只想安静的坐在这里,写一笺小字,想必,你也能隔着天涯海角的距离,读懂我的 心语 ,我一直就在这清幽的小院里,闻花香,听鸟语,等一个人来弹高山流水。守着一方静谧,只为初见时的心动,无论守望还是期许,你始终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在我心底。

 月色朦胧,树影婆娑,风从纱窗跑了进来,吹散了一天的烦闷,一个人静默着,什么也不想说,看了半页字,也没读出个啥意思来,或许此时的心也没在文字里。给自己泡一杯茶吧,水是沸的,心是静的,看铁观音卷缩的叶子在热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开来,轻轻呷上一口,一丝淡淡的甘苦沁入心底……

 夜凉,星子无光,静静地坐在窗前,诗意的念想便在这一盏绿茶里,淡淡的茶烟袅袅,若有若无,一缕暗香浮动。喜欢独享一个人的清凉时光,此刻,时光安恬,心安然向暖。禅茶一味,心留余香。其实,茶与我有不可言喻缘分,茶,喝的是心境,品的是人生,还有,那一盏茶香里等待的那个人。偶尔,会选择合适的时间,静下心来品品茶,情用水调,茶需静品,让我们把心变成一壶茶,包容百味,吐故纳新。

 岁月诗不尽江南的黛瓦粉墙,光阴唱不完燕北的秋水天长。盛夏如烟,迢迢水远,隔着一水的距离,让等待如诗。隐约,是谁在耳边喃喃细语,轻轻,剪一段素白的时光,裁一缕月的清辉,给心一片明媚。心灵的相伴,是一种默契,一种心照不宣的感应,无需言语,丝丝缕缕的情愫,脉脉流淌在彼此那清澈的心溪里。那种感觉,如一缕柔风,若一杯淡茶,清润了斜风细雨的时光。我只愿这般安静的想你,把美好的情愫绣刻在月白风轻的日子里。

 七月未央,看紫藤在季风里疯长,瞬间弥漫了清幽的长廊。在这清浅的时光里,只想拥有平淡安恬的生活,静坐,看阳光穿过藤蔓,斑斑驳驳的影子落在我的碎花裙上,品茗,写字,听风,想一个人。与时光对酌,用思念砚墨,用心做素笺,将光阴里的山水美眷,写给自己,也写给心里的那个人,惟愿,这一份温润的情怀,不负韶华,在生命的长河里永存。

 当年华远去,青春的容颜不再,无力与窗外的花花草草交谈时,而那时,独坐在黄昏的幽梦里,听风吹起清亮的旋律,那时的人,那时的景,依然是温存在心里的美好。

 岁月如水,淡淡的不留痕迹,那镂刻于时光深处的情深,在记忆的门湄总会泛起淡淡的念,任冰凉的液体的打湿眉弯,于默默的守望里温暖了流年。花事三千,从不问因果缘由,只需在那份感觉里诉说心念。低眉的 故事 ,从不去想悲喜长短,只在心里默默挂牵。想来,生命就是一场无尽的等待,等春风绿了北川,等夏荷红了南岸,等你,青灯相伴,花落水边……

关于茶的唯美 散文

 那一年,才子胡兰成与才女张爱玲缔结婚约,珠联璧合的一段姻缘,形式有点草草。她提笔蘸墨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他接笔补道: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后,他去了武汉,在那里认识了护士小周。黄昏,在汉江岸边,双双并肩散步,你侬我侬。再后来,他又去了温州,身边的女人是秀美,一个读书,一个 刺绣 ,花好月圆的样子。而她,在上海,对他,无一日不思念。

 她渡水辗转,去温州的乡下找他。人在渡上,看那有水有天、有路有桥的江南风光,她觉得欢喜而亲切,只因,这里有他的气息。短暂的搁留,心酸多过欢喜。

 是他太幼稚了,还是她太宠他了他以为她爱他,就会爱他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爱的别的女人。世间还有这般道理!而她以为,他应毫不犹豫地选才女的她。只是不料,他不选!他是妹妹好,姐姐也好。男人眼里,才女是虚衔。叹,才女只懂舞弄文字,却不懂识人。文人的情话好比戏子口里的唱词,绕梁三日的动听,但,不可信,更不可久信。这厢才说过细碎的软语,转身那厢又与人耳鬓厮磨了。怕凉了姐姐,又怕冷了妹妹,多情至于滥情,滥情至于无情。

 一时脑热,爱了也就罢了,怎可以轻易脱身呢!她不懂。40年代那样的一个乱世,许多人谨慎封笔,韬光养晦,她却独树一帜,赶乱世成名了。因为文字,他 拜访 她,她认识他。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可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也是因为那个乱世,他躲到温州乡下,在他回沪的最后一次相见后,她搬家,并给他去了一封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就不喜欢我了……你不要来寻我,即便你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好个“我已经不喜欢你了”,像一夜花尽似的凄凉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可我看她,她的爱情,更像一杯茶。她是爱茶的,以至于她笔下的人物,或悲或喜的爱情,都与茶有了一点儿关联。《倾城之恋》里,范柳原第一次请柳白苏上香港的上海馆子吃饭,饭毕,范柳原将玻璃杯里的剩下的茶一饮而尽,然后迎着亮瞧杯底的一片残茶,竟像一片蓊郁的森林了。绿色的茶叶贴着玻璃壁,横斜有致,像翠生生的芭蕉。错杂在杯底的茶叶,像末膝的蔓草与蓬蒿。迎着一片光亮,用心看,一片残渣中也见出美了。一对精明自私的庸俗男女,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一座倾覆的城里,竟也刹那间感受到了平凡夫妻的那一点真心。苍凉。像暗夜的一点星火,叫人看到了一点光色,却也更见出了暗夜的浓稠和幽深。

 而她自己呢,这个爱茶写茶的女人乱世为壶,那个他是煮她的沸水。她在沸腾里舒展,生色,吐香;然后,人走,茶凉,香随晚风逝。

描写茶的散文:一杯茶引发的思考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新的事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正好是新茶上市,前不久收到竹叶青给我定制的春茶,于是我就带到办公室给同事们尝鲜。几个老外围观了我泡茶的全过程,看着杯子里竖立的茶芽,都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我告诉他们,看茶就如同红酒里的品香一样,是中国茶 文化 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当我把泡好的茶端给他们请他们品尝时,他们犹豫着接过,闻了又闻,就是不敢张口去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茶应该是茶粉、茶包。

 而眼前这杯水,充满神秘魔幻的东方气息,美则美矣,但真要咽下肚子,却有点勉为其难。

 我一再坚持,告诉他们喝绿茶追求的是新鲜,中国人喜欢用每年春季最新鲜的茶叶招待朋友,所谓“新茶老友”。

 出于礼貌,他们小啜了几口,就放在了一边。下班的时候,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还放着满满的一杯茶。

 对我来说,在“推广”中国文化时遭受这样的挫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几个人都夸口自己喜欢吃中餐,我对他们说,你们吃的中餐都不是真正的中餐,而是经过改良的美式中餐,在中国根本没有人吃,下次我带你们去吃真正的中餐。

 看着他们一脸神往,我一下子来了劲头。第二天中午,我拉着这帮人去了一家很正宗的川菜馆,点了夫妻肺片、蒜泥白肉、水煮鱼、回锅肉和蚂蚁上树。

 等菜一盘盘上桌,我的同事们脸上的表情也在慢慢变得诧异。他们小心翼翼地举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菜放进嘴里。虽然出于礼貌不停地说很好吃,可是他们的胃没法撒谎,吃了半个小时,大部分的菜都还是满满的一盘。

 于心不忍的我只好又善解人意地点了左宗棠鸡和芝麻牛肉。看着他们如释重负又欢欣鼓舞地把这两道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菜一扫而光,我在心里哭笑不得。

 在纽约这样的城市,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夸张地标榜自己热爱中国菜、热爱韩国菜、热爱尼泊尔菜——热爱任何一个国家的菜,就连用筷子都是人人掌握的基本技能。可是很多人这样做,其实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虚荣心,对他们来说,能够接受的中国菜也就仅限于改良后迎合了他们口味的美式中餐而已。

 到过美国的人大概都知道美式中餐是怎么一回事。全美各地一共有4万多家中餐馆,比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加在一起还要多,大城市里街头巷尾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你开车上路,即使在最荒无人烟的偏僻角落,也能看到中餐馆像灯塔一样顽强地矗立在路旁,这些中餐馆大多是中国移民开的小型家庭餐馆。我在地图里搜了一下Chinese Restaurant,结果密密麻麻。

 这些中餐馆里最著名的菜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左宗棠鸡。这个名字其实是误传,它真正的名称是General Tso's Chicken,意思是“左将军的鸡肉”,左将军就是清朝将领左宗棠。这道菜是用大块去皮的鸡肉裹上面粉,油炸后浇上浓稠的糖醋酱,味道又酸又甜,口感有点像咕咾肉。此外,还有芝麻鸡和陈皮鸡,味道都差不多。

 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配菜是西兰花,肉类一般是鸡肉和牛肉,由此就诞生了另外两道美式中餐:西兰花炒牛肉和西兰花炒鸡肉。这里用“炒”有点不恰当,因为所谓的炒,其实无非是把肉弄熟了浇点汤汁,至于西兰花,则沿袭美国人的习惯,几乎是生的。

 此外,还有鸡肉、牛肉以及虾肉和其他几种蔬菜的组合,但也不外乎青椒、豌豆和蘑菇这几种。所有这些菜的味道也都差不多。

 美国人不太吃猪肉,所以中餐馆几乎没有猪肉,不过一部分中餐馆会提供叉烧,当然味道和中国的叉烧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道名菜芙蓉蛋,就是把鸡蛋和蔬菜拌在一起油炸,根据顾客口味的不同还会加上牛肉、鸡肉或者虾,另外附送一份不知道怎么弄出来的浓酱蘸着吃。这道菜各个餐馆的口味差别极大,主要区别在于酱,有些餐馆调制的酱味道还算不错,虽然口味奇特,但是挺好吃的。

 还有用了很多淀粉勾芡的黏糊糊的蛋花汤,酸辣汤也很普遍。

 美国人吃完中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结账时店员会给每个人发一个签语饼,用鸡蛋和面粉做的,味道有点像蛋卷。打开后里面藏着一张小纸条,一面写着一句励志的“心灵鸡汤”和幸运数字,另一面则会有一个中文词语,配上英文解释。没有人知道在中国完全不存在的签语饼是如何在美国起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十年前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个天才,因为这个小把戏在早期美式中餐流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这些小中餐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每一家看起来都非常相似,就像是连锁餐馆一样,几乎都有一样的店面、一样风格的灯箱招牌和重复率极高的店名。

 菜单也都长得很像。

 甚至连外卖盒都几乎一模一样,在美剧里经常能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几万家中餐馆就是美国版的沙县小吃——定位低端,价格低廉,开店极多,风格统一,并且都在唱着一首忠诚的赞歌。

 接受度颇高的美式沙县小吃是快餐,并非中国美食的正统。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在美国的接受度却不高。不过,看到同事们留下的、几乎没动过的竹叶青,我也不会觉得失望。众口难调是普遍现象,更何况是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真正有特色的无一不是个性的,但凡奢侈的都是需要时间的,例如一年只有一次的新茶。

 编者按:普洱茶是中国传统茶中的一种。在寒冷的冬天里,喝一杯普洱茶,会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心旷神怡。

 在中国四五千年茶的国度里,茶是中国人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饮茶的通行,比之其它人类生活形态为甚,致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特色之一。”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排在末位,但它却是最有讲究、最有情绪、最有文化的学问。家有客人来访,主人沏茶招待;聊天海侃,以茶润喉;读书写作,茶助文思;朋友小聚喝酒,茶可解酒;就是上班开会,茶也是必备之物。假如没有了人与人感情中物的茶叶,中国人的生活可能就淡而无味了。我也是好茶之人,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毛峰、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等名茶都曾经常品尝。对云南的普洱茶朝思梦想,但无缘相识。去年冬天,一位朋友从云南回来送我一盒包装精美、富丽堂皇的普洱茶,让我喜出望外,爱不释手,终于实现了多年品尝普洱茶的梦想。初识普洱茶,就好比与一位有倾城之色的女人约会,有相见恨晚,一见钟情之感。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的那样“从来佳茗似佳人。”普洱茶是茶中极品,它有诱人之色,沁人之香。滋味醇厚,汤黄明亮。它尽管没有绿茶的鲜醇,没有红茶的香甜,也没有茉莉花茶的香浓。可当你细细地品啜之后,你就会被普洱茶那清醇淡雅的汤色,清幽高远的香气,清甜甘爽的滋味所征服所陶醉。那妙不可言的静逸与清新,那浸润着淡淡清香的韵味,会渗透到你的五脏六腑。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当你喝过普洱茶后一定会热血沸腾,暖意融融,心旷神怡。

 当我慢慢地品尝过普洱茶后,它先苦后甜的感觉,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灵,它何尝不是对人生苦尽甘来的诠释呢茶文化自然被浓缩而引入遐想,联想随之翩翩起舞,我自然想到了普洱茶的前世今生。普洱茶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名茶之一,它产自于茶马古道的云南。据历史记载,普洱茶可追溯到东汉年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漫长历史。元朝称它为普茶。明朝万历年代定甸为普洱茶。明未清初,达官显贵都以品饮普洱茶为时尚,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趣。唐代的茶马古道,以普洱县为中心向外辐射,将普洱茶远销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各国、印度、欧洲等国家地区,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联系中西文明的桥梁。因为普洱茶品优味醇养人,在清代雍正年代就被朝廷确定为贡茶。可从说饮普洱茶里有乾坤,品味的是千年的唐诗宋词,听到的是寺庙的晨钟暮鼓。我虽然没有去过普洱县,品尝普洱茶的时间也不长,但我对普洱县的思念一直心驰神往,对普洱茶的渴望如饥似渴。普洱茶是简单的。它生在青山,长于幽谷,浴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蕴籍着浩然正气。普洱茶又是不简单的。它柔能克钢,朴实无华,与世无争,自强不息。古人云“大道至简,大智若愚,藏工于拙,返朴归真”,这于茶于人都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品啜不同风味的茶,就像品味风味不同的女人。在夏天,我曾饮过绿茶,眷恋它淡雅清幽的香,清澈透明的色,甘而不浓的味,娇而不媚的形。面对翡翠般的绿茶,我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在代表作《雨巷》中描写的画面:在烟雨濛濛的小巷深处,慢慢地走出一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超凡脱俗的年轻女子,轻盈的姿态宛若杨柳起舞,梦幻般地从我眼前飘过。那别有韵味的美,似清风徐徐吹入心扉,似乎能拂去人间世俗的烦恼,让心灵变得美好而纯洁。绿茶是清静之茶,清醒之茶。饮后经常能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失意时不能失去自己,得意时不能忘记自己。人生就会少走弯路,减少失误。秋天我曾品尝过菊花茶。那飘浮在杯里零星的几朵菊花,淡雅的洁白,若有若无的清香,无论我冲泡几次,都是一样洁白的花,一样纯纯的水,一样淡淡的香。好似一位衣着朴素无华的女子,无论是平凡还是优秀,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会默默地刚正、挺立、孤高,令人难已亲近。在冬天,当我品啜着普洱茶时,那暗暗的红与沉沉的香,令我怦然心动。而让我惊叹的是无论冲泡几次,普洱茶都是一样的红一样的香,永远保持一陈不变的美丽动人。就像久经艰难险阻依旧光彩照人的读书女人一样,她们往往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我感叹,茶中的极品当推普洱茶,读书的女人亦如普洱茶。喝过普洱茶后,那刻骨铭心的陈香甘醇,甘冽悠长的芬芳,久久地停留在唇齿之间。仿佛欣赏读书女人丰富的内涵,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也许得用一生去体会。读书的女人,任凭岁月流逝,年龄老去,她们的言谈举止不仅始终落落大方,气质高雅,而且善解人意,胸怀广阔,丰采依旧。在她们身上,你不会看到挫折后的消沉与沮丧,只会看到她们自立自强优雅中的坚韧与执着,精明豁达而又不失委婉中的风情万种。这样的女人,漂亮不是为了吸引人,芬芳不是为了诱惑人,欢笑不是为了取悦人。她们知道女人的美丽不是男人眼中的风景,而是自己精彩人生的标志。她们游刃有余,进退自如,既懂得不懈地追求而又明白适时地放弃。品味这样的女人,好似品味醇香馥郁的普洱茶,魅力实足,韵味无穷。

 普洱茶是人们暖胃、降脂、消炎、祛湿、养气、抗癌、抗衰老的圣品,有“长寿茶”的美誉;普洱茶又是一种后发酵茶,可以长期存放,愈陈愈香,有“可以喝的古董”的口碑,深受人们的喜爱。湖北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欧阳勋的《普洱茶》诗中说:“独特香型普洱茶,横黄汤色蕴清华。条型粗壮耐冲泡,浓强滋味最堪夸。”廖廖28个字,普洱茶的优良品质就跃然纸上。云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王玉英的《普洱茶赞》诗中写道“名茶普洱茶,享誉遍全球,。常饮身康健,欣闻脑忘忧。鲜酲居榜首,清食亦佳优。”该诗言简义骇,把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描写得形象生动。

 人生如茶。普洱茶从出生到成长,历经采摘清炒、揉捻晾晒、渥堆蒸压、历载陈化,终成普洱茶,可以说一生坎坷、艰难,可它扎根土地,任劳任怨。人们要追求成功,就要像普洱茶那样,不能心浮气躁,只停留在表面。只有静下心沉下去的人,才能领略到成功与幸福的甘醇。只有在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洗礼后,方能行为专诚、德行谦卑、善于克已而淡泊名利,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人们脸上的苍桑皱纹,就是普洱茶盘根错节的条索,是岁月的历练,时间的沉淀。悠闲地品茶好象在品它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如同普洱茶慢慢地发酵,款款地升华,从容淡定,不卑不亢,返朴归真,只为最后一丝沉香。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写道“有好茶喝,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对我而言,普洱茶是茶中珍品,千年名茶当之无愧,能够常喝品啜,确是人生一种幸福。我虽然初识普洱茶,可一经品味,就情有独钟,欲罢不能。在寒冷的冬天里,我食可以无鱼,饮可以无酒,但一日不可以无普洱茶。我将与普洱茶为伴,喝出温暖,喝出健康,品出人生百味。

 作者:方明元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简媜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台湾女散文家,她的散文特点是空灵,古典气质浓厚,相信这篇你也会喜欢。。。

《下午茶》 作者:简媜

依旧眷恋独处,在市中心的九楼,常常把百叶窗拉密,用与世隔绝的手势,回到自己,裸足下田,在稿纸上。

  我翻阅《茶经》,想像陆羽的面貌,到底什么样的感动让他写下中国第一本有系统地介绍茶艺的书?因为喜欢喝茶?还是在品茗之中体会茶汁缓缓沿喉而下,与血肉之躯融合之后的那股甘醇?饮茶需要布局,但饮后的回甘,却又破格,多么像人生。同一个杯、同一种茶、同一式泡法,饮在不同的喉里,冷暖浓淡自知,完全是心证功夫。有人喝茶是在喝一套精制而考究的手艺;有人握杯闻香,交递清浊之气;有人见杯即干,不事进德修业专爱消化排泄;有人随兴,水是好水、壶是好壶、茶是好茶。大化浪浪,半睡半醒,茶之一字,诸子百家都可以注解。

 我终究不似陆羽的喝法。我化成众生的喉咙,喝茶。

 当然,也不如李白、东坡才情,焚香小坐,静气品茗,给茶取个响亮的名字:“仙人掌茶”、“月兔茶”,满座皆叹服好茶好名姓。谁晓得二位高士安什么心?仙人掌嘴、月兔杵臼,我倒觉得嘻怒笑骂!

  所以,既然“下午”喝茶,且把手艺拆穿、杯壶错乱,道可道非常道,至少不是我的道。我只要一刹那的喉韵,无道一身轻。

 喜欢读茶名,甚于赏壶。茶树管它长成什么样其实都是枝枝叶叶,本来无名无姓。人替它取了名,是拟人化了。不管名字背后代表它的出身、制造过程,抑或冲泡时的香味,总是人的自作多情。反正,人就是霸道,喜欢用建构社会解释生命的一套逻辑转嫁在茶身上,必要时还要改良品种。所以,茶也有尊卑高低了。我既然写茶,自然无法避免使用现有的茶名,这是基础语言。但我纯粹想像,用旧躯壳装新灵魂。

  几乎天天喝茶,通常一杯从早到晚只添水不换茶叶,所以浓冽是早晨,清香已到了中午,淡如白水合该熄灯就寝。喝茶顺道看杯中茶,蜷缩是婴儿,收放自如到了豆蔻年华,肥硕即是阳寿将近。一撮叶,每天看到一生。看久了,说心花怒放也可以,说不动声色亦可。

  平日逛街,看到茶店总会溜进去,平白叫几个生张熟魏的茶名也很过瘾。很少不买的,买回来首先独品。乌龙茶好比高人,喝一口即能指点迷津。花茶非常精灵,可惜少了雍容气度。冰的柠檬红茶有点志不同道不合,可夏日炎炎,它是个好人。白毫乌龙耐品,像温厚而睿智的老者。加味茶里,薄荷最是天真可爱,月桂有点城府,玫瑰妖娆,英国皇家红茶,恕我直言,镀金皇冠。

  还是爱喝中国的茶,情感特别体贴。铁观音外刚内柔,佛手喝来春暖花开。柚茶苦口婆心。至于陈年普洱,好比走进王谢堂内,蛛网恢恢疏而不漏。龙须茶,真像圣旨驾到,五脏六腑统统下跪。

 喝茶也会“茶醉”。在朋友的茶庄,说是上好乌龙,到了第七泡,喉鼻畅通,满腔清香,竟会醺醺然,走路好像误入仙人花苑,可见“七碗歌”绝非子虚乌有。

  既然茶不挑嘴,嘴不挑茶,有些滋味就写入文章。不见得真有其人其事,只不过从茶味中得着一点灵犀,与我内心版图上的人物一一印合,我在替舌尖的滋味找人的面目,而已。

  这样的写法,也可以说看不出跟茶有什么瓜葛!话说回来,这是我的喝法,有何不可呢?况且,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茶的制造或茶艺,是茶味。

  茶不能缺少壶,犹如下弈不能无棋。原先也打算玩壶,一来两手没空,二来玩不起。溜到茶店门口,隔着玻璃监狱给壶探监;要不,上好友家,搬把凳子,打开柜子,把他收购的壶挪到桌上,研究研究。老实说,不亲。他的壶子壶孙,有的是人家养亮了,出个价买的,有的新绳系新壶,壶底的标价未撕恰恰好黏住了“宜兴”。包袱、树干、葵花、小壶……都是名家后裔,可是新手新泥少了点心血味。其实,捏壶的痴法与收壶的痴法相同,据说爱壶人“相”到一把好壶,因故不能耳须厮磨,那种心痛好比与爱人诀别,十分悲壮。

 我那朋友是属于沿路娶妾的,我是布衣白丁不为情困,专爱眉来眼去。

 所以,文章里的茶具都是器而不器。

 或许,深谙茶道的高手将视我为大逆不道,合该拖出去斩首示众。刀下留不留人在他,我是这么想:比方下棋吧,会摆谱布局的,尽管将帅相逢、兵卒厮杀;儿童比弈,没这规矩,叠棋子比高低。

 我的饮水生涯乏善可陈,但是乐在其中。这些年,看到好碗好杯好碟好价钱,霸着柜台就娶了,也不算收藏,八字没一撇,只是寻常布衣,一见钟情而已。买来也不会奉为上宾,破的破、碎的碎,插花、弹灰、养石头,各适其性。这么一路玩下来,有些轻微的幸福就出现了。

  虽是杯什器皿,与我脾性相切,用起来如见故友,缺角漏水,我不嫌它,核价高低那是店面的事,用不着标在生活上。茶水生涯亦如此,好茶、劣茶怎么分呢?喝好茶、喝劣茶怎么说呢?前人茶书中备注了,凡有恶客、大宴、为人事所迫时不宜沏茶,会糟蹋佳茗清心;这话有道理,所以袋茶是最好的逐客令,一杯水打死客人,言外之意是,茶喝完了您请回。

 若是薄云小雨天气,窗外竹树烟翠,花含苞、人悠闲,案头小灯晶莹,此时净手沏茶,就算粗茶配了个缺角杯,饮来,也格外耳聪目明。

 所谓佳茗,在我看来,即是茶、壶、人一体。

 所以,我随心所欲饮茶。

什么温度冲什么茶?

什么时间喝什么茶?

什么心情喝什么茶?

古来就有“茶道”一说,那,什么是“道”呢?

我们都会喝茶,我们也都努力喝茶,有人能喝出一泡茶多少钱,有人能喝出一泡茶什么味,有人能喝出茶叶生长的环境,有人能喝茶喝到哭。我们都在学“喝茶”,我们学温度,学烘焙,学冲泡手法,却总难学到如何用心。

让颂钵把我们的心清一清,换个方式喝茶,不用技巧,不用知识,就只是用心喝茶。

清心。然后自能调动所有的感官一起来品味

如此,才不辜负时光与好茶。

用颂钵带领我们在正知正觉的正念里好好喝茶。好好陪伴自己。

这是一次颂钵与茶的邂逅。

只聚有缘人。

时间:4月23日(星期一)下午2-4点

主题:茶与颂钵

费用:不以金钱计费,但请带上真诚的心

形式:品茶,听钵,品香,正念冥想

人数:随意挑选6~8名朋友一起

选择标准:随意

茶艺:娜娜

颂钵:蓓蓓

报名联系:娜娜或者蓓蓓

地点:奉上茶室

日照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中国绿茶中的佼佼者。它产于山东省日照市的丘北山区,因此得名为日照绿茶。

日照绿茶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了独特的“火青蒸烘工序”,使茶叶保持原汁原味,香气鲜爽。茶叶形状扁平整齐,色泽碧绿,呈现出独特的“明眸金睛”的外观特点。

日照绿茶的口感清新爽口,滋味鲜爽回甘。它带有一丝丝的草香和花香,入口后能在口腔中散发出持久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同时,日照绿茶还具有保健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提神醒脑等功效。

邂逅日照绿茶,就像是与一杯精致的艺术作品相遇。浓浓的茶香带来的舒适感让人陶醉其中,享受一份清新的口感和美妙的味道。无论是独自品茶静思,还是与朋友共享,都能带来一份宁静和愉悦。

邂逅好茶日照绿茶,品味自然之美,感受茶香与健康的邂逅,让人心旷神怡。无论是茶馆聚会还是家中自饮,日照绿茶都能成为陪伴你的好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336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