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对门送来绿豆糕

语文阅读对门送来绿豆糕,第1张

7、答案示例一: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 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 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 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 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 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8、答案示例: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 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 9、答案示例:“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 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10、答案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 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 示例二: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 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 示例三: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

13 第一个故事中,作者从陌生的司机身上到的温暖有哪些?品读文章细节后简要概括,并根据提示填写在下面横线上。(6分)

(1)司机空着肚子仍然答应送我回家。

(2)

(3)司机一路上和我聊天谈心。

(4)

(5)

①审题:审题限制(司机、温暖、哪些),分条回答。

②按照提示的格式(司机+特定条件+做法)答题,提炼文章相关内容。

答案:(2)司机放心地接受了我的蛋糕;

(4)司机在远未到达目的地的地方停了计价器;

(5)司机在停车时仍担心我还未到达目的地。

14 作者虚拟的这两则留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你觉得昨天在车上吃到的蛋糕美味吗?”——如果我来写一则寻人留言。

“昨天那家砂锅店果然不错。你可以告诉我哪里能买到昨天在车上吃到的蛋糕吗?——如果他来写一则寻人留言。

①审题,确定答题角度(情感、愿望)。

②联系上下文、文章主旨去分析作者心理。

答案: 情感:对温暖的邂逅留恋之情。

愿望:对和谐的人际交往的向往之情。(对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充满善意的期望)

15文中第二个邂逅温暖的故事深化了主题,请作具体分析。(4分)

(1)审题:明确限定——“第二个故事”;明确答题方向——“主题”(深化)

(2)联系第二个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主旨的联系等方面回答。

答案:(示例)

(1)第二个故事中的陌生人经历过战乱,饱受命运的不公,这样经历过苦难,仍保留善意的人更可贵,更应该被信任,被善待。

(2)第一个故事表达善意能使陌生人之间感到温暖,第二个故事在此基础上强调心怀善意的人应该被善待,世界才会充满温暖。

16不是每个人都能邂逅温暖,除了机缘还需要怎样的心态?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1)审题:问什么答什么(“心态”、“结合文本内容”)

(2)联系文章主旨,分条作答。

答案:(示例)

(1)文中的“我”从司机毫无戒心地吃下蛋糕而感受到司机对自己的信任和善意,可见细心感受生活细节,可以让我们邂逅温暖。

(2) 文中的阿富汗小伙子主动送我去火车站,命运坎坷的他的善良让“我”感动、温暖,可见心存善念,付出善意,才能相互温暖。

参考答案:

1一位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赶在冻坏前、走了35公里山路给高中的儿子送石榴。

2环境描写,形象写出了秋风的凌厉、寒冷,烘托了“父亲”为给儿子送石榴赶远路的艰辛,为下文作铺垫。

3(⑴我摇头、叹气,是因为我以为这位“父亲” 远远的赶路来学校,就为了给儿子送石榴,太溺爱孩子。⑵。听了“父亲”的话,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深深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刚才误解了这位“父亲”感到羞愧。

4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3376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