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科技的诗句

描写古代科技的诗句,第1张

1 中国古代关于科技的诗句

中国古代关于科技的诗句 1关于科技的诗句有哪些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6《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关于科技发展的古代诗句有哪些

1、《菩萨蛮 其二十八》

清代: 汪东

尖端科技同飞跃。文人积习消除却。下笔费踌蹰。床头多异书。

高唐无复意。梦跨双龙尾。星际快游行。满身皆落星。

译文:先进的技术正在相互跳跃。扫除了文人的积习。写作费用犹豫不决。床边有许多不同的书。高唐没有答复。梦想跨越了龙的尾巴。明星游行。星星落在全身。

2、《西江月 故乡新貌二首 其一》

近现代: 茅盾

祖国红花开遍,故乡喜沾余妍。

新装改换旧垄阡。县委领导关键。

双季稻香洋溢,五茧蚕忙喧阗。

工农子弟竞攻坚。那怕科技关险。

译文:祖国的红花开得到处都是,我们的家乡充满了欢乐。旧的山脊换成了新的。县委领导的关键。两季稻香,五茧蚕忙,喧闹。工农的孩子们奋战起来。即使技术处于危险之中。

3、《江南好 其二》

清代: 汪东

莱伊卡,空际且盘旋。欲为生民销战伐,首凭科技占优先。第一是苏联。

译文:莱伊卡,在天际上盘旋。想要为了百姓战争,但首先科技要排第一。第一是苏联。

4、《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5、《百字令 庆祝八一建军节》

近现代: 李济深

红旗招展,又欣逢、八一建军令节。现代国防科技化,壮大三军行列。

海艇潜航,空机喷气,更具新威力。卅年纪念,别开灿烂史页。

译文:红旗在空中招展,刚好恰逢八一建军节。当今的国防现代化,壮大了军队的行列。潜水艇潜入海底,飞机在空中喷气,更具有新的威力,百年纪念,开启新的辉煌篇章。

3关于科技的小诗、诗歌有哪些

1、《科技高峰永攀登》科技部门聚群英, 前来参加喜心中。

形势大好心激动, 华夏人气倍昌盛。 中国加入世贸中, 申奥圆满获成功。

日新月异科技城, 万众欢乐喜气盈。 小平理论指方向, 科协六大乘东风。

三个代表作指导, 深入学习重应用。 科技人员跟党走, 围绕中心建新功。

增强活力转职能, 办事效率显著增。 面向经济常坚持, 两手齐抓两手硬。

学术交流更活跃, 科技工程显神通。 科学普及面更广, 讲比活动深基层。

组织团结献计策, 通力协作丰内容。 智力开发率先行, 线头模范率先行。

展望未来路光明, 知识力量大无穷。 卡尔·萨根作榜样,科技高峰永攀登。

2、《科技创新》什么时候 可以不再需要太阳 人类的能量 来自内心 我们制造出砖瓦以外的村庄 在河流淹没之前 把桥居住 在我们创造的内心 比日月星辰更高 比大西洋海沟更深 比南极冰川更冷 比火山熔岩更热 没有到不了的空间 没有回不去的时间 没有看不见的美景 没有照不亮的长夜 他可以制造问题 也可以解决问题 他是两边开刃的刀子 他是一面光洁的镜子 照出人类的脸 3、《科技之歌》是什么 让炙热的夏季不在闷热 是什么 让久冻的冰雪得以融化 是什么 让平凡的生活充满神奇 是科技 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 是改变世界的神奇之笔 是描绘未来的速成高手 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没有科技 生活是一副单纯的田园风光 有了科技 世界成了闪烁光芒的五彩舞台4、《辉煌的历史》翻开岁月的悠悠长卷 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用勤劳、智慧和担当 展示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魅力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 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 早在1550年就率先指出: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四大发明 在整个古代没有谁能与之匹敌! 英国哲学家——培根则说: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世界范围内 改写了历史发展的走向,创造了奇迹! 国际汉学家——麦都思说得更为透彻: 中国人很具发明天赋,四大发明 对欧洲文明的发展 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推动力5、《科技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春天来了 1955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历经磨难与曲折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 有人问他: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 钱学森回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 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得出来! 1960年11月5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我们成功发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 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从此以后,我们拥有了自己的保护神!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改革开放后,又一个科技的春天 凯—旋—而—来!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那一刻,中国成为第三个能在太空漫步的国家 那一刻,中国力量再一次震撼世界! 科学技术,在中国 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 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 成为了现代中国新的四大发明。

4古人有关“科技”的成语、诗词歌赋或者典故

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多成语包含有众多科学知识与哲理,举例如下: A、物理类 一、光学类 1、光的直线传播类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手遮天 ②高瞻远瞩 ③井底之蛙、管见所及、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凿壁偷光 ④日上三竿、立竿见影 2、光的反射类 ①山水相映、水中倒影 ②水中月,镜中花(镜花水月) ③海底捞月一场空 ④刀光剑影 、浮光掠影、珠光宝气 ⑤波光粼粼 3、光的折射类 ①星光摇曳 ②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③潭清疑水浅 4、色彩反差类 ①白纸黑字、黑白分明、一清二白 ②红花绿叶 ③万绿丛中一点红 二、热学类 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②热火朝天、蒸蒸日上 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④趁热打铁、油煎火烧、赴汤蹈火 ⑤炉火纯青 三、声音类 1、振动产生声音 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②掩耳盗铃 ③震耳欲聋、雷声隆隆 ④一个巴掌拍不响 ⑤鸣锣开道 ⑥鼓不敲不响,钟不撞不鸣,话不说不明,人不学不灵(人不教不会) ⑦振振有词 2、音调类 厉声疾色 、呼啸而来、尖声尖气 3、音色类 闻其声知其人 4、声音响度类: ①声音很响: 如雷贯耳、高歌猛进、引吭高歌、震耳欲聋、雷霆万钧、惊天动地、龙吟虎啸 ②声音很小: 低声细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5、声音传播类: 掷地有声、掩耳盗铃、雷声隆隆、登高一呼、交头接耳、充耳不闻 6、乐音与成语: 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腊味、弦处之音、闻千曲而后晓声(意同“读书万卷其义自现)、高歌猛进、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高山流水、此时无声胜有声、欢欣鼓舞、可歌可泣、引吭高歌、长歌当哭、莺歌燕舞、轻歌曼舞、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7、噪声与成语: 自吹自播、大吹大播、乱弹琴、胡打梆子乱敲钟 四、运动和静止类: 1、相对静止类: 并驾齐驱、形影相随、如影随行、随波逐流、亦步亦趋、比翼双飞、水涨船高 2、相对运动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山不转水转 3、速度快; ①迅雷不及掩耳 ②雷厉风行 ③急如星火④风驰电掣 ⑤急风暴雨、暴风骤雨 ⑥急如星火 ⑦脱缰之马 ⑧一泻千里、一落千丈 ⑨归心似箭 五、力学类 1、压力压强类: ①磨刀不误砍柴功 ②一针见血、脱颖而出 ③坐如针毡 ④如履薄冰 ⑤入木三分 2、浮力类: 冰山一角 3、重力重心类: ① 头重脚轻 ②轻重倒置 ③落叶归根 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4、合力类: ①众志成城、水到渠成 ②众人划桨 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④九牛二虎之力 ⑤同心协力、因势利导 ⑥积羽沉舟 ⑦寡不敌众 ⑧群策群力、群起攻之 5、力很大: ①疾风知草劲 ②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③滴水穿石 ④雷霆万钧、惊天动地 6、力很小类: 强驽之末、螳臂挡车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②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③以卵击石 ④互相促进 六、物质特性、特点类: ①真金不怕火炼、烈火真金(金的熔点高) ②斩钉截铁、钢筋铁骨、铜牙铁齿、铜墙铁壁 ③血浓于水 ④沉甸甸 ⑤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七、扩散类: ①入木三分 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③泌人心脾 ④芳香四溢、香飘万里 ⑤墙内开花墙外香 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八、效率类: 1、提高效率类: ①磨刀不误砍柴功 ②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③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④抛砖引玉、四两拔千斤 ⑤惩一儆百 2、效率很低类: ①事倍功半 ②劳而无功(有苦劳无功劳) ③人财两空 ④赔了夫人又折兵 ⑤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⑥肉包子打狗 3、效率100%类(不可能之事); ①无米之炊 ②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B生物类 1、遗传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条件反射类: 耳熟能详、熟能生巧、耳濡目染、老马识途、望梅止渴、心有灵犀 心灵感应 3、天敌:一物降一物、以毒攻毒 3、适者生存:入乡随俗 C、哲学类 1、方法不对: 掩耳盗铃、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隔靴搔痒、对牛弹琴、抱薪救火 2、方法对; 釜底抽薪、欲擒故纵、渔翁得利、擒贼擒王、一夫当关、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闭门造车、提纲挚领、扬长避短 3、辨证类: 塞翁失马、见仁见智、乐极生悲。

5有关科技的诗歌

科技高峰永攀登

科技部门聚群英, 前来参加喜心中。

形势大好心激动, 华夏人气倍昌盛。

中国加入世贸中, 申奥圆满获成功。

日新月异科技城, 万众欢乐喜气盈。

小平理论指方向, 科协六大乘东风。

三个代表作指导, 深入学习重应用。

科技人员跟党走, 围绕中心建新功。

增强活力转职能, 办事效率显著增。

面向经济常坚持, 两手齐抓两手硬。

学术交流更活跃, 科技工程显神通。

科学普及面更广, 讲比活动深基层。

组织团结献计策, 通力协作丰内容。

智力开发率先行, 线头模范率先行。

展望未来路光明, 知识力量大无穷。

卡尔·萨根作榜样, 科技高峰永攀登。

6古人有关“科技”的成语、诗词歌赋或者典故

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多成语包含有众多科学知识与哲理,举例如下: A、物理类 一、光学类 1、光的直线传播类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手遮天 ②高瞻远瞩 ③井底之蛙、管见所及、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凿壁偷光 ④日上三竿、立竿见影 2、光的反射类 ①山水相映、水中倒影 ②水中月,镜中花(镜花水月) ③海底捞月一场空 ④刀光剑影 、浮光掠影、珠光宝气 ⑤波光粼粼 3、光的折射类 ①星光摇曳 ②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③潭清疑水浅 4、色彩反差类 ①白纸黑字、黑白分明、一清二白 ②红花绿叶 ③万绿丛中一点红 二、热学类 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②热火朝天、蒸蒸日上 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④趁热打铁、油煎火烧、赴汤蹈火 ⑤炉火纯青 三、声音类 1、振动产生声音 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②掩耳盗铃 ③震耳欲聋、雷声隆隆 ④一个巴掌拍不响 ⑤鸣锣开道 ⑥鼓不敲不响,钟不撞不鸣,话不说不明,人不学不灵(人不教不会) ⑦振振有词 2、音调类 厉声疾色 、呼啸而来、尖声尖气 3、音色类 闻其声知其人 4、声音响度类: ①声音很响: 如雷贯耳、高歌猛进、引吭高歌、震耳欲聋、雷霆万钧、惊天动地、龙吟虎啸 ②声音很小: 低声细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5、声音传播类: 掷地有声、掩耳盗铃、雷声隆隆、登高一呼、交头接耳、充耳不闻 6、乐音与成语: 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腊味、弦处之音、闻千曲而后晓声(意同“读书万卷其义自现)、高歌猛进、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高山流水、此时无声胜有声、欢欣鼓舞、可歌可泣、引吭高歌、长歌当哭、莺歌燕舞、轻歌曼舞、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7、噪声与成语: 自吹自播、大吹大播、乱弹琴、胡打梆子乱敲钟 四、运动和静止类: 1、相对静止类: 并驾齐驱、形影相随、如影随行、随波逐流、亦步亦趋、比翼双飞、水涨船高 2、相对运动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山不转水转 3、速度快; ①迅雷不及掩耳 ②雷厉风行 ③急如星火④风驰电掣 ⑤急风暴雨、暴风骤雨 ⑥急如星火 ⑦脱缰之马 ⑧一泻千里、一落千丈 ⑨归心似箭 五、力学类 1、压力压强类: ①磨刀不误砍柴功 ②一针见血、脱颖而出 ③坐如针毡 ④如履薄冰 ⑤入木三分 2、浮力类: 冰山一角 3、重力重心类: ① 头重脚轻 ②轻重倒置 ③落叶归根 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4、合力类: ①众志成城、水到渠成 ②众人划桨 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④九牛二虎之力 ⑤同心协力、因势利导 ⑥积羽沉舟 ⑦寡不敌众 ⑧群策群力、群起攻之 5、力很大: ①疾风知草劲 ②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③滴水穿石 ④雷霆万钧、惊天动地 6、力很小类: 强驽之末、螳臂挡车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②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③以卵击石 ④互相促进 六、物质特性、特点类: ①真金不怕火炼、烈火真金(金的熔点高) ②斩钉截铁、钢筋铁骨、铜牙铁齿、铜墙铁壁 ③血浓于水 ④沉甸甸 ⑤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七、扩散类: ①入木三分 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③泌人心脾 ④芳香四溢、香飘万里 ⑤墙内开花墙外香 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八、效率类: 1、提高效率类: ①磨刀不误砍柴功 ②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③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④抛砖引玉、四两拔千斤 ⑤惩一儆百 2、效率很低类: ①事倍功半 ②劳而无功(有苦劳无功劳) ③人财两空 ④赔了夫人又折兵 ⑤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⑥肉包子打狗 3、效率100%类(不可能之事); ①无米之炊 ②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B生物类 1、遗传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条件反射类: 耳熟能详、熟能生巧、耳濡目染、老马识途、望梅止渴、心有灵犀 心灵感应 3、天敌:一物降一物、以毒攻毒 3、适者生存:入乡随俗 C、哲学类 1、方法不对: 掩耳盗铃、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隔靴搔痒、对牛弹琴、抱薪救火 2、方法对; 釜底抽薪、欲擒故纵、渔翁得利、擒贼擒王、一夫当关、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闭门造车、提纲挚领、扬长避短 3、辨证类: 塞翁失马、见仁见智、乐极生悲。

一、瓷器。7800年前,西北渭水、泾水流域的先民就已能烧制红、灰色的多种形状的陶瓷器具。

二、太阳能利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三、铸造。我国在古代就已利用泥灌、铁灌、蜡灌等三大铸造方法和技术

四、氧气的发现。在我国古代炼丹术中,就已发现了氧。

五、物理实验室。在我国古代已有声振实验室,为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实验室。

六、光源。早在公元250年,我国已经能制造可以改变和调节亮度的铜灯。

七、温度计。西汉所发明的天平式温度计,比欧洲的早1600多年。

八、陀螺仪。早在东汉时期,陀螺仪就用于航海,比欧洲的早1300多年。

九、钟表。为东汉的张衡所发明,在世界上为最早。

十、钻探技术。11世纪的北宋,就创造了钻探达200多米的深孔钻探技术。

十一、石油的发现与命名。东汉时,我国的延河流域就发现了石油,班固为之定名,后经北宋沈括再次认定。

十二、地磁。北宋的沈括发现地磁偏南,比欧洲早400多年。

十三、热力机械。最早的热力机械是北宋以前就已出现的“走马灯”。

十四、货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始于北宋时的四川。

十五、火箭技术。起源于宋代的“钻天炮”,是当代火箭技术的先驱。

===================================================

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纪录。

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纪录。

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

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以前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

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

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唐太宗时创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唐宋时期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多年。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等等。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对于世界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只是由于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的影响,使之落后于世界的科技的发展,并最终导致在反抗侵略时的无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3417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