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的方言很容易听懂,南方的方言却很难听懂?

为什么北方的方言很容易听懂,南方的方言却很难听懂?,第1张

作为一个严格来说属于北方的娃。我从来到广东之后就研究过这方面。因为我发现单单广东这一个地方就有三种大方言:粤语,潮汕话,客家话。而且互相之间差异很大。我说的家乡话,他们绝大部分都能听懂。他们说的家乡话。。。我只能听懂:丢雷啊,索嗨啊,假塞这类不怎么文明的2333但是我在去北方的城市旅游的时候,他们说的方言我都基本可以听懂啊,我说方言或者普通话都没什么大问题啊。

后来我总结为什么北方的方言容易听,南方的很复杂,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由此可见北方的方言即使有不一样,但是在大体上还是相同的。而南方则分为多种语系,更加复杂,所以相对来说就难听懂。

2、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延庆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新中国的普通话以北京官话语音(区别于北京胡同话)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如直接、清晰、明确)。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清脆一点,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

北京话的本身的影响,加上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从而使的北方方言更容易被听懂。而南方方言一直以来没有官方地位(没有成为统治者推广的语言),所以相对来说难度更大,更难听懂。

3、从语言的出现于发展时期来看。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南方以山地为主。平原地形相对于山地交通更加容易,人口的聚集更多,贸易更加发达,地区交流更频繁,促进了北方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增加了同一性。而南方多山地,交通相对艰难。很多山地在以前是天堑,隔绝了交流与沟通。不同地区的文化沟通较少,很难发生碰撞与融合。所以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方言。而且放在古时候,南方属于穷山恶水,地形复杂,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分布零零点点,一般是用来流放的地方,也不被重视。经济方面的落后,更加阻碍了对外的沟通和交流。直至安史之乱那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了。如果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我去继续学粤语去了TAT

各地区汉语的代表方言

  方言名称 方言代表 官话方言 北京话 东北方言 东北话 吴方言 苏州话 赣方言 南昌话 湘方言 湘乡话 客家方言 福建长汀话、广东梅县话 闽方言 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闽南话、客家话、莆仙话 粤方言 广州话

官话一般分为八大区: 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 北京官话分布在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 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兰银官话细分为8片:银川市,石嘴山市-平罗-陶乐-贺兰-永宁-青铜峡-灵武-吴忠市-中宁-同心-中卫,宁夏盐池县,兰州市-榆中-民勤,永登-皋兰,古浪-天祝,河西走廊(除敦煌和景泰),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博尔塔拉州-阿勒泰市与青河县-塔城(除托里、布克赛尔)-哈密。 中原官话分布在远古华夏族的传统居住区,今陇海线南北。苏州市吴江县菀坪镇、宣城市以东部分乡村、皖南广德县、浙江长兴县属于中原官话孤岛。中原官话又细分为河南方言、关中方言东府话、关中方言西府话、秦陇方言、陇中方言、南疆方言。 西南官话包括十一片: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西部十九县市、湖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部的留坝-佛坪-宁陕-镇坪-岚皋-紫阳-石泉-镇巴-宁强、甘肃省文县碧口镇;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西昌市、贵州省铜梓-仁怀-沿河-印江、云南省大关-绥江-水富,内江市-自贡市-仁寿县-富顺县,雅安市-石棉县,云南省西北部下关-剑川-宾川-洱源-云龙-丽江市;云南西部的大理-保山-潞西;云南省东中部的昆明-昭通-曲靖-玉溪-楚雄-个旧-开远、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四川省宁南县;贵州省北部以遵义-六盘水-毕节为中心的二十七县市、云南省威信-彝良-镇雄、重庆市秀山县、湖南省芷江-怀化-凤凰-新晃-吉首;贵州省东南部镇远-岑巩-黎平-锦屏-台江、湖南省靖州-通道;贵州省南部凯里-都匀-贵定县;湖北省北部的襄樊-十堰-丹江口-老河口-随州;武汉、湖南省临湘县;湖南省南部永州、郴州;广西省以柳州-桂林-百色-河池为中心的五十六个县市;海南省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三亚市的部分地区所讲的军话。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的分界线在广水县-安陆县-应城县-黄陂-黄冈市-鄂州市-蕲春县一线以西以南。 商周秦汉时期,洞庭湖还属于原始汉语与藏缅语、苗瑶语、融合而形成的楚语,永嘉乱后,迁入湖北的秦雍流人(陕西甘肃以及山西一部分)有六万,出现了西南官话的最初雏形。安史之乱后,十倍于土著的北方移民入洞庭湖北部,冲击、涵化并最终取代了当地的楚语,奠定了西南官话的基础。 江淮官话分布在淮河和北南文化线之间,福建南平城关、长乐县洋屿村属于江淮官话孤岛。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方言分界线如下:连云港临洪河口-东海县浦南镇-东海黄川-东海白塔埠-东海平明-东海房山-东海安峰-新沂黑埠-沭阳阴平(潼阳)-沭阳颜集镇方圩村-沭阳悦来-宿迁关庙-宿迁丁嘴-泗阳仓集-泗阳屠园-泗洪曹庙-泗洪金锁-泗洪重岗-泗洪上塘-泗洪峰山南-淮河-凤阳县南-蚌埠市西南-淮河-霍邱县东-金寨县南。 北京官话覆盖面包括了整个北京市,河北北部、内蒙古部分地区,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逐渐取代南方官话成为中国官方的主流语言。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元朝以北京为大都,元朝统一全中国,以北京音作为天下通语标准音,北京话第一次成为中国的标准音。明朝成立后,以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明朝永乐年间建都北京时从南京北调40万人口,超过北平原有人口,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人进入北京,旧北平话逐渐演变形成了北京话。清雍正六年设“正音书馆”,以北京官话为标准语,在全国推行,以后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场主流的标准语,有人也称之为北方官话,和被称为南方官话的南京官话相对应。清末进行国语编审,民国初年拟定国音,“京国之争”以后实行以北京官话为基础的新国音,自此以北方官话为蓝本的国语(普通话)成为中国官方标准语言。随着现代教育、传媒的普及发达,当代的北京官话- 普通话,在华语圈有向各种方言渗透的趋势。

武威的方言特点是朗朗上口,语言诙谐幽默,听起来响亮。比如吃午饭,武威话叫“吃晌午”。晚上武威话叫“黑了”。妻子叫自己的丈夫为“我们的老汉子”。

武威话即凉州话,属兰银官话—河西片,主要分布于凉州、古浪、天祝、民勤,仅古浪方言与凉州话部分相似。武威话中不分前后鼻音,多为后鼻音;武威话侧重于音调“二、四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4332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