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得志扬其势,君子得志行其道 的意思为:小人一旦得了权势之后,会更加放纵行小人行径;而君子得了权势之后,依旧会坚持他的君子般的为人处世之道,发扬他的君子之风。
“小人得志”出自南朝·宋·何承天的《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意思为:一旦小人得了权势,君子之道将会慢慢削弱。此句与“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大意相同。
近义词:小人得势、奸人得志 ;
反义词:怀才不遇。
“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多指品德高尚之人。
扩展资料:
什么是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
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多见于“论语”。
孔子观点:
1、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大意为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2、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大意为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3、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大意为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
4、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大意为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
-小人得志
-君子
当然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就像下面这两句一样:
“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
意思就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而后逐渐衍生出道德含义,超脱于阶级制度之外。
在《论语》中,孔子有不少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论述,“君子”与“小人”同时出现共有17次。
其中5句较为经典,5句话讲清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教你如何慧眼识人!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论语》5句话一: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为人庄重、心境平和、做事泰然自若,但从不骄矜;
小人傲慢、狂妄、目中无人且带有攻击性,丝毫没有半点稳重。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论语》5句话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遇到困难会先从自身找原因,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善于检讨自己;
小人遇到麻烦,则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认为都是别人的过错,从来不愿反思。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论语》5句话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喜欢和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但对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看法,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与人同流合污;
小人则擅长隐瞒自己的思想,喜欢盲目附和、阳奉阴违,为了与他人保持一致,甘愿成为墙头草。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论语》5句话四: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君子学习道义,是为了更有仁爱之心,为了造福百姓;
小人学习道义,却是为了听从别人的使唤。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论语》5句话五: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陷入困境时,哪怕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他们依然坚持做人的原则,安贫乐道,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小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却会为了摆脱穷困不择手段,胡作非为,见利忘义。
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能看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