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是一个系列,包括梵高、莫奈等名家在内的西方绘画大家。前段时间读了梵高本。
很久以前给家里买了副梵高的挂画,可一直盲观哑看的,并不知道它的名字,本着追根溯源刨根究底的精神,我开始翻看梵高的作品集。
这副画常让我超脱现世此地百十平米的空间,心里好像种起一片草原,养起野马。每当我快要被隔音极差的天花板粗暴地压扁脑袋时,他都会轻轻地吹口气,把我整个人吸进去。像爱丽丝的秘密花园一样,我有一片秘密的无限远的绿野。
现在非常兴奋地在书中与他相遇,他叫《瓦兹平川》,就是他,一定是个英俊的男孩,我寻着他的脚步,从黑绿色齐膝高的稻谷地里,向金**的谷垛那儿走去。舒爽的风缠绕在我的头发上,偶有几只似乎不属于乡间的小鸟,停在花枝上歇脚,周身的黑袍拖着一条细长的白羽,宛如白裙。它停下来,我也停下来,他大概就藏在这里的某个地方。
我在空白的地方写上:“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李白和梵高,一个跨了千年,一个跨了百年,都来安慰我。
关于这部作品集:
这是梵高在奥维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死前最后创作的作品之一。那段时期梵高的精神被各种相互矛盾的情绪折磨,奥维野外广袤肥沃的农田给了他精神上片刻的自由,同时却也使得他对忧郁和孤独的感觉更加敏感,他的人生最终以自杀落下帷幕。
此书按梵高的生平罗列了他7个时期的作品,让没有绘画基础和艺术基础的读者也能领略天才佳作。还有一个惊喜,被梵高致敬米勒的《午睡》深深圈粉,他用了非常俏皮地反向构图,那么这里的梵高一定是个可爱有趣俏皮有心的迷弟吧。已经买了布画打算挂在墙壁上,每天入睡前都看它几眼,一定能晚晚好梦!
向日葵的印象之梵高
时间停止,我只学会了一个动作,黯然的怀抱时间。你在指针的上端,我在指针的下方,怀念从前答答走动的优柔,也许我该如此熟悉那样的时间,天地间的景象在你的画布上,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我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找到了你。时间终于停止,成了一首黑白的诗。你从不隐瞒你的伤感,你用画笔让时间变得似是而非,它们流动,破碎,恰巧就是我乘风路过的时候……
油画,在600年前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断的蜕变和追求中有关油画的故事和人物也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属于他们的年月。就像在我的儿时的记忆里。一直朦胧的忆起一幅画,一个人,他就是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印象派的特点就是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
也许上帝是眷顾他的,万物寂静,空荡,时间深处,我们一无所有,但是他仍在黑暗中灼灼目视着悲伤,许多时候,蝴蝶就是这样出来,夹带着所有的真实与迷惑破茧而出,也许亦就是梵高的前生,一只逆境中鱼,他热爱生活的,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此刻,我好想拉长所有的时间,安静的躲在屋顶上观详你的画,你的花,走进你灵魂深处那一抹金黄的向日葵……
沉默的爱你《向日葵》——梵高
美丽的向日葵,幸福的期盼阳光,微笑着、温暖着。没有人真的见到它的眼泪。在明媚杜绝的另一边是你阴霾的绝望。
多少次,说了要带你去垄上看云。最后只是画上的一道伤。空白,也许不是很远,却足以让我触不到你。篱上开遍了葵花。那是我曾陌生的花朵,但是它们被你温柔的画过,于是我就一直认得它们。立在世间,我知晓,那些你曾驻足过的花依然动情的开放。世界安静,也许连尘埃都已开始放慢了脚步。却依然记得你是静笑的画家。但是,你在我的诗句下醒来,于是,我所有堆积如山的日子开始有了芳草的身影。它们如缎展动,我的忧伤洁净似云。我原是要寂的长出翅膀的,这样,我就可以做一个愁人的梦,因为愁人的事物总是美的。而且,还可以做你画中的向日葵……
美丽的向日葵,喜欢别人眼中的幸福,却始终在渴望而不可及,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找生命中的真爱。为了命中注定的相恋。我们甘愿被灼热的太阳刺痛的遍体鳞伤,这样的我们依然始终微笑。要知道幸福的记忆是需要巨大的悲来沉淀的。即使这场幸福的洗礼只是完美的假象。
向日葵,传说中美丽的女子,因为得不到太阳神阿波罗的爱情,愿变成向日的葵花,一生执着、一生等待。如果说命运是如此安排的那么梵高的爱情似乎和向日葵的花语共同拥有着一样的生命,他曾说过: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他读的懂向日葵的颜色,也只有向日葵知道梵高心里想些什么。
冥冥之中的安排,有时让我们措手不及,1853年3月30日,荷兰松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着小伙子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和妓女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发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会卖出一幅画……”
正如这个神秘的预言家说的,从小孤僻的梵高只认他四岁的弟弟提奥为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十分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两次残酷的拒绝。但是在他的心里从未放弃,他的痛是刺眼的阳光灼伤了心却不能哭出声音。而他仍然为了偷偷看一眼那个并不爱他的女人,常常一大早从教堂出发,一步一步,走到深夜,鞋子破了,脚起了血泡,还依然坚持,直到彻底绝望。
1992年,在日本东京的国际拍卖会上,他的一幅《向日葵》卖到了2400万美元的天价。命运深不可测,人生无法料定,谁能想到当初的梵高因为贫困只好割耳求爱,为了祭奠耳朵而燃烧爱情成向日葵,因为向日葵又错失了一颗纯真的心
你的天空《星月夜》那么远——梵高
这是一种幻象,擦肩,邂后,遇见。光影交错中,一切流逝,闲梦正远。而我们已然在重重叠叠的星光上,把夜空下的相视猜测成了一个巨大的梦境。唯此,可以糊涂的陷溺,寂静……
月亮出来的晚上,我希望自已似临风而立的植物,可以长在你汲水经过的途上,等你偶尔坐下来,带着你的芳香,然后与我一起回到诗经的水畔。彼处,我们曾经临水而居。于是,我们陷在以后的夜空中,糊涂而自迷。一棵燃烧的柏树,天空中有星星她们翻滚着,小镇似乎笼罩在某种不安之中。正忍受精神病折磨的凡高用这幅画要告诉我们什么他要选择死亡,还是也许在梵高小小的宇宙中,只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幅画恐怕是梵高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了。此画又名《星夜》。1889年5月8日,梵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精神病院治疗,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这幅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6月,也就是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这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左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梵高的生命就如他作品中的星星,在幽蓝的夜空中独自放光。每一颗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山腰上,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
在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里,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梵高来说,画中的图像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暗示着某种神性,让人联想到梵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盛开的桃花》是一场很轻的梦——梵高
一树桃花,迫不急待地缤纷,春风的抚摸从不回避绯闻和争议,就在花间,请带上那些孤独的灵魂,在绿叶出场之前,笑看我妖娆般炽烈的热情。
渐渐燃烧我的悲欢,在你的掌握下,陌生的春天被雨水洗过,阳光却永远的挂在枝头,不想给盛夏的果实一个交待,封笔之后,画中的篱笆一直沉默,草间的春虫试图在画布上妄想和迷乱颠覆,从疏离的底层风起阴涌。黄昏成了一群飞倦了的鸟,载着我的空落,找不到属于它的北方。篱笆上的光在移动,请原谅这颗树,只有它知道谁的眼睛在疼痛,谁的心灵在颤抖。请再安排一个春天吧,拆除篱笆和乌云,让公正的阳光,渗进养育万物土地,所有的光芒和恩惠,在你的笔下重新布置,万物井然,天下大同!
1888年2月,梵高来到阿尔,尽管他内心充满忧愁,对生活与理想疑虑万千,但由于健康正在恢复,心情较前平静得多了。他去南部旅行,发现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连人们的体型穿着也都很美,于是他热情地写生。在一家小旅馆的楼上租了一间房间,每天出去作画,画咖啡馆,画大街小巷,画公园,大海和船舶。这一幅《盛开的桃花》就是这个时期无数杰出的风景画之一。我们从这幅画上似乎可感受到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生命的强烈情感。桃树所展现的旺盛生命力,被画家那强有力而又十分激动的笔触表现得极其饱满。
大地在彤云密布的暖和阳光下,射着炽烈的反光。桃花绽开得那么旺盛,使人惊喜若狂。两棵桃树干,枝挺姿健,妖娆可爱。是年,梵高在一封信中写道:“从我来到这里以后,我开始觉得我完全变了,不再是从前那样的我了。我也不再对我所做的一切横生疑虑,但愿这种心情能够保住。字里行间,似乎在表明他已对过去的艺术表现的缺陷有所认识。他决意要寻找一种更直接的表现方法。”我发觉我在巴黎所学到的一切都在消失,我正在回到早在农村之时,在我认识印象派画家之前所曾经产生过的那些思想上去。
假如印象派画家们不久就将开始批评我的手法,我是不会感到诧异的,因为我的这种手法主要是得之于德拉克洛瓦的思想而非他们的思想,这一幅《盛开的桃花》的色彩之明快,还有这样一层内涵:他在画的左下角写上几个字:“怀念莫佛”,并附有一首诗在画的背面: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死人总还是活着,总不是活着。这首诗道出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信念。莫佛是凡·高的表兄,也算是他的启蒙老师。其时,莫佛刚去世,凡·高这幅画是为赠送给莫佛太太而画的。
梵高的一生就像这颗盛开的树,开的疲惫,开的耀眼,他的平凡超越了离世的荣誉,他的名字深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当我再翻检时间的灰烬时,常常想象雨中有钟声传来,我可以坐在这片陈旧的光上,拭达我逝去的从前,以及有关你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和绝望。
透过斑驳的文字,我发现我的叙述已经纷纷零落,就像那些旧去的春天里,长在村庄东头的桃花,在温柔的晚风里,止不住飞舞,成为一只只伤感的蝴蝶,飞过我目视可见的深海,那里甚至铺满了银质的月光,缓缓的淌向我的窗台。我还靠在米色的窗帘上,做了个梦。梦里,大地鸟雀飞尽,漫暖静宁,你又拿起了画笔,画出了向日葵真正的幸福和祥和……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这句话是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里的其中一句话。 意思是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一个人想要展现的表象,而只有试图了解这个人的人,才能看到其内心燃烧着的心灵之火。也有“当局着迷,旁观者清”的意思。
1出处:
那是1880年冬天刚开始的时候,梵高一路跌跌撞撞,背着画板在人群里穿梭。后来,他在写给提奥的信里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见到烟”。
2梵高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有《星夜》、《莺尾花尾花》、《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右耳,后在法国瓦兹河饮弹自杀,时年37岁,葬于瓦兹河畔的公墓。
在没有规则,不计评分的花样滑冰表演赛中,没有评分压力,没有其他包袱,各位顶尖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带来了自己的出色表演。
来自加拿大的冰舞组合吉勒斯和波里尔在表演音乐《Vincent》的背景下,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绝美的表演。现场原本清澈的冰面也投射出梵高的名画《星月夜》,在梵高名画的背景下,两位运动员翩翩起舞,大概梵高的星空遇上花样滑冰,那是艺术与艺术之间的碰撞, 那是艺术同根同源的相接,那是不同艺术之间的相融。
绘画和花样滑冰似乎没有什么共通点,不过艺术是没有界线的,艺术可以交流的。吉勒斯和波里尔的优秀表演,在他们伸展的纤长手臂中,在他们每一次轻盈的跳跃中,在他们每一次携手共舞时,对美丽的追求,融入在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中,也交汇在投射下的《星月夜》中,于梵高名画有机结合。
在这一片投射在冰面上的名画《星月夜》上,在花样滑冰运动员脚下的冰刀上,艺术与艺术相接相连,绘画与花滑的相接是在于美的追求,是在于人类对美丽的探索,是运动员在自己极限的挑战,也是画家对美好的追求。这一片色彩纷呈的冰面上,两位花滑运动员翩翩起舞,配合默契。
这是一种激情四射的碰撞,这是艺术之间的共同语言,这是人类对美丽的追求。在表演音乐《Vincent》的背景中,花样滑冰与绘画在一起,两种艺术结合在一起,两位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展示了他们对花样滑冰的理解,这是艺术的体现。
咒语分享当梵高邂逅剪纸艺术
关键词:((杰作))),最好的质量,插图,美丽的细节辉光,
剪纸,<lora:KK_paperCut_v5:1>,幻想,,星空,云,月亮,山,鸟,花,河,梵高\(style\),
梵高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油画家之一,他的 《星夜》 、 《向日葵》 与 《麦田乌鸦》 等都是世界级的精品。
可是,梵高在生前却是孤独落寞的,他的画风不被世人所认可,他的一生充满了失意与贫困。
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
梵高从小就性格孤僻,不善言辞。
梵高小时候总是喜欢自言自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周围的人们对梵高的行为都觉得很奇怪,不明白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以忧愁的。
长大后梵高在早年曾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
可是这些工作梵高都不喜欢,也都做不长。
梵高一直在考虑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才好,到了27岁的时候,梵高下定决心学习绘画,当个有名的画家。
别人对梵高的想法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个男人一定是疯了。
梵高可不管别人的看法,他一旦决定了,就不会回头。
梵高并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绘画基础,他的绘画都是岀于自身的感受和体会。
有时候,梵高画到尽性时,会像发疯似的,不停地往布上涂鸦,这让周围的人们更加奇怪了。
在当时的荷兰,几乎没有人会相信梵高会成为一位大画家。
梵高早期的画风注重写实风格,这是因为他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梵高来到了法国巴黎,在那儿他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巨变。
梵高在法国阿尔期间,他创作出了 《向日葵》 、 《阿尔的吊桥》 、 《开花的果园》 、 《夕阳和播种者》 、 《伽赛医生像》 等经典画作。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梵高讨厌城市的喧嚣,他希望找到一个宁静的地方,可以自由自在地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1888年,梵高离开了喧闹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
来到乡村的梵高立刻被这里的景象所吸引,在那一望无际的金色原野中,自然的色彩竟然这样的绚烂夺目。
梵高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他立即决定长久地留下来。
当地人们对这个外来人客非常的好奇,也非常地不理解。
这个人每天在太阳升起时,就背着一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他从来不与任何人说话,只是埋头画着画。
因此,当人们看到梵高来的时候,都在交头接耳一一
梵高没有听见人们的议论和嘲笑,他只是专心致志地画着油画,其他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在法国的乡村梵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可是他的画风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认可。
梵高性情暴躁,又不善交际,路越走越窄。
梵高一生都不敢把自己称作画家,他的知音唯有自己的弟弟提奥。
提奥是梵高一直相信哥哥的绘画天赋,他是生活上的唯一资助过梵高的人。
提奥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认为哥哥的作品,终有一天会扬名世界的。
尽管有自己弟弟提奥的支持与信任,但梵高的一生还是孤寂与失落的。
表面上看梵高的性格冷漠孤僻,其实他的内心异常渴望温暖。
梵高的一生曾经有过三段恋情,可到最后还是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
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不久被晋升派到英国伦敦工作。
在英国伦敦工作期间,梵高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倾心。
原本梵高生性怪僻,不解风情,不爱交际。
但是自从认识了尤金妮亚之后,他就陷入了爱的漩涡之中,幻想着自己能过上平凡的生活。
梵高常常在公开场合,承认他对尤金妮亚的爱情,并且发誓一定要娶她做妻子。
然而,梵高充满热情地追求,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尤金妮亚对这个疯狂的追求者十分地讨厌,因此在梵高向她求爱时,她坚决地拒绝了。
梵高弄不懂自己的一片热诚为何换来了透心凉,他发疯似的大哭大闹,不知所措。
其实尤金妮亚从来没有爱过梵高,这场恋情只是梵高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但是固执的梵高依然不肯放手,他相信终有一天,尤金妮亚会回心转意的。
于是,一个疯狂地追求,一个拼命地逃避。
后来,梵高又一次向尤金妮亚求婚了,他希望这一次心爱的女人能答应自己。
可是现实又一次给了梵高重重地打击,尤金妮亚直接告诉梵高,她早在1879年就已经订婚了。
梵高听了尤金妮亚的话,如五雷轰顶,几近绝望。
不甘失败的梵高梦想着尤金妮亚能接受自己,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看到尤金妮亚与一个瘦男人在一起拥抱接吻。
这一回,梵高彻底死心了,他知道一切无法挽回,伤心地离开了伦敦,去了法国巴黎。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的时候,见到了在他家里做客,刚失去丈夫的凯表姐。
凯表姐是一个热情大方的女人,她美丽的容颜使梵高重燃爱火。
凯是一个典型的荷兰女性,她头发是深栗色的,她眼珠子是蓝色的,闪动着迷人的光彩,而丰满的嘴唇如鲜艳的樱桃。
梵高决定一定要追求自己的表姐,可是在当时19世纪的荷兰,表亲是不能结为夫妻的。
从来我行我素的梵高,不管什么社会禁忌,他发疯一样地追求表姐凯。
可惜这次又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凯表姐压根不爱他。
偏执地梵高直接去了叔叔家,他想向凯表姐当面表白心意。
叔叔看到梵高后,连大门都不开,直接下了逐客令。
狂燥地梵高做出了一个非常疯狂地举动,他竟然拿来一盏煤油灯,将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灯的火苗上一一
大惊失色的叔叔迅速将灯吹灭,并将梵高带到附近的一个酒吧,将他彻底地灌醉。
喝醉酒的梵高仍然没有见到凯表姐,他只得到了叔叔更加强硬的回答。
又失去爱人的梵高比以前更加努力地画画,他梦想着自己的绘画有一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可是,任凭梵高再怎么努力,除了他弟弟提奥以外,再也没人会肯定梵高的绘画风格。
贫穷,失业,落魄,疯狂……
常处于困境中的梵高不得不,一而再而三地向弟弟写信,请求提奥在经济上给予自己资助。
提奥也毫不犹豫地拿出血汗钱,资助贫穷而执着的哥哥梵高。
周围人的误解与嘲讽,强烈刺激了梵高的精神。
他不愿为了迎合大众而改变自己的画风,他宁愿贫苦也要选择自己的绘画风格。
梵高已经不再奢望爱情了,可爱情悄悄地来找他了。
有一次,梵高在画素描时,认识了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
他们俩你来我往,感觉很是投机。
从此以后,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后,就给梵高当模特儿,有时还为他做菜、烧饭、洗衣服。
梵高又一次体会到家的温暖,由此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不过结婚需要钱,梵高没有什么钱。
梵高与克里斯蒂娜同居了,他们俩人约定好了,只要梵高每月赚到150法朗,就结婚一起过日子。
周围的人对梵高与妓女同居十分不满,他们总是对这对恋人指指点点。
梵高对别人的指责毫不介意,他从来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但是,长期从妓生涯让克里斯蒂娜身体虚弱,她希望梵高能赚到钱,给自己买些营养品补身体。
梵高没有任何稳定的收入,就算偶尔有了钱,也都拿走去买绘画用品了。
克里斯蒂娜与梵高矛盾加剧,梵高也始终没有赚到150法朗。
克里斯蒂娜对梵高渐渐地失望了,她觉得这个男人不适合做丈夫,她最后决定离开梵高,结束恋情。
三段恋情都落空了,梵高再也不想结婚了。
没有了妻子,可以有朋友。
孤独的梵高想要有一个好朋友,这时候一个叫高更男人出现了。
高更也是一名油画家,他与梵高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梵高十分开心自己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高更也是一个失意的画家,他无法照顾自己家人,他在痛苦与无助中度日如年。
两个同样失落的人成了知音,他们决定搬到一起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度余生。
两位艺术家惺惺相惜,相互交换了自画像。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写信中写道一一
在等待高更的这段时间内,梵高的灵感如泉涌,他在极短的时间内留下了 《向日葵》 、 《星夜》 、 《夜间咖啡馆》 、 《梵高的卧室》 等杰作。
油画 《房间》 是梵高的名作之一,在这副画中有一间新房,是梵高用来庆祝新生活的开始。
在 《房间》 这副作品中明亮的暖色调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
1888年10月24日,高更终于来到阿尔。
高更一下火车,咖啡店老板就立刻认出了他。
那是因为梵高早就拿着高更的画像到处宣传了,所以高更人还没有到,就已经成为了镇子上的名人。
高更走进了梵高为他精心准备的房间,看到墙上为他画的 《向日葵》 不觉感动万分。
高更也给梵高画了一幅 《画向日葵的人》 以表谢意。
刚开始的日子,两人共同散步,共同作画,描绘共同题材。
在画艺上梵高与高更互相学习,互为借鉴,迸射出了许多艺术的火花。
《阿尔的舞厅》 就是这一时期二人合作的经典之作。
在这副作品上画得是俩人经常光顾舞厅的节日之夜。
画中那晃眼的金**块,诡异的靛蓝色块,使得作品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
可惜好景不长,这段友谊只维持了62天就结束了。
这是高更在12月写给画家贝纳的信中,谈到自己与梵高在画风上发生的冲突。
高更与梵高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高更注重于现实生活中的质量,而梵高则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每次高更面对梵高竭斯底里的叫嚷,他都想要离开这个疯子。
高更不止一次地迁就梵高,可他心中的不满在增加。
梵高知道高更时刻都想要离开他,巨大的恐惧让他变得越来越古怪。
哄骗、叫嚷、哀求,咒骂,监视……
梵高为了留住高更,他用尽了一切手段。
梵高的内心实在是太孤独了,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地想留住唯一的朋友高更。
可是梵高又不肯改变自己的脾气,这让高更感到既愤怒又害怕。
在共同相处了62天之后,1888年12月的寒冬,高更独自外出散步。
这时候,高更忽然听到后面传来细碎急促的脚步声,他刚刚转过身去,就看到梵高在后面一言不发,手里拿着一把剃刀,冲着自己人扔了过来。
高更的心中万分地恐惧,当天晚上他不敢回家,而是住在了旅馆。
第二天高更回到画室时,他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梵高用剃须刀割了自己的耳朵。满身是血地裹在被子里,高更看到后,再也无法忍受,他决定立即离开这个疯子。
高更在给梵高的弟弟提奥写完这封信后,像逃难似的快步离开了梵高的住宅。
高更最终还是离开了梵高,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失去朋友的梵高更加孤独寂寞,他时不时的古怪举动,让周围的邻居都感到非常的恐惧。
于是,邻居们发起了请愿书,梵高被警察抓进了主宫医院。
后来,梵高的医生菲利克斯·雷替他办理了主宫医院的出院手续。
1890年4月末,梵高要求入住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他的弟弟提奥写信告诉院长,哥哥的精神状况没有什么问题,让他住院只是为了调养身体,免得让他旧病复发。
在精神病院的梵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伤痛,他把伤痛用于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在这一期间,梵高画了 《大地》 、 《麦田》 、 《阳光》 、 《草野》 、 《星空》 等作品。
后来,梵高在奥维尔小城居住了下来,他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病情也似乎有了好转。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梵高的精神已处于崩溃……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麦田里开枪自杀。
第二天早上,弟弟提奥在看守里送走了梵高,这一年梵高只有37岁。
这是在梵高去世后,从他的衣服的口袋里,发现的一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
绘画才天梵高就这样孤独地走了,在当时的社会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因为那时的梵高是个小人物,是个怪物,是个疯子。
这是梵高生前最大一个愿望,他渴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自己的绘画风格。
梵高在去世一百年之后,他的画作开始被人欣赏,被人研究。
随后,梵高的作品被称为世界绘画史上的精品。
欧洲各国争相为梵高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美术馆,梵高的绘画最终走上人类世界的艺术顶峰。
夜空上闪烁着一颗孤独而耀眼的星星,他正偷偷地看着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颗星星悄悄地探出了头,他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
梵高是被神秘博士带回来的,一开始神秘博士和女搭档艾米正在美术馆欣赏画作,馆长正在介绍面前的画作《麦田群鸦》,而后二人在另一幅画中看到了怪物的身影,于是找到馆长,了解到画作的起源和创作的准确时间,和艾米一起回到了当时创造这幅画的时间。
这时的梵高还是一位不得志的画家,生活贫困,落魄潦倒,因付不起酒钱想用画抵押被店员赶了出来,博士二人替他解了围,他们的到来,让苦闷的梵高心里有了一丝慰藉,终于有人和他说话了,第一次有人对着他的画大夸特夸,谈起创作的梵高眼睛里充满的亮光,梵高的家里摆满了画作,在当时这些都被认为是垃圾,只是没有想到这些画,最后都成了绝世珍品。
梵高所在的小镇出现了某种怪物,当地的居民认为怪物是梵高招来的,所以对他非常厌恶。小镇上的怪物行踪诡异,可以隐身,大家都看不见,但梵高凭借着对色彩和空间的感知居然可以看见,并且画出了怪物的样貌,最后和博士一起联手消灭的怪物,作为回报,博士邀请梵高坐上了TARDIS,带着他来到了现代的美术馆。
在这里,梵高看到了自己曾经被人唾弃的作品,被高高的挂在墙上,迎接大家的欣赏与赞美,听到馆长说梵高是最伟大的画家时,他泣不成声,回想自己的种种艰难,最终有人理解了他的画,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梵高送回去后,博士以为美术馆的画作会变多,可没想到他们还是没能改变历史,梵高还是自杀了,不过在那副《向日葵》上,多了一行字“for Amy”,虽然他们没有改变梵高的命运,但却给他生命里带来了阳光,带来了无数的向日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