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适合夏天去的地方

推荐适合夏天去的地方,第1张

夏天来了,很多朋友都在寻找适合夏天的地方和景点,希望能在炎热的夏天好好体验一下降温,感受一下美妙的时间信息。这些都令人感动,令人振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01、西藏羊卓雍错

圣湖两岸油菜花盛开,美如天成。7月的阳卓雍断层值得你专门去一趟,因为不仅青海湖上的油菜花开得正盛,阳湖两岸的油菜花也开得正艳,直到8月底才渐渐淡去。

阳湖的深蓝映衬着河两岸金黄碧绿的油菜花田。牛羊在蓝天白云下静静地吃草。如此美丽的景色真是令人难忘。

虽然现在是盛夏,但湖面上仍然微风习习,惬意而舒适。

可以从拉萨出发一日游,在湖边找个地方露营,或者住在湖边的民宿

总之,七月的阳湖很美。

坐标:西藏杨茁雍错

02、四川新龙

下一个稻城是无法进入的。

大四川,美在川西!左手一个稻城,右手一个九寨,再来一个318,不知道勾了多少人的魂。

然而,在317和318两条最美的国道之间,有一个堪比稻城的隐秘之地,却鲜有人知。

被驴友们称为二米城的新龙!

这是一个角落,但它有惊人的风景。

浓缩了川西乃至整个藏区的美。雪山、草原、森林、湖泊、寺庙都在静静地等着你。

在这里,你可以穿越神秘的雅砻江大峡谷,“游览”神圣的卡瓦洛日雪山,去措卡湖发呆,去拉直马草原撒野

夏天来这里特别爽。不要太精彩!

坐标:四川甘孜新龙县(317-318之间)

03、青海都兰

茶卡盐湖附近,青藏线旁的秘密花园

青海是盛夏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当人们涌向青海湖和门源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在离茶卡盐湖不远的地方,在青藏线的旁边,有一个特殊的原始秘境,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味道,那就是都兰。

旅行指南在这里几乎没有提到,但高级驴为他开了几千英里。

这是造物主偏爱的后花园。如果说造物主给了门源金色,给了青海湖蓝色

然后,古怪的造物主给了都兰一切。到了盛夏,简直美到极致。

一望无际的草原,青山野花,绝对的清爽,安静,凉爽。

在这里,没有青海湖的热闹,没有茶卡盐湖的人潮,你可以避开耳边的喧嚣,放下你紧张的神经。

坐标:青海都兰县,109国道旁。

04、甘肃玛曲

中国最美的五大草原湿地Top1

玛曲,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命名为中国五大最美丽的草原湿地之首,仍然位于甘南和青海。

然而,我不知道它能在哪里满足我们对草原的所有幻想。

九曲黄河第一弯在这里蜿蜒曲折,这里雪山巍峨,草原壮丽,牛羊遍地

没有蜂拥而至的游客,也不用担心高原反应。静下心来欣赏最简单最简单的快乐就好了。

18的盛夏,走走停停中,遇见了最朴实的草原牧歌和浓郁的藏族风情

坐标: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

05、陕西太白

躲在秦岭深处,19度夏

如果你觉得很热,不妨到山里凉快一个夏天!

离西安安不远,有一个陕西海拔最高的小县城,隐藏在秦岭核心山脉中。是太白县。

夏季平均气温19,森林覆盖率9196%,不仅是“天然空调城”,也是“天然氧吧”。

这里不仅舒适,风景也很美。

在这里,你还可以躲进最高温度不超过28的青峰峡森林公园。这里青山环绕,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云遮雾绕,透着一种诗意的美。

你还可以走进“天然氧吧”黄柏园,享受山川松柏带来的舒适,也许还能和大熊猫、黄金有一次邂逅

这样一个小城,时间过得很慢,凉爽舒适,来了就不想走了。

坐标: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

06、山西大同

年云中城市,夏季平均气温264

大同是与北京、西安、南京齐名的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北京的高铁是2h直达,但是一直没有列入你的旅行清单。

是山西人公认的养生天堂和避暑胜地,是一年300天的大同蓝。因为地处中原和长城的分叉处,平均最高气温264真是让人羡慕啊!

在这里,你可以舒服地参观航空寺和云冈石窟。还可以在北岳爬恒山;可以找找散落在田野里的野长城,各种风格的烽火台。

或者在大同古城,漫步其中,感受历史,不急不躁,非常惬意。

坐标:山西大同

07、吉林长春

钻进22的森林城市

在东北,不要只知道夏天的长白山,长春的夏天也同样舒服!

这是一座以春天命名的城市,22是她夏天特有的温度。在这个城市里,不仅有高楼,还有真树。

长春仿佛把森林搬到了城市,绿化居亚洲大城市之首,号称“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

连续几年被评为避暑胜地城市,却依然低调,不拥挤不喧闹,只有整座城市的绿意盎然!

在这里,你可以参观伪满皇宫,参观街道上留下的现代印记;可以躲在净月潭公园,也可以去南湖,等一场日落。

可以坐一次54路电车,在旧时光里来回穿梭;还可以体验一下东北热闹的烧烤夜市,简直别致。

坐标:吉林长春

08、浙江德清

世界级避暑胜地

中国有很多避暑胜地,离杭州一小时路程,就有一个世界级的避暑胜地。

是德清。

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被《纽约时报》列为“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地方之一”;它还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选为“中国必去的15个特别地方”之一。

莫干山,中国著名的避暑山庄,在德清。除此之外,还有江浙沪最好的民宿,被称为“中国版的百鲜”。

还有一个冷门的古镇,新市古镇,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江南水乡。“人在柳荫河两岸,出得门就能上船。”它建在桥和河边。

如果觉得夏天太浮躁,不如省下几天休闲时间,在德清找一家民宿,在炎炎夏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坐标: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09、浙江枸杞岛

中国“小马哥一代”的一个凉爽的夏天

夏天当然少不了躲在海里避暑纳凉。

其实不用去马代或者巴厘岛。在中国东海,有一个被汪洋包裹着的“小马岱”——沟岐岛。

它是嵊泗群岛中最远的岛屿。这里离公海最近,海水清澈湛蓝。是无数人向往的梦幻海天。

舒服的海风伴着声波,看着海鸟飞来飞去,渔船静静地进进出出。在这里,你深深体会到什么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你从这里走得更远,你可以参观圣山岛上无人居住的村庄。荒无人烟的古村落,满眼的绿色,也能抹去你炎热的夏天。

坐标: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枸杞岛

10、江西瑶里古镇

去一个比婺源人少的安静小镇玩几天。

与著名的婺源相比,江西有一个卧薪尝胆、无人知晓的古镇,这就是瑶里古镇。

据了解,这里曾是景德镇瓷器业的核心,后来因为交通不便而被世人遗忘。

就像被尘封了一样,依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原始聚落风貌。

腰古镇的夏天,透着乡村的凉意。

四面环山,风景如画,一条清澈的姚河穿镇而过。村里的明清古宅沿河而建,徽派建筑掩映在绿树中

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燥热的城市,只有古老而古老的味道。

走在石板路上

有人说:冬天去海南岛,夏天去神农架。

神农架,夏日20的仙境!除了炎热,这里还有绿树、草地、凉风、星空和瀑布都就位了。

走在神农架静谧的森林里,就像走在空调房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你可以呼吸到大量的负离子。这是一种多么清新爽口的感觉。

坐标: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11、湖北神农架

云贵高原上的清凉“山城”

凉爽的贵阳,夏日的天堂!

如果问夏天全国哪里最凉快,去过贵阳的人一定认为贵阳榜上有名。

这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城市和自然的结合让大家都来这里,很少有大城市的喧嚣。

不会太热也不会太无聊。

想放空自己,可以去黔灵山看看美景,偶遇猴子。

想去逛逛,可以去青岩古镇,错落有致的石板,纵横交错的建筑,仿佛漫步历史;

如果你怀念历史,可以去花溪夜郎谷,那里满足了你对古夜郎的所有想象。

馋,酸,苦,甜都可以和你一起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可以做成特色美食端上餐桌。

王冕牛肉面,豆腐丸子,丝娃娃,爱心豆腐果,辣子鸡,老干妈,酸汤鱼

总之夏天去贵阳是对的。

坐标:贵州贵阳

12、贵州贵阳

横断山区,25是避暑胜地,冬暖夏凉的西昌请求战斗!

西昌,位于四川大凉山,除了航天城,还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春天居住的城市”。

这里年平均气温18,1500米的海拔并不算高,但却凉爽很多,这让这里的夏天温暖明媚如春。

而且城市森林覆盖率85%,空气中每立方厘米有2万个负氧离子。简直就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两万亩琼海湿地,漫步老城区。

可以去螺髻山九十九里,大山深处的天然温泉,也可以感受自然风的清新;

你甚至可以参加当地的火把节,只是不要太忙!

坐标:四川西昌

13、四川西昌

大理和丽江之间的休闲小镇

走过大理,路过丽江,但不要错过大理和丽江之间的沙溪!

我的一个朋友大叔,去年夏天在沙溪古镇租了两个月的房间。他说这是他最好的一次旅行。

20左右的天气既不干燥也不炎热,不吵闹也不繁忙

即使大理、丽江游人熙熙攘攘,这里依然舒适宁静,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打了个盹,醒来时依然是旧日的模样。

青石板巷,木屋,这种古色古香的韵味,值得你逗留几天细细品味。

坐标:云南省大理市剑川县沙溪古镇

14、云南沙溪古镇

藏在美丽到瑞士的伊犁草原深处的古村落。

如果你向往瑞士独立的美景,你应该去新疆的琼库什台看看。

瑞士太美了,让人忍不住融入大自然,瞬间忘记一切烦恼。

新疆的高山草甸数不胜数,琼库什台是最妖娆的一个!看它那一波又一波的“美臀”,就像赤裸的美女仰躺着,展示着她婀娜多姿的身材。

值得在这里住几天,头上是雪山,头上是绿草,远处是成群的马群和羊群。其实中国和北欧一样美!

坐标: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

温馨提示:去新疆之前,最好确认一下是否接待过省外游客。

大凉山赵灵儿的学历为本科。毕业于北京**学院,华语影视女演员,95后城里姑娘赵灵儿邂逅大凉山彝族男孩曲布,随即跟随曲布去了家,看了生活状态,赵灵儿将这个短视频发布到抖音平台,不料意外爆火。

历史 灰尘注:前面我更新完了曾昭抡博士的《滇康旅行记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大凉山的人文与风光。1941年7月1日,跟随民国曾昭抡博士和他的“川康科学考察团”出发,看民国时的大凉山人文与风光。本文 摘 自曾昭抡博士《大凉山夷区考察记 》。

如果你喜欢有趣的、不常见的 历史 资料,请关注我,我会每天坚持发掘出那些快要淹没在时间烟尘中的 历史 文章。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评论、转发。

纯粹地再现一下民国时的学者对于夷人的研究与看法,很客观地呈现一下过去的资料而已。

滥坝

因为挑子问题耽搁,我们离开倮倮沟,已经是九点四十分。马乌哈以为吃荞巴作干粮,不合我们身份,特为用“炒面”捏成几个糌粑,送给我们作打尖之用。荞巴则分给挑子。这两种食品,我们笑着说,仿佛像铅球和铁饼一般。

自倮倮沟村,最初一段,系在溯拉居河而下,在循上边走,路势有上有下。山上略有树木,一部辟成燕麦田,一里以后,缓向上趋,路旋离河走。不久后缓向下趋。自倮倮沟来,路线初向正东。自此渐复改向东北去,一路沿山走,山系由暗红色砂岩及页岩所构成。前行路又有上趋处,但大部多缓下。在距倮保沟约六华里处,改陡趋下山,下望见有小河一道,蜿蜒流经一片平坝;坝子上面一部辟田多种燕麦,一部则系荞麦,此处即系滥坝的坝子。陡下六华里。下到一条大溪。此溪为滥坝那河的一条支流。自倮倮沟至此共约十二华里。溪身颇宽,水则不深,可是冷得冰人,流得也很急。水翻河身漂石而下造成瀑流。到此感觉口渴,大家以手掬水,大喝一顿。

涉过此溪,即走上滥坝的坝子,最初路左仍循山边缓下。不久旋即离山,斜着穿坝子前进,平坦朝东北走,右边遥溯小河。此河河小水泥浑,流得很慢,一路蜿蜒殊甚,是乃造成此片坝子的主因。如此约行四里,走木桥过河,河到左边,改由路左溯河而上,势仍平坦。木桥所在处,即名“滥坝”(或系“烂坝”之讹),距倮沟约十六华里。此处并无房屋村庄,所谓“滥坝”,不过是一处地名。此段路极平坦。素来走不动的挑子,此刻也能勉强跟上我们。不过每走一段,还得停下等候他们一阵。

滥坝的坝子,比较地很长,但不太宽。坝子上面虽有一部辟成燕麦及荞麦田(同时并略见有洋芋地);但是此坝主要地乃是一片广大的草坝,最宜于畜牧。牧草长得很茂盛,水源也来得方便。走过的时候。见有少数牛羊,在上面放牧。这些是夷人宝贵的财产。此片草坝,如此广大,若能好好加以经营,畜牧前途,必大可乐观。只惜夷人知识低落不知怎样去充分利用它。将来开发夷区,这是一处值得注意的区域。在木桥旁边休息的时候,适有一对灰色的大天鹅,自头上飞过。天鹅原是一种季候鸟,每年只有一定时候来到。但据本地人说,这对天鹅,长年是在此处,也真奇怪。

从滥坝木桥前进,路续向东北,平坦穿草原走。起初地尚干燥,一部仍辟燕麦及荞麦田。约行四里后,大部改为水草地,田不复见。一脚踹下,常陷泥中。“滥坝”一名,大致系由此而来。行进途中,遇有着军服的汉人数辈,自昭觉来。其中并有坐滑竿的军官一位。他们来往,皆不用夷人保护。近来汉人势力之由西昌伸到昭觉,由此得一明证。

天气是很好的一个大晴天,路又异常好走。沿途因候挑子,频频休息,因此一路朝前走,甚觉省力,自滥坝木桥算起,共约行十一华里,方向大体仍向东北去。路势大部异常平坦,但是中间亦曾翻过三数小坝。在距离滥坝十一里处,路改向东南,不久自山地又入一片水草平坝。此坝仍是“滥坝”坝子的一部分,到此该坝渐完。略前两里不足,路左离开此坝,改穿坝子的另一段,左循山边走,向正东行。里余过一小溪,横穿坝而过,随即改由路右循山边向正东去。此处地名斜坝,距滥坝十四华里,倮倮沟三十华里。

梭梭梁子

前后十八里,大体全是河谷的平坦草坝。由斜坝前进地渐带丘陵式。但大路所经处,仍以水草地居多。里半过一溪后,路左溯一溪而下。左边隔溪对面山坡上,旋见荞麦田中,盛开粉红色的花。一片红坡,殊属美丽,到此草坝业已完全走完。更前路陡上石山。该山仍系由暗红色砂岩及泥页岩所构成。底下一节,一片光山,全无树木。近顶一带。略见松树。上山路计行三里左右,即达坳口。由斜坝到此,方向大部仍系向正东行。

过山口田不复见。前行路微向下趋,满山全是良好的森林。树木种类,仍以云南松占去主要成分,与上山途中将到坳口一段所见者相同。此外则见有蛮青杠及桤木等,后者树皆不大。下趋约两里,到一岔路口。此时王主任、裘立群君与我三人,是在打先锋。到此岔路口停下休息候伴。这处附近,树木更为茂盛。种类除上述各种外,并见有“云南铁杉”。路旁野樱桃甚多,这种植物,自倮倮沟来,除滥坝一带平地以外,沿途时常看见。

迷路黑夜到四块坝子在梭梭梁子前面两里的岔路口,坐候同伴们,久不见来到。等了一点多钟,还没有影子。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太阳渐渐有向下沉的倾向。我们等急了,决定下山去等他们,从此处向东北下望,略远处稻田一片,展出在红土矮山的脚下,即是我们所要投宿的四块坝子。以为无论如何,按这种情形,望都望得见,决不至于走错,我们就大胆地往前进。岔路口的两条路,都是陡盘下山的石路。其中一条,略为要宽些,坡度也比其他一条要缓和一点。我们以为这条必是大路,就跟着它走下去,哪知这样一来,就弄糟了。原来两条路都是大路,全都引到四块坝子。不过我们所走那条,是引到该处田坝。其他一条,则到山上马营长家。在倮倮沟的时候,马乌哈告诉我们,到四块坝子,最好歇在马营长处。他家派来替我们背东西的娃子,当然把同伴们引到那里去,如此恰巧和我们走的路不同,彼此错过。实在也只怪自己太性急一点。后来同伴们告诉我,我们动身下山以后,不过一刻钟左右,他们也就来到此处岔路口了。

循石头路陡盘下砂岩山,起初一段,满山树木高耸,一部上有丝萝悬挂,乃是典型的林景。一路大部左边绕山陡向下趋。走了不远,突遇将近百数的一大批夷人,成单行结队高歌上山。气势逼人。我们人少,只好躲开,让他们过去。后来到昭觉县,才知道这批夷人,一共百人,乃是昭觉县政府征来的八咀家保夷,派作民工,到西昌去修飞机场的。八咀家与马家夷人,素来是冤家。今既结队过此,声势宏壮,他们故意高唱战歌,以示侮辱马家之意。

循路陡行下山,穿过类似康属大森林的美丽林景,大部溯林中小溪而行。一路风景,美不胜收,约三里后,树木渐稀。山坡上又见辟有斜坡田。许多地段,此等田一直辟到山顶。又一里余,路旁见有燕麦田。同时并有包谷田。此处海拔较低,气候较暖,因此可种包谷。由于同一理由,谷物成熟较早,燕麦业已黄熟可割。附近路左山坡上,并见农屋一幢。前去路右绕边缓下,左循溪谷田行。这条小溪,自岔路口附近起,我们溯之而下,后来一直溯到四块坝子。

缓下两里余,停下在路旁休息。此处距上次休息的岔路口,约计七华里,离梭梭梁子丫口则有九里。休息二十分钟,仍不见同伴来。时间业已是下午五点二十分,看看不久天要黑,不能再事耽搁,只好又向前走。前行路仍大体缓向下趋,但亦略有上坡处。如此又走了三华里,复到一处岔路口(此处距梭梭梁子约十二华里)。正在迟疑应该走哪条路的时候,一个人骑马赶过我们。这人披着擦耳窝,骤看以为是一位夷人。交谈以后,方知他乃是一位姓李的汉人,住在三湾河区署内,当天预备赶到那里去。问他去四块坝子的路,他说,循着眼前大路,径向前面走,便到四块坝子的主要部分(坝田所在处)。不过到马营长家,却要走右侧那条岔路(小路)去。他家位在山上,由此去约有六七里。听到这话,我们倒有一点惶惑起来。看表时间已将五点三刻。商量以后,决计在这里等候同伴们。正在这个时候,看见夷人数辈,结队走过,循大路去四块坝子,这样更加增强我们认此路为正路的信念。

等等不行,看看天马上就要黑了,还没有影子。没有办法,只好再度前进,赶忙到前面去找宿处。由此处岔路口到四块坝子,不过是三华里的路程,走来应该很便当。不过那时候已经快七点钟,天确是就要黑了。走了不几步,忽然间一位夷人,飞奔而来,跑到我们跟前,将一张名片一扬。一看原来是同伴戴君写的。上面写着,他们已在“马保长”家宿下,叫我们快去。看过以后,正打算跟这位夷人一起走,他却已飞奔而去。勉强加紧跟了他几步,一刹那间这人已经是无影无踪。平素叫夷人背东西,只嫌他们走不动,这回又嫌他们走得太快。

原来夷人平常之所以走不动,多少是故意装腔作态。在这种别人觉得难走的山路上,他们走惯了,竟健步如飞。

送信的夷人,既无影踪,没奈何我们只好三个人继续向前摸。好在四块坝子的稻田,向前已可看见。谅必找到马保长家里,不致过分困难。那时候四周业已完全漆黑。幸亏那天是阴历十五,不久月亮上升。银光照在大地上,给我们做向导。不过月下在这生疏的夷区,三个人连夷话都不大会说,孤单单地向前乱摸,也真够惨的。一路继续溯以前所溯之溪而下,势缓下趋。此时该溪业已宽似小河。七点二十二分,走到四块坝子的稻田。此处距梭梭梁子约十五华里。由倮倮沟来此,共计五十一华里。

“四块坝子”总算给我们走到了,路旁亦已看见倮夷房屋。只是无人领路,不知马保长家究在何处。正在踌躇怎样去找,左边隔河山岗上,有人高声叫,问我们是上哪里去的,彼此之间,言语并不很通。叫了几声,把这位夷人招下来了。我们告诉他们,现在是要往马保长家去,请他领领路。他说这村住户,全都姓马,到底是要找哪一家。告诉他是“大路保头”的马家,他又说,此地有好几家都是大路保头。弄得没有办法,便告诉他带我们到最大的一家去。黑夜跟着他跑,途中踏着冰冷的水,涉过一道大河,来得一家门前。不巧敲门敲不开,里面仿佛根本没有人。此时那位夷人,又带我们再走。一路踏田塍,走烂泥路,狼狈不堪,弄得不好,就一脚踹在水田里。看看愈走愈远,有点不对。我们乃问他,究竟带我们去哪一家,是黑夷还是娃子。听说是娃子家以后,我们告诉他,不住娃子家,要他带到本地最大的黑夷家里。他说马木呷在此是大家,去他那里好不好。王主任忽然想起,马木呷也是一位青年团团员,想来到他那里,总有办法。于是我们就跟他到那家去。到马木呷家,已经是夜间八点半钟。同伴们并非住在此家。我们三人,天晚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姑且在此住下。替我们引路的夷人很好,任何报酬都不要就走了。

略歇一下,九点钟左右,在棱棱梁子拿名片找我们的那位马营长家娃子,又拿了一张名片,在此第二次找到我们。原来同伴们久候我等未到,又差这位夷人来找。他一直奔到梭梭梁子下,却见不到我们。后来引我们到马木呷家的那位老者(这位慈祥的夷人,年纪大约已经过了五十岁),在路上碰着他,方知我等现在此处。读同伴们在名片上所写的字,知道他们那时正在吃烧猪。这样总算大家都有着落,放下了心。不过我们再三托马营长家的娃子,带信回去,告诉同伴们,我们现在此处,他却坚持不肯,说是天太黑了,难于找路回去。

紧张的一夜

马木呷的家,位在一条河边的山冈上。这河便是一路自梭梭梁子溯之而来的那条溪,西溪河上游的一支,在此称为三湾河。夜间向此处摸行的时候,就见此处火光特多,有大批人在那里聚会,而且不断发出大声的叫喊,仿佛是在那里举行什么庆祝大会似的。一到才知大谬不然,原来并不是喜事而是丧事。到达该家,发现屋前平地上,集积了成百的黑夷。问主人马木呷在哪里,乃知他的哥哥,今天刚刚死去。这批黑夷,都是来此吊丧的亲戚朋友。他们高声喊叫,并不是欢呼,而是举哀。既到此处,找到主人,我们便告诉他,要进去吊丧。

原来已被大批黑夷包围,此刻他们更加高兴达于极点。他们的好奇心,显然胜过悲哀。我们往里面向灵堂走,四周夷人,一齐挤拢来,将我们抱起,抬着向前走。于是脚不沾地,我们就到了灵堂。

马木呷的哥哥,尸身挺在一张临时扎成的躺椅上。他享着许多生前从未享过的福。脚上穿上一双草鞋,身上穿上一套衣裤。下面裤脚扎紧,头上蓝布扎头,左角还伸出一套角来(这样在左额上伸出的圆锥形布角,称为“英雄结”,乃是黑夷当中的一种大礼服。据说只有在年轻时候,干过一番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的男子,到老年才有资格作此种服装。至于年约轻小伙子,却休要想)。生平未曾躺过床铺,坐过椅子的老酋长,此刻仰卧在一张用木棍扎成的大躺椅上,上身略为向上支起。悬在头上,还有一袋“炒面”,可惜他再也没有福气来受用。头部左边角上,躺椅上面,放着一只葫芦,里面插着一根羊膀骨。举哀一夜以后,“笔摩”将日子看好,到那天,这位大黑夷的一副皮骨,便要抬到山上,付之一炬。

死人没有留下儿子。孝子是一位小女孩。她身上穿着一件夺目的红衣,头上白布包头,底下却还是一双赤脚。倮夷对丧事,看得最重。一位黑夷死去,近边的亲戚朋友,闻丧没有不来吊的。吊丧的礼节,也和汉人一般,需要举哀。举哀方法,由一位妇人做领袖,大家齐声痛哭。一面拍手以作节奏,一面哭,一面口中还不断喊着Ada,Ada!(Ada是夷语“爸爸”的意思)。这种有节奏的举哀,就是我们误认作欢呼的声音。初死的一天,亲属歇一会儿,就举一次哀。一直要弄到夜间两点钟,方归静寂。第二天清晨三时,又哭起来了。

夷人对于我们的好奇心真大。我们一脚踏进灵堂,连妇女们举哀的声音,都停止了。她们也一齐挤过来看我们,弄得非常之窘。行了一个礼,赶快向外面逃。拥我们而入的那些黑夷,此时加倍高兴,又将我们蜂拥而出。口中连呼“啊,啊···· ”不止。挤得连气都吐不出,一拥就将屋前平地走完,到达一片陡坡的边缘。要不是主人马木呷亲自跑来,打开一条血路,将我们救出,一定会掉到崖下去。

主人将我们安顿在旁边一幢房子里住下。此家规模很大,连这间旁屋也不小。里面安有锅庄,可以煮东西吃。许多来吊丧的客人,今夜也安顿在此,与我们同宿。一整天除一个“炒面”制成的糌粑以外,什么也没有吃,黑夜摸到此处,紧张刚才过去,饥饿和疲劳又来袭击我们。主人先让我们吃一顿“炒面”,饿乃稍减。随后又煮上红米饭,并且“打鸡”以飨。夷人宰杀家禽或畜以飨客人,皆不说“杀”而说“打”。他们只说“打鸡”、“打羊”;从不会说“杀鸡”、“杀羊”。原因是他们吃这些动物的方法,的确是先把它打死或弄死,然后用刀剖开。这种办法,与汉人大有区别。“打鸡”之法,则系将鸡捆在手里,把它的颈子一扭。然后将鸡剖开,肚肠取去。鸡毛则用开水浸过后拔掉,与汉人所用方法相同,只是短毛并没有拔干净。此时将鸡切成若干大块,放在锅中,煮熟后吃。鸡肝、鸡肠等,则多半放在锅下火灰中烧熟,味道倒还不错,进餐的时候,马木呷和十几位黑夷,陪着我们。主人很会讲客气。起初一点东西也不吃。我们吃完以后,方才将剩下的残汤肉,吃了一点,幸亏我们没有把鸡完全吃光。

吃完饭已经是夜间十二点钟。主人因为要去招呼丧事,起身告辞。留下他那位流氓腔的弟弟,和十几位客人,陪着我们。一天辛苦行程,半夜紧张生活,恨不得马上倒下就睡。可是这十几位黑夷,偏不放松。大家围火坑坐着,他们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睁开大眼睛望着我们。记得夷人常爱偷东西,我们此时对于他们的感想,是一个个“目灼灼似贼”。因怕身上所带东西被偷,只好勉强挣扎,继续硬撑着坐起,不敢躺下。他们很注意邓秀廷的消息。连问他现在哪里,我们认不认得他,和有他什么关系。又说邓不是好人。大概对于邓氏,凉山夷人,都不免有点“谈虎色变”。我们的夷话,实在太差,他们能说的汉话又有限。彼此相对,睁着眼睛对望,弄得很窘。好容易坐到夜半两点钟,这群好奇的夷人,方才散了。他们将擦耳窝拉紧,倒在地上,不久便呼呼地睡去。我们却没有那样便当。自己的行李,在同伴们的一起运到马营长家去。在此没有铺盖,夜深冷得不堪,火坑里的火,不久也灭了,因此更加受不住。勉强和衣躺在火坑旁边,试试睡一睡,结果终于冷得完全无法可以睡觉。找来一点柴,试行生火。弄了几次,燃后旋灭,终未生成,硬冻了一夜,同时还有蚊子相扰,终宵不曾睡觉半刻。

夜间和夷人坐几点钟,总算身上所带各种东西,一件不曾偷掉,不过也就险得很。黑夷完全不知尊重别人的私产,走到旁边来,就在人家身上,到处乱摸。摸到什么东西就要看,无论怎样推托都不行。对于他们,表当然显得稀奇,指南针更加奇怪。拿到我所带一只指南针,大家传来传去,玩弄不肯释手。幸亏坚持索回,没有被他们没收。

夜间月亮极好。半夜月光透过雨板顶接缝处,射入睡房,在地上造成一种美丽的图案。我们一夜根本未睡。第二天一清早,同屋躺睡的黑夷,便先后爬起来,他们的精神真好。我们三人,也在清晨四点半钟,便离开这屋,出外散步。这时候灵堂里又已哭声震天。晨光中细看夷人服装,发现参加丧事的,都是盛装而来。衣服的领子,是男子服装上出色的部分。马木呷本人的衣领,外面镶有一层紫缎。女子所穿的衣,皆开大襟,有些滚有绣花缎边,颇为考究。头上除用布包头者外,有些用毛巾缠头,作头巾形状。两耳所戴珊瑚珠等耳饰,有的下垂达三寸以上,每个男女,身上都披有一件黑色的擦耳窝或披毡。此处附近一带,地方高寒,出产羊毛,在此三四件布就可以换一件擦耳窝。此种价格,在整个凉山旅途中,乃是最贱的。

最美铁路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集中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和奋斗精神。观看完最美铁路人的发布仪式后,我们不如来写写 观后感 吧!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观看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一

“我正在看发布仪式,武汉站的先进集体太感人了,视频我看一次哭一次!”1月28日晚,当四川在线记者连线阿西阿呷时,她脱口而出的,是对同时获评2020年“最美铁路人”的同行的赞誉。

当天,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铁路人”先进 事迹 ,《闪亮的名字——2020最美铁路人发布仪式》在央视播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等10人和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1个集体,获得这一殊荣。

长年在“慢火车”上为彝族老乡服务的阿西阿呷,被誉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

值乘在“小慢车”,她用真情对待老乡

当一条条高速铁路在中国大地上飞奔的时候,一趟平均时速仅40公里的“慢火车”悠悠地穿行在大凉山深处。

这趟车的乘客90%是彝族老乡。自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通车以来,“慢火车”已开行50余个年头,全程353千米,途经大小26站,9个多小时才能跑完全程,是沿线群众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最低票价只要2元。

如果说高铁体现着中国发展的速度,“慢火车”则呈现出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阿西阿呷就是传递这一温度的代表人物。

作为“铁二代”,阿西阿呷对铁路有着亲人般的感情,值乘“慢火车”20余年如一日,每一趟车,都以真心、真情服务乘客。成为列车长后,她自学旅客运输心理学,突出“大凉山”人文关怀,在服务中,要求乘务人员掌握服务技巧,引导老乡们文明乘车,自觉改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车内吸烟、大声喧哗等不文明习惯。

2017年以前,“慢火车”上的彝族列车员很少,彝族老乡对同为彝族的阿西阿呷有着天然的亲切,有什么需求就找到她,阿西阿呷从来都是热心帮忙。久而久之,老乡们都和她熟识了,亲切地称她“阿呷车长”。

为了方便沿线乡亲联系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机号20年没有变过,她也像亲人般对待老乡们。这些年来,找回离家出走的彝族小孩、在列车上主动关心并资助才失去丈夫的孕妇、帮下车忘记带行李物品的彝族老乡寻回失物送回、调解车上爱喝酒的彝族老乡的纷争、在列车上为彝族妇女搭建临时产房生产……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

“一辈子一趟车”,她说有付出也有收获

前不久,阿西阿呷接到通知到北京,才知道自己被评为2020年“最美铁路人”,成为铁路行业300万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

“刚听说获奖的时候,有点出乎意料。”她特别真诚地告诉四川在线记者,但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直到到了北京,和其他获奖的榜样一起学习交流,那时心潮澎湃,感受特别多、特别深。

“每个‘最美铁路人’的背后,都有很多艰辛、很多不容易,催人泪下。”说到这里,阿西阿呷的声音有点急,有点哽咽。停了一下,她说,最让自己感动的,是今年特别评选的先进集体——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支团队的每个人都抛开了小家顾大家,写“请战书”上第一线、用瘦小的身躯搬运抗疫物品……“看(发布仪式)视频的时候,我从头哭到尾。”

阿西阿呷说,自己其实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付出但也有很多收获。这些年,她看着“慢火车”的硬件、软件越来越好,彝族孩子们长大了、出去读书了、又回来了,看着大凉山日新月异,心里特别有满足感。

“一辈子一趟车”,在这趟承载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上,以真情守护出行,阿西阿呷值乘了25年。有没有想过换趟车“不!”阿西阿呷爽朗地笑:“没几年我就退休了,我希望,在‘慢火上’上能干到那时候!”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

精于勤,事成于细;平凡至伟,奋斗最美。

今天,当我们为379万公里的世界第一大高铁网自豪,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复兴号骄傲,为逆势增长的铁路货运量点赞时,我们不会忘记,中国铁路蓬勃发展的背后,有一群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奋斗者——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业绩,以饱满的热情奏响时代强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

高寒高铁塑传奇 后浪可期创佳绩

2012年以前,位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曾被贴上了“高铁禁区”的标签。冬季室外温度可达零下35摄氏度,这种气候条件下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铁动车组是世界级难题,安全驾驶高铁的标准更是一片空白。

“筑梦高寒高铁,不能向严寒和风雪低头。”这样的信念在邢云堂的心中犹如一颗火种,激起挑战不可能的斗志。

邢云堂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也是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

面对高铁运行时,积雪附着在钢轨上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 经验 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积极探索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 解决 了高寒禁区驾驶高铁的难题。

为了停得稳、停得准,邢云堂一闸一闸试,一趟一趟练,实现了“一把闸”零对标,被同事们冠以“神闸”的称号。

火车驾龄26年,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邢云堂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

除了是驾驶室里“决胜千里”的高铁司机,随着哈齐、哈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邢云堂又承担起培养下一代高寒高铁司机的重任。他主编的驾驶教材成为高寒高铁司机的 必读书目 ,多年来为高铁司机授课超过1000课时。在黑龙江,有500多名高铁司机跟他学过技术,是高寒高铁司机领域当之无愧的“总教头”。

25岁,“95后”,小姑娘,你以为她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检修新手,但3年前她就已经成为全路第一的技术大拿。她就是“最美铁路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轮轴装修工刘晓燕。

轮轴是机车车辆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人的腿脚。一套轴承60多斤,每天检修30多套,反复搬动的重量近万斤。对一个20来岁的姑娘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为了掌握转动轴承的力度,确保检测的精度,刘晓燕连着1个多月端水盆训练臂力;为熟悉轴承结构,把握故障规律,她记了245页的轴承缺陷图谱;为了做好中欧班列日常检修,她在1个月内弄通了265页 说明书 ,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 方法 ,提高了检修效率。

“在我心里,每一个经过我 修理 的轴承一点都不能差,哪怕是001毫米也不行!”刘晓燕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轮轴检修做到了极致。她检修轮轴的精度可达千分之一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

2018年,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刘晓燕沉着应对、稳定发挥,取得轴承一般检修第一名的好成绩,22岁就获得了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刘晓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岗位上践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让自己的青春梦想不负芳华。

雪域高原守天路 “慢火车”上践初心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描述的是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其中唐古拉区段平均海拔4800米,是世界铁路最高点。这里高寒缺氧、常年风雪,极端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区”。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 木工 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党支部书记于本蕃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执着坚守12年。

每天徒步巡检线路至少10公里,巡检时间超过8小时,每走100米,于本蕃就要单膝跪在钢轨上,俯下身子检查轨道平顺度,目标就是养护线路零误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冻害,春秋防火灾。于本蕃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和昆仑山经历过无数次的雨、雪、冰雹轮番袭击,却始终坚守线路 安全生产 第一线。

2014年的一个冬夜,唐古拉地区突降暴雪。于本蕃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在确认是因道岔夹雪无法转换后,他带领工友争分夺秒地清雪,抢通正线后又马不停蹄地清理侧线道岔。寒风裹着冰雪吹打在他和工友的脸上,零下三十度的低温透过衣服直往骨头里钻,双脚都被冻得没了知觉。经过一夜的奋战,列车先后正点通过。

于本蕃说:“虽然当时累得精疲力尽,但看到旅客从车厢里微笑着向我们挥手,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条件虽苦不言苦,格拉线上写忠诚。于本蕃在雪域天路这幅圣洁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青藏铁路职工光辉灿烂的青春乐章。

如果说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则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就是这份温度的守护者。

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车”从普雄开往攀枝花南,穿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价只要2元。

从小在铁路边长大,阿西阿呷对“慢火车”充满感情,更对沿线老乡有着亲人般的情怀。她帮助帮阿婆、阿公背上百斤的土豆上下车,在列车上搭建临时产房,接生婴儿数十名;她和同事们精心改造车厢,专门划出区域方便彝族老乡堆放农副产品和大件货物,将“慢火车”建成流动的农贸市场。

为了方便沿线乡亲找到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机号20年没有变过。一次,一位彝族阿姐打来电话,说8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了,有人看见上了阿西阿呷值乘的列车。阿西阿呷立刻通知伙伴逐车厢寻找,还逐个车站打电话请求帮忙。后来终于在车厢角落找到了男孩。

“那天晚上,我带他吃了饭、帮他洗了脚,让他挨着我睡。第二天安全把孩子交给她妈妈时,阿姐搂着我的肩膀喜极而泣。”服务彝族老乡,阿西阿呷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

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守护着承载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出行路。

货运增量出实效 铁路扶贫展作为

2020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41%,强劲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好成绩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孟照林式”的铁路货运职工。

孟照林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车务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长,也是拉动货运增量的“点子大王”。

董家口南站紧临世界第六大港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年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但铁路货运量在开站初期并不理想。为落实推进“公转铁”要求,孟照林带领职工熟悉站场、线路,对重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每列车装车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2小时;为了拓宽货源,他带队走访各地企业,制订“一企一策”运输方案,陆续发展了20多家稳定大客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孟照林紧紧抓住部分客车停运的“窗口期”加大货运组织力度,主动化危为机稳货补客。

一天晚上,孟照林接到电话,甘肃酒钢集团有一批复工复产急需的矿石,因疫情影响汽运受阻,工厂面临停产,询问能否通过铁路发货。孟照林立即与港口联系,用最快速度安排配货装车。顺利帮助4000多吨矿石的列车直奔甘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那段时间,孟照林曾连续守在车站1个多月,打通了运输“堵点”,为企业复工复产解了燃眉之急。

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2020年货物发送量达1900多万吨,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运输收入14亿元。“孟照林式”的忙碌成为铁路货运逆势飘红的生动写照。

2020年末,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以时速250公里CR300型复兴号动车组成功研发投用为标志,红神龙、金凤凰、蓝暖男、绿巨人,从时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全系列复兴号动车组投入使用,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世界。

新疆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之间,自然条件艰苦,是全国“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地区,也是国铁集团定点扶贫的4县区之一。

他是一名铁路人,却驻守在和田的贫困村,从宿舍到田间地头,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驻村6年,他带领两个村、几百户村民摘掉了贫困帽,他就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驻村书记亚库甫阿沙木都。

2015年第一次来到达奎村,亚库甫就被这里的贫困刺痛了,立志要全力以赴帮乡亲们解难题,帮达奎村换新颜。

面对干旱的土地、凋零的庄稼、整村缺水的难题,亚库甫带领施工队,用3个月建成了1500米的防渗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1000亩核桃树的节水灌溉问题,核桃林终于“喝”上了高山雪水。2017年,达奎村核桃产量突破24万斤,创下历史之最。他又趁热打铁建企养殖合作社,仅这两项产业一年就能为村里创收45万元。

达奎村的面貌变了,2018年,亚库甫又被派到和田的吉格代艾日克村。面对村里生活困难的富余劳动力,亚库甫动员有技术的村民办企配电箱厂,当年营业额就超过200万元。面对渴望求知的村民,亚库甫积极联络,发挥多方力量办起“火车头”阅览室,向村里捐赠书籍、电视和 笔记本 电脑,还手把手教乡亲们上网,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020年,铁路定点帮扶的和田县1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亚库甫正是铁路驻村扶贫干部的好榜样。有人说,亚库甫把“心”种在了这片他奋斗过的地方,让铁路精准扶贫工作在边疆小村结出了最甜最美的果实。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打乱铁路运输站场的节奏。在岛海岸国家级新区铁 路货运枢纽董家口南站,通过有序的运输组织,化危为机、增收创效,成功将15万吨的铁矿石运送至客户手中,创造了单日装记录,实现运输收入新突破。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站场的“主心”,创效的“点子王”,他就是董家口南站副站长孟照林。

凭借岛站2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跑遍了14公里战场,创造性地提出“二十四字”工作法,带领站场不断取得新进步。孟照林始终奋战在一线,时刻铭记“使命在肩、行动有我”的誓言,用勤奋耕耘人生,收获硕果累累,成为新时代铁路奋斗者的楷模。

亲力亲为,善作善成,苦练本领,坚毅如初。从大学 毕业 到值班站,从学规背规到 练功比武,从提报金点子到成立创新工作室,一路走来,他脚步不停、奋斗不止。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做就做到极致,这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把学业务、强本领贯穿工作、生活始终,理论联系实践,15项合理化建议落地 效,付诸实施。凡事自己动手,脚踏实地、不鹜虚声,这恰恰是他成功的关键。21年坚守一线,21年初心不改,我们始终坚信,时间不会辜负一颗奋斗者的心。

爱岗爱业,创新创效,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疫情发生以来,他连续30多天坚守岗位,确保物畅其用、货畅其流,统筹兼顾抓好运输生产和疫情防控,实现货运“逆增”,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厚德敬业、实干先行”的济铁精神。为解决工作难题,他考察现场情况,分类梳理,突破一个又一个瓶颈,助力企业发展。货运增量提升慢、周期长、阻力大,他毫不犹豫“挑起大梁”,他积极走出去搞营销,丰富了货源,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工作效益越来越好,孟照林的勤奋付出、忘我拼搏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孟照林用勤奋耕耘人生,用奋斗书写未来,为他点赞!要学习他初心不改,勇毅前行的态度,不管遇到任何困难要积极应对,奋战到底;学习他刻苦 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知识成为人生成就的动力之源;学习他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发现新问题,迎接新挑战。“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梦想之花终会绽放!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四

“无论时代的进程多么快,高铁的发展有多快,但是我们这一趟‘小慢车’,依然是彝族乡亲的幸福线,我会一直坚守。”成昆铁路“慢火车”列车长阿西阿呷说。

阿西阿呷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慢火车”列车长,值乘的“慢火车”途经“三区三州”之一的大凉山彝族聚居地,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她从事乘务工作24年来,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始终守护着这趟彝族同胞的致富车、便民车、希望车、连心车,用心用情服务彝族百姓出行,与沿线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称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

1971年,阿西阿呷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成昆铁路白石岩站。阿西阿呷就是坐着这趟“慢火车”长大的,对5633次“慢火车”充满感情。1996年,21岁的阿西阿呷来到铁路,开始了铁路客运生涯。

5633/5634次列车在凉山州普雄镇与攀枝花市之间运行。这趟“慢火车”自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就开始运营,全程353公里,需要运行10个小时,沿线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沿线一些小站交通不便,列车是当地老乡与外界沟通唯一的桥梁,20多年来票价不变,最低2元。彝族老乡亲切地称这趟火车是“赶集车”“致富车”“求学车”。巡视车厢时,经常听到他们说,铁路“瓦吉瓦”,列车员“卡莎莎”,“瓦吉瓦”就是好得很、太好了的意思,“卡莎莎”就是谢谢的意思。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他们对“小慢车”发自内心的喜爱。

为了方便他们联系,阿西阿呷的手机号18年没有变过,里面存着很多彝族乡亲的号码,“谁家需要帮助,接到老乡的求助电话,我便尽全力为他们解决难题。”

一次,阿西阿呷巡视车厢的时候,看见一位70多位的彝族老阿妈坐在地上,因为身后里装的土豆太重无法起身。她赶紧走过去,搭手帮着把背篼抽起来。没想到的是,阿西阿呷第二趟上班的时候,在车站又看到了这位老阿妈,老阿妈从胸前的内兜里掏出两个煮熟的鸡蛋。老阿妈说:”打听到你今天上班,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就是为了给我送两个鸡蛋。”捧着这两个带着体温的鸡蛋,阿西阿呷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她说:“这两个鸡蛋比我得到的任何奖章都珍贵,它是彝族乡亲对‘慢火车’真挚的情感,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慢火车’承载着彝族乡亲的希望和未来。”

阿西阿呷说,这些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彝族老乡上车随身带的只有土豆、玉米粑粑和元根萝卜汤,买个方便面都是很奢侈的。现在出去打工和做生意的乡亲们越来越多,老乡们不仅不愁吃不愁喝,也更爱美了,他们的穿着越来越时尚,逢年过节的时候,有很多彝族老乡穿着民族的盛装在我们的车厢里面对歌、拍视频、刷抖音,展示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然而在阿西阿呷的眼里,最大的改观还是他们对 教育 的认识,很多彝族乡亲都认为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而现在,他们这个想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每家每户不管是男孩子女孩子都给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她说:“我不仅是一名列车长,更是彝族人,我要一直坚守在这个‘小慢车’上,和我的乡亲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800字左右五

种地的人修上了新楼房,女孩儿家也能上好学校,用阿西阿呷的话说,“小慢车见证了我们大凉山彝族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却来自于一份跨越半世纪的“不变”——票价不变,最低只要2元,速度保持40公里每小时,穿越四川大凉山普雄和攀枝花两地之间的5633和5634这两趟扶贫慢火车已运行到第50个年头。今年,也是列车长阿西阿呷在这趟“慢火车”上的第23年。

大凉山里的“赶集车”:可以放牛羊

早上6点,列车长阿西阿呷被广播叫醒,她起身简单梳洗,接着敲门唤起其他屋的乘务员。半小时洗漱吃饭,10分钟步行至普雄车站,在7点40分5633次列车发车前,她们要检查好列车上的每一处细节,小到窗帘褶皱是否整齐,果盘是否摆好,以迎接新一天的旅客。

“50年来,小慢车的旅客没变,都是沿途的彝族老百姓以及沿线工作的职工,坐这趟车的都是熟人,叫得出名字。”阿西阿呷告诉澎湃新闻,作为彝族乡民的传送带,人们走出大山唯一的现代交通方式,“如果没有这条线,他们的生活可能,不对,是‘肯定’非常落后”。

与其他地方的列车不同,澎湃新闻注意到,5633次列车上,不仅载人,还专门留出空间给乘客放粮食蔬果、牲畜家禽,小到鸡鸭大到牛羊。

阿西阿呷告诉澎湃新闻,“小慢车”实际也是乡民们的“赶集车”。以前人们抬眼全是山,靠着几分薄地为生,但自从有了这趟火车,乡民们开始纷纷走出大山到外面买菜买肉,甚至做起了生意。

据介绍,为了方便旅客安置蔬果家禽,“小慢车”进行了特别改造--部分车厢改装,拆除两头的两排座位,专门腾出空间堆放旅客的大件行李,比如土豆苞谷、彝族常用的背篼,另外中仓和大底仓设置了栓挂出,用于安放猪狗牛羊家禽家畜。

除此之外,阿西阿呷说,为了防止货物“爆袋”,还另外给乘客准备了针线包、麻绳、背带以及打包胶带等。

列车上的学生娃:以后我也想当乘务员

但变化最大的还是车上的人。

“就最简单的,以前他们上车要带煮好的苞谷、土豆,现在都可以上车买方便面了。”阿西阿呷说,虽然方便面并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但是至少说明大凉山的乡民们“包里有了(钱)”。

而这个改变也正是因为小慢车的到来。阿西阿呷说,慢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他们能看到从外面回来的人,吃穿用度、文明会有很大变化”,从一个人开始,带动整个村子的人变化。

贩菜赶集的乡民称“慢火车”为“赶集车”,学生则爱叫它“校车”。

阿西阿呷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乡民们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月华、甚至西昌读书,而不仅仅满足于村上的中心小学。每周五,“小慢车”格外热闹,“有五六百”的学生从西昌、月华、喜德、冕宁、德昌回家。

阿西阿呷羡慕。她回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当时读书时,学习环境很差。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五个女生,读到二年级就只有两个了。”她解释,当时一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二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但小慢车来到山里之后,乡民们逐渐改观,开始重视女孩的教育。

“他们会发现做铁务工作的人员里有不少女性,而且还占大多数。”阿西阿呷谈到。

也许这些细微之处的作用又或许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敲醒了大山里陈旧保守的思想。渐渐地,每周五坐“小慢车”的学生多了,男孩女孩都有。

有时候也有娃娃看着阿西阿呷的这身列车长制服很稀奇,问阿西阿呷自己长大了能不能也当列车员。

“怎么可能只是停留在当一个列车员或者列车长的层次哩!” 阿西阿呷总是说,“如果你们好好读书,自己努力,会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比我发展得更好。”

23年青春在列车:有感情了

在“小慢车”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44岁的阿西阿呷觉得,自己的变化倒是很少,但有一点她却很兴奋地谈起。

“我刚上车的时候虽然听得懂彝语,但是各地有口音,也不能听懂所有地区的彝语。”她说道,为此,之前还曾闹过笑话--一位彝族旅客想要用水泡圆根萝卜,自己连比划带猜,急得抓脑袋,最后才理解。

而现在,阿西阿呷成为列车上的“彝语通”,对列车沿线各地区的彝语应对自如。虽然如此,她也温柔“抱怨”,之前只有自己和另外一位乘务员懂彝语,2017年之后虽然新招了几名懂彝语的,但要负责给全列车做说明讲解和服务,“还是压力很大”。

“有些解释宣传工作,比如鸡鸭不能带到哪些车厢,做了说明也不起作用。”她喃喃,“90%以上的乘务员都有咽喉炎”。因为列车上没有餐车,又时常晚点,乘务员患胃病的也是常有。

但即便如此,阿西阿呷也不愿意离开“小慢车”。在贯穿大凉山的铁路上跑了23年,从乘务员到列车长,期间,阿西阿呷也有机会调出去到别的线路。

但她说,对这条全程353千米的行进线路和载满老乡的“小慢车”有感情了,还是留下来吧。

观看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相关 文章 :

★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精选5篇

★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 2020观看《最美铁路人》心得体会

★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或个人感悟

★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 闪亮的名字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心得体会

★ 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

★ 2020“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530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