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攻略游记真实版

西藏旅游攻略游记真实版,第1张

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充满了神秘感和危机感,这里地处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的屋脊,西藏的一切都显得非常神秘,因为西藏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习惯了高原生活,普通者进入会出现高原反应,所以西藏是一个需要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去的地方,下面给大家分享西藏旅游攻略游记真实版。

西藏行:出发

远方在前方

离职两个多月,考完驾照又不想立马陷入工作上班的“机械循环”,想想从帝都回长沙已近四年之久,还没出省走过。最终选择了独自去青藏高原,去西藏旅行一次,换换脑子,刷点片子。刚好有个“拉漂”的基友在拉萨,于是买了直达拉萨的火车票,拿到驾照的第二天就上火车出发了。

旅途的惊喜就是各种好奇

由于去拉萨的硬卧太火爆,只买到耗时长达两天两夜的硬座,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好的。但是想到大学有次十一去帝都玩,回程也是坐的24小时硬座,想想不如干脆重新来一次大学的疯狂,说不定可以遇到一同去拉萨的驴友,顺便也减减肥(最后一句,是拉萨的好基友这样劝我。

可来到火车站,上了车,景象完全不一样。一是这趟车远比我想象的人要多;二是好基友们所说的艳遇、邂逅妹纸纯属扯蛋(一车基本都是大叔大老爷们儿(ó_ò))。不过,想到拉萨的基友那句话:“既然过来了,无论旅途快乐或痛苦,都把它当做一次宝贵的亲身经历吧。”所以,想到这里,临近三点的我,依然在灯火通明、人满为患的车厢(你不会想到我隔壁的大叔直接躺倒过道上睡着了(T_T))里慢慢简书

在路上,看前方

无论如何,离职之后的第一次个人旅行就这么开始了,只要出发了,远方终会成为前方,因为我知道,我一直努力活在路上。

西藏行:沿途

光秃秃,很黄很暴力

进藏火车行程过半,此刻我已过西宁正式进入青藏高原,坐了一天一夜的硬座,第一次见识了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在列车经过郑州,进入陕西境内时,还觉得植被很茂盛,郁郁葱葱的,但进入甘肃后,情况就变成了上面这幅图,看得我只想“吃土”。

第一次对大西北黄土高坡有了直观的印象,顿时觉得从山西到长沙扎根发展的好基友是多么幸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呆在家乡这光秃秃的土地上,估计只能当个“吃土”的村长了。

偶见青山绿水

当然,大西北也还是有秀丽的一面,在经过宝鸡渭河时,就遇见了上图这等只有在南方才能见到的青山绿水。但是仔细观察河面,还是有很多不知名的漂浮物,影响了整体感官。不过也印证了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优势,因为出了关中地区后,就一路是光秃秃“黄”到底了。

看到大西北这贫瘠干燥的黄土地,心想在这里如果不奔出去也只能奔出去啊,难怪我那山西农村的好基友那么拼命留在南方。

请给我一支兰州

一方水土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会有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次算是对大西北有了深刻的印象。知道了,原来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有人在这里顽强地生存着,并且就这么生存下来了。对比自己的成长环境,才倍感自身是多么幸福,深知要更加珍惜身边的青山绿水。

山有灵性,水蕴智慧,青藏高原,请给我别样的风景,我要好好呼吸你的韵律。

西藏行:到达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昨天下午六点的样子,坐了四十五六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日光城”拉萨。这一路途径长江中下游、中原地区、关中地区、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一圈让我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最直观的认识,原来在中学地理书上学到的中国三级阶梯地势,尤其是西北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真实面貌,这次总算是亲眼见到了,不虚此行。

阳光之城

初到拉萨,下车时感觉很惊讶,原本以为只是旅游的季节性城市,结果火车从开始到终点始终都是满员。原来,由于拉萨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外来人员的高薪吸引,使得附近四川等地的务工者越来越多选择来拉萨“淘金”,加上国际旅游城市的魅力,在拉萨街头,甚至见到满街的汽车堵得有点水泄不通。

夜空晴朗

由于坐了两天卧铺,没休息好,到达拉萨的时候,遇上一点高反,第二天起床鼻炎突犯,脑袋很是胀痛,有点感冒。所以,本计划到达的第二天去游布达拉宫等市内景点的计划,只能暂时取消,于是去买了点药,洗了个澡休息了大半天。直到五六点,身体恢复的差不多后,在拉萨的同学带来我去八廓街的藏式餐厅玛吉米亚吃晚餐,顺便逛了逛拉萨的夜景。上图就是大昭寺旁的八廓街,拉萨的建筑都很有藏式特点,色彩也很丰富,拉萨的夜空更是通透明朗,云的轮廓清晰可见,再伴着微微凉风,走在街上很惬意。

夜夜夜夜布达拉

吃完饭,由于离布达拉宫不太远,我们就散步到了布达拉前坪广场,欣赏了夜幕下美丽的布达拉。夜色中的布达拉宫依旧气势宏伟,稳稳地坐落在拉萨的中心。作为拉萨乃至西藏的名片,布达拉宫显得沉静而又雄伟,庄严而又美丽,仿佛向人们展示出了所谓信仰的力量,屹立于“世界屋脊”的力量,恰如汪曾祺的诗所言:“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青藏行:布达拉、罗布林卡、大昭寺

雄伟的布达拉宫

转眼,从青藏高原归来快半个月,那里湛蓝通透的天空、五彩斑斓的经幡、沿途精彩的风景仍然让我陶醉不已。继续,将游记记录完整。

正式开始青藏之旅,首要目的地就是拉萨市内的主要景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以及大昭寺。来拉萨之前,其实还只知道布达拉宫,来了之后才发现,不止拉萨,西藏有人的地方基本都有寺庙,可见青藏高原确实是一个“信仰高地”。

围着布达拉宫转经

整个拉萨都是以布达拉宫为中心,东西南北依次建城,而且布达拉宫周围的建筑不能高于布达拉宫的高度,所以市中心的楼层基本在三四层左右。这就更加凸显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庄严,仿佛和拉萨市四周的高山共同守卫着高原的信仰。

在布达拉宫俯瞰拉萨

从导游口中得知,整个西藏的寺庙中,布达拉宫是(文革期间)两所没有被破坏过的寺庙之一(布达拉宫是周总理下令不许破坏,另一所是尼泊尔商人保护下来的一座寺庙)。之后从报团的司机口中甚至听说,布达拉宫的文物价值甚至可以买几个上海市。可以买几个上海当然是玩笑,但其实,我更觉得信仰无价,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是西藏文化的瑰宝,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不能用太世俗的眼光和价值去衡量,只要尽量去感受就好,信仰需要敬畏感,人需要对信仰、造物主保持敬畏,才能走得更长远,这或许也是西藏的寺庙内部都禁止拍照的原因。

布达拉宫内部参观入口处

参观布达拉宫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在各种导游的讲解中,听得一知半解(散客不方便请导游,只能蹭听,这样反而更自由,想听谁讲跟着那个团即可)。之后就前往下一目的地,达赖的夏宫、藏式园林的代表——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中的建筑

罗布林卡给我的印象,就像藏式的“颐和园”,除了没有湖。罗布林卡的建筑风格相比布达拉宫更典雅精致,罗布林卡中的树木也十分茂密,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藏民,晒太阳,聊天,喝酥油茶。同学跟我说,原来这里是达赖办公休息的地盘,现在则成了藏民的乐园。

罗布林卡中的过道

罗布林卡中的树林

在罗布林卡晒完太阳,紧接着就来到了最后一站:大昭寺。大昭寺在市中心,八廓街就在大昭寺周围。每天都有藏民在大昭寺门口朝拜,以及围着大昭寺顺时针转八廓街(去西藏不管参观寺庙,还是转山转经,都必须是顺时针)。大昭寺内的佛像也十分众多,基本上也是一路蹭着导游听过来的,而且巧的是参观那天,正好碰上寺庙里给释迦摩尼像刷金,念经朝拜的喇嘛和藏民十分众多。

大昭寺门口

大昭寺前朝拜的人

大昭寺内

当你来到西藏,呆的时间久了,你可能会慢慢感受到,在这儿,信仰不仅仅在心中、口中,更体现在随处可见的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转经筒,众多的寺庙,随处可见的经幡和玛尼堆,对于山川、湖泊甚至一草一木的敬畏和尊重。当信仰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生活方式,生命该是多么的坦然和宁静啊。

布达拉宫

近日跟一位朋友聊起了拉萨,在最远的西方的一片净土,虔诚的信徒。

一角

白云触手可及;蓝天抬头可见;银河漂浮头顶;朋友来去匆匆;你是低头沉思;还是高仰头颅;你在守望什么

拉萨布达拉宫

屋檐

这是一位多年前在粉丝群认识的朋友,有过一面之缘,近日从西安——兰州——西宁一路到了拉萨,所发出来的感慨。

宫墙一角

2014年在深圳结识了一位朋友,2013年曾经自己背包横跨5个省,穿越川云藏,她说在这段长发3个多月的旅途中给她留下最深的映像是在快要入藏的时候她突然感冒了,高烧等症状的出现,进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但是来到这里如果不去就等于荒废了整个旅途,从而留下遗憾,不能给这段旅途画上圆满句号。一路上结伴同行的驴友纷纷劝说,不让她进藏,她说她自我感觉的精神各方法都比较好,没有听从驴友的劝说而是跟着他们进藏,进藏了的她感冒等状况却好了,没有预期想象的高原反应,没有因为感冒而加重了病情,反而是自然而然的痊愈了起来,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雪山

2015年来到了上海,闺蜜跟其他好友去了,从成都——兰州——拉萨,夜晚的时候到清吧喝上一杯酒,听着从五湖四海到这里旅行的朋友讲着自己这一路的心情故事。

酥油茶

喝一杯热酥油茶,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这是西藏人款待宾客的珍贵礼仪。

祈祷

在大昭寺门前静坐,看着面对燃燃不息的酥油灯火,在信众们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的震撼场面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信徒

晨曦刚刚照临,大昭寺门前已满是磕头叩拜的信众。他们双手合掌过头,自顶至额、胸、拱揖三次,再跪倒匍匐于地,双手伸直,五体投地,一遍遍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信徒

这些信众们,大都是不远千里长途跋涉而来,他们风餐露宿,一步一磕头,只为到大昭寺对着佛祖释迦牟尼像磕上成千上万个头,以祈求自己心中的愿望。

信徒

驴友分享;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第一眼看到众多信徒拿着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面对大昭寺顶礼膜拜时的震撼,那种场景足以让每一位前来参访的人,感受到藏民族传承千年的佛教气息。

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虔诚、沧桑、豁达——那样的面孔,只在世界屋脊。

羊湖

我想趁这青春年华独自向西走。穿越云海到达另一个国度,一个有历史,有故事,一个冲洗心灵的地方,带上灵魂一路向西走。

日照雪山,金碧辉煌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

 最美的秋天在这里

这里的秋天,有遍地金黄的野草。躺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之上,你完全被金黄包裹着,阳光洒满大地,闭目遐思,心随意动,温情阵阵弥漫在周围,你就是这里的主宰。

这里的秋天,有清澈见底的河湖。这的水没有内地河湖水的腥臊味,更没有工业废水的污染,永远都是那么洁净。捧秋水洗脸,再喝上几口小酒,气定神闲。最让人喜欢的还是用这里的水煮茶、冲茶,没有任何异味,充分溶解了茶香,让人“爱不释口”。

阿里,世界屋脊

这里的秋天,有湛蓝幽深的天空。白云是那么千姿百态,秋风是那么柔和,视野是那么开阔,空气是那么纯净清凉……在这样湛蓝的天空下,美景处处皆是,即便有再多的烦恼,也会被瞬间冲淡。

这里的秋天,有遍布山谷的红柳,郁郁葱葱,满目艳红。它们与土红的山、艳红的晚霞,共同构造了一个以红为主题的时空。立于红柳林中,那漫山遍野的红艳填满心扉,彼时彼刻,你再不会对生活有任何的不满与抱怨,取而代之的是感恩生活的美好,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山间“明珠”

这里的秋天,有徘徊不离的候鸟。有水的地方,总能看到成羣结队的鸟儿,黑颈鹤、黄鸭、海鸥……没有人类惊扰它们的生活,没有了以往的偷猎者,它们在水里自在地捕捉游鱼、打闹嬉戏。即便天已经很冷了,这些候鸟还是在尽享生活,迟迟不愿意离去。

这里的秋天,有无忧无虑四处觅食的野生动物。秋天的草原之上,经常可见自由自在的藏野驴、野犛牛、狼、白尾野兔、狐狸、乌鸦、草原雀、藏羚羊、旱獭、黄羊、岩羊……偶尔也能看见金丝野犛牛、雪豹、盘羊……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才深知,这里的世界是属于野生动物的,你无权去破坏,无权去改变,只是作为一名过客,曾经来过。

 这里,无限风光,这里便是阿里。

 西藏的西藏,

 世界屋脊的屋脊

这里是“万山之祖”,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在这里相聚;这里是“百川之源”,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在这里发源。

这里更是“神灵之所在的世界中心”,印度教、耆那教、西藏苯教、佛教都将这里视为心中的圣地,每年都会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教徒来此朝圣,他们一步一叩首的身影,将每一寸土地渲染得异常神秘而神圣。

严苛的土地

这里叫“阿里”,一个你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说熟悉是因为,如果算上那些音译的外国人,你一定可以随意说出几个叫阿里的名人;说陌生是因为,当你在网上搜索“阿里”一词时,排在最前面的都不是这个叫做“阿里”的地区。而且我相信,大多数的中国人,即使是爱好旅游的你,甚至是一些已经去过西藏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它。

阿里,位于西藏最西部的一个地区,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全地区面积约30万余平方公里,人口仅6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这相当于3个浙江省那么大的土地上。仅居住着还不如浙江大学的在校学生人数多的人口,这样的人口密度是身处中国内地地区的人们难以想象的。相对于如此稀少的人口密度,阿里地区最为特别的还是那超过4500米的平均海拔,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之最,所以又有人将阿里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这里是阿里,没有常年葱绿的树木,有的只是终年不化的积雪;没有茁壮成长的庄稼,有的只有顽固坚硬的岩石。这里是阿里,没有轻快歌唱的鸟儿,有的只是在空中盘旋的秃鹫;没有悠然闲情的牲畜,有的只有弱肉强食的野兽。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甚至可以说是不适合大部分生物生存的地区,但这里却是无数如我一般的游人梦中向往的地区。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纯粹的美景,最自然的生灵,最神秘的文化以及最虔诚的信仰。于是有人说“没有去过阿里,就等于没有真正到过西藏。”

 “神山”冈仁波齐

在阿里,耸立着一座海拔达6714米的山峯,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冈底斯山主峯——冈仁波齐峯,人们都称它为“神山”。

冈仁波齐曾是当地及印度、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等国的佛教徒祈天求神的圣地。至今在“神山”脚下还残存着不同国度风格的古刹。当时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不远千里,不辞千辛万苦来到这脱离尘世的“仙境”求取“神灵”,表达他们的“诚心”。他们要沿路叩头祈祷,最后到“神山”之下绕山朝拜数圈,才算完成夙愿。据说凡是到此朝拜者,回去后立即身价倍增。不过,也有些朝拜者到了“神山”脚下,受不了辛苦,不是自己绕山求神,而是以羊为代价,请当地贫苦牧民“代劳”,这大概也算尽了他们的“诚心”吧。

“神山”之名的由来,并不纯属于偶然,可能与它那险峻的奇峯异貌有密切关系。在峯峦起伏的羣山之中,唯具独特雄姿,气势磅礴的冈仁波齐峯凌空直耸云霄,峯顶常年被皑皑冰雪所覆盖,就像戴上了一顶壮观的大银冠,与朵朵白云浑然一体,举目远眺,真有“神浮盈空”之感。经过长期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台阶,纵贯峯体中央,好像通往云端的悬梯,两侧悬崖绝壁,使整个峯体显得更加庄严雄伟,像个天然的大宫殿。故此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岁月里,不能正确地解释这些奇峯异景的形成,而被宗教所利用,并加以神化,就成了至今还在相传的“神山”了。

藏在云雾后的神山

科学的发展逐步揭示了“神山”的奥秘,其实“神山”并不神秘,这些姿态万千的地貌景观,不是什么神工造就,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漫长而复杂的地质作用的结果。

根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神山”不过只是由数千米厚、颜色不同、成分不一、大小不等的普通砾石、卵石、砂和产状平缓软硬相间的砾岩所组成的,其下部还埋藏有湖滨相的含煤巖系和标志着生长在炎热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低山植物化石。大约在距今4千万至5000万年前,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的结果,区域性造山运动急剧发生,局部地壳强烈擡升,致冈底斯褶皱带机械蚀作用加剧,处于山前相对比较低凹的湖盆地带,极易接受这些风化产物的快速堆积,使之层层叠加,而形成这套巨厚的粗碎屑沉积层。最后在印度板块的作用下,随着整个青藏高原的隆起,它们也毫不例外地升高,由于岩层性质不同,又受到不同方向的构造变动,加上自然界长期风化作用的雕塑,形成了今日外貌奇特的“神山”。

“圣湖”玛旁雍错

距离“神山”冈仁波齐不远,有一个著名的湖泊,叫玛旁雍错。玛旁雍错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深达77米。

和冈仁波齐一样,玛旁雍错是世界上众多宗教教派所奉拜的圣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佛教经书讲:玛旁雍错是世界上的“圣湖之王”。湖水由冈底斯山冰雪融化而来,极为清澈,可见水中鱼羣,湖水甘洌,被佛教徒们视为胜乐大尊赐给人类的甘露,因而是“圣水”。从古至今,倍受赞美,藏族民歌里就唱道:

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美丽风景已够我喜欢;明镜似的西海,海中虽然没有龙,碧绿的海水已将我留恋……

歌中的“西海”,也就是圣湖。它地处西藏众湖最西部,因而称之为“西海”。两千多年前,印度杰出诗人迦梨陀娑,就很有可能到过玛旁雍错,在其著名的长篇抒情诗《云使》里,用饱含热情的笔触,描绘了湖畔的山川景色,虫、鱼、鸟、兽等在其诗里,都跃然生辉,栩栩如生。

阿里,神秘的地方

玛旁雍错,之所以叫作“圣湖”,有两层意思:其一,因湖水源于雪山融化的冰雪,被视为佛祖赐给人间的甘露;其二,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之为王母娘娘和随从游乐的“西天瑶池”。

据经文记载,“圣湖”下有108个泉眼,上有广财龙王的龙宫,宫中聚集着世界上众多的财宝。而宫前长着高大繁茂的“赞布扎西”神树,可以覆盖凡天下界,给人们带来吉祥与欢庆。因而,来此朝拜的人,绕湖一周,便能捡到干鱼、五彩石子或湖鸟的羽毛。人们坚信这是龙王的赏赐,今后人的一生将财源广进,故将湖以龙王名字取名为“玛旁错”。11世纪,佛教和苯教展开激烈的争斗,曾在湖边斗法,以佛教的胜利告终,故更名为“玛旁雍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之湖”,以此来纪念斗法的胜利。

190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在湖边住了一个月,第一次对湖水进行全面的考察。他不但走遍了围绕玛旁雍错的所有寺庙,还测量到玛旁雍错呈蛋圆形,南面略窄,直径约24公里,湖面海拔4604米,湖面高出拉昂错2米左右。他趁夜登船游湖,有幸观赏到月光下玛旁雍错如梦似幻的湖光水色,还目睹了湖水迎来朝霞的全过程。

 “鬼湖”拉昂错

玛旁雍错旁,便是与圣湖同样出名的鬼湖——拉昂错。两湖之间相距最近之处只有3公里。据考证,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曾经相连,后因湖面下降,才分成了两个湖。至今两湖间还有一河相通。

鬼湖同圣湖一样,也是美丽的高原湖泊,且北面湖底相通。为什么一湖美名远扬,另一湖却名声丑恶呢?原来,鬼湖是咸水湖,人畜不能饮用,而且交通又不便,人需绕湖远行。所以,也许是人们出于实用观点,而将其打入另册。此外,有趣的是,圣湖宁静如处子,水波不兴,而鬼湖却时常波涛汹涌,像是湖水中隐藏着邪恶的鬼怪。

湖水的颜色也有所区别,玛旁雍错的湖水纯净碧蓝,能见度可达几十米,而拉昂错的湖水却蓝中带黑,令人不由得产生一些神秘的遐想。从纳木那尼峯后腾起的云雾,犹如把阳光都吸走了,拉昂错的湖面上常笼罩着一层潮溼而诡秘的气氛。鬼湖中有一个小岛,据说岛上有一小寺,每年冬天,湖面封冻结冰,寺中的喇嘛才与外界有所联系。

这两个湖就像是冈仁波齐的两只眼睛,从外表看来并没有多大区别,更想不到玛旁雍错是淡水湖,而拉昂错是咸水湖。有人说这两个湖像两颗心,一白一黑,白的自然是玛旁雍错,黑的就是拉昂错。人们敬仰神湖,同时也畏惧鬼湖。在天寒地冻的日子,走在湖边结冰的路上,很容易滑进湖里。曾经不止一次,有人连同自己的牛羊、帐篷全都掉进冰窟里,于是人们误以为有鬼怪捣乱。

尽管玛旁雍错与拉昂错的含义如此大相径庭,但在自然环境中,它们也并不是从来就那么水火不相容,相传它们有夫妻关系,而且在很久以前,其实就是一个湖,后来才一分为二。在雨水充沛的季节里,玛旁雍错的水会漫过与拉昂错相隔的水沟,两湖重新连成一片。不过只有玛旁雍错的水流入拉昂错,从未听说过拉昂错的水流进玛旁雍错。

 Tips

 最佳旅游时间

7 ~9月是阿里的雨季,道路非常难行。12月至次年3月是阿里的雪季,气温很低,经常是大雪封山,路无人烟、车辆极少。由此看来,阳光灿烂的4、5月和秋高气爽的10、11月是前往阿里的黄金季节。

 边境通行证

我是在去法国的飞机上认识小晴的,当时根本没看出来这个说话和举止处处透着成熟气息的时尚而又妩媚的女孩子原来只有二十二岁,她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圆滑与坦率。小晴说她去法国是为了散心,也是为了寻找她最初的恋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文/莫小西QQ:2942547

我并没有问起小晴的感情经历,她的主动搭讪逐渐变成了倾诉,虽然我一直在听,她一直在说,但我们的谈话就像多年的朋友,她没有丝毫避讳,甚至向我说起她与三个男友相处过程中发生的很私密的事情。小晴说她喜欢也善于和年龄相差较大的人交流,我看得出来。这一点也印证了她说的那些话的真实性她的三任男友都是年龄四十岁以上的“大叔”。

三年前小晴还是北京一所很知名的大学里的学生,除了努力学习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来挣钱养活自己,小晴的父亲很早就和她妈妈离婚了,并且几乎不曾照顾过她们母女,妈妈一个人养家很辛苦,无力保证小晴在北京享受很好的大学生活,起码经济上不很宽裕。

小晴是个非常勤奋的女孩,在大学期间做过很多兼职的零散工作养活自己,其中收入最好的一份工作是当兼职导游,因为她的英文很好。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在一次导游过程中认识了一个来中国旅游的法国老头,他六十多岁,后来成了小晴的第一任男友。关于那段恋情的开始,小晴说她绝不是贪图那个老头的钱,而且他也没有钱,甚至因为喜欢全世界到处旅行而非常拮据。但那是个风趣和快乐的人,浪漫而又无微不至,所以在小晴为他导游的短短时间里,自然而然赢得了小晴的喜欢,小晴说那个时候她没谈过恋爱,也不太懂爱情,但她就觉得跟他在一起非常踏实,非常开心。

那是个闲不住的人,他的脚步注定要四处流浪。小晴说他们开始的时候就知道结果,他没有任何隐瞒,小晴选择了开开心心与他度过每一个能够在一起的日子,她觉得他是男友,也是父亲,那种被他保护与怜

爱的感觉陪伴着小晴度过了大学后两年时光,直到今天她仍然很怀念那段感情,虽然那个人在这两年里去了很多地方,可能有过很多女人,但她觉得自己在他心里仍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经历了后来的几段感情之后,她决定去法国看他。她知道此行很可能仍然没有结果,但她说能够见到他就是她要的结果。

大学毕业那年小晴课业很少,经过几年努力,经济方面也宽裕一些了,不必天天出去打工赚钱,所以选了不少选修课打发时间,那期间她迷恋上一位年过四十的老师。小晴说那个风度翩翩的男子真的很让人着迷,有着浑厚而又极富磁性的嗓音和略显沧桑的外表,说话风趣幽默,讲课不死板,女孩子们选他的课大多是冲着他去而不是为了听课。

那一阵子小晴对他痴迷得有点疯狂,恨不得每天都有他的课,甚至尝试着以求解为名在课下接近他。那个老师并不排斥小晴,从不拒绝她的接近,但他太聪明,早早就洞察了小女孩的心性,他们一直有着接触和联系,但每当小晴期待有一点点突破的时候,他都会恰到好处地适可而止,所以他们只是朋友,只不过小晴心里觉得他是她爱的人,有点柏拉图的味道。

毕业的时候小晴特地请他吃饭,小晴大着胆子说她最的遗憾是没有对他直接表白,他笑着说这是小晴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否则他们之间清澈的友情和师生情谊就变了味道。小晴对这段感情的自我评价是很真很傻很美好,尽管它同样没有结果,甚至从未开始。

小晴现在在北京漂着,做自由撰稿人,因为喜欢摄影,所以也四处飘荡,用文字和图像记录生活,这也注定了她的脚步暂时会在流浪中蹒跚。小晴最大的心愿是写几本很好看的书,但她说目前还没有实力,需要再经历一些事,经过一番历练。

小晴把自己目前出现这种状态的原因归结为上学太早,她五岁就上小学,学会了很多东西但也错过了许多需要慢慢积累沉淀感受感悟的东西,所以她决定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到处走走,做自由职业,一来增加积累,而来弥补小时候没玩够的遗憾。

小晴去年参加自驾游车队去西藏旅行,途中与一个四川旅行者熟识,两个人此次感觉很好,在旅行途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了亲密接触。小晴觉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连最私密的细节都不加掩饰地描述出来。她说第三个男友当然也算不得男友,甚至没什么文化,但他有着粗犷的外型和坦荡的性格,小晴说在城市里很少能见到那种像狼一样的男人,她并没有真的爱上那个男人,但她很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感觉。那个大叔让她觉得安全,明知道不能依靠却又给了她可以依靠的感觉。

经历了三段爱情,三段爱情都没有结果,小晴仍然对未来充满期待,从她的言语间听得出来她不愿意和同龄人交往,她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被沧桑气息包裹,很难容得下那些不够成熟的小男生。

我当然无法明白小晴的心境,也不能赞同她的做法,但我却从她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都说九零后不够成熟,然而成熟了就很好吗?我不想去评价小晴,因为自始至终她给我的印象非常好,虽然我并不喜欢小女孩太成熟和世故。她的成熟的表象下,藏着一颗简单纯真的心,除此之外的个人私事,只要无妨他人,谁都没有权利指摘批评。

小晴说她最喜欢的**是《九歌》,她不明白那部**为什么会被很多人斥为异类,她觉得那**干净得只剩下音乐和性爱,没有暴力,没有丑恶交易,也没有尔虞我诈。我想我大概能明白小晴为什么会那样钟情大叔了,她或许是高度崇尚自我的新新人中很典型的一个,正在对自我的张扬和对传统的背离中寻找着自己的落脚点。顺从不一定对,叛逆也未必错,我想这样一个女孩的恋爱故事,或许对更多年轻的人来说,是某种启示。

雪山泪 1979

扎西和央金朝夕相处,彼此相爱。一天,农奴主珠玛太太骑马游玩,马受惊突然狂奔起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扎西冒险救了珠玛太太。为此,珠玛答应扎西替央金还清债后,就让他俩成亲。

但是,朗色活佛企图霸占央金,他以扎西的央金的结合违背神意为由,剜去扎西的左眼。央金誓死不从朗色,被投进了雅鲁藏布江,抛下了她和扎西生的出世不久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姐姐取名达娃,妹妹取名尼玛。为了瞒过主人,扎西以“大叔”的名义将她们抚养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79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