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思维导图怎么画?

朝花夕拾思维导图怎么画?,第1张

可以根据这个思维导图,在填入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 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 “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作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小引》、《后记》 ,1928 年 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该书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

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 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藤野是一位正直、 热诚的日本学者,范爱农是一个在黑暗中,抑郁、愤懑的爱国青年,而《琐记》则是:作者自己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的经历的艰难和热望。

关于鲁西西传的手抄报

鲁西西传手抄报和内容

这是《鲁西西传》的读书手抄报

我看皮皮鲁与鲁西西手抄报长袜子皮皮手抄报

鲁西西转思维导图手抄报英语导图手抄报

鲁西西传手抄报和内容

三年级鲁西西与皮皮鲁传手抄报作品展示

鲁西西传手抄报和内容

关于鲁西西传的手抄报

读鲁西西传有感手抄报 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三年级鲁西西与皮皮鲁传手抄报作品展示

皮皮鲁和鲁西西故事手抄报鲁西西传

鲁西西传手抄报和内容

关于鲁迅思维导图的手抄报 英语导图手抄报-

鲁西西传罐头小人手抄报 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朝花夕拾的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它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对反动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 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 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参考资料: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童年生活专题的思维导图用8画方法要点 先要理解作品内容例如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二十四孝图》思维导图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故乡》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该小说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创作背景

作者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从《鲁迅日记》中可以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

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11月修葺完毕,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老家,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大约住了二十来天。

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达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约29天。《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来。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名家点评

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过去的三个月中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860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