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齿鲀科 Tetraodontidae 叉鼻鲀属 Arothron 鱼类
下图为 纹腹叉鼻鲀 Arothron hispidus,俗名白点河鲀、乌规、花规、绵规。
禁止食用,其卵巢和肝脏有河豚毒素,皮肤和肠也有毒。多做为观赏鱼。
本鱼体呈圆筒型,被覆由鳞片特化成的细棘;口小,鱼体背部深灰色或黑褐色,散布许多白色圆点;腹部乳白,具数条深褐色细纵带,尾鳍圆形,背鳍软条10至11枚;臀鳍软条10至11枚,体长可达50厘米。
本鱼属于广盐性的鱼类,幼鱼偏好在河口区活动,游动缓慢,受惊吓时会吸入大量的水和空气,将身体涨大成圆球状,以吓退掠食者。晚上就地而眠,很少躲入洞中。属肉食性,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
海底十大神秘生物有:大王乌贼、庞贝虫、海蜘蛛、栉水母、桶眼鱼、玻璃乌贼、竖琴海绵、鳞角腹足蜗牛、柳叶鳗、博比特虫。
大王乌贼
大王乌贼是仅次于中爪鱿,体长总长达13米,最大体重达275千克的全球最大的十种海洋动物之一,栖息水层广泛,但主要生活在200至400米深的海域中,并以其他头足类和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来源,仅在2013年拍摄到了大王乌贼在深海中游动的景象。
2庞贝虫
庞贝虫是一种体长在10至15厘米之间的世界上第二耐热的生物,最高可适应81摄氏度的高温,也可以游到仅10摄氏度海水中进行觅食,是绝无仅有的可以适应如此悬殊温度的海洋生物。
3海蜘蛛
海蜘蛛是一种形似蜘蛛而得名的皆足纲蜘蛛状海产动物,通常栖息于海藻上或岩石下,在各大洋中均可发现它的身影,比较奇特的是这种生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和消化系统,而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这种独特的生物在45亿年前便已出现。
4栉水母
栉水母是一种身体呈中心对称放射状的外形类似水母的海洋无脊椎动物,通常它半透明的身体上会分布有八行栉板,不擅长游泳,基本是靠着水流的运动进行前进,因为它身体的原因在白天几乎是隐形状态,到了夜晚则会散发出柔和的生物光。
5桶眼鱼
桶眼鱼是于1939年被人类首次发现,主要生存在深海中,进入浅海域会损伤自身身体因此极难被人类所发现的世界十大怪异的海洋生物之一,和管水母一样生存在海洋的中间层,而因生存的环境黯淡无光,它的头部呈现近乎透明。
6玻璃乌贼
玻璃乌贼是一种外套膜上有着漂亮圆斑点的玻璃乌贼中,因身体近乎透明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中大西洋海脊处,在浮至海面时会成为海鸟的猎物,在深海中会被如小丑鲨和鲸鱼等深海鱼类当成猎物。
7竖琴海绵
竖琴海绵是以3300至3500米加利福尼亚海岸深海处为栖息环境的食肉性海绵,因基础的身体结构类似于竖琴而得名,而那分肢上覆有的倒钩刺可以诱捕小型的甲壳类动物,而这种海绵的叶片最高可达六个。
8鳞角腹足蜗牛
鳞角腹足蜗牛是一种于2001年才被首次发现在印度洋海面下两千米海底的生物,因外科上覆有有磁性的硫复铁矿和二氧化铁,因此是一种带有磁性的蜗牛,目前仅在印度洋深海脊的热液喷口处有所发现。
9柳叶鳗
柳叶鳗实际指的是鳗鱼类在发育过程中的幼体其中一个阶段,通常整个身体呈现扁平透明的柳叶状,仅有多糖构成,仅有十分简单的消化系统,并以水中的有机物随蟹为主要食物来源,在游泳时需要靠身体的波状运动进行缓慢的游泳。
10博比特虫
博比特虫是一种体长最长可达3米,平均可观察到的长度为1米,是目前被发现的体形最长的多毛类动物,主要生存在10至40米水深的海底,在全世界的温暖海域中均有发现,而这种生物没有眼睛和大脑,只能凭借五根神经触须来感知周围的光、热、温度、水流的变化。
1、乌贼喜栖息于远海的海洋深水中生活。每年春暖季节由深海游向浅水内湾进行产卵,4~6月间产卵粘附于海藻及其他物体上,9月下旬开始,当年孵化的幼体双游返南方越冬。
2、章鱼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
3、海星类分布世界各海域,以北太平洋区域种类最多。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6000米。磁海星科是深海动物,栖息深度不小于1000米。海星生活在各种底质,但软泥底上很少见。海盘车属对底质要求不严,常随所摄食的双壳类的多少而移动。
4、海参,万米深海沟最普通的动物就是海参。但是,深海海参不能食用。食用海参多栖息硬的石底、珊瑚礁底或珊瑚砂底。他们在海底能缓慢地匍匐前进,或潜伏于沙底或躲藏在石下。刺参有“夏眠”现象,玉足海参有“冬眠”现象。
5、灯笼鱼,在漆黑的海洋深处,时常出现游动的点点“灯火”,给宁静的海底世界带来了生命的气息。在发出灯火的许多鱼类中,灯笼。性情温和,身体娇小,喜群聚游动,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2~26℃,对水质要求不严。饵料以小型活食为主。喜在水族箱中层活动、觅食。
-头尾灯鱼
-海参
-海星
-章鱼
-乌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