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花语象征与寓意

牡丹花花语象征与寓意,第1张

牡丹花语:承诺爱情,有着坚守承诺、热烈爱情的寓意;国色天香,适合送给另一半,表达在自己心中她无与伦比的美丽。牡丹寓意:富贵吉祥,自古有着花开富贵一词,象征着吉祥;繁荣昌盛,开花时绚丽多彩,有着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之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心愿。

牡丹花语

1、承诺爱情

牡丹有着坚守承诺、热烈的爱情花语。花色大多为玫红色,有着美好而又热烈的爱情之意,送给暗恋的人,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开启一段美好的爱恋,还可以送给自己的爱人,表达心中对他许下了承诺,想要与对方携手一生。

2、国色天香

牡丹花主要有红、紫、白、粉等颜色,花语中有些国色天香的含义,适合送给自己的另一半,表达在自己心中她无与伦比的美丽。如果有暗恋的女孩,在表示心意时建议选择粉色的牡丹,颜色娇嫩,成熟含蓄,美丽而又浓情。

牡丹寓意

1、富贵吉祥

牡丹花有着富贵吉祥的寓意,自古便有花开富贵一词来形容牡丹,在古代时最早开始种植的是宫廷之中,然后是众大臣们,追渐的广大百姓家中才开始种植。如今在十字绣、灯笼等有着吉祥寓意的手工艺品中都会有大朵的牡丹图案,应用广泛。

2、繁荣昌盛

牡丹花还有着繁荣昌盛的寓意,色彩丰富,花盘硕大,圆润饱满,开花时绚丽多彩,繁花锦簇,有着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之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心愿。适合在家中养殖,摆放在阳台等向阳位置。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全文翻译: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全文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全文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涟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贴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惟有牡丹真国色 ——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上)

王传学

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是春天的代表,在我国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赋予牡丹意象深厚的文化意蕴。

花本无言,士人借花立言,以此出现的名花审美景观,成为中国文化视野中魅力独具的一道风景。牡丹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但其美学形象表露得并不充分。到唐代才得到充分展现。在唐代,牡丹以其色相之美,雍容华贵,大气磅礴,占尽“国色天香”的风光。再加上国君的爱宠与大力推崇,旋即名倾朝野,饮誉民间,被推举到了宠冠一代的花中至尊——“国花”的地位。在唐朝,“赏牡丹”成为一桩举国若狂的民俗盛事,文人们更是争相歌咏,佳作繁多,以其高明的艺术成就,流芳百世。牡丹意象在唐宋诗词中所形成的艺术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承载了丰厚的政治文化意蕴。

牡丹有花王至尊的国色之美,唐人视牡丹为“花王”,写了很多作品刻画牡丹艳压群芳之美,给予牡丹至高的评价。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诗曰: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明确赞颂牡丹为“花王”,誉其为“人间第一香”。

许多诗用世间绝色的女性之美来刻画牡丹,展现“花王”之美。例如唐代诗人徐凝的《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是浓艳已极的笔墨。这无比美丽的洛阳牡丹,莫非是洛神宓妃化成的吧?她身披绚烂的朝霞,婀娜多姿,摆弄出令人心醉的万千娇态。

再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

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

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

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

欲书花叶寄朝云。

诗中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春秋时期的著名美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 绣被覆盖的越人(典见《说苑·善说篇》: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传神地描绘出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三四句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作比喻,描绘牡丹花叶在迎风起舞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的形象。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崇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的典故,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诗的最后两句用江淹梦中得五色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写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他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寄给巫山神女。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容颜初露的卫夫人、绣被覆盖的越人、善舞的戚夫人、石崇家燃烛、荀令君留香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盛唐诗人王维的《红牡丹》诗,运用拟人手法,把牡丹花写得很有情思: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诗中运用娴熟的笔法,细腻地描绘出牡丹的娇美,还写出花亦有心,花也怨春,用拟人手法使诗意灵动有韵,把物之外相与内质结合在一起,由感官向心灵开拓,赋予牡丹以人格化的灵魂。

再看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全诗的意思是: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牡丹宛如一个云鬓高髻的雍容华贵的贵妇人,在春风吹拂下显得格外娇美。就好比昔日杨贵妃是唐玄宗的一枝解语花,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躲入了水池中去。似乎在花的世界里也有与人一样的高低贵贱,更显得牡丹的高贵不可攀。最好两句诗人发出感叹:可怜啊,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曲折地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李正封有首《牡丹诗》,刻画牡丹的“国色天香”之美: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诗的意思是:早上对着有倾国之色的牡丹畅饮美酒,不禁沉醉。夜色如水,牡丹的天然花香也染香了衣袂。这一片如火如荼的仲春景色使得如花容颜如醉如痴,赏花忘记了时间,惹得低沉的明月不禁问起何时才回去。诗写得含蓄、典雅,对仗工整,成就了牡丹“国色天香”的超凡姿容之美誉。从此“国色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定评。

在赞美牡丹的诗词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至为驰名: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此诗将牡丹的形体之佳,色彩之美,芳香之浓,风韵之最,写得非常出彩。前两句写芍药的“妖无格”与芙蓉的“净少情”,用两种绝色花卉的美中不足借以烘托牡丹独具二者之长,以此铺垫出牡丹的品格、情韵、色泽之无与伦比。芍药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药”),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疏枝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诗人在点评了“芍药”、“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直抒胸臆:“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两句喷薄而出,一个“惟”字,一个“动”字,极有力度,将牡丹艳压群芳的王者之美,以及牡丹花开始长安城中男女老少前往观赏,万人空巷的轰动盛况一下子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其中牡丹的“国色之美”,正是通过它对京城至尊之地的轰动来衬托,或者说,它有一种“京城效应”。这种赏花狂热,反映了一种社会风尚,从而烘托了风尚的焦点——牡丹的“国色之美”。

美兮牵动时尚,足见美之力度。再看五代诗人徐夤的《牡丹花二首》之二:

万万花中第一流,

浅霞轻染嫩银瓯。

能狂绮陌千金子,

也惑朱门万户侯。

朝日照开携酒看,

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

尽日无人略举头。

这首诗写得十分别致,将牡丹令人痴狂的魅力通过正面赞美、侧面烘托,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还不算,又把人们沉迷于赏花,连平时爱读的诗书,也无暇顾及,任其与尘埃为伴的狂热痴迷点染出来。再如“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唐 徐凝《寄白司马》),都是烘托牡丹富贵气象、举国同赏的佳作。

唐诗中刻画牡丹“国色之美”最为精彩的笔墨,是依托唐明皇、杨贵妃、李白这些尊贵无双、才华无双的第一流人物来完成的。天宝初,皇宫内庆兴池东沉香亭前牡丹盛开,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乘夜游赏,招来翰林待诏李白赋诗助兴。风华正茂、雄心勃勃的李白借花喻人,一牡丹喻杨贵妃,写下了千古名作《清平调》辞三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槛杆。

李白巧妙地提取杨贵妃与牡丹相通的特质——大气雍容、体态丰美、艳压群芳、宠冠后宫……将贵妃可堪代表盛唐气象的丰腴体态、卓绝无双的富贵姿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尊宠地位,巧妙地融于“牡丹”这一意象之中,达到了人花合一的华美境界。

在三首诗中,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连,浑然一体。

第一首,起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贵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意为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贵妃,不需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贵妃,借古喻今。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贵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充分刻画了牡丹倾国倾城的国色天香之美,由此对杨贵妃的娇容给予了含蓄有度却妙喻传神的赞美,既令龙颜大悦,又使诗名远扬。时至今日,无论从任何角度品评,都无愧是咏牡丹诗中的极品。

在许多咏牡丹的诗词中,不少是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

“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 徐夤《尚书座上赋牡丹得轻字韵其花自越中移植》)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唐 徐凝《开元寺牡丹》)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艳超群芳的特点。唐代诗人孙光宪的《生查子》词,将牡丹拟人化,比作头插玉簪,艳压群芳的美人:“清晓牡丹芳,红艳凝金蕊。乍占锦江春,永认笙歌地。感人心,为物瑞,烂漫烟花里。戴上玉钗时,迥与凡花异。”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他在《咏白牡丹》诗中,用蟾精雪魄来比喻她:

蟾精雪魄孕云荄,

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

暧气庭面倒银杯。

传说月宫中有蟾蜍,后以蟾蜍指代月亮。诗人赞美牡丹是月宫中孕育出来的仙花,花朵如美玉,珍贵无比。

明代诗人李贽的《牡丹》诗写道:

忆昔长安看花时,

牡丹独有醉西施。

省中一树花无数,

共计二百单八枝。

将牡丹比作古之美女西施,生动形象、比喻贴切。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如唐代诗人殷文圭诗《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迟开都为让群芳,

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

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

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

年年长占断春光。

诗中不仅赞颂牡丹的美丽,更赞颂她风格的高尚。“迟开都为让群芳”,牡丹敢让百花先,敢殿三春后,表现了不与百花争春的高尚风格。

又如,唐朝诗人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

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

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

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

合费天工万斛春。

诗中赞美牡丹超凡脱俗、居百花之首的高贵气质,及灿烂艳丽的芳姿,赞颂牡丹在百花盛开后于暮春开放,不与百花争先的品格。

意思:我赏玩的是梁园的月亮,畅饮的是东京的美酒,观赏的是洛阳的牡丹,与我做伴的是章台的美女。

出自《一枝花·不伏老》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套曲作品。这套曲子用本色、生动、诙谐、夸张的语言,以大胆而又夸张的笔调,熟练地发挥了散曲形式的特点,描写了作者的浪漫生活和多才多艺,倾诉了一泻无余的感情,显示了作者狂放高傲的个性,表现了顽强、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

表明决不与黑暗现实妥协的决心。全曲气韵深沉,语势狂放,历来为人传颂,被视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

原文摘抄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译文: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风流浪子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园的月亮,畅饮的是东京的美酒,观赏的是洛阳的牡丹,与我做伴的是章台的美女。

我也会围棋、会踢球、会狩猎、会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会吹拉弹奏、会唱曲、会吟诗作对、会赌博。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嘴、打瘸了我的腿、折断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

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和鬼自己来捕捉我,我的三魂七魄都丧入了黄泉。天啊,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没的场所去。

扩展资料

在艺术上,这首散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添加衬字,娴熟地运用排比句、连环句,造成一种气韵镗鞳的艺术感染力。譬如〔尾〕曲中“你便是落了我牙”一句,那向前流泻的一组组衬字很自然地引起情感上激越的节奏,急促粗犷,铿锵有声,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向“烟花路儿上走”的坚韧决心。

增加衬字,突破了词的字数限制,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同时,衬字还具有让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全曲一气直下,然又几见波折,三支曲牌中“暂休”、“万事休”等情绪沉思处,也往往是行文顿挫腾挪、劲气暗转处,读来如睹三峡击浪之状,浑有一种雄健豪宕、富于韵律的美感。

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对于士大夫的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

这种人生选择固然是特定的历史环境所致,但关汉卿的自述中充满昂扬、诙谐的情调,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而已。

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这里很少有理念的成分,而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此曲重彩浓墨,层层晕染,集中而又夸张地塑造了“浪子”的形象,这形象之中固然有关氏本人的影子,也可视作以关氏为代表的书会才人精神面貌的写照。

当然,曲中刻意渲染的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并不可取,结合元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不难发现,在这一“浪子”的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对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以及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实际上是向市民意识、市民文化认同的新型文人人格的一种表现。

-一枝花·不伏老

  端午香包里的香料有很多种,如雄黄、朱砂、熏草、艾叶等,也有用中草药做香料,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端午节佩戴香囊有消毒、驱虫、驱邪祛病的寓意,香包在端午节的主要作用是卫生保健。农历五月五又被称作毒日,天气转盛,蚊虫滋生,香包中的中草药便是为保护人体健康而设计。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遗存和再生。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直至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从我国民间存留的清代香包来看,大多数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以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比如用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用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等。

牡丹花被称之为“百花之王”,自古就被称为中国的国色天香,是中国的国花。在中国富贵和吉祥的化身,深受国人的喜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那你知道牡丹花的花语是什么吧?牡丹花又有什么象征寓意呢?下面和枫叶花语一起来看看。

关于牡丹花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花朵单生与枝条顶端,花朵形状为长椭圆形,花瓣多为重瓣,花朵较大,宽厚,花色多为黄、深红红紫色,粉红色火白色,花香清幽不浓,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描写京城长安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牡丹花的花语是什么?

牡丹花语:圆满、浓情、富贵、吉祥、幸福、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红牡丹花语:花型宽厚的红花,被称为百花之王,花语是‘富贵、圆满’!

紫牡丹花语:花瓣呈紫色的牡丹,好运、浪漫,姻缘美满!

白牡丹花语:高洁、端庄秀雅、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绿牡丹花语: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的付出!

粉牡丹花语:雍容华贵、成熟、含蓄、美丽动人!

黄牡丹花语:亮丽富有而华贵、永恒、大气、生机勃发!

蓝牡丹花语:优美浪漫,清新高雅!

秋牡丹花语:生命、期待、淡淡的

牡丹花的寓意是什么

1)吉祥富贵,在传统中国中国画中出现最多的鲜花是牡丹,因为牡丹是富贵和吉祥的代表,所以现在国人都用带有牡丹的国画寓意美好的吉祥富贵之意。

2)高贵优雅,牡丹除了具有吉祥高贵之意,牡丹也可以寓指高贵、优雅和典雅,所以牡丹可以用来寓指一些高雅的文人墨士。

牡丹以丰富的花色,又因花色泽艳丽,玉笑株香,从古至今被很多人所喜爱。有关于它的文化和绘画作品尤其丰富,所以也常常作为送礼的上品。

牡丹花与月季画在一起,因月季叫长春花,有富贵绵延的意义,寓意“富贵长春”。

牡丹和海棠画在一起,代表着富贵吉祥的意义,寓意“满堂富贵”。

牡丹与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画在一起,有一年四季富贵吉祥的意义,寓意“四季富贵”。

牡丹与水仙画在一起,代表着神佑富贵、吉祥幸福之意,寓意“神仙富贵”、“先富贵”。

牡丹配秋海棠,寓意“富贵满堂”。

牡丹配月季花,寓意“富贵长春”。

牡丹配石榴,寓意“富贵多子”。

牡丹配桂圆,寓意“富贵姻缘”。

牡丹配芙蓉花,寓意“荣华富贵”。

牡丹配桃子,或牡丹配菊花,或牡丹配长圆寿字,或牡丹配菊花、寿石,均寓意“富贵寿考”。

牡丹、莲花、菊花、梅花、杂宝,寓意“四季进宝。”

牡丹、牵牛花,寓意“富贵千秋”。

总结:牡丹花大色艳,被称之为“百花之王”,牡丹象征着吉祥富贵。牡丹花是一种很受花友们追捧的花卉品种,一是因为牡丹花好看,二是因为牡丹花的寓意。

牡丹,众所周知,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牡丹属于国色天香,花朵雍容华贵,很端庄,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很多古诗文也用牡丹作比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神似牡丹的品种,比如克瑞墨大牡丹茶花,但是不属于牡丹种属,属于茶花种类,也深受大家的喜爱。

大家偏爱牡丹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花色,大红色是中国人会喜欢的颜色,克瑞墨也是如此,观赏价值是很高的,其实茶花也是我国很有名的花卉之一,但是像克瑞墨颜色艳丽的茶花是很不多见的,花色鲜艳,花期是很长的,大部分茶花种植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克瑞墨不一样,适应能力很强,可以耐寒冷。

茶花种类繁多,克瑞墨是能够经受零下二十几度低温环境的,所以北方的朋友们可以大胆种植,一旦开花,花香也是十分迷人的,近几年,克瑞墨在大家心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大家十分喜欢种植。

克瑞墨大牡丹茶花是属于国外品种的,所以在早期花市上,价格是很昂贵的,但是由于近几年大量种植,所以现在价格十分亲民,大家可以完全没有负担种植。

克瑞墨大牡丹外形真的神似牡丹,属于茶花之王,花瓣超级大,并且多,层层叠叠,花瓣直径是很大的,,大约十公分左右,像是一个小碗一样,种植到三五年之后,花瓣直径还会增长,增长到15厘米。

花苞是很大的,花瓣颜色是红色的,花蕊是**的,开出花苞,一朵一朵,超级好看,一旦开花,就有种爆盆的感觉,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种植的原因。

很多花卉,尤其是牡丹,都是不耐低温的,所以北方朋友就可以选择克瑞墨大牡丹种植,盆栽最好,耐寒冷,冬天的时候,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不会进入休眠期,在南方,也可以很好的抵抗炎热,不用我们做降温处理。

克瑞墨大牡丹茶花,花开之后,会有一阵很浓郁的香味,经久不散,会飘散的很远,要是我们在家里种植,整个家居都是香香的,家里环境也会变得很好,想要制作香包携带在身上,可以将花瓣晒干,装进袋子里面。

克瑞墨大牡丹在种植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养护,养护期间,我们注重浇水以及施肥、修剪,只要土壤内部保持湿润就不用再次浇水,不要积水过多,防止根部腐坏,浇水要观察周围环境,夏天与冬天浇水时间有所不同,光线强弱对于浇水用量也有所不同。

施肥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稀释浓度,因为肥料一般浓度是很高的,不适合直接施加到植物根部,会导致克瑞墨大牡丹茶花根部,半个月施加一次就好,不要频繁施加,在开花期间,我们施加一次,等到了花期结束我们就不用施加了。

开花期间,想要克瑞墨大牡丹造型更加完善,我们可以适当的修剪,修剪多余的枝丫以及残花等等,这样保证好的花朵以及枝丫得到更多的营养,等到花期结束,我们可以修剪当年开花最旺盛的枝丫,便于来年开出更多的花朵。

克瑞墨大牡丹茶花可以开出很多花朵,花期也格外的长,长达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从11月份开花,可以开到来年春季,可见花期多么长,过年的时候,我们也能观赏到花朵,彰显了节日气氛。

当下也正值种植的最好时机,喜爱花草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现在栽下,很快你就会看到浪漫可爱的花朵绽放,为你的生活增添独特的色彩,到时候朋友来做客都会夸赞你雅致的品位,让你倍有面子!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漂亮香包的缝制教程如下:

1、首先对折布料后,画三条6厘米辅助线和对折边形成一个正方形。

2、然后留出一条边(白虚线),剩余两条边(红虚线)用平针法缝上,打×处暂时别缝上。

3、继续将绳子对折后夹在布料中间(原打×处),将绳子一并缝上,再用平针法按原路径返回缝合。

4、接着剪去多余布料,翻面整理边角。

5、然后装入香料,塑形。

6、最后将开口布料均往里折3-4毫米,用藏针法缝合即可。

7、简单又好看的香包就做好了。

香包的习俗:

1、祛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

2、庆阳香包的图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丰富的意蕴:老虎狮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保平安;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的坚贞甜美;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

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围环绕蝙蝠、桃子组图,盼望孩子健康平安。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

3、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09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