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如下: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如下: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扩展资料:
“怨”是《邶风·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
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这首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结构上,它基本按时间顺序,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人回忆,形成往事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
同时,在叙事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澜。尤其是最后一层,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兮”字结尾,仿佛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国风·邶风·击鼓
这句话意思是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诗并非是一首爱情诗,而是描写了战士们在上战场之前立下的誓约,今日我与你一同奔赴沙场,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谊。该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而现代通常用来形容生死不渝的爱情。
全诗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白话文释义: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
意思: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出处:先秦民间诗集《诗经》中的《国风·邶风·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白话译文:
擂起战鼓响咚咚,战士踊跃舞刀枪。别人修路筑漕城,我独远行去南方。
跟着统帅孙子仲,联合友邦陈与宋。不能让我同回家,满怀忧愁难自控。
哪儿停下哪儿住?哪儿丢失那些马?哪儿能够找到它?在那深深丛林下。
誓同生死志如金,你我约言记在心。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啊哟道路太遥远,不让相聚在一堂。啊哟离别太久长,约言难守我心伤。
扩展资料《击鼓》表达的思想:
这是卫国远戍陈宋的兵士嗟怨想家的诗。据《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出兵救陈。十三年,晋国不满意卫国援陈,出师讨卫。卫国屈服。本诗可能和这段史事有关。
揣想当时留守在陈宋的军士可能因晋国的干涉和卫国的屈服,处境非常狼狈,所以诗里有“爰丧其马”这类的话。第三章和末章都是悲观绝望的口气,和普通征人念乡的诗不尽同。
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另外两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拟“偕老”变化而来的,在网络文章中广为流传。 执子之手的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八个字是我遇到过最多的爱情句子,字被印在杯子、杯子、衣服、十字绣、家具等等物什上,即便是山郊野外,也会在石头、树木、竹子上看到。字体各异、色彩迥然,心思却是一致的:“让咱俩十指扣紧,活到老不分开。” 在网络上,来自《诗经》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被无数人篡改,改写,诸如“执子之手,与子共著。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手在爱情里,是岁月的延伸,生活漫长的画卷是你指给我的方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书写的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爱情,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有人烟的地方找到。 年少的时候,总渴望轰轰烈烈,生生死死的爱情,总觉得爱就要爱得天地动容,山河失色,所以从古至今都有人会唱“死了都要爱”;忽然有一天,年华不再,容颜老去,所有光环腿色,才会发现爱情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能看着对方慢慢变老,实乃是万幸。所以中国古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这是多么深的感叹,我以为,这是中国人对待爱情最精道句子。 现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一个汉代竹简,打动过很多人。其实也就简单一句话:春君,幸毋相忘。如果把这句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起读,会在这样阳光明媚的日子,眼睛忽然湿润,相看两不厌,说得轻松,可一针一线缝纫而成日子,总会遇到流血与流血、总会有痛与波折,如风的岁月究竟要吹走多少沧桑才留得下“幸毋相忘”的情感呢? 永恒的情感,就是你的整个青春、你的一生一世。非至情至爱、灵犀相同之人,是说不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幸毋相忘”这样的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誓约,也是期望。一起牵着手,风雨与共,甘苦同尝。冷的时候,你抱着我,难过的时候,你安慰我,是我和你,是我们。“幸毋相忘”是我,是一个人的答谢词,是我拥有幸福后的珍惜与感激,不是“毋相忘”不是“万毋相忘”、不是“盼毋相忘”这些期待,这些喃喃自语。 也会有遗憾,总是错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无名诗题在唐代铜官窑出土的一件瓷器上,无名身份无疑更加重了普通人的情感。后来更多无名者加入,就像“执子之手”一样,情感的维度再次被无限释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就像《古诗十九首》那些无名诗作一样,莫不是讴歌“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现在很流行穿越,总有一些人好奇,也有些找不到现有情感,总想回去古典时代看看。《大话西游》成为许多人的挚爱,想必是有理由的。有人在你心里留下了一滴泪,在你心里装着别人的时候。当你怀这滴泪找到这个“别人”时,她却发现这滴泪,其实已经在你的内心滋长蔓延到了你的全部身心。她也感激你的“幸毋相忘”,也不是不爱,不是爱错了人,而是爱的时间出了问题。这是至尊宝与白晶晶、紫霞仙子所以不能在一起的根本原因。我们也会在错误的时间去干错误的事情。开始与结束,谁又能猜得到呢?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张爱玲发自肺腑的期盼: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崖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在你最美丽的时候,你遇到的谁?以前看《寻秦记》,黄易讲个了一个故事。是关于“一滴蜜糖”的: “有个旅客在沙漠里走着,忽然后面出现了一群饿狼,追着他来要群起而噬。他大吃一惊,拼命狂奔,为生命而奋斗。就在饿狼快追上他时,他见到前面有口不知有多深的井,不顾一切跳了进去。那口井不但没有水,还有很多毒蛇,见到有食物送上门来,昂首吐舌,热切引项以待。他大惊失神下,胡乱伸手想去抓到点什么可以救命的东西,想不到竟天从人愿,给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间横伸出来的小树,把他稳在半空处。于是乎上有饿狼,下有毒蛇,不过那人虽陷身在进退两难的绝境,但暂时总仍是安全的。就在他松了一口气的时刻,奇怪的异响传入他的耳内。他骇然循声望去,魂飞魄散地发觉有一群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齿咬着树根,这救命的树已是时日无多了。就在这生死一瞬的时刻,他看到了眼前树叶上有一滴蜜糖,于是他忘记了上面的饿狼,下面的毒蛇,也忘掉了快要给老鼠咬断的小树,闭上眼睛,伸出舌头,全心全意去舐尝那滴蜜糖。” 我想,主听者纪嫣然不一定会被这个故事打动,真正理解这个故事的人,应该是赵雅。因为赵雅就是那个旅客。 不管是一滴蜜,还是一滴泪,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至尊宝,还是赵雅。也有人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滴泪,也有我留在别人心里的一滴泪。有人把我当作那一滴蜜,我也会把别人当作一滴蜜。 一位师妹说,有人把我当作一滴蜜,我却守着心中的那一滴泪。我想,人生不应该这样悲观。 我曾写过一个文章,叫《爱情之手》,现搬过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因为我觉得,从古到今,“执子之手”正是一种过日子的状态,尽管,我写到那个女孩已经远离我而去,我只能说“勿相忘”,而不能说“幸勿相忘”。 《爱情之手》:观察你的睡姿,在2个深夜。开始我以为是我看碟的声音太大,吵醒了你。进去房间才发现,你睡得很香,我小声呼叫你,我脸贴你,你没有发现。床上发出的音声是你手拍打床垫,在睡的意识里,你的手在寻找我,从一侧到另一侧,找不到,你像丢失了某种东西,睡中也发出不依的声音。 我喜欢仰睡,你喜欢趴睡。多么大的差别呀,对睡姿,我向来没有研究。只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一开始总是相互抱着,可是醒来却发现各自睡在一边,总是会在睡梦种选择自己习惯的姿势。许多时候,我在你睡着的时候上床,可是你会在这个时候发现我,你的手总知道我的手在什么地方。无论那一种睡姿,手一定是放在相同的位置。我发现,不是身体,是手不习惯空了的位置。手的触感发现了一些变化,这样的变化就是一种惯性。 你再次发出响声的时候,我又进去看你。发现你已经卷起枕头抱着,安详而自得。后来我开玩笑说,你这么急着找房子搬家,舍得么?你说,恋上你的床。可你总是让我一个人睡。你的睡眠很好,不需要手臂与声音的呵护,可是在睡后梦里,你的手开始感觉到寂寞,寻找另一只手。 需要一张大床,也许只是为了那种连我们自己都难以意识的寻找,这无关寂寞、孤单,也只是一种惯性。我们都经历过一个人睡床的经历,开始的时候只是寻找适合自己最佳睡眠的方式,后来身边多了一个人,开始发现睡眠的另一种形式,适应并依赖,后来,再有个人睡眠的时候,某些东西已经改变了。 我有过漫长的失眠时期,更多经验的朋友告诉我,你需要一个女人。往深里根究,其实需要找到一只可以握着睡眠的手。 总有一个位置,你就是找遍整张床,你也找不到。这个位置本来就不属于你,也许会是一只手,也许会是一个枕头,也许来自你自己的温度,她要做的,就是补上你找不到的位置。此后,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以何种姿势入眠,你都会寻找这个位置,也许更多的时候,是你的等待。 失眠,何尝不是一种等待? 可是你醒来,发现自己抱着一个枕头——那个属于我的位置,因为我的缺席而发生易主,你也不知道我去看过你几次。 你曾经说,别人抱着你,你便会睡不着。却忘记了补充,我不抱着别人,也睡不着。 一个人抱着枕头,可爱熊,与抱着一个人睡,有何不同? 少了另一只手,睡眠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我有一个朋友感叹说,一个人叫休息,两个人才叫睡觉。两个人,才可以说得说与子偕老,也才说得出“幸毋相忘”。 来自周重林《国产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