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湘西,湘西女人是最让人牵挂的。 湘西的女人朴实、土气,一如山里的一颗石头或山花,没有丝毫人为的雕琢和装饰,不管风怎么吹日怎么晒雨怎么淋活计怎么磨,湘西女人就是水灵灵的、绰约约的,洋溢着最为引动人心的生命气息。尽管你有时会看到一个或两个不怎么引动人心的,一打听,保证不是湘西的,那是外地来这里办事的女人和娘子。湘西女人是纯粹的、丑也能美的精灵。 在湘西长满绿草绿树和鲜花的背景里,湘西女人总是行走着的最好的风景。脸尖尖的唇薄薄的,皮嫩嫩的,腰纤纤的,胸挺挺的,柔而不弱,媚而不俗,穿着自己刺绣的花衣,戴着父兄铸造的银圈,在你的心尖尖上摇曳穿行。蝴蝶斑斑斓斓地跟在身后。蜻蜓斑斑斓斓地跟在身后。南来的紫燕一声呢喃,也斑斑斓斓地跟在身后。她们是质地优良的一种花木,大朵大朵地开放,大片大片地生长。 这独个的、行色匆匆的,是上了年纪的婆姨。她要到坡上去,她会隐没在庄稼里好长一段时间不会出来。手上的锄头镰刀,会在她汗水溽溽的滴淌里薅出一大片诗句割出一大片文章。女人,文章与诗句里的一张犁,弯着腰躬着背,驮着辣热的日光和人生的乞望,匍匐前行。庄稼的叶掌越肥越厚,叶掌的果实越壮越甜,女人额上的皱纹却像犁下的沟沟又深又黑。可女人依然站在庄稼里,让山风吹拂,与白云为伴,然后把星星和月光带回家里,做成油灯,照亮全家人的生活。 那些结婚不久的嫂子和没结婚的妹子,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山麻雀,整日整夜,飞来飞去。银亮的声音在山谷里抖动飘逸,涨一河春水,催一树花蕾,把一片片慵绻的黄叶心事泡得伸直了腰身,游溶杯底。他们要翻越这一座座绿色,到山的那边去,走亲戚,看热闹,会情人,或者仅仅是买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她们不描眉化妆。她们不烫发整容。她们只穿戴一身好衣服。她们跟自己的情人一样,恨那些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妖女人。 那些情人,常常在河边或林地的一块岩板上等着,守望这些即将翻山越岭而来的爱情。脚下的水,水底的鱼,都像女人曾经的手掌抚摸他的心。当女人的铃香摇近时,情人站起来,对着她们打一声响亮的吆喝,“喔——喔!”亮丽的湘西女人就都竖了耳朵,亮了眼睛,笑笑对,一齐响应“喔——喔!”如是男人又“喔”,女人又“喔”,整个河谷一片“喔”声。不是山誓海盟,没有花言巧语,湘西的女人跟男人,就这样面对我们宣传爱情。 那个穿线格衣的、早已归属了情人的湘西女人,羞羞的,却勇敢的,走出队列,迎住男人。可是不成!那帮子柔起来比谁都柔,野起来比谁都野的好女人,一下子嘻嘻哈哈地扯住了她的衣角,不准上前,咦!就等不及了!还未过门就不要我们了,那亲乖乖就那么好?我们不信!我们就要看看你这亲乖乖是傻蛋蛋还是俊馍馍!我们要整整后生!说了说了就蜂拥上去,团团抱住男人又扯又撕。提男人的耳朵,拧男的脸蛋,剐男人的衣裤,然后四脚朝天抬了,往红衣女人身上撞油打油,直到男女双双拱手告饶才甘罢休。那么,好吧,接个吻,做做示范动作!那各怀“鬼胎”的二人就半推半就地,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哎!湘西女人的一滴水,该会淹死多少男人? 湘西的女人心灵手巧,会绣花做鞋。 湘西的女人壮实漂亮,会生儿育女。 湘西的女人美丽多情,会酿造爱情。 湘西的女人唱歌时,歌里的子弹能击倒一颗铁打的心。 湘西的女人跳舞时,舞里的情勾子能勾住一尊远去的背影。 湘西的女人是世上最纯最真最善最美最举世聪颖的人。 可是她们命苦,她们似乎注定了是深埋地下的一条药根。自小,她们就没有儿童乐园,只有蓝天草地,她们固然也跟自己的哥哥弟弟一样在父母的背篓里长大,可她们永远没有哥哥弟弟的优越尊贵。当哥兄老弟穿戴一新地去上学时,她们往往留在家里扫地、哄弟妹或做其它什么。穷,盘不起,爹娘的天平只能倾向哥哥弟弟,委屈她们。因为她们是迟早要泼出去的水,收不回的人,她们迟早会成为别家的媳妇做别家的事情。她们常常站在自家的阶檐或坪场,看样高样大的童年在校园的操坪里跳呀闹呀、无忧无虑,她们常常静听那棵枝繁叶茂的古枫下钟的声音。当她们爬到教室外的门缝里随着伙伴失声读出“1+1等于2、2+2等于4”时,老师惊异地发现了那双乌溜溜的眼睛:“妹子,进来,我教你!”可妹子一脸绯红,跑了,以后再也不来。湘西女人,一串未甜先熟的葡萄,酸透了世人的心。
2、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湖北省西部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四川省的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33。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沿酉水(源自湖北鹤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约20万人仍使用土家语,有的也兼通汉语。
土家族,史籍中称谓较多。秦汉时,以其崇拜白虎被称为“廪君种”,或以使用武器特征称为“板楣蛮”,或以其人呼“赋”为“赛”而称为“责人”;属巴郡南郡蛮”和“武陵蛮”的一种。次后,多以地域命族,被称为“溪蛮”,“楼中蛮”,“巴建蛮”,“信州蛮”,“阳蛮”等。宋代,出现了区别于武陵地区其他族别而专指土家的“土民”、“土蛮”、“土兵”等名称。以后,随着汉人大量迁入,“土家”作为族称开始出现。
土家族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来源于秦灭巴后,定居于湘鄂川黔边的巴人;二说根据湘西龙山、泸溪、大庸等县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土家语地名,认为土家族主要来源于湘西土著,与进入的巴人、汉人融合而成;三说根据《复溪州铜柱记》有关记载和土家族与彝语相近以及土家与云南部分彝族风俗相同等现象,认为来源于唐中叶的乌蛮。
泰灭巴以后,生活在武陵境内的巴人,以火耕水耨、渔猎山伐为业,繁衍生息。其首领依靠其同种或同姓的种姓血缘关系进行统治,维持内部关系。西汉末年,“武陵夷”田疆起兵反抗王莽篡权。以后“零阳蛮”、“漤中蛮”、“巫蛮”和“澧中蛮”都起兵反抗压榨。三国时,蜀汉与孙吴长期争夺夔、峡和武陵地区,土家族成为他们相互争夺的重要对象。蜀吴的长期争夺,使武陵地区各族人民难以安生。这以后的南北朝和隋朝,武陵地区各部势力迅速发展,经常处于各自雄踞一方,中央控制松弛,战争频任,社会动荡。唐朝开始,中央采取羁縻州县制度,任命归顺的地方首领以州县官职,治理其地,并准其世代承袭,使土家族日趋稳定,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加强。土家族人民在抗击外敌入侵、支援红军长征。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3、邵阳市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
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七月初十左右开始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谓之送老客。期间天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
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隆重过之。小年以后开始舂糍粑杀年猪。俗传小年以后死人皆为阎王误做年猪收之,故丧家秘不发丧直至翌年破五之后。大年三十举家团圆,乡间多在中午团年。
另,邵阳习俗酒席在中午举行。在湖南岳阳过年风俗有好多不一样的比如岳阳都有好几个市还有县城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想必你应该是外地的人但是你是岳阳的女婿是吧呵呵,其实过年很简单的玩的热闹你一般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别人跟你说声新年快乐你最少也要回个礼咯还有就是大年三十的时候给小孩子包红包也就是MIMI了 你要包多少就看你自己的心意了最主要的是老人家比较忌讳的是过年千万不要说"死"字什么之类的话要不别人会感觉不吉利多说点吉利话就好了还有不要打人我们这里好多人一般是30晚上不睡觉的叫"首席"呵呵!
这个你想睡了还是没有人拉你的记得不要说忌讳的话因为明年又是新的开始家里人都希望子女在外平平安安吃东西就不要客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 在湖南岳阳过年风俗有好多不一样的比如岳阳都有好几个市还有县城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想必你应该是外地的人但是你是岳阳的女婿是吧呵呵,其实过年很简单的玩的热闹你一般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别人跟你说声新年快乐你最少也要回个礼咯还有就是大年三十的时候给小孩子包红包也就是MIMI了 你要包多少就看你自己的心意了最主要的是老人家比较忌讳的是过年千万不要说"死"字什么之类的话要不别人会感觉不吉利多说点吉利话就好了还有不要打人我们这里好多人一般是30晚上不睡觉的叫"首席"呵呵!
这个你想睡了还是没有人拉你的记得不要说忌讳的话因为明年又是新的开始家里人都希望子女在外平平安安吃东西就不要客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
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左右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
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
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
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
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
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
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
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求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
白族习俗白族主要信奉本主教和佛教。
“本主”所指内容有祖先神、自然神和英雄神等多重含义。
白族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和手工艺品,白族的音乐、旋律优美,曲调动听,感情十分丰富。
其手工艺品十分精美别致,木质雕刻著名,在房屋大门、庙字、桥梁、楼阁等处,雕龙刻凤,显示出精美手工艺技术。
妇女的挑花、绣花图案变化无穷,有丰富的想像力。
白族人民历来重视学习文化,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而且还有书面文学。
传统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传说、民歌、童话、民瑶和谚语。
特别是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神话传说,如“创世说”、“族源说”,都以丰富的想像力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经过数百年的相传和不断的艺术加工,使之通俗易懂,语言简炼,结构严谨,内容丰富。
它反映了白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发展变化,以及民族历史的变迁等等。
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其民歌、民谣、童谣等,也都充满着古朴的哲理,反映了白族人民处理人际其生产、生活。
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风俗习惯的作文300字左右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和生产等诸方面。
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
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稳定性。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根源,因此只要民族存在,民族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
民族风俗习惯一旦形成,就蕴藏着该民族群众的共同心理感情。
民族风俗习惯的变迁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二是民族性。
民族风俗习惯反映着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感情境界,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三是敏感性。
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往往会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态度。
因而风俗习惯具有非常敏感的特点。
四是群众性。
民族风俗习惯世代相传,渗透到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民族的每个成员,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五是地域性。
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有很大差异。
这种情况影响到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在风俗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民风民俗的作文少于三百字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
他们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处处显示着中华文明高贵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文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风、鹤峰、宜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
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
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的民锦。
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无八碗十碗,因为八碗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过年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间逢年过节必不可上的大菜。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被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菜。
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用一个巨大的蒸笼装满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状,几个土家族姑娘围成一团,把糯米捏成饼状,裹上芝麻即食。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民风民俗的作文三两百字到三百家乡的风俗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
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
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
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
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
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春节习俗作文300字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
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
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
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
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
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
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
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
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
”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
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
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
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
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
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
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
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
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
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作文300字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
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
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
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
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
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
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
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哈尼族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六月节。
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
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
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
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
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
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
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
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
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
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300字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
春节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
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
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
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
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
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安徽安庆风俗习惯的作文300字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
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繁忙,大家很难聚合在一起。
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这可怎么办呢?哈哈,大家一定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
大家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
大家围在一起谈谈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己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和支持。
“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家乡的习俗作文300字我的家乡是地处晋北的大同市,这里的人爱吃糕是尽人皆知的。
做糕的实材是黄米面,也就是黍子去皮后称为黄米,再磨成面就是黄米面。
黄米面和水按比例搓在糕样,上笼蒸熟,再用手蘸水和成块。
这就是所说的素糕。
把糕压成片再包糖或豆馅后用胡麻油炸,就是俗称“油糕”。
此时“油糕”品质金**,味道最香,食时外脆里嫩,香甜可口。
北部地区的油糕,旧时大多为逢年过节或待客食品。
到现在,糕成为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需主食。
特别是过生日吃糕寓意步步高和高寿;乔迁新居吃糕寓意高朋满座;高考前吃糕寓意高榜题名。
总之,大喜的日子必定有糕。
吃糕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你家乡的习俗是什么?也来说说吧。
家乡的习俗作文300字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就拿春节来说吧!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
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
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
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
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
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
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
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
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桃花源上接五强溪,下连武陵,相传是古代秦人躲逃连年战乱和苛捐兵役的避难之所。
他们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自劳自食,繁衍子孙,独成一方风水。
至今这里古扑的民风民俗,仍展示着她作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里有一村庄名三合村。
三合村有数十户人家,他们大都姓秦,因此该村也叫秦人村。
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进洞避乱的古代秦人的后裔?没有谁去做具体的考证,反正一个“秦”字贯古今,他们的衣食住行习俗确实与当今现代社会风尚有许多不同。
衣: 以前这里人们的衣料全为家织土布。
各家备有纺车、织机,自产棉花,自纺自织,织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兰或灰或紫的颜色。
衣裳多为自家制做,将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针一线用手工连缀。
也有上门做衣的裁缝,一个灰包,几根针,几络线,一双形似当今带把小铝锅的生铁熨斗就是他们的全部工具。
衣服的式样是男为封襟衣。
女为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裤子全为大折裆裤,4尺大的裤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系上布带。
如今,村里年轻人的服式与洞外人的几乎没什么两样,但不少老年人仍穿着对襟衣,大件衣,折裆裤。
不过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纺土织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选。
去村里走走,仍可寻见木制的纺车和织机。
虽然这些都闲置不再用,但也展示着历史。
即使在普遍使用缝纫机的今天,村里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缝。
食:当然是主食大米,与洞外的村民几乎没什么两样。
这里所指的“食”,是专指加工大米的工具。
秦入村里的村民们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风车。
碟子圆形,有上下两扇。
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间有一硬木轴,上扇绕木轴在下扇上转动。
上下两扇磨擦的面有规则地嵌有许多硬木片以为齿,齿缝间用黄土夯紧将齿固定。
碟子的作用是将壳肃去粗壳。
用碟子加工时将稻壳堆在上扇盛壳的容斗内,以人力推动上扇转动,稻壳通过木齿磨擦,从上下礧面的缝隙间洒下去了粗壳的糙米。
糙米再经过石碓加工便成为熟米。
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机器加工的,但村里仍有作坊可为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
确实有的村民原来作坊里用礧子、石堆加工大米,他们(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这比机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质更柔。
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篱茅屋。
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独立,确是“鸡犬两相闻”。
屋内存设简陋,石板木块是凳,木板相拼为床,葫芦(俗称芦瓜)剖开成瓢,砖头砌垒即灶。
如今茅屋为木屋所代替。
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墙,仍具古代遗风。
家家户户虽然有了电视机、电冰箱,那剖开的芦瓜瓢却一脉相沿。
行:秦人村虽紧临国道,但村里不通公路,在田园上纵横交织的是阡陌交通田园上的这些阡陌并非说优于水泥路、柏油路,但的确也有它的优点。
它透着芳草的青味和泥土垢湿气,赤脚踩在上面使人感到温乎乎的舒坦,更使人感受大地脉膊的跳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左右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民俗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1我的爸爸、妈妈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家乡的习俗也不同,那就给你们说一说家乡的习俗吧!
我妈妈的家乡风俗—春节,在春节来临前一个月大家都在不可开交的忙碌着,有的烤腊肠、腊肉,有的买对联,有的买新衣,还有的买鞭炮…
正是过年了,三十初一,全家人包汤圆、吃年饭、看春晚,一到初一的一大早,就有人拜年、拿红包。
我爸爸的风俗—端午节,端午节和春节一样热闹,在一个月前就可以看到赛龙舟的人们在忙碌的练习。到五月初五,很多人都会来看龙舟。端午节除了赛龙舟,还有人会吃荔枝、龙眼、美味的粽子。龙舟比赛一直到下午二点多才结束哩。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那你的呢!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2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3我的家乡在赣县,它位于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赣江河畔,也有着许多民俗文化,而其中,美食,最具有代表性。
黄元米果算是美食中的极品了,它的制作有的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做法――制作黄元米果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然后将这一大团的黄糯米放在一个类似于碗状的石器中,由几个人用木槌轮流敲打。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再用一根细绳来分解成一块一块金灿灿的黄元米果,再把这些米果放进一罐灰水中,可以保存三四个月,可随时取出来吃。那味道,简直是回味无穷啊!每当过年时有客人来了,总会送几块美味的黄元米果作为礼物。
还有一种美食――米粉鱼,是我们赣南的特产。那味道,简直是一流的,绝对让品尝者赞不绝口。米粉鱼的做法也是简单的。先将用米粉拌好的鱼块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粉干上,再将它们放进一个蒸笼即可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作文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作文。待蒸好以后,一笼香喷喷的米粉鱼便出炉了。不论是粉干还是粉干上的鱼块,都是十分美味的。
这就是我家乡比较典型的民俗文化――美食的一小部分。我们赣县虽是一个小城市,但我爱这里,爱这里的民俗文化,从而胜过其他的大城市。这就是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了。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民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
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