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欧阳修(作文)

我眼中的欧阳修(作文),第1张

我眼中的欧阳修

第一次知道欧阳修的词,是听邓丽君的《人约黄昏后》。夜莺般婉转缠绵的声韵,让我听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一种说不清的闲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晃眼的繁华,却总让人隐隐感到一丝怅惘。“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好一幅轻盈灵动的画面,有情人黄昏后相约,依偎着余温,是怎样的暖暖动人?“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怀旧是失落的前兆,怅望刺眼的灯光,却想到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一幅多情人如泣如诉的画面又隐隐浮现眼前。是谁如此柔肠百转作了这样一首词?此人想必心中充满了数不尽的情思。一查,才知,原来此人是欧阳修。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不知道他是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的老师,不知道他是编过《新唐书》、《新五代史》的史学家,不知道他是官至兵部尚书的政治家;当然,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刚劲的文人风骨,什么“与民同乐”的动人事迹——仅仅就凭这一首词,我无从了解一个千百年前的诗人,只从此在心中留下了一个多情、风流又倜傥的文人形象。

后来又读到他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更深深地牢固了我给欧阳修的画像,以至于近来听老师讲到欧阳修竟是“瘦小苍白、唇不包齿”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当然,这也又一次告诉我,相貌是天然的名片,由不得个人喜好,但文字却是人的第二张脸,可以塑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我。有时,文学中的形象甚至比真实的相貌更让人刻骨铭心,就好像“浪漫骑士”王小波,如果仅是读到他浪漫激情的文字,谁又能想到一个黑脸大汉呢?活在文学中的人,总比现实中的自我,多出几分风雅和味道。

不过,一个人总要有多面才更有意思。如果人的一生只被别人或历史记下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表情,岂不是太枯燥了些?自由地活出多面,大胆地表现多面,才能活出生命的味道。欧公就是这样的人。在庐陵,他“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与民同乐,在自然山水中丝毫不加修饰,活出了一位文章太守的纯真憨厚;在晏殊家,宾客们赏雪赋诗,欧阳修却偏要扫晏殊的兴头,在筵席上赋诗说:“须怜铁甲冷透骨,四十余万屯边兵”,委婉地批评这位富贵闲人只顾自己寻欢作乐,完全不想边境上四十万战士正经受着严寒,这又活出了他秉直率真、心怀苍生的一面;两次与外甥女、儿媳传出绯闻,又彰显了一生刚劲正直的他无奈和尴尬的一面……

耶鲁大学的学生总是把“自由和有趣”当作自己的人生准则。什么是自由?什么又是有趣?也许像欧阳修这样真性情,真品格,不羁地活出自我,就算做到了吧!

1 欧阳修论作文的译文

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

(5)[指摘]挑剔,批评。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2 有关欧阳修论作文的文言文翻译及详讲

译文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着进行抄写。还没抄完,就已经能背诵其中的文章。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启示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

3 古文解释、原文急求《欧阳修论作文》《吕氏春秋·慎大览》原文、

《欧阳修论作文》①[原文]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⑤,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又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⑦疵病⑧不必待人指摘⑨,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注释]①本文选自宋人苏轼《东坡志林》②顷岁:年初 ③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文忠是其谥号,公是尊称 ④乘间:乘机 ⑤术:方法 ⑥工:擅长 ⑦至者:成功的事 ⑧疵病:毛病 ⑨指摘:指出过错[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我认为)特别有意义[简析]勤读书,多作文,才能提高文章的质量,此外别无蹊径文学大家苏东坡,才华绝世,饮誉古今,犹能这样重视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引为良训,足见他治学的严谨、刻苦由此,它给了我们—个很大的教益:文章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

4 欧阳修论作文

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编辑本段]选文选文:顷岁(1)孙莘老(2)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3)以(4)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5)之,自工(6);世人患(7)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8)人,如此少有至(9)者疵病(10)不必待人指擿(11),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12)尤(13)有味[编辑本段]注释字词注释:(1)[顷岁]近年来(2)[孙莘老]原名孙觉(1028--1090),字莘老,高邮人(3)[乘间]乘机,乘着间隙(4)[以]拿(5)[为]做,写(6)[自工]自然就精妙了工,精,妙(7)[患]毛病、弊端(在于)(8)[过]超过(9)[至]达到(10)[疵病]指文章毛病(11)[指擿(tì)]批评指正(12)[故]所以(13)[尤]更加,特别(14)表顺接(15)指欧阳文忠公[编辑本段]阅读提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感受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还要多练,刻苦训练,学会寻找题材的能力,作文才能写得更好启示想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唯有靠自己脚踏实地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能发现”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我认为)特别有意义。

  考场作文写作技巧(开头技巧和结尾技巧)

  中考作文开头技巧集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请看来自中考满分作文的精彩开头:

  1.落笔入题,总领全篇

  例1.小时候,对印在连环画、贺卡上那些“挥着翅膀的孩子——天使”爱得痴迷。那纯洁的,绒棉似的白翅膀是一切美好的象征,它装饰着我儿时的梦。(重庆满分文《白翅膀装饰着我的梦……》开头)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交代自己喜欢白翅膀,并用“它装饰着我儿时的梦”既照应文题,又领起下文。这种开头能给人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的感觉。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序引题记,醒人耳目

  例2.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重庆满分文《翅膀,落在天上的叶子》题记)

  这个题记采用比喻的方法来揭示“翅膀”和“叶子”的关系。“翅膀”和“叶子”怎么可以划上等于号呢?这个疑问,犹如一个谜团,一下子勾起阅读者的好奇心,只有当你读完全文才知道这是一篇“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翻版的童话故事,作者用一个落叶代替“丑小鸭”,写他的无悔选择,写他的执著梦想,写他的美好心灵,新颖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3.写景烘托,渲染心情

  例3.又是炎夏了,开始有知了叫了。(北京满分文《动力来自那双眸子》开头)

  这篇文章不落别人窠臼,独辟蹊径,从小处切入,从一双具体可见、可感的“眸子”切入,来写一位数学教师的目光情感的传达,给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所带来的阳光般的温暖和突飞式的进步。此处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既渲染了特定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巧用对比,说明问题

  例4.早晨8点刚过,一位怒容满面的妈妈就扯着一个个子高高的男孩推开了张教授办公室的门。一进门,妈妈就开始向张教授数落孩子的不是。而那个男孩似乎满不在乎,总是抬着头看天花板,身体还在不停地晃动着。时不时的还回上一句表示反对。(山东莱芜满分文《其实并不是这样》)

  文章开头大肆渲染母亲眼中孩子的“不好”,可到了教授那里,教授反而轻易地就指出了孩子的“优点”,这样的对比,只能说明一点,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好,是“母亲”的眼光有问题,教育孩子的思想有问题。

  5.反向立意,别出心裁

  例5.我是魔鬼,是一个心中住着天使的魔鬼。(山东滨州满分文〈让天使永驻心中〉开头)

  文章题目是“让天使永驻心中”,可开头就是一句“我是魔鬼”,让人感觉奇怪。再往下,第个段落的开头句都是“我是魔鬼”,一直到最后,细读才会领略到此反向立意的妙处是在突出“安琪儿”。

  6.角度新颖,情理交融

  例6.“王蜂一口针,橘子两边分。世间痛恨事,最毒*妇心。”自从《水浒》一问世,人们便拿此评价其中的人物——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成了人们心目中心狠手毒的“*妇”、“荡妇”的典型。

  潘金莲你实在是冤枉啊!(山东莱芜满分文《其实并不是这样》开头)

  小作者将人们熟悉的《水浒》故事写入作文,读来却不觉重复。此处引用《水浒》开头,巧妙引出议论对象——潘金莲,既显自己的文化底蕴,又能将此与自己的观点形成对比,合情合理。

  7.句式工整,含蓄蕴藉

  例7.曾经留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英雄幸福,曾经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幸福;也曾经探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士幸福。但是我毕竟是我,我要去采撷最美丽的幸福,来点缀无悔的青春!于是,我乘上幸福专列,开始了寻找幸福的路程。(山东济宁满分文《乘上幸福的列车》开头)

  文章开头诗文的引用,使文章的语言古雅流畅而充满诗意,意蕴丰腴而耐人寻味。

  8.比喻扣题,主旨凸现

  例8.每个人降临人世时都没有翅膀,惟有读书才能使生命飞翔。(重庆满分文《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开头)

  这章的思路相当开阔,一般人很少将读书和“翅膀”话题联系在一起,考生一开头以比喻句“每个人降临人世时都没有翅膀,惟有读书才能使生命飞翔”开启下文,很好地凸现了文章的主旨“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9.起兴开头,直奔主题

  例9.雄鹰拥有翅膀,就能展翅高飞;飞机拥有翅膀,就能翱翔蓝天。我也幻想有一对翅膀,风雨中让我展翅飞翔,没有谁能把我阻挡飞越世界的梦想。(重庆满分文《假如给我一双翅膀》开头)

  此开头由雄鹰、飞机起兴,倾诉“我”对梦想的执著之情,为下文描绘那些拥有翅膀的种种理由设置了悬念。

  10.排比开头,注入诗韵

  例11.云卷云舒,卷舒的是心灵的纯净无暇;雁过雁往,过往的是人性的清姿丽影;花开花落,开落的是灵魂的郁秀芬芳。(山东日照满分文《给我一个懂你的机会》)

  作者文笔优美,此开头选取了自然界中几个画面进行描写,用语典押,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11.一线串珠,珠珠润丰

  例11.幸福是什么?(山东济宁满分文《幸福小语》)

  文章以“幸福是什么?”开头,独句成段,发人深思,引起下文。下文分别用“司马迁说”“陶潜说”“李太白说”“刘禹锡说”“陈景润说”“林肯说”“甘地说”“我说”来高度概括8个人的幸福观,起到了“万箭攒射”的效果。作者丰厚的积累可见一斑。

  12.论坛形式,新奇无比

  例12.主题帖子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微笑着的闪着泪光的双眼;是耳边亲切的问候;是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携手夕阳;是全家人围成一桌在中秋之夜享受天伦……一千个人对“幸福”就会有一千种诠释,正象一千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信请到“幸福”论坛里转一转。)(天津满分文《论坛里的“幸福水”》开头)

  此开头从论坛“主题帖子”开始,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用排比句巧作道理论证,用“一千个人对‘幸福’就会有一千种诠释,正象一千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概括自己对幸福的观点。新鲜的形式,巧妙的开头,实在是高招!

我喜欢范仲淹,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尧臣的《灵乌赋》(大概是在景佑三年(西元1036年)他同欧阳修、余靖、尹洙诸人因言事被贬谪的时期所作。因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当时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要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灵乌赋》为范所作的同名答文)中强调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即现今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良知”)。

范仲淹此言颇类似于美国开国前期争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原文是

patrick

henry

在公元1775年的“给我自由,否则给我死”-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但比他早讲了七百四十年。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最好了,他为人也非常不错,当然这三都挺好的,个人爱好

写作文的方法略有不同。首先要根据所给范围确定自己所要选择的角度。角度以积极向上,新颖为宜;其次命题,对于一篇话题作文,题目若能显露出中心而又不太过直白,那么就差不多了;再者正文,很多人喜欢在开头结尾上大下文章。其实还应就文章的基调而定。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直接叙事,也有不错的效果。

范仲淹与欧阳修写《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两文均无抑郁之感范仲淹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而欧阳修却是能够在滁洲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富足,“与民同乐”可以说两人同样是豁达向上,乐观进取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取之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由此可见两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相较可见,范仲淹更具政治家的气魄,境界更高一些心中的天下更大些欧阳修略有文人失意后移情于物的情调,但却也能够以民为本,但此处却限于自己的一隅之地了

欧阳修为什么不象范仲淹那样忧愁

  作者孙绍振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虽然有“云水苍茫”的“失路”之感,但是欧阳修还是听到了“清辉”中的歌声,听得很入迷,仍然享受着“轻舟”“如飞”的感觉从这里,可以看到欧阳修和范仲淹在个性上的差异到了《醉翁亭记》中,这种差异,就更明显了欧阳修大笔浓墨,渲染了一派欢乐的景象,不但是自己欢乐,而且与民同乐这是不是说欧阳修没有心忧天下的大气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全面分析《醉翁亭记》

  第一句,“环滁皆山也”一望而知,好处是开门见山但这种境界,就是在讲究史家简洁笔法的欧阳修手中,也不是轻而易举地达到的,而是经历了反复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开门见山而后,径直写山水之美先是写西南的琅琊山:“蔚然而深秀”,接着写水(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山水都有了,跟着写亭之美:“翼然临于泉上”三者应该说都比较简洁“翼然”,把本来是名词的“翼”化为副词虽然早在陶渊明就有过“有风自南,翼彼新苖”(《时运》),但陶氏是把“翼”化为动词,而这里则是化为副词,用来形容飞檐,很有神韵除此以外,并没有刻意的修辞痕迹但是这几个短句却构成十分别致的感觉别致感从何而来呢有人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引用来作一比较: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从词语的意义来说,应该说翻译大致是确切的但是读起来,其意蕴却可以说损失殆尽这除了古今词汇联想意义的误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译文把原文中很特色的句法和语气全部阉割了原文的第一句,表面上看来,仅仅是开门见山;实质上,还在于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语气的基调如果要作吟诵,不能尽情直遂地读成:环滁皆山也而应该是:

  环滁……皆山也……

  只有这样,才能和全文的句子的语调统一起来如第一段: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从句法来说,一连八九个句子,都是同样结构(……者,……也)的判断句,都是前半句和后半句的语气二分式这本是修辞之忌景物描写以丰富为上,不但词语要多彩,而且句法上也要多变,这几乎是基本的、潜在的规范句法单调和词语乏采同样是大忌而欧阳修在这里,却出奇制胜,营造了以一种不仅仅在语义上、而且在语气上一贯到底的语境这种前后二分式为什么值得这么重复,又能在重复中没有重复的弊端呢关键在于,这种前后二分式的句子,不是一般的连续式,而带着一种提问和

欧阳修谪知滁州之时,年方不惑,自号醉翁,施政从简,放纵于诗酒山水之乐,留下了许多寄意山水之作。《醉翁亭记》是这期间的代表作。他在嘉祐元年所作杂文《醉翁吟》,追忆当年情景,也颇可玩味:

  始翁之来,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出游其溪,咿嘤啁哲于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袅袅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

  欧阳修在滁州生活了两年多,琅玡山深蒙其惠。琅玡山、醉翁亭、欧阳修,偌大的中国,我不知道还有哪座山能像这样因为一个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然而有聚就有散,缘聚缘散才是常态。欧阳修不只属于琅玡山。就在庆历八年四月,他又转徙到了扬州。

  欧阳修一生为官四十年,在扬州做地方官只有不到一年的光景。但是这短暂的一瞬,意义之特别,却非别处可比。在滁州,他是单方面地把诗性赋予了琅玡山;而在千古诗城扬州,则是文学知音之间的双向互动、平等交流。于是,无论是欧阳修还是扬州城,彼此都眼睛一亮,仿佛是前世情人今生相遇。那种似曾相识的惊喜、相见恨晚的情愫,我们至今还能清晰感受!

  欧阳修在扬州继续他的山水宴游之乐,从滁州山野来到扬州水滨,亲近的对象也就从滁州的山禽与野麋转换为扬州的烟柳琼枝和邵伯湖的荷花。他在蜀冈大明寺西侧的一片清幽古朴之地构建平山堂,又亲自安排种植花木。他要将此处布置成自己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深白浅红宜相间,疏密还须仔细栽。我思四时携酒往,不叫一时不花开。”而且,欧阳修特别在堂前种植了垂柳一株,后人称之为“欧公柳”,并成为一种典故常常出现在纪念欧阳修的诗文之中。平山堂上,欧阳修常在公干之余宴饮群贤,一时传为佳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19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