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导语数学不像语文、英语这些语言类学科,数学在你了解公式等后,需要通过练习,举一反三,不断拓展和提升自己见解。放假期间,万不可过于松懈, 无 为您带来了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寒假作业布置方案三篇,希望对您有用。
篇一
作业要求:
1)可以写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情况。比如:购物消费中的遇到的加减问题、外出游玩遇到的数数问题、过年压岁钱的收入、支出问题等。
2)可以写你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
3)可以编写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
4)可以介绍在书上看到的数学知识,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的介绍,数学游戏的玩法等等!但要注意不要照抄。
5)可以写出自己对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思路。
6)可以写你对学习数学的心得或学习方法。
(注:数学日记,字数不限,篇幅不限。)
数学日记,为孩子们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桥。相信:这次有意义的数学实践作业,一定会让每个孩子在愉快中满载而归!
篇二
寒假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1、一本书,小红第一天读1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1页,读到第5天,一共读了()页。
2、一根绳子剪1次有2段,剪2次有3段。剪成21段要()次
3、口袋里有黑袜子和白袜子各三双,杂乱地放在一起,要你从口袋里去摸,你至少必须摸出()只袜子能配成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4、一列队伍从左数,小明排第7;从右数小明排第5,这列队伍有()人
5、小红有15本书,小东有7本,小红给小东()本,两个人就同样多
6、2头猪换4只羊,1只羊换4只兔,4只羊换()只兔,1头猪换()只兔
7、从前面数起,小林是第5个,从后面数起,小林第4个,一共有()个
8、16个小孩子站成一行,从前往后数,林林站在第3个,从后往前数东
东站在第3个,林林和东东中间还有()个小朋友
9、学校插了11面红旗,在两面红旗之间又插了黄旗,黄旗有()面。
10大光和小名每人有8块糖,大光给小名4块后,小名比大光多()块。
11小花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用去3元,小力买同样的铅笔和一个铅笔刀用了5元,橡皮和铅笔刀谁贵()贵,贵()元。
12连长带着10名战士过河,已经有6个过了河,没过河的还有()人
13一只小猫5分钟吃完一条小鱼,5只小猫同时吃5条同样的小鱼要()分钟
14小化过生日,请来5个小朋友一起吃饭。每人一个饭碗,2人一个菜碗,3人一个汤碗,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用了()个碗
15、〇+〇+□=24□+□+□+〇+〇=32□=()〇=()
篇三
1、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2圈半。他每天跑多少米
2、小丽走一步长约5分米,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3、兰兰身高134厘米,兰兰比东东高5厘米。东东身高是多少厘米
4、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5、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
6、三(2)班捐赠图书400本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现在三(2)班有图书多少本
7、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8、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
9、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是9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10、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11、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12、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13、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
14、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
15、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16、一台VCD要238元,一台扫描仪要458元,爸爸带了800元钱。够不够
17、张大爷打了700斤鱼,上午卖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卖出394斤。
(1)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斤(2)还剩多少斤
18、小明和姐姐一道去书店,姐姐买一本《英语辞典》用去87元,小明买一本科技类的书用去24元。姐姐付给收银员150元,应找回多少元
19、要给一幅长30厘米,宽26厘米的画做画框。画框的周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0、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21、向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65米。小强围着操场跑了2圈,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22、有学生31人,老师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小船
23、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24、同学们倡议捐400本图书给“手拉手”学校。一至六年级各捐了58本,还要捐多少本就达到了400本
25、原来有30个同学,又走来15个。这些同学5人排一行,可以排几行
26、用一根36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7、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10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28、一根绳子的5倍是45米,一根铁丝是这根绳子的7倍。这根铁丝长多少米
29,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53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6袋,这一天工卖出大米多少袋
30,饲养小组养32只白兔,26只黑兔,养的灰兔比白兔的总数少18只,养会灰兔多少只
31,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550米,剩下的是已经修的4倍,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2,明明有42张油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33、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34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35、红星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乘四辆汽车去春游,前3辆车各坐68个同学,第4辆车坐74人,这次春游一共去了多少人
36、操场上有26人在条高,跑步的人数比跳高的3被多10人,操场上有多少人
37、超市上午卖出大米176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43袋,这一天共卖出多少袋
38、一段铁丝长84厘米,做了一个边长是2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后,还剩多少厘米
39、有38个糖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列式计算
如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还是其它国家的数学教育都已普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我国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个学生人人都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新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多方蒐集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中与新知识相联络的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而当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后,再引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探求应用,构造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形影不离,教师再联络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作为教学形式的“问题解决”其方式更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因此教师不应该只象教练一样示范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应选择适当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法和认识,这样创造研究出的问题结论比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另外,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算、画图、解答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搞一些小调查,小试验,独立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下面是我从事数学教学以来对该问题的几点思考: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络。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刚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问学生:“这是一张什么地图?”学生回答后,又问:“你知道我国的领土的面积吗?”学生回答后,再问:“你知道我国的人口数吗?”在学生说出大概的数目基础上,教师准确的说出中国人口数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并介绍这是我国最近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出的结果。此时学生已经对人口普查产生了兴趣,老师可趁机汇入新课“人口普查内容专案很多,但无论哪一项都需要运用到统计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想学不想学?”接着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揭示课题。同时在本节课最后布置实践作业:分组进行“小型人口普查”调查我校整个五年级的人数。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又让学生去实际调查,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实际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二、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马路的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位置上有何关系?再比如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学习这个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三、教学联络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络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四、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物件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学中,可逐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编制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五、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数学为很多生活问题建模。例如让学生帮助父母测算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首先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砖的种类。比如有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可以一起探讨什么型别的地板砖可以无空隙镶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平铺,那么正五边形、正八边形能平铺吗?至于地板砖的花色品种选择后拼成的图案又得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然后通过了解地板砖的单价、地板砖的数量、安装地板砖的工钱如何支付等最后测算出需要的总费用。通过让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测算平铺地板砖所需费用,使学生切实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总之,教师除了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外,还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根本所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来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之能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经验用以解决新的或疑难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所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体验的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络,把“数学世界”融入到“生活世界”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还是其它国家的数学教育都已普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我国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个学生人人都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新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多方蒐集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中与新知识相联络的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而当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后,再引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探求应用,构造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形影不离,教师再联络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作为教学形式的“问题解决”其方式更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因此教师不应该只象教练一样示范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应选择适当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法和认识,这样创造研究出的问题结论比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另外,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算、画图、解答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搞一些小调查,小试验,独立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下面是我从事数学教学以来对该问题的几点思考: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络。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刚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问学生:“这是一张什么地图?”学生回答后,又问:“你知道我国的领土的面积吗?”学生回答后,再问:“你知道我国的人口数吗?”在学生说出大概的数目基础上,教师准确的说出中国人口数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并介绍这是我国最近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出的结果。此时学生已经对人口普查产生了兴趣,老师可趁机汇入新课“人口普查内容专案很多,但无论哪一项都需要运用到统计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想学不想学?”接着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揭示课题。同时在本节课最后布置实践作业:分组进行“小型人口普查”调查我校整个五年级的人数。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又让学生去实际调查,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实际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二、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马路的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位置上有何关系?再比如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学习这个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三、教学联络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络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四、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物件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
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例研修报告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体积单位、容积以及如何进行测量计算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鞋盒子的长、宽、高计算所用的纸片和所占的体积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体积和面积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计算明天的面积和体积。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资料。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 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例项。也可以用这样的流程来说明:“生活经验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引导更多的学生喜好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积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数学素质较高的学生发挥数学才能提供良好的氛围。
如何运用初二数学知识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觉得学数学的话就不是一定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学会他的思维方法,就是一般的空间想像能力,如果你的几何还好的话,你的空间想像能力应该还会是不错的。学数学可以让我们明智,就是懂得更好的判断一件事情。如果你是初二的话,你想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能还真的不是很多。我觉得的是你应该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想你用你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那才是最好用的。因为我们学到的知识是为了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当然你能够想出问题来去解决的话可能这个难度会很高。。谢谢。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络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1联络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储存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实验报告银行里面的利息不就很实际么?
浅谈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络,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由此可见,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我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1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的一部分知识。但是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单纯的计算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我特别注意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络起来。例如在教学了加减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购物时的资料,结果学生在日常购物时特别用心,了解商品的价格,付钱时的情况。在课堂上出示学生自己蒐集的素材编写的应用题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掌握了计算的同时,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如何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问题情境故事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学习了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根据单元教材的知识特点,从单元知识的整体出发,首先让学生蒐集了大量的长、正方体的实物,然后让学生调查、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这方面的问题,如“我要用粗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鸟笼框要用多长的铁丝怎样算?”;“我想用篱笆靠墙做一个正方体的漂亮的花圃,要用多长的篱笆怎么算?”
2创设情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了“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在讲台上都布置一个简易商品店,标上“一只书包31元,一只文具盒8元7角,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1角,一个削笔器28元3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桌位各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师问:“老师给你4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学生的兴趣再次得到了激发,定会争先恐后地想参与活动中。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那将是“一潭死水”,最终枯竭、失去生命。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的源泉,引来“数学”的活水,在生活的滋润下,数学学习会更有趣味性、更有挑战性、更有生命的活力。在小学阶段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有助于他们一步步迈向深奥广阔的数学殿堂。
亲爱的孩子们!
愉快的暑假已经来临了,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充实、快乐、有意义的假期,一年级的老师们给大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特色作业,希望每一位水小少年都能在实践中充实假期生活,在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增长知识见闻,在休闲中陶冶品德情操,在欢笑中促进身心健康。在最美的假期里,做一个勇敢、善良、坚定、更好的自己!
安全:
1、请不要私自去水边玩耍,防溺水。
2、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在家防火、防电、防煤气。
4、不喝生水,不吃三无食品。
5、出必告,反必面。不到危险的地方去。
学习:
一、基本技能训练
1认真完成数学暑假作业,每天2页。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工整,计算细心,有能力的家长可以自己批改。
2、 每天坚持做10道口算练习,5道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3、每天2道解决问题。
要求:能独立熟读题目、找出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预习作业
预习二年级上册的数学书。
三、实践作业
1、小小设计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你的家中一定有这些图形:牙膏盒、皮球、茶叶盒、魔方灬让我们用这些图形拼出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比一比谁的手儿巧!
2、生活中的数学
这学期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请同学们写一篇购物日记。
最后,祝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健康成长!
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研究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前提,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先行于教材知识(4)要充分地展开一个过程(5)要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6)开发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 传统的教学不太注重把数学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接触的是停留在一张张白纸上的数学;而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统计等知识都是按照各自的知识体系,呈直线式的结构发展,学生感受不到它们之间相互的联系形象地说,学生眼中的数学知识就像是一条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它们没有交点,形成不了完整的牢固的结构正是因为这样,造成了许多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数学课程标准》认为,这些与课程结构有关的问题,应当通过调整课程结构解决所以《教学课程标准》中把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四块知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是对数学教学的一个全新视角,也是对数学教学的一大挑战所以积极开展有关的实践与研究对于数学新课程实践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何有效的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进行这项实践研究的前提,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由于年龄差别,在智力结构、身心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应该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定位差异性低年级孩子兴趣广泛,但持久性短,对明显的、有趣的事物感兴趣,但缺乏合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尚未确立,思想意识水平还很稚嫩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1-3年级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三个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人民币的认识》时,将教室设计成了“文具超市”,每个孩子进行了角色分工,拿人民币“买”回了自己所需要的文具,还有些孩子大胆的进行了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在孩子原有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成了社会的缩影低年级孩子通过不太复杂的开放、自主的活动,品尝到了动手动脑探究的成功、愉悦如三、四年级争当储蓄小专家(实践活动),五年级的测量花圃的面积,六年级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得知时候可以利用课后调查长方体家用电器包装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了比的知识后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分小组测量大树或楼的高度等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化的,不一定非得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可以是小调查、小制作、小设计,也可以是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如一年级学习统计知识后的绘制“我的作业真棒”实践活动反馈表,二年级学习确定位置后的“绘制上学路线图”、“测定方向”,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的“你的房间有多大”、“家离学校有多远”活动,四年级学习了简单的统计之后运用统计知识进行的“六一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学习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后的班徽设计、家庭装修中的铺砖问题,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知识后的“设计正方体的展开图”,等等活动可以采用校内外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完成,这一段时间可以延续几周或者几个月,即所谓“长作业” 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先行于教材知识的,也可以是复习巩固知识的比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知识前让学生去超市认识商品的标价,先行了解、接触人民币的单位,感知商品的价格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可起到一个先行组织的作用再比如在五年级数学小数的计算后,我便在教室里开展了一次综合复习已学知识的“生活中的小数计算”主题实践活动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搜集家里的一些票据,如电话缴费单、电费单、水费单、超市购物发票、医药费收据等,要求学生看懂这些发票,了解如何收费及自己家里有关的月开支情况课上组织进行交流,并着重对学校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电话费等进行计算其间学生综合地运用到了图表、数、式等的知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首先感受到了生活中小数计算的普遍应用,感受到了小数计算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同时还学会了阅读各种发票,了解自己家庭、学校的一些开支情况,并受到了节俭从我做起的教育 四、要充分地展开一个过程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充分展开了一个过程;(1)提出问题与要求阶段;(2)实践体验阶段;(3)解决问题阶段;(4)表达与交流阶段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教师都引导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撷取有代表性的小文章在学校自办的刊物上刊出 五、要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风靡美国和法国的小学科学教育方法“handson”(动手做)来到了我国这一方法是通过让教师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情境中,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对于强调动手实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而言,动手做的理念和方法非常实用在很多的活动中,学生都要经过动手实践五年级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的综合活动“怎样测量土豆的体积”,学生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亲自动手的瘾,也确实得出了测量的办法 六、开发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它结合教材知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编写了的内容可以是:有趣的变化、计算中找规律、生活中的可能性、拉彩带、有趣的余数、神奇的小珠、摆数游戏、简单推理、小马虎、变与不变、生活中的估算、测量身高、体重、时钟的学问、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分与合、我们的学校等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所以要发挥教师智慧,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下面我以《大树有多高》为例,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会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六年级的综合实践:大树又多高,教学时可分两大环节:第一环节“量量比比”,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教学前教师要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如找好几根同样长的竹竿,准备好卷尺或米尺;学生测量时教师要巡视学生测量是否准确,操作有无错误等,尽量使测量出的数据准确些第二环节“议议做做”,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办法来测量,然后分组测量,最后进行交流当学生们都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出大树高度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继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仿照这一方法来测量出教学楼、旗杆等的高度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序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挑战,课前教师一定要考虑周全,做好小组活动的各种准备工作,以提高活动课的教学有效性既然是一节活动课,就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和魅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都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因此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 “量量比比”——发现规律通过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影长、如何测量影长并体会和发现在同一时间、同样长的竹竿的影长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及影长,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议议做做”——应用规律,这一部分,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当然,如果没有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和大树的影长,用上面的方法计算树的高,是不会得到准确结果因此必须突出“同一时间”测量影长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得数学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和加深,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其他学科打通进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正是从实践的角度开阔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体现出数学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为突出学科特色,使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选择符合本班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其次要选择新颖有趣的导语或其他导课方式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创设的小天地里无拘无束地“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数学
“眼看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尤其是动手操作更是一种以“动”促“思”、发展思维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在知识水平与困难的碰撞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都离不开操作。操作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因此,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操作,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教学几何部分的“圆柱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从而感知圆柱表面的特征,形成表象;其次通过判断,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特征的印象,学生在不断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然后,在组织学生观察、想象、操作、验证后进行圆柱展开图的学习,加强了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最后,进行深化练习,丰富学生的想象,适应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究活动;适当引导,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为了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和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我首先创设了学生考老师的情境。让学生随意报数,老师不计算直接说出能不能被3整除,并要求学生同时用计算器计算核对。学生报数的话音刚落,计算器操作尚未结束,老师就很快报出了结果。学生想考倒老师,数越报越大,但老师仍是对答如流,学生十分惊讶。有的学生受负迁移影响,误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可能就能被3整除,但从刚才报的数来看又不是。老师到底是用啥办法来判断的呢?同学们都在心里质疑,迫切希望老师告诉自己。这时教者神秘地告诉大家:我不是神仙,判断得这样快是有秘诀的。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这一课就请同学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这样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三、让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中发现、体验数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正好能体现这一点,表现在数学学习中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中,我们可结合有关内容发动学生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内容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节前,我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学生从广播、电视、报纸、酒瓶标签等媒体和实物上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并从中自己体会出了百分数的意义。又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机统计周围20户人家各种家用电器的数量,既为统计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又让学生从数据中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变化的联系。
四、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有价值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经常给学生布置各种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应用数学,开阔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学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讨论研究:
王老师为学校买了3台收录机,每台228元,营业员要王老师付2114元。王老师没有算就指出营业员算错了。你知道王老师是怎么发现这个错误的?通过讨论,学生发现凡是买3件物品的总金额应能被3整除,否则就是错的。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所以,我们教师就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提高教育的质量,提高生活的质量。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既积累了经验,又发展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强化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创新活动打好了基础,在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