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书法三年了,现在写得一手很棒(至少我和同龄的小朋友都这样认为)的书法。你想知道我是怎么练出来的吗?这里面有许多苦与乐。
记得我6岁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海日书画学校,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那里有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水墨画、水粉画。我羡慕极了,很想学到这一手。于是妈妈带我去报名。
当时,老师让我试着写一下,可我连毛笔都不会拿,就像拿腊笔似的抓起了毛笔,还弄得满手都是墨,现在想起来真可笑。黄老师慢慢纠正了我的握笔姿势,接着让我试着用毛笔写一横。结果,我写出来的一横长满了“鸡皮疙瘩”。不过黄老师说我的接受能力较强,加上妈妈的再三恳求,还是收下了我。
于是我来到了教室,好多比小的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练习。我也坐下来试着在黄老师给的双勾练习纸里“描”起来。要知道当时我连涂颜色都糟糕得很,写出的“横”和“竖”当然更见不了人。黄老师看见我这么一本正经地在“描”,鼓励我说:“丁滔进步真快,看你拿笔拿得多棒!”得到表扬的我更是努力了。
但那时的我很调皮,用妈妈的话说“没有一秒钟能坐得住的”,才写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搞小动作了。黄老师悄悄走到我身边对我说:“丁滔,你想写得跟这位小朋友一样好吗?快点练呀!”看见大家都在埋头练习,我不好意思地又拿起笔来。又过了不得五分钟,我又探头去看看邻桌的小朋友;一会儿又故意用毛笔在自己的衣裤、桌椅上乱画;一会儿又把盛墨的碟子打翻了……弄得老师不得安宁。黄老师只好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我身边,把我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拉回我的书法练习上。黄老师这次批评我,下次又表扬我,既让我明白自己做得不好,又不让我失去信心,就这样,在黄老师的不断提醒和指点下,我慢慢地掌握了书法的一些窍门了,每次上课专心练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一年级的时候,刘老师知道我在学书法,就特意让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班,我也很乐意。可是,我依然很粗心很调皮,虽然悟性高,进步快,可是每次写完书法回家总是脏兮兮的。妈妈于是为我准备了一双袖套,让我上书法兴趣班时戴上,可是我不喜欢戴袖套。有一次,我和邻桌的同学玩时,他不小心把我桌面的墨洒了。因为我平时总是写得很脏,又怕遭老师骂,于是我急中生智,用衣服的袖子把墨擦干净,然后,再把妈妈为我准备好的袖套戴上。这样,我便轻而易举地过了学校老师一关。可回到家,妈妈使尽法宝,都没能把我的校服上的墨迹给洗干净,只好为我重新买来一套新校服。那次我被妈妈重重地骂了一顿,我很委曲。我不用衣服擦,被老师骂,擦了又被妈妈骂。于是我堵气不上兴趣班了,现在想来真后悔,要是徐老师能原谅我,再收我为徒就好了。
很快,我过了“正”字和“永”字关。一天,黄老师跟我和妈妈商量,希望我能用心练习,坚持两年(包括两个假期的周一到周五),会有成绩的。我有点犹豫,因为一坐就是半天、一天,好累呀!再想到寒暑假所有的自由时间都泡汤了,想打退堂鼓。妈妈告诉我书法是我国古代文化精髓,能修心养性,对我的将来很有帮助,黄老师也跟我一起憧憬着未来成功的喜悦,我最终狠下决心,选择了学下去。
这是我在黄老师家学书法的第一个暑假。我每天(周一到周五)早上七点半来到黄老师家,一写就是一整天(除了午休和午饭),妈妈下班后再来接我。听上去都有点不可思议吧。可不知怎的,当时我并不觉得很苦,或许是有个良好的氛围吧,又或许是我想着自己的作品快出炉了吧。一个暑假过去了,我不但没有耽误功课(利用周六周日和晚上做),书法还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虽然我也羡慕同学们在暑假里学会了游泳、游览了祖国的名胜、尽情地上网或游戏,但我觉得还是值得,并且我渐渐爱上了书法。
当我完成了两幅作品后,总觉得差不多了,开始觉得练书法有些乏味,提不起兴趣,练习时总走神。幸亏黄老师及时发现,给我换了一种新字体——张迁碑。我突然觉得很有新鲜感,又很有挑战性,而且这种字体也适合我,笔画粗厚大气。我越写越投入,黄老师见我如此努力,便开始了一对一的教学。我也很珍惜这个机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老师的悉心教育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获得了“墨彩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二等奖。
这就是我学书法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一定会继续练下去的。
我喜欢十二生肖瓷像
你们猜,我最喜欢什么?我呀,最喜欢爸爸从宜兴带口来的那套精致的十二生肖瓷像。
这十二生肖瓷像是爸爸出差带回来的。当时他没有告诉我是什么东西,只说是送给我的礼物。
于是我便陪猜起来,一会儿说是巧克力,一会儿说是连衣裙。可猜来猜去怎么也猜不着,只好央求爸爸告诉我。只见他将桌子上的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有十二种陶瓷做成的动物。十二生肖瓷像!我兴奋极了,又是蹦,又是跳,又是唱,又是笑,简直高兴得不知怎么办好。这十二种动物个个造型逼真。颜色鲜艳,典雅大方,栩栩如生。
我可喜欢它们呢。
你看,那鼠,鬼鬼祟祟;牛,老实憨厚;虎,威风凛凛;兔,小巧玲珑,摇头摆尾;蛇,狡猾奸诈;马,奔跑如飞;羊,温柔可亲;猴,神气活现;鸡,昂首高歌;狗,蹲坐如神;猪,又肥又胖。瞧,这十二种动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喜欢十二生连中的兔子,因为我和妈妈都是属免的,我的外公也属免。因此,我对小兔子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你瞧!它大大的脑袋上嵌着两颗宝石般的眼睛。小鼻子不怎么清楚,一张“八”字嘴红得好似涂了口红。尾巴看不见,四条小腿短短的,就像四个小棉桃,有趣极了!身上白得像披上了一件用雪花儿织成的白袍,好漂亮呀!
“鼠比牛小许多倍,它为什么还排在最前面呢?我经常问爸爸。爸爸没有直接口答,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古老的森林里,有鼠。牛税等十二种动物。有一次,森林里的动物们比大小,大家都说牛最大,只有老鼠闹着要比一比。于是,它们俩就来到大街上,别的动物都纷纷躲起来观看。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刚过街,人们就拿起棍棒喊道:“打老鼠。”老鼠回到森林里说:“怎么样?人们都说打(大)老鼠吧!动物们没话说,只得让它排在最前面。啊,想不到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呀!
这些陶瓷工艺品不仅美丽,而且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现在,它们又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了。
啊!美丽的陶瓷工艺品。
安乐居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
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
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
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
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
“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
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札儿来坐着的。
这么一片小树林子,名声却不小,附近几条胡同都是依此命名。安乐林头条、安乐林二
条……这个小饭馆叫做安乐居,挺合适。
安乐居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
的。这家饭馆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
分一两的。北京人喝酒,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喝一毛三的是一个层次,喝二锅头的是一
个层次,喝红粮大曲、华灯大曲乃至衡水老白干的是一个层次,喝八大名酒是高层次,喝茅
台的是最高层次。安乐居的“酒座”大都是属于一毛三层次,即最低层次的。他们有时也喝
二锅头,但对二锅头颇有意见,觉得还不如一毛三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
“顺”。他们有人甚至觉得大曲的味道不能容忍。安乐居天热的时候也卖散啤酒。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
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
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
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
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
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
“兔头酒家”。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
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
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
——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
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
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
一边不住地抽关东烟。他的烟袋如果丢了,有人捡到一定会送还给他的。谁都认得:这是老
吕的。白铜锅儿,白铜嘴儿,紫铜杆儿。他抽烟也抽得慢条斯理的,从不大口猛吸。这人整
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
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
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
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
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
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
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亲眼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
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吕在小红门一家木材厂下夜看门。每天骑车去,路上得走四十分钟。他想往近处挪
挪,没有合适的地方,他说:“算了!远就远点吧。”
他在木材厂喂了一条狗。他每天来喝酒,都带了一个塑料口袋,安乐居的顾客有吃剩的
包子皮,碎骨头,他都捡起来,给狗带去。
头几天,有人要给他说一个后老伴,——他原先的老伴死了有二年多了。这事他的酒友
都知道,知道他已经考虑了几天了,问起他:“成了吗?”老吕说:“——不说了。”他说
的时候神情很轻松,好像解决了一个什么难题。他的酒友也替他感到轻松。他们几乎异口同
声地说:“不说了?——不说了好!添乱!”
老吕于是慢慢地喝酒,慢慢地抽烟。
比老吕稍晚进店的是老聂。老聂总是坐在老吕的对面。老聂有个小毛病,说话爱眨巴
眼。凡是说话爱眨眼的人,脾气都比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吕一口一口地抿。老聂每次
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有人强往他酒碗里倒一点,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他来了,
搁了一个小提包,转身骑车就去“奔”酒菜去了。他“奔”来的酒菜大都是羊肝、沙肝。这
是为他的猫“奔”的,——他当然也吃点。他喂着一只小猫。“这猫可仁义!我一回去,它
就在你身上蹭——蹭!”他爱吃豆制品。熏干、鸡腿、麻辣丝……小葱下来的时候,他常常
用铝饭盒装来一些小葱拌豆腐。有一回他装来整整两饭盒腌香椿。“来吧!”他招呼全店酒
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我们家
没人爱吃。”于是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
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回见!”出门上车,吱溜——没影儿了。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他在天津三不管卖过相当长时期炒肝。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
中他家所在的“点”,想在他家安公用电话。他嫌钱少,麻烦。挨着他家的汽水厂工会愿意
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把厂里职工的电话包了。他还在犹豫。酒友们给他参谋:“行了!电
话局每月给钱,汽水厂三十,加上传电话、送电话,不少!坐在家里拿钱,哪儿找这么好的
事去!”他一想:也是!
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
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材,安乐居少见。他在文
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
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做“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
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
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
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我问过老王和老聂:“他的画怎么样?”
“没见过。”
上海老头来了。上海老头久住北京,但是口音未变。他的话很特别,在地道的上海话里
往往掺杂一些北京语汇:“没门儿!”、“敢情!”甚至用一些北京的歇后语:“那末好!
武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他把这些北京语汇、歇后语一律上海话化了,北京字眼,
上海语音,挺绝。上海老头家里挺不错,但是他爱在外面逛,在小酒馆喝酒。
“外面吃酒,——香!”
他从提包里摸出一个小饭盒,里面有一双截短了的筷子、多半块熏鱼、几只油爆虾、两
块豆腐干。要了一两酒,用手纸擦擦筷子,吸了一口酒。
“您大概又是在别处已经喝了吧?”
“啊!我们吃酒格人,好比天上飞格一只鸟(读如“”),格小酒馆,好比地上一棵
树。鸟飞在天上,看到树,总要落一落格。”如此妙喻,我未之前闻,真是长了见识!
这只鸟喝完酒,收好筷子,盖好小饭盒,拎起提包,要飞了:
“晏歇会!——明儿见!”
他走了,老王问我:“他说什么?喝酒的都是OE牛俊安乐居喝酒的都很有节制,很少
有人喝过量的。也喝得很斯文,没有喝了酒胡咧咧的。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人是个瘸子,左
腿短一截,走路时左脚跟着不了地,一晃一晃的。他自己说他原来是“勤行”——厨子,煎
炒烹炸,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说他能用两个鸡蛋打三碗汤,鸡蛋都得成片儿!但我没有再
听到他还有什么特别的手艺,好像他的绝技只是两个鸡蛋打三碗汤。以这样的手艺自豪,至
多也只能是一个“二荤铺”的“二把刀”。——“二荤铺”不卖鸡鸭鱼,什么菜都只是“肉
上找”,——炒肉丝、熘肉片、扒肉条……。他现在在汽水厂当杂工,每天蹬平板三轮出去
送汽水。这辆平板归他用,他就半公半私地拉一点生意。口袋里一有钱,就喝。外边喝了,
回家还喝;家里喝了,外面还喝。有一回喝醉了,摔在黄土坑胡同口,脑袋碰在一块石头
上,流了好些血。过两天,又来喝了。我问他:“听说你摔了?”他把后脑勺伸过来,挺大
一个口子。“唔!唔!”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丢脸,好像还挺光彩。他老婆早上在马路上扫
街,挺好看的。有两个金牙,白天穿得挺讲究,色儿都是时兴的,走起路来扭腰拧胯,咳,
挺是样儿。安乐居的熟人都替她惋惜:“怎么嫁了这么个主儿!——她对瘸子还挺好!”有
一回瘸子刚要了一两酒,他媳妇赶到安乐居来了,夺过他的酒碗,顺手就泼在了地上:
“走!”拽住瘸子就往外走,回头向喝酒的熟人解释:“他在家里喝了三两了,出来又
喝!”瘸子也不生气,也不发作,也不觉有什么难堪,乖乖地一摇一晃地家去了。
瘸子喝酒爱说。老是那一套,没人听他的。他一个人说。前言不搭后语,当中夹杂了很
多“唔唔唔”:“……宝三,宝善林,唔唔唔,知道吗?宝三摔跤,唔唔唔。宝三的跤场在
哪儿?知道吗?唔唔唔。大金牙、小金牙,唔唔唔。侯宝林。侯宝林是云里飞的徒弟,唔唔
唔。《逍遥律》,‘欺寡人’——‘七挂人’,唔唔唔。干嘛老是‘七挂人’?‘七挂人’
唔唔唔。天津人讲话:‘嘛事你啦?’唔唔唔。二娃子,你可不咋着!唔唔唔……”
喝酒的对他这一套已经听惯了,他爱说让他说去吧!只有老聂有时给他两句:
“老是那一套,你贫不贫?有新鲜的没有?你对天桥熟,天桥四大名山,你知道吗?”
瘸子爱管闲事。有一回,在李村胡同里,一个市容检查员要罚一个卖花盆的款,他插进
去了:“你干嘛罚他?他一个卖花盆的,又不脏,又没有气味,‘污染’,他‘污染’什么
啦?罚了款,你们好多拿奖金?你想钱想疯了!卖花盆的,大老远地推一车花盆,不容
易!”他对卖花盆的说:“你走,有什么话叫他朝我说!”很奇怪,他跟人辩理的时候话说
得很明快,也没有那么多“唔唔唔”。
第二天,有人问起,他又把这档事从头至尾学说了一遍,有声有色。
老聂说:“瘸子,你这回算办了件人事!”
“我净办人事!”
喝了几口酒,又来了他那一套:“宝三,宝善林,知道吗?唔唔唔……”
老吕、老聂都说:“又来了!这人,不经夸!”
“四大名山?”我问老王:“天桥哪儿有个四大名山?”
“咳!四块石头。永定门外头过去有那么一座小桥,——后来拆了。桥头一边有两块石
头,这就叫‘四大名山’。你要问老人们,这永定门一带景致多哩!这会儿都没有人知道
了。”老王养鸟,红子。他每天沿天坛根遛早,一手提一只鸟笼,有时还架着一只。他把架
棍插在后脖领里。吃完早点,把鸟挂在安乐林,聊会天,大约十点三刻,到安乐居。他总是
坐在把角靠墙的座位。把鸟笼放好,架棍插在老地方,打酒。除了有兔头,他一般不吃荤
菜,或带一条黄瓜,或一个西红柿、一个橘子、一个苹果。老王话不多,但是有时打开话匣
子,也能聊一气。
我跟他聊了几回,知道:他原先是扛包的。
“我们这一行,不在三百六十行之内。三百六十行,没这一行!”
“你们这一行没有祖师爷?”
“没有!”
“有没有传授?”
“没有!不像给人搬家的,躺箱、立柜、八仙桌、桌子上还常带着茶壶茶碗自鸣钟,扛
起来就走,不带磕着碰着一点的,那叫技术!我们这一行,有力气就行!”
“都扛什么?”
“什么都扛,主要是粮食。顶不好扛的是盐包,——包硬,支支楞楞的,硌。不随体。
扛起来不得劲儿。扛包,扛个几天就会了。要说窍门,也有。一包粮食,一百多斤,搁在肩
膀上,先得颤两下。一颤,哎,包跟人就合了槽了,合适了!扛熟了的,也能换换样儿。跟
递包的一说:‘您跟我立一个!’哎,立一个!”“竖着扛?”
“竖着扛。您给我‘搭’一个!”
“斜搭着?”
“斜搭着。”
“你们哪会拿工资?计件?”
“不拿工资,也不是计件。有把头——”
“把头,把头不是都是坏人吗?封建把头嘛!”
“也不是!他自己也扛,扛得少点,把头接了一批活:‘哥几个!就这一堆活,多会扛
完了多会算。’每天晚半晌,先生结帐,该多少多少钱。都一样。有临时有点事的,觉得身
上不大合适的,半路地儿要走,您走!这一天没您的钱。”
“能混饱了?”
“能!那会吃得多!早晨起来,半斤猪头肉,一斤烙饼。中午,一样。每天每。晚半晌
吃得少点。半斤饼,喝点稀的,喝一口酒。齐啦。——就怕下雨。赶上连阴天,惨�没活
儿。怎么办呢,拿着面口袋,到一家熟粮店去:‘掌柜的!’‘来啦!几斤?’告诉他几斤
几斤,‘接着!’没的说。赶天好了,拿了钱,赶紧给人家送回去。为人在世,讲信用:家
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少!……
“……三年自然灾害,可把我饿惨了。浑身都膀了。两条腿,棉花条。别说一百多斤,
十来多斤,我也扛不动。我们家还有一辆自行车,凤凰牌,九成新。我妈跟我爸说:‘卖了
吧,给孩子来一顿!’丰泽园!我叫了三个扒肉条,喝了半斤酒,开了十五个馒头,——馒
头二两一个,三斤!我妈直害怕:‘别把杂种操的撑死了哇!’……”
“您现在每天还能吃……?”
“一斤粮食。”
“退休了?”
“早退了!——后来我们归了集体。干我们这行的,四十五就退休,没有过四十五的。
现在打包的也没有了,都改了传送带。”
老王现在每天夜晚在一个幼儿园看门。
“没事儿!扫扫院子,归置归置,下水道不通了,——通通!活动活动。老呆着干嘛
呀,又没病!”
老王走道低着脑袋,上身微微往前倾,两腿叉得很开,步子慢而稳,还看得出有当年扛
包的痕迹。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
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
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乐”,
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
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
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这是老王的口头语。凡是他不以为然的事,就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王有两个鸟友,也是酒友。都是老街坊,原先在一个院里住。这二位现在都够万元
户。
一个是佟秀轩,是裱字画的。按时下的价目,裱一个单条:14~16元。他每天总可
以裱个五六幅。这二年,家家都又愿意挂两条字画了。尤其是退休老干部。他们收藏“时
贤”字画,自己也爱写、爱画。写了、画了,还自己掏钱裱了送人。因此,佟秀轩应接不
暇。他收了两个徒弟。托纸、上板、揭画,都是徒弟的事。他就管管配绫子,装轴。他每天
早上遛鸟。遛完了,如果活儿忙,就把鸟挂在安乐林,请熟人看着,回家刷两刷子。到了十
一点多钟,到安乐林摘了鸟笼子,到安乐居。他来了,往往要带一点家制的酒菜:炖吊子、
烩鸭血、拌肚丝儿。……佟秀轩穿得很整洁,尤其是脚下的两只鞋。他总是穿礼服呢花旗底
的单鞋,圆口的、或是双脸皮梁靸鞋。这种鞋只有右安门一家高台阶的个体户能做。这个个
体户原来是内联升的师傅。
另一个是白薯大爷。他姓白,卖烤白薯。卖白薯的总有些邋遢,煤呀火呀的。白薯大爷
出奇的干净。他个头很高大,两只圆圆的大眼睛,顾盼有神。他腰板绷直,甚至微微有点后
仰,精神!蓝上衣,白套袖,腰系一条黑人造革的围裙,往白薯炉子后面一站,嘿!有个样
儿!就说他的精神劲儿,让人相信他烤出来的白薯必定是栗子味儿的。白薯大爷卖烤白薯只
卖一上午。天一亮,把白薯车子推出来,把鸟——红子,往安乐林一挂,自有熟人看着,他
去卖他的白薯。到了十二点,收摊。想要吃白薯,明儿见啦您哪!摘了鸟笼,往安乐居。他
喝酒不多。吃菜!他没有一颗牙了,上下牙床子光光的,但是什么都能吃,——除了铁蚕
豆,吃什么都香。“烧鸡烂不烂?”——“烂!”“来一只!”他买了一只鸡,撕巴撕巴,
给老王来一块脯子,给酒友们让让:“您来块?”别人都谢了,他一人把一只烧鸡一会的工
夫全开了。“不赖,烂!”把鸡架子包起来,带回去熬白菜。“回见!”
这天,老王来了,坐着,桌上搁一瓶五星牌二锅头,看样子在等人。一会儿,佟秀轩来
了,提着一瓶汾酒。
“走啊!”
“走!”
我问他们:“不在这儿喝了?”
“白薯大爷请我们上他家去,来一顿!”
第二天,老王来了,我问:“昨儿白薯大爷请你们吃什么好的了?”
“荞面条!——自己家里擀的。青椒!蒜!”
老吕、老聂一听:
“嘿!”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异 秉
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一个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他
下午来,上午在家里。
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不仄
逼,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一共三间。正中是堂屋,在“天地君亲师”的下面便是一具石
磨。一边是厨房,也就是作坊。一边是卧房,住着王二的一家。他上无父母,嫡亲的只有四
口人,一个媳妇,一儿一女。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
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老太婆用菜刀剁着砧板诅咒偷了她
的下蛋鸡的贼。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
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王二的熏烧摊每天要卖出很多回卤豆腐干,这豆腐
干是自家做的。磨得了豆腐,就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附近的空气里
弥漫着王二家飘出的五香味。)后来王二喂了一头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只要把
小驴牵上磨,不时往磨眼里倒半碗豆子,注一点水就行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一家四
口,大裁小剪,很费功夫。两个孩子,大儿子长得像妈,圆乎乎的脸,两个眼睛笑起来一道
缝。小女儿像父亲,瘦长脸,眼睛挺大。
儿子念了几年私塾,能记帐了,就不念了。他一天就是牵了小驴去饮,放它到草地上去
打滚。到大了一点,就帮父亲洗料备料做生意,放驴的差事就归了妹妹了。
每天下午,在上学的孩子放学,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他就来摆他的摊子。他为什么选
中保全堂来摆他的摊子呢?是因为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远;因为
保全堂的廊檐宽,柜台到铺门有相当的余地;还是因为这是一家药店,药店到晚上生意就比
较清淡,——很少人晚上上药铺抓药的,他摆个摊子碍不着人家的买卖,都说不清。当初还
一定是请人向药店的东家说了好话,亲自登门叩谢过的。反正,有年头了。他的的摊子的全
副“生财”——这地方把做买卖的用具叫做“生财”,就寄放在药店店堂的后面过道里,挨
墙放着,上面就是悬在二梁上的赵公元帅的神龛,这些“生财”包括两块长板,两条三条腿
的高板凳(这种高凳一边两条腿,在两头;一边一条腿在当中),以及好几个一面装了玻璃
的匣子。他把板凳支好,长板放平,玻璃匣子排开。这些玻璃匣子里装的是黑瓜子、白瓜
子、盐炒豌豆、油炸豌豆、兰花豆、五香花生米、长板的一头摆开“熏烧”。“熏烧”除回
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这地方一般人家是不大吃牛肉的。吃,也极
少红烧、清炖,只是到熏烧摊子去买。这种牛肉是五香加盐煮好,外面染了通红的红曲,一
大块一大块的堆在那里。买多少,现切,放在送过来的盘子里,抓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
糊。蒲包肉似乎是这个县里特有的。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
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
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猪头肉则分门别类的卖,拱嘴、耳朵、脸
子,——脸子有个专门名词,叫“大肥”。要什么,切什么。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
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
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
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
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
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
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有几
家好一些,但也只是能维持。有的是逐渐地败落下来了。先是货架上的东西越来越空,只出
不进,最后就出让“生财”,关门歇业。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他的摊子越摆越
大,装炒货的匣子,装熏烧的洋磁盘子,越来越多。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候,摊子外
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好天气还好,遇上下雨下雪(下雨下雪买他的东西的比平常更多),
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
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
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做门市,也做批发。一边是柜台,一边是刨烟的作
坊。这一带抽的旱烟是刨成丝的。刨烟师傅把烟叶子一张一张立着叠在一个特制的木床子
上,用皮绳木楔卡紧,两腿夹着床子,用一个刨刃有半尺宽的大刨子刨。烟是黄的。他们都
穿了白布套裤。这套裤也都变黄了。下了工,脱了套裤,他们身上也到处是黄的。头发也是
黄的。——手艺人都带着他那个行业特有的颜色。染坊师傅的指甲缝里都是蓝的,碾米师傅
的眉毛总是白蒙蒙的。原来,源昌号每天有四个师傅、四副床子刨烟。每天总有一些大人孩
子站在旁边看。后来减成三个,两个,一个。最后连这一个也辞了。这家的东家就靠卖一点
纸烟、火柴、零包的茶叶维持生活,也还卖一点趸来的旱烟、皮丝烟。不知道为什么,原来
挺敞亮的店堂变得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那座柜台显得特别的大。大,而
空。
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就是原来刨烟师傅刨烟的地方。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堂廊
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摊子,
而是半个店铺了。他在原有的板子之外增加了一块,摆成一个曲尺形,俨然也就是一个柜
台。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即以熏烧而论,除了原有的回卤豆腐干、牛肉、猪头
肉、蒲包肉之外,春天,卖一种叫做“鵽”的野味,——这是一种候鸟,长嘴长脚,因为是
桃花开时来的,不知是哪位文人雅士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桃花鵽”;卖鹌鹑;入冬以后,
他就挂起一个长条形的玻璃镜框,里面用大红腊笺写了泥金字:“即日起新添美味羊糕五香
兔肉”。这地方人没有自己家里做羊肉的,都是从熏烧摊上买。只有一种吃法:带皮白煮,
冻实,切片,加青蒜、辣椒糊,还有一把必不可少的胡萝卜丝(据说这是最能解膻气的)。
酱油、醋,买回来自己加。兔肉,也像牛肉似的加盐和五香煮,染了通红的红曲。
这条街上过年时的春联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是特制嵌了字号的。比如保全堂,就是由该
店拔贡出身的东家拟制的“保我黎民,全登寿域”;有些大字号,比如布店,口气很大,贴
的是“生涯宗
大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值得书写的特殊存在。自1905年起,她持续被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近半个世纪,无数仁人志士为保卫家园前赴后继,奋起反抗,血洒滨城,这个浪漫之都也因此成为一座英雄之城,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传说为后代广为传颂。大连有条好汉街,1928年,这条街上迎来了一群英雄好汉——“他们都是闯关东下来的老客,走过南闯过北,跟阎王喝过酒,搂着小鬼睡过觉。”这群人在这里落地生根,营生买卖,从此十里八乡的酒客都知道:大连有条好汉街,好汉街上有家“山东老酒馆”。
醒木拍桌,好戏登台。由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吉翔剧坊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完美蓬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猫眼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42集年代醇燃大戏《老酒馆》将于8月26日起登陆北京卫视和广东卫视,每晚19:30两集连播,腾讯视频全网独播,会员22点跟播卫视,次日22点免费更新。
该剧由金牌编剧高满堂、李洲共同写就,国民导演刘江倾情执导,袁缙村、王彤任总制片人,陈宝国、秦海璐领衔主演,冯雷、刘桦、程煜、冯恩鹤、王晓晨、巩汉林、方清平、牛犇、石兆琪、白志迪、曹可凡、岳红、张晞临、袁姗姗、屠洪刚、陈月末、姬他、谭峰、刚毅、寒青、王晓龙、萧松原、田小洁、张可盈、曹梦格、马程程、冯粒、曲栅栅、蔡荣等主演,讲述了闯关东来东北的小人物陈怀海(陈宝国 饰)历经磨难以后,来到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开老酒馆谋生计,并通过老酒馆结交抗日志士,传播抗日思想,与殖民者斗争的故事。酒馆虽小,却激荡 历史 风云。这里发生的一个个救国护民的传奇,歌颂了中国人民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英雄情怀,弘扬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中华儿女“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
锤炼半生,再创经典
金牌编剧高满堂:《老酒馆》就是我的根
“我一直在寻找那一个可以折射太阳光芒的水滴。”聚焦清末人口迁移大潮中山东一户平民人家的《闯关东》,展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北方农村土地改革时期农民精神世界的《老农民》,反映七十年代 历史 风云中下乡知青个人际遇的《北风那个吹》……纵观殿堂级编剧高满堂的作品,无一不是在波澜壮阔的年代背景下,关注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此次他与编剧李洲共同创作的《老酒馆》,将目光投向了近代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以大连好汉街上的一家山东老酒馆作背景,以掌柜陈怀海为圆心,来往酒客为半径,辐射当时的市井文化与民生百态。老酒馆让八方酒客“兴之所至,满意而归”,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一方天地不仅是逃难到此的落魄流民的避风港,也是各方势力斡旋、斗智斗勇的一个小江湖。
“我家从爷爷那辈开始闯关东来到大连,居住在大连的兴隆街,我父亲就在这儿开了酒馆。”高满堂记忆中的兴隆街从不缺人气儿,有挑担赶路的,有支摊算卦的,有推车送货的,有走街串巷的,有吆喝叫卖的,街边店铺林立,有茶馆、当铺、药房、点心铺等等,这其中就有父亲的山东老酒馆。老酒馆里鱼龙混杂同时也藏龙卧虎,抬参的,闯崴子的,闯关东落脚的,山场子水场子滚过的。“我崇拜父亲,也崇拜那些来老酒馆喝酒的平民百姓和英雄好汉。”
斯人已逝,兴隆街也化为废墟,高满堂为兴隆街悲叹,更为未经历这段 历史 的年轻一代惋惜。怀着对 历史 的敬畏,在父亲百年祭的时候,高满堂终于落笔开始书写这个已在脑海中千回百转的故事。《老酒馆》是一次极具感染力的文化寻根,高满堂就是这次寻根之旅的掌舵人,他始终饱含着对 历史 与民族传统文化深切的 情感 :“血脉是传宗接代的根本,也是文化传承的根本,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无论到了哪一代,这种血脉不能断。”
高满堂深谙台词为剧作的半壁江山,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为其创作加码:“我们的台词应该讲究个性,讲究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声音,充满真情实感,要有听觉的魅力和享受,浸心入骨,听而难忘。”老酒馆虽仅占方寸之地,却迎八方来客,海纳百川,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甚至不入流的流氓地痞,乞丐小偷,南来北往的酒客汇聚于此。为了符合各色人物的身份、个性、阅历,每一个角色的台词都必须各司其职,精雕细琢。旗人那正红操一口满清京话“您吉祥”、“得着您嘞”,漫画式人物贺义堂诙谐幽默的“谁说我翻不了身了,咸鱼还能翻身呢,我是鲤鱼成精,早晚有一天要跃龙门。”土生土长于东北黑土地的高满堂汲取东北话生动幽默自成一派的特点,同时大量运用俚语、俗语、歇后语,口吐莲花,妙语连珠。乍一听忍俊不禁,细品却饱含哲理思辨,极富人生况味:“人活这辈子,人味酒味,不就图个味么?可这味不光要浓,这味还要正。”正如老酒馆的酒般醇香浓厚,《老酒馆》的台词亦是愈品愈醇。
扎根现实,守正创新
国民导演刘江:让年代剧时髦起来
《老酒馆》承载了高满堂深沉的寻根情怀,也寄托了导演刘江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人生有很多烦恼,酒是调节剂;老酒馆是希望的载体,美好和温暖的象征。”从国民热议、走红海外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国产谍战剧标杆之作《黎明之前》,到曾创下央视十年来黄金档收视率最高纪录的《咱们结婚吧》,再到直击 社会 热点痛点的《归去来》,年届五旬,入行已逾二十年,经典作品等身的刘江在历尽千帆之后依然葆有拳拳赤子心,从不停止对自己的挑战。在看到《老酒馆》剧本时,刘江一下子就被击中:“酒馆虽小,却浓缩了百态乾坤。我看到了悬疑,看到了浪漫,看到了人生百味,看到了民族大义,看到了一个多层结构的充满创作空间的新挑战。”于是,便开启了他导演生涯中又一次新的高峰挑战。
精品年代剧尤其倚重对史实依据的还原与文化格调的彰显,《老酒馆》的叙述从1928年至1949年,跨越了20余年的 历史 ,刘江带领的创作班底分外注重对于不同 历史 时段的细节考究。为了还原 历史 风貌,剧中的好汉街高度复刻了高满堂记忆中的兴隆街,东北菜馆、张记豫菜、贝莎点心店、丝琪美发店、荣德行瓷器店、益笙瓷器铺……幕后团队从服装、化妆、造型,到美术,场景、道具,再到情节、台词、选角都事无巨细精益求精。灰瓦灰砖的中式居民楼,颇具西方风情的现代化商业街,店门口的传统红灯笼与墙壁上的民国都市丽人照,无不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这一 历史 时期大连独特的城市风貌。除了熙来攘往的闹市街景,剧中还有一段发生在丛林中的复仇情节,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细节真实,刘江率剧组扎在原始森林中足足待了20多天。
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之外,刘江还有敢为人先,打破窠臼的魄力,他秉承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又不断求新求变,为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年代剧容易产生很强的戏剧性,都市剧离大众生活比较近,太戏剧化可能大家不信了,但是年代剧有着更戏剧性的创作空间,戏剧性是能够吸引观众的一个法宝。”这个理念也直接反映到《老酒馆》的创作中,因此,剧中既有扣人心弦的悬疑色彩,又有令人捧腹的喜剧元素;既有对酒当歌的浪漫情结,也有胸怀天下的民族大义。
如果说高满堂是在酿一壶清香醇厚的好酒,刘江则是在烩一道活色生香的好菜:“只要有故事基础,就能够创新展现;一道菜,加入不同的调料,就有与众不同的味道。”刘江的创作团队一直坚持“守正创新”,从真实自然的台词到跌宕起伏的情节,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配乐,都致力于打造一部“剧作新、制作新、内容新、形式新”的“四新剧”,让年代剧时髦起来。
宝刀未老,壮心不已
百变视帝陈宝国:陈怀海正逢其时
《汉武大帝》中生逢乱世,心怀雄才大略的明君刘彻,一句掷地有声的“寇可往,我亦可往”犹在耳畔,《大明王朝1566》中看似懦弱多疑的“昏君”嘉靖皇帝,却深谙权术“一切简在帝王心”。在这些被观众剧迷奉为古装剧华山之巅的作品中,陈宝国将各类帝王形象演绎得登峰造极;脱掉龙袍走下神坛演起小人物也同样臻入化境,《大河儿女》中技艺纯熟的烧窑艺人贺焰生,《钢铁年代》里正义耿直的炼钢工人尚铁龙,《老农民》里血气方刚的朴实农民牛大胆,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这些闪着人性之光的一个个小人物在陈宝国的诠释下,成为中国荧屏人物画廊中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章,正如他本人所言:“人有什么魅力,能留下来的还是角色。”
“如果一个剧本,在拜读的过程中它能让你多次产生感动,甚至忘我地爱上这个人物,就一定要把握住机会。”酒馆掌柜陈怀海被视为全剧的核心,他为人处世始终坚守“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待人谦逊和善,生意场上诚实厚道,生逢乱世又心系家国。陈怀海是好汉街的主心骨,也是《老酒馆》的灵魂人物,他身上的精神引领着剧中人物走向光明。陈宝国对于陈怀海这个角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次出演对自己而言可谓“三生有幸”:“一个男人的一生肯定有很多故事,在陈怀海身上更是,他那股子韧劲儿最能反映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儿。”
“其实这个角色的种子,他不是开机的那一天才撒在我的创作里,而是很早就已经进入。”在《老酒馆》的构想初期,陈宝国就与高满堂共同探讨了许多关于人物原型的经历和故事,这让陈怀海这一形象在他心里变得真实立体起来。“创作本身是一种很难的过程,但是它有一丝愉悦 ,就是能够走进这个人物,和他心灵相通,产生交流。”与以往角色相比,这一次的交流感更加真实,“陈怀海是父亲,是兄弟,是丈夫,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对于他经历的所有,都有了更加真实的感触”。也正因感同身受,让一向以不怒自威以硬汉形象深入人心的陈宝国此番在剧中流露出更多铁汉柔情的敏感细腻,很多戏到深处热泪不止,在他看来:“把对人物更真切的感受归还给角色本身,这就是表演的神奇之处。”纵横演艺界三十余载,如今的陈宝国依旧踌躇满志,壮心不已,于他而言,陈怀海的出现正逢其时。
方寸之地,内蕴乾坤
老酒馆藏龙卧虎:堂前院后好戏连台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老酒馆的红火生意也离不开陈怀海的五个兄弟,他们在关东山的苦寒之地共同经历生死患难。冷峻幽默的账房先生三爷(刘桦饰)身着长衫、头戴瓜皮小帽,外加一副圆眼睛,不是打算盘就是看账本,看似不起眼却是老酒馆的顶梁柱,在陈怀海出远门期间,施巧计让店中反水的大厨老蘑菇(谭峰 饰)露出马脚,保住了掌柜半生的心血。刘桦直言:“虽然三爷在酒馆中是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在关键时刻他就像陈怀海的影子,中国人最重要的气节他全都有。”半拉子(刚毅 饰)嫉恶如仇,性格刚烈,在陈怀海遇到危险时总是第一时间握住刀挡在前面;还有一对好兄弟聋子雷子(寒青 饰)和哑巴亮子(王晓龙 饰),两人虽有身体缺陷却从不自怨自艾,对老酒馆和陈掌柜忠诚一片,有情有义,甚至为其付出生命。心直口快的留洋少东家贺义堂(冯雷 饰),穿西装系领带,在一群长衫短褂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把父辈的传统老饭馆改成日本料理店,跟日本女人结婚,让其父贺小辫(白志迪饰)气到要上吊。纨绔子弟的外表下却是单纯善良的心,最后也加入老酒馆与陈怀海冰释前嫌,成为莫逆之交。重情重义的磨刀匠老白头(萧松原饰)原本是无依无靠,四海为家,是老酒馆给了他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陈怀海称他为“讲究”人,他是酒风,酒韵,酒德,酒境集大成者,“咱不能拿酒说事,不喜欢把酒当工具,酒喝到妙处,妙处即无语。”
《老酒馆》中的英雄豪杰们不仅有义薄云天的侠气,还有侠骨柔肠的情怀。如果酒馆中陈怀海是外掌柜,要周旋于各色酒客之间,那谷三妹就是内掌柜,大小事务都得安排妥当。此次秦海璐在剧中饰演陈怀海之妻,同时也是中共地下党谷三妹。陈怀海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与礼,谷三妹就是忠与勇的代表。剧中谷三妹看似柔弱却有一股韧劲,初来乍到好汉街,只因是孤身女子就遭无德酒客言语冒犯,她毫不示弱以牙还牙,让陈怀海刮目相看。为了家国大义,戏子出身的谷三妹毅然“走下梨园上战场”,加入中国***,结交抗日志士,传播抗日思想,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王晓晨饰演的小晴天从天而降,野性未泯,误打误撞来到老酒馆,与谷三妹同时倾慕陈怀海,两个女人的明争暗斗让陈怀海疲于应付,就此上演了一出浪漫诙谐,啼笑皆非的爱情戏码。与陈怀海失散多年的儿子桦子(蔡荣 饰)、闺女小棉袄(张可盈 饰)的加入则令这阕富有喜剧色彩的爱情插曲更加热闹。小棉袄出场便把老酒馆搅得天翻地覆,让陈怀海束手无策的同时也搅得谷三妹和小晴天筋疲力尽分身乏术。然而小棉袄“混世魔王”的外表下却心怀家国大义,最终归宿竟也是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出年轻的生命。这场“闹剧”中始终云淡风轻的是陈妻(岳红 饰),多年前,在陈怀海去关东深处寻找失踪的两个孩子时,她被一个货郎骗走,时过境迁,再与陈怀海重逢时,她无颜再面对丈夫,但陈怀海却不离不弃,令她深为感动。陈妻自知时日无多,又看到谷三妹和小晴天对陈怀海有意,就顺水推舟,默默退出。高满堂笔下的女性角色即使放在旧中国也决不沦为附属品,她们英姿飒爽,独立自由,在生死面前凛然大气,坦荡无畏,仿佛风雨如晦中的微芒星光,喻示着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的希望。
生旦净末,粉墨登场
八方酒客众生百态:平凡小人物的不平凡人生
“一壶老酒,装得下浑浊乾坤。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卸下妆来,都是一个大写的人。”《老酒馆》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1928至1949年20余年间的中国 社会 变迁与人文景观,装进了一个小小的酒馆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角色构成了一副群像式的人物长廊。
在这个舞台上,有面冷心热的老警察(程煜 饰),虽为日伪警察,仍力所能及保护好邻里乡亲,胆小怕事,却能为护好汉街百姓周全揭竿起义。有快嘴仁心的说书先生杜先生(巩汉林 饰),伶牙俐齿,妙语连珠,《水浒传》全话本信手拈来,日常生活故事也是讲得绘声绘色,令人莞尔。有沉迷复国梦的晚清遗老那正红(冯恩鹤 饰),一心想着加官进爵,为幽禁于大连的婉容(袁姗姗 饰)散尽家财,但也慷慨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遭混混勒索的老酒馆解围,为前路迷茫的贺义堂指点迷津。有做人留一线,做事给对方留余地的商人高先生(张晞临 饰),他明知酒味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为老酒馆留住了名声。有血性好汉马旅长(姬他 饰)身为东北义勇军旅长,一朝战败沦为通缉犯,幸得陈怀海庇佑,有一方遮风避雨之所,最后召集旧部重返战场为国捐躯。
《老酒馆》以“义”为核心,大到家国大义、民族兴衰,小至兄弟情谊,江湖道义。纵观《老酒馆》先后出场的各色人物,无一不围绕着“义”字。劫富济贫的大盗金小手(陈月末 饰)是为“侠义”:他一手“好功夫”,能突破里外三层严密防备,将日本金店洗劫一空,又凭借着精湛的演技,把陈怀海戏弄了一番。但偷盗并非为本意,金小手把所得的钱财悉数分给贫民们,最后他走上战场,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说单口相声的方先生(方清平 饰)与抗日好汉老北风(石兆琪 饰)则代表“忠义”:前者凭着一张铁嘴,将天下不平之事道尽,把日本敌寇骂得狗血淋头,大难面前舍生取义,最终英勇就义;后者则有一腔爱国热忱,一口气杀了六个日本兵,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平时在街上讨饭吃,到了酒馆却不差一份酒钱的老二两(牛犇 饰)是“情义”的化身。为了不给酒馆带来麻烦,明知有无德酒客往他酒中掺水,他却默默喝下。为了不乱规矩,他婉拒陈掌柜的马车,宁可顶着雨走十里路到酒馆。老二两的扮演者、84岁的老艺术家牛犇更是坚持在落雨成冰的严冬中赤脚拍摄,这份“戏比天大”的“情义”从戏里至戏外一以贯之,令人动容。
在这方天地中,不止是残酷的抗日与复仇,还有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悲欢离合:在饭馆赊账不还的假王爷“大高个”(屠洪刚 饰),讹诈酒馆,坐地起价的二姨太(马程程 饰),被张掌柜临终托付给贺义堂的“张妻”(曲栅栅 饰),在好汉街开饭馆的 “热河肉饼王”(冯粒 饰),救困扶危的“豫菜张”(张东升 饰)。老酒馆始终围绕酒事,有融汇百川的雍容气度,商人、高官、江洋大盗、满清遗老、乃至日本平民等等都是座上宾。陈怀海常说的就是:“文不分国界,武不分国界,天南地北的只要是酒,咱这老酒馆就能装得下。”村田先生(曹可凡 饰)就是老酒馆的熟客,他被本国骗到关东开荒种植,不适应东北严寒的天气,只能靠白酒缓解东北的寒冷,也减轻心中对故土的思念,渐渐爱上白酒,甚至让家人也开始接受这不同于日本清酒的浓烈醇香的中国白酒,其女小尊(曹梦格 饰)更是与陈怀海的儿子两情相悦,约定终身。“高满堂怀着悲悯的情怀书写战争中的芸芸众生:“从表面上看,《老酒馆》也有抗日与复仇的情节,但是没有渲染仇恨,表达的是爱与宽容。所以,《老酒馆》不但是‘抗日’的,更是‘呼唤和平’的,是用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辉映当下的时代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献礼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让 历史 亮起来
“在 历史 节点上,面对着 历史 崎岖的时候,寻找一个光亮。”创作近半生,高满堂从未停止发掘中国民族文化的根,用作品发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老酒馆》荡气回肠的史诗画卷里,陈怀海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家国情怀、有情有义的人物。他知人善用,引人向善,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刻入生命;他心系家国,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乱世中奋力反抗。在高满堂看来,陈怀海无疑是整部作品中最亮眼的存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民族的根。”
剧中老酒馆历经半个世纪,沧桑巨变,在不同的年代几经更名,最后在2013年重新用回“山东老酒馆”这个名字,这背后喻示着一种不忘初心的精神传承:“《老酒馆》里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有当下 社会 所需要的傲骨与忠义。”作为一部献礼剧,它立足当下,植根人民,回首过去,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部剧不仅是高满堂献给父亲的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书,也是献给观众的一首悠长隽永的浪漫诗歌,更是献给祖国70华诞的一曲热血沸腾的时代赞歌。
“这里发生了一个个救国护民的传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中国人盼解放求解放,一步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 历史 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老酒馆》讲述的就是中国人民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站起来的故事,他们面对压迫,奋起反抗,从酒馆中一个个“小我”升华到 历史 风云中的“大我”,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怀。中华文明历经朝代更迭、外族入侵,但依然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凭借的就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节,它一点一滴地渗入血脉,是文化的“根和魂”,也是推动新时代下精神文明建设集体无意识的强大力量。
古人云:“曹操煮酒论英雄,贵妃醉酒百媚生,李白斗酒诗百篇,关公温酒斩华雄”。《老酒馆》以好汉街上的小酒馆为舞台,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为时代背景,勾勒出了一幅平民百姓生死歌哭的市井图。这是一曲东北黑土地滋养下豪杰之士的咏叹调,也是一场 历史 风云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大戏。8月26号起,北京卫视、广东卫视每晚19:30,腾讯视频全网首播,会员22点跟播卫视,免费延后24小时。《老酒馆》以酒会友,宴八方好客,邀您共饮这壶醇香浓烈的佳酿。
终天报恨 (zhōng tiān bào hèn)
解释: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可怜他三百口亲丁尽不存,着谁来雪这终天恨。”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天抱恨 (zhōng tiān bào hèn)
解释:终天:终生;抱:胸怀;抱恨:含恨。终生抱有遗恨。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玦记·自经反魂》:“只怕从前玉玦无凭,真成薄命,也落得个不亏名行,泪盈盈,料此身终天抱恨幽冥。”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天之恨 (zhōng tiān zhī hèn)
解释: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出处:明·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卑人空怀罔极之思,徒抱终天之恨。”
示例:万一尚得相见,免得~,事在不疑。 ★《醒世姻缘》第七十六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天之慕 (zhōng tiān zhī mù)
解释:终生思慕之情。
出处:南朝·梁·沈约《为齐竟陵王解讲疏》:“终天之慕,不续于短年,欷报之诚,思隆于永劫。”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天之戚 (zhōng tiān zhī qī)
解释: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出处:
示例:他不会有~,因为他努力过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天之思 (zhōng tiān zhī sī)
解释:终天:终身。到死还存在的思慕之情。
出处:清·王夫之《黄书·大正》:“今夫农夫泞耕,红女寒织,……,探珊象,生死出入,童年皓发,以获赢余者,岂不顾父母,拊妻子,慰终天之思,邀须臾之乐哉?”
示例:他抱着~而离去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无了局 (zhōng wú liǎo jú)
解释:了局:结局。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三回:“依小弟看起来,这绿林中买卖,终无了局。”
示例:杨过知道一灯决不会跟她用强,郭襄是小孩儿家,说出话来瑛姑也不重视,自己再不干预,此事~。(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四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虚所望 (zhōng xū suǒ wàng)
解释:终:最终;虚:虚空。最终愿望也无法实现。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仙姑所见固是,小仙看来,既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焉之志 (zhōng yān zhī zhì)
解释: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示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晋书·王羲之传》)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养天年 (zhōng yǎng tiān nián)
解释:养:供养,赡养;天年:人的自然寿命。指赡养老人,为其养老送终。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示例:我希望你能够~
终身之恶 (zhōng shēn zhī è)
解释:恶:坏事。一生受其影响的坏事。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孔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zhōng shēn zhī jì,mò rú shù rén)
解释:一生最重要的计划,莫过于培育人才。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身之忧 (zhōng shēn zhī yōu)
解释:指一生的忧虑。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示例:这事是我的~。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食之间 (zhōng shí zhī jiān)
解释:终:完成。吃完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
出处:《论语·里仁》:“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于是。”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始不渝 (zhōng shǐ bù yú)
解释: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出处:《旧唐书·姚(王寿)传》:“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岁寒无改,终始不渝。”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始参差 (zhōng shǐ cēn cī)
解释:终:结束。结束时与开始时不一致。形容前后不一样。
出处:南朝·宋·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仓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
示例:一春多少伤心事,著情疼热,痛口嗟咨。往来迢递,~。(元·张可久《套数·梁州》曲)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始弗渝 (zhōng shǐ fú yú)
解释:渝:变。自始自终一直不变。
出处:《新唐书·魏征传》:“俭约朴素,终始弗渝。”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始如一 (zhōng shǐ rú yī)
解释: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始若一 (zhōng shǐ ruò yī)
解释: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出处:《荀子·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
示例:他抱着~的态度来处理此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始一贯 (zhōng shǐ yī guàn)
解释:贯:贯通。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坚持同一宗旨。
出处:《汉书·王莽传》:“终始一以贯之,而谓备矣。”
示例:自创业以至今日,~,奉公不懈,深堪嘉慰。(刘德桂《宣统皇帝》六)
终南捷径 (zhōng nán jié jìng)
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示例: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其天年 (zhōng qí tiān nián)
解释:终:竟,尽。天年:指自然的寿数。过完应有的寿数。指寿长而善终。
出处:《庄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淮南子·精神训》:“虽情心郁殪, 形性屈竭,犹不得已自强也。故莫能终其天年。”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日不倦 (zhōng rì bù juàn)
解释:整天不知厌倦。指埋头学习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吾闻可以为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日而思 (zhōng rì ér sī)
解释:整天思考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日终夜 (zhōng rì zhōng yè)
解释:指整天整夜。
出处:《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示例:但是~躲在床上的人,睡眠是不会不够的。(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九十三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身不齿 (zhōng shēn bù chǐ)
解释:齿:录用。一辈子都不被录用。
出处:《礼记·王制》:“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示例:下则斥之远方,~,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宋史·卫肤敏传》)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身不渝 (zhōng shēn bù yú)
解释:渝:变。一生自始自终一直不变。
出处:
示例:我们的爱情将~。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身大事 (zhōng shēn dà shì)
解释: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出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
示例:但~ ,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
解释:枉:冤枉。一生给他人让路,加起来,走的冤枉路不会超过百步。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害处。
出处:《新唐书·朱敬则传》:“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身之丑 (zhōng shēn zhī chǒu)
解释:一辈子的丑事。
出处:《庄子·外物》:“惠以欢为惊,终身之丑。”
终而复始 (zhōng ér fù shǐ)
解释:不断地循环往复。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源。”
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王道之道若循环,~。”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非池中物 (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
解释:终究不是池中的东西。指池塘中的蛟龙得云雨必然飞去。比喻总有一天要出人头地。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示例:今若纵之,恐蛟龙得云雨,~也。愿明公熟思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非了局 (zhōng fēi liǎo jú)
解释:了局:结局。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
示例:你孩子家不知道,在此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终老隐居 (zhōng lǎo yǐn jū)
解释:终老:直到老死。直到老死,都过着隐居生活。
出处:《宋史·刘爚传》:“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适。筑云庄山房,为终老隐居之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