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同尘的含义是什么?

与光同尘的含义是什么?,第1张

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与光同尘:yǔ guāng tóng chén。

出处: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没有智慧;堵塞沟通知识的穴窍,关闭传递知识的门窗;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世之中;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

所以既不可能跟他亲近,也不可能跟他疏远;既不可能使他获利,也不可能使他受害;既不可能使他尊贵,也不可能使他卑贱,因此,就为天下人所重视。

相关内容解释: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爱人如己和光同尘意思分别是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在爱别人之前,先需要学会爱自己,或者是对待自己一样地去对待他人,爱自己一样地去爱他人。和光同尘是指不展露自己的锋芒,并且与世界无争斗的一种比较消极的处事情感,此外,还有一种比喻方式则是用来表示与人同流合污的意思。

意思是: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张扬,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随时关注风云变幻。

这句话是说,司马懿善于掩盖自己的锋芒,与时俯仰,沉潜之时,窥伺着风云之变。

出自《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晋书·宣帝纪》,是司马懿的传记。《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扩展资料

司马家族掌控曹魏政权的开山者是司马懿。

曹操时代,司马懿很少显山露水。《资治通鉴》里面,记载了他为曹操献的二策,一个是得陇望蜀,一个是对关羽的评估,都是高招。

第一次是215年,曹操拿下了汉中之后,司马懿建议他进一步去攻取成都,曹操急着要回师,没有去。第二次是公元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夺取了汉中,关羽在荆州响应,搞的动作很大,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洛阳附近的一些草莽武装,都响应关羽的行为,曹操都想迁都了。

司马懿建议曹操稳住阵脚,他出了个主意:于禁投降,庞德被杀,并不是关羽的军威如何,只是由于下大雨,不是军事上不行,所以不要急于迁都。再者关羽搞的响动这么大,孙权一定不愿意,不妨跟孙权联合,鼓励他从背面抄关羽的后路,答应将来把江东封给他。后来,曹操就是按照这招做的,关羽被杀。

在曹植与曹丕争位过程中,司马懿是支持曹丕的,因而曹丕时期,得到重用。到曹睿时期,他是主要的统帅,对付蜀汉,平定辽东,带兵打仗。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即位只有八岁,他受托为顾命大臣,与曹爽一起辅政。刚开始,两人合作得很好,他们各统精兵三千,轮流值宿,共执朝政。

后来,曹爽以天子的名义下诏书,把司马懿排挤出了权力中枢,升为徒有空名的太傅。曹爽的亲信,纷纷担任朝中要职,几个兄弟也都掌控禁军。曹爽大权独揽,司马懿靠边了。从247年开始,司马懿就称病,不与政事。曹爽对此也不是没有怀疑,曹爽曾经让心腹李胜去探视司马懿的病情。

李胜跟司马懿说,天子命他出任荆州刺史,现在特来给太傅辞行。司马懿知道来意,故意装傻,穿着衣服,衣服都往下掉,口渴进粥,他不拿着杯子用嘴喝,掉到身上,洒得满身都是,还说自己死在旦夕,希望大将军多照顾自己的孩子。李胜这一看,人都病成这样子了,回去跟曹爽他们一说,曹爽他们就放心了。

而曹爽兄弟经常一起出洛阳城游玩,桓范提醒他:“你们一起离开京城,一旦有人把城门关了,不让你们回洛阳,控制不住局面,怎么办?”曹爽说:“谁敢呢!”结果,249年正月初六,皇帝曹芳带着曹爽兄弟,到城外高平陵去拜谒皇陵。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关闭城门,拿出武器,给城外的皇帝送去表文,指责曹爽,背弃顾命,祸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伺察至尊,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要求皇帝罢免曹爽及其兄弟的兵权。

司马懿还给了对方一个诱饵,只要交出兵权就可以了,可以保命,指洛水为誓,并且特地派曹爽信任的官员尹大目传达这个信息。曹爽犹豫了一宿,决定投降,以为若认输的话,交出兵权,也许司马懿会饶他一命。老谋深算的桓范,号称智囊,特地跑出城外,劝阻曹爽不要投降,他要曹爽以天子的名义直接与司马懿对着干。

可是,正如蒋济跟司马懿讲的,桓范虽然有智慧,但是驽马恋栈豆,曹爽一定不会听桓范的。所谓“驽马恋栈豆”,是说曹爽不想吃苦拼斗,他那点出息,就想守住现有的荣华富贵。最后,曹爽束手就擒,司马懿没有兑现不杀的承诺。曹爽等人都以谋反罪被杀,桓范也搭上了性命,曹魏的大权完全掌控在司马懿手里了。

--晋书·宣帝纪

人民网--司马懿是如何掌控曹魏政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38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