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羽的经历中看项羽作文怎么写呀?800字,求

从项羽的经历中看项羽作文怎么写呀?800字,求,第1张

项羽,我想对你说

两千年的时光,无法抹去你存在的气息,乌江河畔的挽歌,至今仍惹人落泪。

最初听到你的故事,便对你这个传奇人物心生几分好奇。因此,我开始深入的了解你。

垓下歌中我读出了你对四面楚歌的无奈,对虞姬的不舍和眷恋,对江东父老的愧疚与自责。

我感叹你是一个桀骜不驯的西楚霸王,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传奇,但你可知,当你放弃渡江的机会,转过身毅然决然地走向终结之际,历史就注定给你下一个失败的定义!你的自刎反倒说明了你的平庸,我曾怀疑:一生不甘平凡的你怎能在这样紧张的关头做出一个如此不理智的决定?当你倒下的那一刻,你可知,你生命的价值就仅仅止步在英雄,而不是君王,更不是江东子弟对你的期盼——一统天下!试问,在天堂里,你如何向你那曾给你无数鼓励与帮助的叔父做答。

其实,项羽,你应该学会坚强。

其实,项羽,你应该学学勾践,勾践也曾与你一样贵为一方霸主,当被吴王羞辱时,他并没有放弃复国的希望,他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他要用最后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决定的正确和无怨无悔。卧薪尝胆,日日辛劳,忍辱负重,终于三千越甲吞并了曾经风光一时的吴国。用坚强作为自己的信念,坚持着,始终不放弃胜利的希望。你应该用坚强看待世界,用一颗世事洞明的心来静观兵家胜败,你应该知道,失败只是一时而不是一世;你应该了解,江东父老追随你的心从未该变;你应该相信,当你渡江西去,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之际未必就注定会败;你更应该清楚,你的失败不是败在实力,而是败在心态。

项羽,我想对你说,其实你应该学会坚强。

首先,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自矜功伐,自大虚荣。由于秦的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功伐的骄傲心理更为膨胀。在项羽拥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势下,只有十万兵员的刘邦 “欲王关中”的阴谋被告发。项羽“大怒”,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使然,而是因为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不恭不敬。眼看一场战争势难避免了,却被刘邦主动前来卑词“谢罪”所化解。项羽听出刘邦谦卑的口气,感觉到刘邦非常尊重自己、无意与自己争雄时,自大虚荣之心便得到了满足,因而怒气全消,不仅和盘托出告密人,而且设宴招待刘邦,以示和解友善之意。宴会上刘邦的不辞而别本是礼节上的不周,但因为张良代刘邦转献白璧一双,刘邦让他满足了自尊虚荣之心,他便不再追究了。

其次,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与刘邦对待告密者曹无伤“立诛杀”的果敢态度不同,项羽对待泄露军机的项伯却采取听之任之、不予追究的宽容态度。项庄以“军中无以为乐”为由,请求为宴会舞剑助兴,得到了项羽的同意后,才“拔剑起舞”的,而项伯并不奏请,擅自舞剑,项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未加制止。在宴会进行中,刘邦的参乘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且将守卫军门的兵士撞倒在地。按理说樊哙没有资格进会场,对他的擅闯会场之举应予制止。但项羽并未将樊哙逐出,反以欣赏口气连呼“壮士”,先后赐“卮酒”“彘肩”以压惊,缓和气氛。尤其是樊哙借项羽“复能饮乎”的发问,指责项羽席间舞剑“欲诛有功之人”,项羽非但不怪罪樊哙的放肆无礼,反而赐坐。所有这些,表现出项羽的过分仁慈软弱,缺乏原则性。如果说因为项伯是自己的叔父,他的泄露军机的行为可以原谅,他的不请舞剑之举可以默许,如果说因为樊哙的慷慨陈词中把自己看得比怀王更高,且有“求赏”之意,满足了自矜功伐、自大虚荣心理,便可以对樊哙格外宽容,优礼有加,那么,可以断定在项羽的心里根本没有原则性的概念。谁能相信,无原则立场的人能够成就一番功业呢?

再次,项羽的悲剧性格还表现为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与刘邦入关之后为图谋霸业而克制“贪于财货,好美姬”之欲相比,与刘邦拉拢项伯、卑词“谢罪”、在宴会上屈居下座而安之若素的能屈能伸的性格相比,项羽缺乏远见、谋事不深的性格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一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消息便“大怒”起来,想都不想就要下令发兵,尽管范增事先分析了刘邦“其志不在小”的野心,力主进攻,项羽终因项伯的从中调停、刘邦的卑词“谢罪”而取消了进攻计划,反而热情地招待起刘邦来。这就可以看出,项羽原先下令要“击破沛公军”的目的显然是不明确的,发兵与否在项羽那里如同儿戏一般,他行事是冲动的,他的决策难免有轻率之嫌。刘邦在宴会上不辞而别,脱身独去,项羽对此未加深思,也未加深究。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争夺天下的殊死斗争中,不多长几个心眼,目光不远,谋事不深,怎能成气候呢?就因为刘邦主动前来“谢罪”,就可以原谅对方,项羽的做法真是迂腐得可以了,他难道不知道放虎归山,遗患无穷的道理吗?

项羽在此鸿门宴中还表现出了点喜虚荣爱逢迎的性格 且容易被自己人的话语左右 鸿门宴前 刘邦托项伯对项羽说的一些阿庾奉承的话 加上自己又是项羽的叔叔 所以很容易就麻痹到了项羽 鸿门宴时 刘邦对项羽是一口一个将军;对自己是一口一个臣字 项羽竟在刘邦一番口蜜腹剑的说词面前 迅速而又彻底地解除了思想武装最后刘邦托张良送白璧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可见又被糖衣炮弹打中了

用现在的话说叫爱面子 自己由于先前答应了项伯 所以不好动手 以至在范增多次示意后还无动于衷 当要项庄舞剑时 项王毫不犹豫的曰:"诺" 可见项羽也是想杀死刘邦的 可能是碍于面子问题吧

认为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兵不血刃,不废吹灰之力夺得关中,既降伏刘邦,又维护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刘邦忍辱负重,拿土地换来渡过暂时难关,仅此而已、

(1) 学者周骋在《刘项关系与〈鸿门宴〉结局识论》一文认为鸿门宴是因为当前的形式而导致项羽不得不安抚刘邦,就大局上,项杀刘毫无必要;就理智而言,项不杀刘,不为失策;就感情而言,项不杀刘,不能算矫情;就未来前景而言,项羽已有对策,不杀刘不能看作放虎归山。

(2) 学者蔡伟更是高度的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

我心目中的项羽,是一个坦荡威猛的真英雄,是一个侠骨柔情的伟丈夫。虽然他也有残暴的一面,但他的残暴也表现的坦荡真实毫不掩饰这就比那些玩弄手段,表面上儒雅仁慈而背地里阴险毒辣的人可爱的多易中天说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我说项羽是个可爱的英雄他是一个没有失去本性的人,一个真实的表达着自我的人,一个敢打敢拼敢爱敢恨痛痛快快的人

然而,政治斗争却不需要如此的真性情,相反,它需要圆滑机变,需要明争暗斗,需要笑里藏刀…总之,某些政治方面的成功往往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刘邦在政治上取胜了,可他得到的是背信弃义的评价;韩信在政治上得意了,可他背负了不孝的骂名再远一点说说勾践,他为了雪耻,宁愿做夫差的马前卒,以躬身牵马亲自尝粪来取得起信任,后来他终于打败了夫差,他在政治斗争中可以算一个大赢家然而,他为之负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值得吗每读到这一段历史,我总会这样问同时往往会想起这样一首诗: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而今唯有鹧鸪飞”

其实,李白早就一眼看穿了:你拼出自己的做人尊严换来的只不过是一场过眼烟云而已!

因此,我认为,豪气冲天傲气十足的项羽,是不屑于去玩弄那些以牺牲自尊为代价的政治阴谋的帝王他当然想做,但他不想在做帝王之前失去义气,失去傲气,失去坦荡以至于失去做人的本性这是他的原则我赞赏这样的人,也奉行这样的做人原则

虽然,项羽也有残忍狂妄反复无常等一些严重的缺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秦末汉初,本来就是一个残酷的年代在连年战乱中,“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羽大破秦军后,在新安活埋二十万降卒的确是残忍之极,但是,试想这二十万士卒都战死于沙场,你能把这笔血债归罪于谁的头上这样一想,我们是否能对项羽的残忍减少一些厌恶之情因为战场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地方,项羽能在战场上杀死几十万士兵,却在宴会上杀不了一个刘邦这也是他的做人原则的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74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