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泰山的经典诗句与解释

赞美泰山的经典诗句与解释,第1张

1 关于写泰山的经典诗句

关于写泰山的经典诗句 1关于描绘泰山的诗句大全

描写泰山的古诗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3、《泰山梁父行》

三国·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泰山吟》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5、《泰山吟》

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可以尽天年。

6、《四愁诗》

汉·张衡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摇。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7、《游泰山》

唐·李白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8、《泰山》

明·李梦阳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9、《雪中望岱宗》

清·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10、《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11、《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12、《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13、《郑生至自泰山》

明·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14、《泰山颂》

当代·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2关于泰山的诗句

1,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话文释义: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望岳》

白话文释义: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出自元代贾鲁《 登泰山》

白话文释义:泰山是那么的高大, 其它山脉无法与它相比。

4,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出自明代李梦阳《郑生至自泰山》

白话文释义:昨天你爬泰山去了,最高峰是哪座峰啊?有没有文人雅士留下的观景台啊?有几颗大夫松啊?

5,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出自唐代李白《游泰山》

白话文释义:阳春四月登泰山,平整的御道沿着屏风样的山峰直上。皇上曾经乘坐六龙车辇翻山越岭,深壑幽谷萦回曲折。当年碧峰上遗留的马蹄痕迹,现在早已被青苔掩盖。峭壁悬崖,飞瀑喷流,松风水声激切哀鸣。北望群峰奇绝,仿佛向东海倾倒。

3描写泰山的诗句

关于泰山的诗:

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4写与泰山有关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杜甫《望岳》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 许浑《金陵怀古》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

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 —— 贾鲁《登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 李白《游泰山》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 黄庭坚《醉蓬莱》

万里江山知何处。 ——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 —— 元好问《登岱》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 李白《从军行》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 苏轼《念奴娇·中秋》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 李白《游泰山》

况有文章山斗。 ——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 李白《游泰山》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 贾鲁《登泰山》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 李白《游泰山》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 李白《游泰山》

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 —— 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 李白《游泰山》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 贾鲁《登泰山》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 李白《游泰山》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 李白《游泰山》

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 —— 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5描写泰山优美的古诗有哪些

李白游泰山六首(1) 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2)。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3)。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4),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5),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6)。

天门一长啸(7),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8)。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9)。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10)。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其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11),方瞳好容颜(12)。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13),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14)。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其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15)。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16)。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17)。偶然值青童(18),绿发双云鬟(19)。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20)。踌躇忽不见(21),浩荡难追攀(22)。

其四 清斋三千日(23),裂素写道经(24)。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25)。

海色动远山(26),天鸡已先鸣(27)。银台出倒景(28),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29)。其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30),去无云中迹。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31)。终当遇安期(32),于此炼玉液(33)。

其六 朝饮王母池(34),瞑投天门关(35)。独抱绿绮琴(36),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37)。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38)。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39)。想象鸾凤舞(40),飘颻龙虎衣(41)。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42)。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43)。

明晨坐相失(44),但见五云飞(45)。[ 词句注释(1)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北,是中国东部著名高山。

《史记正义》: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山东通志》:泰山,在济南府泰安州北五里,一曰兖镇。

周围一百六十里,自山下至绝顶四十余里。上有石表巍然,传是秦时无字碑。

(2)《旧唐书》: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东封泰山,发自东都。十一月丙戌,至兖州岱宗顿。

己丑日南至,备法驾登山,仗卫罗列山下百余里,诏行从留于谷口,上与宰臣礼官升山。庚寅,祀吴天上帝于上坛,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坛。

礼毕,藏玉册于封祀坛之石磩。然后燔紫燎发,群臣称万岁,传呼自山顶至岳下,震动山谷。

(3)《宋书》: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按《尚书》称:朽索御六马。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袁盎谏汉文驰六飞。

魏时天子亦驾六。六龙之义本此。

鲍照诗:“千岩盛阻积,万壑势顺索。”(4)孙绰《天台山赋》:“瀑布飞流以界道。”

张协《七命》:“登绝巘,溯长风。”绝巘,高峰也。

(5)鲍照诗:“合沓崿嶂云。”(6)郭璞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7)《山东通志》:上泰山,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左思诗:“长啸激清风。”

(8)郭璞诗:“升降随长烟,飘颻戏九垓。”张铣注:“九垓,九天也。”

(9)《抱朴子》:项曼都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曰:“仙人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10)《汉武内传》:王母曰:“虽当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

(11)《楚辞》:“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朱子注:“羽人,飞仙也。”(12)《抱朴子》:仙人目瞳正方。

《神仙传》:李根瞳子皆方。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13)徐干《中论》:“苍颌视鸟迹而作书。”(14)《尔雅》:“闲,习也。”

《荀子》:“多见曰闲。”(15)平明:天亮的时候。

日观:泰山东南的高峰,因能看到太阳升起而得名。云关:指云气拥蔽如门关。

这四句是写日出时的景象与作者当时精神焕发的神态。(16)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17)八极:八方极远之地。闲:大,广阔。

两句意为:凭崖眺望远方的尽头,天空显得格外宽阔。(18)值:遇到。

青童:仙童。(19)绿发:漆黑的头发。

云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结。这里指仙童的发型。

(20)蹉跎:虚度光阴。凋朱颜:这里指容貌衰老。

(21)踌躇:犹豫。(22)浩荡:广阔。

这里指广阔的天空。(23)《南岳魏夫人传》:夫人入洛阳山中,清斋五百日,读《大洞真经》。

(24)颜师古《急就篇注》:“素,谓绢之精白者,即所用写书之素也。”(25)《楚辞》:“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东溟,东海也。(26)海色:晓色也。

(27)天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

(28)谢灵运诗:“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李善注:《游天台山赋》曰“或倒景于重溟”,王彪之《游仙侍》曰“远游绝尘雾,轻举观沧溟。

蓬莱荫倒景,昆仑罩层城”,并以山临水而景倒,谓之倒景。(29)蓬莱、瀛洲:在渤海中,有不死药,金银为宫阙。

(30)缅:思貌。(31)《岁华纪丽》:泰山冬夏有雪。

(32)安期:即安期生,古之仙人。(33)江淹诗:“道人读丹经,方士。

6描写泰山的诗句有哪些

·•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二》

·•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六》

·• 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 - 张士明 (元) - 《呈灵岩方丈》

·•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 王旭 (元) - 《游竹林寺》

·•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 - 王奕 (宋) - 《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一》

·• 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 - 张士明 (元) - 《呈灵岩方丈》

·• 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 - 杜仁杰 (元) - 《天门铭》

·•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 陆机 (魏晋) - 《泰山吟》

·•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 谢灵运 (南北朝) - 《泰山吟》

·•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一》

·•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六》

•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 张岱 (明) - 《泰山》

7关于泰山的古代诗句

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东封泰山,到达泰山时正值冬季,有雪,故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登封喜雪》,以表达此时的心情: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

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英。 委树寒花开,萦空落絮空。

朝如玉已会,庭似月犹明。 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

登封何以报,因此谢成功。 这首诗主要写了雪景,从“云密”到“飘英”;从“肤先合”到“尺有盈”,写的景色如画,美妙动人,最后归结到雪是丰年的征兆,同时也是自己封泰山的结果。

到了清朝,到泰山封禅的皇帝较多,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均有封禅诗传世。 康熙曾写有《登岱》一诗,表明了自己对封禅之事的不屑: 岩岩岱岳高无极,攀陟遥登最上头。

路转天门青霭合,峰回日观白云浮。 振衣嶻嶭凌千仞,骋目苍茫辨九州。

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须留。 雍正则写了《岱顶》: 芙蓉万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与齐。

九点青烟看野马,五更红日候天鸡。 云封峭壁松多古,藓积残碑字未迷。

冉冉岭头笙鹤下,仙坛曾此降金泥。 写出了雍正陶醉于封禅之事的内在心态。

8描写泰山的古诗30首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唐代:李白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登泰山清代:王鼎与客登乔岳,肩舆烟霭中。乾坤生气盛,今古仰心同。

势判徐青远,川流汶泗通。北瞻复南望,云树两濛濛。

■泰山杂咏 其四 桃花峪明代:王弘诲流水晴悬碧涧霓,桃花春似武陵溪。东方自拟随王母,纵少渔郎路不迷。

■泰山杂咏 其五 丈人峰明代:王弘诲高标孑立向天门,气象岩岩仰止存。五岳曾闻岱宗长,诸峰应是丈人孙。

■泰山明代:李梦阳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泰山吟魏晋:谢道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送范山人归泰山唐代:李白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登泰山日观峰宋代:梅尧臣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

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

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登泰山元代: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登泰山明代:王安舜泰山东望走群龙,直上天门第一峰。泉壑晴霞开罨画,长空飞雨洗芙蓉。

残碑莫辩秦时字,断简曾埋汉武封。览胜欲摅天下目,不知身在古鸿濛。

■登泰山清代:王鼎与客登乔岳,肩舆烟霭中。乾坤生气盛,今古仰心同。

势判徐青远,川流汶泗通。北瞻复南望,云树两濛濛。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全文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登泰山记对照翻译: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

桐城人姚鼐记述。

登泰山记翻译一句对一句

《登泰山记》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原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原文: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翻译: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

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

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原文: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翻译: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登泰山记》作者简介:

《登泰山记》是乾隆三十九年,清代桐城派大家姚鼐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同上泰山,登日观之后,写下的游记。人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并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

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_学习古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

该文从先从地理环境落笔,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与朱孝纯登泰山,点明了日期和天气状况,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登上山顶坐候日出,描绘了气势磅礴的日出奇景,全文写出了泰山的美、古老文化的美。

该文是游记作品中的佼佼者,因其记述的是寒冬中的游历,也就更具特色。

登泰山记的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__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登泰山记》写作特点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语言简洁、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登泰山记的翻译及注释

登泰山记的翻译及注释如下:

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注释

汶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去年初冬,我登上了仰慕已久的五岳之首——泰山。回来这么长时间了,当初 旅游 时的情景似乎逐渐淡忘,但在泰山峰顶雪中邂逅杭州一对兄妹的情缘,却使我一直难以忘怀。

秋末冬初,山下还是暖阳高照,温度宜人。我踏着登山的台阶,观看着沿途的苍绿峰峦,云遮雾罩的泰山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越往上,山越陡,人愈累,大汗淋漓的我气喘吁吁,全凭着意志和好奇心,一步一个台阶登上十八盘,到达南天门时,已是暮色苍茫,疲惫至极。找宾馆住下,准备第二天上玉皇顶观看日出。

次日凌晨,睡梦中的我被房外一阵响动惊醒,临窗一瞥,室外白茫茫一片。啊!下雪了。推开房门,一阵寒风扑面而来,我一哆嗦,暗暗叫苦,这冬日里的第一场雪来的可真不是时候,不用说,明天的看日出是泡汤了,最主要我上山时穿的还是秋衣秋裤,猝不及防突然变天,还真是出乎意料。

来时查阅资料得知,南天门距玉皇顶还有870余米,玉皇顶为泰山最高处,位于泰山天柱峰顶,又称绝顶,因建玉皇庙得名,庙内正殿祀玉皇大帝,始建年代已无考。此处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之一,也是尽览泰山四大奇观的胜地。从南天门到玉皇顶有台阶671个。其中南天门到碧霞祠540米,碧霞祠到玉皇顶330米。中间经过天街、白云亭、碧霞祠、大观峰、青帝宫等景点,是泰山景点精华所在处。到了泰山,无缘看日出,登上玉皇顶总也算不虚此行吧。

次日一早,穿着租来的军大衣,迎着寒风,踏着又光又滑的台阶,小心翼翼地向玉皇顶爬去。天地之间,一片浑浊,独行在这白雪覆盖的山间,心无半点杂念。半道,和一对青年男女擦肩而过时,我随口一问:“你们是刚从山下上来的?”那女的回答:“不,我们也是昨天上来的”一问一答,各走各的路了。我跌跌撞撞上到玉皇顶,举目四眺,挺拔俊秀的群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大雪覆盖下的天地连成一片,朦胧中的泰山更显恢弘雄伟,神秘莫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奇意境让人陶醉。站在这海拔1532米的最高峰,我突然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尘世间的烦恼和噪杂,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净化与升华。

正当我沉浸在这秀美、独特、难得一见的景色之中,突然间耳边响起一串银铃般的笑语声:“你先我们一步来到这里啊!”回头定睛一看,一位被**军大衣裹得严严实实,秀发沾满雪花,狡黠的大眼里含着机灵的女孩,和一位同样装束的小伙子站在一起。哦,似乎见过,原来是刚才在半道邂逅的那两个年轻人。姑娘爽朗地接着说:“我看你就是一个人,咱们一块同行吧?”我正为自己一个人漫游在这茫茫风雪中感到孤独与无奈时,自是欣然应允。同行交谈中,我得知他俩是从杭州来的一对兄妹。哥哥已经是第二次来游泰山了,初次来玩的妹妹却碰上了这种恶劣天气,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天性,照样神采飞扬,谈笑风生。到时哪位当哥的不善言谈,紧随其后。

风越刮越大,雪愈下愈浓,我们三个相携着走过一个个陡峭之处。踏上一块滑石,我一不留神,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姑娘眼疾手快,及时拉住了我的一只手,在与她手手相牵的瞬间,一股暖流同时传进心田,使我感动不已。平日里,生活在繁杂的都市,经历过各种各样错综复杂人与事,似乎给心灵上了一层铠甲,轻易不敢相信陌生人。今天,我们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偶遇在泰山,是天意也是缘分。人身上固有的那种纯真、善良、诚挚和质朴天性的自然流露,就像是寒风中的一股暖流,给这恶劣天气凭添了几分温情、几多暖意。此时此刻,面对这大自然神工鬼斧造化出的奇峰异石;面对玲珑剔透的姑娘和他憨厚朴实的兄长;面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些偏见和冷漠,我深感羞愧和脸红。

观鲁台、日观峰、碧霞祠,处处留下我们的足迹。准备返回时,妹妹执意要去寻找“飞来石”,因为她听人说,泰山上的这块大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想亲眼去看一看。哥哥因为上次来过,所以不想再去。于是,他先回住处,我和姑娘去看“飞来石”。几多攀爬,几多寻找,我们手拉手走过一段人迹罕至的山坡,一块巨大的石头横亘眼前,这就是传说中那块从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姑娘兴奋地脱掉军大衣站在“飞来石”上,苗条的身材穿一件红毛衣,在白雪的衬托下,更显妩媚,一双会说话的眸子晶莹剔透,清澈如水,脸上明媚的笑容灿烂如霞。我端起她自带的相机,留下了姑娘的倩影。

下午,云开雾散,雪后初晴,阳光下的泰山层峦叠嶂,深邃莫测。我们三人依依惜别,互道珍重。坐上下山缆车,我忽然记起,怎么就忘记拍一张我们三人在一起的照片。

回到家,好久我都惘然若失,难以忘记这一段雪中情缘,这将为我以后工作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迪。我衷心的希望能和这对雪中结缘的兄妹再次相聚,重述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35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