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题--你也可就下面列出的资料自拟题干和答案。-----
1:李商隐的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描写爱情的诗吗?如果是,那这首诗是怎样表达的?
答案: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2:诗中比喻富贵人家的楼宇居室的有:(B:桂堂D:画楼)
A:兰台B:桂堂C:分曹D:画楼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分曹,分组。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
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李商隐七律浅探
在李商隐的众多诗作中,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他的七律。七律这种体裁,在杜甫手里才走向成熟。可以说,杜甫提高了七律的地位,使之成为可以和同属近体诗的绝句,五律等平起平坐的诗体。杜甫以后,则是李商隐的七律最能得老杜的神髓,而又具有自家面目。本文拟对李商隐七律三个突出的特点进行说明。
一,意象的错综
李商隐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确比前人进了一步。像叶嘉莹先生指出的:“至于义山,这才真的是一位意象化的大师。……而义山诗中之意象则是‘缘情造物’,在义山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作者对于意象的有心制造和安排。有时在义山诗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缤纷的意象,……其意象之所取材,也就特别偏爱于某些带着恍惚迷离之色彩的非现实之事物,因为唯有这些非现实之事物,才能够表现出他的哀伤幽眇的情思。”(叶嘉莹《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这既是李商隐七律“沈博绝丽”(朱鹤龄语)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使之晦涩难解。以致元好问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的感叹。王士祯《论诗绝句》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抓住了义山诗意象错综的特点。其实李商隐很多诗,虽然不好懂,但是写的很美,艺术价值很高。比如《锦瑟》,我们虽然不知道它的具体所指,但确实是一首可作为义山代表作的好诗。它传达了义山对一生感情方面的思考和感受,能引起读者鲜明的印象,使之受到深刻的感动。换句话说,就是具有强烈的感发作用。
我们下面就以《无题》为例说明李商隐七律意象错综这个特点。以《无题》为题的七律共七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相见时难别亦难”,“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万里风波一叶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万里风波一叶舟”,其他六首都入选《唐诗三百首》,可证《无题》七律确实脍炙人口,艺术价值很高。“万里风波一叶舟”,此首冯浩认为系失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题材风格来看,冯浩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其他几首无题诗不管有无寄托,至少字面上都是写爱情,“万里风波一叶舟”却是怀古思乡,风格也比较明快,不象其他无题诗意象那么错综繁复,意境那么含蓄飘渺。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相对来说比较好懂,手法比较写实。诗人刻画了一个典型场景,开篇就交代了时空:时间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空间是“画楼西畔桂堂东”。用了句中自对的手法,写得很美。清人黄仲则受到这两句影响,写出了名句:“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3,4句写相思,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是篇中警句。彩凤,灵犀皆为现实中未有之物,正是缘情造物。不过因为是明喻,叙述之际,尚有理念可寻,不至于晦涩难解。5,6句写聚会的欢乐,著一“暖”字,“红”字,境界全出。7,8句写离别的伤感。全诗用工笔刻画,细腻感人。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两首无题诗是连在一起的。字面写的是与女子的邂逅相遇,别后相思。因为意象错综繁复,色彩恍惚迷离,一般认为是有寄托之作。但寄托者究竟何事,就不那么能确指了。何焯认为第二首“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比较切合实际。可以说是作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细味这两首诗,可见李商隐偏爱写精美幽雅的事物:“凤尾香罗”,“碧文圆顶”,“金烬”,“石榴”,“菱枝”,“桂叶”等,这些意象都从侧面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美貌高雅,并用这些事物的华美映衬出人物的寂寞无聊。笔触深细精致:“碧文圆顶”是“深缝”,“重帏”是“深下”,这样就从心理上和读者拉开了距离,以这距离产生一种美感。“清宵”是“细细长”,正是“不眠知夕永”。“羞难掩”,“语未通”都是以工笔写人物情态。“寂寥”,“消息”,“惆怅”,“清狂”等词在形音义方面增加了诗的美感。盛唐七律多从大处落笔,意象密度不大,转折不多,一般来说景语情语有明显的分别。中唐七律虽道得人心中事,多数却嫌格调凡近。李商隐七律喜从小处刻画,以情造物,意象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而意境曲折深远,不流于小巧,不但句秀,而且骨秀神秀。这正是李商隐善于学习老杜,遗貌取神的结果。也是写作技巧自觉性的演进。另外,李商隐似是掌握了语言的炼金术,且不说非现实之事物,即便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笔下也具有了恍惚迷离的异彩。这正是大师的标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客观世界以外,创造出一个独立的诗的世界。
二,章法的变化
诗有字法句法章法,章法相对于字法句法,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字法,一般就是指炼字,怎样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法则是指怎样使句子更生动有力。章法一般指全篇的开阖变化,包含了对字法句法的要求。一般来说,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相对于古风变化要少些。当然这不过是起码要求,如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就和作八股文一样了。《唐诗三百首》里面的点评,有很多用的就是八股术语。比如评杜甫的〈登高〉,说:说首联十四层,颈联又十四层,尾联又十余层。挺好笑的。
李商隐的七律,在章法上有很多变化。有的工于发端:如“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以托喻之物起兴,“江风吹浪动云根”(赠刘司户) 发唱惊挺,“人生何处不离群”(杜工部蜀中离席)劈空设问,“二月二日江上行”(二月二日)遒健古拗,“历览前贤国与家”(咏史)以警句开头,“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二首)以回忆开头,“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四首倒插法。
有的工于结尾:如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无限低回,“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少年)对比作结,“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设想新奇,“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以景结情,“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四首推进一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四首巧用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很善于向杜甫学习七律的章法。吴调公说:“杜甫七律之长在于精密中见变化,挺拔而又沉重,喷薄而又浑涵,排戛而又铿锵”,李商隐很多七律就近乎此,甚至有明确标明学杜甫的杜工部蜀中离席。另外,李商隐七律虚词的灵活精当也得力于老杜,典型的如《隋宫》。虚词用的好,就象画龙点睛,整篇就活了。所以王安石认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独具李商隐自己面目的七律,如《锦瑟》和上面举到的《无题》。这两类七律章法可以引一段叶嘉莹先生的话来说明:“至于章法方面,……杜甫则是以理性与感性兼济,纵使由于感性的联想发为突然的转接,也依然不忘在理性上作先后之呼应;而义山则往往乃是以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为主,而却有时在首尾之际略作理性之提挈。”这里提到的杜与李的不同,正是李商隐这两类诗章法的不同。我们看《锦瑟》:开头以“思华年”,结尾以“成追忆”作理性的提挈,中间两联就是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这类诗雄健不如杜甫,而深细华美过之。从题材来看,李商隐爱情诗多具自家面目,而政治诗多具老杜之风。
三, 仗的精工与灵活
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李商隐七律工整的太多,随便举几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望帝都是人物,晓,春都是时令,蝴蝶,杜鹃都是动物。“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杜兰香都是人名,所和时,一个时间一个空间。
对的太工则易死,使得整篇气脉不畅;而李商隐的七律虽工整,却不显得呆板,原因在于他善用虚词,而且用了一些特殊的对仗形式,如借对,当句对等。我统称之为活对。活对正能弥补工对的不足,从而使对仗变化多端,腾挪跌宕。其实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初学写诗,刻意求工,熟练之后则无施而不可。所以老杜说:老去诗篇浑漫与。并不是真的随随便便,草率成诗。而是精熟之后的任意挥洒,皆臻绚烂。晚节渐于诗律细,就是这样一个写照。李商隐也不例外,也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刻意求工到任意挥洒的过程。
善用虚词的如“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先说结论,再申明原因。句子显得拗折有力。朱彝尊评:情深意远,玉溪所独。“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写出了动态,生动形象。“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人世虚浮不定,本多聚散离合,自然界的红蕖为何也散落呢?这可以算问的无理而妙者。虽然浮世对红蕖并不工,但因本来,何事两个虚词用的好,也成了名句很有力。陈与义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正是学此种句式。不重表面的工整,而重意脉的流动。可见李商隐对宋诗影响的一斑。
也有虚词用的不好,散文化过头的句子:“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置之宋人集中,也分辨不出来。闻一多先生就曾把这句诗误作为宋诗举例。虽然句式过于散文化,缺乏诗的韵味和感染力,但也可见李商隐的创新精神。
有一些对仗,字面上很工整,其实是借对。“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日角,天涯字面上很工。其实日角指的是额骨隆起如日,古以为帝王之相。所以这里的日角其实指李渊。“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 虎牙对鸡舌很工整,但其实虎牙指虎牙将军。《后汉书 宣帝纪》:本初二年,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鸡舌指鸡舌香。《汉官仪》:尚书郎奏事于明光殿,……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所以只是虎和鸡的字面,和这两种动物无关。
义山七律当句对很多。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叫做当句对。“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对柳眼,紫蝶对黄蜂。“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急鼓对疏钟,休灯对灭烛。“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碧落对银河,金风对玉露。最典型的如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各句多自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因为当句自对很工,对句的对仗就可以放宽要求。这也是灵活的表现。
在李商隐的众多诗作中,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他的七律。七律这种体裁,在杜甫手里才走向成熟。可以说,杜甫提高了七律的地位,使之成为可以和同属近体诗的绝句,五律等平起平坐的诗体。杜甫以后,则是李商隐的七律最能得老杜的神髓,而又具有自家面目。本文拟对李商隐七律三个突出的特点进行说明。
一,意象的错综
李商隐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确比前人进了一步。像叶嘉莹先生指出的:“至于义山,这才真的是一位意象化的大师。……而义山诗中之意象则是‘缘情造物’,在义山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作者对于意象的有心制造和安排。有时在义山诗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缤纷的意象,……其意象之所取材,也就特别偏爱于某些带着恍惚迷离之色彩的非现实之事物,因为唯有这些非现实之事物,才能够表现出他的哀伤幽眇的情思。”(叶嘉莹《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这既是李商隐七律“沈博绝丽”(朱鹤龄语)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使之晦涩难解。以致元好问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的感叹。王士祯《论诗绝句》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抓住了义山诗意象错综的特点。其实李商隐很多诗,虽然不好懂,但是写的很美,艺术价值很高。比如《锦瑟》,我们虽然不知道它的具体所指,但确实是一首可作为义山代表作的好诗。它传达了义山对一生感情方面的思考和感受,能引起读者鲜明的印象,使之受到深刻的感动。换句话说,就是具有强烈的感发作用。
我们下面就以《无题》为例说明李商隐七律意象错综这个特点。以《无题》为题的七律共七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相见时难别亦难”,“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万里风波一叶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万里风波一叶舟”,其他六首都入选《唐诗三百首》,可证《无题》七律确实脍炙人口,艺术价值很高。“万里风波一叶舟”,此首冯浩认为系失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题材风格来看,冯浩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其他几首无题诗不管有无寄托,至少字面上都是写爱情,“万里风波一叶舟”却是怀古思乡,风格也比较明快,不象其他无题诗意象那么错综繁复,意境那么含蓄飘渺。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相对来说比较好懂,手法比较写实。诗人刻画了一个典型场景,开篇就交代了时空:时间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空间是“画楼西畔桂堂东”。用了句中自对的手法,写得很美。清人黄仲则受到这两句影响,写出了名句:“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3,4句写相思,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是篇中警句。彩凤,灵犀皆为现实中未有之物,正是缘情造物。不过因为是明喻,叙述之际,尚有理念可寻,不至于晦涩难解。5,6句写聚会的欢乐,著一“暖”字,“红”字,境界全出。7,8句写离别的伤感。全诗用工笔刻画,细腻感人。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两首无题诗是连在一起的。字面写的是与女子的邂逅相遇,别后相思。因为意象错综繁复,色彩恍惚迷离,一般认为是有寄托之作。但寄托者究竟何事,就不那么能确指了。何焯认为第二首“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比较切合实际。可以说是作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细味这两首诗,可见李商隐偏爱写精美幽雅的事物:“凤尾香罗”,“碧文圆顶”,“金烬”,“石榴”,“菱枝”,“桂叶”等,这些意象都从侧面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美貌高雅,并用这些事物的华美映衬出人物的寂寞无聊。笔触深细精致:“碧文圆顶”是“深缝”,“重帏”是“深下”,这样就从心理上和读者拉开了距离,以这距离产生一种美感。“清宵”是“细细长”,正是“不眠知夕永”。“羞难掩”,“语未通”都是以工笔写人物情态。“寂寥”,“消息”,“惆怅”,“清狂”等词在形音义方面增加了诗的美感。盛唐七律多从大处落笔,意象密度不大,转折不多,一般来说景语情语有明显的分别。中唐七律虽道得人心中事,多数却嫌格调凡近。李商隐七律喜从小处刻画,以情造物,意象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而意境曲折深远,不流于小巧,不但句秀,而且骨秀神秀。这正是李商隐善于学习老杜,遗貌取神的结果。也是写作技巧自觉性的演进。另外,李商隐似是掌握了语言的炼金术,且不说非现实之事物,即便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笔下也具有了恍惚迷离的异彩。这正是大师的标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客观世界以外,创造出一个独立的诗的世界。
二,章法的变化
诗有字法句法章法,章法相对于字法句法,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字法,一般就是指炼字,怎样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法则是指怎样使句子更生动有力。章法一般指全篇的开阖变化,包含了对字法句法的要求。一般来说,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相对于古风变化要少些。当然这不过是起码要求,如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就和作八股文一样了。《唐诗三百首》里面的点评,有很多用的就是八股术语。比如评杜甫的〈登高〉,说:说首联十四层,颈联又十四层,尾联又十余层。挺好笑的。
李商隐的七律,在章法上有很多变化。有的工于发端:如“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以托喻之物起兴,“江风吹浪动云根”(赠刘司户) 发唱惊挺,“人生何处不离群”(杜工部蜀中离席)劈空设问,“二月二日江上行”(二月二日)遒健古拗,“历览前贤国与家”(咏史)以警句开头,“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二首)以回忆开头,“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四首倒插法。
有的工于结尾:如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无限低回,“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少年)对比作结,“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设想新奇,“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以景结情,“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四首推进一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四首巧用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很善于向杜甫学习七律的章法。吴调公说:“杜甫七律之长在于精密中见变化,挺拔而又沉重,喷薄而又浑涵,排戛而又铿锵”,李商隐很多七律就近乎此,甚至有明确标明学杜甫的杜工部蜀中离席。另外,李商隐七律虚词的灵活精当也得力于老杜,典型的如《隋宫》。虚词用的好,就象画龙点睛,整篇就活了。所以王安石认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独具李商隐自己面目的七律,如《锦瑟》和上面举到的《无题》。这两类七律章法可以引一段叶嘉莹先生的话来说明:“至于章法方面,……杜甫则是以理性与感性兼济,纵使由于感性的联想发为突然的转接,也依然不忘在理性上作先后之呼应;而义山则往往乃是以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为主,而却有时在首尾之际略作理性之提挈。”这里提到的杜与李的不同,正是李商隐这两类诗章法的不同。我们看《锦瑟》:开头以“思华年”,结尾以“成追忆”作理性的提挈,中间两联就是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这类诗雄健不如杜甫,而深细华美过之。从题材来看,李商隐爱情诗多具自家面目,而政治诗多具老杜之风。
三, 仗的精工与灵活
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李商隐七律工整的太多,随便举几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望帝都是人物,晓,春都是时令,蝴蝶,杜鹃都是动物。“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杜兰香都是人名,所和时,一个时间一个空间。
对的太工则易死,使得整篇气脉不畅;而李商隐的七律虽工整,却不显得呆板,原因在于他善用虚词,而且用了一些特殊的对仗形式,如借对,当句对等。我统称之为活对。活对正能弥补工对的不足,从而使对仗变化多端,腾挪跌宕。其实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初学写诗,刻意求工,熟练之后则无施而不可。所以老杜说:老去诗篇浑漫与。并不是真的随随便便,草率成诗。而是精熟之后的任意挥洒,皆臻绚烂。晚节渐于诗律细,就是这样一个写照。李商隐也不例外,也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刻意求工到任意挥洒的过程。
善用虚词的如“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先说结论,再申明原因。句子显得拗折有力。朱彝尊评:情深意远,玉溪所独。“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写出了动态,生动形象。“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人世虚浮不定,本多聚散离合,自然界的红蕖为何也散落呢?这可以算问的无理而妙者。虽然浮世对红蕖并不工,但因本来,何事两个虚词用的好,也成了名句很有力。陈与义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正是学此种句式。不重表面的工整,而重意脉的流动。可见李商隐对宋诗影响的一斑。
也有虚词用的不好,散文化过头的句子:“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置之宋人集中,也分辨不出来。闻一多先生就曾把这句诗误作为宋诗举例。虽然句式过于散文化,缺乏诗的韵味和感染力,但也可见李商隐的创新精神。
有一些对仗,字面上很工整,其实是借对。“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日角,天涯字面上很工。其实日角指的是额骨隆起如日,古以为帝王之相。所以这里的日角其实指李渊。“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 虎牙对鸡舌很工整,但其实虎牙指虎牙将军。《后汉书 宣帝纪》:本初二年,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鸡舌指鸡舌香。《汉官仪》:尚书郎奏事于明光殿,……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所以只是虎和鸡的字面,和这两种动物无关。
义山七律当句对很多。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叫做当句对。“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对柳眼,紫蝶对黄蜂。“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急鼓对疏钟,休灯对灭烛。“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碧落对银河,金风对玉露。最典型的如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各句多自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因为当句自对很工,对句的对仗就可以放宽要求。这也是灵活的表现。
自己选摘一些吧,希望能帮到你。
《诗经》语言的特点
《诗经》之所以能够被孔子确定为语言学习的教科书,并流传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诗经》是典范的先秦汉语作品,有着非常显著的语言特点。
能准确反映诗意的丰富的单音词与甲骨文时代的语言状况不同,周代的语言发展相对完善,用以表达丰富思想的语词已经基本产生,《诗经》就是典型的代表。据杨公骥先生统计,《诗经》中共使用了2949个单字,如果按字义计算,大约有3900个单音词(《中国文学》25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这些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从天象、动植物到饮食、服饰,以及表达思想情感的动词、形容词。因此,后来学者多以《诗经》为依据研究古代名物,有所谓的“《诗经》博物学”。对《诗经》所记载的动植物的研究比较有成就并对后来影响较大的是三国时吴人陆机,其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此后,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据近人胡朴安研究,《诗经》计有草名105个、木名75个、鸟名39个、兽名67个、昆虫名29个、鱼名20个、各类器物名300多个(《诗经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
如古代天象星宿,在周代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其中见于《诗经》的有“火(心)”、“箕”、“斗”、“定(室、壁)”、“昴”、“毕”、“参”、“牵牛”、“织女”等名称。此外《诗经》还有关于银河的记载:“维天有汉(毛传:汉,天河也),鉴也有光。”(《小雅·大东》)周代的农作物名称比较完备,《诗经》对此也有集中反映。如“禾、秬、秠、菽、麦、糜、芑、瓜、瓞”等见于《大雅·生民》;“瓜、瓞”等见于《大雅·绵》;见于其他诗的还有“百谷、稻、粱、黍、稷、粟、穋、稙、穉、藿、稌、来牟、苎、苴、瓠、壶、匏、果臝、葵、韭、芹、葱”等农作物名称。
为了表达人的各种动作行为的情态,《诗经》对人的动作有较为细致的描写,如表示手的不同动作,就有“流、采、芼、掇、提、握、拾、投、携、抱、抽、拔、捣”等词。
《诗经》的句首、句中、句尾还经常运用一些语气词,如“之”、“乎”、“者”、“也”、“而”、“矣”、“焉”、“哉”、“兮”、“只”、“思”、“斯”等。这些语气词的运用摹写了诗人的说话语气,加强了诗的语义表达,有的凑成音节,使诗句整齐,韵律和谐。如《大雅·生民》第三章连续使用两个“矣”字,《大雅·绵》第七章最后几句连续使用四个“矣”字,《大雅·大明》第四章句中连续使用三个“之”字,读来颇有韵味。《诗经》中使用的这些语气词,后来一直被人们写诗作文所沿用。如宋洪迈所言:“毛诗所用助语之字以为句绝者若之、乎、焉、也、者、云、矣、尔、兮、哉,至今作文者皆然。”(《容斋随笔》五集)可以说,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最基本的单音词词汇在《诗经》中已经基本齐备了。
颇具特色的复音词在《诗经》的时代,汉语复音词还不是很发达,这一时期依然以单音词为主,但从《诗经》的词汇运用状况来看,复音词已占有一定的比例。据向熹《诗经词典》的统计,复音词大约有1000个。这些复音词大多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包括了汉语复音词的种种情况:合成词、单纯复音词、重言词。《诗经》中的合成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占据了复音词的相当一部分,这些词也大多被后来文献所继承。如“天子、君子、农夫、武夫、先王、先君、先人、公子、爪牙、宾客、家人、良人、淑女、美人、征伐、逃亡、反复、安息、从事、伤悲、忧伤、劳苦、光明”等等。《诗经》复音词中最为人们所称道、对后来文人创作影响较大的是读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律感的重言词以及单纯复音词。据夏传才研究统计,《诗经》三分之二的篇章使用了重言叠字,计有646次,涉及198篇(《诗经语言艺术新编》56页,语文出版社1998年)。大量使用重言叠字,以增强诗的形象性、音乐性,更好地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地传情达意,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突出特征。《诗经》复音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丰富的联绵词的使用。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词素、一般不能拆开来解释的词,这类词在声音上往往具有双声或叠韵关系,在诗句中使用一定数量的联绵词,可以增强诗的音乐性,加强诗的感染力。《诗经》中的联绵词可以分为:(1)双声类。爱而不见,搔首踯蹰(《邶风·静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周南·关雎》)。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郑风·野有蔓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2)叠韵类。绸缪束薪,三星在天(《唐风·绸缪》)。尔公尔侯,逸豫无期(《小雅·白驹》)。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召南·羔羊》)。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陈风·东门之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3)双声兼叠韵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伊威在室,蟏蛸在户(《豳风·东山》)。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大雅·民劳》)。优游尔休矣(《大雅·卷阿》)。这一特有的《诗经》语言,对后来的诗赋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清洪亮吉所说:
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叠韵。降及《楚辞》与渊、云、枚、马之作,以迄《三都》《两京》诸赋,无不尽然。唐诗人以杜子美为宗,其五、七言近体,无一非双声叠韵也。间有对句双声叠韵而出句或否者,然也不过十分之一。中唐以后,韩、李、温诸家亦然。(《北山诗话》2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这些重言叠字、双声叠韵联绵词再加上大量的重章叠句,使得《诗经》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悠长,几千年来一直散发着语言魅力。
李商隐的众多诗作中,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他的七律。七律这种体裁,在杜甫手里才走向成熟。可以说,杜甫提高了七律的地位,使之成为可以和同属近体诗的绝句,五律等平起平坐的诗体。杜甫以后,则是李商隐的七律最能得老杜的神髓,而又具有自家面目。本文拟对李商隐七律三个突出的特点进行说明。
一,意象的错综
李商隐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确比前人进了一步。像叶嘉莹先生指出的:“至于义山,这才真的是一位意象化的大师。……而义山诗中之意象则是‘缘情造物’,在义山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作者对于意象的有心制造和安排。有时在义山诗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缤纷的意象,……其意象之所取材,也就特别偏爱于某些带着恍惚迷离之色彩的非现实之事物,因为唯有这些非现实之事物,才能够表现出他的哀伤幽眇的情思。”(叶嘉莹《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这既是李商隐七律“沈博绝丽”(朱鹤龄语)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使之晦涩难解。以致元好问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的感叹。王士祯《论诗绝句》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抓住了义山诗意象错综的特点。其实李商隐很多诗,虽然不好懂,但是写的很美,艺术价值很高。比如《锦瑟》,我们虽然不知道它的具体所指,但确实是一首可作为义山代表作的好诗。它传达了义山对一生感情方面的思考和感受,能引起读者鲜明的印象,使之受到深刻的感动。换句话说,就是具有强烈的感发作用。
我们下面就以《无题》为例说明李商隐七律意象错综这个特点。以《无题》为题的七律共七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相见时难别亦难”,“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万里风波一叶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万里风波一叶舟”,其他六首都入选《唐诗三百首》,可证《无题》七律确实脍炙人口,艺术价值很高。“万里风波一叶舟”,此首冯浩认为系失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题材风格来看,冯浩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其他几首无题诗不管有无寄托,至少字面上都是写爱情,“万里风波一叶舟”却是怀古思乡,风格也比较明快,不象其他无题诗意象那么错综繁复,意境那么含蓄飘渺。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相对来说比较好懂,手法比较写实。诗人刻画了一个典型场景,开篇就交代了时空:时间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空间是“画楼西畔桂堂东”。用了句中自对的手法,写得很美。清人黄仲则受到这两句影响,写出了名句:“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3,4句写相思,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是篇中警句。彩凤,灵犀皆为现实中未有之物,正是缘情造物。不过因为是明喻,叙述之际,尚有理念可寻,不至于晦涩难解。5,6句写聚会的欢乐,著一“暖”字,“红”字,境界全出。7,8句写离别的伤感。全诗用工笔刻画,细腻感人。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两首无题诗是连在一起的。字面写的是与女子的邂逅相遇,别后相思。因为意象错综繁复,色彩恍惚迷离,一般认为是有寄托之作。但寄托者究竟何事,就不那么能确指了。何焯认为第二首“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比较切合实际。可以说是作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细味这两首诗,可见李商隐偏爱写精美幽雅的事物:“凤尾香罗”,“碧文圆顶”,“金烬”,“石榴”,“菱枝”,“桂叶”等,这些意象都从侧面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美貌高雅,并用这些事物的华美映衬出人物的寂寞无聊。笔触深细精致:“碧文圆顶”是“深缝”,“重帏”是“深下”,这样就从心理上和读者拉开了距离,以这距离产生一种美感。“清宵”是“细细长”,正是“不眠知夕永”。“羞难掩”,“语未通”都是以工笔写人物情态。“寂寥”,“消息”,“惆怅”,“清狂”等词在形音义方面增加了诗的美感。盛唐七律多从大处落笔,意象密度不大,转折不多,一般来说景语情语有明显的分别。中唐七律虽道得人心中事,多数却嫌格调凡近。李商隐七律喜从小处刻画,以情造物,意象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而意境曲折深远,不流于小巧,不但句秀,而且骨秀神秀。这正是李商隐善于学习老杜,遗貌取神的结果。也是写作技巧自觉性的演进。另外,李商隐似是掌握了语言的炼金术,且不说非现实之事物,即便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笔下也具有了恍惚迷离的异彩。这正是大师的标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客观世界以外,创造出一个独立的诗的世界。
二,章法的变化
诗有字法句法章法,章法相对于字法句法,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字法,一般就是指炼字,怎样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法则是指怎样使句子更生动有力。章法一般指全篇的开阖变化,包含了对字法句法的要求。一般来说,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相对于古风变化要少些。当然这不过是起码要求,如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就和作八股文一样了。《唐诗三百首》里面的点评,有很多用的就是八股术语。比如评杜甫的〈登高〉,说:说首联十四层,颈联又十四层,尾联又十余层。挺好笑的。
李商隐的七律,在章法上有很多变化。有的工于发端:如“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以托喻之物起兴,“江风吹浪动云根”(赠刘司户) 发唱惊挺,“人生何处不离群”(杜工部蜀中离席)劈空设问,“二月二日江上行”(二月二日)遒健古拗,“历览前贤国与家”(咏史)以警句开头,“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二首)以回忆开头,“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四首倒插法。
有的工于结尾:如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无限低回,“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少年)对比作结,“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设想新奇,“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以景结情,“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四首推进一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四首巧用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很善于向杜甫学习七律的章法。吴调公说:“杜甫七律之长在于精密中见变化,挺拔而又沉重,喷薄而又浑涵,排戛而又铿锵”,李商隐很多七律就近乎此,甚至有明确标明学杜甫的杜工部蜀中离席。另外,李商隐七律虚词的灵活精当也得力于老杜,典型的如《隋宫》。虚词用的好,就象画龙点睛,整篇就活了。所以王安石认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独具李商隐自己面目的七律,如《锦瑟》和上面举到的《无题》。这两类七律章法可以引一段叶嘉莹先生的话来说明:“至于章法方面,……杜甫则是以理性与感性兼济,纵使由于感性的联想发为突然的转接,也依然不忘在理性上作先后之呼应;而义山则往往乃是以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为主,而却有时在首尾之际略作理性之提挈。”这里提到的杜与李的不同,正是李商隐这两类诗章法的不同。我们看《锦瑟》:开头以“思华年”,结尾以“成追忆”作理性的提挈,中间两联就是一些意象的错综并举。这类诗雄健不如杜甫,而深细华美过之。从题材来看,李商隐爱情诗多具自家面目,而政治诗多具老杜之风。
三, 仗的精工与灵活
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李商隐七律工整的太多,随便举几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望帝都是人物,晓,春都是时令,蝴蝶,杜鹃都是动物。“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萼绿华,杜兰香都是人名,所和时,一个时间一个空间。
对的太工则易死,使得整篇气脉不畅;而李商隐的七律虽工整,却不显得呆板,原因在于他善用虚词,而且用了一些特殊的对仗形式,如借对,当句对等。我统称之为活对。活对正能弥补工对的不足,从而使对仗变化多端,腾挪跌宕。其实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初学写诗,刻意求工,熟练之后则无施而不可。所以老杜说:老去诗篇浑漫与。并不是真的随随便便,草率成诗。而是精熟之后的任意挥洒,皆臻绚烂。晚节渐于诗律细,就是这样一个写照。李商隐也不例外,也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刻意求工到任意挥洒的过程。
善用虚词的如“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先说结论,再申明原因。句子显得拗折有力。朱彝尊评:情深意远,玉溪所独。“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写出了动态,生动形象。“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人世虚浮不定,本多聚散离合,自然界的红蕖为何也散落呢?这可以算问的无理而妙者。虽然浮世对红蕖并不工,但因本来,何事两个虚词用的好,也成了名句很有力。陈与义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正是学此种句式。不重表面的工整,而重意脉的流动。可见李商隐对宋诗影响的一斑。
也有虚词用的不好,散文化过头的句子:“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置之宋人集中,也分辨不出来。闻一多先生就曾把这句诗误作为宋诗举例。虽然句式过于散文化,缺乏诗的韵味和感染力,但也可见李商隐的创新精神。
有一些对仗,字面上很工整,其实是借对。“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日角,天涯字面上很工。其实日角指的是额骨隆起如日,古以为帝王之相。所以这里的日角其实指李渊。“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 虎牙对鸡舌很工整,但其实虎牙指虎牙将军。《后汉书 宣帝纪》:本初二年,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鸡舌指鸡舌香。《汉官仪》:尚书郎奏事于明光殿,……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所以只是虎和鸡的字面,和这两种动物无关。
义山七律当句对很多。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叫做当句对。“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对柳眼,紫蝶对黄蜂。“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急鼓对疏钟,休灯对灭烛。“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碧落对银河,金风对玉露。最典型的如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各句多自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因为当句自对很工,对句的对仗就可以放宽要求。这也是灵活的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