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既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当然也是中国最好大学的代名词。
所以,走进清华北大,就是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
走进清华北大,是所有家长和学子的共同愿望。
而怎样走进清华北大,却是所有家长和学子永远待解的心结。
吴晓军的著作《走进清华北大》,让我眼前一亮。
这部著作,在解开家长和学子怎样走进清华北大的心结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细读之余,也激起了我探讨的热情。
一、家长的心态和引导,是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基础
调查显示,清华北大学生的家长,即使是一字不识,或家境贫寒,也会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强不息。
他们相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总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知疲倦地劳碌着。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把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提到:“如果你让别人造船,请别急着给他们材料,而是先让他们看海,激起他们对海洋的强烈渴望。
”他在《走进清华北大》中采访的骄子马牧青初中毕业的暑假在父亲的带领下浏览了北京大学。
当时,她对父亲说:“今天,我是以游客的身份走进北大的;三年后,我要以北大学子的身份走近未名湖。
”果然,她如愿以偿。
我在全国各地为学生家长做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时,常讲我朋友老赵的故事:老赵兄弟姐妹五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要知道,像我们这个年龄,兄弟姐妹五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那绝对是凤毛麟角的。
我曾经要老赵解释个中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他告诉我这么个事:他父亲年轻时是县供销社经理。
单位有辆旧吉普车。
每到寒暑假,父亲就开着吉普车带着他们出去旅游。
他们吃的,是母亲做的干粮;喝的,是用行军壶带上的母亲烧的白开水;住的,是最廉价的旅社。
他们旅游的,不是名山大川,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全国各地的名牌高校。
到了南开大学,父亲告诉他们,周恩来就是这学校毕业的;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父亲告诉他们,钱学森就是这学校毕业的。
他们兄弟姐妹五个,在初中毕业之前,全国的著名高校,他们都去旅游过。
每到一所高校,父亲最关注的是宣传栏:国家的哪个***是这所高校毕业的,或者某某科学家、学者、作家是这所高校毕业的。
所以,他们回家之后,不用父母督促,都很自觉地学习。
因为他们知道,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重点大学,是成不了心中的偶像的。
也许正因为此,他们五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是啊,带着孩子游高校,或者让孩子看看《走进清华北大》,也就相当于先让孩子看海,激起他们对海的强烈渴望,再给他们材料去造船。
二、孩子个人的心志基础,是其走进清华北大的决定因素
其实,才出生的婴儿,如果都能够接受科学的教育,每一个人都可以走进清华北大,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 、周恩来、钱学森、袁隆平一样的事业。
遗憾的是,“与我们本来应有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
我们现在只利用我们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
大多数人的潜能,在一生中都没有发挥出来――出生时从父母那里获得,死亡时又带进了坟墓。
要让孩子发挥潜能,走进清华北大,除了父母的影响之外,孩子个人的心志是关键。
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会自觉地向才志远大的伙伴看齐,远离才志平庸的孩子,自觉地挡住外界的诱惑。
他在理想没有实现之前,会一直奋斗着,同时收获着。
成功之后,他会向着更为高远的目标前进。
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而且成功的规模也往往比较大。
而一个没有好好立志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规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业成就。
因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容易满足,小富即安,裹足不前,不再有进取之心。
他的人生走不远,也飞不高。
因此,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注意引发孩子对伟大、高尚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孩子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以古今优秀人物为榜样编织自己童年的梦。
真正成功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孩子的“志”立好。
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身教言传、潜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个童真的“梦”。
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便慢慢地形成一个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
这个理想之前的童真的梦,便是所谓的“志”。
伟大而明确的目标是产生恒心和毅力的基础。
因为,“有了伟大的目标,你就会把艰苦的劳动当作休息。
”如果没有志向,没有目标,何来恒心和毅力去忍受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千难万险呢?一个孩子,如果知道了读书是他成就理想的必由之路,懂得读书对于他成就人生的重要作用,他就能以学为乐,能把艰苦的攻读当作休息,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学有所得。
虽然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学习过程中,是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成就感的,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分心的事情时他就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或目标。
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心态的孩子,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学习获得成就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采访的骄子乔雪园出生在河南,成长在北京,考上清华北大就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也许正因为此,他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三、学校和老师,是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土壤和园丁
有人把人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是草一样的人生。
尽管它也吸收雨露阳光,但却长不大。
别人踩过它,却感受不到它的痛苦,因为别人可能压根就没有注意到它这株草。
第二类人,是藤一样的人生。
旁边有一棵大树,它也可以爬得很高。
树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
树山倒了,它也倒了。
第三类人,是树一样的人生。
虽然它可能会经受若干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但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
远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近看,是一片绿荫;即使倒下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可以说,孩子将来是成长为草、藤,还是树,是由他的志向确定的。
前面也讨论过,确定他的志向的,主要是其家庭的影响。
一个孩子,他的志向基本确定之后,也将决定了他将来是草、藤,还是树了。
而将来草、藤和树的成长和管理,那就要看土壤和园丁了。
土壤的肥瘠、园丁技艺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草的大小、藤的粗细和树的高低了。
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采访的骄子谢远航认为:“学校的条件差异较大,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如果从小学到高中连续累积起来计算,足以引起数十乃至数百分的差距。”
要想成长为参天大树,就必须要有优良的土壤和技艺高超的园丁;要想走进清华北大,就要有优质的学校和优质的教师。
因此,我们在呼唤 加大对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呼唤和期待着教育均衡成为现实。
四、不能走进清华北大怎么办
理论上讲,每个孩子都有走进清华北大的智力基础。
但是,由于智力开发的程度不同、心志成熟的早晚不同、所在学校的条件差异,每个孩子走进清华北大的早晚和可能性自然就不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走,世界就会倾覆。
如果所有的学子都非牛津剑桥不上,这个世界的教育就出了问题;如果中国的学子都非清华北大不上,中国的教育就出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家长和学子们把清华北大等名牌学校作为一种追求和向往未尝不可,而非要一步到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则万万不能。
家长和学子,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文化积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心志高下以及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师资力量来确定孩子的大学定位。
孩子能一步到位考上名牌大学最好。
不能一步到位,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做四年的努力和调整,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样。
现在是大学大众化的时代,考个专科,再专升本,然后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一样是高起点就业。
高中毕业复学一年从头再来,或者直接踏入社会,照样有光明的未来。
2013年5月12日凌晨,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河南省鹿邑县高三学生高炜晟雇凶将其父亲(原鹿邑县法院院长高天峰)和姐姐高炜艺杀害。
而弑父杀姐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和姐姐要其考名校、管教太严。
每年的高考后,考生喝药的、跳楼的、赴水的不时见诸报道,在网上查询,更是触目惊心。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不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贾平凹说过:“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
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寄托儿女。
这行为应该是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做父母的能参透贾平凹和托尔斯泰的这两句话,也许就可以解决孩子“不能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五、走进清华北大为哪般
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当然是为了成龙成凤,有好的发展前程。
然而,吴晓军在《走进清华北大》中曾提到:
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遥、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结果,10个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的人却耳熟能详。
谜底最后揭开:原来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
他们赢得了科举考试,独占鳌头,披红挂彩,春风得意。
没想到,风头出尽之后,这些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
第二份名单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秀才!他们考场失利,与高官厚禄无缘。
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远播,载入史册。
吴晓军还提到: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作为国内最权威的大学评价咨询专家之一,带领课题组于2009年发表了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这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的崇拜者们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绩远远低于社会预期。
事实上,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会是那些高考状元,而往往是那些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因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最快地做出最佳选择,进入最佳状态。
他们经受得起挫折,不怕失败。
因此,他们在失败之时,是不会喝药、跳楼、赴水的,他们永远都能从逆境中奋起。
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我们不是为了制造天才,而是为了培养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让孩子上名牌小学、名牌中学、走进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绝不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培养脑筋灵活、身体健康、性情开朗直率的孩子。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
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
截至2019年底,学校占地面积44212公顷;共设有20个学院,59个系,82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博士后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
有教职工1540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有在校学生50349人,其中本科生16037人,硕士生18606人,博士生15751人,港澳台侨学生845人。
扩展资料:
师资队伍
截至2018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485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43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81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648人。
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9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67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2人入选青年学者,239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2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北大培养科学家-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做。
清华培养工程师-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
而我二者兼备-既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 原名京师大学堂,是光绪皇帝“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废除了绝大多数新政,但唯独保留了这所学校。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国家第一所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功能。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翻译家严复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1916年蔡元培继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北京大学成为全国学术思想中心。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都在这里发芽。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别了司徒雷登”的燕京大学被撤销,北京大学搬入燕京大学校园至今。
在某个不存在的年份,北京大学再次成为全国学生思想中心。当今已经被拆掉的三角地上大字报林立,自由的思想之火在这里熊熊燃烧。不过后来,这个地方逐渐成了贴考研广告的地方,再后来,连这个地方都没了。
北大的著名雕塑“德先生和赛先生”也说明了这里是一所追求科学与民主的大学。
这个雕塑是字母D和和S,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第一个字母,所以称为民主科学像。好笑的是,字母S(科学)上面有个球,所以也被戏称为“科学顶个球,民主连球都不顶”
北京大学传统优势科目为文学和理学,如哲学、 社会 、 历史 、中文、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近年来北大创立工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等,在工程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北京大学至今依然保留了尊重学生个性的传统,各种风格迥异的学生在这里交流学习。如果你个性独立,欢迎来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年。1908年,美国因为害怕日本独霸中国,逼迫日本退还了部分庚子赔款,并要求清政府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创立至今一直位于目前的校址,清华依然保留了当初创立时的一部分建筑,如清华学堂、二校门、大礼堂等。
我在清华的时间比北大短,所以感触没有北大那么深。清华给我的感觉是“务实”,相比于北大的天马行空,清华更应该用脚踏实地形容。这也许与清华的学科设置有关。
1952年院系调整时,将清华的文理学科全部迁入北大,清华大学成为了一所纯工科大学。清华的电子信息、车辆工程、精密仪器等学科都处于全国首屈一指的地位。最近几年,由于创办综合型大学的要求,清华逐渐恢复了文学和理学学科,目前的清华物理系、数学系等也位于全国前列。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了最近热播的**《无问西东》,这部**讲述了清华的百年 历史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 社会 ,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 历史 重任。清华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他们将担负 历史 责任看作自己的任务。
清华学生非常抱团,出去工作时清华校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如果你善于与人合作,欢迎报考清华大学。
对大部分同学来说,高考考入北大清华是很难的,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可能,因为高考其实是个熟练工种,内容就那么些,苦读加正确的方法,没准就来到这里。如果高考没有考上,考研比高考要容易的多。大学认真学习,不要睡过去,考研来北大清华,也是是实现梦想的一种方法。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高等学府,一直以来都是国人的骄傲。这两所中国最好的学校,其实也在相爱相杀互相较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那么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北京大学,它诞生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所以“大学”之名创办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它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因水木清华而得名。
从排名上来看 ,在2017-2018中国大学排名中,(排名指标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社会 影响)北京大学位列第一而清华大学排名第二位;而在美国信息平台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来看(评估内容包括发表的论文数、国际合作论文数、专利申请数以及专利中引用的科学出版物数量),清华大学位列内地高校第一名,北京大学排名第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两所学校在教育培养中的不同。
北大强调的是自由、民主兼收并蓄,这种氛围下的北大学子习惯独立思考,学术空气活跃、百家争鸣;相比较于北大,清华的氛围更加注重务实,管理比较严格,研究严谨。
正是不同的学术氛围,使两校的学术侧重点也不太一样。 北京大学作为最好的综合性大学,文理双收,理论学术氛围非常好。尤其是北大的人文 社会 科学和理科基础理论在国内独树一帜;清华大学比较注重理工科,重视务实和实践能力,坚持“行胜于言”的校风,因此清华大学的学子在技术应用上才能够拔得头筹。
专业的差别 也导致了两所学校男女生比例的差别,清华男生的数量是女生的数倍。清华学子的社交意识比较淡薄,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北大学子则热爱交流,热爱交朋友,思维方式也比较跳跃。
在不同学术氛围的影响下, 北大清华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也有所不同。 据北大清华官方发布的就业生质量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清华毕业的学子偏爱进入科研单位工作,而北大的学子进入党政机关的比较多。
其实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小差别 。清华的学生被说是红又专,北大的学子也有不少被称为刺头;北大很多学子不守时,而清华学子非常的准时;北大对 体育 课非常随意,而清华异常严格,男生更有3千米的 体育 测试;
其实两所大学除了差别竞争以外也有很多的合作。1958年北大清华也进行了院系调整,清华的文科并归于北大,因此清华成为了理工科学校,而北大的 社会 人文科学在国内数一数二。近年来两所学校也开始向综合院校去发展,清华大学开始发展人文学科,北大也设立了工学院
北大清华两所大学各有特色,作为国内最优秀的两所高等学府,希望能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
清华和北大两所都是百年名校,国内顶尖,人才辈出,各具千秋。很难分出个高低,也没有必要分出个高低。
清华属于理工的类型:工科(电气、水利工程、自动化、机械丶建筑、土木工程、经济管理、力学、计算机、电子信息、核能、电机等),那就当属清华。
北大属于综合的类型: 文科和理科(数学、经济管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法学等基础科学)是全国最好的。对了,北大的医学也很好哟。
两个学校的氛围不同。
北大强调自由、民主兼收并蓄。北大的课外生活很精彩,有129合唱比赛啊、新生杯演讲呀、 体育 等各个方面的。200多个社团可供选择,让你有着应有尽有的生活。噢,北大的图书馆,就更是北京大学最最珍贵的资源。
清华大学注重务实、严谨,管理严格。读理科的话还是去清华吧!
差别在名字不同
清华和北大的差别很大,又互为补充。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北大在本质上还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学校,清华在本质还是一个买办阶层的学校”。当然,他说的不对,但是这句话很有意义,很值得思量。北大和清华的差别体现在专业和气质上。
在专业层面,北大是综合性大学,北大的文科,尤其是文史之学,和延安的黄帝陵、曲阜的三孔、龙虎山的张天师、莆田的民间仪式等共同构成中华文脉,甚至还是主要的代表。清华是理工科大学,更加提倡专家治国。虽然现在清华也恢复了文科,排名还不错,但是这种恢复也仅仅是就量化的东西而言,气韵少了很多。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差异。
在气质上,北大强调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更具有诗人气质、革命者情怀和反叛者精神;清华则主张又红又专,高度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重视问题活动和专业外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所以相较于北大,清华出了很多大领导。但不管是北大和清华,都是中国人心中敬仰的所在,都是我们民族的自豪。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和世界上最有声望和最优秀的大学,吸引了无数华夏儿女最优秀的人才聚集于此。清华大学最主要以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主,同时也在不断发展人文科学,它为二十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科学家,政治家和 社会 活动家。北京大学作为我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理学和 社会 科学引领时代,它与我国许多重大 历史 关头息息相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有北大人的紧密联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双子 星座 ,文理结合,都是世界一流大学。
简单北大文科好点,清华理科好点,其他的都差不多。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各有特色。很难分个高低,也没必要分出高低。 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清华大学现有20个学院、57个系,包含建筑、土木水利、环境、机械、航天航空、信息、理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经管、人文、社科、法学、美术、公管、新闻、马克思主义、金融、材料等。本科专业共有有78个,第二学士学位14个,硕士专业有68个,博士专业则有有56个。清华入选双一流学科分别是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等34个学科。
北京大学现有人文学部、 社会 科学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医学部共五个学部,直属院系共53个,学士专业121个,硕士专业242个,博士专业212个。1988年,北大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十六字办学方针,遵循方针推行了教学改革。2001年,北京大学开始“元培计划”,进行本科教育改革实验。参加元培计划的学生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弹性学制,入学只分文理科而不分专业。2002年起,北京大学在本科招生时实施大类招生模式。至2004年,除外国语、医学类专业之外,其它专业都实现了按学院或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完成1至2年的基础课学习后可在本院系内选择专业分流。中文系、化学学院等院系还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自1989年起,北大开始试行辅修、双学位制度,至今大多数院系已开设有辅修或双学位课程,全校有30%的学生攻读辅修和双学位。北大还开展跨学科培养项目,如文、史、哲、考古、外语五院系开展的古典语文学班、元培学院开设的古生物学专业。北大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六领域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由知名学者为学生开设课程和讨论课,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以开展个性化辅导,通过国际交流、学科竞赛、科研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北京大学自2012年秋季开始试行“小班课教学”,结合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的方式培养学生。
由此可见:清华重理工,北大重文理
清华的电气、水利工程建筑、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力学、计算机、电子信息、核能等工科就很好。
北大的信息科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院都不错
都好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都是国内最好的高校,多少学子的梦想就是步入清华北大内念书,也有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步入清华北大念书。清华北大不止在国内享有很好的名誉,在外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毕竟是我国最好的两所大学。
清华北大最大的差别在于两个学校的重点学科的差别,毕竟两个学校的发展理念的不同。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北大是文科生最高的高等学府,北大的人文社科甚至有些比人大还要好。在金融方面,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几乎吸收了大部分的高考状元和奥数选手。北大的数学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几乎每年的奥数国家队选手都被北大给包揽了。
清华自从52年院系调整以后,为积极投入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重视工科并发展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清华的工科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很好的发展,在传统工科以及新兴工科都非常的强势,每年都包揽信息学竞赛的国手。清华的美术学院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顶尖学院,清华美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设计类学院,也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思想的发源地。
清华以及北大的校园环境也是非常地优美。 清华的校园内包含了以前的皇家园林,学校以清华园为中轴线,东边以教学楼喝科研区为主;北边是学生生活区;西边为 旅游 景点。水木清华、荷塘月色都是清华校园内出名的景点。而北大保留了燕京大学的建筑风格,许多建筑古色古香,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图书馆都是北大著名的景点。清华大学的校园比北京大学的校园还大,北大大约3000亩而清华占地约4900亩。
总的来说,北大清华都是我国最好的高等学府,学习环境良好,风景优美。虽然两所大学都极力往综合性大学发展,但是发展是需要过程的, 现在北大以文理科并进,而清华工科美院一骑绝尘 ,相信从中可以了解两校之间的差别了。
一、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 清华大学名字的由于前身清华学堂,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正式命名清华大学。
二、清华大学校史
一、清华学堂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建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2、游美学务处设立
1909年7月,清政府外务部、学部会同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
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
3、清华学堂成立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二、清华学校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 college),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1、师资教学
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干。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学校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而先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并与课堂学习相互促进。
高等科重视英文和数理等自然科学,到高等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美国大学的若干课程。高等科毕业生一般可以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就读。
2、大学部
1916年,清华学校提出筹办大学的计划,得到外交部的批准。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1926年,大学部设17个学系。
3、国学研究院
1925年设立研究院,作为成立大学院之预备,研究院尽其始终仅设国学科,世称“国学研究院”。开办研究院旨在“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研究院实行导师制,开创了国学研究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新风气。1929年停办。
研究院“效仿旧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度”,“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其分组不以学科,而以教授个人为主。”
国学研究院四年中共招生74人,他们本着在清华所受之师教,或执教于大中学校,或任职于文化学术机构。
4、留美预备部
大学部成立之后,新招学生不再是留美预备生,称新制生;原有学生归于留美预备部,称旧制生。从1909年起,至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共培养、选送留美学生1280人。
三、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 北京大学 、 南开大学 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0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
说起庚子赔款,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白起!水木清华就是在美国人庚子赔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是因为这个,许多人都认为美国在殖民时期是最好的应该国家,或者说,美国人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友善的。那么难道美国人愿意将庚子排款用来创建清华大学真的是因为美国的仁慈吗?
高晓松在节目中总是说,大学是国之重器,尤其是清北这样的国内一流大学。对于这个观点,小编是极其认同的。既然有此观点,那么美国人对于清华大学的投资我们就不能单单说这是美国的仁慈了,想来也还是有着某些利益关系的。而遍观国人对美国的认识,我们便会猛的看出美国人的高明之处。
相较于当年的其他列强,美国人的高瞻远瞩真的是让人感到惊讶。水木清华多多少少是会将美国人的思想渗透到我们高校人的血液当中的。这些思想并不错误,但是他让我们对美国,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别样的,偏向友好的,高大上的看法。当年有限的庚子赔款现在真的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其实我们再对比一下美国和苏联人在二战后对战败国的处置方式,我们就更能看出美国人的高瞻远瞩,以及和创建清华一样的思想影响了。
在二战后,苏联人是如何处理东欧国家的呢?那就是换旗帜呀!苏联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东欧几乎所有国家都强行控制,让这些政府像傀儡一样听从于以美国为首的经互会和华约。在当时,这可能感觉苏联人的精明,但是现在来看,那就是流毒无穷。
俄罗斯现在发展困难,北约甚至将大炮都架在了俄国人的鼻梁上。为什么北约可以如此轻松的东扩,而俄罗斯现在却是众叛亲离呢?这基本上就是苏联在上世纪在东欧的控制和施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有关。布拉克之春被迅速扑灭,对苏联人来说是其特种作战的成功,但是事实上,那是其战略布局上目光短浅的证明。
而美国人在二战后是如何处理德国和日本的呢?美国联合英法,让德国人有了独立自主,联邦德国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北约在欧洲的核心,成为对抗苏联的核心·。即使到现在,德国和美国政见屡有不和的情况下,德国人和美国人的关系那还是很难撼动的,在重大事件面前,德国人还是会第一时间站到美国的阵营中。
而美国人对日本的处理,我认为那真的是更高超了。在二战后,美国人将天皇的权力废除了,对日本实行了和平改造。而且美国虽然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但是政治经济还是基本独立,这让美日关系一直处在蜜月期。即使是特朗普现在要求分摊军费,并且在美国国内增加就业,日本人也是照做不误。
这一正一反,我们就看出了美国人在这种战略决策上是何其的英明。其实美国人庚子赔款创建清华何尝不是美国人高超战略的一种体现。美国人创建清华绝对不单纯,但是它就是有这种高潮的手段实现了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