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与远方》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命中注定般,邂逅了她。像**,美得惊心,让人一不小心便沉溺于她的文字中,甘愿坠落。她又像枝头盛放的梨花,那样洁白,让人不忍靠近亵渎,她便是三毛。她的远方,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她的流浪,始于乡情,止于死别。
海上繁花朵朵,民国烟雨中,最灿烂的,无疑是张爱玲。可我却无意中与三毛结缘,将她铭刻于心间,缘分是个奇妙的东西。若有缘,纵使相隔万水千山,百年时光,也能只一眼,便认定;无缘,近在眼前,也就错过了。命盘里早已刻下的四季轮回,世事变迁无从更改,正如我与三毛,三毛与流浪。
早就熟知三毛的命运,却莫名对这本在沙漠中诞生的《撒哈拉的故事》有着特殊的情感。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它静静躺在红木桌子上,阳光斜照进来,洒在米**的封面上,六个金色的字写进了我的心中。鼻尖,若有若如的书香缭绕,带着历史的尘烟,陪着民国的烟雨,悄然而至。
半晌,轻轻合上书页,手指拂过封面、出神,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尘土漫天的沙漠,一方小小的屋子,还有两个相依的人。那是半生的流浪之后,令人心安的一次停留,却不是最终的归宿。那个义无反顾陪着三毛去沙漠的人啊,最终将命也留在了那个土地,一个最终不属于他的国家的土地。
命运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三毛,又成了天涯行者。再度流浪,只为寻觅一个归宿。在她于繁华尘世中坦然抽身之后,是否觅得一方净土呢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数十年数百年之后,凡世间不会再有一个三毛了。有的缘分,终究只能维系在文字中了,有的离别,就真的不会见面。
每一个人,在真正找到栖息地前都有着一颗流浪远方的心。就像三毛,因为一张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就来到了撒哈拉,就像我心里的烟雨江南。
江南好,风景就曾语。梦里的江南,绵绵细雨缠绵了岁月。邂逅了江南小城的一场春雨,在新柳抽芽时,洒下喜悦的泪水,滋润每一方土地。江南的雨,总能轻易落在我心中。
荡舟秦淮间,打捞起的是风流才子的折扇,粉红家人的发髻,还是,只一段沉淀下来的过往河畔,隐隐有歌传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些愿望,最后还只是一个愿望。江南,终究只存在于我的梦中。远方,有时是一生也抵达不了的。生活在城市的我们,过着单一重复的日子,磨平棱角,害怕改变。我们为那抵达不了的远方找了许多借口,却都在真正有所行动的人面前粉碎。
看过这样一段文字:
从前的从前都已消散,天空黯淡,守着影子不再张望的时光。也许可以学着候鸟的样子,逐温暖而居,随季节启程,再千万里依路而归,还是旧时庭院,寻常屋檐。一下子就想到了三毛,她也是这样,随时随地启程,在未知的远方停留,不同归期,只求无憾。
穿越千年的时光,多少沧桑变桑田,人心却一直是这样,纵使能够坦坦荡荡,也做不到磊磊落落,试问,有谁会愿意坐在饭店里。以十几倍的价格吃着自己打来的鱼有谁会愿意开车几百里只为寻一个骆驼头骨有谁会愿意结婚时没有凤冠霞帔,也没有白沙翩跹。读后感·只有一件简单的裙子,步行结婚呢在这物欲横流的人间,三毛做到了这些。
人生就像一场折子戏,你我都是戏里的青衣,演绎着注定了结局的故事,戏散,自是归去,如舟过无痕。虽然如此,可有太多的人似乎一生都在追求着名和利。三毛是特殊的,她的一生不为利来,不为利往,只求不负时光,不负生命,多好!
时光流转,不变的,是江南烟雨,是那本《撒哈拉的故事》,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毛。她特立独行,以文字果腹,在远方,流浪着。
我精心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知识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在科技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的现代社会,不少人认为背诗词、搞朗读都是没有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用不着。因而,“实用”成了现代的代名词。可认真想想,正是在这样背景之下,因过度依赖智能手机而成为“文盲”的人不计其数,网络语汇的盛行使我们渐渐忘记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中国诗词大会》正是这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一次美丽“邂逅”。
《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以来,备受舆论:“题目过于简单”、“百人团太菜”、“题目类型不够多样化”等,更有甚者“参加这个比赛有用吗?能给高考加分吗?”。看到这些之后,我想起这样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诗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从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邀发起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建构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一样,拥有如此灿若星河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首经典诗词。我认为,让《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的》不仅仅是选手的才情和节目的精彩,更重要的或许是中国古典诗词本身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以及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价值和生命力量。
诗词在现代的意义,是一种具有伟大精神力量的象征,是一种传承积极向上进取思想的载体,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国力的象征。当下的中国,国富民强,风清气正,朗朗乾坤。古诗词文化,是大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和必经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时代前行中的属于自己的一盏盏明灯。
高一(8) 钟嘉宜
1关于“邂逅”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邂逅”的诗句有:
1、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佚名《野有蔓草》
2、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佚名《绸缪》
3、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蔡琰《悲愤诗》
4、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繁钦《定情诗》
5、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7、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8、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张衡《同声歌》
9、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10、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李清照《晓梦》
11、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王恽《送姬仲实隐士北还》
12、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韩愈《南山诗》
13、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鲍照《赠傅都曹别》
14、彩云冉冉巫山岫,还相逢邂逅绸缪。——李邦基《越调斗鹌鹑 寄别》
15、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杜甫《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
2关于邂逅的古诗相逢行(李白)
相逢红尘内,
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
君家阿那边。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浣溪沙·张泌
小市东门欲雪天,
众中依约见神仙,
蕊黄香画贴金蝉。
饮散黄昏人草草,
醉容无语立门前,
马嘶尘烘一街烟。
3关于邂逅的古诗词1、一时邂逅犹快意,十载清闲我谢天。
2、争得花阴重邂逅,才不思量。
3、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4、邂逅不可见,早夜何能觅。
5、一番幽会,只觉添愁绪。邂逅却相逢。
6、邂逅故人同一笑,迟留。聚散人生宜自谋。去路指南州。
7、邂逅一樽聊酩酊,声名身后岂须闻。
8、邂逅心生敬,殷懃手自培。
9、万事纷纭都入幻,一杯邂逅且忘怀。
10、邂逅两仙翁,笙鹤游青冥。
11、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12、邂逅故人唯有醉,醉中衣帻任欹斜。
13、邂逅忽相遇,有客在尘埃。
14、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15、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描写邂逅的经典诗句
1、一榻清风,故山邂逅欣相遇。
2、邂逅初心得计处,伊水鸥闲波碧。
3、路傍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
4、侥幸擢儒科,邂逅至郡守。
5、邂逅君子堂,一杯相与持。
6、苔上印钩弯,邂逅难忘此。
7、邂逅一尊文字饮,春风为洗愁颜。
8、邂逅开怀,等闲分手,满斟绿醑。
9、邂逅佳辰,铺排雅席,金炉香袅欲何言。
10、回头不觉双山堠。渔父樵翁常邂逅。
11、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12、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
13、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14、邂逅得诗人,呼斗酒,发清吟,豪气凌霄汉。
15、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古代描写邂逅的诗句
1、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
2、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
3、邂逅淮阴市,共饮官道傍。
4、匆匆笑语,时时邂逅,草草杯盘。
5、复恐灞亭归,邂逅逢醉尉。
6、游山不必众,邂逅三五人。
7、闲游本自无程数,邂逅何妨一笑哗。
8、邂逅故人相见,俯仰浮生今古,蝼蚁共王侯。
9、邂逅苦匆匆。还疑是梦中。
10、一曲履霜谁与奏。邂逅麻姑妙手。
11、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
12、邂逅卑飞,几时高举,不露真消息。
13、邂逅得知心,一见叹犹龙。
14、邂逅一欢须共惜,年年长记今秋。
15、邂逅风雷终有用,低回囊槛要深蹲。
16、邂逅今朝,暂得论心曲。
17、淘沙邂逅得黄金,莫便沙中著意寻。
18、尊酒殷勤,邂逅相从只有君。
19、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20、燕才邂逅莺相款,花自将迎蝶见过。
4关于邂逅相遇爱情的句子1、相遇,心绪如白云飘飘;拥有,心花如雨露纷飞;错过,心灵如流沙肆虐。回首,幽情如蓝静夜清。
2、感谢上苍,让我结识了你。在这美丽的季节,这美好的相遇。
3、错过,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如果相遇,我会更懂得如何珍惜。
4、从来觉得相逢是一种偶然,邂逅是一种机遇。相遇后,却成了匆匆而过的路人。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宁愿从未开始也从未相遇。
5、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6、又是一场相遇,偶然,伤与痛,在等着我。若是你我不曾相遇,受伤的你悄悄来到我身边就成了必然。
7、有的时候看起来,天上的两片云总会有相遇的一天。可是人们不知道,那是不同高度上的两片云,永远也不会相遇。
8、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态,遇见你。
9、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茫茫人海中,相遇是缘起,相识是缘续,相知是缘定。
10、一幅画,一次瞬间的回眸,就在那次画展上,那个眼神,温柔的流转,还是那干净的皮鞋,一尘不染,俊朗的眉宇性感的唇,悄悄走近,牵手一段浪漫。
11、也许相遇就是遇上今生值得的人吧!即使需要分离,但那段时光不会消释。
12、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
13、假如人生不曾相遇,不曾想过会牵挂一个远方的人。我有深切的愿望,愿你快乐每一天。淡淡的情怀很真,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虽然一切只能给虚幻中的你。
14、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于这茫茫人海中,于这网海茫茫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
15、相思点点,夜夜期盼,期盼着相逢。听一曲“彩云追月”,泪,滴落!那是心灵的倾诉!幽怨的笛声似在向我诉说着离别后还能否再相聚?此时,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望月思君,有我用蓝色的相思泪调和的思念,飘向远方夜色苍茫中的你。
16、相逢是缘相知最美相爱是罪相守最累!爱到不能爱时说分手,到底是谁辜负了谁?相逢的日子淡如水,谁爱谁都无所谓。因为那个时候,谁也不是谁的谁,海阔天空自由飞。
17、相逢是首歌,我们举杯,我们对酒当歌,拉家长里短,数儿女情长,谈笑风生,肆无忌惮。倾诉的是真情,珍藏的是友谊。
18、我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
19、我们本是不同象限里的点线面,却在超越时空的领域里莫名的相遇,你回头看我,我回头看你…始终要分离。起点也是终点,我遇上了你,却要分离。
20、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 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已经结束。
21、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5描写邂逅情景的古诗《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注释:
情人不期而遇的喜悦。
蔓(音万):茂盛。漙(音团):形容露水多。
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婉:美好。
邂逅(音谢后):不期而遇。
瀼(音瓤):形容露水多。
臧(音脏):好,善。
《诗经 唐风 绸缪》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绸缪束薪,①
三星在天。②
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③
子兮子兮,④
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⑤
三星在隅。⑥
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⑦
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⑧
三星在户。⑨
今夕何夕,
见此粲者。⑩
子兮子兮,
如此粲者何!
一把柴火扎得紧,
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
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
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哪夜?
遇这良辰真快活。
要问你啊要问你,
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
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哪夜?
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
将这美人怎样疼?
注释贺婚者闹新房时唱的歌。
①绸缪(音仇谋):缠绕,捆束。犹缠绵也。 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
②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③良人:丈夫,指新郎。朱熹《诗集传》:“良,夫称也。”
④子兮:你呀。
⑤刍(音除):喂牲口的青草。
⑥隅:指东南角。
⑦邂逅(音谢后):即解媾,解,悦也。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⑧楚:荆条。
⑨户:门。
⑩粲(音灿):漂亮的人,指新娘。
6关于邂逅的古诗词关于“邂逅”的诗句有:1、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佚名《野有蔓草》2、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佚名《绸缪》3、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蔡琰《悲愤诗》4、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繁钦《定情诗》5、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6、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7、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
——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8、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张衡《同声歌》9、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10、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李清照《晓梦》11、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
——王恽《送姬仲实隐士北还》12、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韩愈《南山诗》13、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鲍照《赠傅都曹别》14、彩云冉冉巫山岫,还相逢邂逅绸缪。——李邦基《越调斗鹌鹑 寄别》15、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杜甫《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
这个世界真是复杂,或许原本并没有如此复杂,是我们人类自己把它变得复杂起来的。
每日里,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也不知道是我们在追赶时间,还是时间在追赶我们。
有人说,我们忙碌起来的最大价值,其实是要提升效率,省下时间,然后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但是忙碌了许久,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疲惫不已,很多时候也似乎没有省下多少时间,我们的一天还是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半分空闲。
买回来的书,许久了,塑封还没有撕去;立在墙角的瑜伽垫,从买回来起,站着的时候都比躺平的次数多;音乐也只有在上下班通勤的地铁上,为了隔绝噪音,才会用耳机听上一会儿;甚至厨房的那些厨具和餐具,也在时光中自然的沉淀着包浆。
这看起来真是一个矛盾,但其实又并非如此。
效率的提高,必然会节约相应的时间,这是客观的规律。
但是有很多东西,却藏在一旁,不停地觊觎着这些原本可以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的时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
当然有一部分是被老板拿去了。
资本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利润,而企业利润的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员工劳动的剩余价值。
体力劳动相对容易衡量,毕竟搬一块砖五分钱,你搬多少块拿多少钱,清楚明白。但是现代 社会 ,纯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基于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脑力劳动为主的岗位越来越多,而这些脑力劳动的成果的效益又因为互联网的加成,而难以估量。
直观一点举个例子,工人做一把伞,即使是大师工艺、精工打造,最多也还是一把伞的价钱,但是软件工程师造出一款杀毒软件,却能近乎无成本的创造出无数的副本,产生数以亿万的价值。
而即使工程师自己可能也对自己劳动的真实价值没有什么概念,往往也满足于超过了其他行业平均收入的工薪。这些劳动既值钱,劳动者本人又缺少直观感受,那无怪乎肯定被老板盯着,大肆压榨剩余价值。所以这类行业中就出现了一些神奇的名词“996”“福报”等等,为什么被拿走这么多时间?因为这些时间很值钱。
虽然老板压榨剩余价值的方式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但真的过了一定的程度,反而也会激发起员工的叛逆,明的对抗肯定不行,但暗地里“滑水”、“摸鱼”却是难以防范和避免的。
被别人拿去的时间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还是被我们自己浪费掉了。
快节奏的工作,让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久了,又让我们容忍不了慢节奏的 娱乐 。
现在愿意花上几天甚至数月时间去啃下一个大部头小说的人少了,更喜欢看的是几百字的微博,最多也不过是几千字的爽文;
愿意每天固定时间守在电视机前追剧的人少了,能接受的是一次性更新多少集、甚至还可以充钱提前看的网剧;
甚至愿意看电视剧的人都少了,大家有了闲暇更多是看越来越短的小视频;
极端一点的,甚至对于习惯快节奏的人,花上两个小时去看场**都成了不能承受的负担。
表面看起来这些比较零碎的时间投入,应该是可控的。 但实际上因为有着专门针对人们心理机制的算法支持,导致一篇篇的微博、一段段的视频串联起来,一下子对时间的占用量就几何级数增加,不仅占据了很多休闲时间,甚至还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时间。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常常睡前想额外刷几篇微博,却不料转眼就几个小时过去,天就亮了。
但即使有背后算法在“捣鬼”,但是其实这一点都怨不得旁人,毕竟手机是握在自己手中,真的自制的人,完全可以不被蛊惑。
但是没有办法,整个 社会 都是如此滚滚向前,那么处在其中的人,即使自己想站定,都是不可能的理想了。恰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那句红桃王后的话: “在这里,我必须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确实如此,当前的 社会 竞争,已经变味了。
一个人加速,反而就能逼的所有人都不停奔跑。就像在**院里,原本每个人都坐的好好的,结果有一个人为了看的更清楚而站起来,就会逼得所有人都站起来,原本的那些微的观赏体验的提升,都消失了不说,大家还都要承担站着看**的不适。
一切的效益都被充分的恶性竞争给抹杀了,而且还会逼得后来入场的人不得不进行竞争。
所以原本竞争不够充分的时候,效率的提升确实能够给一些人以额外的收获,就像刚刚改革开放时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经济特区的惊人发展速度,但竞争足够充分后,大家的所谓“高效率”就成了应有之义,就成了为了高效率而高效率,为了高速度而高速度,既没有额外福利,又平添诸多负担。
但其实 人这个物种是不能适应这种所谓的高速度高效率的。 不管是人肉体的局限,导致我们奔跑行动的速度都在食物链上处于中等,甚至是猎物的阶段。还是人的精神,也难以承受长期高负荷的压力。据说,这么多的动物之中,好像只有人是会抑郁的。
社会 的重压之下,人自然会想要求得解脱,并且需要解脱。
一方面人们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不管是个人层面的,还是 社会 层面的,都是一个想法 “自身越强大,困难就相对越小”。
思想上,无数哲学、宗教等都为人类提供一些解放自己的方法,特别是佛家提出了“众生皆苦”,让人接受苦难的现实存在,又指出了“苦集灭道”的解脱路径,为人们提供一种解脱自己的方法。
现代 社会 中人们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去修持什么宗教,去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于是只好寄希望于见效快的方法论,于是一个词忽然就热了起来,那就是“诗和远方”。
似乎人世间真的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人放下一切的负担,找寻到真实的自我,找回自己真实的生活。
但是这个“诗和远方”到底在哪里?
人们都在寻找,都在想象,似乎逃离了自己的当前,逃离了自己熟悉的一切,就是“远方”,而在“远方”则充满了浪漫的“诗”。 甚至有的人把原本只在想象中的“香格里拉”都给具象化了,就在某省某市某县某乡,那里就是我们可以寄托灵魂的人间天堂。
但其实真的,那些我们向往的地方,根本不在某个具体的地方,而只在我们的心中。
很多时候,我们跳出自己的生活,想跳入的“诗和远方”,也只是自己虚妄的所想罢了。
“远方”一定要够远。
而 现实世界中的一切距离,其实都不够远。
曾经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确实似乎有一些地方可以让我们切实的感受到自己与现实的距离,但在交通发达的今天,这些地方却基本上早已不存在了。
据说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任意选取两个点之间,哪怕是北端的漠河到南端的三沙市,最多只需要三天时间和五千块钱的路费,就能够到达。即使不考虑网络的互联,单纯看这三天的时间,又算什么远方呢?
曾经让李白感慨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让“六出祁山”的诸葛亮无奈出师未捷,但在高铁面前,却能够一日之内来回往返,这又算什么远方呢?
社会 化的生产和分工之下,什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早已不复存在,每个城市、甚至稍微发达的城镇,都一模一样起来。不说高楼大厦、不说玻璃幕墙,特别是机场和高铁站等现代的基础设施里,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匆匆千里之行之后,走到站台,却恍然间似乎身处原地。这又是什么远方呢?
怪不得有人戏谑, 旅游 这件事,就是你花钱花时间从自己生活的腻味了的地方,跑去别人生活的腻味的地方,去体味别人腻味了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里,真的远方,根本不在我们认为的那个地方。在这个时代里,真的远方,只在我们心里。
当然这个心字,却也有几层含义。
首先是心灵。
心与心的距离既可以最近,也可能最远,哪怕是身在旁边、朝夕可见的同事,如果我们不愿接触、不愿交流,那他的生活就与我们相隔万里。
心与心的距离虽远,但到达的速度却也很快。只要愿意坦诚相待,恪守仁义,就可以立刻到达。
最不济做好本分,坚持诚信,那么陌生的人一样可以很快形成最深刻的默契,这也是 社会 分工的基础。
恰如有学者解读《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学艺于“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这其实是一个谜语,谜底就是一个“心”字,其实也就是说孙悟空学在“心”,即为“心”的化身。正因为他是“心”的化身,所以他可以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因为在古人的心中,只有“心”,才能做到如此瞬息万里的速度。
其次心还有认知的意思。
我们所希望的“诗和远方”是西藏的蓝天白云、雪山和牦牛群,而不是稀薄的氧气引起的剧烈高原反应,以及强烈阳光造成的皮肤龟裂;我们希望的是大理古城的浪漫邂逅,而不是酒吧里高昂的价格和不知是不是“酒托”的美女。
其实每个人的行动圈子都在自己的认知圈子以内,谁也跳不出自己的认知圈子以外。
这些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其实也离我们自己不远,它与我们并不是勇气和金钱上的距离,其实只是认知上的距离。
还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和如来佛斗法,几个跟头出去,也没能跳出佛祖的五指山,是孙悟空不够快吗?不是,其实就是孙悟空再天造地化,他的认知也没有佛祖的认知范围大,所以他的行动自然永远超脱不过佛祖的行动范围。
因为我们认知里没有意识到,绝美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的人,他们善良的笑容背后,其实也有很多我们或许从来不会经历的困难,就像这些可怕甚至致命的高原反应。
因为我们认知里没有意识到,那些美丽的艳遇女郎,她们一样要直面许多和我们一样的压力和负担,例如赚钱养家,是的,她们一样需要生活,需要吃饭,面对同样的钞票,一样会心动和妥协。
当我们的认知足够大了,我们就会发现, 每个人在人世间的悲喜剧,既完全不同,又没有什么不同。
就像前段时间的新闻,有年轻人在无人区探险而遇难。如果我们意识到,即使是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其实和我们所处的闹市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或许就不会那么冲动了吧。
即使是无人区,它一样是在200万解放军的保护下,处于一种世间难得的和平之中。即使是人烟稀少,但再小的居民点里,你能买到的水和食物,除了刻意寻求的、或者是精心包装下的所谓“地方 美食 ”,基本上也都是一样的,甚至来自于千里之外。即使是百折千回、十分偏僻的景点的商店里,你买到的纪念品,也多是义乌的工厂所制。
这样只停留在表面的“‘远方”,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的寻求呢?
佛祖说“四大皆空”,其实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认知到了足够大的层面,能够超越了统一事物的差别的层面了吧。
想到此处,或许我们是不是应该审视一下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寻找那些可以寄托心灵的“诗和远方”。
其实并不复杂,也恰如那句“家中有父母,何必远烧香。”
我们身边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爱着我们的父母、妻子、孩子,理解我们的朋友,甚至是完全陌生但却也保持来往的邻居、同事和陌生人,理解他们,也让他们理解我们,不就有了足以寄托灵魂的地方吗?
再不然,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超越那些物质的羁绊,强化自己的心灵,那样即使身处闹市,依然可以找到一份淡然。
生活中依然充满了“诗”,关键是我们的心是否强大和敏感到能够感受到它。
“此心安处是故乡”啊。
带着诗去 旅游 , 就像餐中带酒,有滋有味!
会生活的人,人生总是很洒脱,活得富有诗意!
带着诗去 旅游旅途中触景生情,吟诗一首,浪漫唯美!
就像餐中带酒餐中品美味佳肴,酌酒一杯,逍遥自在!
诗意经典美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朋友,大自然是美好的!请带着诗去 旅游 ,去有滋有味的浪漫,去体会诗意的世界!
感谢您的阅读!
祥云缭绕蓬莱阁
黄海波连渤海涛,仙游芝罘倍思箫。
祥云缭绕蓬莱阁,灵气蕴存大将刀。
巨炮无言知往昔,海鸥有意诉悲寥。
秦皇汉武巡游处,翘首东方欲射雕。
一一游山东烟台北洋水师故炮台因作(阆水渔民白溪钓)时2005年9月初
芝罘(服):芝罘山在烟台境内。蓬莱阁:传说中的仙地,位于今烟台蓬莱市。
大将:戚继光(1528一1587)登州(今烟台蓬莱市)人,明代抗倭名将。
巨炮:在烟台市内黄海之滨,是当年北洋水师的巨型炮台。
题主:首先看你的题目就很有诗意,很浪漫。
我联想到你是个热爱文学的人,文字功底比较厚,是个热爱诗的人,是诗人都比较浪漫。
中国是那么大,土地是那么辽阔;风景是那么优美。
每到一处 见景生情,见景灵感涌出,诗意大发。
美山,美水,美景,美诗美上加美,美轮美奂耶✌!
这种体验如痴如醉。似在仙间,似李白再现。
祝你带着诗去 旅游 ,收获满满。
谢谢了。
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 双脚踏翻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芦。 这是《还珠格格》第二部中萧剑吟咏的诗句。我当年看了这集电视剧,就记住了这首诗,因为在这诗里,我隐约能找到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找到了我喜欢的生活方式,引起了我的共鸣。
你问的带着诗去 旅游 ,是什么体验?我借这首诗来说明一下。
《还珠格格》第二部是1999年播出的,那时我参加工作没几年,对生活还没有深刻的理解,但是毕竟进入了 社会 ,开始了工作,已经有了压力和无奈的感觉。
诗中描述的境界让我朦朦胧胧的喜欢和追求,岁月荏苒,几十年过去了,我一如当年,的确越来越喜欢诗中描绘的这种无拘无束、放荡不羁的诗、酒走天涯的生活。
当然现代和古代的环境是不一样的。现代一萧一剑,仗剑走天涯已经不现实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户外生活。
徒步、骑行、自驾游,把自己交给大自然,天为盖,地为芦,住在房车或床车里,住在帐篷里,真正地亲密接触大自然,踏翻尘世路,游遍天下,成为我的最终理想。
现代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年轻人,车贷房贷压得你喘不过气,我不是厌世,我只是会调节,奉劝年轻的你们,也要偶尔给自己一点空间,暂时忘记那些“千古情愁”,走出去给心灵放个假。
河边,海岸,草地,林中,支一小桌,煮一壶茶,温一壶酒,或独行或三五好友,品品人生,谈谈心事,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笑看天边云卷云舒,静观庭前花开花落,何其惬意。
我想,这就是你说的带着诗去旅行去 旅游 的那种心境或者意境吧。感时花溅泪,带着诗去旅行,势必比普通的观山看水多一层深刻的情愫和思考。这是我的回答,希望你喜欢。
看到这个题目,感觉题主是一个喜欢诗的人,我试着写了一首,只愿不伤大雅,能回答这个题目。
我带着诗
踏上旅程
诗里
写满情怀
写满浪漫
有前方的神往
有身后的眷恋
我带着诗
行走旅程
背负的太多
步履蹒跚
不时翻找行李清点
试着丢了一些虚幻
行李箱装下了生活
装着简便,简单
我带着诗
行走旅程
跋涉着辛酸
撇下了思绪
丢弃着杂念
登山杖为前行指点
敲着脚下的路
仰望远方的天
带着诗去旅行,
我把诗丢在了旅途
已随风飘散
来到心想的远方
寻找曾经的期盼
轻载、无负
得一新篇
生活 致简
诗生 心间
走上旅途,丢掉了你带出来的诗,行程远方,会发现,一首新篇等着你我。享受旅程!享受失而复得的快乐!向着远方启程吧!
海波房车旅行在路上第823天,2018年3月在苏州出发,计划着5年走遍中国,以走过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新疆,青海省,甘肃省,宁夏,陕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岛,四川省,西藏,云南………大家伙可以在我的日记里看到每天的故事,各大平台里都有(海波在路上),希望有梦想旅行的人不要等啊?让那些认识你的朋知道,这个世界我真的来过……现在换了一辆房车,福特全顺新时代后双胎C型房车,要带着爸妈去 旅游 ,做全国各地农产品,产地直供……[大笑][大笑]
带着诗去旅行?那是种什么体验?说实话那都是想的美[大笑][大笑][大笑]前方的路陌生?人陌生?环境陌生?需要你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捂脸][捂脸][捂脸]所以的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大笑][大笑][大笑]
带着诗去 旅游 那是种什么体验?想必你已经在路上,带着诗还有你的行囊,体验着诗和远方的风景。 哦!那一定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浪漫和优雅,寄情于山水纵横于四海,低吟浅唱献上一片赤子之心。 攀登巍峨的泰山,一首诗脱口而出:“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心中荡漾,泛舟湖上,突然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顿时妙趣横生,意味悠然,清风徐来踏入一片杏林,一首: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扑面而来,让人沉浸在梦幻之中,陶醉的不行,穿越浩瀚无垠的大沙漠,看塞上黄昏,看横贯千里的黄河,王维一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幅边塞风光映入眼帘,寂寥中蕴含着壮美。 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无不与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江河大地结缘。 是谁说的:“我们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走出去,去远方看不同的风景,踏上 旅游 的征程,除了行囊,但一定不要忘记带着诗一起去,那将是一种特殊的体验,那将是“美”与“诗”邂逅后的对话,一定是精彩纷呈碰撞出惊艳的效果。
带着诗去 旅游 ,你会体验诗意满满。
与你爱的人,一起跋山涉水,
寻找心中的浪漫。
千山万水不再遥远,只为梦中的桃花源。
我爱碧海蓝天,我爱高山草原。
我爱溪水淙淙,我爱山花绚烂。
大漠孤烟的寂寞使我沉静,
长河落日的壮美让我赞叹!
热爱生活的人啊,请停下你匆匆的脚步,
享受大自然赠予的盛宴:
请你用心品尝,用心回味。
请你摘下耳机,倾听鸟儿的歌唱。
请你抬起头来,把美景欣赏……
你是否已发现,诗和远方就在眼前?
你已发现,带着诗来 旅游 ,
满满诗意中,是无限的礼赞!
人生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欣赏风景,走走停停,也一个喝酒与月谈心。
有一种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古迹,只为那刹那的怡然自得心情。
“诗”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有感而发,由衷而发,本自天然,不带雕琢,朴实,让人人可以触及灵魂!
带着诗去旅行,就如同沙漠中遇到甘泉,如在人海茫茫中遇见可爱的姑娘,走在人群拥挤的城市中怡然自乐,走在野草遍地的小道上与百花争艳,侃侃而谈……
诗让旅行升华,旅行成就了诗的故事,不要一味的追求诗的人生,但一定多出去走走,诗就在路上,路上才有诗!
您好,我是西狼航拍,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带着诗去旅行,正如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里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旅行意义在于:可以脱离生活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感受未知,享用那些令人意外的惊喜,清洗心中那冗杂的思绪与压力。同时还可以结交到不同的朋友。
生活水平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晋级,加上网络对旅行的宣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旅行,崇尚了旅行,却忽略了旅行的价值。
在这充斥着互联网的时代,旅行者在手机标记好“不能错失”的景点,接下来的便是在一天的游览中忙着“踩点”,摄影已证明到此一游。然后晚上回到旅店,把照片忘朋友圈晒一遍。
晒朋友圈,并没有什么,挑精彩的、有故事性的照片发上去。展现的是你的生活品质与档次。究竟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许多人认识你的第一印象便是从朋友圈获取的。
肯定不是让你把朋友圈当成记事本,从某种程度上说,咱们对他人的朋友圈游览照刷屏厌烦,很有可能是出于嫉妒——说真的,你曩昔半年、一年都纠缠在没完没了的工作、学习中,怎样可能会喜爱听他人在国际另一头享乐狂欢呢?
旅行当道,不论有钱没钱,都崇尚游览。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拥护穷游!
以前刚开始穷游鼓起的时候,穷游的确是一个勇气可嘉、勇于冒险的行为。当成为一种趋势时,就会形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我觉得旅行本身便是一种享用的进程,如果一路上惦记着腰包,想着怎样不出钱、用最少的钱,遇到喜爱的当地要犹豫门票钱,吃饭要货比几家挑最廉价的饭菜。那旅行中的趣味与收成,真的会如愿吗?
旅行中结交的朋友,不同于工作上的朋友。在工作上的朋友或者是同事、客户。都存在着利益的关系,而游览中的朋友,的确没有利益的人道交友。性质完全不一样。
当你的游览层次不一样,当然接触的人的圈子也不一样。当你在街边快餐店随意处理的时候,说不定真正游览的人在一家当地特产的饭馆聊得如火如荼。人的圈子格式,便是从这么细微的距离慢慢拉开的。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
1诗句的意思
“酒阑客散小堂空,旋卷疏帘受晚风;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
意思酒宴过后客人各自散去,小厅堂空无他人,(我)盘着腿疏宽门帘享受着晚风的吹拂,坐久了忽然惊诧地发现有清凉斑驳的影子在晃动,(抬头一看原来)梧桐树间升起了一轮新月。
赏析文徵明诗文与柳宗元、白居易风格接近,独步于当时“七子”拟古文风之外,自成一格。他的诗淡雅秀丽,清新自然,大多为感兴、纪游、题画和赠酬之作。表现热心隐逸生活的诗为数不少,其中《闲兴》“之四”:“酒阑客散小堂空,旋卷疏帘受晚风;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景情甚协,人称为“仙境”。
2有内涵的诗句,较唯美1 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转身一世琉璃白。
2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3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7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8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9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0 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1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12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3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14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5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17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18 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19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20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1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22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23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24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25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6 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向忘于江湖。
27 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28 离离渐渐长相忆,此情不关风与月。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
29 红 颜 弹 指 老 、刹 那 芳 华
30 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3古诗加诗意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唐诗评选》)
行吗
4翻译古诗的诗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2乌啼:乌鸦啼叫。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3江枫:江边的枫树。 4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5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住此,因而得名。 6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翻译:月亮落了下去,乌鸦在啼叫,清霜布满了天空
我对着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无法成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阵阵钟声夜半十分传到客船上来
赏析:
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诗歌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秋物的色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而且前后词语之意因果相连,推论而出。三、四两句却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来。这捎带着禅的超然的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呢?
诗歌前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一繁一简,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比非常清楚。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中
5表达诗句意思的有6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5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 不信人间有白头。
4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6古诗《鹿寨》的诗意《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原文
鹿寨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2、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鹿柴
730首古诗带诗意和诗人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我崇拜并敬仰那些在思想上有引领、行为上起示范、道德上有榜样作用的有益于社会及民众的人们!
在大师面前,我不敢多说,我相信丹教授知道我见到她时说的“您是我敬慕的人”那几个字是源于我的心底。
能够请到丹教授这样知名的学者来黔讲座,于听众来说千载难逢。所以,人们趋之若鹜,慕名而来,把本地当下最大的会场坐得满满的,竟连走廊里也挤满了人。
丹的开场白很有亲和力。她从自己穿着的土家族西兰卡普民族服装讲起,讲到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讲到黔江文化的独特魅力,自然引申到世界文化的相同与不同,讲到她刚刚去过的印度、北欧等地,感慨人性的光辉在自然、在淳朴。接着,讲到了孔子,她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她用词贴切、字字珠玑,她语言流畅、悦耳动听,所有这些元素组成了一个大大的、把听众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磁场,让人折服,也让人信服。
“文化是什么?”
丹教授一个提问既是讲座开始的引子,也引发了听众的心智。“文化一词出自周易: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文化一词在这里是动词,是观察、教化的过程”,“文化能改变的是内心对世界的态度”。
教授从近期刚刚去过的异地,讲到印度的空巴梅拉为什么能够集聚那么多的人心?她说“是12年的等待成就了印度人对空巴梅拉的虔诚和盛大”。总结出“等待才是美丽的”、“在贫穷的日子里人是容易感恩的”等富有哲理的精辟语言。她称赞挪威是“有完美福利制度的国家”,感叹那里的人有“文明背后不变的人心”。指出现在各地的节会办得太过频繁,没有了等待的空间,也失去了等待的美丽。自然,那些节会就会慢慢失去其魅力和吸引力。
当她谈到旅游时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 此心安处是我乡。 认为 “人在旅游中其实是在完成生命的邂逅:邂逅这里的风景、邂逅这里的生活方式、邂逅这里从未相遇的自己” 。
我很欣赏这样的说法,相信这也是旅游的最高境界了!
丹教授讲到孔子“吾,一日三省乎吾身”时对“三省”进行了释义,即:于事业而言,要忠诚;于社会而言,要诚信;于自己而言,要加强学习。谈到孔子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时感言“远大的理想与朴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然后谈到孔子对“孝”的解释为“色难”,强调“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不然“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这些道理,听众谁都不会不明白,就如丹教授所说,《论语》里讲的其实都不是难懂的大道理,都是些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和怎么样为人处事。但难的是怎么去做到,难的是天天对父母长辈有个好脸色!
“怎样与人相处呢?” 丹教授从朱熹的拆字释义法进行了讲授。
如一个“忠”字拆开了分析就是“真正的真诚是忠乎自己内心的底线”,而不是对规矩的、领导的、长辈的忠诚;
“恕”字折开来讲就是要“将心比心,这样就能够宽恕对方”。还说,“近己为忠,近人为恕”,其实就是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的,一个人的言行,其实都印证了这样一句话 “每个人的此刻。都是他(她)所有历史的总和” ——我相信这话,因为,我们现在的言行,都受着以前生活经验和经历的影响。
丹总结到“人这一辈子,其实就做两件事:一是与人打交道,二是与事打交道”,要用“恕”对人,用“忠”对事。
最后,教授着重对“恭”、“宽”、“信”、“敏”、“惠”五字进行了释义。其中讲到“快乐的要素”是“面对一件不快乐之事,如果不能改变就改善,如果不能改善就宽容,如果不能宽容就放弃”。
其实,她就是要大家懂得选择、舍得放弃啊!
——这又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人来到世上时,最初的也是最本能的动作就是握紧拳头,抓住什么了就会紧紧握着不放。所以,“选择”是智慧,而“放弃”就是对自我的挑战。
按照行程安排,午饭后丹教授就离开了。尽管时间很紧,但她还是接受了邀请,决定下午到小南海自然风景区看看。
作为旅游工作者,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我和另外几个人早早的就赶到小南海。快到三点了,他们才姗姗而来,并说争取在四点钟前就折返。我想:一个小时就只能是跑马观花了,怎么才能让教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看到尽量多的景物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丹教授看来也很急,面对一百多年前自然形成的国内目前最大的堰塞湖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湖面只游了一半,按照安排,在后码头上岸后就去十三寨。当导游告诉她下一站的目的地去土家族生态博物馆后,她明确表示不去看了。我听了赶紧上前解释说不是室内博物馆,是生态博物馆,就是您上午讲到的“土家十三寨”。她想了想,说“好嘛,去看看自然的东西”。
路上,丹教授对一路上的景物好像还是提不起多大的兴致,她的秘书委婉的对导游说:丹教授想静静的感受一下风景。
进入十三寨土家摆手堂,我们希望教授看看表演,说村民正在为“51”的到来排演节目,并不是为她刻意准备的。丹教授有些勉为其难的坐下来说,就看一个吧。村民们实在憨厚淳朴得可爱,每一个姿体表达的除了是庆祝丰收、传达喜悦外,更像是一群小学生在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注意到教授的脸色还是没有多大的愉悦,心里就着急起来:再听一首山歌好吗,也是村民演唱的,是原生态的——我那模样,真的有点像在对一个大客户推销积压已久的宝贝山货一样。
丹教授说“不用了,在摆手舞的音乐里已经感受到了山歌的韵味”。
但我们不甘心就这样让教授离开这里,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离开,她对十三寨的印象就会打折扣,说到底,就会对我家乡的形象打折扣。所以,等摆手舞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又凑上前去:教授,我们再去看一个寨子吧?那可是十三寨最有特色的院落哦。旁边的同志也竭力推荐,并介绍起院落的特色来。丹教授答应了,还是先前那句话:是自然的、原生态的,我就去看看。
不出所料,当丹教授踏上通往何家大院那条用自然山石砌成的石缝间长满了青草的石阶的时候,我看见教授的眼睛亮了,那里面有欣赏,有惊喜,还有感叹。这时候,我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只有当游客——尤其像丹教授这样有品位、有影响力的客人喜欢这里的山水和风土人情时,我的自豪之情、责任之感才会油然而生,也才会感到宽慰和鼓舞。
在这个院落,感动的不仅仅是教授,连我们本地人,都在古老的建筑中、淳朴的民风里看到了民俗文化的符号、找到了慰藉疲惫心灵的元素。
也是从这里开始,教授才把手中的相机镜头从景物转向了人物,并主动和村民合影。当她捧着村民自家采摘的野茶、在村民的“送郎调”山歌声中依依不舍、挥手道别时,我看见她的眼里亮闪闪的满是喜悦和留连。我知道,那是自然山水和土家民俗风情的魅力吸引了她。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丹教授对于这方水土和这方人,只能算是“惊鸿一瞥”,但她留下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
我想,于她这样的文化人来讲,远方的美丽山水,一定也会给他们留下同样深远的影响的。
毕竟,诗与远方从来都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