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第1张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朝不同的方向大胆画小蝌蚪的方法。

 2、体验棉签画带来的快乐。

 3、乐意向同伴讲述自己的作品。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提供小蝌蚪照片供幼儿观察。

 2、每组一盘黑色水粉颜料,棉签,图画纸。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听了一首什么好听的儿歌呢?(小蝌蚪找妈妈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边播放小蝌蚪的边提问:可爱的小蝌蚪是什么颜色?它长的什么样子,在水中是怎么游泳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和细细的尾巴,在水里向各个方向游动。并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游水的样子。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现场示范)。

 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并讲解:我们请小蝌蚪来游玩吧!轻轻地用棉签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画小蝌蚪,要画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画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5、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边展示作品边说:小蝌蚪在河里游得真开心,他们长着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它们怎么游的?(幼儿用动作模仿)它们要去找妈妈了。(幼儿跟着音乐游出活动室。)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绘画活动,激发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2、培养观察力和大胆绘画的能力。

 3、在观察蝌蚪的基础上,简单画出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背景图—青蛙和小蝌蚪。

 2、——小蝌蚪。

 3、幼儿用图画的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引出小蝌蚪,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青蛙妈妈正在池塘里游来游去,他在找他的小宝宝呢!

 它的小宝宝是谁呀?

 (让幼儿知道小蝌蚪是青蛙的宝宝,小蝌蚪长大了就会变成小青蛙)

 二、出示——小蝌蚪,请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长得什么样子?

 2、小蝌蚪的脑袋是什么样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3、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幼儿用语言描述或用动作进行模仿)

 (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的向上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右游,是往不同方向游的)

 三、教师示范画法。

 1、先画出圆圆的头,在画上细细的尾巴。

 (让幼儿知道尾巴的变化可以让蝌蚪向不同的方向游动)

 2、用此方法,画出许多小蝌蚪。

 3、最后,在空白处添画上水波纹。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添画水波纹等。

 五、将幼儿作品布置到背景图上,请幼儿参观欣赏。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 都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在户外和大自然的亲近。让幼儿到户外观察,体验活动带给孩子们的自由和快乐,同时通过泥塑活动训练幼儿的小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活动带来的自由、快乐的情趣。

 2、认识并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情趣。

 3、用搓、团、压等基本方法自由进行蝌蚪的泥塑创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蝌蚪,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在用搓、团、压等基本方法进行泥塑创作活动中训练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放大镜、勺子、装蝌蚪的瓶子和杯子若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一种只有春天里才有的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二、 基本部分

 a) 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有蝌蚪的地方观察蝌蚪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1)、注意安全;(2)仔细观察蝌蚪的颜色、形状、游泳的方式、生活的环境;(3)、可以借助带来的工具(放大镜)近距离的观察。

 b) 幼儿分组自由观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c) 教师提问: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头是什么形状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蝌蚪

 d)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观察结果:小蝌蚪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 ,浑身黑黝黝的,头椭圆圆的、尾巴扁扁的,住在清澈的水里。

 三、 泥塑小蝌蚪

 启发幼儿给小蝌蚪塑像

 师:蝌蚪宝宝想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塑像,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泥塑的方法请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搓、团、压等方法来给小蝌蚪塑像,看谁塑得多、塑得好。

 幼儿分组进行泥塑小蝌蚪的活动。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四、 结束部分

 点评:让幼儿互相观看泥塑作品。表扬积极活动的孩子 ,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就感。

 大家齐心协力盛水舀蝌蚪,把蝌蚪带回幼儿园自然角饲养继续观察。

 五、活动延伸:

 1、学习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绘画《小蝌蚪》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掌握“养 ,成,呢,怎,压,淡,甩”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3体会孩子们对蝌蚪的喜爱,指导青蛙是益虫。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朗读,背诵课文。

 了解孩子对小蝌蚪的喜爱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青蛙,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默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上记号,并自觉拼读。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3读给老师听听

 4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帮助正音。

 二生自学生字

 1学生独立识字,想清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2前后同学互相交流识字乐趣。

 3师归纳学生感觉困难的字书写在黑板上,大家讨论识记。

 三写写

 1生独立在田字格本上写生字,师巡回指导。

 2师巡回批改陆续完成的学生的作业。

 机动:熟读课文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5

 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

 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的无穷乐趣。

 难点:

 学习手指点画的技巧,自由表现春天可爱的小蝌蚪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和记号笔。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小朋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呀?(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让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往不同方向)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幼儿充分练习,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训练学生细致的观察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学生观察。

 2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彩笔。

 3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1)从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学生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和学生边念儿歌边在规定的场地学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小蝌蚪,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

 2教师引导学生画小蝌蚪。

 (1)教师:“每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盘黑颜料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画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让学生自己探索着画,老师在旁边指导。

 (2)请画的好的学生到前面画一画。

 (3)教师祟范画,并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彩色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画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4)学生再次作画:教师指导。

 A 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 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D 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3活动延伸:

 学生头戴小蝌蚪头饰,作《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小动物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请幼儿仔细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3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基本过程和它们的外形特征。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难点:正确表述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及视频。

 2《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课件及相关音乐。

 3小蝌蚪立体玩具。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组织幼儿进入活动室

 指导语:你听到了什么音乐里唱到了谁

 二、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一)播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课件。

 (二)说一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指导语:小蝌蚪在长成小青蛙的过程中都有了哪些变化大,考吧幼,师,网哪个变化是先发生的

 (三)出示小蝌蚪成长过程,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请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蝌蚪成长过程排序。

 三、巩固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认识

 (一)请几名幼儿给排序,将打乱顺序的排正确,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二)结合科学视频复习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四、知识扩展

 (一)青蛙吃什么(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二)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五、结束

 指导语:小蝌蚪玩累了,他们要回家找妈妈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吧!在音乐声中带幼儿出去活动。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掌握小蝌蚪的形态特征。

 2能画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动的情景。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蝌蚪和青蛙2水粉颜料、画纸活动过程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儿的回忆。

 1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现了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他们长着圆圆的脑袋,身穿黑颜色的衣服,留着一条短短的小尾巴,悠闲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是谁啊(小蝌蚪)2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环境。

 师: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呀(圆圆的脑袋,有个长尾巴)你知道小蝌蚪游动时尾巴是怎么样的(扭来扭去,弯弯扭扭)请幼儿用肢体动作学一学。

 二、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练习。

 1今天我们用手指头来画小蝌蚪,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

 2教师示范画小蝌蚪过程:

 (1)伸出食指沾一下颜料,点到画纸上。

 (2)抬起手指头用指尖轻轻地拖出一条尾巴。

 (3)出现了一条红颜色的小蝌蚪。

 (4)再出现一条蓝颜色的小蝌蚪。

 要求:

 (1)换颜色时手指头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头沾颜料。

 (3)点在画纸上。

 (4)用指尖轻轻拖出尾巴。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1小朋友画的小蝌蚪在快乐的游戏呢,小蝌蚪们可高兴啦。

 2趣味练习:蝌蚪变青蛙你们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吗带领幼儿观看蝌蚪变青蛙的视频。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引导。以前绘画的形式都是比较枯燥,孩子们的学习也相对呆板。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本次活动结合春天的主题,以幼儿比较熟悉的小蝌蚪为绘画内容,充满童趣,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愿意用水墨来表现可爱的小蝌蚪,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运用中锋和侧锋画出小蝌蚪的基本形态,可以辅以有趣的儿歌进行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小蝌蚪的画法,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中锋、侧锋的运笔方法,能画出小蝌蚪的主要特征

 2仔细蘸墨大胆运笔,能添画水草、水波纹等,丰富画面内容。

 3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有良好的画水墨画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小蝌蚪、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活动建议:

 1岀示饲养的小蝌蚪,请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及动态。

 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游的引导幼儿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及不同的动态。

 2组织幼儿讨论,示范水墨画小蝌蚪的基本画法。

 (1)边说儿歌边示范水墨画小蝌蚪的基本画法加深幼儿记忆。师幼边朗诵儿歌边空手练习:“小蝌蚪,圆脑袋,毛笔侧锋勾一圈,竖起笔来蘸浓墨,中锋勾出小尾巴,可爱的小蝌蚪画好了。”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小蝌蚪。提问:小蝌蚪在干什么小池塘里都有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画提醒幼儿用侧锋和中锋画出小蝌蚪,添画上池塘里的水草、波浪等。3指导幼儿创作水墨画“池塘里的小蝌蚪”。

 (1)提出作画要求用毛笔蘸墨时,要让笔头在盘子边缘滚一滚,除去多余的墨汁,让笔头变得尖尖的再画。

 (2)请幼儿作画,播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录音,启发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正确握笔,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水墨画作画习惯,指导幼儿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创造性地表现小蝌蚪的不同动态,积极添画小池塘的背景。4组织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幼儿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

 (1) 引导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作品,说一说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做什么,鼓励幼儿讲一讲池塘里的小蝌蚪的故事 。

 (2)请侧锋、中锋运用得好的幼儿演示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绘画技巧,引发幼儿同伴间互相学习。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综合运用搓、 团、拉长等技能。

 2、基本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活动准备:

 小蝌蚪、 不粘土 、 小蝌蚪作品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小蝌蚪的作品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对捏泥的兴趣。

 2、教师出示小蝌蚪,一起了解小蝌蚪外形特点。

 3、教师讲解示范做小蝌蚪的过程。

 A、一只手在下另一只手在上,掌握搓、团等技能。让幼儿空手练习。

 B、在团圆的部分用食指与拇指轻轻捏拉长出一条小尾巴。

 4、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搓团等技能,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帮助幼儿掌握搓、团、拉长等技能,并提醒幼儿在尾巴部分要注意力度。及时表扬掌握好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对搓团拉等技能的掌握的兴趣。

 5、一起欣赏作品成功,并评价总结。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11

 目标:

 1、通过观察小蝌蚪,了解它的外部形态和游水动作。

 2、学习棉签作画要点,画出各种姿态的小蝌蚪

 准备: 棉签、视频、颜料、范画

 过程:

 1、观察小蝌蚪

 春天到了,天气暖了,小草发芽了,树叶长出来了,池塘里游来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小蝌蚪)

 看看它长得什么样?

 (黑黑的,大大的小脑袋,长长尾巴一摇一摆)

 小结:儿歌:小蝌蚪黑黝黝,大脑袋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

 2、引出故事讨论:小蝌蚪妈妈是谁。

 边看故事,出示生长图

 3、棉签作画小蝌蚪

 示范:

 师:小朋友我们动手来画画小蝌蚪好吗?

 今天我们用棉签来画

 注意:

 1、轻轻蘸一点,画个大脑袋,轻轻一拖,一个可爱的小蝌蚪画出来了。

 2、画出往不同方向游来游去的小蝌蚪们。

 幼儿作画,教师辅导

 4、展示小朋友们图画。

 师:看看小蝌蚪有没有找到它们的妈妈。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 在观察小蝌蚪的基础上,学习用记号笔绘画椭圆形的小蝌蚪,用波浪线绘画尾巴。

 2 尝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3 练习握笔的姿势,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活动准备:

 1 实物小蝌蚪。

 2 幼儿人手一份绘画材料:记号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春天到了,看看在小池塘里游来了谁?

 2.出示小蝌蚪。

 3 师:我们来看看,小蝌蚪长什么样的?

 4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

 5 教师小结:小蝌蚪有一个黑黑的、椭圆形的脑袋,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

 二、尝试绘画小蝌蚪。

 1.师:今天我们也来画画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吧。

 2.师:如果请你来画,你会怎么画呢?

 3.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画一画。

 4.幼儿绘画后,教师讲解。

 5.老师总结并示范:先画一个椭圆形的脑袋,用记号笔涂黑,再用波浪线画一条弯弯曲曲的尾巴。小蝌蚪可以朝左游,朝右游,还可以朝上游,朝下游。

 6 请个别幼儿来上尝试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三、幼儿绘画。

 1.鼓励幼儿画出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2.纠正幼儿握笔姿势。

 3 展示幼儿的作品。

小蝌蚪游泳小班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朝不同的方向大胆地点画小蝌蚪的方法,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学习水粉平涂的技能。

 活动准备

 1、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供幼儿观察。

 2、每组一盘黑色水粉颜料,两盘淡蓝色颜料及抹布,油画笔,图画纸。

 3、幼儿操作材料“河里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春天来了,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小朋友,我们来用颜料画一条小河吧!

 2引导幼儿学习用油画笔平涂的方法。

 教师边出示油画边说:这是油画笔。我们用它来蘸水粉颜料画小河。

 教师示范,先用它在颜料里蘸一蘸,在盘子边上舔一舔,然后从左到右在纸上刷颜色。笔上颜料少了就再蘸一下。每蘸一下都要把多余的颜料舔掉,把纸上刷满颜色,刷完把它放在一边晾一下。

 幼儿用水粉在图画纸上进行平涂练习,教师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边出示自然角的蝌蚪边提问:蓝蓝的小河水把许多小蝌蚪吸引来了,它们是什么颜色?长得什么样子?它们在水中是怎么游泳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和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里向各个方向游动。并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游水的样子。

 4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教师在晾干后的蓝色背景图画纸上示范并讲解:我们请小蝌蚪到河水里游戏吧!手指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5教师发操作材料,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画,在操作材料中间的河水里画小蝌蚪,要画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画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6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边展示作品边说:小蝌蚪在河里游得真开心,它们长着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它们是怎么游的?(幼儿用动作模仿)它们要去找妈妈了。小蝌蚪长大以后也能像青蛙妈妈一样能干,捉害虫,保护庄稼。

 活动延伸

 1、还可用棉签、油画棒画小蝌蚪。

 2、美术角中继续用手指点画小花、小草,等等。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看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成了青蛙。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学会图文结合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阅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3、懂得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大书本、插入小蝌蚪五张

 2、活动前让幼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幼儿观察封面引出主题

 1、遮盖书名和青蛙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它们的妈妈是谁?长得跟它们一样吗?

 2、展示书名,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想故事内容。

 二、阅读大书(先遮盖文字),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好听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故事内容。再尝试图文结合用完整的一段话来讲述每一页画的主要内容。

 1、图一:这是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卵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慢慢地变成了什么?(丰富词汇黑黑的、圆圆的)鼓历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图二:有一天小们蝌蚪碰到了谁?它们想起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鸭妈妈与小鸭子体态动作感受它们的亲密与快乐。

 3、图三:小蝌蚪看见谁?它长得怎样?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说的?大鱼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它们是怎么说。(丰富词汇又宽又大)

 4、同法出示图四、图五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它们的特征,大胆的想象它们的对话,并用连惯的语言描述。(丰富词汇一蹦一跳)

 5、图六:小蝌蚪会找到妈妈吗?她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鼓励幼儿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并与同伴轻声交流猜想。

 三、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教育幼儿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四、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故事、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遇到妈妈时说了些什么?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再次完整看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5、让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6、活动延伸:引到孩子们把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用绘画的形式做环画册,供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四、活动反思:

 由于课件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出现了停歇,整节课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最后也没有总结。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

 准备:

 1、幼儿已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并观察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故事的录音、或幻灯。

 过程:

 1、出示“小蝌蚪”

 ,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4)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再次倾听故事,感受优美的语句。

 提问:

 “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园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3、能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并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青蛙和蝌蚪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蛙和蝌蚪幼儿园教案1

  设计动机: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教师就是要把幼儿的这种潜力挖掘出来,教会他们手、眼、脑并用,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并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现出来。

 童趣是孩子生活最为显着的特点,指印画正符合了趣味性的特点,活动着力发掘孩子乐于创新的 精神,让孩子在简单的学画中,锻炼手指小肌肉、发展创造性。

 围绕这个思路,借助"手"这个我们大家都有的身体部分,运用观察、想象、实践等各种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让幼儿的绘画潜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并从中得到创作的满足和喜悦。

  活动目标:

 倾听儿歌和音频,模仿青蛙叫声;观察画面,了解青蛙和蝌蚪的区别。

 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尝试用手印画、添画的方式大胆表现青蛙和蝌蚪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子。

 体验手指印画的有趣,感受手指的多种功能。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小青蛙"歌曲伴奏、青蛙的叫声、青蛙的成长照片

 2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

 3PPT、音频、视频

  活动过程:

 [导入]

 1听"小青蛙"这首儿歌和青蛙的叫声,并模仿青蛙叫声,讨论蝌蚪与青蛙变化。

 ①听"小青蛙"这首歌并跟着歌曲一起唱。

 [小青蛙,呱呱呱,绿皮袄,大嘴巴,圆圆的眼睛眨呀眨,一蹦一跳多灵巧,专吃害虫保庄稼。《小青蛙》小青蛙呀小青蛙,在池塘里玩耍,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多么快乐逍遥。咕哇呱呱!]

 -歌曲中的青蛙是怎样叫的?

 -模仿歌曲中青蛙"呱呱"的叫声。

 -我们一起来模仿青蛙叫怎么样?

 ②一起听一听真正的青蛙叫叫和歌曲。

 -实际上青蛙是怎样叫的呢?一起来听一听。

 -真的是像歌曲中一样"呱呱"的叫吗?

 ③看看青蛙和蝌蚪的照片并讨论一下。

 -青蛙的小时候是蝌蚪,当蝌蚪长大后就会长出腿来变成青蛙。

 [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这是哪里呢?

 -这里有几只青蛙和蝌蚪?

 2装饰池塘2用手印出一些花朵来装饰一下池塘。

 3印出青蛙和蝌蚪2用手印出一些花朵来装饰一下池塘。

 -池塘里就有几只青蛙和蝌蚪,其他的青蛙和蝌蚪跑去哪里了?

 -我们用手印出几个青蛙和蝌蚪怎么样?

 ①印完之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②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结尾]

 1收拾与 整理。

 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作品展示。

 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幼儿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画做的青蛙和蝌蚪。

 延伸活动:

 1将作品贴在教师展示区墙面。

 2创设"创意手指印画"区角,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创作。

 家园互动:

 1教师将幼儿作品扫描或拍照后,发布在幼儿园 网站上。

 2幼儿园 网站上发起投票,评选最佳作品,每月评选"小达人"。

  教学反思:

 孩子内心有着众多的想法,他们不与成人相一致,当他们想表达心中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予孩子们以表达和想像的空间,多鼓励他们抒发内心的想法。在区域活动中,我给孩子们 提供了更多的作画材料,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 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青蛙和蝌蚪幼儿园教案2

  教材分析

 中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3有2种分法,正确认识分合式。

 2、能够灵活运用3的组成解决问题,掌握数分合的规律。

 3、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萌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蝌蚪宝宝等磁性教具、各种小礼物。

  活动过程

 1、创设青蛙妈妈和蝌蚪宝宝分虫子游戏情境,学习3的组成。

 提问:这里一共有三条小虫子,他们可以怎样分呢?

 (1)幼儿自由操作,记录分配的方法。

 (2)分享交流:青蛙妈妈一条,小蝌蚪两条。也可以小蝌蚪两条,青蛙妈妈一条。

 小结: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是3。

 2、观察分合式,发现互换规律。

 提问:请仔细看这个分合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小结:分合式下面的数字交换了位置,但是合起来都是3。

 3、游戏“找礼物”,引导幼儿用3的组成解决问题。小蝌蚪给朋友准备了小礼物,请你帮忙找一找吧。

 创设“帮小动物找礼物”情景,请幼儿把两个分开的礼物合在一起,要求两个礼物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3。

 4、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利用游戏等环节引导幼儿运用数字组成解决实际问题。

 中班阅读优质课《没有耳朵的兔子》蒋静视频+课件PPT+参考教案幼儿园班本课程《蝌蚪成长记》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青蛙和蝌蚪幼儿园教案3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很多小朋友都对昆虫很感兴趣,所以特设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青蛙。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青蛙为什么是吃虫子的好蛙?

  活动准备

 青蛙,《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平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茎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小朋友学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变过程,也知道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的。但是由于活动准备只是,有几个孩子不积极参加,如果再添加几个相关动画视频,我觉得会调动起更多孩子的兴趣。本节课少讲了青蛙是好蛙,教导幼儿要从小保护它们。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告诉大家环境在不断恶化,但有些小动物还是坚持自己的工作,帮人们捉害虫,引入本篇课文。

青蛙和蝌蚪幼儿园教案4

  1、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青蛙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

  2、活动准备:

 青蛙,《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3、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平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并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经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乐园》图谱,《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

 (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

 2“小动物们在乐园里玩得可高兴了。天渐渐地黑了,小动物们也陆续回家,小鸡、小鸭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愿意帮小鸡、小鸭找到妈妈吗?

 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三、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

 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

 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

 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

 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1按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 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谜语:“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二)完整欣赏故事(播放动画课件)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时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为什么长得不和妈妈一样呢?

 (三)分段欣赏故事(继续播放动画)

 幼儿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

 1、播放课件第1段(故事开头至“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播放课件第2段(“一条大鱼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遇到鱼妈妈时,它们说了些什么?

 3、播放课件第3段(“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4、播放课件第4段(“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现在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大白鹅当成自己的妈妈?

 5、播放课件第5段(“小蝌蚪游呀游呀”至故事结束)

 提问: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本领?

 (四)了解青蛙成长的过程(播放青蛙成长过程视频)

 提问: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妈妈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操作课件(点击青蛙成长过程示意图)

 师生一起用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延伸活动:

 青蛙的本领很大,如果小朋友有兴趣的话,我们继续来欣赏有关青蛙的儿歌。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3

  教材分析

 故事中的小蝌蚪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后来妈妈让小蝌蚪明白了,快乐并不是拥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而是有朋友的关心与陪伴。

  活动目标

 1、能独立创编并清楚的讲述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的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能专心倾听同伴讲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于与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节,感受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环境创设和生活活动组织幼儿讲述自编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做有礼貌的小观众》。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观众。

 小结:

 (1)要认真倾听同伴讲故事。

 (2)别人讲完后,要热情的为小朋友鼓掌喝彩。

 2、通过演示和讨论,引导幼儿明确举办故事会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师当故事会主持人,介绍活动方式:先小组内讲故事,推选一名故事大王参加全班故事会。

 (2)组织幼儿讨论:推选的故事大王须具备什么条件?

 如:声音响亮、表情丰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通过多种形式的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推选故事大王。

 (1)幼儿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

 教师引导每组幼儿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人员。(本环节教师可根据自己班孩子的情况进行,或者可以3名教师各负责一组、)

 (2)各组介绍自己推荐的人选及理由。

 4、举行全班故事会,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

 5、公布比赛结果,教师注意及时小结。

 对于讲的较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幼儿提出修改意见。

 6、小结:任何故事的结局都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可以有自己满意的结局,我们要勇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4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环境创设:

 自制《小蝌蚪找妈妈》多媒体课件,小青蛙音乐

观察与指导:

  一、宝宝在哪里

 1、春天到了,妈妈们带着宝宝在水里开心地玩耍,看,它们是谁呢?(显示画面,引导幼儿看看、听听、说说有谁。)

 2、你能分出哪些是妈妈哪些是宝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个子的大小来区分)谁愿意来帮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宝宝?(引导幼儿根据体型特征,一一对应)

 3、小蝌蚪是谁的宝宝吗?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子呢?

 4.小蝌蚪的妈妈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帮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妈妈。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老师操作多媒体画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5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鸭的妈妈又是谁呢??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一位喜欢自己的妈妈。他们长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妈妈又是谁呢?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谜语:“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二)完整欣赏故事。(播放动画课件)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时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为什么长得不和妈妈一样呢?

 (三)分段欣赏故事(继续播放动画)

 幼儿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

 1、播放课件第1段。(故事开头至“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播放课件第2段。(“一条大鱼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遇到鱼妈妈时,它们说了些什么?

 3、播放课件第3段。(“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4、播放课件第4段。(“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现在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大白鹅当成自己的妈妈?

 5、播放课件第5段。(“小蝌蚪游呀游呀”至故事结束)

 提问: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本领?

 (四)了解青蛙成长的过程。(播放青蛙成长过程视频)

 提问: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妈妈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操作课件。(点击青蛙成长过程示意图)

 师生一起用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延伸活动:

 青蛙的本领很大,如果小朋友有兴趣的话,我们继续来欣赏有关青蛙的儿歌。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 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 提供,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 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 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在这次借班上课中,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有过手指点画的基本经验,我在活动中调整目标,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互动,师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动的不同方向,能关注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虽然我跟他们只见过两次,但在活动中他们始终能有愉悦的体验,获得成就感。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准备结束绘画时,许多孩子还意犹未尽的要求还要画,让我感觉到活动虽然结束,但是教育还在延续。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部分幼儿已经具有左右概念,本来在画纸上的小鱼是作为一种指向作用的。绘画时的一些规范要求我也是让孩子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示范中掌握,如:保持画面整洁,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儿,让他们自觉的去维护池塘的干净。也非常感谢曙光幼儿园有这么好的先进设备展示作品,利用大屏幕展示作品更便于幼儿观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视。在讲评活动中也便于全体孩子共同观察、共同评价。在讲评中我尊重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我还是给机会让他们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和他评两种方式,学会去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在最后结束环节中,因为是借班上课,有部分孩子未能来参加,我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体现孩子之间的生生互动,同时,也满足幼儿想再一次作画的欲望。

 在这次活动中,我在作画前要求应该更明确一些,让孩子知道先多点几只蝌蚪的脑袋,再添画尾巴。这样既能保持手的干净,又让孩子知道要有顺序的进行绘画。在最后评价过程中还是有些单一,我应该在评价中给孩子一个评价的定义,比如这个孩子的画干净,蝌蚪游动方向等。这个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好,我可以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画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小青蛙音乐。

  活动过程:

 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PPT课件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故事。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故事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蝌蚪的成长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动物更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为此我选择了《小蝌蚪的成长》这一以科学领域为主的教育内容,并运用游戏的形式渗透了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使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花草、树木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 小河的背景图一幅,小花鱼及小蝌蚪各个成长阶段。

3 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从泥洞里钻出来,跳进小河里,在绿绿的水草旁边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小蛙卵。过了几天,这些小蛙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多种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1利用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引发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思考及关注。

①小蝌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②小花鱼发现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用演示法边看边欣赏故事,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2师幼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变成小蝌蚪,过了一段时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它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导幼儿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在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幼儿来通过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成长中的各种形态,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印象,感受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三、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玩“小蝌蚪变青蛙”的游戏,并引导幼儿按口令做不同的动作:“我是小蛙卵”、“小蛙卵变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来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它变成小青蛙了”。 (本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了解,使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随时组织幼儿观察饲养角的小蝌蚪,验证其成长过程,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次活动的亮点是: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春天的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把科学领域的活动用故事情节贯穿下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模仿小蝌蚪时,有位孩子摇着身体晃着脑袋边走边情不自禁地用济宁话说:“真好玩,真好玩”。我接着引导说:“好玩吗后面还有更有趣的呢!”对幼儿积极的情感关注,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注意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创设了一种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教师能够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并始终给予幼儿积极的关注,使他们的活动动静结合,由欣赏故事——语言描述其成长变化——模仿、探索动作——到体验游戏,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活动,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3、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及体验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

 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动准备: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1、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蝌蚪)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评析: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

 五、延伸活动: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94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