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1、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不论是接纳但愿有你的心就是我的海角和天涯,我不能去得更远。
2、生活如果不宠你,更要自己善待自己。这一生,风雨兼程,就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如此而已。
3、以前我总是试图讨好很多人,忙于维持一段段关系,到最后才明白,其实我们无需讨好任何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
4、越是处于黑暗的环境,就越是要努力的成长,因为心中追求着光明,所以怎能放任自己就这样堕落。
5、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心了,让它疼了有多少温柔的时光把孤单渐渐拉扯成不是每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与自己和解》作者是一行禅师。在书中一行禅师运用佛教原理帮助你返回内在深处觉察内在小孩的存在,与它对话,聆听他的声音,从而达到与自己和解的目的,为了让我们不再受情绪的摆布,心中没有怨恨,也不再迁怒于人,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好,让我们因此懂得爱、保有爱。书里提到的几个关键词如下:
一内在小孩。
作者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年幼且受伤的小孩,我们在童年经历的困难,甚至创伤,为了保护自己,防备将来忘记再受痛苦,我们尝试忘记从前的痛苦,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埋藏在潜意识内,但忽视这个小孩儿,并不表示它不存在。我们将小孩儿遣送到内在深处,希望借此停止我们的痛苦,但逃离并不能停止我们的痛苦,反而会延续痛苦。
我们只要深入的观察自己,就能感觉到受到小孩的痛苦就在当下,就在我们的体内。
我们的体内有一盏灯——正面的灯,我们随时可以点亮它,我们的呼吸脚步以及平静的微笑都是点亮这盏灯,所需要的油,我们点亮正面的灯,驱散黑暗,用正念的能量拥抱和疗愈我们,疗愈我们内在的受伤的小孩儿。
二正念
怎样培养正念的能量?
无论在做什么,觉察自己的呼吸就能培养正念的能量。正念里还有“定”的能量,能帮我们从痛苦中解脱正面的能量,能帮助我们深入观察获得所需的智慧,我们因此能转化负面情绪,正面能帮助我们觉知自己能否为未来献上最好的东西,也助我们记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是我们的延续。
三活在当下
当我们有了正念的能量,就能觉知以前的痛苦经历,只是影像不是真实的,我们就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知道快乐的活在当下,就能有能力改变整个境况。
方法:会正面的呼吸行走与生活,放下执念,回到当下,享受自在人生正念呼吸,能引导心返回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真正的存在于当下。
四放下
“我们需要放下一些东西,得到喜悦。我们常常以为需要追逐,以及争取外在东西才能够喜悦,但如果我们懂得辨识自己内在的障碍,并将它们放下,喜悦的感受随之会自然呈现这里的内在的障碍,指的是我们对外在东西的需要,对某些东西的认识。可以是一些回忆,一些念想,一些执念,比如想到某人时的一些不好的感受。
我在想,我要放下什么呢?
放下一些执念,那些我们不能掌控的人和事,就去放下吧!
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过去一些耍猴人,他们是怎么捉猴子的?他们娶一个红南瓜,在上面开一个小洞,大小正好让猴子伸进去一只手把瓜瓤掏出放进一些猴子爱吃的水果,花生等猴子看见了就会立刻把手伸进去,满满的抓一把,然后全部能出手,痛心疾大哭,这是耍猴人赶来轻而易举的,就能把猴子捕获。
在这个故事里,那只猴子以为自己抓的越多越紧越好,殊不知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无法参悟的是,他只要放下那些花生、水果,它们仍然可以属于他,他可以把他们倒出来,或者不贪多一点一点的取。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以为我们控制某个人就可以得到她的心,就像沙子抓的越紧,失去的越快,反而成为自己喜悦的障碍。
五与自己和解
1爱的修习
能够增长我们的忍耐力,耐心与拥抱困难痛苦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心足够宽广,我们便能拥抱痛苦而不受苦。
2写一封和解信
当我们拥有正念之后,理解就会渗入我们的内心的土壤,慈悲的甘露随之涌现
3与自己和解
我们没有必要沉溺于自己的心结之中,内疚不已,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过去的并未消逝过去,还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着,如果我们懂得深入接触当下,就能接触过去,甚至改变过去,这样的休息能带来安详,另我们重生也会为我们身边的人以及未来的世代带来喜悦与幸福。
我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我要谨记这本书的教诲:让自己保持正念,活在当下,安住当下,接触生命,与自己和解,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
《与自己和解》作者一行禅师,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一生传递正念,宣扬和平,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之一。
说实话,如果没有走过方糖读书会,没有读过马冉冉老师的《越书写,越明白》,在读《与自己和解》的时候是很难让自己静心融入禅师想要带你进入的心境当中。我是一个凡夫俗子,心中有太多杂念,经常读着读着就读飞了,这都源于我的心不够静,不能全然安于当下的每时每刻,静心其实就是不断的静修、觉醒。
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正念、正定、内在小孩,我的理解是:
1、正念:觉醒、理解、幸福的种子
2、正定:保持觉察
2、内在小孩: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的真实感受,是内心真实的反应。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内在小孩其实更多的是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外在的“我”,一个内在的“我”,两个“我”越相近,活得越真实,所谓“身心合一”说的就是两者融为一体吧!
生命就是感受与体验,感受与体验来自于人七情六欲的喜、怒、哀、惧、爱、恶、欲,并以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来,情绪不可能出现单一的情或欲,情绪是个混合体,一个情绪里面可能夹带着悲和喜、爱与仇。
痛苦来源于情绪,痛苦是痛的,是苦的,它是真实存在的感觉。我们应该允许痛苦在内心停留,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当痛苦升起,我们要学习接受痛苦,深观痛苦,正念和正定能帮助我们看见痛苦,拥抱痛苦,让痛苦变得舒展、柔软,孕育正念与正定,令自己变得得强大有力量,当我们不再害怕痛苦,并能与之温柔对话,那我们就拥有与痛苦和谐相处的智慧与能力。
人大多数都希望拥有幸福,远离痛苦,一行禅师告诉我们,痛苦是有用的,经历痛苦,对痛苦的理解,我们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痛苦将指引我们并带来喜悦与幸福。
一行禅师说,痛苦就像池塘里的淤泥,幸福就像出淤泥不染的莲花,莲花不可能在没有淤泥的地方生长,我们需要淤泥以种植莲花,淤泥在培育莲花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理,痛苦在培养理解与慈悲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念与释放是幸福的来源,修习正念帮助我们觉知、深观自己的内在,懂得放下我们就有能量为自己带来喜悦。正念带来专注,专注带来领悟,领悟带来理解,理解带来慈悲。有些人终其一生努力追寻幸福而不得,却不知人是本自具足,幸福无须刻意追寻,只须用心发现,幸福就在我们的内在,幸福蕴藏在喜怒哀乐的七情六欲中,它等待智慧去发现幸福的种子,用理解、慈悲与爱去灌溉幸福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逐渐成长,内心充满幸福,你便是一个拥有幸福能力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永保善心,不忘初心,你将成为一个幸福快乐之人,不要让你的初心转弱,当你的善心、你的初心转弱,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修身养性是中国古人的养身之道,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养”是一个动中带静,静中带动的慢过程,更适合用心去看,用心去领悟。离苦得乐,苦尽甘来,是抵达人生的另一种境界,这得慢修慢养,这其实就是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
在现今瞬息万变,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如果你的心跟着它的节奏运转,你很快就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学会停下来,让心静下来,阅读与书写是不错的方法,一颗能静下来的心有助于我们发现内在的智慧,拥有智慧,你就拥有看到生命真相的能力。
生命的真相是体验与感受,生命是一场心胸与智慧的远行,过去的不再重来,未来的还没发生,当下才是最真实的,让一颗燥动的心静下来,安然于当下的一草一木,需要智慧,所有的智慧都是通过修行而来的,静能生智,智能生慧,一颗智慧的心能让我们获得正念与正定,正念与正定让我们有能力在痛苦中孕育幸福的种子 ,人生唯幸福与优秀最值得追求,当你拥有幸福的能力,你已经很优秀。
看封面,知道这是一本禅修书。
那什么是禅修呢?很多人说到禅修,可能想到的是佛学,觉得这个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很早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与自己和解》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
禅修听上去很复杂,但在《与自己和解》这本书里说的非常接地气,每个人都可以做,而不是我们想象中,只有佛家人才能禅修。书中甚至说,如果你喜欢躺着,那你就躺着也可以禅修,所谓大道至简,这本书对于禅修就把禅修神秘的面纱去掉了,剩下最简单的操作方式。
本书作者是一位在当今世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一行禅师。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感受到一行禅师对待人生的智慧,以及为世人解决问题的善心。所以,书中内容极其简单,人人都可以学会。
这本书如果你单从内容上去看,可能会理解它是通过禅修和正念,如何治疗神经性官能症的。其实我读过这本书之后,认为它不仅是一本可以治疗神经症的书籍,而且还是一本可以通过禅修,改变我们思维方式,提高我们悟性的一本书。
本书主要是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禅修,化解负面情绪,接纳不同阶段不完美的自己,更好的长成,获得幸福生活。
通过禅修可以修炼心性,心好了,思维就好了,思维好了行动就好了。理解行动的真谛才能坦然面对行动产生的任何结果,做到无条件接纳自己,给自己足够的成长空间,心灵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
这是一本助人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的书。
初识《与自己和解》这本书,是被作者的名字吸引,由此希望抛开心理学的角度,而从一个禅师的视角了解如何与自己和解。
作者一行禅师果真没有从一般的心理学视角教读者如何与自己和解,却又与西方的心理学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理一篇学习笔记如下:
1、时刻保持正念
正念,就是回到此时此地,感受当下。感受自己的呼吸,空气被吸入鼻孔,从鼻孔呼出,是当下。感受自己的行走,感觉自己的腿在向前迈,感觉自己的身体。身心合一的过当下每一个时刻。
总结为四个字就如同吴伯凡解读王阳明的智慧之一的——知行合一。
我们常说人要活在当下,这并非是让人安于现状的活着。而是随时随地能感受当下的每一个时刻,可以感受改变,感受进步。
现代人常常接受大量的信息,高效的技能培训,最后得到了的却是忙忙碌碌的生活。又有几个人能知道,自己当下在做什么?这么做的意义在何处?
2、与祖先和后代一同疗愈
西方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固定、完整的“我”。由于西方心理治疗还是陷入“我”的概念中,因而只能带来一点点转化或者疗愈,不能带来更大的帮助。当我们看到“我”与“非我”的紧密联系,无明就会得到疗愈,痛苦、愤怒、妒忌及恐惧就会消失。当我们修习“无我”,我们就能超越那些令人受苦的问题。
作者一行禅师用“玉米种子”举例——玉米长大了,种子哪去了?
有些痛苦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静坐可以让我们深观事情,看到事情的根源。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当我们深观这个行为,就能识别这个行为的种子。
没有人可以独立存在。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来自父母亲,来源于祖先的血脉。同时,我们当下的每一 个行为也将影响着我们的后代。我们就是他们,与自己和解,就是与他们和解,与自己的内在和解,不管父母身在何处,也不管他们是否活着,我们都能做到与他们和解。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体里,疗愈了自己,就是疗愈了他们,疗愈了祖先,同时也治愈了自己的后代。
3、转化痛苦的种子'
转化痛苦的方法有三个步骤
1)、播种幸福的种子 ;
2)、持续的修行正念 ;
3)、处理来自小时候的痛苦。
假设我们在一间**院内,那部影片在银幕上播放。坐在座位上看这部影片,我们可能以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甚至会哭泣。那痛苦的感受是真实的,那眼泪是真的,但那经历不是在当下发生,那只是一部**。
如果我们走近银幕,触摸那个银幕,会知道并没有人在那里,只有光在银幕上闪烁。我们无法和银幕上的人交谈,无法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喝茶,因为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并不真实,但它产生了真实的痛苦、真实的忧郁。
持续触及这些影片会产生恐惧、愤怒以及绝望,我们称之为“不适当的注意”,因为它牵引我们远离了当下的时刻,进入过去的痛苦之地,那里有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
我们要记得的是,每当我们的注意力进入令我们痛苦的地方,播放令我们痛苦的影片,我们会有方法来处理在内心升起的悲伤、恐惧及痛苦。拯救内在受伤的小孩。
那就是安稳地坐好,安住当下,我们应该与内在小孩讲话:“我亲爱的小兄弟/**妹,你该知道我们已经长大,现在我们可以保护和维护自己了。”再配合正念呼吸法,获得正念的能量,我们就能够觉知:以前痛苦的经历只是影像,不是真实的。如此,我们就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知道快乐地活在当下是可能的,那时我们就有能力改变整个境况。
我们倾向于逃离痛苦。寻找快乐,回避痛苦是人的天性。我们需要指示自己的心,告诉自己,痛苦有时是很有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良善的痛苦”。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痛苦,就会沉溺在苦海之中;如果懂得处理痛苦,我们就可以在痛苦中学习。
处理内心中比较深刻的痛苦,要像掌控毒蛇一样,先了解毒蛇的习性,然后将自己锻炼得足够强壮,在内心准备好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并用正念照耀他。
佛陀说:没有受过苦难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佛陀成道,是因为他饱尝痛苦。我们需要通过痛苦走向佛陀。痛苦就是道。借着痛苦我们得以看到了悟、慈悲与爱之道。
接触痛苦帮助我们培养慈悲与爱的情感。欠缺理解与爱,我们不能幸福,也不能令他人幸福。所有人都拥有着慈悲、谅解、快乐与无畏的种子,如果我们持续逃避痛苦,这些种子就没有机会成长壮大了。
正如书的开头的一句话:“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是一颗宝石,内含天与地,阳光与河流。”
幸福是什么?你理解的幸福是什么?你理想中想要的幸福是什么?
迷茫与焦虑,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一样的烦恼,最终,我们都在找寻自己想要的幸福。
过了很久很久,某一天,与这个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便得到了幸福。幸福不是你使劲要去追寻的,而是它就在当下,就在你的身边,慢一点,停下看看身边的风景和人,你就能得到幸福。
我们都有被老师问过:“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想做什么”的问题。你还记得:你当时的回答是什么吗?
独生子女的一代,是幸福的一代,也是孤独的一代。从小就只有自己和自己玩耍,没有兄弟姐妹,习惯了独来独往,虽然三十而立的年龄,却因为种种原因,心智还未成熟,一个晚熟的时代就这样诞生了。
年轻人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而父母却又不够成熟。现在的父母不成熟,过去的父母恐怕也很不成熟,只不过,过去的父母有整个家族或邻里在督控和支持,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家族或乡里一起带大这个小孩。
而成熟、负责的父母,原本就是罕见的存在,偶尔的片刻出现一下,便足以支撑家庭和父母的神话。
在现在的时代,在青少年和完整的成年之间,应该再加上一个新阶段,也就是“成年涌现期”。它是指那些已经离开了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依赖,却还没办法承受成年期应有责任感的人。而这个阶段介于青少年和真正的成年之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长大”的群体。
对于这个群体的看法,应该一分为二。首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生活方式,也是社会价值多元化和进步的一种产物,他们更多需要的不是担心而是信任。因此,对这一群体不必过于忧心忡忡,甚至急于为他们贴上负面标签。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心态,当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长大,确实也不容忽视。这不仅需要家庭重新思考丰裕物质条件下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如克制“不知节制的疼爱”,大的社会运行机制,也应为年轻人留足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他们的压力是来自于生活环境四周,他们看到了可能的出路,但包括父母在内的周边的人却看不到,自然地,也因为出于关心,周遭的亲友家人却不知不觉成了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压力。
另一股压力则是来自自己的内心深处,任何人对不确定的和不知道的事,都有一股源自远方传递下来的深层恐惧,而对着情形,人们唯有以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自信,才可能继续走下去。
而信任,比起批评,是心理成长境界更难的一个层次。
不确定的未来,是恐惧的。周边及自身的压力,是害怕的。习惯了站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下排队,等着被选中和评判。
但不用担心,我们会因此走不远,脚下的路,延绵不绝。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未知的挑战一方面让我们焦虑,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训练我们的大脑。
真正的困难总比想象的要小很多,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那事有多难,而是内心被巨大的模糊所笼罩。你要做的就是,把笼罩在你心间的乌云散开,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面对它,拆解它,化解它。
“相信”这事,说来缥缈,却力量巨大。 你相信什么,往往决定了你怎么看待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处理你们的关系,而看法和行动,又进一步影响你们的关系。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自然也是不完美的,渐渐地,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便是把这股执念和侥幸彻底浇灭,不再妄想,不再希冀,认命了。那一刻,我不再与自己为敌,也不再与世界为敌,我开始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开始尝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这不代表我会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我仍然会由自己的内心出发。
接纳自己,而接纳自己的本质是舍弃,而不是追求。
舍弃我们对生活的过度控制,舍弃我们想要成为“完美自我”的想法;舍弃我们对“完美世界”的执念,我们需要“接纳自我”并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样的好处,而是因为缺陷就是我们生存的事实。你不能对自己太苛刻,但也不能对自己太放松,既然不能谴责自己,不如我们学着跟自己谈谈。
有时候我们这样,迷茫,自我怀疑,焦虑,看不清远方的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还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照亮你脚下的一点点路,那么就看脚下。走着走着,回过头,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是独立的,也是孤独的,独立其实是一件挺寂寞的事情,孤独是我们的出厂设置。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令你快乐的。
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
你的现在是由过去所选择,你的未来是由你的现在所决定的。时间轴上,连接现在和未来的是目标。找到你的目标,属于你的目标,连接你的现在和未来。
开始就是结束,结束就是开始,正式在结束之处,我们重新开始——TS艾略特
该怎么结束呢?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去固执地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
还记得之前所说吗?“相信”这个词,这件事,它确实力量巨大,你相信什么,便是什么。
在找到你的目标,实现它的时候,也要学会放弃一些什么,放弃有时候比坚持更需要勇气。我们从来都是想要的更多,不想放弃手中的更多,因为舍不得,因为不甘心。但有时候,人正是借由失去获得成长。
终有一天,不管哪一刻,你终会由晚熟到成熟,再到独立的个体,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你接受了自己,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相信”,不拧巴的人生,才是该过的人生,最后,我们都会与这个世界和解的。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
不知道你回答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我不记得小时候的自己是如何回答,长大以后想当什么?要做什么?我只知道,现在的自己:坚信写的力量。一年又一年,把年初定的目标都完成,那么,这一年我就没有荒废,至于最后成为什么,就静待花开吧。
生活中的我们,与自己和解,如同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让自己能够放下心中执着念想,迎来全新的生活。和解之后,内心会变得舒畅起来,心情也会好很多。当我们生活苦闷,对自己现状不满时候,和自己和解是一个不错的体验,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每一个人都有着双面性格,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性格,和自己内心里的性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正是这两种性格,使得我们内心里,会出现迷茫、烦恼,如果不能够很好解决内心问题,可能就会由内而外,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与烦闷自己和解,会让心情舒畅自己心情烦闷时候,做事情不仅不能集中注意力,还会受到情绪影响,将本能够完成的事情,完成得一塌糊涂。这种烦闷心情,很多时候还能够传递给亲人、朋友,因为自己不友善态度,使得自己和对方产生矛盾、隔阂,让自己内心心情,变得更烦恼。
面对烦闷的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同内心的自己和解。我们就会发现,心情会舒缓很多,在看待亲人、朋友,做事情时候,也会变得顺利而高效。
和解之后,让人神清气爽与其说是和自己和解,我个人觉得,说走出思维误区更恰当一些。生活中的我们,都会有烦恼存在,遇到烦恼时候,如果不能够向着好的地方想,就很有可能走进“死胡同”,陷入其中没有办法动弹。
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变得苦恼、烦闷。多数人没有旁人开导,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个人思维“死胡同”。可当自身凭借自己能力,走出来以后,会有豁然开朗感觉,那一刻不仅心情舒畅,浑身还充满了力量。
压力总是和我们如影随形,如果不能够做到和自己和解,可能生活中的烦闷、苦恼,会伤得自己体无完肤。因此学会和自己和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