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 >>简介

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 >>简介,第1张

学 名: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别 名:花熊 华熊 竹熊 花头熊 银狗 大浣熊 峨曲 杜洞尕 执夷 貊 猛豹 猛氏兽 貘 食铁兽 猫熊

英文名:Giant Panda

分类位置:食肉目 Carnivora、大熊猫科 Ailuiopodidae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IUCN濒危等级: 濒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分布范围:只限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南坪、松潘、茂汶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县、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潘文石,1988;马国瑶,1988;胡锦矗,1985)。 生境与习性 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生活习性: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胡锦矗等,1985)。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梁齐慧,1993;魏辅文,1994)。

现状及至危因素:

现状: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等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左右,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余只,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AAZPA Communique,1993)。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2,种群增长缓慢(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1977;毕凤洲等,1989)。

至危因素:1、森林采伐。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km2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31,450km2,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km2,减少面积达1752848km2,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胡锦矗,1993); 2、捕捉过多。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迄今已逾50余年,数量仍然很少,尚未恢复。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胡锦矗,1993)。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几十年才能恢复; 3、近些年来,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尚时有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km2(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km2(Kleiman et al,1991)。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据潘文石等(1988)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胡锦矗,1993); 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Kleiman et al,1991)。

大熊猫自然历史: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它究竟是属于熊科,或象小熊猫一样接近浣熊科,还是自成一种?最近的DNA分析表明,大熊猫属于熊科,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100-20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1/900。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0年左右。在秦岭山区,在黑白色大熊猫中发现过棕色大熊猫。

食物特性: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圈养及社会行为:"繁殖困难"被作为新闻标题来描述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但是,野外的研究表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寿命更长,但野外的繁殖成功率更高。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并不意味它t丢弃幼仔,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幼仔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野外的幼仔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潘文石等,正在编印)。

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繁殖率大概是0654幼仔/雌性/每年(潘文石等,正在编印),与北美棕熊的一些自然种群类似(Stringham1990)。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个成体的巢域明确,雄性个体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个雌性个体的巢域重叠。当雄性大熊猫在同一巢域相遇时,如发情期在雌性熊猫周围,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为争偶会导致争斗。占优势的雄性个体有和雌性交配的优先权,但其它雄性也还有机会。雌性个体在3-4岁时性成熟,雄性个体5岁左右。年轻的雄性个体在等级中位置较低,到7-8岁时才有机会交配。雌性个体从4岁到20岁,通常每2-3年产仔一次。

虽然大熊猫唯一的家庭结构只存在母兽和不到一岁半的幼仔之间,大熊猫之间也会通过声音和气味经常交流,即使不是在发情期。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如果母兽未怀孕,幼仔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仔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历史及目前分布: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

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自1999年起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有希望提供一个更可靠的答案。这此调查是十年来最新的一次,由WWF与国家林业局合作进行,是WWF的一项重点工作。

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大熊猫的栖息地集中在六个独立的山系:陕西的秦岭山脉,甘肃和四川的岷山山脉,四川的邛崃,大小相岭和凉山山脉。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Reid and Gong 1999)。

主要种群:根据目前的资料,大熊猫的最大种群是在横贯四川的岷山山脉,约有600只。岷山和秦岭山脉可能是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对目前数据的缺乏阻碍了对大熊猫种群和分布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出生于浙江温州,笔名萧通、久远等,著名小说作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叶永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主要作品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床头上的标签》等。

2020年5月15日上午叶永烈在长海医院去世,享年79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短篇小说集《赶集》、作品集《老舍文集》等。

马晨明,1977年生,山东菏泽人,女硕士。代表作品:《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李大钊女儿,作家。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床头上的标签 [6]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300字1

 当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它。不管是书中精妙绝伦的插图,还是叶永烈炉火纯青的文字,更有一个个科学家那难能可贵的精神,无一不令我无比的羡慕与佩服。

 书中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们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迎难而上;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细读这本书,我猛然发现,这些科学家虽不是一个家族,但却都有同一个信念——勤奋好学。这令我为之一震,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在学海中是不分富贵与贫贱的!只有勤奋好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比一些科学家生活环境,我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己有那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却不懂得珍惜,我一定要向科学家们学习,学习居里夫人的谦逊,布鲁诺的勇敢,童弟周的好学,哥白尼的坚定,哈维的勤奋。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300字2

 《科学家的故事一百个》是一本科普读物,里面讲的都是科学家的故事。其中有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研究科学的阿基米德,有用了二十七年的心血写了《草本纲目》的李时珍。

 先说说阿基米德吧,他曾经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研究一道题。他可认真了,直到士兵闯到他房间把剑摆到他面前,他才反应过来。可是他实在是一心放在学习上,没想到他居然说了一句话:等一下,让我把题目想好,你在杀我。这让士兵愣住了,可是还是痛下杀手,一剑杀了他。他如此专心于研究,用了他的一生,让我们敬佩。

 再来说说我们中国的李时珍,他为了研究《本草纲目》费了不少心思,付出了很多。曾今他为了采药,从山上摔下来,曾今他尝草药差点被毒死。他一生差点死过好几次,他从不像其他人遇到问题就放弃,最后他终于研究出了《本草纲目》。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有好多好多的人为了科学送命,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300字3

 放下书本,细细品味着书中的内容,我不禁感慨万分。

 科学家真如书上所说的那样: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由许多个在科学家身上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潜心研究的牛顿和敢于“改错”的王清任·······其中我最喜欢牛顿了,因为他非常谦虚,“不知世人对我怎样看,不过我自己只是觉得好象在海宾玩耍的`一个小孩子,有时很高兴的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是没有发现。”这就是牛顿所说的质朴的话语。

 牛顿那么谦虚,那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不禁羞愧万分。

 有一 天,我难得一次考了满分,得意的拿着试卷走出了校门,正巧碰见了一个同学。我看他愁眉苦脸的,一定是没考好。我略带讽刺的说:“你怎么考的这么差,这张试卷很简单的,你看,我都考满分了。”说完,我便扬长而去。

 《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0817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