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第1张

 诗人选取了油纸伞、雨巷丁香花、篱墙等意象,通过朦胧、细腻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副雨天诗人独自彷徨于雨巷的情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在时代的孤寂中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1

 教学设想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掌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内在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3积极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青春的迷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三、诗歌赏析:

 步骤一:感悟诗歌,整体把握

 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教师示范配乐朗诵。

 全班集体朗诵。(教师点评)

 师:读完之后,你对这首诗最强烈感情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能表达本诗情感的词。

 生1:

 生2:……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好,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我们可以归纳为:忧愁、苦闷。

 步骤二:解读文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一

 师:同学们在心情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宣泄方式呢

 生1:……

 生2:……

 师:那么诗人在这样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可不可以从诗中找到相应的诗句呢

 生1:……

 教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导与练》材料P6

 明确: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又寂寥的雨巷。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生: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等。

 师:这个环境的特点有哪些来组成

 生:环境特点:凄凉,哀愁。有油纸伞、雨、巷三个景物。

 师:很好,在诗歌中,我们把这些景物称作是“意象”,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营造一定的氛围、环境从而为诗人抒发感情提供了空间。我们来研读一下戴望舒所选取的这些意象。比如大家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就通过10个孤独、寂寞的景物来营造一副游子的羁旅愁思情景。

 师:油纸伞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生:……

 明确:(美)复古 怀旧 神秘

 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但是伞却又突出了一个自我的天地,外面是笼罩天地的榆木,耳边是雨的滴答,是自己寂寥心灵的声音。这时的我是孤独的,深深地沉入了自我内心的苦闷天地的。当然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

 师:大家想一想,这里的雨是什么样的雨

 生:小雨,细雨。淅淅沥沥,像绵长的倾诉。

 师: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为了营造一个符合自我内心与“姑娘”相逢的场所,诗人可谓是用心良苦,选择在小巷,撑着油纸伞,在雨天。为什么选择在小巷呢

 生:……

 师:小巷的特征:狭窄,宁静,隔离了喧嚣的人群;青石板,带着一种不染纤尘的唯美。我们用一组语言来形容一下这个环境:

 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为浪漫的遐思做好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准备。这样的意象,充满着孤独的暗示。

 师:这样的雨巷与我的心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明确:从色彩的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阴沉的。

 雨巷:黑暗而沉闷社会现实的特征。

 小结诗人选取油纸伞、纷飞细雨、狭长小巷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诗人在雨巷中独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二

 诗人在独行同时抒发了内心的独白:希望逢着一个姑娘。

 师:这个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生:丁香一样的颜色……

 (全体朗读诗人理想中的丁香姑娘)

 为什么是丁香花而不是其他的呢比如菊花、牡丹花等我们说戴望舒是一个深受中国古典诗风影响的诗人,同时有着法国印象派作风。

 课堂小讲座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多为淡紫、粉、白色,貌不惊人,容易凋谢,然而却可以散发淡雅的花香。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明确:选用丁香花是因为丁香姣好却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同时又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师:根据刚才的课堂小知识,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里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怎么的姑娘呢

 生:……(追问学生依据在哪里,尽量从文本来)

 师:是一个美丽、有着丁香花芳香、忧愁、哀怨、孤寂、彷徨的女孩……(允许多种解读)

 师: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呢

 生:……多种解读

 师:(从虚实来引导)丁香姑娘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信念、美好爱情等的追求,但是这个追求却又是易碎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

 师:那么我和这位姑娘照面了没有请在第4小节中找出一个词。

 生:没有。飘过(让人感觉有点虚无飘渺)。

 师:当她向诗人走近时,诗人正想和她说点什么的时候,丁香姑娘的反应是什么呢

 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师:为什么太息呢

 生:因为她的忧愁。

 师:很好。她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了。诗人这时候感觉到她的感觉是凄婉迷茫的。

 诗人目送这位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他们在朦胧的雨巷中不期而遇,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美好的(爱情、理想)就这样消失去了,诗人是何等心痛啊。

 师:诗歌是如何写丁香姑娘离去的

 生: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全班朗诵)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这里的一个意象:篱墙,而且前面用定语颓圮修饰。(引导颓圮的意思:坍塌、破败)

 师: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极美的丁香姑娘消失在极丑的破墙里呢生: ……

 明确:提示:这首诗写于1927年,虽然有些事可能是偶然的,但我想该有必然因素在内。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镇压后,1927年的闻一多在诗集《死水》中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1927年的朱自清在清华园里“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927年的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遇见的美好的理想的象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碎了,因此在这里形成一种美丑对照,来说明诗人心中的美好理想、爱情的希望破灭。

 师:丁香姑娘消失了,而诗人此时却还依旧回味在刚才相逢的情景中,还处于魂不守舍的状态中,依旧还感受着丁香姑娘的丝丝气息。那么诗人怀念丁香姑娘的什么呢(全班朗诵第5节)

 生1::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

 生2:还有丁香般的惆怅。

 师:回答非常完整。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颜色、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中”又只剩下诗人在独自彷徨。(全班朗诵最后一节)

 小结至此,诗歌通过写自己对“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翘首期盼—邂逅相遇---伤情离别—无情消失,来写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理想破灭,对美好事物(革命理想、爱情婚姻)苦苦追寻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三

 师: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只是将“逢着”改成了“希望”。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全班朗诵最后一节)

 生:……

 师: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了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了深了一层,升华了诗歌的感情。

 步骤三总结全诗

 全班再次朗诵全诗。

教学总结

 《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首诗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曲折的心路历程,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该诗意象优美,意境朦胧,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初次接触这类诗歌,有的因为其难懂而不喜欢,有的只能模糊地感觉写的很好,但又不知道好在哪里,还有的同学则完全没有感觉。基于这些原因,我在上课时特别注重问题的设置,并且尽可能创设一些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真正读懂《雨巷》,走进《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①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②。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③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④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④。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注释:

 ①彳亍(chì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②惆怅(chóuchànɡ):伤感,失意。

 ③太息:出声叹息。

 ④颓圮(tuípǐ):倒塌。

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他因此诗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本诗艺术精湛,大量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把诗歌的音乐美发挥到极致。同时,诗歌又兼用了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凄美的“丁香”意象、现实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和期待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创造性地组接在一起,形成迷离朦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幽渺的美感。

 这首诗歌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进行赏析。其一,从诗歌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关系角度来解读,则诗歌带有诗人的爱情印记。诗中所描绘的似真似幻的美丽“邂逅”,实乃“我”的一段爱情“白日梦”,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我”对爱的追索与向往、憧憬与期待,以及因爱而生的痛苦莫名的希望、无奈和甜蜜的忧伤。因此,从爱情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理解为一个爱情的感伤者;其二,从诗歌与其被写作的时代背景关系来分析,则诗歌所表现的恰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之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一时看不清前途,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迷惘、彷徨之中的心境。他们寂寞、哀怨,但又充满朦胧的希望。因此,从时代社会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则可以被理解成一个时代的迷惘者;其三,从诗歌与读者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则本诗充满了浓烈的人生象征意味,“雨巷”象征着漫漫人生路,“我”则是人生的赶路人,那“丁香一样的姑娘”则是飘渺的希望或理想。诗中“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与“姑娘”相逢(惊喜)——“姑娘”消失(失望、忧伤)——再度寻觅(希望姑娘飘过)过程正是人生寻寻觅觅,不断希望、失望复希望的隐喻。因此,从人生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以理解成人生的求索者。这样一来,《雨巷》一诗便具有了多重意蕴,更耐人寻味。

每一次走进江南的小巷

忍不住回头久久地凝望

油光水滑的青石板路

宽窄不一的向内伸展

跳动的影子总是那么长

串联的通衢小巷

都是斑驳陆离的样子

两旁矗立着高高的马头墙

墙头悬挂着霓虹的青灯

照壁下闪烁着微微的光芒

透过隐隐约约的青灯

可见那青纱般的帐房

如诗笺缓缓地流进心田

说不清的一幕幕情景剧

浸透着不变的千年沧桑

小巷见证了岁月的流逝

承受着人生交流的来来往往

耳旁响起了阵阵不息的步声

仿佛人群从身边擦肩而过

一会儿变得得熙熙嚷嚷

雨丝飘过窄幅震荡的小巷

黑瓦屋檐下滴滴答答

雨珠落在了硕大的青石板上

如团扇的小水花圈叩开

缓缓地流进了潼色的荷塘

古老的巷朦胧而悠长

人的影子打破了寂寥的雨巷

手里撑着花雨伞的姑娘

轻盈飘逸地从面前走过

驿动的心早已如花似放

小巷里的故事犹如童话

夜以继日地上演着

声音穿越黑瓦、白墙

每时每刻都在传唱着烟雨江南

还有唯美爱情的渴望

一回回穿越静谧的小巷

心中泛起涟漪般的万千遐想

烙印的记忆永远抹不去

正是因为那江南的唯美存在

人生苦短而变得越来越宽广

(自拍+部分网络)

诗歌:雨巷1

撑着雨伞,

独自走在无人的小巷,

我喜欢这种安静,

但为何却觉得这么孤独?

听着雨和雨伞的碰撞声,

就好像是敲打我寂寞孤独的心。

雨儿呀雨儿,

你为何要下得这么凄凉呀?

难道不能像平常那样,

下得欢快、下得有节奏吗?

撑着雨伞,

独自走在无人的小巷,

听着雨和雨伞的碰撞声。

诗歌:雨巷2

 与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相遇

 在飘着哀怨的雨巷

 寂寥的诗行

 悠长的小巷

 在孤独里品尝孤独

 在忧伤里咀嚼忧伤

 有一种

 淡淡的香

 一直在暗暗的流淌

 就像你丢失在诗歌里的目光

 一直宁静着我的梦乡

 在诗歌里

 我感觉到了你的安详

 安详的

 就像诗歌里那一抹夕阳

 我一遍遍附和那首温暖的诗歌

 犹如

 一遍遍默契那个年轻的传说

 传说里

 那个姑娘的眼神

 如何

 彷徨

 那个姑娘的微笑

 如何

 丁香

 一把油纸伞和一个幽怨的姑娘

 从诗歌的雨巷里

 悄悄的飘过

 寒漠凄清又惆怅

诗歌:雨巷3

 雨巷

 还是那个雨巷

 在烟雨朦胧的江南

 丁香般的姑娘

 撑着一把油纸伞

 走在故园风雨后

 远了那紫色丁香的忧愁

 近了那明亮如星的双眸

 回眸一下

 桃花羞红了脸

 中秋

 又到中秋

 去年今日

 你在月下浅笑如花

 而今

 一个转身的距离

 已是天涯两隔

 你亲手种下的莲藕

 如今已是满池绿意

 鸿雁南飞

 人影渺渺

 何时是你的归期

 今夜月下

 唯留你斑驳的身影

 和我诉说所有往事

诗歌:雨巷4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踟躇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叹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古往今来,听似单调的雨声,在诗人们灵敏的心弦上,曾弹奏出了多少情韵悠长、余韵袅袅的心音;看似混沌迷离的雨的世界,曾被诗人们开拓了多少清新灵动、缠绵蕴藉的抒情空间!

 在世俗的生活中,我年轻的时候,是在农村劳动,每当下雨时,我不喜欢穿上雨衣,感到总是那么憋气,总喜欢冲在雨中,让那雨,不论大雨小雨,就淋滴在头上、身上、脖颈里,沐在雨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新爽朗感觉,以后才知道,这确实是雨的空间中增加的负离子起到的清新作用。当然,那时是年轻,有健康的体魄。

 在穿越长长的岁月喧嚣与尘埃之后,在那不期然抵达的每一场温柔的雨中,我已经不会栉风沐雨去“冲雨”了,可在我心中还保留着沐雨的习惯——变成了一种意念。我还是喜欢让这颗疲惫蒙尘的心,沉浸在那清润的氛围中,当不期而至的雨降临的时候,我的意念就会“冲进”雨中,可以恢复宁静舒适与清新灵动,可以思量那些雨中的清唱。

 这种沐雨的情结,也许不是那种檐外滴沥、满阶郁勃的愁绪,那是些心灵在雨的滋润下不期然结出的一种“花瓣”,就像千千心结的释放,也许它们并不耐看,然而曾经开放。

诗歌:雨巷5

 故乡,一条幽深寂寥的雨巷

 古槐,泪滴,滑落。石板路上曾经的记忆

 击打中,如泣如诉。风,摔打着一株小草

 一只瘦骨嶙峋的羊,踏着寒冷

 走近老屋,寻找父亲目光中的力量

 被雨滴打痛的霜叶,沉默中发出的呼叫

 穿过入骨的伤口

 没有必要逃避。行走中的季节

 萝卜、青菜和红薯,在一亩三分的荒凉中

 站立。雨巷里的那块石头,守望着沉重

 守望着一棵老树的春。心事,从不忧伤

 母亲,打开清晨的窗户

 父亲,将雪后双眸中的辽阔,收入心底

 从远方赶来的风,吹醒了沉睡中的冬阳

诗歌:雨巷6

 秋的寒凉没来得及

 渲染寂寞

 落叶已经独自在黄昏中

 忧愁着

 忧愁着最后一场雨

 萧瑟,彷徨,哀怨着风中的虬干

 孤独的在每个人生站点

 注视着被风荼蘼的日子

 日子更多的

 是在审视里度过

 审视自己

 审视周围

 时而有时光经过咽喉

 却发不出忘我的声音

 任凭好的,坏的,得到的和失去的

 变成记忆,有悔恨,有抱怨

 也有快乐、阳光和梦想

 这样的时刻才称得上是真实的吧!

 真实注定要被拿来讨论

 无外乎两种

 一种是复杂过后的简单

 一种是从没经历过复杂的简单

 这样看来

 简单是不同人不同的心境

 我好像释怀了

 别人眼里、嘴中的我只是一个未知的躯壳

 是我,也不是我

 我依然困惑的只是真实的哲学

 应该怎样表达才不受其扰

 这些你不知道

 而我想你知道的事

 这时成了一个疑问

 曾经的我们

 老套的来自远方

 一起走向霓虹的城市

 清馨,飘柔的像山间吹来的风

 游走昼夜交替的边缘

 期待,遥想着未来

 我们太多的时间是互相鼓励的

 那是你侬我侬的诗句

 可那不是

 不是我们憧憬的幸福

 我们正经历着寒风侵蚀的季节

 我想给你的

 你想给我的

 不只是浪漫和花朵

 我常在文字里读到时间的仓促

 听到人们抱怨着

 青春的流逝

 生命的无常

 可我注意到了时间的反面

 那是缓慢和停顿

 也许源于我想的太多

 以至于对爱情的理解

 超出了正常的范畴

 所以,当你在四季最后的一个雨天

 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的时候

 我站在雨水里并没有强烈的挽留

 流在心里的泪水你也没看见

 仅是不说再见

 你不知 我很想努力解读你最后的微笑

 最终我找不到贴意的词汇

 在这雨中

 我飘摇着

 你飘摇着

 有苦涩,有香醇交替唇齿心底

 我不该把文字和爱情结合起来

 那不理智

 身外连绵不绝的雨 不管不顾

 淋湿你,我

 淋湿爱情和生活

 深秋 深深地凉意和萧瑟

 只在时间缓慢的时刻

 包围着多愁善感的人

 伤感着疲惫,惶惑,我和你

 我想 爱情应该都是快乐和幸福

 所有不甘的情节

 只能释放于缘分不到

 徒然留下声声叹息

 并不是叹息离别和爱情

 只是叹息说不清 道不明的结局

 雨中,自然的想起雨巷

 同样的背影远去 我还是期待

 逢着 逢着!

 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我人生剩余的时间里还能否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

 ——姑娘

诗歌:雨巷7

 这个冬天,城里没雪

 天空又飘起了小雨

 丝丝雨中

 泛起了记忆

 每一颗雨珠

 都是我滑落泪滴

 你让我怎能忘记你

 

 透过一帘靡靡细雨

 清晰看到你微笑的样子

 你知道,我最怕雨季

 所以,每次下雨

 你都会来陪我

 伴我渡过潮湿的日子

 今天

 天空又下起了细雨

 此时,你又在哪里

 会不会,还像以前一样

 给我一个暖暖的怀抱

 扶去我的泪滴

 

 天在下雨,我在想你

 想你时,我就会

 独自走进青石铺满的雨巷

 缩短你我的距离

 用思念旖旎着记忆

 雨滴打在脸上敲的心疼

 那柄油纸伞下的温情

 终成了我一生的疼痛

 

 天在下雨,我在想你

 多想,与你

 梦回江南

 叠手执一爱舟

 轻轻荡在绿缎般的湖面上

 共浴唐风宋雨

 多想与你牵手

 走在绿草茵茵的岸堤

 轻轻嗅着春天的气息

 多想与你,依窗听雨

 饮茶赋诗,泼墨绘画

 如今,我只能

 在诗词将思念独自垂钓

 

 多想,推开心窗

 你就随风飘进我的心房

 将我与我的忧伤

 融化在你暖暖的胸怀

 我要的不多

 只想,你在每一个雨季

 都会陪在我的身旁

 陪你一起在雨中

 浪奔,浪奔

 

 天在下雨,我在想你

 我知道你的世界里有我

 可你,总是倔强的让我忘了你

 你可知道

 那一条弯弯曲曲的雨巷

 是我用无数次的眼泪

 洗刷过的忧伤

 你的名字

 是我一生的疼

 你的笑脸,已是

 一生一世的回忆

 

 多想就你在雨中遗忘

 可是

 记忆中的雨巷

 已牢固地盘踞在我的心上

 是不是,我把红豆种进文字里

 你就会缱绻在我的诗行

 让我走进你的池城

 成为你的丁香姑娘

 是不是,我把思念研进墨香

 你就会不离不弃

 与我在墨海里徜徉

 是不是,我把红豆数尽

 我就不会念你成殇

 拥你把诗词吟唱

 是不是,我抛笔弃墨

 就会躲开思念

 躲开忧伤的雨巷

诗歌:雨巷8

 微睁杏眼细雨弥漫

 烟雨意境醉意绵绵,

 小河截留沧桑时段,

 小舟轻摇岁月遥远。

 谁的笔尖勾勒画卷,

 烟雨飘渺梦里江南,

 水面飘得昨日伤感,

 小船载着满满怀念。

 景物依稀旧时模样,

 烟雨侵蚀青砖瓦房,

 流浪心儿嫉妒时光,

 是谁低吟爱恨清唱。

 眼也迷茫,

 旧景依稀环顾小巷 ,

 谁的琴弦触动心伤,

 廊桥倚靠的一位姑娘,

 小桥托起时光悠长,

 延绵伸向石板路上,

 雨打纸伞嘀嗒的响,

 心爱的姑娘你在何方?

 我心依然留恋姑娘,

 涟漪叠起思绪飞扬,

 小桥依稀流水长长,

 荷花依然年年生长。

 廊桥上的人换了模样,

 感叹人生起伏跌宕,

 丁香花散发幽幽芬芳,

 你啊远嫁他乡。

 美好画卷真情流淌,

 如痴如醉江南雨巷,

 江南姑娘婉约相望,

 梦魂缠绕笔墨生香。

诗歌:雨巷9

 亲爱的小伙伴们

 你们可曾记得

 那一年那一天

 我们一路嘻戏着走在雨巷里

 拉扯着彼此的胳膊肘儿

 哼着熟悉的童谣

 不时的伸出小手儿挥舞着空中的小雨滴

 那一张张犹如天使般稚气的笑脸

 宛若一颗颗朝气蓬勃的向日葵

 微微绽放在那一年那一天

 画面就在那一刻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那亲切的音符至今还飘荡在耳畔

 还有天空中缓缓飘下来的水珠儿

 是那么清亮明彻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那么的纯真

 这一年这一天

 我一个人独自走在这雨巷里

 黛暮色的黄昏烟雾弥漫

 细碎的雨星儿凌乱的飘洒着

 粉红色的伞叶上偶尔轻滑过一两片红枫

 随着雨儿的洗涤静静凋落在雨幕中

 这时让我不禁想起一种花儿来

 它叫------香雪兰

 一种很特殊的花儿

 秋天种上冬天开放

 雨儿如丝般盛开在我的脚祼边

 瞬间汇集成一朵朵清秀的梅

 宁静的淌向远方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一年那一天

 我们曾一起嘻戏的雨巷

诗歌:雨巷10

 雨

 多少个雨天

 滴答,滴答

 在青石板 上留下了

 深深的凹痕

 千年的红豆树

 叶换了一茬叶儿又一茬

 湿溜溜的红鸟

 厮守着

 在啾啾,在瞅瞅

 青花雨伞的她

 檐下

 凝望着

 那最熟悉的巷口

 在等待

 远方

 每一次的雨

 她总是盛着一盆

 清澈的雨水

 照着她的脸

 数着一根根

 由青变银的头发

 雨啊

 多少年了

 听着红鸟的啾啾

 看着红豆树的落叶

 看着红豆树五月的花朵

 啊

 十月

 红豆树终以结籽了

 古老的小巷

 会有惊喜吗

 一顶青花雨伞

 伫立,伫立

一)《雨巷》的多重情绪内涵

1、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具有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了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戴望舒的挚友杜衡在1933年写道:

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 叶圣陶 先生底奖掖忘记的。《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圣 陶 先生代理编辑《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圣 陶 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圣 陶 先生底有力的推荐,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望舒草·序》)

人们熟知的文学史上的这段佳话,反映了《雨巷》一诗在当时的价值和影响。

就抒情内容来看,《雨巷》的境界和格调都是不高的。《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帐。

这是一个富于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出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帐,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有论者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4),这些诘难和论断,对于《雨巷》来说,未免过于简单和苛刻了。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2、表现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蕴涵有时代特征的悲剧主题,

《雨巷》这首诗,写一位沉醉于感情追求的青年,常常独自彷徨在悠长的雨巷,等待一位姣好的姑娘,因为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尽头。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雨巷是寂寥的。抒情主人公希望逢着的这位姑娘,她结着愁怨,她家的篱墙颓圮了,她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她惆怅、凄清、叹息、迷茫,但她没有颓唐,没有乞求;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么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中没有低下高贵的头,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一样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表现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的生命力。但诗人笔下的姑娘是感伤的,他拿丁香来比喻她。中国古诗里有许多吟咏丁香的名句,如“丁香能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晶。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都不轻佻。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

在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在雨中哀怨,“她静默地走近”,有时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失望了,“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终于从身边飘过去,二人间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是在彷徨,更是在彷徨中继续追求。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意蕴看,戴望舒诗中的姑娘形象往往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便消失了,连同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与她的惆怅,空留下抒情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独自彷徨。一切都是寂静的,雨打动纸伞,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诗人就这样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在《雨巷》中,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既有深沉的内心世界,又有妩媚的魅力;既是姣好的,又是在磨难面前不弯腰的。然而,他自己又是那样地不易被人理解,他既不十分知道自己,也不是很深地理解对方;也许他期待的永远是心中的影象。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戴望舒熟读法国诗人魏尔伦的作品,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而言,他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对立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幸福地飞腾起来的理想与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对立的悲剧感。他的诗虽然不是反抗和战斗的诗,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个悲剧主题,蕴涵有时代的特征。

(二)《雨巷》的艺术特色

1、《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

的方法抒情。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以世纪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的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的抒情形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

朱自清 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倩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2、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

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景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以为不能这么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第二,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第三,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份。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 (《诗论零札》十三) 他认为诗的本质寓于要表现自己同隐蔽自己这两种愿望的永恒斗争之中,他谨慎地把他的“真实”巧妙地隐藏在诗作的“想象”的屏障里。法国象征派诗人之所以会对他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说是因为那种特殊的手法恰巧合乎他的既不是隐藏自己,也不是表现自己的写诗动机。从《雨巷》这首诗看,戴望舒的诗既不同于浪漫派的坦白奔放,直接抒情,也不同于法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那样的把思想放在首位,戴望舒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的,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尽可能使这种感情隐蔽一些,朦胧一些,尤其要将真事隐去。《雨巷》虽然也有象征派的感觉的不可捉摸,内心状态的飘忽不定,形象的模糊朦胧;但它并不带有某些象征派诗歌的神秘意味,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挚的感情做骨架”,有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我们推测《雨巷》这首诗中被隐蔽在“想象”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在这段生活中的感情体验成了诗的骨架。诗中大概多少还保留了一些真事的影子和细节,但时间、地点和情况也许都面目全非了。这也是象征派与浪漫派的一个极大区别。浪漫派诗歌大都写真人实事,即兴即景者多;象征派则很难由诗来推测作者,至少,这种推测是相当曲折的。同时,象征派诗歌的意义、主题,往往是通过暗示来表现的。《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和蒙蒙的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来暗示的。一切都没有说穿,没有点透,然而我们懂了,感觉到了。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死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诗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些。

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3、《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

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虽然未免有些过誉,但首先看到了它的音节的优美这一特点,不能不说是有见地的。《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见,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送来了优美动听的《雨巷》,虽然不能说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至少也是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029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