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之郎_喜之郎卷入“质量门”质监部门介入调查

喜之郎_喜之郎卷入“质量门”质监部门介入调查,第1张

  国内最大的果冻生产商喜之郎日前卷入“质量门”。近期有媒体报道,有记者长期卧底喜之郎生产车间,发现喜之郎果冻生产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果冻果肉含大量防腐剂、添加剂等现象。喜之郎的主要消费群体为未成年人,喜之郎果冻被曝存在质量问题无疑加重了民众对食品卫生保障的质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记者卧底喜之郎跟踪果冻生产

前不久有媒体刊发《记者卧底喜之郎:果冻色香味是调的员工都不吃》。报道称,调查记者了解到,喜之郎果肉果冻中的果肉,由喜之郎从别的罐头厂进货,经过再处理后再添加到果冻中,果肉由专门的果肉工人工添加,员工们自己都不吃。报道还称,喜之郎果冻里面不见“果”,色香味都是调出来的,而在纯果冻煮料阶段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一项工序与“果”有关。

据了解,南京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为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主要产品有“喜之郎”、“水晶之恋”、“喜之郎CICI”等果冻产品。上述媒体报道,“喜之郎果冻生产车间最神秘的地方是位于煮料车间后面的配香区以及称粉区,煮料所用的配粉都由配料区事先准备好放在蓝色料箱里,由配料区送出的配粉都由透明的塑料袋盛放,扎紧了封口,上边标注着该种配粉应该用于何种果冻煮料。一位老员工对卧底记者透露,在配香区工作,掌握配料的人均为总经理家乡人,一般人不能到里面去。”而了解情况的员工告诉记者,里面有些东西就是胶粉。此外,在配香区工作的人都与公司签署了除劳动合同之外的保密协议。配料区工人的招聘仅仅限制为内聘,并且要求在厂内工作至少半年以上。

该媒体还报道称,喜之郎所使用果肉来自一些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罐头,在经过消毒和开水冲淋后,由果肉工用漏勺人工添加进果冻杯,而消毒和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果肉上的防腐剂。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工人操作不熟练,果肉掉在机器模板上不经处理重复加入果冻,工人偷吃果肉,卫生制度执行不彻底,不按标准步骤消毒洗手等卫生隐患。喜之郎回应称报道与事实不符

5月31日,广东喜之郎集团发表声明称,喜之郎生产的所有果冻产品均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而对于喜之郎员工都不吃果肉果冻的爆料,喜之郎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我们每天都吃果冻,公司食堂每天都发果冻。”

对于报道涉及的问题,喜之郎公司称,任何公司的产品配方都属于商业机密,我公司亦然。配方保密合情合理,并非神秘。对关键配方、核心技术进行保密管理,这是一种商业惯例,并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虽然喜之郎公司对关键配方实行保密管理,但配方中所用原料和添加剂的种类、添加量完全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要求。公司每年定期、不定期向生产工厂当地质量监管部门提交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清单进行备案,当地质量监管部门也会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产品监督检验抽查,并核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合规情况。喜之郎公司一直严格按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历次政府监督核查均符合要求。

针对在果肉添加进果冻杯之前,都要进行消毒和开水冲淋,罐头中存在防腐剂的问题。喜之郎公司称,根据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水果罐头不得使用防腐剂。喜之郎公司所使用的果肉罐头是不含有防腐剂的(果肉罐头属于高温高压杀菌的产品,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喜之郎公司所用的果肉罐头是从罐头厂外购的,这些罐头厂生产的罐头均远销欧美及日本、均达到欧美及日本的食品卫生标准,均经过国家相关监督管理机关的检验,并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按照喜之郎公司质量管理要求,果肉罐头在开罐使用前,需对罐体的外表面进行清洗、消毒,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铁罐外表的脏污、灰尘对果肉造成污染,并非“洗去防腐剂”。开罐后的果肉,需对果肉进行漂洗和挑选,此工序的目的并非“洗去防腐剂”,而只是为了洗去果肉表面泡沫、挑出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果肉,保证果肉美观和块型完整。漂洗果肉所用的“液体”是经过净化、软化、杀菌处理后,可以直接饮用的工艺水,并未添加任何成分。

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喜之郎称,新员工由于操作不熟练,有可能会将果肉掉落在模板上,但是员工培训和喜之郎公司的质量控制文件中明确要求不允许再次使用,也明令禁止员工在生产现场吃果肉、果冻等食品。喜之郎公司在员工餐厅摆放了产品,免费供员工食用。公司品质管理部查核人员也会定期查核员工是否按照标准步骤洗手消毒,并会将查核结果纳入相关区域的管理人员考核当中。

喜之郎公司称,喜之郎公司的大多数产品内均含有果汁或果肉。果冻的调色调香是通过加入相应的果汁和添加剂来进行调配的,其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均在果冻外包装上注明,其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报道为不实报道,将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法律责任。

真相有待进一步调查

针对喜之郎的回应,国内一家食品安全协会的负责人表示,“虽然喜之郎对此一一作出澄清,但是澄清看起来毫无力度,他们所说的符合国标,那么生产的产品究竟符合不符合要求,需要当地食品安全部门检测之后才能断定。”关于喜之郎的卫生问题,有业内人士称,有卫生制度是一个方面,能否按照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又是另一个方面。不能说有卫生制度就没有问题了,能否严格的按照卫生制度执行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据喜之郎经办主任邬少明透露,南京质检部门已安排工作组前往喜之郎南京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此外,对媒体曝光的卫生问题,南京市质监局已经给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卫生行为规范。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也出面力挺喜之郎称,喜之郎集团多年以来在果冻的配方、生产、工艺上一直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杜绝任何可以造成产品质量的环节与空当。但对于喜之郎是否真存在“管理方面的失误”,该协会并未回应。

有消费者称,报道虽然还没经证实是否属实,但是出于孩子健康角度考虑。还是先等官方的检测结果再买为妙。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太多了,最近还是先让孩子多吃点水果吧,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要在包装上毫无保留地进行明示。而以某一种喜之郎果冻为例,一个小小的果冻,包含的食品添加剂多达七八种。

有营养学家称,符合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确实对人体是安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食品添加剂虽然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对人体来说也不是必需的。如果长期食用食品添加剂,其成分在体内累积,也会给我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此次喜之郎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前不久“明胶问题”的发酵延续,查阅以往报道,喜之郎曾被曝光果冻产品中含有纸巾、毛发、小虫等异物,这也加重了消费者对喜之郎产品质量是否值得信任的质疑。

1985年,中国的果冻产品一上市便异常火爆。从1990年起,各地的果冻生产厂家遍地开花。学食品工程专业的李永军此时意识到了果冻市场的巨大潜力,他辞去职务,筹集了40万元资金,与兄弟李永良、李永魁一起进入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果冻产业。但喜之郎的创立已经比整个行业的起步晚了足足8年。当时果冻行业作为一个产业的概念尚未被消费者认知,较之饮料、奶制品等传统食品行业尚微不足道。加上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的特点,又使得这个行业永远不乏竞争者。因此到1996年,家庭果冻作坊遍地开花,单广东揭阳市一个叫锡场的小地方就有100多条生产线,竞争日益白热化。而此时的喜之郎仍是鲜为人知的地方性品牌。

针对此行业现状及自身能力的再评估,喜之郎创始人李永军认识到:“我们要售卖的已不是产品,而是品牌!光有知名度不能成为真正的第一品牌,消费者只有认同你的品牌主张,才会对品牌产生好感并发展为忠诚。”为此他提出:“喜之郎是全国性的大众品牌”,并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将销售产品转换成销售品牌。为了给自己的产品起个好名字,创始人李永军兄弟三人煞费苦心。他们挑中了英文“Strong作为企业和产品名,寓意两层:消费果冻的儿童强壮;梦想自己的企业发展强大。然而如何把英文意思准确地翻译成中文并适应国内市场,成了困扰李氏兄弟的难题。“Strong”成了李永军不断念叨的口头禅,他太想从谐音中找到好的灵感了。关心儿子的母亲在反复听到这个不知所谓的词后,无意中说:“你都还没有成亲,哪来的喜之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母亲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无意间说出了一个将在果冻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品牌名。

从1996年开始,李永军率先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巨额广告,不断强化“果冻布丁喜之郎”这个概念。既宣传和培育了果冻行业,又人为地在品牌和行业之间建立一对一的联想,让人一提到果冻布丁就想起喜之郎,提到喜之郎就想起果冻布丁,从而有效地给其他同类品牌设置了难以逾越的市场壁垒。从此,喜之郎高速成长为果冻市场上的绝对领导者。将销售产品转换成销售品牌,是喜之郎的高明之处。这是因为,高度的品牌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竞争优势。由于消费者的品牌知晓度和忠诚度很高,公司可以节省大量的市场营销费用;因为消费者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所以在与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由于品牌代表的可觉察质量高.企业可为产品制定比竞争者高的价格;由于品牌代表着很高的信誉,企业很容易地进行品牌扩展。而且,品牌还为公司对抗激烈的价格竞争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品牌,就实质来说,它代表着卖主对交付给买主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久负盛名的品牌是高质量的保证。不仅如此,品牌还是一个更复杂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市场信息。其含义有六个方面: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比如,奔驰车的属性是工艺精湛、制造精良,这种属性又给消费者带来安全的利益,带来高绩效的价值,体现了“有组织、高效率和高品质”的德国文化,会体现出让人尊敬的一位严谨老板的个性,并暗示着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品牌传播的任务就是把自身所蕴含着的丰富市场信息传达给目标消费者。喜之郎的品牌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受众的认知阶段,目标是提高知名度;二是核心价值的强化阶段,目标是提升美誉度;三是品牌延伸阶段,目标是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产品的市场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认知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喜之郎在品牌战略实施中,最擅长用广告提升知名度。喜之郎不同系列的不同广告片使用了相同的广告语——果冻布丁喜之郎,将果冻布丁和喜之郎划上了等号,使人们在无意识之中就接受了喜之郎是果冻布丁、果冻补丁是喜之郎的概念。仅有消费者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和传播,不断提升品牌的美誉度。果冻这种产品,技术含量太低了,其营养价值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这种产品之所以在国内畅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食用方便有趣以及口味的缘故。家长如果要为儿童寻找营养价值较高的功能性食品,那他们可以选择牛奶、AD钙奶、鱼肝油和其他食品。另一方面,果冻产品之间同质化非常严重。也就是说,在同一产品类别里,A品牌果冻和B品牌果冻的功能和营养价值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在果冻产品上过多的诉求功能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相反,把果冻当作文化去做,把果冻用情感卖出去,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才是正确的出路。喜之郎的做法是,努力通过亲情去打动消费者,努力传播中华文化尊老爱幼的观念。在果冻产品认知度与关注度还相当低的情况下,喜之郎巧妙地将大众消费品的品牌印象与人性化情感特征移植到消费者大脑认知当中,在有效扩大其市场基础的同时为产品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品牌传播聚焦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而非产品本身,使得“果冻布丁喜之郎”在可替代产品领域建立了不可替代的品牌概念,这正是喜之郎成功之道的核心秘密。 本来喜之郎的定位是儿童市场,在儿童市场成熟之后,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喜之郎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品牌延伸。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是世人公认的事实,在儿童市场取得成功的喜之郎随即把眼光盯上了女性,于1998年元旦情人节之际推出了新品牌“水晶之恋”,志在摆脱单一“儿童食品”的形象,切入更具市场潜力的以女性为主的情侣市场。与以往不同,新世纪的新新人类有 着不同的爱情语言,喜之郎敏感地抓住这点,推出了水晶之恋。心形的盒子里面装着若干颜色不同的心形果冻,每种颜色的果冻均有一个独特的名字,代表着一种“爱的语言”。以“水晶之恋”为名的心型果冻迅速成为情侣浪漫爱情的象征,成为年轻恋人的第一选择,水晶之恋则迅速成为喜之郎的第二果冻品牌。成功的品牌延伸,不但没有弱化原有品牌形象,反而强化了果冻就是喜之郎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和电视的传播,借力发力,使得果冻轻而易举地进入女性市场,顺利地完成了品牌的延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25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