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矛盾与戏剧冲突的关系与区别

生活矛盾与戏剧冲突的关系与区别,第1张

表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因为戏剧是直接面向观众的艺术,如果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舞台上必然会出现“冷场”,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注意力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

戏剧表现了很多艺术门类的内容和形式。如戏剧中的文学要素剧本,尤其是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音乐元素,戏曲、歌剧中的唱腔。舞蹈元素,表演者的形体动作。美术元素,舞台、灯光、布景的设计。这些元素在戏剧中是整体统一的。

戏剧的五大要素:剧本、导演、演员、剧场、观众。是这种多种艺术创作的统一,正是戏剧是综合性艺术的一种体现

      戏剧是一种依靠舞台表演来实现叙事的艺术,其非常强调矛盾与冲突。如果没有冲突戏剧就不能称之为戏剧,所以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本特征。戏剧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互相影响并互相依存。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一方面,人物性格要按照矛盾冲突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明朗化以显示其个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矛盾冲突又要以塑造人物个性、人物性格特征来表现和发展,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在戏剧冲突中日益鲜明。在戏剧的最初,周朴园给我们的形象是温情而又有良知、痴情专一的好男人形象。他留着所有与鲁侍萍有关的东西:三十年前的老照片、侍萍为他修补的有梅花图案的衣服,记得他夏天要关窗户的习惯等。种种描写都可以看出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冲突愈演愈烈,周朴园脸上的面具也被彻底打破。当一直思念的人出现在他面前,他不仅认不出来,还在知道了其真实身份后厉声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可见他的恐惧,而我们也可以说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一种赎罪,当他拿出支票的那一刻,我们彻底的看出了他的真面目——冷酷无情,自私虚伪。剧中人物的性格不断地影响着周、鲁两个家庭成员的命运,几代人的恩怨在雷雨之夜爆发,最终以悲剧惨淡收场。可见人物性格推动冲突的发生,并决定冲突最终的结局。

      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作《哈姆雷特》,在遭遇家庭变故之前,哈姆雷特是身份尊贵的王子,快乐无忧。变故之后,哈姆雷特变成了一个忧郁王子,经过一件件事和内心的挣扎之后,终于变成了复仇王子。冲突在不断推进,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也在不断鲜明。仇恨使哈姆雷特的性格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在不断影响后面情节的发展。正因为有了性格上的影响,才有了后面的冲突的高潮。哈姆雷特母亲误饮毒酒,哈姆雷特与雷尔提决斗。在哈姆雷特还未决出胜负时,王后已毒发身亡。哈姆雷特被涂了毒药的剑刺伤,已无药可救,在最后哈姆雷特杀了叔父报了仇。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不断影响着冲突的走向。那种坚强与软弱对立性格统一在他的身上,使其在复仇之路上优柔寡断。在冲突发生的过程中,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也不断清晰,冲突与人物性格相互影响是戏剧引人入胜,也使情节发展连贯而又合情合理。

      戏剧中的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特征,人物与人物之间冲突的不可调和除了各自的所处立场的不同之外还有人物性格的对立。人物是戏剧的灵魂,饱满又有血有肉的人物总是让人久久无法忘怀。而能塑造出这样的经典形象是需要通过一系列冲突不断凸显的。戏剧冲突若只是通过构思来推动,与人物无关,与人物性格无关,是不能在读者心里产生波澜的。一部好的戏剧作品冲突与人物性格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就好像戏剧的左右眼,心灵的左右窗,只有两者都明亮戏剧才能成功。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配合完美才能使戏剧深入人心,传久不衰。

一、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雷雨》与《茶馆》都是由戏剧冲突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但两者还是有所区别。

在《雷雨》中,戏剧冲突是尖锐而集中的。说尖锐,是因为其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周萍与繁漪的冲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冲突都是不可调和的。虽然这些人物的关系复杂,各种冲突也很能多,但戏剧冲突总是集中在这几个人身上。这些冲突表现为故事情节围绕几个中心人物而展开,阶级立场的矛盾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

《茶馆》就不一样,从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剧本描写三个时期,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通过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作者直指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这一特殊的冲突在作品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就是情节的发展。也没有中心人物,王利发也只不过是与茶客交往,并没有象周朴园鲁侍萍那样起到中心人物的作用。

另外,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不同。《雷雨》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统治势力,但以鲁大海为代表的正义能勇于抗争,侍萍也有清醒的认识,连繁漪也不放过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机会。所以两股力量发生强有力的对撞,造成巨大的冲击,加速了腐朽势力的灭亡。而《茶馆》中照样是统治阶级主宰社会,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找不到抗争的对象,在社会这一强大的势力面前,人们无力反抗。

二、 中戏剧人物

两个剧本都创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个性往往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社会对个人的重大影响。但两位作者在表现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两个剧本都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雷雨》中的周萍与繁漪,四凤与周萍的**。《茶馆》中的老陈和老林要共买一个老婆,松二爷自己挨饿却不能让鸟挨饿,行将就木的太监要一个十五岁的姑娘作老婆。这都是当时不正常的社会让人物产生的变态行为。但《雷雨》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造成这一结局的直接人物――周朴园。但在《茶馆》中我们就找不到。各色人物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生活在自己的轨道上,他们的悲剧是看不见的时代造成的。

同时,两个剧本都写到血缘关系对人物的影响。《雷雨》中的周萍与大海是亲兄弟,但成为了敌人,作者突出阶级的对立。而《茶馆》中的人物大都是“子承父业”,小二德子,小刘麻子,小唐铁嘴,他们都干父亲的老本行,并且比老子更有“出息”。二德子只不过是一个流氓打手,而小二德子却成了帝国主义国民党正式收买的政治帮凶;刘麻子只不过是人口贩子,小刘麻子却成了沈处长的情报探子,垄断买卖妇女的“花花公司”的“经理”。小唐铁嘴就成了“三皇道”的天师。作者这样写出压迫者越变越凶残的历史,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时代(社会)与人的对立。

三、戏剧语言

《雷雨》和《茶馆》的语言方面都是成功的,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有丰富的潜台词,富有动作性,有意思的是两个剧本有一个相似点,同一个人物的在剧本中的语言是变化的,下面我们重点来以周朴园与王利发来分析。

周朴园的语言变化是因为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

《雷雨》中的周朴园在第二幕中与侍萍的对话,当他问侍萍“你――你贵姓”时,他是一种好奇的心理。后来得知侍萍没死,忽然立起,说:“你是谁?”这时,内心的不安已经表现出来了。当;侍萍问他想不想见时,他连忙说不,这时他是惊慌了,而后来因为自己的恐惧而不愿涉及到这一话题,叫侍萍“先下去”。

后来认出侍萍之后,首先是吓唬:“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语气好严厉。后来是哄骗:“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了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着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

比较《茶馆》与《雷雨》的结构

弄清楚《茶馆》的结构对于理解戏剧主题有直接意义。要让学生较深刻的理解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建议可引导学生比较《茶馆》与《雷雨》结构的不同处。

二者的不同在于:《茶馆》的戏剧结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雷雨》与《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但采用了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语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三十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看情节。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雷雨》第二幕中(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五人,却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具有这些关系的人物又都融在一个大的矛盾漩涡之中,结构密如蛛网,戏剧性极强。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是“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天下第一楼》中人物众多,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梳理课文,概括剧本的主要情节,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思考这些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课文中的戏剧冲突主要有:

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唐茂昌仗着这是“老唐家的买卖”,有嫉恨卢孟实“在老家置产业”,强行要钱。王子西为人软弱、圆滑,一方面感到为难,另一方面又不敢公然反对,只能勉强应对。

克五借机敲诈,卢孟实威严应对。克五此时家境已经没落,骨子里的好吃懒做习气使得他只能用无赖的方式,借罗大头私藏烟土之事进行敲诈勒索,而他又缺少勒索的资本,既可恶,又可怜,被卢孟实赶出福聚德。

卢孟实出发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小伙计违反店规,大年初四去看“落子”,卢孟实欲开除小伙计。成顺要办喜事,卢孟实则送上“喜幛子钱”。一罚一赏,突出表现卢孟实在当时腐朽的社会习气和文化中,刚健自强,想要改变大家对“五子行”子弟的蔑视,过得自尊而体面的努力。

罗大头要挟撂挑子并羞辱卢孟实。罗大头仗着自己是福聚德的“顶梁柱”,居功自傲,对卢孟实不服,更不甘心自己的地位被徒弟所渐渐代替,他从骨子里不承认卢孟实的掌柜身份,更看不起卢孟实的出身。

唐茂盛支钱要人,卢孟实欲哭无泪。唐茂盛打着天津分号的旗子到福聚德支钱,他想带走堂头常顺,更是对福聚德从内部的拆解。他骨子里和唐茂昌一样,都人物福聚德就是“老唐家的”。

这些戏剧冲突都是围绕福聚德由盛而衰的原因展开的,既揭示了福聚德由盛转衰的原因,也为后面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戏剧冲突设置的原则:

1、戏剧冲突必须高度集中和典型化。

2、冲突应当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向前发展以至达到GC。

3、冲突的结果应当根据剧情和人物关系得到符合逻辑的解决。

4、戏剧冲突靠行动来体现,同时为行动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

从戏剧艺术诞生时起,剧作家就用多种方式表现人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异性,由于剧作家观察、表现社会生活的角度和深度不同,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

人们可以从作品的戏剧冲突中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在戏剧理论中,很多人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则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此后很多理论家同意布伦退尔的观点,遂形成了解释“戏剧的本质”这一命题的一种观念──冲突说。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扩展资料

冲突的根源和意义

在电视剧里,戏剧冲突经常表现为人物性格差异之间的冲突,而现实利益关系则是冲突发生的根源和基础。如《一地鸡毛》这部电视剧里,小林的种种性格和行为的转变,是个人与环境发生冲突的结果,说到底就是为了一己之利。

不仅小林,办公室所有的人,他们之间之所以产生矛盾冲突,也是因为各自的利益。老张是为了当上局长,老孙是为了提升为正处长,老何是为了房子,老乔是看到别人得了好处自己心里不平衡……所有这些又通过各自不同的性格体现出来:老张的圆滑,老孙的狭隘,老何的小气,老乔的刻薄,小彭的尖刻等等。

没有蕴含冲突的情节是没有意义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为没戏发愁的,因为他们能够在生活的散文中挖掘出诗意来。

看过《党员二愣妈》的人,固然会记住二愣妈把林业局长从车上揪下来在泥地痛打,那样大快人心的场面,同时肯定也能记住二愣妈来到林业局长家时,面对着红地毯脚趾头蠕动的那个特写,场面大小有别,可这都是戏。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理论是中国戏曲的理论范畴是错误的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

起源从戏剧艺术诞生时起,剧作家就用多种方式表现人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异性,由于剧作家观察、表现社会生活的角度和深度不同,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

人们可以从作品的戏剧冲突中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在戏剧理论中,很多人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

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则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此后很多理论家同意布伦退尔的观点,遂形成了解释“戏剧的本质”这一命题的一种观念──冲突说。

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258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