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清华从哪里进门?

参观清华从哪里进门?,第1张

王红兵

北京红缨教育机构创始人

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他,出身贫寒。

从皖南歙县三阳小山村出发,他通过考学,来到北京,来到清华,先学建筑,后改学中文,师从“清华才子”、中文系主任徐葆耕教授。

他,不甘平庸。

1990年,清华毕业,在《中国教育报》做记者不到4年便踏上创业之路,在孙岩、史慧中、祝士媛、梁志燊、王月媛等著名幼教专家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天才幼儿园园长办公系统”。

2001年,与杨瑛女士联手创立北京红缨。那一年,邂逅钱学森弟子、著名思维科学家、“相似论”的创立者张光鉴研究员,便拜倒在“相似论”的旗下。

2007年,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龙军生教授的点拨,设计并推出 “赢在中国”北京红缨幼儿园连锁项目。目前已在全国发展连锁幼儿园600余家。

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王红兵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让我们共同期待!

一个人的文学成就与人品是否有关系,是否可以因为厌恶一个人的人品而贬低其作品?

可以说是有失公允的。但是我们评价一件事物很难不带有主观色彩

这样的事,历史上有很多。

比如唐朝著名诗人宋之问,文采倒是不错,留下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的名句。却因为多次出卖朋友、政治上投机取巧被人诟病;和宋之问同一个朝代的诗人崔颢、元稹也是不折不扣的渣男

而在清朝末年,有一位叫做叶赫那拉那桐的官员文采也颇佳,却是一位大贪官。

乃至后来清朝后裔、也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就着那桐在清华园的题字做出了自己的一番评价,他说:“此人虽然字写得好但是为人却很差。”

当时,启功先生看到那桐为清华园题的字时,感叹清朝怪不得会亡国。但是仅仅是针对那桐的所作所为。

对于他的题字,启功先生还是认可的,不然也不会长叹一口气。

这一声叹息是对那桐有着很高的书法造诣却是个大贪官的惋惜。

要知道,启功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家,对书法鉴赏也有较高的水平,他觉得好的字,自然是不会差的。

他肯定了那桐的书法水平,怀有一颗君子之心。但是他与那桐之间,还是有些私人恩怨的。

启功其实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世孙,说起来也是爱新觉罗家的人,虽说他出生时清朝已经灭亡,但是无论从个人,还是国家的角度,启功一定是不喜那桐的。

毕竟,那桐是晚清的大贪官,清朝后来的日益腐败不得不说是由像那桐这样为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安危的官员造成的。

晚清的蛀虫只顾自己享乐 不问国家安危

众所周知,那桐是清朝末年的大贪官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姓氏叶赫那拉,说起来还是慈禧太后的本家,他身份显赫,在清朝的中枢机构担任过很多要职,地位比李鸿章稍逊一些。

他曾为清华大学题“清华园”这块牌匾。

后来题着他的字的清华校门成为了著名景点。

人们听着导游的解说,自然会了解到题字的主人是谁,很多以前不认识他的人因着他的字也认识了他。

不得不说,他的书法造诣很高,他的文采也很好,是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他曾一度出任清华学校也就是清华大学前身的校长。

当时,还没有清华大学,他题“清华园”三字也是因为那里是皇家公园熙春园的一部分,后来改名清华园。

他因为写了这三个字而出名,对他的书法水平是一种认可,但是对他作为一名朝廷命官却是一种讽刺。

因为他不是因为为老百姓做了什么好事、为国家献了什么力而被人们熟知。

同时,他因为极度奢侈的生活被写进史册,成为人们脑海中像和珅、奕劻一样的大贪官,只不过他比前两者名气低了些。他出身官宦世家,又有学问,在光绪年间中过举人。

为人很圆滑,仕途十分顺利,他从基层一路升职,最后身居高位,即使晚清政权风雨飘扬,他却能屹立不倒,享受着奢华的生活。

他住豪宅、玩洋物、办宴会等等,都是需要巨大的开支的。他的收入大多是通过贪污受贿所得。

那桐喜欢写日记,留下了一本《那桐日记》,日记内容没有为国为民的忧虑、没有国难当头的反思,相反,写的都是他如何去赴宴、宴请客人和听曲之类的娱乐活动,语气中流露的是兴致勃勃、心满意足。他写日记竟然坚持了36年,当真是乐此不疲。

他就像大清的一个寄生虫,蚕食着这个国家最后的气数。直至清朝灭亡,那桐依旧安然无恙。

他在溥仪退位后,全家迁往天津

那时候,他已经60多岁了,生了重病,不能再写他的日记,竟然还让人代写。

他临死的时候还想着他在北京的豪宅,1925年病死在北京的金玉胡同里。

他的结局,可比和珅好多了,但是他身后的名声却不大好听,这是历史对他公正的评价。

因为他的道德水平,连着他的文学作品都被人带着主观情感贬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从《官场现形记》中看晚清的腐败

其实,晚清的官场腐败并不是那桐“一己之力”就能办到的,但正是因为有许多像那桐这样自私自利贪污腐败的官员,清朝最后才会被弄得乌烟瘴气,清朝最终才会被人民推翻。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揭露晚清官场乱象的讽刺小说。

他的小说中写的故事人物构成了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他写的官员都是以当时社会上的真实人物为原型的,但是那些贪官的嘴脸却都是一样丑恶,皆是贪图享乐、贪生怕死、贪财好色之人,让人看了咬牙切齿,也有所感悟。

假如像那桐这般的清朝官员能够一心为民、为国家做实事,清正廉明,即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的趋势,清朝也不会那么快就灭亡。

前几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也是由同名小说改编,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热议。

这个可不就是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吗?可见无论哪个时代,都难免会存在贪污腐败的现象,重要的是怎么减少这类现象、怎样透过这些现象进行反思。

为官者,拿着国家的俸禄,应该勤勤恳恳地为国家、为人民做事。在过去,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忠臣、贤臣和民族英雄。

像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连自己的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那高尚的气节令人敬佩,让那桐之流与之对比更显无耻。

也许,当年启功先生见到那桐为清华大学题的字感叹的话语,只是“睹物思人”,见到了那桐的字想起了那桐其人,有感而发清朝有这样的贪官怎能不灭亡。

“薄其人,遂恶其书”,想来也是有道理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549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