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每周学|大寒遇腊八 寒夜有粥暖

科普每周学|大寒遇腊八 寒夜有粥暖,第1张

过了腊八就是年

01

大寒时节的气象特色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的时候。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可见,大寒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小寒而言,二是大寒期间天气冷到了极点,故谓之“大”。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比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时节的平均气温多为6 8 ,比小寒高出近1 。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02

大寒的节气 养生

关键字:防寒保暖

宜食:生姜红糖水

慎防:预防呼吸道疾病

保健:尽可能晚起

03

大寒的传统民俗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个“年”指的是农历新年。因而此时的一些民间习俗都透着浓浓的“年味”。

祭灶

大寒期间,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又称“交年”或“小年”。旧时,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像。

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察每家每户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便会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玉皇大帝会给各家以相应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后三样是为载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溶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灶神像的两侧一般都贴着对联,上面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画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画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一起祭拜的,便不存在“女不祭灶”这一说法了。

喝鸡汤、炖蹄髈、做羹食

大寒节气已是农历四九前后,南京地区许多老百姓家里仍然不忘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做鸡一定要用老母鸡,或单炖,或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在寒冬季节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实在是一种享受。

然而南京更有特色的是腌菜头炖蹄髈,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吃法,小雪时腌的青菜此时已是鲜香可口;蹄髈有骨有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腌菜与蹄髈为伍,可谓荤素搭配,肉显其香,菜显其鲜,既有营养价值又符合科学饮食要求,且自家制作十分方便。

到了腊月,老南京人还喜爱做羹食吃。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各不各不相同,如北方的羹偏于黏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黏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南京人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取材容易,食材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用以抵御寒冷再好不过了。

吃糯米

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有大寒吃糯米的习俗。这项习俗虽然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老百姓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因为进入大寒之后,天气会非常的寒冷,糯米是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

蒸腊米

天津地区的人们会在腊月最寒冷的时候蒸腊米。所谓蒸腊米,就是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会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净蒸透,然后铺摊在芦席上,等米冷透后晒干,最后装进干净的瓷缸内储存,即使放上几十年也不会坏。据说夏天吃这种米可以免泻痢;而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食用蒸腊米,对脾胃大有益处。

腊八节

腊八节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 历史 和文化。

04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最早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感谢祖先才举办的,后来逐渐演化成了纪念释伽牟尼的宗教节日。夏代把腊日叫做“嘉平”,商代把腊日叫做“清祀”,周代把腊日叫做“大蜡”。因为这些节日都在十二月举行,所以把这个月称为腊月。《说文》中是这样记载的:“冬至后三戊日腊祭百神。”这就说明冬至后第三个戊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的缘故,腊日就变成了十二月初八,一直延续到现在。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深山中修行,静坐了整整六年,他饿得骨瘦如柴,曾经想要放弃,就在这时候正好遇到一个放羊女子,送给他乳糜,他吃了之后就盘腿坐在了菩提树下,在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这一天因此有了佛道节日。后来就与“腊日”融合,成了“腊八节”。

腊八习俗之祭祀

腊月祭祀最早的时候人们是为了庆贺农业丰收,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祭祀祖先的活动。《礼传》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祭祀的对象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水庸神水沟、先啬神神农、昆虫神。

05

腊八饮食之腊八粥

在腊八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一个食俗就是喝腊八粥。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 了,最早开始于宋代。到了清朝的时候,喝腊八粥的风俗流传更加广泛。在民间,家家户户合家团聚在一起喝腊八粥,有时候还会赠送给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款式很多,品种齐全。人们会在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就准备腊八粥的一切材料,然后用微火炖上,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做好,就等着这一天全家一起分享。

06

大寒的 历史 文化

大寒三候

我国古代把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到了大寒时节就可以孵鸡了,像鹰隼之类的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一个时间段,它们会盘旋在空中到处寻找食物,到了年末的时候,水域中的冰会一直冻到水中央,那是最结实、最厚的时候。

诗词欣赏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这个时节的 历史 文化多与寒冷相关,诗人通过这个特点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作者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大寒出江陵西门

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寒节气里的借景抒情之作。骑马出城,面对一片苍茫萧条的景象,心中不仅没有悲凉,反而涌起一腔豪情和感慨。

在农村认为进入腊月就是年,尤其是腊八节的到来,更是年味逐渐地浓郁起来。农村老人爱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在寒冷的三九四九阶段,喝起来感觉身上暖呼呼的。腊八也是一个寒冷的时间段,农村俗语称之为”腊月初八,冻死叫花“,侧面的说明气温是非常的低的,今年的腊八恰逢大寒节气,对于这样的大寒和腊八出在同一天,农村的俗语也是有说法的,其中一句俗语就叫做“腊八遇大寒,牛马不得安”,说的啥意思呢?

腊八是固定的,每年的腊月初八就是腊八节,但大寒节气由于农历的更迭,则是不确定的,所以民间认为这两个日子凑到一起比较罕见,则认为是一个不好的年景。这样的年景会带来异常的天气变化,从而导致农田之中的庄稼很难获得丰收,歉收或者是绝收的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家里缺少了粮食的收获,喂养的牛马自然也就无粮可喂,形成了牛马不得安生的局面发生,事实是这样的吗?这其实也是民间的一种说法而已。

大寒和腊八出在同一天确实不很常见,这也是一种农历的正常演变所产生的结果。并不代表这样的年份就会很差,再者农村的俗语向来是很多种的说法,有的俗语认为不好的事情,反而很多俗语认为相当的不差,像大寒遇到腊八,也被称之为“大寒遇腊八,喝粥做尾牙”,大寒是二十四节气最后的一个节气,自然是属于尾巴,过去腊八节是要捕猎祭祀的,也被叫做打牙祭,所以腊八遇到了大寒,就可以把喝粥当作尾牙了。其实古时对于这样两者出现在一天的情况,早已经当作见怪不怪了。

至于来年的年景如何,是否真的是牛马不得安,根据民间的俗语来讲: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和大寒期间的天气走向,才是对于来年的年景一种预测,农谚认为冬天是否寒冷,是否冷得透,对于来年的天气走势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冬天非常的冷,那么来年的春天则气温会升的很快。不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减少了倒春寒发生的几率,根据目前的天气走势,今年的冬天异常的寒冷,这也符合了农谚的说法,明年将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年景。

农村还有句俗语叫做“腊月立春丰收年,正月立春干旱年”,今年的立春节气是在腊月的二十二,根据农谚所描述,腊月立春不但气温回升的很快,而且对于明年来讲,也是一个丰收年,所以说这句“腊八遇大寒,牛马不得安”,是很难出现的,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今天就是腊月初八腊八节,而今天正巧交大寒,是大寒巧逢腊八节,这样的奇遇百年难逢三回。今年我已六十有三,连今日才遇两次。一九二五年大寒遇腊八,到了二零零一才再遇,隔十九年后,今天又遇,但再过十九,就又不是了。有可农谚是: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是说下的雪大,瑞雪兆丰年。这意思就是三白定丰年。即是大寒节气内,天气要冷,要下雪,白指雪白,三指三次或多次,即是下三次或多次大雪后,我可以断定明年是个丰收年了。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气,顾名思义,大大的寒冷,就是一年最严寒之时。大寒时节就是寒要冷才正常,才是好,暖就不正常,是反常不好了。依过往经验,暖冬对来年农业生产不利,会失收欠收;而冷冬就利,对来年农业生产就好,能风调雨顺,有好收成。过去以农业为,农业生产好坏与家兴旺,人安息息相关,所以很在乎是暖冬冷冬,也会依据冬暖冬寒作预知预断,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以阴历论,腊八节是固定的,就是腊月十二月的初八。而从阴历看二十四节气却是很下固定的,常差别十天半月多。所以大寒能遇上腊八节真是不多见。自百二年两个甲子以来,一九零六年遇一次,一九二五年遇一次,二零零一年遇一次,二零二零年遇一次共才四次,好是难得。且今是双春,又是冷冬见三白,依经验,明年辛丑牛年必定会是农业丰收年,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人物安康的。

大寒见三白,来年必定丰。这是有道理的,是经验智慧的总结,不会错的。大寒遇腊八,更是巧上巧,安心过节,鼓足干劲,为来年风调雨顺倍信心加把劲,努力吧,借大好时机莫错过。

今天是腊月初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腊八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这种相遇,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冷,可是今年在容姐所在的河北石家庄晋州这里,并不太冷。在民间有很多关于腊八和大寒相遇的谚语,这样看来并不是只是今年才有。那今天容姐要说的“大寒遇腊八,三白必丰年”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这句老话很容易理解,但是又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说大寒遇腊八,也就是大寒这天正好是腊八节,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的。可是大寒和腊八相遇的时候,并不多见得。因为腊八节的时间是固定的,也就是每年的腊月初八。可是大寒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大寒遇腊八的机会可以说并不多的。因此到了大寒遇腊八的时候,人们就会有很多谚语说法。

说到三白会有很多人不理解,那什么是三白呢?每次下雪之后,尤其是下大雪之后,天地之间都会白茫茫的一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如果下上这样的三场雪,也就是三白了。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下过三场大雪后,来年一定就会是丰收年。

这句老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和大寒遇腊八,并没有太多的因果关系。因为在我们这里句老话叫“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今年冬天下上三场大雪,那么对于冬小麦的,生长越冬是很有好处的。那具体有什么好处呢?

一来是因为补充水分,不至于让冬小麦太过干旱,这样就有利于冬小麦根长的更加旺盛,来年长势也会更好,冬小麦蓝颜涨势好了,也就容易成出现丰收了。二来是因为下过大雪后,可以给冬小麦起到抗寒的作用,冬小麦在大雪下面会暖暖的,从而起到减少冬小麦冻死的情况。三来可以冻死很多病虫害,从而让冬小麦来年不再出现太多的病虫害,从而更好地生长,然后丰收。

这样看来,不管是大寒遇腊八,还是不相遇,只要冬天下上三场大雪,来年的小麦都会容易出现大丰收的情况。不过大寒遇腊八,就说明天给到了极寒天气,彼此更容易出现降雪,只要出现三次大雪。对于小麦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出现大丰收也就会成为必然了。

2021年1月20日,今天有点特别,腊八节撞上大寒,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腊八新年前最温暖的一个节日,一家一粥一香甜,一年一岁一团圆。人们却已看到来年丰收的景象。

三白就是下雪的意思,首先在大寒这天农民希望会下雪,毕竟大寒和小寒节气如果下雪了,那么来年的年景就会很好。在农村老人认为,如果在腊月里不下雪的话,那么来年必然会有干旱的天气,如果在腊月里出现了超过三场雪的话,那么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这就是所说的三白。

这句农村俗语:“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收”,也是农民的一种期盼,毕竟在农村里有着“说冷就冷,才有年景”的说法。

最为一个农村人,我对于农村俗语的知识储备全部来源于我没有读过书的奶奶,从小听奶奶说过很多俗语,由于感觉到好玩,我特别用心的记了一下。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很多俗语从科学的角度都无法解释,但是它真的很有效。“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这句话我还真的听奶奶说过!

还记得十五年之前,当时我们家比较穷,爸爸妈妈平常不在家,我和爷爷奶奶住在几间很小很低的瓦房内,一天傍晚,天气特别的寒冷,爷爷在低矮的厨房内拉着风箱烧着土灶,奶奶在忙活着蒸馒头。突然爷爷说明天就是腊八了,奶奶接了一句“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好奇的我立马问奶奶什么意思?奶奶告诉我,大寒是一个节气,当大寒和腊八是同一天的时候,很多年才能遇到一次,如果在这一天之后再下三场大雪,今年的麦子肯定收成好!那个时候奶奶就是我最崇拜的人,虽然她没有上过学,但是我觉得她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

也许奶奶说过之后他们自己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年纪轻轻的我却特别相信奶奶说的话,等到了来年六月份收麦子的时候,我恰好和爷爷奶奶一块去麦田里忙活,听他们大人议论:“今天的小麦收成不错,我家一亩地打了900多斤”!当时对一亩地收成多少并没有太大的概念,我只知道爷爷奶奶特别高兴,晚上回家还给我了五毛钱零花钱,让我买冰棍吃!现在想起来满满的都是回忆!

后来我大学毕业,家里面的条件也慢慢的变好了,爷爷奶奶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在读大学的这段时间内,我一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农村的俗语、谚语。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每句话都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想一想,我们人类真的很聪明,在那个没有高 科技 的时代,人类都能把大自然的规律掌握的这么透彻,值得敬畏!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在慢慢的消失。比如春节放鞭炮,再比如不让烧土灶了,虽然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但是人类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舍弃,它们的存在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你们觉得呢?

第一:大寒是一种节气属于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在我们豫中大地,腊八节一般都不是太冷,当腊八遇见大寒,也就说明这一天特别冷,对于田地里的庄稼来说,特别是小麦,可以帮助其冻死一些藏在根部害虫,害虫冻死了,小麦就不会遭到破坏了,来年肯定也就大丰收了。

第二:三白指的是三场大雪,我们农村还有一句俗语叫做“小麦盖上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冬季比较干旱,下过三场雪之后,可以很好的为小麦补充水源,另外盖上了厚厚的积雪,小麦苗受承受的温度是非常适合的,并且积雪里面还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对于小麦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好处,所以来年很容易是一个丰收年。

对于一个有农村情结的人来说,我特别喜欢这些流传很久的俗语,它不仅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还象征着他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对于衣食无忧,五谷丰登的美好向往!“腊八祭灶,春节来到”,腊八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腊八遇大寒,来年定丰年。在一个团圆的日子里,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憧憬着衣食无忧的未来,多么和睦的画面呀!所以这句话也暗示着农民伯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沧海桑田,日月星辰。从刀耕火种到神七飞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已经不在为温饱所发愁了,当时农民伯伯的那些俗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消失殆尽。不仅如此,我们的幸福感真的比之前强烈了吗?其实我并没有感觉到幸福,反倒越来越有压力,也许是我长大了,也许是 社会 变化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我很喜欢农村的这些俗语,也希望有心人能够多关注一下,尽可能的让这些文化全部流传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也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的充满智慧!你们觉得呢?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看过日历的朋友可能早已发现今年的腊八与众不同,今年的腊八节刚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一个是节日,一个是节气,二者相遇仅仅是巧合吗?

腊八,顾名思义是指农历腊月初八,相传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腊八节是释迦牟尼的成佛纪念日,因此又称为“法宝节”或“佛成道节”,腊八节 历史 悠久,沿袭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华传统节日。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在腊八这天都会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北方还有泡腊八蒜的习俗,将大蒜放进醋坛子里面封存起来,留到过年食用。

每年大寒的时间并不固定,太阳到达黄经300 时即为大寒,腊八和大寒的重合日期并没有规律,上次重合发生在2001年,虽然二者重合的机会不多,但是中国古代勤劳的农民仍然总结出“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的俗语。

“三”是量词,泛指许多的意思,“白”指大雪,“定”表示肯定,“三白定丰年”的寓意和“瑞雪兆丰年”相同,大雪暗示着来年大丰收。

很多人都有疑问,下雪时天气寒冷,不少植物都被冻死,为什么大雪还对农作物有益?积雪覆盖在农田上,就像棉被包裹着身体,能起到保温的作用,雪花之间的缝隙大,填充了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的导热性能差,热量就难以散失。除此之外,雪花含有大量的氮化物,许多化肥都是氮肥,因此雪花融化之后灌溉农田,相当于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古代人过于迷信,认为腊八和大寒重合是老天爷的恩惠,第二年就一定大丰收,其实上面提到的那句谚语重点在后半句。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见腊八前后天气极冷,不方便大家出门,而大寒又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天,虽然腊八和大寒不可能每年重合,但是二者间隔的时间很短,“腊八遇大寒”不能机械地 理解为腊八和大寒在同一天,而应理解为时间很近,这是必然的。由此可见,丰收的关键在于大雪,而非节日和节气之间的关联,腊月多下两场大雪就能丰收。

为了保证粮食高产,现在的农场主们都建起了温室,不再仅仅寄希望于雨雪,农村的孩子也陆续迈入大城市,农耕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那么“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这句谚语对我们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人世浮躁的今天,“腊八”“大寒”这些节日和节气都在提醒着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总能让我们回想起这样的画面:兄弟姐妹们围坐在火盆四周说笑,突然闻着一股香甜味,扭头见到母亲端着一锅腊八粥从厨房出来,父亲透过门缝看向外面,叼着一根快要燃尽的卷烟笑着说“好大的雪,明年又是一个丰年”。

今天是阳历1月20日(阴历腊月初八,即“腊八”),从节气上来说今天又恰逢“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大寒”一过,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了,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东去春来。

“大寒”如同“小寒”节气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即表示天气冷到极致。

但从我国历年来的温度记录来看,北方“大寒”节气没有“小寒”寒冷;对于南方来说,“大寒”却是最冷的节气。

“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是啥意思?

在农村流传着一句古话:“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腊八”与“大寒”处在同一天,再下上三场雪之后,来年毕竟是一个丰收年。

“腊八遇大寒”并不常见,因为“腊八”是以农历计算,即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而“大寒”节气是以公历计算,即每年公历的1月20-21日交节。 上一次“腊八遇大寒”还要追溯到2002年。

很多人对“三白”表示不理解,其实每次下完雪之后地上都会白茫茫的一片,字面上“三白”指的正是下三场雪。而“三、六、九”在我国古代寓言中又是虚词,比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特指“多”的意思,所以 “三白”指的是下多场雪的意思。

“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有道理吗?

“三白定丰年”与 “瑞雪兆丰年” “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两句谚语是同一个意思,都指 大雪对农作物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为北方冬季气温低,大雪把麦苗覆盖着,就像盖上一层棉被一样,底层的土壤不至于被冻成冻土,大雪对麦苗根部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等到天气转暖的时候,冰雪融化,小麦便重新开始返青、拔节、孕穗、抽穗,收成自然差不了。

“大寒”是极寒天气,难免对农作物(比如北方的小麦)产生冻伤害,而防止小麦冻伤、冻死的最佳方式就是盖上一层雪,这样一来既能保温又能起到补水的作用。

不得不说每句流传下来的谚语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日积月累总结下来的经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其实不管是否“腊八遇大寒”,只要冬季能下上几场雪就对小麦有保温和补水的作用,来年的收成也就差不了。

古人又言:“腊八遇大寒,牛马不得安”

“腊八遇大寒,牛马不得安”是指大寒天气冷到极致而又没有降雪的话,来年的收成可能不好,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喂牲口了。

所以,接下来就看未来天气有没有降雪了,如果有降雪天气的话,来年的收成一定差不了,相信2021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农村俗语:“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是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其实,两者比较难遇到一起,腊八是,每年腊月初八,大寒是每年1月19日、20日或21日,它们两节相遇的上一次是2002年1月20号。

大寒是24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日,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为“大寒”,大寒也是冷到极点的意思。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三白”就是指的是下的三场大雪,和农村俗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卖馒头睡。”有异曲同工之意。

我们知道进入冬季,降雨量明显减少,小麦生长关键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寒冷的天气。冬小麦在大寒前后,天气寒冷,降雨量充足,既让小麦根系发达,为进入春天后小麦多分蘖打好基础,而又不旺长,这样才能为来年的丰收做保证。以上这些,说明这个俗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纯粹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腊八这天正好也是大寒节气,若是有几场大雪下过,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今年是阳历1月20日,也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既是传统节气中的大寒,大寒过后就是立春,春天农耕的开始,大寒也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十二月初八,也是腊八节,腊八节本是佛教纪念释迦摩尼成道的节日,后来成了民间节日,过了腊八也就意味着春节的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厚,民间一直就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俗语的由来,本身就带着老百姓简单朴素的期盼。“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也是寄托着老百姓对丰收的希望,只有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正常的下几场雪,对土壤有杀菌灭虫作用,对农作物也有杀菌灭虫、提升抵抗力的作用,雪融化的水还能滋润土壤、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今天是腊八,记得吃个腊八粥,暖和暖和自己,养足精神。今天也是大寒,四九寒天,记得注意保暖,别冻着。

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佑我中华!

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离农历年越来越近了,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也该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了,好好休息一下,钱是永远挣不完的,但是这两年因疫情的影响,很多远方的人没能回来,没办法呀,有些地方疫情严重确实也回不去,等到来年吧。坚持就是胜利 。

今天是腊八,让人想起腊八粥了,好想吃妈妈做的。今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天气会更冷,"腊八遇大寒"这是多少年也难碰在一起,因为"腊八"是固定的,而"大寒"节气则不是。这也让一些老人想到了很多农民谚语,比如"腊八连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是很冷的,温度很低,很容易下雪,农民很希望在这一年下雪,因为跟来年种农作物有关,不下雪必定来年会干旱,如果连下三场雪,来年必大丰年,所以这就是"三白",天上,地上都白了,也对农作物有好处,比如小麦,油菜都要补充水份等。

那有没有道理呢?这肯定有些道理,毕竞农民多年以来经验的积累,天气的好坏对来年种植何作物也有一些参考标准,老民不是什么科学家,也不是气象专家,只凭经验而以。

现在随着 社会 的发展,天气变得无常。特别是环境的污染,工厂企业污水排放对大自然也是一种破坏,土壤也被污染了。希望人们要珍惜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有利条件,不要过多去破坏。

  导读: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就要到来了,也就说是距离过年和春天也不远了。那么2021大寒和腊八是同一天吗大寒相关习俗有哪些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2021大寒和腊八是同一天吗

 2021大寒和腊八不是同一天,2021的大寒的旧历日期为2021年腊月十八,而2021腊八节的旧历日期为腊月初八。 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相关习俗有哪些

 1、尾牙祭

 尾牙祭是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土地神的称号众多,其来历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

 2、数九

 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3、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腊八相关习俗有哪些

 1、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

 2、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3、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多少年才遇(上)大寒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当这首熟悉的歌谣响起时,

我们都知道,又是一年腊月初八了。

今天恰巧也是 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一个。

腊八遇大寒,甜粥暖人心。

这样特别的“相遇”,下一次是在2032年。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这个话题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二是古传统节日中的“腊八节”;三是民俗中的腊月十六“祭尾牙节”。那咱就一一说来,探解其中源由。

一、大寒

大寒节气一般跟农历的岁末时间重合,故大寒时期多是古时先民过年的时间,农谚有:“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的物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就是说,到了大寒节气,母鸡就能够产蛋了;而鹰隼之类的候鸟,此时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来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这些天,水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厚最为结实。

大寒气候的变化也是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欠情况的重要标志,农民以此来及早安排农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大寒见三白,百姓衣食足”、“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白雪定丰年,大寒无风伏干旱”等等。

二、腊八

按农历安排,一般“大寒”之后便迎来“腊八节”,即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2021年正巧“大寒”与“腊八”同为一天。

从先秦起,腊八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古老节日。腊八喝“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了华夏的一种民间习俗,寓意喜庆五谷丰登,寄望来年日子更好。尽管天寒地冻,中国的先民却把这一时空过得极为喜庆和欢乐,就像封冻已久的地带突然热闹起来了:人人都在动,走动、劳动、响动,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腌制各种腊菜、腊肉,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腊八节还成为人情、人性美学的展示平台

三、尾牙

农历十二月(腊月)十六是“尾牙”,即“祭尾牙节”。这个牙在古时是“打牙祭”的意思。

古代商人“掌柜的”,经常在每个月的初二、十六这两个日子来祭祀土地公,以期保佑自家在土地爷的管辖地能诸事顺利、财源广进。而往往在祭祀完成后,那些贡品就会分给伙计们打打牙祭。尤其是在年尾的腊月十六最后一次祭祀最为隆重,同时等祭祀完成后,店铺商家就要关门停业过大年,伙计们也就放假了。所以,这个习惯慢慢就成了民俗而传承下来。也就像当今的“企业年会”一样,因此,在古时被称为“尾牙”,也叫“祭尾牙节”

导语:每年每月都有对应的传统节日,那么2023大寒和腊八节是同一天吗?大寒和腊八节是几月几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3大寒和腊八节是同一天吗

不在同一天,但是在同一个月。

大寒时间:2023大寒在2023年01月20日(癸卯年(虎年))这一天。

腊八节时间:腊八节在2023年01月10日(癸卯年(虎年))这一天。

大寒和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大寒时间:

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

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虽然在冬至节气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大寒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这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在大寒节气时段温度降到最低,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在“四九”的时候最冷,因此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期间,我国雨量丰沛的华南地区也仅为5至10毫米。

腊八节时间: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大寒吃什么?

1、八宝饭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如今宁波、嵊州、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

2、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3、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腊八节吃什么?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我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的腊八还巧遇“大寒”节气,跟“小寒”一样,都是表达天气的一个节气,“大寒”这一天的确是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不过,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大寒节气反而没有“小寒”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一年间最冷的时候是在大寒节气。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大寒为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而今年比较特殊的是,腊八节和大寒为同一天。腊八遇大寒,转眼就是年。腊八节,俗称“腊八”,古代称为“腊日”,在古代的时候,会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习惯,有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过在我国的南北地区,人们过腊八节的习惯都是不一样的。

       在北方,腊八可是个重要的日子,早晨就会仔仔细细就挑好豆子,比较难煮熟的豆子会提前用水泡发,腊八粥,一般是用白米、江米、小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花生等,有的还放百合,莲子加水煮熟。吃腊八粥有很多的意味: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美好的意头。北方还会吃腌好的腊八蒜,经过腌制的腊八蒜是带着碧绿色的,看起来很好看,光亮饱满。还会有腊八蒜凉拌肉冻,口感顺滑酸辣,非常开胃,十分受欢迎。 

       南方也过腊八节,但是跟北方有所不同,就比如说广东,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不过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08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