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31)《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31)《和郭主簿二首》(其一),第1张

文/书山花开

❂原诗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76

茂密的堂前树林,盛夏时贮满了清爽的凉阴。

南风应季节吹来,回旋的疾风吹开了我的衣襟。

停止了交际,游好于闲业,或卧或起,读读书弄弄琴。

园里的蔬菜取之不尽,往年的谷物储存到今。

操持自身的生活本有限度,超过需要就不合自己的本心。

舂碎黏高梁来酿造美酒,酒熟了,我且来自斟自饮。

稚弱的小儿子在身边嬉戏,学说话,还不能连贯发音,

这样的事真让人高兴,且以此忘掉那华贵的发簪。

眺望那遥远的白云,深深地怀念古代的情形。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80

堂前林木郁葱葱,仲夏积蓄清凉荫。季候南风阵阵来,旋风吹开我衣襟。

离开官场操闲业,终日读书与弹琴。园中蔬菜用不尽,往年陈谷存至今。

衣食自给很有限,超过需求非所钦,我自舂秫酿美酒,酒熟自斟还自饮。

幼子玩耍在身边,咿哑学语未正音。生活淳真又欢乐,功名富贵似浮云。

遥望白云去悠悠,深深怀念古圣人。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评》,p7

葱茏茂密的堂前林木,仲夏的季节贮满清阴。

应节的南风阵阵吹来,回风掀开了我的衣襟。

停止官场交往而沉浸于六艺,终日里不是读书便是弹琴。

园里的蔬菜有无穷的滋味,隔年的陈谷一直储存到如今。

自己营生的需要原很有限,过多的积蓄违背初心。

舂米捣谷我自酿美酒,美酒酿成我自斟自饮。

幼子在身边往来游戏,牙牙学语还发不出完整的声音。

这样的生活多么淳真有趣,可以把荣华富贵忘得一干二净。

抬头向着白云遥望,怀念古人的高尚行迹我无限深情!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74

这两首和诗约作于晋。元兴元年(402),诗人三十八岁。去年冬,渊明奔母丧,从江陵辞官返回柴桑。这以后几年便居丧在上京里老家。第一首写于仲夏。 此时,家中尚有余资,生活起居颇可,享受天伦之乐,暂忘于功名。然而古代圣贤仍牵动自己的情怀 。诗的格调恬淡闲适。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78

郭主簿事迹未详。主簿为官职,主管簿籍文书。从诗中“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句推测,此二诗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前后,时作者约三十八岁左右。这两首诗非同时所作,但主要都是 写景寄怀,表现恬淡闲适的情趣与贞洁清高的品格 。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评》,p6

和:应和,为应答别人的诗词而作。主簿:官名,负责文书簿籍一类的事。郭主簿:名字生平不详。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冬,陶渊明从江陵桓玄幕府任中回家服母丧,在家里住了两年多。他回家的第二年(402)夏秋,写了《和郭主簿》诗二首,时年三十八岁。这里选了其中第一首,是 写他居家期间适意的田园生活。诗中流露了诗人知足常乐,不慕功名富贵的思想 。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24

《和郭主簿》二首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的夏秋之间。诗人时年二十八岁。这时陶渊明因母长离职居家,有机会对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回顾,认真地考虑出仕与否问题。这两首诗就是他这种思想活动的产物。

第一首诗通过 描写夏景和美好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热爱然而鄙弃功名的思想 。前六句写夏季堂前风景和诗人读书弹琴的乐趣。按下四句写家中粮菜有余,自己知足常乐。其中“营己良有限,过足非所钦”二句,“不以贫贱而有羡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正反映了一个隐者的坦荡胸怀。再四句写诗人酿酒自饮以及子戏身旁的天伦之乐。 最后四句,写诗人陶醉于这种淳真而快乐的生活之中,忘却世间的功名富贵,远望白云,发思古之幽情 。

唐满先《陶渊明诗文选注》,p6

作者三十七岁那年冬天,从江陵辞职回家服母丧。此后两年多闲居在家。这两首诗是他当时写给朋友的。第一首, 以轻松愉快的笔调,描写他居家期间的情形。他表示不追求奢侈的享受,不羡幕荣华富贵,喜爱的就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

张彦《陶诗今说》,p20

郭主簿生平事迹不详。这是诗人情调欢悦的诗,约写于他三十八岁时。这一年是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去年冬,陶公奔母丧,从江陵回柴桑,此后几年居丧于家。这两首诗都是同友人郭主簿的“和”诗。主簿类似于今天官场上的文书、秘书,负责文书簿籍一类的事务,可划为“吏”类。第一首诗 写于仲夏,抒发了诗人在家的愉悦闲适的心态,表现出诗人对外出做官的冷漠和厌倦 。开头先写环境和季节,再写自己的得意生活:在繁茂的堂前树林抑或竹林中,享受着不凉不热、温度适宜的生活,南风回旋袭开我的衣襟,更感惬意、舒适。停止交往、舞文弄墨、起床弄书琴,何等地优哉游哉!家中粮菜充足,经营有余,不慕“过足”(不贪图富贵豪华),自己酿酒自己喝,小儿子绕膝嬉戏,真正是乐不可支,忘却了什么人间“富贵”。美丽的白云飘在清澄湛蓝的天空多么自由自在,遥望令我怀念起早已作古的先贤隐士!

《中国诗苑精华 陶渊明卷》,p13

此诗大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402),此时,渊明因母丧辞官回家。从诗中内容看,第一首作于夏季,第二首作于深秋。和:答和。郭主簿:生平事迹不详,大概是诗人的好友。二诗 写景写情,饶有情趣 。清方东树评曰:“此二首与《酬刘柴桑》皆闲居诗正格,一味本色真味,直书胸臆。”(《昭味詹言》卷四)洵为的论。

侯爵良等《陶渊明名篇赏析》,p14

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设此官,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后,渐为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郭主簿是陶渊明的友人,事迹不详。这两首唱和诗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陶渊明时年三十八岁,当时陶渊明因母亲去世闲居在家。

《和郭主簿》这两首诗非一时之作,分作于夏秋两季,诗中的景物情趣各不相同。前一首是 以夏季田园生活为内容的抒怀作品。诗人着力勾画田园生活的美好画图,点出了好些可喜可乐的事情,自己陶醉其中,表现出一种知足的思想和对功名富贵的鄙视 。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诗的开头两句写得很美,描绘了诗人家居的美好环境:堂前生长着树木,又多又茂盛,挡住了烈日的照射,给诗人酒下一片树荫。诗人的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能够引起读者的许多联想或想象,回味余地大。诗人说“堂前林”,不说“堂前树”,“林”字准确地说明堂前的树木多,究竟是多少?留给读者去想象。 “中夏贮清阴”的“贮”可以当作诗眼来看,它形象地表现了树荫之多,树荫之浓 。堂前林是可爱的,夏天的树荫更是可爱的,诗人怀着非常愉快的心情赞美了它们。不仅如此,诗人还赞美盛夏时节的“凯风”和“回飙”。树木有情,风也有意,清风送爽,实在惬意。 诗人更喜的是那种回旋的风,骤然而至,吹开了诗人的衣襟。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这是田园生活的一种享受 。

在这幽静清凉的舒适环境里,诗人息交绝游,与书为友,过着适意的书斋生活:“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在封建社会,图仕进的人是不“游闲业”的,很少读儒家经典以外的书。陶渊明与众异趣,偏要博览群书,驰心于诸子百家,这说明他并不把“游闲业”视为大逆不道的事情,相反,他愿意这样去做,从中得到乐趣。 “卧起弄书琴”写得形象,读者仿佛看见勤奋的陶渊明刚刚从床上起来读书,实在读累了的时候,才放下书本弄琴自娱。一个“弄”字,展现出了诗人为书琴所陶醉的样子 。

诗人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天天弄书琴;诗人的物质生活也还不错,用不着为衣食发愁,园中有摘不完的蔬莱,家里有用不尽的“旧谷”。不过,诗人很知足,“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表现出知足常乐的思想。“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吴瞻泰认为这两句是“自足语,天真烂漫: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一洒落”(见《陶诗汇注》)。陶渊明性好饮酒,只要有酒喝,他就感到满意了。自家酿酒,有酒自斟,是一种田园生活的乐趣。当然,对于诗人来说,乐趣是多方面的。 他已经是儿女成行的父亲了,娇儿会给他乐趣,这是一种天伦之乐。 “弱子戏于侧,学语未成音”。这两句写得多有意思!一个“戏”字写出了弱子的顽皮。“学语未成音”的娇儿在父亲的身边转来绕去,当父亲的能不喜悦吗?诗人轻轻一笔,摄下家庭天伦之乐的生活小照,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意趣横生。吴瞻泰《陶诗汇注》说:“学语未成音,家常语,使人味之意怡”。鲍照有“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佳句,也是描写天伦之乐的。若把这两句同陶渊明的“弱子戏于侧,学语未成音”相比较,还有情趣上的差异。“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是说诗人在那里“弄”,在那里“看”,即诗人自寻其乐。“弱子戏于侧,学语未成音”,则是“弱子”在那里“戏”,在那里“学”,即“弱子”本身的可爱之处给了诗人以欢娱。对于天伦之乐,前者是主观上的迫求;后者则是客观现实给与诗人的感受。

树木贮荫,南风吹衣,读书弹琴,衣食有余,美酒自斟,娇儿缠身,这一切都是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些可乐的事情使陶渊明十分高兴和适意 ,他欣然高唱道:“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乡居的乐趣使陶渊明不想做官,忘记了功名富贵。看来,陶渊明好象很高兴,他是不是真的在高兴呢?

不,他不是真正在高兴,他是带着眼泪在笑。清人乔亿在他的《剑溪说诗》里说过:“ 读陶诗当察其乐中有忧,忧中有乐”。在这首诗里有笑有泪,忧乐互见,不可不察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结尾这两句的情调与前面的十六句迥然不同,吐出了心中的悲苦。诗中说的“望白云”含有深意,不可轻轻放过。《庄子·天地》云:“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陶渊明用了这个典,说明他向往帝乡,不满现实”。他在《祭从弟敬远文》中也说过:“遥遥帝乡,爰感奇心”。他向往帝乡并不是要象道家那样去做神仙,只是向往另外一种社会现实,如同他后来虚构的“桃花源”那样。有他看来,自己所处的时代也是属于“天下无道”,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不是要赶紧去做官,而是要“修德就闲”,等“天下有道”的时候才去图仕进,“与物皆昌”。当诗人冷静地想到这些的时候,他就田园耕读,忘却华簪。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守道待时的思想是两个方面,一是不满意现实,二是希望改变现实,使“天下有道”,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内容结构上看,全诗的主要内容是写乡居的乐趣,写到“聊用忘华簪”即可收笔,不写最后怀古的两句,意思也是完整的。但是, 诗人出人意外地写了怀古的两句,这就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把诗人的笑与泪都写出来了,读起来觉得内容深刻,值得品味 。刘履在《选诗补注》里说:“此诗虽因和人,而直抒己怀”,“末言遥望白云,深怀古人之高迹,其意远矣”。

辑评(p15)

刘履《选诗补注》卷五:此诗虽因和人,而直写己怀。但据见在不为过求,而目前所接莫非真乐,是则世之荣利,岂有可动其中者哉!末言遥望白云,深怀古人之高迹,其意远矣。

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二:(“园蔬有余滋”二句)贫人夸富,有致。(“营己良有极”二句)未知其极,故营营不止。已过而犹未足,早定有极,则易识过足矣。元亮何曾有过足时?所营者少,则少许之外,谁非过足者,最堪醒人。(“此事真复乐”四句)有忘者别有不忘者,“聊”字“一何”字互映。不息交,不能游。不知用此事之乐,不能忘。拒彼乃得游此,用此乃得忘彼,善立方法。

吴瞻泰辑《陶诗汇注》卷二:“蔼蔼”四句,林栖有托;“息交”四句,食用有资;皆营己也。“春秫”以下,俱自足语,天真烂漫,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一洒落。“学语未成音”,家常语,使人味之意怡。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30)《酬刘柴桑》

一篇:我眼中的陶渊明——既握锄头又握笔的农民诗人轻轻挖开花园角落的泥土,种上三株无名无姓的草儿,悉心的浇灌。既然草本无名,不若我为你取个名吧!这一株姓陶,那一株名渊,最后一株唤明。陶——渊——明。——题记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简朴的,风格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是会使那些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为他忙乱中反抗尘世欲望的念头,并没有驱使他去做一个彻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的感官的生活调和起来。因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那种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见一丝一毫的内心冲突,所以他的生活会像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不费力。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充斥着喜悦。“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陶诗所表现出来的忧是一种疼痛,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感。《庄子》里有一则寓言——有一种树,树干粗大却无人砍伐。因为这种树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毁,做门流脂,做柱生虫,毫无用处,所以得以保存。陶潜犹如这一棵特立独行的树。在黑暗的官场中摸爬滚打一阵后,深知要保全自己就要不为任何人所用。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摆脱一切束缚。所以他选择自然作主导的田园生活,逃避疼痛。结果,肉体自由了。陶潜,高出不胜寒,欲乘风归去。便化龙潜回了日思夜梦的高山绿水,田园深处。归去来兮,倦了的陶渊明回到自己的小屋,洒脱孤傲,无牵无挂。饮酒作乐,以琴书来消愁,你可曾想到借酒浇愁愁更愁!坐车载舟,寻壑经丘,寻美景以排愁抒情,沉醉在这万物复苏,自由任性的世界却又保有一丝清明。又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说是排忧,不如说是为自己凭添忧愁。寻高山以放歌,是在宣泄无法再压抑的忧愁伤痛吗?顺应自然,乐天安命,安度余生,还犹豫什么呢?陶渊明,你是在犹疑什么呢?听天由命,唾弃自己了吧?难道是任其自生自灭?寂寞的烟花在怒放。它们寂寞的无奈,却又不甘寂寞,不甘被人漠视,才不断地变幻自己的装束,不断呼啸着划过夜空。宣泄自己的不满,愤恨!陶渊明如果见了,也会舍下那菊,来哀怜这瞬间的美吧!纵然青史已成灰,人却各有性,复言归去来兮。诗人陶渊明以生命的火焰烛照着他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尽心中的块垒,而化作一篇篇珠玑般美丽的诗章,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给后世的文人们留下有益的启示。第二篇:我心中的陶渊明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第三篇:我心中的陶渊明在许多现代人眼中,隐士只属于古代。他们与山为友,与水为伴,品一盏淡茶,酌一壶薄酒,诵读诗书,舞文弄墨,好不逍遥自在!但是,他们看破红尘之后消极遁世,不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横扫不平,不以自己的雄才大略普济苍生,而是逃避社会现实,独自享乐。所以,在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隐士”便毫无立足之地。既肯定又否定,这是许多人一贯抱有的态度。东篱采菊悠然见南上的陶渊明是隐士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怀有大志,希望建功立业,但现实一次又一次让他跌入谷底。最后,因不事权贵,他选择了退隐归耕的道路。正是由于这条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些老师仍然很理性的评价他,重复着“陶渊明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但是他消极遁世……”之类的语言,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学生们呢,大多也走在这种思想早已铺好的大道上。在我们班,有个同学说他想当陶渊明,随即,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成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笑柄。这些人都只用了一只眼睛看陶渊明,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消极遁世”。我则不然。陶渊明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灵的栖息地——田园,然后用毕生精力去修筑这个心灵的堡垒。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用安妮宝贝的话说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境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陶渊明依然能够安然自若;依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依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依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草盛豆苗稀”不要紧,“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紧,荷锄归来带回的不是疲惫,而是乐趣。再来一壶酒,来个一醉方休!诗兴又顿起,于是挥毫泼墨,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着豪兴跃然纸上。脑海中诗意的空白驱走了所有杂念,物质与精神,他选择了后者。专注而无虑,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许,归隐才是他最好的归宿。于是,这便成了一种精神——“隐士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缺少的。比如,80后的青春文学掀起一场风暴,这个也是作家,那个也是作家,结果翻开一看,只能感叹:中国的作家真是太多了!与商业挂钩而不能全身心致力于创作,就只能触摸大批肤浅的表面,熠熠生辉的时日就不能长久,这些书就只能挂上所谓“畅销书”的名号,成为人们娱乐的方式。所以,把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互换,当然没有错,但一旦联系起来,就难一成就真正的人才。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应该擦亮慧眼,找到自己的“田园”,将隐士精神的精髓发扬光大!

——我心目中陶渊明的诗书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清楚,就是说喜欢读书,但不要求理解得非常透彻。于是,我们现在的中学课本上,便出现了这样的题目:“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正确的吗?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当然,读书是不能只知大略,不求真知的。从这个角度讲,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无疑是错误的。这真是有趣得很,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读书观,竟成了今天的中学生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陶渊明接着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从这简单的字句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手捧诗书的老者,摇头晃脑之际,忽而拍案击节,忽而喟叹连连,原来是读到精彩处,不由欣然陶然!这样的读书者,岂是“不求甚解”?事实上,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是有历史背景的。清代学者林云铭指出,陶渊明是“好读书亦不知有章句”(《陶渊明资料汇编》365页);方宗诚解释道:“嫌汉儒章句训诂之多穿凿附会,失孔子之旨也。”(《陶渊明资料汇编》366页)原来,汉魏时期,一批经学家逐字逐句考据六经,有的解释是正确而必要的,对于后人理解古代的著作颇有帮助,但也有不少人粘滞字句,穿凿附会,出现很多冗繁的考证,反而远离了经书的本意。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强调的是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功夫,不去穿凿猜度,他所说的“会意”,指得是以一己之心直接与古人相接,以常人的心态去领悟、遨游古人文中的理念、意趣。这样的阅读,在求真知的基础上,更多了一层“尚友古人”的意味。可见,“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四句连在一起才是陶渊明读书观的完整表达。

      陶渊明真是一个特别喜爱读书的人,我们从他仅有的120多首诗、十三篇文章中能够找到多处关于书的记叙。“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说他自幼就喜欢读书弄琴,而与闲杂俗事无涉;“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赠羊长史并序》),他从书中了解到千载之上的历史,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和人生;“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他不是一般地泛泛而读,也曾经与朋友在马厩旁的公廨校书,细致地辨析古书中的文辞、义理。陶渊明的辞官归里,放弃社会功业,直接与当时人们远离诗书,世道日非,有损于古人的道德信念相关。他在诗中愤慨地质问:“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饮酒二十首》二十)。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变乱之际,人们汲汲奔走于功名利禄之间,与孔子、庄子等古代贤人的言行相违背。陶渊明慨叹着“德不百年,污我诗书。逝然不顾,被褐幽居”(《读史述九章》之《鲁二儒》),毅然决然地选择归里,过适情适性、自然真率的田园生活。“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衡门之下,有琴有书”(《答庞参军并序》其一),“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从这些已经成为历代文人引以为典的名句中,我们可以想象田园生活中,陶渊明是如何单纯、自然地享受着读书的快乐。正因为有了诗书,耕作之余的陶渊明,精神才不会枯寂。

      晚年的陶渊明生活日益困顿,他在诗中自道:“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咏贫士七首》其二)米从来就没有充足过,平时就储存在壶中,到了这一天连最后一粒都倒尽了;诗书散乱地塞在板凳上,地上,太阳已经西沉却还无暇阅读。到了“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的凄寒冬日,陶渊明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因为久已无饭可盛拒绝被端上桌子了,他依然“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在与古人的心灵相通中坚定自己的选择。这些陶渊明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让我们仿佛身临现场,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农家中,他褴褛的衣衫、疲惫的面孔之后,有诗书为伴,炯炯有神的目光穿透历史时空。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这是陶渊明的诗书。一个“好”字,让人感觉到诗人心中那温润的深情。读古人的书,让陶渊明的心有了一个广阔的居处;诗文自娱,让陶渊明在言志抒情中写出了至情至性、一片神行的诗文。《读〈山海经〉十三首》完整地描绘了陶渊明的耕读人生: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平日务农,耕种之余,读书自乐。草木舒展,众鸟欢欣,好风微雨,一派生机盎然。他归里之后的田园生活,正是这样“耕”与“读”相融,物质与情性并存的生活。高建新先生分析道:“‘耕’得其食,‘读’养其心、养其性;一是物质的,一是精神的;‘耕’关乎现实生存,是基础;‘读’关乎精神生活质量,是指向。‘耕’与‘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耕’与‘读’,代表的是自力更生、是充满生机的创造,既脚踏实地又志情高远,既坚韧不拔又不乏对过去、未来的深情关注。”这段话是对陶渊明耕读人生的深刻阐释。陶渊明的诗书,因为植根于“耕”,才能实现无世俗牵绊的自有状态,才能在精神的漫游中不离生活的实在。这种浑然的境界,是后来无数无法真正实现耕读人生的文人所向往的。

后记:

      写到这里,“我心目中陶渊明的诗书”基本内容已经说出。但面对陶渊明,我时常感到自己理解、言语的不足,说出来的往往流于浮浅。这篇小文,亦是如此。像陶渊明那样去读书,与书中的心灵沟通融会,加深自己对生命、对社会的感悟,是我一直追求的;像陶渊明那样去创作,让文字自然真率地流露,没有粉饰,没有浮华,是我向往的境界。“高山仰止”,好在陶渊明是一个亲切的“高山”,所谓“亲切”,是因为他自然、真挚;而“高山”,则是因为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平淡的文字表达中有丰富的内涵,给今天和未来的人们无限的启示。

    2007年4月作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宿舍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阿罗纳克斯、内德及孔塞伊为捕获误认为巨鲸的“鹦鹉螺号”而被尼摩艇长俘虏,陪同艇长海底漫游10个月,后来在“迈克达旋流”中三人幸运脱难,而艇长及“鹦鹉螺号”却不知去向。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范文一

  如同漫步在美丽的海底森林,但其中充满凡尔纳的进步思想——这是阅读《海底两万里》时,这本由科幻小说巨匠凡尔赛写于19世纪的科幻小说带给我的感受。虽然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这本科幻小说带给人们的影响却没有减小,几百年的历练,反而更加确定了它的价值。

  这本书写的是1866年海上有许多船只被袭击了,被袭击的船只都称有怪物,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却发现所谓的怪物其实是一艘潜艇——鹦鹉螺号,知道了这个秘密的他和他的仆人孔塞尔,还有鱼叉手奈德兰被尼摩船长软禁在了鹦鹉螺号上。在这个期间,他们看到了许多海底奇景,但最后因海底生活的无趣而逃走了。

  在《海底两万里》中,我觉得凡尔纳先生描绘的最好的一个人物要属尼摩船长了。从头到尾,尼摩船长就如阿龙纳斯所说的一样——“和他的名字一样,近似于没有”——关于他的资料很少,他对阿龙纳斯等人的软禁生活的影响也不大。但在书中,他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开头几章对潜艇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尼摩船长是一个很厉害的人,鹦鹉螺号的设计者、建造者、船长都是他。

  但在后面作者对尼摩船长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反对封建、反对奴隶制、反对人类黑暗的社会体制的尼摩船长,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只是为了自己逃避世俗的理想而来到海底。这使我对尼摩船长生出了几分同情,又有几分渴望和羡慕,他的生活,和东晋的陶渊明不有几分相像吗

  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正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这也是《海底两万里》让我们百看不厌的原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范文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纳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我们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隧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尼摩船长把最后一丝空气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范文三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来自莎士比亚的名言。

  我读了法国作家儒勒 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之后,我深深地被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和他忠实的伙伴康塞尔,还有尼摩船长探险精神吸引住了。《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与他的两个忠实的伙伴遭遇“海怪”——诺第留斯号,在海底旅行的故事。

  看了这本书整个航程高潮迭:海底守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反击土著人围攻等等。书中还包容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看完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更多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还知道了许多关于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让我更想去探求海洋的秘密,了解大洋深处扑朔迷离的海底世界。这个故事同时在告诉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要保护好我们的海洋和地球,保护好我们的海洋生物,切勿滥杀滥捕的观念。才是此书让我们感受丰富多采历险和知识,启发我们心灵更大的收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食粮,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来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吧!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获得更多更多的知识吧!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范文四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着名的“科幻小说之父”儒勒·法尔纳的作品。它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因为读着这本书我仿佛来到了“鹦鹉螺”号里与尼摩船长一起历险。

  “海底两万里”是一个奇特的名字。我想:为什么书名叫“海底两万里”呢难道故事的内容是海底两万里有着什么样的奇珍异宝,还是海底两万里有什么未被发现的生物。想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欣赏《海底两万里》引人入胜的内容。

  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地沸沸扬扬,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也参加了清除“海怪”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并没有被清除,反而阿罗纳克斯一行人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他们发现所谓的“怪物”是一艘尚不未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鹦鹉螺”号。阿罗纳克斯一行跟着“鹦鹉螺”号周游各大洋,一路上尼摩船长带领生物学家一行人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尼摩船长还领着阿罗纳克斯与大蜘蛛、章鱼、土着人搏斗,他们渐渐喜欢上海底的生活,但他们还是没有打消逃脱这个念头。终于这三个人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把“海怪”之谜公布于世。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随着“鹦鹉螺”号神秘之旅的曲折起伏澎湃激昂,我深深地被尼摩船长的智慧、勇气给震撼了。我知道了世界上不为人知的秘密还有成千上万,我们只有掌握知识,学好本领,才能去探询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妙,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为世界的文明尽一份力。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自己删减好啦,呵呵)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读书的乐趣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的乐趣作文1

 我看过许多书,对好书可以说是看见眼球就发绿。因为,我可以从书中学到好多好多的知识。

 有一次,我读到《小哥白尼,趣味科学》,里面的科技狂想,引我浮想联翩,用AK47的后坐力飞上月球,在月球上建游泳池,还有水上摩天轮。哇,太刺激了。给了我许多科学的启迪。

 在读《资治通鉴》时,我了解到了胡服骑射这个成语的出处。赵国军队仅仅是一个服饰和兵器的改变,就在中原称霸一方。我仿佛看到赵军胡服骑射时那英勇矫健的身姿。

 我又穿越到了唐纪。欣赏了李白的《月下独酌》,我飘飘欲仙,与李白尽情畅聊。又听到杜甫的一首悲情的《赠卫八处士》。听他哭诉那乱世中的忧伤。

 读完了《三国演义》,我感受到了诸葛亮为蜀汉社稷呕心沥血,赵云拼死拼活地在长坂坡救出阿斗,但他全然没想到,阿斗后来居然是个扶不起的昏君。满腹韬略的周瑜,因为自己的小肚鸡肠而英年早逝。

 读书就像与智者交流,早读一天书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而晚读一天书,就多了一份平庸的困扰。

读书的乐趣作文2

 同学们!你们如果问我:“你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是香喷喷的美食?是好玩的玩具?”我的回答——都不是。只有读书。

 记得小时候,还是在幼儿园。老师给我讲了《小红帽》《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地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这时。我才知道书中的世界是多么的大,从此,我就爱上了读书。

 每当我读起童话书时,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一个个童话,让我感到身临其境。尤其是《皇帝的新装》,它讲的是:从前,有两个裁缝,来到一个特别爱打扮的皇帝面前说:“陛下,我们来给您做一件华丽的衣服,愚蠢的人是看不到的!”结果他们使用妙计,使皇帝光着身子走在大街上的笑话。啊!故事太精彩了,也让我深深的爱上了文学。

 每当我捧起科技书时,我就被人类的智慧打动了,尤其是《十万个为什么》,其中有一篇《小狗撒尿留记号》,从这里,我知道了小狗凭着气味找到了回家的路。啊!自然界的秘密真奇妙!从此,我又爱上了科技。

 每当我读起《名人传》时,一个个英雄人物的伟大壮举深深的感动着我: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最后的一个皇帝;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毛主席带领着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八年,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作为。

 啊!书不但让我学会知识,还教我怎样做人,我怎能不喜欢读书呢!

读书的乐趣作文3

 书可以使人变得聪慧,书可以陶冶情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里演绎着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正与邪;书寄托着前辈们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的乐趣有很多,就那四大名著来说说吧!读《三国演义》的乐趣。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不多的兵马交战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这些故事中有让你高兴的,有让你生气的,特别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体会古代英雄人物的聪明才智,这是读《三国演义》的乐趣读《西游记》的乐趣。想必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斩妖除魔,护送师傅的英雄形象,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三打白骨精》最精彩了,孙悟空以自己的智慧、神勇和白骨精打斗的精彩故事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孙悟空72变的神通广大令人向往,猪八戒贪吃,沙僧老实、厚道的形象也使人记在了脑海里。

 这是读《西游记》的乐趣。读《水浒传》的乐趣。一百零八将个个勇猛无敌,讲意气,让人看后不禁连连叫好《武松打虎》中武松面临危险,勇敢机智作斗争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感受一百零八将的豪情,这便是读《水浒传》的乐趣。读《红楼梦》的乐趣则是品味人生百味,感受人生喜哀。当你亲身走进书的海洋,找到读书的乐趣时,相信你一定会有感而发:“好一个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的乐趣作文4

 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是智慧的海洋,是知识的宝库,搭成阶梯,一步步指引我们走向人生。它如春雨,用那甘醇的露水养育我们;它是一片汪洋大海,让我们在其中遨游;它是智慧的钥匙,帮我们打开智慧的心门;它是知识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它是茫茫穹苍,让我们自由自在的飞翔;它是那充满奥秘的宇宙,让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阅读那童话故事,各种各样的精彩故事:琳琅满目乐趣四溢。观赏那《西游记》,啰啰嗦嗦的唐僧,好像总有讲不完的话;老实忠厚的沙僧,法力虽小,但最为勤勉;为民除害的孙悟空,总为一点小事而乱了大盘;贪吃好睡的猪八戒,总被妖精搞得晕头转向;诡计多端的妖精,让西游记更充满活力。细读那《水浒传》,花和尚鲁智深曾在小种经略府当提辖,后因打死镇关西,被迫出家;入云龙公孙胜师从蓟州罗真人,学习道法,后被请上水泊梁山;智多星吴用是水泊梁山的军师,他足智多谋;豹子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得罪了高太尉,发配沧州。后来上了梁山;黑旋风李逵因打死了人,逃走,虽遇赦宥,流落在江州,后遇上了宋江;行者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

 书籍是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展现身心,开创未来。

读书的乐趣作文5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文人古人对于读书的意义。其实,书中却是有许多许多的乐趣,我就很喜欢读书,无论是什么历史研究的、文学经典、神话传说、还有就是一些奇怪的书籍,像《山海经》等这些上古书籍,我也是时常读一读的。

 我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能带给我很多的乐趣,书里的内容可以让我深入其中,让我感受到当时人物的感受,也能让我感受到当时环境是是那么样子的,读书能让我置身于书中的世界,摒弃现实世界,书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因为写书的人毕竟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讲述陶渊明的自传,书中讲述了陶渊明的一生,他做过官,也曾经人前显贵,可是后来他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离开官场,自己过起了田园生活,也正是陶渊明这样的人生经历,才有了后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我很欣赏他,我也希望能像他一样,过上那样的日子,以及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可是当今社会不允许。

 《山海经》也是我喜欢的一本书,好多人都读不懂它,因为书里边记载了许多的`上古年间的事情,在当今看来,里边的东西不复存在,其实这是一部讲述历史的书籍,当然里边也有编造的成分,但是还有许多的信息是值得我们采用的,包括里边的一些地理位置,在目前看来是十分准确的,可以看得出古人的智慧。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量,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读书的乐趣作文6

 书,是人们精神的食粮,书,让我们的大脑富有智慧,书,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我爱读书,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快乐,我爱读书,因为它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以前,我并不爱读书,因为我觉得书上都是些枯燥的文字,不能给予我快乐。可是,当我有一次真正将书用心来读的时候,我发现,书才是我最好的朋友。于是,我便再也离不开书了。在书中,我感受到了世界的五彩缤纷,在书中,我和作者同喜同悲……于是,每当母亲问我要买什么时,我脱口而出的肯定是:“书!"确实,书对我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因为现在,读完每一篇文章,我都会体会到一个道理,读完每一篇文章,我都会感到知识又进入了我的脑中,读完每一篇文章,我觉得生活中有趣的事很多,就看你会不会捕捉……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使我懂得的越来越多。我发现,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读书吧!朋友,让我们发现读书的乐趣,发现我们这个大千世界的无限生机和无限的魅力吧!

读书的乐趣作文7

 我的小书柜里有很多书,《西游记》、《小王子》、《三国演义》、《中国五千年》和《战争与和平》……因为我最喜欢阅读。

 当我三年级的时候,在升旗仪式上,一位老师向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发起了一项倡议,号召我们读得越来越好。我们班还成立了一个阅读小组,学生们每天晚上都打卡。起初,我在小组学习,只是处理老师布置的作业。过了很长时间,我认为阅读很有趣。渐渐地,我喜欢阅读。每次我读一本书,我都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所以读的时候我有特殊的感觉。我父母听到了,只称赞我阅读能力好。老师还说很高兴听我说,甚至我姐姐每天晚上都缠着我读给她听。

 不久前,学校发起了鉴定“书香世家”和“书香小博士”的活动。因为我的父母不坚持和我一起学习,我没有得到“书香门第”的称号。但我获得了“学术写作小博士”的荣誉称号。当我和其他“小医生”站在升旗台上,拿着奖状拍照时,我很不开心。当我到家时,我和父母分享了我的快乐。他们称赞我很棒,说他们将来会和我一起学习。

 这样,我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如果我不是每天都读书,我的心似乎错过了什么。我从书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和灵感:阅读给人一种优雅的味道。这是阅读的目的。只有以此为目的阅读才能真正热爱书籍。我愿意把书当成我一生的朋友。

读书的乐趣作文8

 书籍是海,我是自由的鱼儿,书籍是雨,我是幼嫩的花,书籍是土,我是茁壮成长的幼苗,读书带给我的乐趣是无穷的,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从小我就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是我读书范围非常广,特别是那些充满冒险精神又不失趣味的书籍。

 妈妈也是想让我走“书女”这条道,隔三差五的就带我去买书,这不又带我去了“林中图书”城去买书了,高高的书架上放满了花花绿绿的书本,看的我眼花缭乱,这次是满载而归,《中华人物的故事》、《淘气包马小跳》、《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查理九世》,妈妈看了看笑的媚眼弯弯,摸摸我的头说:“妈妈就知道你会买这些书,咱们母女真是心有灵犀啊。”我也笑了,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对我说:“你这么爱看书,书都给你带来了什么乐趣啊?”我说:“说不上来,我只觉得这些书很有意思。”妈妈的脸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那可不行,读书可不是让你看热闹的,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书里还有好多好词好句。”听着妈妈说,我若有所思。

 回了家,第一件事就是翻开书读了起来,我听了妈妈的话,在读书便发现了很多不同,书中的文字好像有了生命,读书的过程中就好像跟书中的精灵对话一样,我从前看书不认真,而现在我是在用心的看,从而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并乐在其中。

读书的乐趣作文9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觉得读书很厌倦,就因为这个心理,才导致我整天迟到。可是到了三年级我才找到了读书的乐趣。

 那是刚开学的星期三,我们班来了个新来的语文老师——胡老师,他在课堂上推行“不举手提问”的方法,他说:“推行不举手提问的好处是,不但能让怕举手的同学得到锻炼,还能让一些在上课时开小差的同学怕突然被提问而专心听课,进入‘人人自危’状态。

 促使全体同学积极思考问题”正是这一绝招,让我变得专心致志,不敢有半点大意,又如,胡老师还别出心栽的推行100分上台介绍经验的活动,一次单元测试,我得了100分,胡老师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这次考试,有什么经验,回去好好想想,下午在台上给同学们说说,好吗?”这时,我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一种享受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正是这一堂课,改变了我对读书的看法,让我从厌烦读书的境界走向对喜爱读书的境界。

 从那以后,我每次考试都是95分以上,让我从差生走到了尖子生的境界,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继续寻找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作文10

 人们都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可以把你带到一个喜怒衰乐的世界里。我从书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我在班上朋友帮我起了个外号:小书迷。因为我只一看书,我就会忘了吃,忘了睡。

 有一次,我吃完饭就马上跑进书房,拿起了一本《哈利·波特》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进来书房叫我去睡觉,我很不乐意,心想:“你们大人平时不是大都在十二点才睡的吗?为什么要我这么早睡呀?”可是,母亲叫我看一时间,唉呀!都十点半了,看来我真要去睡觉了,但是,我正看到最精彩的部分,哈利。波特会不会被坏人害死呢?我不想停下来,于是,我趁母亲不注意把小手电藏到枕头下面,我假装上床睡觉,等母亲一走出房门,我的耳朵立刻竖起来,听着外面的动静,一听到关灯的声音和没有脚步的声音了,再过几分钟,我确定外面没动静了,就立马把枕头下的小手电拿出来,不一会儿,我又跟哈利。波特进入了奇妙的世界。看着看着,我就进入了美妙的梦乡。

 第二天早上,母亲进来我的房间叫我起床,可我不愿起,于是母亲掀开我的被子,这时我突然想起我的书,我马上起来,可是已经晚了,被母亲发现了,她看着我又好气又好笑。

 在我一生中最大的乐趣是看书。书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好的伴侣,书就像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读书的乐趣作文11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的眼里,书是一叶小舟,带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书是一把钥匙,让我打开智慧的大门。读书,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记得妈妈第一次给我买《幼儿画报》,我一下子被里面花花绿绿的画面、生动的故事吸引住了。后来,我经常央求着妈妈多给我买些书。于是妈妈每次上街,就把我丢到书店里,我一头扎进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因为常常读书,本来用词枯乏的我,作文水平渐渐提高。经过慢慢积累,我的作文《城乡规划展览馆之行》《开开心心学摄影》《参观绞胎瓷艺术馆》《我的妈妈》《难忘的运动会》等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要知道,这些好词好句都是我长期阅读得来的啊!因为读书而发表自己的作文,难道不是一种乐趣吗?

 读书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还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小猪唏哩呼噜》让我明白要做个勇敢、乐于助人的人;《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让我感动万分,懂得如何战胜困难;《神奇校车》让我时常哈哈大笑,明白了许许多多科学知识,探究到了生活中无穷的奥秘……

读书的乐趣作文12

 图书馆是我快乐学习的地方。

 每当一进入图书馆,一股股油墨清香扑面而来,那种香味弥漫了整个图书馆,引领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引领我在成长的路上找到了成功的方向,让我爱上阅读。

 走进那座现代化的、漂亮的图书馆,我就被书的世界包围。图书馆陈列了许多有趣的课外读物,有科技书,故事书、连环画等,学的我不亦乐乎。当我无趣时,一本好看的搞笑的书就向我招手,我会情不自禁的拿起它,来缓解我的无趣,有时我会笑的前翻后仰,有时笑的冒出了眼泪……当我伤心的时候,心理科学会安慰我,帮助我……

 书,给予我们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如《小故事大道理》故事短小简单,但却带给了我深刻的道理;《聪明人比你会说话》记叙了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常见的40中愚蠢的说话方法,教会你怎样说话;《一分钟快速记忆法》是20位教师经过20多年的研制,开发孩子的大脑,帮助孩子记忆学习方法。

 周六、周日,我一有时间久会去图书馆,享受书带来的快乐。

读书的乐趣作文13

 《尚书》中说:“书之论亊,浩如日月。”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感情,阅读一本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作者对话。我们这一学期,就有几篇关于读书的作文。

 第一篇课文是《窃读记》,文中写出了小女孩家境贫穷,没钱买书,而在书店想方设法认真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她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让我深深地记在心中,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第二篇课文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写了季羡林老人对读书的看法,观点,还说小孩起码要背会两百首古诗,五十首古文。这让我看出了季羡林老人对读书十分重视,也对学习十分重视,要求我们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文理贯通。

 第三篇课文是《我的“长生果”》,写了作者最早,后来看到的书籍和连环画,和阅读的好处,比如:阅读可以扩展“我”的想象力,锻炼我的记忆力,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等。这篇课文让我十分难忘。

 这组课文让我明白了:读书一定要认真,先是思考思考读完的内容,然后品味一下自己喜欢的地方,它能让我们头脑中有“食物”俗话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不能没有它,它还能让自己的作文写得有真情实感,但有时也可以借鉴和模仿。

 读书有许多许多好处,我们不能“赶”走书籍,而要亲近书籍。

读书的乐趣作文14

 有人说,书是调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有人说,书是一位向导,带领我们去寻找心灵的清泉;有人说书是一名厨师,让我们去品尝知识的味道;还有人说书是一架望远镜,能让我们看到知识的国度……而我认为,书是一颗牛奶糖,看过之后,心里特别满足和甜蜜。

 我看过的书大多都是小说和童话,有《金银岛》、《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本令我充满回忆的小说——《夏洛的网》。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猪,它刚生下来,就注定与别人不同,因为他是一只——落脚猪。它与文中另一个主人公蜘蛛夏洛的真挚友谊令我感动。夏洛为了小猪不被吃掉,在织网时织了“了不起”三个字,让人们以为它是只“奇猪”。这种友谊,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十分难得的。

 我为什么说《夏洛的网》让我充满回忆呢?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把书包随地一丢,躺在沙发上,看起了《夏洛的网》。当我看到小猪要逃出牧场时,被主人发现了,主人便放出一只小狗,我不禁大叫“向左!躲开那只狗!”突然,妈妈对我说:“怎么了?又发什么神经?”我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只好放下书,去写作业了。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同学们,你们认为书是什么呢?是像莎士比亚一样认为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吗?我认为书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方的路。

读书的乐趣作文15

 人生的一大快事,非读书莫属。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不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吗?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一大乐趣莫过于当你当你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或对某一个问题似有所闻的时候,打开书一看,你就会发现早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正好骚到了你的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让你那么舒服,那么的自在。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来说,读书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书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

 读书能让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的,书就像人类的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读完这首诗歌,说说作者在书中结识了哪些朋友?哪些老师

本诗是针对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所作的回赠诗,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地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将前两句的沉郁转而为豪放,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作者在这首诗歌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诗歌的思想内容

常见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

(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

唐诗多为:

1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

4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5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6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7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8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9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10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

11盼望爱兵如子、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

宋词常有:

1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

4对投降派、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5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痛苦生活的同情。

风格多为:悲凉慷慨、雄浑豪放、奔腾俊伟等。

(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三)送别诗

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

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3藉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

(四)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1描写自然风光;

2农村景物;

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

(五)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物件,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六)思乡怀人类诗歌

1羁旅愁思;

2思念亲友;

3征人思乡;

4闺中怀人。

写作上:

1触景伤情;

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4因梦寄情;

5妙喻传情。

(七)咏史怀古诗

1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对历史、功名利禄、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

3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八)思妇闺情诗

1抒发别离苦情;

2描写美人迟暮;

3寄寓人生感慨。

(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胜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7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8记梦悼亡,遗世游仙。

爸爸的老师这首诗歌的作者任溶溶还写了哪些作品

译著有《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小飞人》等;著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

你读过哪些书?你从书上结识了哪些朋友想你印象最深的

我读过小王子,我印象最深刻的,朋友就是书里面的小王子,

小王子十分聪明,十分可爱,他来自别的星球,给我印象很深刻。

读完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赞美母亲的诗歌呢请写出来。

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墨萱图》元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3、《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读完了斗笠这首诗,你会想起哪些诗歌?快快快!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完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赞美母亲的诗歌歌呢请写出来。

《游子吟》《纸船》

用完这首诗的作者还写了哪些关于兰花的诗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饮 酒(陶渊明)作者在这首诗歌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远离世俗,热爱田园生活。保持自己高洁操守。

1山中访友读课文说说作者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48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