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霸气昵称女生版,好听霸气的昵称女生版
提起简单霸气昵称女生版,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简单霸气昵称女生版,另外,还有人想问昵称女生简短霸气有哪些,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霸气简洁有女王范儿的网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好听霸气的昵称女生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昵称女生简短霸气有哪些答:如下: 1、我不是本人、傲娇女神范、姐有姐的范、风雅中带点野。 2、微痞女孩、一空大女王、女王大人、学霸。 3、女中豪杰、气势比天高、独立且高傲、逗比女王。 4、姐、潇洒、姐高姿态、姐是霸气范、控场美人。 5、年轻就是资本、我的小宇…
2、霸气简洁有女王范儿的网名。半岛未凉、森海北屿
像凉性人、一季飘零
一季浅舞、浅巷长歌
透明似琉璃、柠檬女王
西瓜女皇、吹南风
望北海、你的故事
我的心事、北城半夏
南城微凉、冷艳学姐
病娇学妹、知我几分
懂我几人、烈酒像你
清风如你、南街听风
北街看雨、执手清酒
浪久已孤、凉酒
念他成瘾、劣人友
能否归途做我良人
百年孤独、听风与他
心盲眼瞎、孤守半岛
泪与你说、纯白衬衫
扩展资料
高冷签名
1、“你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你好。如果你非要触摸我的底线,我可以清楚告诉你,我并非善良”。
2、“你做错事,我可以放你一马。你欺骗我,我也可以放你一马。你伤我心,我还是可以放你一马!但你要记住:我是有脾气的,不是放马的”。
3、“多少人的关系变了,是因为别人的嘴。也不知我曾经在谁嘴下死过,但是喜我者,我定惜之,嫌我者,我避之,如果你有眼睛,请别用耳朵了解我。也许你很牛,但我未必理你”。
3、英文简短好听霸气的昵称有哪些1、liquor浊酒
2、acolasia放纵
3、encounter邂逅
4、Rampant猖狂
5、In the Flesh 救赎
6、 Neither candidate 逾期不候
7、Decennium十年
8、His heart 他心
9、Solo 独奏
9、Lonely孤独者
10、Enemy宿敌
11、Amber 琥珀
12、Eccentric怪人
13、Insane疯狂
14、Richer、凉城
4、三人闺蜜昵称霸气有哪些1、哈根达斯、提拉米苏、卡布基诺。
2、不想听抱歉、不想听谎言、不想听永远。
3、眼泪如此肆意、情话如此动听、阳光如此刺眼。
4、多余的╮温柔、多余的╮暧昧、多余的╮眼泪。
5、い 日光灼伤瞳孔、い 阳光刺痛眼眸、い 泪光温暖脸颊。
6、那朵蓝玫瑰 、那朵粉玫瑰 、那朵白玫瑰。
以上就是与好听霸气的昵称女生版相关内容,是关于昵称女生简短霸气有哪些的分享。看完简单霸气昵称女生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读书。
读书是投资自己的最佳选择,在闲暇时间,看看书,提升自己是思想高度,让你思想上不再迷茫。也可以看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运动。
我比较喜欢跑步和打羽毛球。运动可以让你有一个好的身体,让自己更加自信。想到自己可以跑下1000米,谁不自信呢。第三、兼职。
大学应以学习为主,但也要尝试兼职,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个人推荐学校的勤工助学,轻松又锻炼。
第四、考证。
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ms office或其它、普通话二级等等等等证书。有人收某些证并没有什么用处,我想说证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会了技术。所以,结合自身,考一些证书吧。
第五、参加一些比赛。
比如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了创业大赛,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比赛。你要问我参加比赛有啥用,我不想告诉你,我只想说,你可以学会一下你感兴趣的东西。
第六、勇于参加学生社团。
毕竟空闲时间太多,进去社团,可以有效的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人家的长处,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从根本上提升自己,争取于社会的接轨越来越靠近。
第七、学习各种安全知识。
避免各种各样的诈骗事迹发生。提醒周围的人远离网络诈骗,校园贷,网络刷单等活动,从实际出发,量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话牢记在心。这样的话,我们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也能够避免爸爸妈妈的担心。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想说,你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但理由不要是懒惰。
1、凶残的人也有善良的心,不顾一切的玩命。
2、太像的两个人不是特别相爱就是互相伤害。
3、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4、岁月带走的是记忆,但回忆会越来越清晰。
5、往往幸福的爱情,常常需要第三者的证明。
6、我不懂什么是爱,我只知道我心跳的很快。
7、指着心骄傲的说对你说,这里以后都是你。
8、暑假真的很短,在两次大姨妈中就没有了。
9、有些事因为时间而改变了,所以不必说破。
10、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
11、酒就像女人的肌肤一样,对温度非常敏感。
12、与其在你不要的世界里,不如痛快把你忘记。
13、我和他私奔海角天涯,我们的爱多完美无瑕。
14、我的心,你的世界。不过是车水马龙的瞬间。
15、爱是藏不住的,闭上嘴巴,眼睛也会说出来。
16、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面前,只是个陌生人。
17、习惯性趴在桌面上,简单旳安静,淡淡旳幸福。
18、就算我爱你,可我也会表现的比陌生人还陌生。
19、突然间的好想谈恋爱,听说那种感觉真的很甜。
20、说片面是熬夜,说实在是失眠,说实话是想念。
21、不要埋怨别人让你失望了。怪我们自己期望太多。
22、你的过去,我真的放不下,我恨自己遇见你太晚。
23、其实我并不善良,不介意祝你百年孤独死而无墓。
24、分手时别拿不合适当借口,当初怎么就合适了呢?
25、只是因为我太爱了,所以分手后我们不要做朋友。
26、当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她就由女神变成了女仆。
27、我们只是路人甲乙丙丁,在这花花世界集体游戏。
28、时间教会我如何将那一字一句的不离不弃埋葬掉。
29、有时候不用别人嫌弃,自己也会自卑地嫌弃自己。
30、真正的幸福是一点一点争取,是一天一天积累的。
31、人与人之间沟通是最重要的,别奢望别人能测透你。
32、你是我可望不可即的遥远,我是你触手可得的卑微。
33、回忆变成一支会飞的弓箭,却怎么也飞不到你身边。
34、回忆只是一种过时的美,期待只是一种假装的幸福。
35、感恩!感谢有你们,一路陪着我,度过漫长的岁月!
36、有没有在唱某首歌,或听某首歌是流过眼泪,哭过。
37、微笑就像创可贴。虽然掩饰住了伤口,但是心痛依然。
38、心疼也不过如此。失落也不过如此,伤心也只是徒劳。
39、我会跟你吵架,但我不会离开你,不论友情还是爱情。
40、若你没有经历过我的旅程,就不要来批判我走的道路。
41、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尚上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42、既然爱了就一味的去接受,至少以后想起不会那么难过。
43、曾经说过陪我老去的人,至今年轻的活在别人的宇宙里。
44、不要觉得不够爱俄,只要你忽然之间想到俄,俄就很满足。
45、他要付出更多更多,我们才肯感动,人是多麽贪婪的动物?
46、你心里没我位置,没事啊,我随便坐地上就好,挺干净的。
47、其实一个人并不孤单,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孤单。
48、如果没有了氧气,你会不会还像如今现在这样的云淡风轻。
49、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50、我可以洒脱放下笑着原谅,只是最初的陪伴早已变了模样。
51、有时候,即使拼尽全力,事情却仍不会按你想的那样发展。
52、你走出我的梦,投入我的怀里,我不能让你走。情人节快乐。
53、终于懂得爱是什么。不是还能继续爱着,而是曾经那样爱过。
54、失去要比得不到可怕的多的多,因为其中有个过程叫曾经拥有。
55、如果我消失在这个世界,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爱过的那个女孩吗?
56、我百般讨好装柔弱只为换来你一句关心,不料换来你一句哦哦。
57、不是我们没话讲了,而是我们都变了不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58、如果,你不能对我好一辈子,请你不要对我好,哪怕只是一秒钟。
59、始料未及的,或心知肚明的。总有愚昧的情节出现。终归了薄凉。
60、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61、恋爱不是要找到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去爱一个不完美的人。
62、哪怕以后会有更多的苦难与折磨,我会好好的生活着带着我的信仰。
63、暗恋一个人,也许是绵长的苦,可是,欢喜也这样滋生着,一寸寸。
64、男人喜欢漂亮脸蛋,女人喜欢甜言蜜语。所以女人化妆,男人撒谎。
65、悄悄的我吃了,正如我悄悄的胖,我睡了一个懒觉,却带来一身脂肪。
66、感情就是这样,你伤了别人,无论有意无意,就总会有一个人来伤你。
67、女人都会拒绝任何一个感觉不错的女人,因为她已经有个深爱的小女人。
68、我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对你说了挽留,你头也不回,就这样对我挥了挥手。
69、每天早晨醒来,迎上你那一双满富宠溺的眸子,就忘记了昨夜里的恶梦。
70、生活的真谛在于宽恕与忘记。宽恕那些值得的人,忘记那些不值得的人。
71、从来都不坦荡,情绪全写在脸上,不开心的时候,不爱说话,笑也很勉强。
72、欢喜未必是笑话,悲伤未必是诗句。我从字里行间得到情绪,全是因着你。
73、最好的情侣状态大概就是以好朋友的状态相处但却以男朋友的身份去保护你吧。
74、你不知道某些时刻,我有多么难过。你不知道,没有回应的等待,真的让人很累。
75、我没有你想要的温柔,没有你想要的体贴,我满嘴的脏话,你不爱我,我不怪你。
76、他如果要你,你要他去干什么都可以。他如果不要你,你为他去死他都觉得你多余。
77、你贱或者不贱,就在那里,不孕不育、你二或者不二,二就在那里,不三不四。
78、我想换个短发,把体重减到位数,越到男生就说有男朋友。然后就这样再等你三年。
79、最爱的未必适合在一起,相爱是让彼此做自己。你来过一阵子,我却怀念了一辈子。
80、跳楼之前确认一下,下面是不是有过路的,无所谓,但是,不要临死再拉个垫背的。
81、为别人改变自己最划不来,到头来你会发现委屈太大,而且,人家对你的牺牲不一定欣赏。
82、牵你的手,朝朝暮暮,牵你的手,等待明天,牵你的手,走过今生,牵你的手,生生世世。
83、洞庭湖的水,绿油油,咱两的爱情才开头,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心中的四分之三!
84、生活就像一杯水,很淡!爱情就像巧克力,很甜!让我把巧克力加进我们的生活,让它甜起来!
85、就算,眼前的这个男人,千般好,万般好,处处是优点,他不爱你,这个缺点,你永远改变不了。
86、爱情何尝不是贪婪与恐惧的平衡?愈想占有,愈容易失去。爱是尽量占有和尽量避免失去之间的平衡。
87、长相思:晓月寒,晚风寒,情人佳节独往还,顾影自凄然。见亦难,思亦难,长夜漫漫抱恨眠,问伊怜不怜。
88、你是一只欢畅的小鹿,在我心的绿草地上轻巧地跳过,我何等但愿你能永远在这片草地上徜徉,让我的心不再寂寞。
89、人为感情烦恼永远是不值得原谅的,感情是奢侈品,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恋爱过。恋爱与瓶花一样,不能保持永久生命。
《蝴蝶梦》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本外国著名小说《蝴蝶梦》,这本书的作者是达夫妮·杜穆里埃 她是一位英国女作家, 她厌恶城市生活,长期住在英国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尔郡,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地的社会习俗与风土人情为主题或背景,故有“康沃尔小说”之称。
《蝴蝶梦》主要讲述:在法国南部海滨的一座悬崖上,一个古怪、忧伤,精神恍惚但是很有魅力的男人来回徘徊着。一声惊叫打断了他的沉思,来到附近画画的一个年轻女子怀疑这位先生有自杀的倾向而上前喝止。这个鲁莽的举动倒让两人很快结识,甚至很快成为一对亲密的恋人。这位英俊潇洒的贵族富豪叫梅西·文德斯,几年前的丧妻令他沉痛不已,而那个年轻女子只是一个贴身使女。他们开始在外面约会,但每次年轻的姑娘问起德文特久负盛名的曼德利庄园时,文德斯先生总是显得忧郁而沉默。
文德斯先生逐渐爱上了这个天真、善良的姑娘,就在她要随主人离去的时候,他向她正式求婚。很快,梅西·文德斯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回到了自己在英国的庄园。
庄园里严厉的管家丹弗斯夫人明显流露出对新夫人的厌恶和对前任文德斯夫人丽贝卡的崇拜,丽贝卡虽然死了,却又仿佛无处不在,影响着庄园里的一切,到处都是带有里贝卡名字缩写的物品。新的女主人尝试着熟悉新环境,却一次次碰壁,所有这些痛苦经历似乎都在给她一个暗示:她的丈夫将永远——而且只爱丽贝卡。她的猜疑、梅西的沉默,在这对新婚夫妇之间划下了越来越深的裂痕。
但是过去发生的事并没有这么简单,逝去的丽贝卡仿佛隐藏着很多的秘密,而远远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圣洁、美丽。终于,为了挽回新婚妻子的心,梅西承认是他杀死了丽贝卡,并把丽贝卡沉尸大海。
就在这时,丽贝卡的尸体被人发现,她的死因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过调查,最终还是真相大白:丽贝卡是自杀死的,却把一切布置得象是被梅西亲手杀死的样子来报复他。
最后,丹弗斯夫人在绝望中点起大火,与曼德利庄园一起化为灰烬……
达夫妮·杜穆里埃在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形象,此人于小说开始时即已死去,除在倒叙段落中被间接提到外,从未在书中出现,但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并能通过其忠仆、情夫等继续控制曼陀丽庄园直至最后将这个庄园烧毁。小说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叙述者身分出现的第一人称,虽是喜怒哀乐俱全的活人,实际上却处处起着烘托吕蓓卡的作用,作者这种以“实有”陪衬“虚无”的手法颇为别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过刻画吕蓓卡那种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与德温特的畸形婚姻,对英国上层社会中的享乐至上、尔虞我诈、穷奢极侈、势利伪善等现象作了生动的揭露。作者还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较 成功地渲染了两种气氛:一方面是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另一方面是阴森压抑的绝 望恐怖。这双重气氛互相交叠渗透,加之全书悬念不断,使本书成为一部多年畅销 不衰的浪漫主义小说。
复活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看到“复活”这个书名时,我心里就产生了疑问:谁,怎样就复活了?然而当我把这本沉甸甸的大书从书架上拿下来时,我知道了答案就在这一片片的白纸黑字里,只有用心去读,才能体会到作者叫它“复活”的用意。
看完了书,合上书页后,聂赫留朵夫成了一个思考的对象。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他。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家中的女仆卡秋莎产生了爱情,但没有过多的表露。当他做了几年的军官回来后,原本善良的他变成了一头野兽,他玷污了卡秋莎,给了她一笔钱后就抛弃了她。在一次法庭审理案件时,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目睹了审理马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命案的经过,当马斯洛娃的眼睛扫过他时,他心里极度恐慌,并产生了自己无法控制的悔恨情绪。随后的几天里经过思想的斗争,决定“救助”马斯洛娃,及其他一些受苦的人并与马斯洛娃一同流放到西伯利亚。
读罢这本《复活》,我的感觉就是聂赫留朵夫能洗心革面,便会他原来的自己实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个善良的贵族青年,过着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生活,与卡秋莎也只是单纯的喜爱。但是周遭的人不但不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很好笑,使他逐渐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经过三年的军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并决定做“跟大家一样的人”。这使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利益主义者”,迷恋酒色,享乐成癖。他把女人当作玩乐的工具,于是便在回来后诱奸了那个曾经单纯可爱的卡秋莎。但是在法庭上的相遇为他敲响了警钟。他不敢直视马斯洛娃那双斜睨的眼睛。他感觉是自己曾经的举动迫使卡秋莎堕落成现在的马斯洛娃,一个妓女,囚犯。于是经过多日的思想斗争,他找回了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马斯洛娃,并要彻底拯救她,与她结婚。这就是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这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它有许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然而,我认为聂赫留朵夫能做到这一点的确是很不容易,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在周遭可以说是十分恶劣的环境中,他堕落了。可他能被与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并决定重新做人,这说明了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他重新开始记日记,“同自己谈话”,“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正的圣洁的自己谈话”,这是他人生的转变。试想,在一个人人都享乐的贵族环境中,一个公爵,只因一个妓女、囚犯的一个眼神就改变了自己,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然而聂赫留朵夫却做到了,而且是在那个妓女、囚犯近乎于玩弄的态度下做到的。这不得不让人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不仅“救助”了马斯洛娃,让她明白世上不知是黑暗,还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它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帮助被诬陷的囚犯,去找典狱长、副省长,那些它并不想见的人。复活的聂赫留朵夫成为了黑暗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至于他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亚,并不顾马斯洛娃已不再需要他,仍旧希望马斯洛娃能宽恕他,并想继续帮助马斯洛娃,这也就是聂赫留朵夫真正的复活了,他已经彻底从一个贵族公爵便回一个善良的人了。
想想聂赫留朵夫,再想想我们自己。他在一个不甚明朗的环境中复活,找回自己
,而我们在一个十分光明的环境中就应该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在报纸上曾刊过有个见义勇为的人总是不遗余力对不正确的事做出纠正。有次他看见卡车司机乱吐槟榔汁,好心的劝他,却因而被打了几乎送了半条命!真是讽刺,报上这活生生的案例使的原本热心的人不由得犹豫起来,最后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劝阻,变成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是一个好人的“堕落”。
再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如今有许多学生不好好学习,天天往游戏厅、网吧跑,家长、老师教育了半天,可惜学生不仅“坚决不改”,还“变本加厉”。学生不学习,也可以适当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只顾“休息”就是“自甘堕落”了。在一个很好
的环境中不知道珍惜,倒显得不如到差的环境中体会一下再回来的好。可是又有谁会到差的环境中去体会呢?既然没有人想去,那么就是人们不知珍惜了。
《复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又多么重要。珍惜现在良好的环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让一丝一毫的不良因素动摇自己,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复活的力量
--《复活》读后感
读着《复活》,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仅是为了男女主人公,特别是男主人公灵魂回归的可歌可泣,更是因为自己内心与之产生的共鸣。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次彻彻底底的复活。
在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身上时常活跃着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生命、真正的自我,他只追求既能成为自己,同时也能成为别人幸福的那种幸福;一个是健康、精力充沛、肉体的自我,它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幸福,而且为个人的幸福不惜牺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两者不断做着殊死的较量,谁赢就能支配他的一切行为。一次斗争,便是一次反省,一次醒悟的可能。但两者的竞争常常是不公平的。
"相信自己,意味着处理各种问题都不能考虑追求轻松快乐的肉体的自我,而是几乎总是同他作对;相信别人,意味着无需处理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原则总是不考虑精神的自我,而只考虑肉体的自我。此外,相信自己,他往往总会遭到别人的指责--相信别人,他却博得周围人们的赞扬。"这样看来,相信自己比相信别人要难得多。精神的自我要战胜肉体的自我,往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会遇到两难的选择:目睹无视红灯川流的人群,我在犹豫;看到窗外点点的垃圾,手握废纸的我在犹豫;面对路中央可能造成的意外,我在犹豫……然而,这些本无需犹豫的犹豫,却在刹那间被肉体的自我所操控。他说:"别人都这么干,何必太认真呢?"或是"其他人都不干,你又何必出这个风头,让人笑话呢。"他胜利了。不止一次的胜利了。让我过后时而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不能凭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是惧于他人的眼神,这眼神有时甚至是自己凭空想象的,可悲!或许平时表现得默默无闻,老实沉稳的我,在别人眼中能称得上好人。但作为我,可从来不敢这么想,我只敢说,我不是坏人而已,离好人远着呢!
聂赫留朵夫精神的自我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胜利后,他总要为自己定下一些行为准则,并决定要遵循到底;记日记,开始新生活,希望这种生活永远不会改变--他对自己说,这叫做翻开新的一页。然而,每一次他都被城市的诱惑所降伏,不知不觉地再次堕落,而且往往比以前显得更深。
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总是在一段堕落的生活中突然有所觉悟,认为不该一直这样沉沦下去,一定要摒弃过去,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豪言壮语,信誓旦旦,何其壮观!可到头来,还是一如既往地堕落,不求上进。
"恶劣的行为是没有过,可是却有过比恶劣行为更恶劣的东西,有过能产生所有恶劣东西的思想。恶劣的行为可以不再重犯,可以进行忏悔,而恶劣的思想却只能不断滋生恶劣的行为,一种恶劣的行为不过是在为其他恶劣行为蹚路;恶劣的思想却有使人难以抑制的走上这条路。"我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才能将一个人带上成功的一面。
聂赫留朵夫是幸运的。他在一次庭审上遇到了那个他曾深爱的姑娘--喀秋莎。她的出现震撼着他的心灵。在一次次痛苦的斗争中,一个自由精神的人,一个真实的强大的永恒的精神的人,在聂赫留朵夫身上苏醒了,他不能不相信他。无论他实际的样子和希望的样子之间的差距多大,对一个已经苏醒的精神的人来说,一切都有可能。
聂赫留朵夫开始慢慢地复活了。以前他需要费尽心思,才能想出该做什么,而想出的事情总围绕着他一个人--他自己;不过尽管生活的全部兴趣当时都在他一个人身上,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如今所有的这些事都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这些事情变得也具有吸引力,所以这些事情也就多得不可胜数,不仅如此,以前聂赫留朵夫班子及时的时候,往往总是感到烦恼和怨恨;现在办别人的事,大多让他感到愉快。
当然,为别人做事获得的乐趣远比之为自己要多得多,因为在这其中有密切的合作,真诚的鼓励,赞赏的目光,成功的喜悦,分享的快乐,你的价值也在帮助他人时得到肯定,这是我们做一件事时获得最大的满足。
聂赫留朵夫为喀秋莎积极奔走。在奔走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一些人:失去土地的劳苦农民、作威作福的狱吏,从低到高各级政府部门各色的人物,都让他对自己的国家,所处的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思索。他看到了人们永不休止地欺骗自己和相互欺骗,折磨自己和相互折磨,他们猥琐贪婪地玩弄着自己发明的那套一个人统治另一个人的把戏。他认清了这个社会,看到社会丑陋黑暗的一面。他将不再只以自己为中心,不再只为喀秋莎一人而奔走,他将为整个社会谋求一些未曾有的东西。这如小说最后说的:"从这一夜起,对聂赫留朵夫来说,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始了,不仅仅因为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还因为从这时起,他所遇到的一切对他来说已经具有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意义。"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源于一次意外相见对他内心造成的震撼,能使他不断反省自己,剖析自己,从而走上一条相反的人生之路。而我们的"复活"仅仅是缺少这样一次意外吗?不是,肯定不是,我们缺少的最重要的是敢于复活的勇气和信念,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不可能驱使我们与自身的惰性作长期的斗争。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敢于突破自己,敢于让自己不断地复活。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发展过程中过许多不同流派: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人性思考委内瑞拉文学家卡斯帕斯对自然美德赞叹都曾深深地感染过人们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了诺贝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读后感
2009年的暑假,我带着一本《百年孤独》从上海返回中原老家。它奇异的叙述方式一方面引起我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使我昏昏欲睡。在返乡的硬座车厢里,我再一次将它打开,再一次从开头读起。马贡多村边的那条清澈的河流,河心的那些有如史前留下的巨蛋似的卵石,给人一种天地初开的清新之感。用埃利蒂斯的话来说,仿佛有一只鸟,站在时间的开端,用它的红喙散发着它的香甜。 但马尔克斯的叙述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有如飓风将尘土吹成天上的云团:他很快就把吉卜赛人带进了村子,各种现代化设施迅疾布满了大街小巷,民族国家的神话与后殖民理论转眼间就展开了一场拉锯战。《裸者与死者》的作者梅勒曾经感叹,他费了几十页的笔墨才让尼罗河拐了一个弯,而马尔克斯只用一段文字就可以写出一个家族的兴衰,并且让它的子嗣长上尾巴。这样一种写法,与《金瓶梅》、《红楼梦》所构筑的中国式的家族小说显然迥然不同。在中国小说中,我们要经过多少回廊才能抵达潘金莲的卧室,要有多少儿女情长的铺垫我们才能看见林黛玉葬花的一幕。当时我并不知道,一场文学上的“寻根革命”因为这本书的启发正在酝酿,并在当年稍晚一些时候蔚成大观。 我捧读着《百年孤独》,窗外是细雨霏霏的南方水乡。我再次感到了昏昏欲睡,我被马尔克斯的速度拖垮了,被那些需要换上第二口气才能读完的长句子累倒了。多天以后,当我读到韩少功的《爸爸爸》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它比《百年孤独》还要好看,那是因为韩少功的句子很短,速度很慢,搀杂了东方的智慧。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时有些最激进的批评家甚至认为,《爸爸爸》可以与《百年孤独》比肩,如果稍矮了一头,那也只是因为《爸爸爸》是个中篇小说。我还记得,芝加哥大学的李欧梵先生来华东师大演讲的时候,有些批评家就是这么提问的。李欧梵先生的回答非常干脆,他说,不,它们还不能相提并论。如果《百年孤独》是受《爸爸爸》的影响写出来的,那就可以说《爸爸爸》足以和《百年孤独》比肩。这个回答非常吊诡,我记得台下一片叹息。 我的老家济源,常使我想起《百年孤独》开头时提到的场景。济水,曾经是与黄河、长江、淮河并列的四条大河之一,史称“四渎”,即从发源到入海潋滟万里,自成一体。济源就是济水的发源地,但它现在已经干枯,在它的源头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臭水沟,一丛蒲公英就可以从河的这一岸蔓延到它的另一岸。站在一条已经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当年百舸争流、渔歌唱晚的景象真是比梦幻还要虚幻,一个初学写作者紧蹙的眉头仿佛在表示他有话要说。事实上,在漫长的假期里,我真的雄心勃勃地以《百年孤独》为摹本,写下了几万字的小说。我虚构了一支船队顺河漂流,它穿越时空,从宋朝一直来到20世纪80年代,有如我后来在卡尔维诺的一篇小说《恐龙》中看到的,一只恐龙穿越时空,穿越那么多的平原和山谷,径直来到20世纪的一个小火车站。但这样一篇小说,却因为我祖父的原因有始无终了。 假期的一个午后,我的祖父来找我谈心,他手中拿着一本书,那就是《百年孤独》。他把那本书轻轻地放到床头,然后问我这本书是从哪里搞到的。我说是从图书馆借来的。我还告诉他,我正要模仿它写一部小说。我的祖父立即大惊失色。这位延安时期的马列教员,到了老年仍然记得很多英文和俄文单词的老人,此刻脸涨得通红,在房间里不停地踱着步子。他告诉我,他已经看完了这本书,而且看了两遍。我问他写得好不好,他说,写得太好了,这个人好像来过中国,这本书简直就是为中国人写的。但是随后他又告诉我,这个作家幸好是个外国人,他若是生在中国,肯定是个大右派,因为他天生长有反骨,站在组织的对立面;如果他生活在延安,他就要比托派还要托派。“延安”、“托派”、“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反骨”,“组织”,当你把这些词串到一起的时候,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就像芥末一样直呛鼻子了。“把你爸爸叫来。”他对我说。我的父亲来到的时候,我的祖父把他刚才说过的话重新讲了一遍。我父亲将信将疑地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但他拿起来就没有放下,很快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进去。我父亲与知青作家同龄,早年也写过几篇小说,丰富的生活一定使他从中看到了更多的经验,也就是说,在他读那本书的时候,他是身心俱往的,并且像祖父一样目夺神移。而不像我,因为经验的欠缺,注意的只是文学技巧和叙述方式。我的祖父对我父亲的不置一词显然非常恼火。祖父几乎吼了起来,他对我父亲说:“他竟然还要摹仿人家写小说,太吓人了。他要敢写这样一部小说,咱们全家都不得安宁,都要跟着他倒大楣了。”祖父将那本书从我父亲手里没收了,并顺手带走了我刚写下的几页小说。第二天,祖父对我说:“你写的小说我看了,跟人家没法比。不过,这也好,它不会惹是生非。”你可知道,这是我迄今为止听到的对我的小说最为恶劣的评价?两年以后,我的祖父去世了。我记得盖上棺材之前,我父亲把一个黄河牌收音机放在了祖父的耳边。从家里到山间墓地,收音机里一直在播放党的十三大即将召开的消息,农民们挥汗如雨要用秋天的果实向十三大献礼,工人们夜以继日战斗在井架旁边为祖国建设提供新鲜血液。广播员激昂的声音伴随着乐曲穿过棺材在崎岖的山路上播散,与林中乌鸦呱呱乱叫的声音相起伏———这一切,多么像小说里的情景,它甚至使我可耻地忘记了哭泣。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关于这些场景,我至今没写过一个字。当各种真实的变革在谎言的掩饰下悄悄进行的时候,我的注意力慢慢集中到另外的方面。但我想,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会写下这一切,将它献给沉睡中的祖父。而墓穴中的祖父,会像马尔克斯曾经描述过的那样,头发和指甲还在生长吗?
《百年孤独》读后感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力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罗登肖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地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俏姑娘雷梅苔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伸;而马贡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纪》中有关洪水浩劫及挪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们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斯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塔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12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等,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笑。
本书中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贡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读书这事儿从来就不是一件说大不大,说小就小的普通事。通过读书,可以提高你修养,完成思想道德领域和文化诉求领域上的精进;可以补充储备,达到更深更广阔的思维维度;甚至于哪怕是作为输出的来源,单纯作为调养生息、缓解疲乏的良方。
六年时间,从15岁到21岁,我坚持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横亘了我少年到青年时代的六年时间。
不管风吹日晒,我都会坚持一周读1-2本书,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书中的世界多美多辽远,你更应该感同身受。
所以,我想认认真真做一件事:
给你推荐8本国内非经典好书。
既不是名著,也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类经典书目,但它的可读性很高,更通俗易懂。
甚至于,你能够从中发现你很多遗失的美好。
迟子建的书很多,质量也大多较为上乘,就说她本人也是黑龙江作家协会会长。
最广为人之的,是她的散文,其次是小说。
迟子建的文章视角很独特,作为女性作家持有的温润感性的气质,也容易使人在她的故事环境中被打动,从而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了解她的读者,都知道她对东北这片土地有一种深切的情怀,不管是她笔下的哈尔滨还是齐齐哈尔或者大兴安岭,泼墨山水、大山深处的邂逅,你都会瞬间被她的触笔所俘虏。
此番推荐的这本书——《额尔古纳河右岸》,算得上迟子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05年12月出版,多次再版,豆瓣评分普遍都在90之上。
小说是虚构的,却真切得不像虚构的,如诗的语言里流出了一整条悲怆而又神伤的河流。
那是一个游猎民族,跟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太一样。那里,阳光从树隙间泻入,沉沉的山林间有雾霭,驯鹿与猎人,生活与生活。
徜徉着朦胧的诗意,纪录着生命的一次次衰败和颓唐。
就拿女主来说,她的冗长而凄迷的一生中,先后经历了父亲、母亲、伯父、叔父、姑姑姑父、两个丈夫、弟弟弟媳、儿子、数个侄子、孙女以及许多熟悉的人的离世。
死亡是如此惨痛,生活更是惨烈得只剩下墓碑上的一个个座右铭,何其难以疗养的伤啊!
当然,初读时会有同《百年孤独》一般的晦涩弥艰,但读进去就好了。沉浸在故事里之后,你会觉得一切前段生涩的铺垫都是如此恰如其分。
《阿勒泰的角落》大概是关于新疆的最美丽的文字了,也是最干净、最幸福的文字。
作者李娟,她的书富有灵性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除了这本《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羊道》《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也同样值得阅读。
单纯拿这本书来说,《阿勒泰的角落》如同大多数李娟在报社杂志上的专栏一样,粗粝中浅藏着一点柔软的诗意,写得实实在在的新疆。
实实在在的疆北和阿尔泰山地,一点也不矫情、虚妄,不同于任何一本描写新疆的游记、小说、散文。
“自然”,是《阿勒泰的角落》最大的特色。
刘震云的集大成之作里,不得不提到《一句顶一万句》,其次是《我不是潘金莲》,这两本书最近都被改编成**即将登陆院线。
作为刘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情节简洁,叙事直接,文字洗练,写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和平年代里的慌乱感,孤独里充斥着的黑色幽默,越读越深越哭越焦灼的直接触感,刘震云的文字想表达的太多了,也一一表达到了。
读罢,有一种被苦难碾碎的沉重。
《飘二代》是一本新书,2016年9月第一版,作者王若冲,关于介绍更是寥寥。
并不抱任何希望的凑单书籍,但很神奇得,这本书让我读得很痛快,或者说酣畅淋漓。
作者只有17岁,北师大附属中学毕业生,曾为搜狐、《读库》撰稿。
但文字里一点都没有青年人的矫情,干净、利落、洒脱,章节化叙事,按照时间线索和第一人称视角铺陈开来,却不得不称赞其是一部有野心的青春题材的现实主义虚构作品。
不关是富二代的王尚,天才少女染秋,还是作者笔下的第一人称主人公李锦怡,俨然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少男少女,在青春期按照各自的人生轨迹前行。
若非要比较,大概这是一本类似青春版《梦里花落知多少》+《小时候》的升级吧。
飘荡在北京的一个个人儿,最能感受漂泊着的苦与痛。
世人皆知金庸古龙梁羽生,却忽略了太多的后起之秀。
其中之一,孙晓和《英雄志》。
年少时,我看武侠小说也实属痴迷,如痴如醉,凤歌的《昆仑》《沧海》,时未寒的明将军系列,沧月的鼎剑阁和听雪楼系列,方白羽的千门系列……
江湖,尤其是书里的江湖,最耐人寻味。
尤其是温瑞安提出了“大陆新武侠”这个概念之后,一江又比一江高。
孙晓和《英雄志》,堪称里程碑代表作,正如那句传言“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惟有英雄志”一般。
书很长,故事、画面很盛大,如同书的标题《英雄志》,不乏大场面、大手笔。
犹记得书中那一场堪称经典的车轮大战,各种花样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孙晓的文气悠长绵密,细节出奇制胜,在某些方面已远胜金庸。
如果金庸古龙梁羽生之后,你非要再挑一本武侠巨制,那么这本《英雄志》必不可少。
清末有俗称的四大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尤以《老残游记》最得人心。
作者刘鹗,写山东风俗,却又不只局限于景,更多叙事。
叙事之处,大多又妙笔生花,“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但刘鹗显然写这本书更大的在于随性和取乐,于是谴责、武侠、堪舆、神魔四大端凑了一个齐整,一部小说又好似选集,彼此未能熔融无间。
这正是他化腐朽为神奇之处,让读者大呼过瘾。
三毛的书多,经典也多。
《撒哈拉的故事》基本人手一份,大家都读过,大家也竞相推荐。
但我个人比较偏爱她的这本《我的宝贝》,写的她收藏的故事。史航也曾在公开场合推荐。
书里写的尽数是些很普通的物件,小物件。在三毛的世界里都是宝贝,是她的美丽,是她热爱生活的心。
习惯于三毛特有的笔触,这本书,你会爱不释手。
我是在看完《暗恋桃花源》之后喜欢上赖声川的,之后又听闻了《如梦之梦》场场卖座,就去私底下研究了一番。
作为华人世界的创意导师,赖声川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一个个优秀创意的输出,还在于他切合实际的表达。
在书中,他提出了一整套创意理念,从灵感的产生到实践转化,总结出了“创意金字塔”模型。
同时结合经验案例,分享了积累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解析创意生成和实现。
在创意创新越来越匮乏的今日,《赖声川的创意学》,你完全有理由把它作为床头读物。
当然,好书还有很多,值得去看的书也源源不断。
诸如庐隐的《海滨故人》,比如吴念真的《台湾念真情》,比如七堇年的《平生欢》,乃至于更多。
读书本就不是激流勇进,而是日久见人心。
只此希望:
愿你在书中如获珍宝。
愿你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愿你在余生不虚度,此生不虚妄。
自序: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反对愚蠢,反对无趣。
自序很有明理,我很喜欢,自以为王小波先生是一个很睿智的人,然而,自印象并不全都是好的,最后一句:
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我并不喜欢,‘他’有什么权力来代表沉默的大多数?可见,小波先生“枉拟天心比自心”,过于狂傲了点儿,不过,或许大抵才子文人皆会如此吧。
以上。
(前些时见到个外国人,他说:听说你们中国人都在说“不”?这简直是把我们都当傻子看待。我很不客气地答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认识的中国人都说“不”,但我不认识这样的人。)
这段简直能把人笑死,语言犀利可见一斑。
现在的人不大看小说了,专喜欢看纪实文学。这说明我们的生活很有趣味,带有千奇百怪的特征。
我们的处境正如老美说的,在middle of nowhere。这是小说发生的地方,却不是写小说的地方。
牛B~的话~~
我也是“老三届”,本来该念书的年龄,我却到云南挖坑去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极不寻常。怎么就落在我们身上,这真叫活见鬼了。
后来他到美国,在手术台上被人大卸八块又装了起来,勉强可以行走,但又多了些后遗症。
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坦白地说,身为老三届,我也有没有平常心的时候,那就是在云南挖坑时。当时我心里想:妈的!比我们大的可以上大学,我们就该修理地球?真是不公平!这是一类想法。这个想法后来演变成:比我们小的也直接上大学,就我们非得先挖坑后上学,真他妈的不公平。
假定此说是有理的,想当作家的人就该时常把自己吊起来,想当历史学家的人就该学太史公去掉自己的男根,想当音乐家的人就该买个风镐来家把自己震聋——以便像贝多芬,想当画家的人就该割去自己的耳朵——混充凡高。什么都想当的人就得把什么都去掉,像个梆子,听起来就不是个道理。
You are special,这句话只适于对爱人讲。假如不是这么用,也很肉麻。
总而言之,我对研究学问这件事和研究学问的人有兴趣,对这门学问本身没什么兴趣。所有的功课我都是这么学的,但我的成绩竟都是五分。只有一门功课例外,那就是计算机编程,我学的时候还要穿纸带,没意思透了。这一门学科里没有名人轶事,除了这门科学的奠基人图林先生是同性恋,败露后自杀了。我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想自杀,所以我对计算机没兴趣,得的全是三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些先辈自然会有些事迹,让人很感兴趣。如果把对问题本身的兴趣抹去,只追求这些事迹,就显得多少有点不对头。所以,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在那上面做出成就,而不是仅仅对名人感兴趣。
本书作者对此的结论是:“人有多种兴趣,性只是其中的一种,色情品又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侧面。几乎没有人会把性当作自己的主要生活兴趣,把色情品当作自己的主要生活兴趣的人就更少见。”
简单来说,结论是这样的:不管怎么说,自己觉得好和别人说你好毕竟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村落中人把后者看得极重,实在是出于不得已。
生活的意义变成了博取村里人的嫉妒、喝彩,缺少改善生活的动力。
有一个形容缺德行为的顺口溜:打聋子骂哑巴扒绝户坟——现在可以给它加上一句:敲诈同性恋。
我知道有些人生活的乐趣就是发掘别人道德上的毛病,然后盼着人家倒霉。谢天谢地,我不是这样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个研究的出发点是对这个社会视力缺陷的忧虑,以青蛙的视力来打比方,青蛙的视力也有类似的缺陷。它能够看到眼前飞过的一只蚊虫,却对周围的景物视而不见,于是在公路上常能看见扁平如煎饼的物体,它们曾经是青蛙。它们之所以会被车轮轧到如此之扁,都是因为视觉上的缺陷。
我自己的情形是这样的:从小到大,身体不算强壮,吼起来音量也不够大,所以一直本分为人。尽管如此,我身上总有一股要写小说的危险情绪。
实际上,世界上每一种文学语言都有这种筋骨,当年我在美国留学,向一位老太太学英文,她告诉我说,不读莎士比亚,不背弥尔顿,就根本不配写英文——当然,我不会背弥尔顿,是不配写英文的了,但中文该怎么写,始终是个问题。
好多年以前,我在云南插队,当地的傣族少女身材极好。看到她们穿着合身的筒裙婀娜多姿地走路,我不知不觉就想跟上去。
做好了这锅东西,司务长高兴地吹起了口哨,但我的心情不大好。说实在的,我这辈子没怕过什么,那回也没有怕,只是心里有点慌。我喂过猪,知道拿这种东西去喂猪,所有的猪都会想要咬死我。猪是这样,人呢?
总的来说,人要想受罪,实在很容易,在家里也可以拿头往门框上碰。既然痛苦是这样简便易寻,所以似乎用不着特别去体验。
现在我想,与其在车技上下苦功,还不如把路修修——我在欧洲游玩时,发现那边的乡间道路极为美好——但这件事就是没人干。不要说田间的路,就是村里的路也很糟;说不清是路还是坑。
而且那些粪也不过是美其名为粪,实则是些垫猪圈的土,学大寨时要凑上报数字,常常刚垫上就挖出来,猪还来不及在上面排泄呢……我去起圈时,猪老诧异地看着我。假如它会说话,肯定要问问我:抽什么疯呢?有时我也觉得不好意思,就揍它。被猪看成笨蛋,这是不能忍受的。
我说:有爱好,这很好。你先挣些钱来把自己养住,再去爱好不迟。摇滚音乐我也不懂,就听过一个“一无所有”。歌是满好听的,但就这题目而论,好像不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我外甥马上接上来道:舅舅,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哪。前人不是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我记得这是莱蒙托夫的诗句。连这话他都知道,事情看来很有点不妙了……
因此我说: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因为我外甥是个聪明孩子,他马上就想到了,虽然开掘出艺术的源泉,却不是自己的,这不合算——虽然我自己并不真这么想,但我把外甥说服了。他同意好好念书,毕业以后不搞摇滚,进公司去挣大钱。
后来我们就开始通信和交往。他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他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作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比如他说:“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就是好!
就是好来就是好啊,
就是好!……
忽一日,诸葛亮南征来到此地,他要教化当地人,让他们遵从我们的生活方式:干我们的活,穿我们的衣服,服从我们的制度。这件事起初不大成功,当地人没看出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优越之处。首先,秋收春种,活得很累,起码比摘椰子要累;其次,汉族人的衣着在当地也不适用。就以诸葛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
有些作品,有些人能欣赏,有些人就看不懂,这就是说,有些人的幸福能力较为优越。这种优越最招人嫉妒。消除这种优越的方法之一就是给聪明人头上一闷棍,把他打笨些。但打轻了不管用,打重了会把脑子打出来,这又不是我们的本意。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这种法子现在正用着呢。
二战期间,有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以此来压制咳嗽。但是该随从嚼了一会儿,又伸手来要,理由是:这一块太没味道。将军说: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当然,我没有这样地念过四书,不知道其中的好处。有人说,现代的科学、文化,林林总总,尽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认真钻研。这我倒是相信的,我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下去,还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断地嚼。
小波对国学的看法,很有意思,我有选择的喜欢,但并不是那样的专,没有去嚼别人吃过的口香糖,还算幸运,嗯,《红楼梦》,居然成为红学,我也挺不好意思的,其实,名人评红楼,写成一本按时间排的书,就很好,但弄成这样,就很怪了。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
书山有路兴趣为径;学海无涯快乐为舟。
特别是,假如学养的目的是要打量人的话,我对这种学养的性质是很有看法的。比方说,朱熹老夫子格物、致知,最后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本人不姓朱,还可以免于被齐,被治和被平总是免不了的。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按这个标准,别人说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恶时;别人说我最邪恶,就是我最善良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基于这种信念,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丧失了很多机会。
汉语作品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看看~!有什么地方出奇冒泡~?!
第01部分
第一节:
用第二人称,不是‘我’,不是‘他’,用‘你’,有一种**的感觉,很新颖。
第二节:
邪术,黑山法?还有石老爷屋……
总之,很有一种神秘还略带恐怖的氛围,很有趣味。
第三节:
‘你’就如一台摄像机的镜头,看过了乌伊镇,然后,两幅对子:
歇坐须知勿论他人短处
起步登程尽赏龙溪秀水
别行莫忘耳闻萍水良言
回眸远瞩胜览凤里灵山
终于有望见了‘灵山’——有趣、有趣;慵懒写意。
第02部分
第四节:一段传奇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写这个,或许,是想引出古老而神奇的感觉吧。
第五节:
你就在这凉亭边上碰上了她,是一种说不分明的期待,一种隐约的愿望,一次邂逅,一次奇遇。
……
她径自走了,消失在小街的尽头,像一则故事,又像是梦。
画面式的写作,独特的风格,只是还未见灵山,呵呵。
第六节:
我摸到了一只草蚤,盯在我大腿内侧,是白天在草丛中转从裤腿里爬上来的,有小指甲这么大,硬得像块伤疤。我按住使劲揉搓,也还拔不出来。我知道再使劲就会拔断,它那紧紧咬住的头嘴就只能长久长在我皮肉里。我只好向我旁边铺位上的营地的一位工作人员求援,他让我脱光了,在我大腿上猛一巴掌,就手把这吸血鬼拧了出来。扔进灯罩里,冒出一股肉馅饼的气味。他答应明天给我找一副绑腿。
——见识一:原来是这个味儿~!
它抬起头来,人又都匆忙逃开,钻进棚里。毕竟是野兽,一只健壮的熊猫可以同豹子格斗。它第一次来把盛食物的铝盆也嚼碎了一起吃下,消化不了的一颗颗铝豆再排泄出来,他们都追踪过它的粪球。
——见识二:真猛~!铝盆也嚼碎了~!
曾经有一位记者,为了宣传大熊猫像猫咪一样可爱,在山下管理处诱捕到的熊猫饲养场里,企图搂住它合影,被一爪子抓掉了生殖器,当即用车子送到成都去急救。
——见识三:呃~!
真长见识~!!!!
第七节:
当我们的心都已经‘老’了,踯躅于爱情之时,消逝的是什么?驻留于心间的是什么?
……
突然我有一种感觉,这‘灵山’并不是一座实在的山,它是一种印象,一种精神,是活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仙山,它的灵气,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感受到。
灵山,灵魂的山,凡人又怎么能找得到?!
第八节:
他说这冷箭竹从开花到结籽枯死到种子再发芽成长再到开花,整整六十年,按佛教的轮回转世说,正好一劫。
“那么这抢救熊猫有什么科学上的价值?”我问。
“不过是这个象征,一种安慰,人需要自己欺骗自己,一方面去抢救一个已经失去生存能力的物种,一方面却在加紧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
不过,三峡成功了~~
……
不知道找寻什么才是真正的苦恼。太多的思辨,太多的逻辑,太多的意义!生活本身并无逻辑可言,又为什么要用逻辑来演绎意义?再说,那逻辑又是什么?我想,我需要从思辨中解脱出来,这才是我的病痛。
这是正理——我大多时候还在迷茫,因为找不到值得为之牺牲的永恒,所以伤感。
第九节:
么妹,呃,自古多来薄情人。
第03部分
第十节:
他指着我胸前的照相机,我递给他,他为我拍了一张在囚笼前的照片,幸好不在囚宠里面。
不自觉的,就迷失了,这是否恰是通向灵山的路?
第十一节:
她说她对家里人说的是医院里要组织一次旅行。她对医院里又说她家中父亲生病要她照看,请了几天的假。
你说她还是够狡猾的。她说她又不是傻瓜。
然而,一个好女子,却没有遇到一个好男人,于是伤心的来到灵山,唉~
少女的身体,真的不要轻易交出;如果这个社会能再贞洁些,我也就不会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有牵过了——嗯,有洁癖真的不好,原来,我怕脏到这样——只是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足够干净的女生。
第十二节:
……
我不知道我这一生中,究竟是人负于我多还是我负于人多?我知道确实爱我的如我已亡故的母亲,也有憎恨我的如我离异的妻子,我这剩下的不多的日子又何必去作一番清算。至于我负于人的,我的死亡就已经是一种抵偿,而人负于我的,我又无能为力。生命大抵是一团解不开恩怨的结,难道还有什么别的意义?但这样草草结束又为时过早。我发现我并未好好生活过,我如果还有一生的话,我将肯定换一种活法,但除非是奇迹。
……
我只是没有问心境,心境会不会引起阴影?
第十三节:
难到还有艳遇??
第04部分
第十四节:迷信——
第十五节:灵岩?灵山?——
第十五节:追寻于迷蒙的山里,但我依然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得奖,继续观察中~——
第05部分
17 ——突然有些绝望的童年,其实是时光不再,一切都不永恒,于是不停的流淌~
18——“这也许就是我追求的那种原始的失去一切意义的寂寞吧?”
死掉的教授和活着的我那深陷的脚,都只不过是寂寞罢了。都只是寂寞罢了呀~
18——寂寞的男女,最后总是这样一条让人厌的结果,不过,看人家描写的, 或许这叫做艺术~~
第06部分
20——民俗、历史~
21——性与男女,就那么回事~!
22——我不知道要飘荡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我找寻的是什么?
有一种梦游的感觉~
23——空荡的性,剩下的是什么?
24——面具。
25——灵岩?
4、5、6节,依然是如此的梦幻般的感觉,迷蒙的文字,神秘的氛围~
但未见上佳处。
第07部分
26——自我其实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那么,这种不幸的解决又是否得扼杀这个醒觉了的他?于是,佛告须菩提:万相皆虚妄,无相也虚妄。
27——童年。
28——我又没有拯救这四不像或者这世界的任务,何必在此吃灰?索性到饭铺吃饭去了。
……
我问端菜来的女服务员,这里能不能留宿?她好像我问的是她接不接客,狠狠瞪了我一眼,说:“你没看见?这是饭铺!
29——天罗女神。
30——五步龙。
第08部分
31——处女,欲望,男人,女人。
32——肉体,灵魂,真实……或许,男女之间本来就是莫明其妙,人本身也是莫明其妙,如果不是有时弄些非理性的举动,或许生活不会那么精彩。
33——山里人奇特的生活,我是永远也不懂的,人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路,只是我还是不太清楚我的,当然,也没有几个人真正知道自己的;于是,我们就活下去罢,直到自然不再允许,于是拜倒在上帝,或者说自然法则面前,但是什么,都不能够再来,时间永远是向前的——世界,就是这样迷乱,于是才值得珍惜。
第09部分
34——泥地,放荡,童话,还有我并不懂……
35——梦境,迷雾
36——僧,寺
37——记忆
38——故事,还有*乱。
神秘的故事,我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何时又能寻得到,然而,我们都在寻找,那心中的一座‘灵山’,好吧,就这样去寻吧,或许,生命中真的有某种永恒。
第10部分
39——骗车,骗吃喝,看来少数民族就是好哇。。。
热情好客~!
……
我顿时被包围在一片春情之中,心想人类求爱原本正是这样,后世之所谓文明把性的冲动和爱情竟然分割开来,又制造出门第金钱宗教伦理观念和所谓文化的负担,实在是人类的愚蠢。
……
呃,不应该分吗?
我也不太清楚啊,不过,如果不是这样的一种相互结合的性的冲动与情爱的交杂,那现在又‘爱’的是什么呢?是钱?是门第?是宗教?是伦理?还是什么才华?智慧?嗯,反正不是爱得那本人,于是,真是,唉~
……
我并不是一头狼,只不过想成为一头狼回到自然中去流窜,却又摆脱不了这张人皮,不过是披着人皮的怪物,在哪里都找不到归宿。
——呃,也是哈,虽然这个世界看在眼中,就让人感觉在这物欲横流中找不到真爱,可是如果我真的去到那里,虽然肉体还是纯洁的,可是我那已经被浊世所侵蚀的记忆,真的可以给纯真的少女带来幸福吗?
或许,我本就没有资格去触碰她——因为你懂得太多,于是也失去了太多。
40——交错的写法,有时候都让我分不清她/他是谁了,嗯,纠结的原故其实主要还是,我还没有找到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看《百年孤独》的时候,至少我是觉得它应得的;这本书,感觉还差一些,嗯,继续看。。。
41——祭师,祭语换成汉语,就没有神秘神奇的味道了,当然,我是听不得原音的了,因为我只懂汉语。
42——传统,古老,如今还剩下什么,而灵山?又是什么?
第11部分
43——又骗人,司机,路人;还有狼与狗。
44——爱?欲?空洞?麻木……这就是生活吧。。。
45——单纯的渴望……
呃,我不能指责什么,然而,“我想说怕她挨打,怕给她今后带来不幸,怕她万一怀孕……”
其实,如果我的结婚对象不是处女了,可能想做绅士的我,也会突然要有打一次女人的冲动的。
——这是欺骗,不是吗?!如果一开始说明到好。
人有的时候是很可怜的,你想说:我很贞洁,我从来没有与女生多说话,没牵过女孩子的手,可是——
贞洁不能对等,这就是现实。
有的人占过很多女孩子的贞操,有自愿,有强迫;有的人,就只能捡一个剩下了,身心都不属于自己的人过日子,如果知道真像,到还好些,有的人,却傻傻的,好象是在替别人养老婆——
呃,男人嘛,要么就生得好,要么就要有钱。
这个时代,女人只认这些。
其它,就是:你是个好人,但不适合我。
算啦~~
反正我从来都是躲着女生,因为我不相信他们的贞洁——所以,与她们说话,都是污了我的耳,看了她们,都是污了我的眼,或许,自得一辈子也好,至少,我可以去喜欢书中的人物,或许将来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个理想的形象。
呃,呵呵,说得又乱七八糟啦,算了,反正与我无干。
——因为曾经写过许多文章想要证明爱情永恒,也从小坚持十几年的偶,突然再也没有勇气去相信爱情了。
哈哈,突然想到了《飘》,我是老掉的船长。
46——灵山?
我不再找了,灵与肉?呃,很难说。
不过,又动刀,又是逆推,这个,介个。。。呃。。。
47——坐忘在雨声中。
我喜欢‘坐忘’一词,还有那种感觉。
不过,虽然我早已远离尘世,出离这个世界几年了,可是,我还是有些放不开,就如说到那个给儿子送篮球鞋的农民那个刚刚出家的儿子,我竟然有些心痛——或许仅仅只是难过得说不清楚的感觉。
但我,毕竟没有出家,不过,真的有收留的地方吗?
48——白激动了,结果,哎,这洗的,真干净。。。
49——传统的文化,过去的艺术,都消逝了。
50——她喜欢‘平庸’,于是作者的艳遇结束了,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都不够贞洁,平凡世界上的一以狗男女而已。
51——我总在找寻意义,又究竟什么是意义?
历史与古董——如今这些村镇还在不在?
永恒?意义?人生?或许没有永恒?
52——寂寞的人,无法摆脱——他们区分不开自己的想象与久远的记忆,这个,我很理解。
53——据我母亲说是他病情本来已经好转,贪吃了一碗鸡蛋炒饭发病身亡。他白好摩登,却不懂现代医学。
呃,‘鸡蛋炒饭’……
然而,什么才是永恒,什么又能够永恒,古代的文明,现在连一丝痕迹都剩不下了。
敬老院——孤老院——养老院。
54——人总是想要去寻找童年,可是如果是和友人同行,这只不过是一种游玩,不与当年相干;不过如果是只身而行,找到的却往往只是寂寞。
55——在朋友中,见了熟人,突然像在现世中;突然间,又无比落寞,仿佛天地中只有自己一人。
56——看手相,摸骨,呃,骗小姑娘。。。;在姑娘们之中,果然好爽~~!
57——野人
58——女娲造人的时候就造就了他的痛苦。女娲的肠子变成的人在女人的血水中诞生,总也洗不清。
然后我拙于口,不懂语言。
59——歌的艺术——野人——扭曲的少女。
60——我不喜欢城里人就是因为:乱交,乱搞~
还以为说话,行事都是很有哲理,不贞就是不贞,并不只身体,更主要是灵魂——市侩者,只知道爱自己。
61——写作,野人,应该丢掉的故事的结尾。
62——这赤裸裸的没有钥匙串的钥匙就淹没在这房间里了——让我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63——道观:上清宫。
64——狗男女,做爱;凡人——匆忙、碌碌、庄严却麻木……
65——依然是散的意像,那打伞的姑娘,还有无理的老道,只是不见灵山。
66——好象很久以前,寻灵山迷路的线,又回来了,居然扯这么远。。。
67——行船,只不过我已经有些厌倦了民歌与性的话题了,因为不见灵山。
68——石老爷的枪,回归了,真是奇怪的写法。
我头还来!还头我来,还我头来……呃,排列组合。
69——寺、僧、鼓。
70——全是破折号哇,不过依然没抓住主题,于是,我也快疯了。
71——历史啊历史啊历史啊历史原来历史怎么读都行,这真是个重大的发现!
72——本无主义,不过,说真的,这倒底算是个什么小说呢?呵呵。
这一章可读可不读,而读了只好读了。
73——吃坏肚子了,不过,不写也写了;居然同性恋都出来了。
74——你把他放回路上。他滚动了一下,卷曲小腿,双手抱住头脸,肯定感到土地冰凉,马上就会醒来。你撒腿便跑,光天化日之下,像一个逃犯,你似乎听见背后在哭喊,再不敢回头。
75——我讨厌文革,不过,火车下的女尸……
76——这灵山就是在河那边,但就是看不见。
77——我依然不明白。。。
78——我一直想用一直意思流的读法,不去想,让思维止住,然后只是看,就这样……
79——宝藏,某人的稿,这生活就是这么乱套……
80——我有时候觉得,作者的冷漠下面,很有一种歇斯底里的冲动,这或许叫做东方式的意识流?呵呵,我又乱用名词了,因为只有我自己才懂。
81——
我不知道我什么也不懂,还以为我什么都懂。
事情就出在我背后又总有只莫名其妙的眼睛,我就只好不懂装懂。
装做要弄懂却总也弄不懂。
我其实什么也不明白,什么也不懂。
就是这样。
于是我说对了,本就没有什么灵山,都是人的感觉和信念,你相信有的,就会有。
这不是上帝与奇迹的故事,也与青蛙无关。
——好吧,我并不是很喜欢。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语录吧,语录不讲求篇章结构,形式较为灵活。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一句顶一万句的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句顶一万句》是河南作家刘震云重要作品,分为两部: 《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出版于2009年,描述了一种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
1、 话,一旦成为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2、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3、 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人多的孤单。——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4、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5、 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6、 你的生活环境决定着你的话语权,而这个生活环境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7、 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8、 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9、 别人做官讲个人乡随俗,老胡来延津十年,说的还是湖南麻阳话。呜里哇啦说上一阵,知府老朱听不懂。同僚听不懂,延津百姓更听不懂。大堂上断案,原告被告说罢,他呜里哇啦说上一段,原告被告如坠云雾之中。由于相互不懂,案被断得七零八落。正因为断得七零八落,延津大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0、 神父在黄河边碰到一个中国的杀猪匠,劝杀猪匠说你要信主,杀猪匠说为什么要信主?你信了主你就知道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杀猪匠说不信我也知道,我是个杀猪匠,从张家庄来去李家庄杀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1、 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这条河叫"聪明"。——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2、 有些人说得着,有些人说不得着;有些人现在说不得着,将来或许能说得着;有些人现在说得着,将来未必能说得着;有些人这一辈子也说不得着。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过一辈子是福分,不管是爱人、朋友还是亲人——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3、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两个字,也不存在事业这两个字,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情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4、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5、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刘震云谈《一句顶一万句》
16、 人分这么几种:不认识,认识,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当面表白,而是背后说起朋友的时候,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另一个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几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7、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有些事你气着气着就成了另一件,而事情的原本你却已经忘记了。——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8、 "朋友"不在当面表白,而是背后说起朋友的时候,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另一个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有几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19、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个字,也不存在事业这个字,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内容梗概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但回味悠长。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
主要人物
杨百顺
故事中的中心人物。杨百顺想上学却被父亲用假抓阄的把戏给阴了,所以有仇父情节。杨百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干过许多活计,开始跟他爹在家做豆腐,豆腐做了一个月,就跟老杨闹翻了,16岁离家出走,剃头、杀猪、种菜、挑水、扛活、蒸馍样样干过。杨百顺被动而又随意地改写着人生,没有什么必须坚守的东西。杨百顺可以因现实的利益而改变信仰———本来就没有信仰。信主后,老詹把杨百顺的名字改作杨摩西,倒插门后名字就变成了吴摩西,最后改为罗长礼,只有最后的一改,有一些怀念少年时代的梦想的因素。从杨百顺到罗长礼的姓名变化,杨百顺并没有一个非要达到的目标,也没有一个非要坚守的礼制,一切皆由现实的利益而取舍。
巧玲
一个在坎坷中长大的苦难小女孩。巧玲的亲妈吴香香为了和妯娌斗气,“打巧玲给人看。”巧玲三岁生了个拉肚子的小病,爹妈不当回事。变成大病好不容易治好啦落下个胆小的毛病,她妈“嫌弃她是个夹尾巴狗不喜欢她”。后来有了一个疼她的后爹吴摩西,却在寻找跟人私奔的吴香香的路上把她弄丢了。巧玲一个五岁的孩子被三个人转手由河南转卖到山西,一路上巧玲对老尤百依百顺。但是无论表现得如何懂事也摆脱不了被买卖的命运,当巧玲结婚后即使敢于出走也摆脱不了成为老曹老婆第二的命运。也正因此,巧玲才努力寻找自己命运的病根(延津、老尤),巧玲深深地思念吴摩西,想象的新延津成了她心里的家。
牛爱国
事业稳定,却因妻子的绯闻闹得满城风雨,不得不离乡另谋生路,身处异乡惹出麻烦又返乡避祸,妻子与人私奔后再次出走,颠来倒去总难如愿。
老汪
一个教书先生,讲解《论语》因得不到知音而落泪,一生都没有遇到“说得着”的人,他只能在荒野暴走以抒解心情。老汪原以为自己不喜欢淘气的小女儿灯盏,故她掉到水缸里淹死的时候老汪也没有特别伤心,直到数日后看到灯盏留在没有吃完的月饼上那个小小的牙印,他才异常伤心,对着淹死女儿的水缸放声痛哭。一生都没有从生活环境和生活际遇里找到知音的老汪,在他女儿死后,也就是说从血缘这种命定的亲近关系里寻找知音的路被堵死了,他才彻底灰了心,所以他只能离开,一直向西,远走他乡,而且后半辈子一直捏哭泣的小媳妇面人。
创作背景
刘震云除了在北京写作,回河南延津比较多。来往比较多的,是他村那些人。剃头的,杀猪的,卖豆腐的,当厨子的,在戏班子里敲梆子的,出门打工在建筑工地爬架子的,在洗澡堂子当服务生的……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有时他听舅舅表哥一席话,胜在北京读十年书。他们村叫“老庄村”,如果非有一个界,而且作者自愿加入,属“老庄界”。刘震云观察世界的角度和对人生的态度都是在老家形成的,这个“罗盘”至今还在起作用。他在外面迷失方向的时候,自然想到用老庄村的“罗盘”来纠正,觉得这更接近生活的本质。他的书有一半是以河南、延津为背景的。《一句顶一万句》是提到故乡最多的一本,不仅有故乡的方法论还有大量的河南地名。
刘震云表示,由于所处环境、地位和各自利益的不同,由于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大多数人反倒是生活在孤独中。他过去的作品,总觉得是自己有话要说,而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书中杀猪的老曾、剃头的老裴,还有杨百顺,他们的话都比我说得好,说得有智慧、有深度。”
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塑造
《一句顶一万句》值得肯定之处,正是对于若干人物形象成功的点染与塑造。对于小说中的两位主要人物杨百顺和牛爱国,我们在之前的分析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有所涉及。作家对他们两位的塑造自然是成功的,能够给读者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主要人物之外,对于出现在自己笔端的若干次要人物,刘震云以不多的笔墨稍作点染,就能够使人物顿时活灵活现起来,留给读者的印象同样是难以磨灭的。比如章楚红,作家虽然用的笔墨很少,出现在他笔下的无非是她与牛爱国之间的相爱,以及通过他人之口转述的她跟丈夫李昆之间毅然决然的果断分手过程,但一个热情似火、敢爱敢恨、处事干脆利落的青年女性形象却已经跃然纸上了。再比如小说一开始就已经登场了的那位卖豆腐的老杨,虽然很早就退出了读者的阅读视野,但刘震云却通过他与几个儿子之间关系的描写,他与所谓的“老朋友”老马之间关系的描写,寥寥数笔,就把一个遇事总是优柔寡断、缺少主见而又患得患失、目光短浅的农民形象鲜明生动地塑造成功了。小说中其他的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老詹、吴香香、老高、庞丽娜、曹青娥等,也都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所充体现出的,一方面是刘震云对于乡村中复杂微妙人性世界的精到把握,另一方面则是作家一种深厚的艺术功力的具备。
叙事方式
《一句话顶一万句》采用拟话本的叙事方式,从一条线索捋出另一条线索,每条线索都给你一一道来。比如,小说一开篇先讲杨百顺的爹与赶大车的老马之间的关系,扯出了镇上铁匠老李的故事,而这衍生出的故事里,又扯出老李与母亲之间的纠葛,那么长的篇幅,只是为了说清一句话——卖豆腐的老杨和赶大车的老马“不过心”,或者说,“老杨跟老马过心,老马跟老杨不过心”。一直这样缠绕下去,就会迎头撞上宿命。《一句顶一万句》就是宿命的,它的叙事也遵循着“因果循环”之说,凡事皆有其固,每个人物都有其来龙去脉。这是典型的中国世情小说的叙事模式。世间之事,“每个事中皆有原委,每个原委之中,又拐着好几道弯”。
叙事的方法论:整部长篇一分为二,出走和回归,既是小说的结构也是认识世界的方法。而小说的内容也是围绕这一结构行走,话多和话少,有话和没话,虚虚实实。剃头的老裴在要杀娘哥的路上救了杨百顺,而杨百顺在杀赶车老马的路上则又救了来喜,杀人和拯救就这么走到一起来了。还有那具有颇多争议的“一句话”和“一万句话”更是作为彼此对立的东西遭遇了,它们相互揣度,彼此纠缠不休、摩擦不断,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那可是“世界性的邂逅”。事物总是以一种悖逆的方式与我们谋面。坚持一方面又要依附另一方面,离开就意味着回归,记忆是为了忘却,只有相互折磨才能使我们想起我们所生活的一切。
表现手法
《一句顶一万句》表现手法很独特,按照白烨所称的“言语流”小说来定义,刘震云用“喷空”的方式写作,这类似四川的摆龙门阵,像河流一样流到哪算哪。这又被李敬泽誉为“读《一句顶一万句》,常想到《水浒》,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这种眼光是中国小说的‘国风’”辊辑讹。应该说刘震云的这两种表达方式,其实都是找朋友必备的方式,一个是找话,一个是找人。说些闲言碎语可能会引发共鸣,结识一批、再结识一批或许可以觅到投缘之人。这样表达不仅有效地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而且紧扣中心,表达了在跨越了现实和历史,消融了城乡和地域之后,在这样一种局促的、混乱的流走交往之中中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精神上难以言表的寂寞。这是一种在工于心计的社交安排之下,看似重视亲情、友情乃至族群之情的文化下潜伏的却是心灵的寂寞,以及为解脱寂寞而进行的小心翼翼的知己找寻。
叙事语言与叙事逻辑
小说在叙述语言上也在挑战着叙事的极限。小说的叙述语言也在不断地重复,最具重复意义的语言叙述模式是之所以出现这个人物(事件)不是因为单独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个原因背后还有更多的牵扯,这样层层牵连……可以说整部小说的语言风格就是不断地在这种延宕的能指循环中向前延展,从而将人物沟通的困难和复杂用语言形式上的不断重复表征出来。人物的内心就像是毛细血管一样细密,像中枢神经一样敏感,从一句繁衍成一万句,而即便是一万句也无法能够达到沟通,吊诡地是反而离沟通越来越远。人们不能够为沟通找到一句话,却可以为不沟通找到一万句话。与小说叙说语言不断地重复相应,小说的叙事逻辑也在不断地重复。这个不断重复的叙事逻辑就是,要不断地在内心中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寻找开脱之词。这可以说是鲁迅笔下阿 Q 精神胜利法的一种异形。在不是这个人物(事件) 而是其它的原因甚至原因背后的牵引中无限循环的语言滑动中,其滑动的逻辑是一致的,自己永远都是掌握了真理的人,而且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逻辑来论证自己的合法性,尽管有时候这种逻辑显得滑稽。当一种滑稽逻辑以真理的“假面”出现的时候,就将孤独的内面彰显出来,自己用一种滑稽逻辑树立起一个孤独的四面屏,将外界拦截在了外面,最后探出头来的竟是自己的“假面”,用这具假面来面对自己和人,和物,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但自己带着假面却不自知。[10]人性叙述
这篇小说的人物数量有多么庞大,人物关系有多么驳杂,故事情节有多么热闹,人物在时光的洪流面前就有多么渺小,人物命运底色里的灰暗就有多么浓重,人物内心就有多么荒凉。庞大的人物数量集结成的不是温暖而是寂寞,因为庞大这个形容词只限于观者的视角,真正生活着的人是个体,他们因为无法打开彼此的心门或者因为缺少某种同一信仰而分外孤独,无法结成整体。无论是最后坐上火车去远方的杨百顺、牛爱国,还是一直留在原地安于天命的老杨、老鲁、老曾,他们都被命运驱使着,一辈子都在寻找“说得着”的人。
小说运用了类似于《水浒传》的传统叙事结构和本色的叙述语言,从市井细民到地方官员,将各色人等的人生轮流叙说、娓娓道来,对浮生百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示,塑造了一组令人唏嘘不已的孤独者群像。 尤其是上部“出延津记”,在主人公杨百顺的经历之外,大量笔墨用于书写各类次要人物的庸常人生。这些人物有的是颇具身份的父母官和东家,但更多的是出身卑微、从事着低等行当的草民,如卖醋的、卖豆腐的、打更的、打铁的、剃头的、教书的、杀猪的、染布的、算命的、喊丧的、劈竹的、弹棉花的、赶大车的、打银器的、烧锅炉的等等。 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命名也颇具匠心,只有主人公和少数人物是既有名又有姓的,其余人物都是在姓氏前加以“老”字予以称呼,而且姓氏几乎不重复,如此一来,“孤独”的普遍存在性便被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作品以洗练的语句、简洁的情节很好地描述了中国社会底层群众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需求:他们处在一个众声喧哗、极少有个人空间的社会中,把众人的接受、社会的要求当做自己的行为标准,努力寻求社会的认可;他们对孤独的逃避和排遣方法是寻找另一个人说出那“顶一万句”的“那一句话”,这是他们所有人一直纠缠着的心灵问题;但在他们对梦想的寻找中,可以窥见他们也有各种的生命追求和对灵魂自由的价值渴望,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他们社会底层生活中极浅的一丝色彩而已。对当代中国社会底层群众的精神状态的主潮流我们要予以关注。
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哦~!
如果要有点深度但又不枯燥的 可以考虑下面的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 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故事性很强, 很耐读!
5《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这是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 黑帮故事的经典~!
6《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7《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 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 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政敌!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追真理,抛弃了爱情与生命――为意大利的独立与自由。牛虻,成为青年人心中“坚强”的化身! 小说围绕牛虻,恋人琼玛以及性格复杂的蒙泰尼里主教展开,线条简明而又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显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浓厚的艺术功力。
14《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毕生的唯一力作。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恩萧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辛德雷却仇恨他,老恩萧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得到“画眉山庄”主人林顿的财产资助希刺克厉夫而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致富归来,使辛德雷倾家荡产,并诱骗林顿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凯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刺克厉夫结合而凄然病逝。
15《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1804年,在一个盛大无比的典礼中,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成为法国的皇帝。他的法语带着浓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来好像不大适宜做法国的***。可是他却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埃及……1815年,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里使他一败涂地。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个英国的小岛上,6年之后与世长辞。 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