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12个时辰是怎么划分的?

一天中12个时辰是怎么划分的?,第1张

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一天十二个时辰划分如下:

一、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二、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三、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四、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五、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六、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七、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八、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九、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十、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十一、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十二、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种动物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同样,十二种动物与地支搭配应用在年上,就诞生了十二生肖。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时辰

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一天十二个时辰划分如下:

一、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二、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三、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四、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五、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六、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七、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八、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九、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十、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十一、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十二、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时辰是中国传统的计时单位,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古代还总结出了一首时辰养生歌,如下: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名称为子 、丑 、寅 、卯、辰 、巳 、午、未、申 、酉 、戌 、亥。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依次递推。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中国人民(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代中国人民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各个时辰对应的时间和俗称

1、子时23:00至1:00: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丑时1:00至3:00:

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寅时3:00至5:00: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卯时5:00至7:00: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辰时7:00至9:00: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6、巳时9:00至11:00: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7、午时11:00至13:00: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未时13:00至15:00: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9、申时15:00至17:00: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10、酉时17:00至19:00: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1、戌时19:00至21:00: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2、亥时21:00至23:00: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以上内容参考-十二时辰

时有长短,并不是现在常说的每个时辰=2小时。

古人日出为卯时(点卯),日落为酉时。

卯、辰、巳、午、未、申为昼

酉、戌、亥、子、丑、寅为夜

因季节变化地球与太阳距离不同,产生日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夏至过后白天越来越短。

北京而言2020年春分(3月20日)日出6:17分(卯时始),日落18:26分(酉时始),21号日出6:15分(卯时始)。如此计算白昼时长12小时9分,夜晚时长11小时49分。昼夜相差20分钟。白昼每个时辰长2小时1分30秒,夜晚每个时辰长1小时58分10秒,白昼比夜晚每个时辰长3分20秒。

又如北京2020年元旦(1月1日)日出7:35分(卯时始),日落16:59分(酉时始),2号日出7:35分(卯时始)。如此计算白昼时长9小时23分,夜晚时长14小时36分。昼夜相差5小时13分钟。白昼每个时辰长1小时33分50秒,夜晚每个时辰长2小时26分,白昼比夜晚每个时辰短52分10秒。

春分这天地球是昼夜平分的,到了2号就相差20分钟了,再往前回到1月1日昼夜竟然相差5小时13分,时间变化是个渐变的过程,而且循环往复。

北京2020年春分日卯时为6:17-8:18,2020年元旦日卯时为7:35-9:08 (卯时5-7)。

如果按普通24小时每2小时一个时辰的卯时属于5-7点,那么京城2020年春分日5:00出生的孩子按卯时算就错了、8:00出生的孩子按辰时算也是错了。

再看元旦日就非常明显了,实际时辰与平均时辰相差两个多钟足足差了一个时辰。这天9:00既不是属于辰时也不属于巳时,实际却是卯时。

现在算命先生算命不准并不一定是人家专业不够精,往往是在时辰上没把握准确,八字都错了还能算得准吗?

现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上网查看所在地当天日出日落时间,然后计算出大致对应时辰。

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

1、子时-鼠(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冇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2、丑时-牛(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冇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冇化的食物。

3、寅时-虎(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4、卯时-兔(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破冇晓、旭冇日,指太阳刚露脸,初升的时间;月亮又称玉冇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5、辰时-龙(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也是吃早饭时间,相传这是“群龙行冇雨”的时候。

6、巳时-蛇(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冇蔽在草丛中。

7、午时-马(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冇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冇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冇类动物。

8、未时-羊(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冇跌、日冇央等:太阳偏西为日冇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9、申时-猴(15食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10、酉时-鸡(17是至19时)日冇入,又名日冇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11、戌时-狗(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冇夕、日冇暮、日冇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冇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冇门。

12、亥时-猪(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冇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十二时辰制如下: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时辰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时辰。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扩展资料

子时

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

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看电视,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

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人的气血在夜里3~5点(寅时)开始通过肺经,如果此时若出现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可能是我们的肺有问题了。可在此时对肺经按摩少商、列缺穴(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经常按摩少商穴可以调节肺的功能,促进肺清除燥热;列缺穴位两手虎口张开,垂直交叉,食指压在所取穴位侧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之处,于赤白肉际,有一凹陷,即是列缺穴)

卯时

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此时要养成排便的习惯。起床后宜先喝杯温开水,然后去卫生间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排出体外。晨起一杯温水,可稀释血液,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口角常出现溃烂的人,可以刺激大肠经上的穴位如合谷穴以改善症状。

辰时

上午7—9时,胃经当令。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此时,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此时吃饭最易消化,应进食早餐,早餐宜食五谷类主食,不宜荤腥。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30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早餐应该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粥、热豆花、热豆浆和芝麻糊等,再配着少量蔬菜、面包、水果等,,它对我们营养的来源、体力、精力的供输十分重要。

让我们有充沛的活力,来应付一整天的工作。此时消化不好、面黄、脸部和前额生疮、口唇不红润、精力不足的人可以按压足三里,此时按摩足三里可是女性养颜的最佳养生方法。足三里在小腿的外侧,弯腿的时候,把手指并拢放在膝盖下,小腿骨外侧的一横指处即是。

巳时

上午9—11时,脾经当令。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呕吐、泄泻、便秘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此时可以只要刺激经上大都、太白穴等穴位,就能改善这些不适的症状。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午时

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心经的养生之道是尽量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心脏过度兴奋,此时可以吃午饭、睡午觉,一般来说休息30分钟就可以了,茶、咖啡、酒等应适可而止。

未时

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所以应在午时1点前用餐,这样才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资充分吸收和分配。心与小肠相表里,加之小肠经巡行肩颈部,再从胳膊到小手指内,所以出现肩颈部不适,可以按压小肠经上的前谷、后溪穴。前谷穴位于手掌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下,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申时

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此时宜多饮水,不憋尿。若此时出现腰背痛、脑后头痛、足跟痛、尿急、尿频或夜尿多时,可按压膀胱上委中、承山穴。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酉时

午后5—7时,肾经当令。此时是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也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要再喝一杯水,按压涌泉、太溪、关元穴。涌泉穴在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太溪穴在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长按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戌时

晚7—9时,心包经当令。此时应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给自己创造一个准备安然入睡的条件。这个时候最好的运动就是散步,也可练手指操。

心包经沿着胳膊前臂一直到中指,所以如果出现中指发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可以按压劳宫、内关、曲泽穴,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掌骨与第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展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曲泽穴位于人体的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亥时

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参考资料:

-时辰

参考资料:

人民网-什么时辰该做什么事?这张《十二时辰养生表》送给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95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