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全诗以及注音、解词、翻译、作者简介

《十五从军征》全诗以及注音、解词、翻译、作者简介,第1张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2] [1]

2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1]

看:一说为“望”。

白话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创作背景编辑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3]

4作品鉴赏编辑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3]

作品开篇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从这句话中还可看出: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是80岁。[3]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3]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可亲可爱的亲人们啊,竟无一幸存者。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不能像别人倾诉、表达。[3]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老兵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作者没有直接抒写渲染感情,作品却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强烈的抒情效果。[3]

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像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采下冬葵嫩嫩的叶子。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3]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他已不能象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丰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内涵。诗至结尾,作者、读者的感情浓度都达到了顶点。[3]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3]

兔从”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绘。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兔”与“雉”(野鸡),均系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悲凉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几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还在于: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时间就做好了,却不知道将饭与羹送给谁,也即无亲人与之共享了。这正是“舂谷”四句所表现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3]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读者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3]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3]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给被称为乐府诗。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没有作者名字

1、偕臧xie(第二声),zang(第四声)。

2、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中臧的意思是与男子认识之后,希望与他共结连理。邂逅相遇是指初次见面。与子偕臧是指与男子结婚,直到偕老。

3、《野有蔓草》中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心想:“这姑娘正合我的心愿!”于是,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并同她结为伴侣。:“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拼音cháng nián lěi yuè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长年:整年;累月:很多个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

  出处巴金《短简·给一个孩子》:“一件重大的事情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够有成就。”

  近义词天长日久、久而久之

  反义词一朝一夕、一时一刻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时间很长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示例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 ◎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近义词亡国之音

  反义词钧天广乐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拼音:yī pù shí hán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例: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 ◎叶圣陶《英文教授》

  近义词:三心二意、有始无终、为德不终

  反义词:持之以恒、有始有终、有头有尾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拼音:bào hǔ píng hé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

  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

  反义词:有勇有谋、谨言慎行、深谋远虑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拼音rú fǎ páo zhì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示例两个茶房将第二箱抬到舱面上,他~,一箱书又变成了一箱半,还撕碎了几个厚纸包。 ◎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近义词依样葫芦

  反义词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

  拼音:bù lǚ pán shān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近义词:一步一摇

  反义词:大步流星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拼音:miàn miàn xiāng qù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出处: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示例:墙外有数十人,~,各有惊异之状。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死生交范张鸡黍》

  近义词:瞠目结舌、面面相看

  反义词:从容不迫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惊慌的表情

  拼音:qióng qióng jié lì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示例:我凑着~的小油灯,尽情享受秋灯夜读的乐趣。 ◎何为《小灯》

  解释:谓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亦比喻其他繁琐多馀的事项。 唐 元稹 《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於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 梁启超 《收回干线铁路问题》:“官之为物,重门面而多繁文缛礼者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非常注意浮面上的繁文缛礼,以为这是士大夫门第的必不可少的家教。”亦作“ 繁文末节 ”、“ 繁文缛节 ”。《朱子语类》卷四一:“为国以礼之礼,却不只是繁文末节。”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深虑远计为狂愚,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二章:“兵荒马乱,还顾什么繁文缛节。” 老舍 《四世同堂》六十:“文化是文化,文化里含有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必由他去维持,也不必由他破坏。”

  拼音cāng hǎi yī sù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示例我本人只是~,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近义词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

  反义词恒河沙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示例: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好不热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近义词:空中楼阁、子虚乌有、虚无飘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莘莘学子 (shēn shēn xué zǐ)

  “莘莘学子”四个字一摆,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宽些。例如,《国语》引述过《周诗》“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只用于形容学生,成为“莘莘学子”一语。报刊上用这个词组,有时也出差错。

  基本解释: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生。

  词语分开解释:学子 : 即学生:莘莘学子。

  例如:

  1一些莘莘学子为保留农籍付出失学的代价 (《文摘报》1994年4月24日1版)

  21944年深秋,在北碚复旦大学登辉堂前,一位穿着褪色米黄风雨衣的莘莘学子,腋下夹着本书,迎着飒飒江风向图书馆匆匆走去。( 《编辑之友》1993年第1期第45页)

  这两例用得不正确,出于不理解“莘莘”表示“众多”的含义。“学子”即学生,本来是个集合名词,可作单数理解,也可作复数理解,汉语如此,像英语、俄语这样的外语也如此。“学子”加上“莘莘”,意思成为“众多的学生”,就不能再加“一些”“一位”这类词了。

  补充一列正确的用法:”一二九是莘莘学子的节日,也是赵姗姗的节日“------腾讯读书

  拼音:guǐ guǐ suì suì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示例:我看瑞贞这些日子是有点邪,~,交些乱朋友。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

  近义词:鬼头鬼脑

  反义词:正大光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拼音tán huā yī xiàn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示例这种盛况,只是~。

  近义词稍纵即逝、好景不长

  反义词万古长青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示例:“打这个~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 ◎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近义词:厚颜无耻、满不在乎

  反义词:无地自容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拼音:shēn wù tòng jué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示例:不象他对于墨家那样的真心的~。 ◎闻一多《杂文·善于儒、道、土匪》

  拼音:wèi hǔ tiān yì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近义词:为虎作伥、为虎傅翼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拼音:chuí xián sān chǐ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涎:口水。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出处:老舍《赵子曰》第三章:“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须子和皮。”

  近义词:垂涎欲滴、馋涎欲滴

  反义词:不屑一顾、视如敝屣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见了别人东西眼红

  拼音:cháng xū duǎn tàn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吁:叹息。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

  出处:《乐府群珠·无名氏<金字经>》:“短叹长吁三两声。”

  示例:少可有一万声~ ,五千遍捣枕槌床。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近义词:唉声叹气、喟然而叹

  反义词:欢歌笑语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人不如意时

  拼音xiè hòu xiāng yù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邂逅:未约而相逢。指无意中相遇。

  出处《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示例这两个~的老朋友就站在路旁谈了起来。

  近义词不期而遇、萍水相逢

  反义词不欢而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意中相遇

解 [jiè]

〈动〉(词源见 jiě声解)

(1)古代乡举,举送入试 。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解”

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解送。——《宋史·举志》

又如:解元(明清科举时代,乡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解首(同解元);解牌(登录乡试录取名单的一种文书);解荐(推荐选送);解头(解元);解榜(唐、宋时解试中式的榜文)

押送财物或犯人

押解了武松,出孟州衙门便行。——《水浒传》

又如:押解(押送犯人);起解(犯人被押送);解官(将犯人押解到官府);解阙(将罪犯押解到朝廷)

(2)典当,以物当钱 。

如:解当(典当);解库(当铺);解钱(拿东西当钱);解帖(当票);解典库(又称解库,解铺,解当铺。即当铺,收取抵押品放债的店铺)

(3)兑换[零钱]

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水浒传》

2解 [jiě]

〈动〉(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1)同本义

解,判也,从刀,判牛角。——《说文》

鹿角解。——《吕氏春秋·仲夏》

皆众理解也。——《汉书·贾谊传》

解牛之时。——《庄子·养生主》

所解数千。

磔然已解。

四肢解尽。——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解腕(断腕);解手刀(随身携带的小佩刀。又称解腕尖刀);解角(锯取鹿角);解破(解剖)

(2)解体,离散

解,散也。——《广雅》

恐天下解也。——《汉书》

又如:土崩瓦解;解札(裘毛败坏散落);解泽(散布恩泽);解落(散落分离);解续(分合);解窜(离散逃窜);解结(溃散)

(3)分解,熔化

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急解令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4)解除,解围

解燕国之围。——《战国策·燕策》

颜太师以兵解。——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解厄(解除厄难);解厌(解除饥饿;充饥。厌:通“餍”,饱);解祟(解除祸害);解疗(除病);解秽(解除秽恶;除去秽气);解斋(解除斋戒)

(5)解开

闭约而无解。——《荀子·非十二子》

解纲。——《仪礼·大射仪》

解带为城。——《墨子·公输》

解辫请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解其棕缚。——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解缆;解扣儿;解衣服;解铃系铃;解包裹;解绶(解去印绶,指辞去官职);解维(解缆,即下系船的绳索;开船)

(6)解释,说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唐· 韩愈《师说》

解其惑也。

经吾婉解。——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解字(解说文字的结构和意义);解论(解说讨论);解喻(说明比喻);解梦(解说梦兆);解义(解释词义或文义)

(7)晓悟;明白

终不解矣。——唐· 韩愈《师说》

惑之不解。

又如:解悟(领会,觉悟);令人不解;通俗易解;解豁(弄明白;解开);解拆(分解;排解);解会(领会,理解);解人(通达言语、文辞意趣的人)

(8)脱去;松开

解衣以活友。——马中锡《中山狼传》

解屦不敢当阶。——《礼记·曲礼上》。疏:“脱也。”

又如:解褐(解下平民所穿的布衣,换上官服);解冠(脱帽);解巾(脱去隐居时所系的方巾,表示出去做官);解珥(脱去耳饰。古代妇女请罪的表示)

(9)打开,开放

严城解扉。——《后汉书·耿纯列传》

又如:解帆(开船);解菜(解素。开荤)

(10)排解,劝解,使和气 。

如:解仇(化解怨仇);解纷(解除纷争、困境);解慰(劝解安慰);解状(解词。向官府报案后又申请取消此案的状纸)

(11)解手,大小便 。

如:大解;小解;解利(下痢,患痢疾)

(12)缓解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13)助动词。能,会,得

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名〉

(14)文体中的一种 。

如:扬雄的《解嘲》,韩愈的《进学解》

(15)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

如:求解

(16)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称为“尸解”

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史记》

(17)见解,见识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南史》

3解 [xiè]

〈名〉

(1)兽名 [beast’s name]

角解豸终。——《太玄·难》。注:“獬豸者,直兽也。”

又如:解豸(传说中神兽名)

(2)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事私门而完解舍。——《韩非子》

又如:解舍(官府,官舍)

(3)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 。

如:卖解的;跑马卖解;解垢(诡诈之辞)

(4)古地名 。春秋周畿内地,有二,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王师军于汜,于 解。——《左传》

(5)姓

〈动〉

(6)通“懈”。松懈;懒散,做事不抓紧

解,缓也。——《易·杂卦传》注

三日不解。——《礼记·杂记一》。注:“倦也。”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诗·大雅·生民》

又如:解弛(懈怠松弛);解休(松懈;休息);解怠(松懈,懒情)

1、偕臧xie(第二声),zang(第四声)。

2、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中臧的意思是与男子认识之后,希望与他共结连理。邂逅相遇是指初次见面。与子偕臧是指与男子结婚,直到偕老。

3、《野有蔓草》中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心想:“这姑娘正合我的心愿!”于是,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并同她结为伴侣。:“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351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