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离世后送行的默哀音乐是哪首交响乐?乐名和作者分别是谁?

病人离世后送行的默哀音乐是哪首交响乐?乐名和作者分别是谁?,第1张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这个革命根据地站稳了脚跟。但是就在这一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缔造者——刘志丹同志,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当时,中国***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给边区的文艺工作者一个重要任务:迅速创作一首葬礼音乐,用于即将举行的刘志丹同志追悼会上。于是,以“人民艺术家”马可(1918-1976,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曲家,代表作品为群众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及在延安时由他领导创作的歌剧《白毛女》等)同志为主的延安音乐工作者们迅速搜集素材,很快便达成一致。创作组最后结合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稍加修改,并将速度降为“极慢”,成为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乐”。

#教案# 导语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渗透着作者的创作思维与灵感。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一)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并哼唱旋律。

 二、学习新课:

 (一)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二)创作活动:(以体验风格特征为主)

 对于陕北民歌,先凭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几首西部歌曲,大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验。

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关鹤岩

关鹤岩,男,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文化工作者;1921年10月8日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大湾屯的一个锡伯族家庭。受亲属影响,读完富锦农业学校后,即辗转奔赴延安。2005年12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其创作的著名儿童歌曲《丢手绢》(鲍侃作词)至今仍脍炙人口。

中文名:关鹤岩

国籍:中国

民族:锡伯族

出生地:辽宁省开原县大湾屯

出生日期:1921年10月8日

逝世日期:2005年12月19日

职业:作曲家

毕业院校:富锦农业学校

代表作品:《丢手绢》

革命经历

关鹤岩,于1942年8月到延安。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领导的西北文艺工作团,先后为乐队演奏员和音乐创作员。文工团经常下乡宣传抗日及建设、保卫边区。参加过秧歌运动,下乡陇东时,搜集陇东民歌近百首。

大生产运动中,从上山开荒、播种锄草、收秋到背粮下山,参加了全部生产过程。

1945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

1947年参加自卫解放战争。

1948年秋调延安大学文艺系为音乐教员。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在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工作。军管结束后,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音乐科任副科长。

1949年10月《群众音乐》创刊,担任主编。

1950年秋,西北文代会召开,成立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西北区分会,当选为主任委员。1955年协会改为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当选为主席。

195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带职带薪,进修作曲。

1961年兼任陕西乐团团长。

1963年兼任陕西省歌舞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1983年兼任省文化局副局长。

1984年省文代会上被选为省文联副主席。任文联党组副书记。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四届常务理事。

曾被陕西选为省级先进工作者、省党代会代表、省人代会代表、省、市政协委员、省音协及省文联名誉主席。

作品简介

关鹤岩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歌曲、歌剧及**音乐。1948年谱写的歌曲《丢手绢》(鲍侃作词)深受广大少儿喜爱,至今不衰。混声四部合唱《延河照样地流》(合作),在国庆十周年的庆祝音乐会上演出,气势宏大,获得好评。女声无伴奏合唱《三十里明山二十里水》是根据民歌改编和创作的,保留了民间艺术的韵味,是一幅陕北风情画。独唱《走进村来不用问》、《秦川谣》、齐唱《我们是革命的后一代》等歌曲,都曾在某个时期、某个地域流行。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委托,和其他同志组成创作组,整理改编出《陕甘根据地革命民歌五首》即:《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工农齐武装》。由中央电台录音播放,《人民日报》整版发表五首民歌并作了按语,拍成**纪录片,贯制了密纹唱片。那时候,全国人民只有8个戏和8个歌可听可唱,五首民歌的出现,有如石破天惊,全国轰动。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音乐家关鹤岩带领创作组首先到陕北访谈、搜集和查阅有关资料。当时在延安工作的贺义、航海、党音之等等音乐界同志,曾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材料。其后,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提供的一间办公室里,创作组集体对所选每首民歌的曲子,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共同编就,对歌词则一字一词的共同反复推敲,斟酌填改,充分发挥了集体创作智慧,最终整理改编出五首陕甘根据地革命民歌。

在创作中,他们首先挑选出抗日战争时期已流传的四首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边区生产歌》、《翻身道情》、《抗日将士出征歌》,经由集体改词填词,最后分别改编出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陇龙民歌《翻身道情》和陕北民歌《工农齐武装》。在挑选四首民歌的同时,关鹤岩同志提出,应增加一首反映中央红军和毛主席到达陕北这一伟大革命转折时期的民歌。经反复商讨后,确定选用由剧作家安全作词,作曲家航海编曲的《跟上***把革命闹》,和由魏风根据陇东民歌《女儿担水》填词的《永远跟着毛主席》两首作品为素材,经创作组成员共同重新编曲、改词,形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是一首新的三段体领唱合唱陕甘革命民歌。至此,形成了五首陕甘根据地革命民歌。

此后,作曲家司文虎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配器;作曲家油达民为《军民大生产》、《翻身道情》、《工农齐武装》三首民歌配器;作曲家屠冶九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配器。

改编的五首陕甘根据地革命民歌完成后,继之组织、协调、排练、演唱、录制等工作。陕西省歌舞剧院接受了演唱、录制任务。在文革动乱的年代里,演奏人员已长时间没有演出活动,此时,他们无不兴高采烈,无不全力以赴。杨巧担任《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领唱,王淑德独唱《翻身道情》,院合唱队担任合唱,院乐团担任伴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指挥家聂中明亲临西安排练、指挥了这批作品,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录音。最后在西安**制片厂的录音棚里圆满完成了演唱录制工作。

作品报审后,“七一”未播出,而在毛主席诞辰前夕的1971年12月25日夜,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次年春,西安**制片厂拍摄了五首民歌的专题片,广为发行。自此,这五首陕甘根据地革命民歌,回响在祖国大地上。

人物贡献

1994年8月,由关鹤岩参与创作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正式出版。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文件精神,以及在广大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陕西民族民间音乐资料的基础上,本着“质量高,范围广,品种全”的要求编辑成书的。陕西卷是全国各省、市分卷编辑的31卷中的1卷。此卷收入全省各县民歌1308首,论述陕西民歌背景(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和文字约十万余言。此项工作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是空前绝后、造福未来的工作。作为主编的关鹤岩,以及团结全体编委经过10余年的努力,终于完成编辑任务。编委全体受到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音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嘉奖。

1958年受国家委派,关鹤岩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在波兰举行的国际现代音乐节——华沙之秋,历时半月,这是当时世界以12音体系为基础,用现代作曲技法所谱写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的大展览。回国后曾向全国音协理事会口头汇报,文字汇报曾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刷内部下发。

1983年,关鹤岩作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成员,出席在朝鲜平壤由联合国科教文所属的世界音理会召开的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及专题研讨会,就亚洲各国及地区的音乐进行研讨。会议期间,还着重观摩了朝鲜歌剧、交响乐的演出,参观了音乐教育设施和音乐授课。

1996年,国务院为表彰他在发展我国文学艺术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决定发给专家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并授于了证书。

《春节序曲》属于交响乐。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正式名称为《春节组曲 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

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是依照《骑白马》的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由李有源作词,李涣之编曲。

1944年3月11日的《解放日报》在文章《移民歌手》中,全文披露了李增正编写的9段歌词,还将歌曲的9段歌词和所用《骑白马·挂洋枪》的曲谱(即《白马调》)全部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后来收进公木与何其芳共同编注的《陕北民歌选》一书,1992年,《火花》杂志第7期发表了一篇谷威撰写的《东方红词曲“原籍”新考》。

关于曹丁

1955年生,国家一级指挥,现任上海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常任指挥、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务。

曹丁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后随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美国著名指挥家齐佩尔等学习交响乐指挥和合唱指挥,曹丁是近年来乐坛最活跃、最有成就的青年指挥,他不仅与国内许多乐团有过成功合作,而且还应邀在苏联、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指挥演出。

他是近年来中国乐坛最活跃、最有成就的青年指挥家,成功指挥了歌剧、芭蕾舞、交响乐、合唱等各种形式的音乐会两千多场,与香港HNH唱片公司合作录制的《黄河大合唱》激光唱片曾获金唱片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11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