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千年传奇!「敦煌奇境」穿越魔都,揭秘传奇220窟

再现千年传奇!「敦煌奇境」穿越魔都,揭秘传奇220窟,第1张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始置河西四郡,以河西走廊贯通敦煌和汉朝都城长安,使 敦煌 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汇聚点。各国商人、僧侣、传教士、冒险家、军队西来东往,必经敦煌。

敦煌莫高窟 保存下来公元4-14世纪的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有492个,壁画面积合计45万平方米,内容涉及古代的宗教、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等 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

《敦煌奇境》把目光聚焦在了 莫高窟第220窟 。作为莫高窟的特窟之一,220窟的发现、营建,以及壁画都带有谜一样的传奇色彩。

220窟有着莫高窟精彩绝伦的乐舞图像,画中的华丽灯楼、盛大乐队、疑似在跳胡旋舞的舞伎,仿佛正是 唐代宫廷燕乐 的真实写照。

壁画中央十分罕见地立有一座高达九层的灯楼,恰恰呼应唐代诗人张说的诗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所指乃是 长安上元节

可以想见,壁画画稿源自大唐都城长安,而后传入敦煌,被供养人绘入壁画作为对佛的供养。由此,我们将步入唐时长安,进一步了解220窟画稿背后的故事。

进入展厅,首先吸引大家注意的是由敦煌研究院为展览定制呈现的 莫高窟第220窟等比例模型 ,壁画色彩间,是经得起放大的大师级流畅线条。

走过第一个展厅,通道处是一个 220窟的复制窟 ,采用了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所制作的高清图像。提灯照壁画,就好像站在莫高窟洞窟内、身临其境。

窟内主室 北壁药师经变的乐舞场景 占据整幅画面的三分之一,场面宏大。这也是ZUI早真正意义上的经变乐舞图,其题材、布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乐舞图中有一组盛大的乐队,据史料记载唐代乐器有300多种。展览展示的仿制乐器,样式来源于壁画,表现的都是 唐代流行的乐器

两侧耳机里播放的乐曲 《水鼓子》 ,是作曲家张梦根据陈应时先生解译的敦煌古谱《水鼓子》(敦煌琵琶谱)重新配器、编曲而作。

第220窟的维修营建,离不开 「供养人」翟氏家族 ,《彼处是长安——一个供养人的故事》,30分钟 探索 ,追溯画稿是如何流传到敦煌的。

63m超长宽幅的光影厅 讲述了第220窟第一代供养人的故事。一个基于史实的浪漫猜想,解谜220窟乐舞图的画稿来源。

360度包围、51环绕声场的光影厅,首创了一种 浸入故事的全新体验 ,模拟壁画的观看视角,邀请观众在主动探寻剧情,跟着主人公进行一次从生活到壁画的旅程。

以红色为基调,展厅如同220窟与长安之间的时空通道,大唐酒肆、上元灯节、大漠孤烟……漫步穿梭。

每个展厅都有自己的 定制香氛 ,从“220窟”到“一骑红尘”,再到“上元灯会”,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到了晚上,展厅还将化身沙漠主题的 “月升酒肆” ,将敦煌壁画中世俗宴饮的场景融入现代人的夜生活之中,一起来体验吧。

活 动 信 息

敦煌奇境

传奇洞窟220窟之谜

- 地址 -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262号

上生新所

- 时间 -

即日起-3月22日

- 票价 -

118元

敦煌,是一座跨越千年的城市,那么,它的历史从何说起呢?

不妨,我们先从一个个名字说起,他们叫张骞,王道士和常书鸿。

张骞——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他曾是少年,十七岁的他受汉武帝之托出使西域。

出关时,他面前是嘉峪关外漫漫的黄沙,蔚蓝色天空,以及洁白的明月。

他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找到一条从西域到达最西边的康庄大道。

只可惜,他不幸被匈奴所擒获,却被首领所赏识,好汉子一身是胆。

为了留住他的心,首领单于派美女作为他的妻子,被任命他为高官。

可是人们常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尽管他身处异域,他心中仍有使命。

十年了,他终于有机会逃出匈奴的领地,来到了大月氏。

一年后,他返回大汉的路上,又被匈奴所擒获。

趁匈奴大乱,四十岁的他终于到达了敦煌。

他站在嘉峪关门前,他大声向路人呵道:

这里可曾是敦煌?这里可曾是敦煌?这里可曾是敦煌?

路人不解问道:这是大汉领地敦煌,你为何问三遍?

他喜极而泣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就想再听几遍……

他曾经是少年,归来仍是少年,就算皱纹爬上脸庞,却有一颗不老的心。

王道士——你尽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千年的真经本应该静静地躺在莫高窟的藏经洞里。

没想到被王道士不经意地敲穿,发现惊天的秘密。

他守了一辈子的莫高窟,却将敦煌文物卖给了英国人。

整整六千六百卷真经,他却只要了两百两的银子。

他可恨吗?或者,他可怜吗?

是他发现了千年的藏经阁,是他上报给清朝政府,是他的报文没有收到朝廷的重视。

历史给敦煌开了一个莫大讽刺的玩笑。

他确实卖掉了一部分的国家文物,但他将所得的财务都用在了莫高窟的修缮维护上。

当地人觉得他一定得到了巨款,要求共同分割 。

可是清贫虔诚如他,根本拿不出钱,暮年时备受当地人打击排挤。

莫高窟本来就是倾众生之力营建,王道士已经尽力做到做好。

但是他却承受了太多的污名,生前是,身后更是。

如果上天有灵,飞天女仙会摸着他的头,原谅了他。

常书鸿——一见敦煌误终身,二十余年心未变

他曾是艺术之都巴黎的未来之星,在国际画坛声名鹊起。

1935年,他在法国莱茵河畔的报刊亭里,看到了敦煌莫高窟的报道。

就是惊鸿一瞥,他被穿越千年的敦煌文化所着迷,下定决心回国保护敦煌文化。

再后来,他携法国生活的妻女一起回到了抗战爆发的祖国。

1942年,他如愿以偿成为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

尽管这番苦行僧的生活让妻女受苦,他却依然痴迷于研究敦煌的文化。

1994年,他与世长辞,坟墓埋在莫高窟的对面,与他的所爱隔空相望。

有位年轻的学者与诗人王维对话。

一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

一生,有多长,不过一瞬间。

一千年,有多长?

诗人答到:"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一千年,也不过一瞬间。

拨开尘沙,又见敦煌。

穹宇苍苍,大漠茫茫,

有一个地方,

风沙吹了几千年,

见证了盛世之兴,

目睹了乱世之衰,

如今在苍茫的西北沙漠,

巍然矗立。

那个地方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

敦煌。

敦,大地之意,

煌,繁盛也。

茫茫戈壁,烈烈西风,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遥远的敦煌大漠之上,

藏着荒芜却美好的风景。

01

心动,异域之景

风沙呼啸,骑着骆驼,

穿越河西走廊,

所经之处,皆是荒原,

唯有几株耐旱植物

零散的落在沙地上,

尽头,便是敦煌。

无数次在梦中,

邂逅大漠荒原的绮丽。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驼铃悠悠,古道徐行,

一座古建筑孤独的立于苍茫沙地上。

登上玉门关,翘首以望,

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

远处长城蜿蜒,烽台兀立。

有灌木伏地,有胡杨傲立,

轻轻闭上眼睛,

脑海中便浮现出刀光剑影。

玉门关早已不是那个狼烟四起关隘

但 历史 留下的声音,

依旧在风沙中萦绕。

想走进雅丹魔鬼城,

看看被风沙侵蚀的土地究竟有多壮丽神奇。

爬山沙坡,任西风吹乱头发,

任丝巾在风中猎猎作响,

一种在云端飞翔的感觉油然而生。

还想去鸣沙山月牙泉,

感受这苍凉大漠难得的温柔。

入冬后,一场雪落在了风景如画的月牙泉。

雪后的鸣沙山一片寂静,

只有那清脆的驼铃声回荡山间。

最向往的景色,

还是莫高窟的端庄神秘。

它不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亦非镜花水月的天方夜谭,

而是大漠深处,触手可及的天外飞仙。

02

神迷,莫高窟之美

走进莫高窟,

便会被一座座佛陀彩塑震撼,

抬头望向顶天立地的佛陀,

瞬间便觉得人是如此渺小,

这些伟大的作品

将时间凝固,

彩塑艺术,将永久的传承。

彩塑周身的壁画,

更是美得惊心动魄,

每幅壁画背后都有一段传奇。

纵使色彩已然斑驳

依然涌动着千年前的厚重与繁盛。

敦煌飞天,反弹琵琶,

神态自若,动作生动,

袅袅乐声穿过墙壁,

如大梦一场,

让人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菩萨身居莲花座上,

身后是楼阁曲廊,

身旁是众菩萨,

持花合掌,

静听佛法。

斑驳的墙壁,

静静诉说九色鹿的故事

千年风沙,

吹不散壁画的色彩,

沉睡在鸣沙山中的莫高窟,

是真正的圣殿,

置身其中,灵魂升华,

凡尘俗世,心无波澜。

03

沉醉,文化气息

敦煌经过几千年沉淀,

已经成为一座 历史 之城,

莫高窟中保存的经卷,古籍,

画卷,舍利,无一不是佛教文化的精髓,

无一不是中国古文明的印记。

敦煌的每一寸土地,

都流淌着 历史 的声音,

在敦煌,

行五十步穿越百年,

行百步穿越千年。

敦煌,那是梦里的地方。

千年胡杨屹立不倒,

苍茫无边的沙漠与戈壁,

脑中涌现出沙场的戎马、扬鞭的牧人,

来来往往的僧侣。

莫高窟,是古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有人说,

中国人,一定要去一次敦煌。

看莫高窟的信仰,

看月牙泉水的顽强,

看玉门关的春风不度,

看曾经的盛唐……

然而这座 历史 文化名城,

却在渐渐走向消逝。

战乱之时,这里经过强盗的抢夺,

常年的风沙,更是不断的侵蚀建筑,

如今我们看到的,

不过是敦煌旖旎的一角,

还有更多的美,

甚至来不及看一眼,

便被黄沙埋葬。

专家预估说,

未来50年到100年内,

莫高窟或将湮没黄沙中。

即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敦煌保护工作中,

她还是不可逆的走向衰败。

几千年了,

月牙泉边上依旧飘荡着芦苇和鸣沙山风的回音,

但有些美丽,

却一去不复返。

我们能做的,

唯有尽力保护,

让她消失的慢一点,

再慢一点。

04

守护,神圣的土地

敦煌这片神圣的土地,

在风沙中矗立了几千年,

风沙肆虐之后,

天空会变得格外蓝,

一眼望不到边。

目光没有尽头,

敦煌也没有终点。

千年风沙,

未能吹散敦煌的壮美,

时至今日,

依然是令人魂牵梦萦的存在,

她让我们明白,

大漠荒原,更美,更壮阔。

敦煌的美,说不尽,道不完,

那是人类智慧同天地碰撞出的火花,

是丝绸古道的悠悠的驼铃,

是莫高窟中栩栩如生的壁画,

是月牙泉的一片飞雪。

一沙一世界,一尘一佛国

千年一瞬,一眼千年,

敦煌,那么美,却那么脆弱,

此刻,只希望时间停滞,

让这份美丽永存。

疫情爆发之前的那个夏天,我很幸运地踏上青海之旅,见识了辽阔的大西北风格各异的美景,其中最让人魂牵梦绕的便是敦煌莫高窟。

如今探索、揭秘敦煌的节目和书籍很多,但那些壁画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的震撼,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

参观莫高窟的数小时只是匆匆一瞥,对于敦煌的深邃来说,我所领略的连皮毛都不及,于是开始努力汲取一切关于敦煌的知识,以解对它的好奇。遇到《敦煌岁时节令》这本书,是必然,也是幸运。

书中结合敦煌壁画对古时候岁时节令的解读,既包含了我们从未曾了解过的趣味知识,又挖掘到了几乎与今天毫无二致的风俗习惯。

在讲二月二龙抬头时,书中告诉我们,古人在二月二举行祈福、祭祀或纪念活动,庆祝“龙抬头”,以此示敬苍龙,祈甘霖,保丰收。与现代习俗相同的是,古人也会在二月二理发来讨好彩头,儿童理发以保佑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是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除此之外,二月二这天古人已经开始吃龙须面了。他们把这一天的饮食都以“龙”来命名,面条称为“龙须面”,水饺叫做“龙耳”“龙角”,米饭则为“龙子”,这些名字都寄托着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在唐朝,人们已经有清明节小长假了,这是因为寒食和清明日期相近,所以朝廷把这两个节日合并在一起,从初五到初八放假四天。古人放假虽不能像今天的人一样,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出门旅行,但他们的节日安排也是满满当当。

上坟祭拜自不用说,无论在民间、官府还是寺院,大家都会制作供品,设祭摆盘,买纸做楮钱,祭拜祖先或是高僧。与现代习俗有所不同的是,古代寺庙里并不忌讳饮酒。根据敦煌文献记载,寺院在寒食节是会用酒祭拜的,而修整墓园也同样以酒招待。

“吃吃喝喝”是人们在节日相聚时永恒的主题,古人在寒食清明期间,会吃各种面食,如胡饼、截饼、蒸饼、餪饼、灌肠面等等,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开怀畅饮。而敦煌寺院还会在寒食节设乐表演,并开放让民众观赏,其意义既有对亡者的追思,也有对生者相聚的欢愉。由此可见,悲伤并非是寒食和清明唯一的主题。

现代的端午节,大家庆祝的方式主要是赛龙舟、吃粽子。古人也不例外,但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有更为丰富的节日习俗。这其中最为文艺的是互赠团扇,端午时节,天气渐热,因此无论是官衙之内还是民间作坊,大家都会提前制扇,一般都是绘有图画的木柄纸扇。备好之后,在端午一早便会赠予亲朋友好,或是同僚下属,以表慰问。

此外,人们还会在门楹上插艾草,在屋内饮用雄黄酒,以此辟毒辟邪。而居住在敦煌的人,还有令人羡慕的端午节娱乐方式,他们登上鸣沙山,或是居高远眺,或是滑沙,听闻沙声吼如雷。

书中最让我觉得神奇的是,敦煌壁画所展示的古人服装,其潮流程度放在今天也可谓一流。在酷热的夏天,唐代的小孩会穿复古风格的条纹背带裤,以及时尚撞色的吊带衫。

而在寒露时节,天气渐凉,莫高窟中有穿碎花长裙的少女;也有上着修身喇叭袖T恤,下穿包臀长裙的摩耶夫人;还有穿着黑白配色长衫的舞者。碎花长裙颜色搭配和谐,令人赏心悦目;T恤长裙撞色大胆,哪怕到了今天依然会是街上最靓的一道风景线;黑白配色则实为经典,永不过时。

更令人惊叹的是,莫高窟第12窟所展现的母女亲子装,更是超越了现代社会常见款式一模一样的亲子装。女儿的上衣和妈妈的裙子颜色相同,而裙子则跟妈妈的上衣同色系、不同花纹,与此同时,两人胸前的结带花纹却是一模一样,以此再次呼应,实在是妙不可言。这位服装设计师哪怕是穿越到今天,也绝对是引领时尚的大神级人物!

书中精彩的内容不能在此一一详述,而我则是读完一遍之后,忍不住又反复翻阅。无论是那些有趣又有料的风俗习惯,还是印刷精美的莫高窟,都引人入胜。整本书内容丰富却毫不累赘,读起来轻松愉悦。对于去过敦煌的人而言,可以一解不能反复欣赏莫高窟壁画的遗憾;而对于未曾去过的人来说,这绝对是轻松涨知识的一个好途径,有所了解之后,再赏敦煌,想必更有一番不同的感悟。

九色鹿、青狮、飞天、反弹琵琶伎乐天等耳熟能详的文化瑰宝,穿越千年,走进不卖VIP,不走格子,开放世界SLG《文明与征服》,快来游戏中拂开敦煌神秘面纱,和各路英雄一起探索古迹,珍藏千年古韵!

万里敦煌道,文明与征服

《文明与征服》是一款以多文明、真历史为题材的游戏,无论是多文明的历史名将、传奇兵种,还是独创的藏宝室玩法,都让众多历史爱好者爱不释手。而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枢纽重镇,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几大文明交融碰撞的地方,孕育了独特的敦煌文化,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文明策划们的灵感源泉。

想必大家小时候都看过动画片《九色鹿》,内容即取材为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善良美丽的九色鹿救起溺水之人,溺水之人却忘恩负义,向国王王后出卖九色鹿,最后得到了报应。九色鹿是敦煌艺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也是此次联动中的重磅作品,感兴趣的领主大大们记得去藏宝室一览真容。

敦煌文化是多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晶,反弹琵琶伎乐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伎乐天有着唐代仕女的神态,反握从西域传进中原的乐器琵琶,脚趾呈现印度舞蹈影响下的翻扭如今玩家们想要一睹伎乐飞天“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的风姿,轻点《文明与征服》藏宝室也就可以实现了。

在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的创作下,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符合当下审美的作品,比如敦煌瑞兽青狮。青狮灵感源于大智文殊的坐骑,在原作中象征着宣扬佛法的智慧,如今在《文明与征服》的藏宝室中,则更多了一丝憨厚可爱,让人看了有握在手里好好珍藏的冲动。

除此之外,此次联动的作品还有团龙-宋、迦叶彩塑、菩萨彩塑、伎乐飞天-初唐等等,都在游戏中等待着大家的鉴赏。

征兵0损耗,战斗超劲爆

征兵0损耗,战斗超劲爆!不卖VIP,不走格子,开放世界SLG《文明与征服》自2021年12月29日上线,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掀起了“攻城”热潮,收获好评无数。

游戏以匠心精神革新了联盟大沙盘地图连地机制,创新式地加入了联盟立王国玩法,真实还原了超燃攻城之战,支持6千人同屏作战;绿色公平,用实力说话,扩张版图全靠谋略;独创无损征兵系统,0损耗集结战斗,给百万领主更真实、更刺激的策略体验!

同时,《文明与征服》致力于通过每一位历史名宿的典故、每一个技能的设定、传奇兵种的背景、藏宝室中每一件文物等等还原最为真实的历史,为玩家们营造出极致的历史沉浸感,让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正如此次《文明与征服》和敦煌美术研究所的联动,双方的出发点在于让看似遥远的敦煌文化走出高阁,走到玩家的指尖上,将敦煌文化的精髓保留在《文明与征服》的多文明世界上,让每个玩家都能身临其境,感受穿越文明的敦煌之美。更深层面上,是希望可以吸引到更多年轻人爱上敦煌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点击《文明与征服》,让我们以游戏的名义相遇,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

黄沙戈壁传佳话,敦煌飞天舞神韵。西山居新一代剑侠情缘手游《剑侠世界3》与大唐西市博物馆开启敦煌主题联动,今日首曝“飞天”时装“煌音·妙法”,霓裳羽带,漫舞飞天。还有全系系列活动“敦煌掠影”火热进行中,快来江湖邂逅敦煌,一舞飞天吧!

飞天神韵——敦煌主题时装设计思路详解

飞天是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以轻盈的体态和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描绘出"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的诗情画意。《剑侠世界3》研发团队实地考察大唐西市博物馆并研究了大量史料,以敦煌壁画中的经典舞乐飞天为灵感设计了敦煌主题联动时装煌音·妙法。该时装整体设计轻盈飘逸,采用艳丽丰富的配色,意在还原飞天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

飞天奇姿——敦煌主题时装展示

一曲敦煌乐舞,一梦飞天仙境。敦煌联动主题时装还原千窟壁画中的飞天之美,以绮丽绚烂的色彩,搭配星光点点的绸缎,摇曳舞动之时直将人拽入美妙星空,感受神话之美。至臻款以璀璨金饰搭配月牙泉般的粼粼裙摆,更显出飞天轻盈不羁、自由自在的精神境与飞动之美。

邂逅敦煌——敦煌掠影系列活动火热进行中

本次敦煌主题联动系列活动“敦煌掠影”正在火热进行中,各位少侠不仅可以身着飞天新时装,骑上梦幻的九色鹿坐骑,感受敦煌文化与大宋江湖结合之美。另有取敦煌古宝精华的奇兵即将天降!还能化身种菜老农,一享田园闲趣。快来江湖享受这场华美盛宴吧!

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璀璨的敦煌文化犹如明珠,闪耀光芒。就让我们相约《剑侠世界3》,开启一段奇妙敦煌之旅,领略武侠世界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美丽吧!

《剑侠世界3》手游官网:

其他可以找到我们的地方:

官方微信:《剑侠世界3》jxsj3wx

官方微博:@《剑侠世界3》手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52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